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未及时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有效消毒灭菌,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或者手术次数过多、接台时未能够彻底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对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情况[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疗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复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由于进行手术之后会残留血迹或污物等,若未彻底将之清洁干净就会导致感染发生[3]。同时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当,也可导致使用时引发感染。此外,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货等问题,导致手术时不能够及时获得,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护人员携带细菌、病毒进入手术室是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医护人员管理时若存在制度不健全,会使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忘记更换手术室专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进而引起医院感染发生[4]。同时,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术前所需器械、用品、药物的清点,导致手术时不能及时提供,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在执行专业技能操作时存在不当操作,也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点。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感染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对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还应该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可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上面应注意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应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开,例如将手术室内分为污染间、感染间和洁净间,对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手术结束之后将该房间内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5]。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完成之后严格对手术室内地面、物品及空气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空气进行2次常规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及手术开始前均必须严格实施消毒清洁措施,消毒完成之后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此外,应详细评估手术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的监测指标,若有超标情况发生,及时向有关科室及上级领导汇报,及时分析、讨论造成超标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盗吭谡?常范围内[6]。

在手术物品管理上应定期检查手术室内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内容包括有效期、灭菌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要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品的相关处理条例进行处理[7]。手术器械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消毒。

在人员管理上应完善医护人员责任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强化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规章制度中相关条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有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8]。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某公司为保证其所生产的铝合金轮毂的产品质量,配备了1套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对产品进行无损检测。由于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可能对环境产生电离辐射影响,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管理规定,本项目应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并向环保部门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

概述

1 评价目的

(1)对该公司现有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及其周围进行X-γ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监测,以掌握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水平。

(2)对公司现有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进行辐射环境现状评价。

(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4)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该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标准

(1)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值分别取为20mSv/a和5mSv/a,公众成员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值分别取为1mSv/a和0.25mSv/a。

(2)本项目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的用途是开展工业X射线无损探伤工作,参照《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检测装置屏蔽体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得大于2.5μGy/h;应安装门-机联锁安全装置和照射信号指示器,并在保证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进行探伤作业;如需设置观察窗口时,应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并应具有与同侧屏蔽体相同的屏蔽防护性能。

工程分析

1 装置概况

该装置由自屏蔽系统、X射线发射及接收系统、机械运动系统和计算机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组成。检测装置长约2.8m,宽约1.5m,高约2.3m,在非照射方向上设有观察窗,工件门安装了门一机联锁安全装置和开机工作警示灯。检测装置各侧屏蔽体为10mm的铅板,观察窗为10mm铅当量的铅玻璃。

本项目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额定管电压为120kV,额定管电流为5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2 探伤过程

工作人员将待检轮毂放置在检测装置内,关闭工件门,调整探头对准工件,开启X射线机,X射线穿透工件投射到图像接收系统上,同时在图像增强器的输入屏上产生可见的X射线荧光图像,摄像系统将其传输到显示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器上的X射线影像图判断轮毂的质量。

3 污染因子分析

由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曝光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

此外,X射线能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不需要进行洗片,因此不产生洗片废液。

环境影响分析

鉴于本项目已建成并已具备开机测试条件,因此采取开机实测的方法进行评价。

1 辐射水平监测与分析

辐射监测仪器选用检定有效期内的美国Thermo公司的FH40G+FHZ672E-10 X-γ剂量率仪。由表1的监测结果可知: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开机时,周围各监测点位的X-γ辐射剂量率在86.2~102.9nGy/h之间,与未开机时未见显著升高。开机时个点位X-γ辐射剂量率均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的要求。

由于开机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周围人员可达位置的辐射水平与未开机时相比未见显著升高,因此周围的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不会受到额外的辐射照射,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以及本项目剂量约束值的要求。

2 污染防治措施

(1)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的设置已充分考虑周围的辐射安全,单独设置于专用房间内。

(2)检测装置已设置了门一机联锁安全装置。

(3)检测装置辐射工作场所已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及中文警示说明。

(4)检测装置已设置了工作警示灯。

(5)公司已制定了系统的各项辐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并张贴在操作室内。

(6)检测装置所在房间设置了机械通风。

3 事故工况

公司使用的射线装置属Ⅱ类射线装置,可能发生的事故工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误照射;

(2)在对工件进行照射时,门一机联锁失效,防护门未完全关闭,致使X射线泄漏到外面,给周围活动的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照射。

为了杜绝事故发生,公司必须进行门-机联锁装置的定期检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安全。

4 辐射环境管理

(1)公司已成立了“辐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制订了《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方案》等规章制度。

(2)公司现有2名辐射工作人员,已参加了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应按要求每四年参加一次复训。

(3)公司已委托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4)公司现有辐射工作人员都已参加了放射职业体检。公司应组织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参加每年一次的放射职业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结论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实施各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督促产生企业加快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力度,处置利用企业严格依法经营,坚决杜绝危险废物排放行为,实现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二、实施范围

全区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单位,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

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在全区推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部署阶段(年4月上旬)

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实施目的、内容和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中旬至9月)

1.启动(年4月中旬至4月底)

区环境监察大队根据各自职责,以年度申报登记数据和日常监管情况为依据,摸清现状底数,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统计表(见附件)及实施方案应于年4月30日前报市局。

2.整治(年5月至6月)

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整治,对照需要规范的内容,督促企业制定上报整治计划,并跟踪督促落实。

3.查处(年7月至8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根据各自职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或拒不整改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以查处促整改,促提高。

4.自查(年9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对所管辖的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总结并报市局,同时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档案。

(四)市级验收阶段(年10月)

由市环保局组成检查验收组,采取查看档案、现场抽查等形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不到位的,限期完善。

(五)省级验收阶段(年11月)

在市级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形成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自查报告,报请省环保厅进行验收。

(六)总结表彰阶段(年12月)

根据省、市检查验收情况,对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该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四、需要规范的内容

(一)如实申报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认真落实危险废物信息季报制度。

(二)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应当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及时变更申报。

(三)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台帐。要确定危险废物产生源,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后不同的管理流程,在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建立有关危险废物的台账记录表(或称生产日志)或危险废物转移内部联单机制。

(四)建有符合相关标准的贮存设施和场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后置于贮存设施内,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五)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以及管理规章制度在厂区显著位置张贴。

(六)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纳入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利用的,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七)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依法设置相应识别标志。

(八)建立和完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

(九)坚持职工培训制度。每年培训有关职工不少于二次,有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有记录,并有影像资料,资料保留齐全。

(十)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还要按照《环境保护部年号公告》要求,认真执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及报告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向市局污控处和区环保局报告上一季度经营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是加强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科学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局管理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保局管理科负责组织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境监察大队负责组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和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负责对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建立全市规范化管理工作档案。

(三)加强宣传教育。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涉及企业众多,政策和技术要求较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对危险废物的特性、危害,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要求、技术标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发挥责任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来。

(四)严格执法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必须与严格执法监管结合起来,对工作开展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以严格执法监管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档案建设。为确保顺利通过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验收,自此项工作开展之日起就要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工作,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声像、图片等资料注重收集、整理、归类、保存。

六、工作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五)《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六)《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职责

0 前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期间,对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环评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对周围生态影响的全面调查,以及对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验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作为总体负责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采样、分析、质控和报告编写技术,从而才能圆满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 收集资料

项目负责人接受验收项目后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处行业的特点,着手收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委托处理废水、固体(液体)废物的相关文件、合同以及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情况及其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等资料。项目负责人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主要工艺过程、产排污状况及环保设施状况,同时还应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从而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顺序、路线、重点调查的项目、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和环境管理检查的项目等,为进行现场踏勘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现场勘查

现场踏勘是验收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踏勘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项目概况

了解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情况、厂区周边居民分布及敏感点情况等。

2.2 主要污染源

按照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逐项勘查主要污染源,内容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电磁辐射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规范化和相应指标、污染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的具置及与相应敏感点的方位和距离等。

2.3 环保设施

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现场勘查主要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逐一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2.4 环保管理检查

环境保护检查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设计、建设、施工和投入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的非测试性工作的考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有关环保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2)环保设施的建设、竣工及运行情况;

(3)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

(4)工业固(液)体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

(5)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

(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或处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7)公众舆论调查;

(8)有关环境保护档案的检查;

(9)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的检查;

(10)清洁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其他情况的检查;

(11)环评批复的执行情况。

2.5 勘查意见

现场踏勘要认真仔细,对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在项目选址、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或未按环评批复意见履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将勘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勘查意见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3 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写及审定

项目负责人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的情况编写验收监测方案,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验收监测内容等。

3.1 总论

总论中主要简述建设项目的概况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对于分阶段验收的项目,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已经进行过的验收内容作简要叙述,同时,对验收监测的目的、验收监测依据以及验收监测工作技术程序等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3.2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中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敏感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建议及相关批复的意见、评价标准与考核指标、监测期间对建设项目单位的要求等内容。

3.3 验收监测内容

验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工业固(液)体废物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电磁辐射和振动等监测内容,厂区附近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环境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内容,企业环保管理检查的内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等。

4 组织现场调查与监测

项目负责人依据验收监测方案,即可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

在进行现场监测前,项目负责人首先要与建设单位联系,根据企业生产状况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确保生产负荷达到验收监测要求,并根据验收方案提供包括开孔、供电、搭建监测平台等监测条件。

在进行现场监测期间,项目负责人首先应组织监测人员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点位,进行现场监测。其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验收方案中制定的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实、确认。另外,还应对现场监测期间的企业生产状况、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巡视,对现场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异常状况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现场记录和拍照。

5 验收报告的编写及审核

验收监测报告在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场工况、环保设施等现场调查的内容,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环保设施的处理效率、环境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等做出评价,同时给出该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 资料存档

验收监测报告审核合格后,项目负责人需将所有现场监测和样品分析的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验收监测方案及报告等资料存档保存。

7 结语

验收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监测机构体现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随着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对验收监测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还会进一步扩展,在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决定验收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验收监测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高效、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山峰.关于验收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5,

[2]刘方,敬红,滕恩江,唐亚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的环保检查[J].中国环境监测,1995,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Z].2001.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行政主管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承担较强的工作压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行政主管主要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11、负责招聘、培训、考勤、薪酬、考核、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日常事宜;

2、办理员工入职及转正、调动、离职等手续工作;

3、劳动合同签订(新签、续签)办理、劳动合同保管、员工档案保管;

4、及时做好员工社保相关工作,如增减员、社保卡领取、社保扣款等;

5、执行并完善企业人事制度与计划,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员工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管理工作;

6、了解并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建立并维护人员资料库;

7、积极主动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21、宣导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负责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的组织协调。

2、规划、指导、监督、协调部门员工的工作,负责团队建设与人员潜力开发。

3、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配合行政总监制定并优化内部管理制度,发现团队问题并作出有效改善。

4、负责公司行政方面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组织筹备的工作。

5、协助各分公司股东做好行政体系搭建和管理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31、在公司人力资源战略、政策和指引的框架下,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方针和行动计划,以支持公司达到预期经营目标;

2、负责组织起草、修改和完善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负责招聘、培训、薪酬、考核、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事宜;

4、负责组织编写各部门职位说明书;

5、定期进行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提交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6、根据行业和公司发展状况,协助制定公司薪酬体系、激励体系并负责实施;

7、协助监督控制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8、协助推动公司理念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9、协助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

10、负责部门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协助完成本部门员工工作考核、激励及部门资金的预算和控制等工作,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41、负责公司的食堂、宿舍、卫生和安保等综合事务管理;

2、负责公司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的管理工作,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3、负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追踪,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

4、负责相关的文件的归档管理;

5、每月审厂文件资料更新、准备,每月至少更新一次,确保资料文件无过期失效状态;

5、负责对公司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协助上级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51.负责人员招聘工作,定时盘点人员,补充人员缺编,包括邀约、初试和复试跟进;

2.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跟进和监督部门培训,评估和改进效果;

2.负责员工考勤的管理、社保和薪资的跟进;

3.负责员工关系和员工异动手续办理、监督,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时举办员工活动;

4.负责办公室卫生检查、物资采购报销等行政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61、公司人工成本、行政费用的预算与管理;

2、制度流程建设、各类会议活动组织、办公环境管理、公司各类采购统筹、固定资产及车辆管理、公司仓储及礼品库管理;

3、行政管理体系搭建、行政采购体系搭建维护、大型年会及重要活动、商务接待等组织;

4、采购、管理公司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非办公用品和日常用品);

5、负责固定资产台账审核、组织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6、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行政主管主要职责71、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及相关会议精神,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协调与督办,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2、负责组织起草行政综合文件、计划、报告等文件,建立健全公司行政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公司后勤、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等日常性行政事务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公司行政工作能有效的积极开展。

4、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公司文档管理工作,对文档进行定期整理、分类、归档。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本身是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执业考试、晋升考试都采用了上机考试,计算机成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职学校也逐渐将计算机课程定为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亦因之成为保证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设施之一。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应该是一个集多元化系统、需求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不仅要满足上机实践教学和相关考试,还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本文就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从管理、制度、软件、硬件的安装和维护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1 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室内应尽量保持通风,室温保持在10~25 ℃之间,湿度不能太大,应配备空调,以调节实验室温度与湿度。注意防尘并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进出计算机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须换穿拖鞋或穿鞋套,始终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1.2 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应保证防火安全通道的畅通,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等,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灭火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强化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在上实验课时禁止私自触碰电源,乱接设备,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学生上机结束后要检查所有机器的关闭情况,下班离开实验室时应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

2 计算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是否能管理好首先在于规章和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操作守则》《仪器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以及《计算机实验室应急安全方案》等各种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于墙上的醒目位置,在每个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之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制度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守,从而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管理

计算机机房所有设备应按规定做好账册、验收、建卡、编号、贴标签等工作,并由实验员管理。报废件要妥善管理,报废需要根据账册逐一核对,履行审批、销账等手续。机箱安装与电缆接口要紧固,接口卡要插紧,机箱内无金属杂物。保持设备无不良接触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修理、更换。计算机实验员须按规定做好上机人员的使用记录。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使用及安装管理

为保证计算机实验课的正常教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安排的各种类型的上机操作考试,要对系统文件、应用程序等做好防护措施,保证系统完整、健康运行。为防止病毒入侵,应禁止外来盘的使用及安装,对需要进行拷贝的文件,须经严格的查毒、杀毒。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检查,并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为减轻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应多使用还原卡、还原软件对系统及数据进行保护,有效地防范病毒、木马、误操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破坏。安装硬件还原卡,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自动地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很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以及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克隆技术也是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相关软件的数据备份的恢复功能,可以更快速地恢复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考试服务器为核心的系统,安装各类模拟考试用软件,如护士执业考试、普通模拟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考试软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服务建立网站,建设考生信息处理系统、试卷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自动评阅试卷系统等。

总之,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建设一个功能全面、开放式、网络化、易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环境不仅能配合理论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职能,又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世越.计算机机房建设改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刘建伟.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