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1
一、电教人员存在的素质问题
1.思想素质
(1)缺乏理想,信心不足。电化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需要广大电化教育人员为实现这一目标奋斗终身。而部分领导和电教人员对电教发展的目标意识淡薄,在选择电教职业时,只是从兴趣或个人利益出发,缺乏理想,在电教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显得信心不足。这种精神的贫乏和信念的动摇是影响电教发展的首要思想因素。
(2)追求名利,冷淡服务。受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侵蚀了电教的肌体。贪图名利,缺乏奉献精神,办公司、拍广告、放录像,一些电教人员的重心发生了偏移,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大大削弱,使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影响,阻碍了电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保守,不求探索。部分电教人员缺乏整体教育和大电教的新观念,把自己限于狭窄的服务范围、单一的服务体系,在电教圈子里自我循环,面对改革的大潮左顾右盼不求探索,只是安于现状,墨守陈规,工作等布置,设备靠配给,花钱向上要,计划经济下大锅饭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电教领导习惯于旧的管理模式,缺乏开拓精神和现代管理意识,工作无计划,行动无目标,管理少办法,走一步算一步,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束手无策,只是被动地固守阵地,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缺少活力,领导无方,因此,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遇,使自己的阵地越守越小,人员越带越少,设备越来越老,电教的地位日益下降,导致人心涣散,各自为阵。
2.业务素质
(1)结构失调,人才不稳。由于主管部门对电教的认识偏颇,没能注意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严把进入关等历史原因,电教人员的学历偏低,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严重不足,科班出身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员结构很不合理。另外,许多电教骨干由于在职称待遇上难尽人意,便纷纷跳槽、转行,使得人员流失严重。
(2)缺少培训,后劲不足。电教机构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地接受电教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在职进修的机会微乎其微,只能采取在干中学、学中干、以老带新、“近亲繁殖”的方法培养人员,这种状况使电教人员的业务素质很难提高。
(3)重技术,轻理论。部分电教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某门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却很少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对实践的认识长期停留在感性阶段难以飞跃,经验处于较低层次上不能丰富。电教水平长期处于低层次,致使工作成效不大,多在原地兜圈子踏步不前。
(4)科研不够,能力欠佳。许多电教人员穷于应付日常电教活动,仅满足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娴熟,而忽视了电教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甚至一些人认为:电教研究是少数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不懂科研,不搞研究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迫于评职称的压力,写点文章也是空洞无物,缺少阅读价值。不少研究只浮在表层,甚至把其他学科的成果披上一方电化教育的面纱便杜撰为自己的成果,既牵强附会又全无电教特色。
二、提高电教人员素质的对策与措施
1.思想素质的提高
(1)开展理想教育,树立坚强信念。电教工作者的理想应是:献身电教事业,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共同理想的具体化,是历史赋予每个电教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广大电教人员必须把发展电教目标与每个人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热爱电教事业、搞好电教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使这一理想成为团结激励电教人员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
(2)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是电教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电教机构是多功能的教育、教学、服务中心,工作量大、面宽,服务对象多,加班加点、义务服务较为频繁。这就要求电教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思想和献身精神,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只有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只有倡导了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
(3)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探索精神。由于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先进教育方式,需要经常吸纳最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最先进的媒体手段,需要在前进中优胜劣汰,在探索中求得生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还固执于旧的思想观念,将难以摆脱困境,会使电教走入死胡同。所以观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我们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电教发展道路。
2.业务素质的提高
(1)优化人员结构,稳定骨干队伍。合理的结构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电教队伍的基本前提。要逐步改变工人成分偏大、技术人员为主的人员格局,一方面采取分流、调整的办法将一些素质较差、不适合电教岗位的人员另行安排,另一方面严把进入关,吸引优秀人才,补充一批教学设计和研究人员,优化人才结构。
(2)开展岗位练兵,抓好在职培训。学校相关管理机构要积极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岗位练兵,组织业务交流和技能比赛,促进钻研业务的风气形成。要坚持岗前培训,严格执行上岗合格证制度。特别是电教课教师必须熟练地使用各种电教手段上课,起到电教的楷模和表率作用。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2
一、 德育渗透方面。
详细研讨教材,充足懂得教材,联合本校的实际情形,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但控制了技术技巧,还培育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自动探求和勇于实践的精力,辅助学生建立了准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进步对体育与建康在个人成长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作用认识,并把积极加入体育锤炼,促进健康,加强体质与社会义务和为祖国服务接洽起来,增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二、 教学工作
1、上课:课前做到了对学生的剖析和了解,并控制下一个班的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联合《新课标》和教材的设计,把重点放在了培育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在本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布置教学内容,机动的应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充沛的培植、激发和坚持了学生的运动兴致,保证了(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
2、控制教材,吃透教材,并以《新课标》来制订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规划,布置教学进度,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手腕溶于课堂教学中,在必定水平上培育了学生学习兴致,充足到达了预计的教学后果。
三、本学期具体完成工作
1、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的部署教学内容,做到了教案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
2、合理、机动的应用教学手腕,剖析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身的课。使学生在高兴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认真组织了两操、阳光一小时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切实的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依据不同年龄特色合理部署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玩出乐趣,玩出健康。
4、 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生足球、篮球、乒乓球的竞赛活动,并在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四、 训练工作
本学期我如何在训练光阴短的情形下抓出质量抓出成效,这是我平时斟酌最多的问题,首先我对这批学生细心的进行了剖析,发现他们广泛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班级学习都排在上等,但他们身体和身材素质一般,针对这点我增强了对她们的身材素质和传接球的训练,并部署了较多的训练竞赛,不但进早的让她们熟习比赛,进步训练兴致,也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 其它活动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教师;素养
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手执金钥匙的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由此可见,教师所负使命的崇高,任务的艰巨,教师要顺利地完成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教师应当有哪些素养呢?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由以下几点:
1.热爱人民教育事业
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教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热爱人民教育事业,也是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身的具体表现。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市人民教师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中表现。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代教育家斯霞提倡像母亲一样爱孩子,主张爱的教育,把爱生看成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
3.教书育人
“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的。在学校中,“育人”主要是通过“教书”即教学过程来进行的。教师把课文中所载的“道”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就是在进行育人。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书是不存在的。每个教师都要自觉遵守“教书育人”这个中药的师德规范。
4.以身作则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因此,历来教育家都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把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要求。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要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好功课。较好功课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1.要有精而深的专业的知识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精通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具体地说,不仅对该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学的扎扎实实,而且对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要熟练、系统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了解知识发展的线索。
2.懂得一些与本学科相邻近的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既高度分化有高度综合的发展情况,这就要求文科的教师应懂得一些理科的知识,理科的教师也应懂得一些文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能运用大科学的观点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师如能懂得较多的文史知识,数学教师也能懂得较多的理、化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使之互相配合。
3.要有较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
教师的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好像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教好功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初中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好奇好动,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年龄。如果一个教师除了叫自己的课以外,对什么也没有兴趣,不关心,不知道,这样的教师,要想把课教的透彻、风趣、易于学生接受是很困难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也缺乏基础。
三、要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掌握的知识不少,可是上起课来,就象“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或者勉强倒出来了,学生却难以接受,主要原因在于不懂教育科学,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理论
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人后可以为人师也。”强调教师必须懂得教育的规律和理论。所以,教师也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教学法的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2.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等能力
为了完成教育工作任务,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重组教材体系,选择教学方法,并事先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做出科学的设计,编写教案。一堂卓越的课的设计,不仅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也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2)了解学生的能力。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有针对性。教师要善于从事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眼神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口头提问、书面测验和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通过调查谈心、开展活动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各种测验了解学生的发展方向等,然后才能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进行教育。
(3)组织管理能力。教师面对班级集体进行教育工作,他的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偶发的违反纪律事件能迅速作出判断,机智地加以处理;在班级工作中要有组织起良好的学生集体的能力和组织某些活动等能力;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冷静地处理问题。
(4)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调,包括语言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思维。教师的语言速度要适当,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太慢。对低年级学生速度要慢一些,对于关键性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要有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教师的语言要明白易懂,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艰难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借助适当的手势增强说话的表现力,提高教学效果。
(5)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善于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他们思想发展的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好长善救失工作,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浙江大学出版社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4
1、体育教材内容的体现教材的理论部分是一些体育基础知识,体现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品质,是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所必须。
教材内容含德育因素队列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跑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跳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种投掷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强国防观念体操培养组织纪律性及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养成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技巧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的意志品质篮球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武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朝气蓬勃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民族自豪感韵律操陶冶美的情操,活泼乐观的性格和文明行为由此看出,要做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想品德内容要纳入教案的设计,并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始终,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实践体育的补充。
2、渗透德育的途径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看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性、完整性、及时性、多样性、长期性等五大特点。体育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体育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贯穿于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教师可及时捕捉教育时机,进行表扬或指出不足,对“差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渗透德育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既要有精神上的,又要有心理上的。要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达到即可体育,又可育心的目的。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长期不懈地渗透德育教育,切不可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
3、德育渗透的几种方法
3.1目的明确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用坚定、充满期望和热情的话语进行表达,以使学生备受感染。
3.2表扬激励法。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闪光点”,并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3感染熏陶法。德育教育中感染熏陶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此法在思品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4区别对待法。按照学生的能力好水平状况进行分组,安排不同难度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的进步和提高,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5效果奖励法。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达到增加练习的同时,教师能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让更多的学生迈入到合格的行列中。
3.6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好行为习惯,使之更好的完成体育的学习。
3.7场地设置法。场地的布局和设置的整齐合理有趣,能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气氛,得到美的陶冶,激发跃跃欲试的情趣。如在教跑、单双脚跳时,利用器械把场地设置成山谷、小河等,让学生时而穿过山谷,时而跃过小河,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内,学生态度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创新教育迫切性实施办法
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当今时代,信息与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与以往时期相比,已经显示出一系列学科群层的发展、创造层出不穷的特点。同志深刻洞察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向,纵缆人类历史风云变幻的局势,极其敏锐地抓住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战略思想,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确定了基本方向。
(一)
同志指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的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动力。”因此,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像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创新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美国还在各地普遍设立了“创新基金会”,为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提供广泛的援助。有鉴于此,我国如何从人口多、资源少、科技落后的现状出发,努力变沉重负担为人口资源优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
同志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强调“教育为本”。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承担起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增强包含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庄严职责。应该说,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必须把创新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加快培养富于民族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多出科研成果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使一大批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智力型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
同志指出:“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提出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又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释放人的潜能,并强调开发潜能同培养人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相结合。总之,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量富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
1、大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素质是个体基本素质在高层次上的折射,必须在综合素质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没有人的身心素质的综合、整体和协调发展,创新素质难以一枝独秀。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基础。
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思维创新是所有创新活动的核心。思维敏锐、流畅、开阔以及独创性是成功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所以,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本身的目的和内在的发展趋势,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的创新人才。
2、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职业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现代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中。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比如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设计管理能力、教学实施和研究能力,尤其是适应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应当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管理艺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这种创新能力还必须适应教育实践,并具有较强的再生和辐射能力。现代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发现、传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教研型的,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教育成果,研究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趋势,选准自己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并做出创造性业绩,这是培养创造型学生的重要条件。只有教师善于发现新问题、新原理,善于提出新假设、新推论,善于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善于预测后果、展开思路,发扬教学民主,保护学生的创造个性,构建教学相长,互相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3、尽快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创新精神属于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创新品质中的主要因素。永无止境的求变、求新、求发展的欲望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以创新精神推动创造性实践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这是一个从精神到物质的辩证过程。实践能力则属于人的智力因素,是人的活动的工作机制。实践是创新的催化剂和必由之路。实践为激发创新精神提供契机,为创造提供灵感和原料,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创造的目的。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落到实处。
同志指出:“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只有切实转变由教师单一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研发、相互激励,做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在研发、激励思维,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创造人才。在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实践结合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象牙塔式教育更不可取。只有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知识创新的基地,高校才能成为培养创新精神与人才的摇篮。
客观地说,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积极地发挥创新精神的。比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成了束缚人的创新精神的绳索。过去,把应试教育作为教学的惟一目标,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旧的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病。其深远后果,有可能使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为分数的奴隶,泯灭了创新生活的远大理想。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努力造就“四有”人才,培养新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从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一种是以师道为主体,主张传道授业,全盘继承师训,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思考,以致学生都成了千人一面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这叫注入式教育法;另一种是视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鼓励独立思维的启发式教育法。而教育作为一种教与学相互密切作用的实践体系,从一开始就决定它具有双主体特殊性。这种实践体系的最终绩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诲人者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也又绝对不能低估受业者的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受教育者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地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构建教学相长,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框架,实践“以教为导,深化思维,创新存异,实践验证”这一人才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从内涵到外延都有更新更高的拓展延伸,从而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长。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
On《The Fundamental Tenets Of Marxism》Educational Reform
Li Nyanja;Fluxion Laying; Tan Jauntie; Ganglia Xiaoping; Song Yuan; Chao A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Changsha,410128)
【Abstract】The paper sums up experiences recently five years Of 《The Fundamental Tenets Of Marxism》Educational Reform from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words】《The Fundamental Tenets Of Marxism》 Educational Reform
我们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相对困难些,见识和阅历也要少一些;部分学生如自费生、预科生等在入校时就比其它学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低一些,文化基础要差一些;还有学生虽考分很高,但属于调节录取而来,由于受社会上“学农没出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总有种“走对了路,但入错了门”的失落感;大部分学生相对于其它学校的学生而言,家庭背景弱一些,社会关系薄一些,社会活动能力差一些,随着高校招生的并轨, 找工作也更困难一些,前途更堪忧一些,内心深处总隐藏着一种自卑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就差一些。因此,我们《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难度更大,教师更应该调整教学设计,淡化内容的理论性,采取合适方法组织教学。鉴于此,最近五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着重哲学素质的培养,突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功能
1.1 深化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实。
哲学是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在从事《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系统地阐述尤其是哲学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加以深化,联系当前的重大社会实践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时,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的观点,去引导学生分析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方针,理解这一方针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的。讲授“社会意识形态”时,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认识到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讲“否定之否定”时,用辩证的否定观引导学生去分析当前社会上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观点和看法,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反对肯定一切、顽固不化的“国粹主义”和复古主义,又反对否定一切、全盘西化的崇洋和文化虚无主义。讲“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时,运用这一原理,给学生打“强心针”,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同近期内全民族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高要求这一共性与结合自己专长、发挥个性的关系,找准个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巩固专业思想,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克服自暴自弃,实现自我超越。讲“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时,阐述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一家一户几口人几亩田几亩地几亩山,自己吃饱穿暖就够了,用不着与社会、与市场发生联系,完全可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但商品经济就不同,它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说白了就是赚钱——不是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是把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获取差价,赚取利润,榨取剩余价值。这样一来,生产者就必须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同时让社会、市场了解你能够生产某种产品,才能赚钱;就不是怕人家知道你,而是怕人家不知道你。同学们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把知识作为商品卖出去,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转变“皇帝女儿不愁嫁”、“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传统观念,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主动地、广泛地让社会、让市场了解你有真才实学,能够给企业和单位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