中秋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散文

中秋散文范文1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1】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2】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3】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中秋散文范文2

您好!请恕打扰.我是一名刚刚从湖南商学院会计系毕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有机回向您 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 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 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 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 收管理经验.

我知道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巨 大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Windows98/2000、金蝶财务、用友财务等系统、应用 软件,Foxpro、VB语言等程序语言.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 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 .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 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 白尺竿头,更进一步!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中秋散文范文3

一、战术层面回球的速度分析

(一)控制回球速度的战略意义

随着网球竞技的发展,依靠自己稳定发挥去等待对方失误的比赛已渐渐远去,更多依靠自己进攻性去战胜对手,所以他们的击球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强。他们寻找一切机会积极抢攻,击球速度成为他们争取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1]。从战术层面理解速度,我们很容易想到“ACE”,依靠速度取胜。控制速度更有利于调动对手和迷惑对手,增加对手判断的难度,从而限制对手发挥。当然在比赛中通过调整球速亦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目的,可以制约对手的技、战术发挥。

(二)击球节奏对回球速度的影响

网球比赛的节奏是通过两位选手之间的击球速度形成的。击球的速度快慢、身体跑动变化、击球声音等因素构成了节奏,准备、击和移动都要在节奏中进行。在回合球速加快时,每位球员的反应和步法移动必须相应加快。就像伟大的舞蹈家一样,网球运动员的移动节奏和比赛节奏应该是同步的[2]。经常看到优秀运动员打球时不慌不忙、张弛有度的状态,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好了运动的节奏。而很多业余选手由于没掌握好节奏,经常出现挥拍过早或过晚,击不到球或击不到球拍甜区等现象。在比赛中,优秀选手们也会通过控制击球速度、角度、深度、旋转等主动变换节奏,获得主动、压制对手,赢取比赛胜利。

(三)经典战例分析

2006年的温网决赛,费德勒以3-1的胜利扭转了2006年对纳达尔交战的形势,比赛中有一个回合,双方底线相持对攻,然而双方完美的底线技术都发挥的淋漓尽致,相互牵制,此时费德勒突然变速,一记超快速回球击向纳达尔的反手位(如图1中1线),后者回球中略显匆忙,随后费德勒击出以一记慢速的小斜线球击向对方的反手,一记“Inside-out”的制胜分(如图1中2线),致使纳达尔只能望球兴叹。此战例体现了速度组合在底线回球中的重要作用。快速回球可以直接得分,慢速回球也可以直接得分,而且两者的完美结合更是有效的得分利器。

二、战术层面回球的角度分析

(一)控制回球角度的战略意义

角度是运动员击球时相对自己而言,击出球的线路。想要在比赛中率先发起进攻,抑或是想要摆脱被动局面,都需要选择和调整回球角度。打角度大的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击球的攻击性,角度大可以充分调动对方,特别是大角度的斜线球,能将对手拉到场外,使对方场上出现空当,进而攻击空当得分。另外大角度的球有时能直接得分,尤其是在破网时打出大角度的球效果更加明显[3]。

(二)击球的站位和球路选择对回球角度的影响

站位是运动员在场上接球、回球时的位置。站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回球的战术选择和质量。选择站位时应选择一个能接到不同来球,并且使自己有机会控制这一回合,可以根据回球的速度、角度、旋转能力、力量、落点等选择站位。合理的回位目标是站在对手左右两记最佳回球的中点上,这样的位置无论接对方左右两边的回球都是同样的距离。球路的选择是指在练习和比赛中对回球路线的选择。通过球路的选择可以更好的调动对手,寻找空当。在底线对攻的相持阶段,谁能最先拉开角度,谁就最有可能先控制比赛的节奏。影响回球路线的因素主要包括对手的站位,对方来球的速度、角度、深度和旋转等特点以及自己在场地中的位置。另外击打出有效、合理的路线要有利于保持自己位置和控制对手的回球路线。

(三)经典战例分析

“Outside-in”是指击球时击球点处于边线外,却把球回到了对方的界内。“Inside-out”是指击球人以一个大角度将球打回对方的界内,使球从边线飞出,迫使对方只能从界外处接球。以上两种经典的回球充分体现了在比赛中角度的意义。

2008年法网男单决赛第三盘中,有一分在双方对攻相持一段时间以后,纳达尔率先发力,反手打出一记左方大斜线(“Inside-out”,如图2中1线),球飞向费德勒的正手,后者通过合理判断和移动,利用正手迅速回出一记又快、又浅、又转的小斜线(“Outside-in”,如图2中2线),球在发球线处直接奔向场外,纳达尔及时救球,奈何身后整片场地空出,费德勒直接上网截击得分。合理的角度不但能充分调动对手,有时候更能直接得分。

三、战术层面回球的深度分析

(一)控制回球深度的战略意义

所谓深度,是指击出球的落点在场内距离端线的远近程度。落点距离端线越近,表明击出球的落点越深[3]。球的落点深,球飞行的时间长,能有较长的时间为还击对方击来的球做准备,是使自己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好方法。球的落点深,球的弹跳越过端线,迫使对方在端线后击球,为对方上网截击增加困难;球的落点深还可以缩小对方回球的角度,缩短自己左右奔跑击球的距离,降低击球的难度,提高击球的命中率[4]。球的落点深浅变化可以增加对手前后跑动的距离,可以迫使网前技术差的对手来到网前,网前技术好的对手停在底线,从而为自己创造主动。比赛中使对手前后跑动不仅有利于增加对手的跑动距离,消耗体能,而且前后跑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后退时的击球质量是最难控制的。

(二)经典战例分析

费德勒和纳达尔在2008年温网男单决赛的对决中,其中有一个关键回合中费德勒底线正手连续两个回球落点压在底线上,致使纳达尔出现受迫性失误,回球下网,错失良好局势,最后落败。具体如图3所示,费德勒首先底线击出一个左斜线非常深的回球,落在对方底线上,纳达尔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被迫用反手削球把球回击过网,随后费德勒正手又击出一记直线压线球,打向纳达尔的正手,最后纳达尔回球下网错失关键的一分。

四、结论

在球场上,每一拍击球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运动轨迹和不同的落点,要想成功地回击,必须采用合理而科学的动作去完成。本研究通过对网球回击球中战术运用的速度、角度、深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比赛中,回击球时合理的、有目的的运用速度、角度和深度的战术组合是压制对手、占据主动,赢取比赛胜利关键因素。另外若在回球中充分运用三度之间相互结合的战术组合,达到三者的完美统一,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控制比赛的重要法宝,更是网球技战术水平的至高境界。总之,只要根据场上情况,合理选择和控制回球的速度、角度和深度极其组合,就能较量中占据优势,进而掌控比赛。

参考文献:

[1] 黄斌等.提高网球运动员击球速度训练观念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8.29(5):98.

[2] [美]波利泰里尼著,陈毕欣译.波利泰里尼网球手册:网坛“教父”学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35-237.

中秋散文范文4

现代心理学认为:“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社会隔离而只身孤立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主动的孤独和被动的孤独。前者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文化要求,特意追求心理隔离状态,后者是被迫地不情愿地与他人隔离。”作为当代著名学者的余秋雨,他散文中的孤独显然主要是前者。他以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为主基调,带着深邃的反思眼光穿越历史,在孤独中寻找一种心灵的支撑,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他将自己的精神意绪游历于历史村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弱女怪才、典章经籍、山川风物中,“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而这个具体的文化生命又是由深厚而深重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的,现实历史的重压,使作家的文化生命如‘万斛源泉,不择地而出’”。这种实际的切身体验与历史的哲理思辨紧密地融合,浑然一体,最终凸现出对文化的阐释与理解。余秋雨正是在孤独中实现对文化的阐释与理解。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赋予自然山水以沉重的文化反思,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随后的《山居笔记》等转向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性观照,而《霜冷长河》则更倾向于对世俗人情、现实人生、伦理道德的省觉,但不管风格如何变,孤独意识始终都得到了崇仰。笔者认为其中的孤独意识大致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由宇宙、故乡意识生发的孤独

《乡关何处》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起笔,指出崔颢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因此,人们总是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空荡荡的感觉之中”。乡关何处一问可以说也是由此而来,它超越了一般的感情范畴,上升到了宇宙意识、乡关意识的一种空旷久远的孤独,涉猎人们的归属,人从何处来,怎样把握自己的哲理思考层面,这种孤独朦胧而又清晰、迷离而又深刻。

(二)与世俗相抗衡而产生的孤独

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中为我们集中呈现了这样几位怪才画家的精神小天地,他们或以孤鸟丑石自比的朱耷,或用洒脱的墨色、无羁的线条表露出不妥协的孤高的徐渭,或以明老遗民的悲剧感悟沉郁苍茫、奇险奔放的风格与绘画主潮冲撞的原济,他们招引的郑板桥,齐白石们 “于门之外饿而不去”宁做 “青藤门下走狗”。唤起了后代孤独者心中强烈的人格呼应,他们的孤独绝非文人的恃才孤傲,更非无所依托的自作清高,而要与世俗的苛责与非难、与难以忍受的幽寂与孤苦相抗衡。没有追名逐利的争宠,又不争先恐后地去归隐四方,这岂是世俗层面所能比及的境界?故而这种孤独来得特别豪放不羁,特别痛快淋漓。

(三)由于成熟而产生的孤独

《坡突围》是体现这种孤独的典型。余秋雨援引苏辙的话道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感叹。余秋雨把坡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他的一些经历与苏不乏相似之处。余秋雨在一些外界批评的强大围攻下深感孤独,《坡突围》其实也就是余秋雨的突围。它很好地抒写了这种孤独。文章最后一小节余秋雨对成熟如此说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满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确实,成熟就会孤独,超凡就会孤独,崇高就会孤独。显然,这种由于成熟而产生的孤独主要是精神上、品格上的。

余秋雨散文对历史予以生动地再现,对民族、对人生进行思辨,对沧桑炎凉、悲怆豪迈的大千世界给予诠释和审视,在孤独的洗礼中,抒写自己对各种文化及其内涵的痛彻感悟,揭示丰富博大的人生奥秘,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达到了独立人格的一种最高境界。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余秋雨散文中的孤独意识的产生不仅与社会现实有关,还与学者自身的特点及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关。

(一)社会现状使余秋雨产生孤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意识形态与经济活动巧妙联姻的时代, 90年代中期关于人文精神的争论就是内外矛盾激化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极为敏感的文化学者,余秋雨感同身受,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社会的大症候,而这种社会大症候显然会造成人的一种困惑、茫然和孤独,故而余秋雨才会把眼光投向自然山水,反思民族文化。

(二)学者的领会是孤寂而痛苦的

学者的书斋生涯虽然空间狭窄,但他们的视野总是通向历史,而一旦深入历史,就愈感到历史惊人地相似,惊奇于历史的伟大,也就愈孤独。余秋雨无法逃脱学者的习性,他喜静、好沉思。他说道:“今后的我,仍然或者‘苦旅’,或者‘山居’,不愿沉入街市的喧嚣,即使喧嚣中夹进了我的名字,我的心也只在远处飘忽,烟雨渺渺。”尽管他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但那只不过是他稍稍转移孤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这自然就造成其散文创作中流露出的孤独意识。

(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驱动产生孤独

余秋雨出于一种学者的负责的虔诚态度和使命感,跋山涉水,对传统文化进行追寻和反思,对其蕴涵进行阐释, “真正的学者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在一起,在严峻的学术追问中寻找中国文化生命的真正意义和未来远景,能以真血性、真情怀去担当一个世纪大苦难,并开出新境界的是真正的学者、哲人”。

另外,余秋雨进入历史文化中又被其本身的伟大雄奇、博大精深所震住,“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照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叹息”。这种巨大的气压也把秋雨先生逼向孤独。

余秋雨在其散文中崇仰的孤独意识,散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旷,“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脱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前,“我欲乘风归去”的高远。余秋雨正是通过孤独的精神苦旅,进行了一次大气的回归,一场静心的停泊,一个沉默的文化歇宿,并酝酿着又一次新的旅程,摩西塔克说:“孤独在人生的日记中写下了悲愤苍凉和风风雨雨之页,而在这些页码的字里行间,都昭示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成熟的风范和优美的品质,昭示着使人更加亲密,更加相爱的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冷成金.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的取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

中秋散文范文5

我们的距离虽然远,但是你永远挂在我心中,就如八月十五这一天,希望永远记的我,中秋节快乐。

月到双节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成。节日愉快身体硬,心想事成您准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朋友:中秋快乐!

明月清风寄相思!让月儿捎上我的祝福传递给你;让思念化作一缕轻风,柔柔的吻过你的脸!

字串3

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的为你祝福。祝中秋节快乐!

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圆全。

月到中秋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旺。节日愉快身体硬,心想事成您准赢!

中秋散文范文6

【关键词】 西游记 图解法 相似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64-0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叫平衡状态。

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有三种:静止、匀速运动、准静止(缓慢移动)状态。

物体的速度为零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是一回事吗?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但速度为零,而且加速度(或合外力)为零。有时,物体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加速度都不为零,都不属于平衡状态。因此,物体的速度为零与静止状态不是一回事。

常用较难的理解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方法:

图解法:“两个不变”是指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要变。

相似三角形法:在没有计算以前就只有这样理解“两个不变”,在缓慢运动过程中有两个边的实际长度不变。

(1)图解法:常用于处理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第一个力为恒力,恒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比喻为唐僧,因为唐僧什么都不会变,就相当于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在变,这个力比喻为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在变女孩时肚子变不了,就相当于力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要变,比喻成孙悟空什么都可以变,就相当于大小和方向都要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上课自然就有兴趣了!

“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例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D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对应比喻G比喻唐僧、N比喻为猪八戒、T比喻为孙悟空 现用矢量三角形法解,因为G、N、T三力共点平衡,故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其中G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就是唐僧,N的方向也不变,大小可变就是猪八戒,T的大小、方向都在变就是孙悟空,在绳向上偏移的过程中,可以作出一系列矢量三角形如图乙所示,显然易见在T变化到与N垂直前,T是逐渐变小的,然后T又逐渐变大,故应选D。同时看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是逐渐变小的。应用此方法可解决许多相关动态平衡问题。

(2)相似三角形法。在具体问题中,三个共点力平衡中,第一个力为恒力,恒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比喻为唐僧,因为唐僧什么都不会变;第二个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在变,这个力比喻为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在变女孩时肚子变不了,就相当于力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要变,比喻成孙悟空什么都可以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表示力的大小的矢量三角形与其相应的几何三角形相似时,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求解力的大小,特别是当几何三角形的边长为已知时,利用此法解题尤为简单。

例2 如图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滑轮,绳上拴一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现缓慢地将小球从A点拉到B点,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面的压力N,绳上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C )

A、N变大,T不变 B、N变小,T变大

C、N不变,T变小 D、N变大,T变小

解析:在没有计算以前,只可以看出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有两个力的方向都在变,显然用图解法行不通,但不难发现缓慢移动过程中有两个边得实际长度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OA、OM,所以我们选用相似三角形法。现用矢量三角形法解,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求解力的大小,特别是当几何三角形的边长为已知时,利用此法解题尤为简单,因为G、N、T三力共点平衡,故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其中G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就是唐僧,通过计算N的方向变,大小不变,可以理解为猪八戒,T的大小、方向都在变可以理解为孙悟空。利用此法解题尤为形象、直观。

综上所述: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法都可以用西游记对比,但是这两个也有区别。区别在于猪八戒,图解法的猪八戒代表力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变;而相似三角形法的猪八戒代表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在变。

图解法:三个共点力平衡中,第一个力为恒力,恒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比喻为唐僧,因为唐僧什么都不会变;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在变,这个力比喻为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在变女孩时肚子变不了,就相当于力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要变,比喻成孙悟空什么都可以变。

相似三角形法:三个共点力平衡中,第一个力为恒力,恒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比喻为唐僧,因为唐僧什么都不会变;第二个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在变,这个力比喻为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在变女孩时肚子变不了,就相当于力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要变,比喻成孙悟空什么都可以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与区别,学生上课自然就有兴趣了!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