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计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计划书

就业计划书范文1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就业计划书范文2

尊敬的董事长:您好!

国家我们酒店的装修进度,现在初步计划是在XX.4.1试业,现在我就根据装修进度制定出酒店运转所需的人员/物品/宣传计划书,在计划时间内完善所有工作,确保如期试业。

XX元旦后10天内应该确定餐厅经理/副经理/主任,行政总厨/副总厨,客房经理/保安经理人选,并通知其在2月1号开始上班,2月份开始招聘各部门员工,2月10号前应该定下酒店所有家私/布草/餐具/陶瓷/印刷品/员工制服/开荒用品等的清单,15号以前定下所有的供应商,下定单。确保在3月15号前全部材料到位。

3月份全部员工到职上班,上午培训,下午搞卫生,10号以前定出菜谱,15号至25号模拟运转,主要是餐厅。

3月10号开始营销部门开始做市场,准备试业庆典的一切程序/用品等。

就业计划书范文3

结合定西市安定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集成旱农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建议,对同类地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推广

一、安定区基本情况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区总流域面积3638km2,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11.4万hm2,人均0.31hm2。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41d,降水是唯一可利用的潜在水资源。雨水利用率低使干旱成为我区的常驻性自然灾害,据统计,安定区干旱发生频率达40%左右。十年九旱成为安定区的真实写照。年均降雨380mm,降水低谷期引起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造成作物出苗难。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如何“利用天时,主动抗旱,以雨水治旱”成为安定区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全区上下围绕旱作农业特点,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增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实现高产优质农业为突破口,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效益为目标,采取农艺、工程、生物化学、机械、高新技术并举,节水农艺技术、集雨节灌技术、保护性耕作等各种成熟的旱作节水技术集成组装,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要潜力、要品牌”的原则,把提高现实生产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把提高单产与改善品质相结合,把生产与生态相结合,把促进生产与探索运行机制相结合,边引进、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形成技术研究、引进、推广和培训相互衔接,行政、科研、推广与应用互相联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总结出了“覆盖抑蒸、土壤培肥、抗旱新材料、保护性耕作、集雨补灌、抗旱品种、坡改梯、节水农机具应用”的八项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模块,使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主导作用,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全膜覆盖技术稳定推广

通过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保墒的目的,同时田间大小相间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使一切形式的降水通过集雨面聚集于播种沟内并沿播种孔下渗到作物根系周围,增加膜下墒情,达到最大限度蓄纳降水。使降雨的水平分布变为垂直分布,使无效雨或微雨变为有效雨,平均集水效率90%以上。同时针对本区的降雨特点和春覆膜存在春旱严重影响正常覆膜等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的秋季覆膜。可把解决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保蓄伏秋降水和抑制冬春蒸发上,提高了播前土壤含水量。可达到“纳秋雨,增秋墒,抗春旱”的目的。再有一膜两用免耕技术也是节本增效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可大大缓解春旱对玉米、小麦、胡麻、豌豆等作物的威胁。此技术是在地膜玉米收获后不揭膜,翌年春季在原来的旧地膜上点种玉米、小麦、胡麻、豌豆等。技术优点为既节水省水又省工、省膜,减少了投入,增加了效益。

(二)配方施肥技术进万家

结合国家持续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取改进施肥方式、增施有机无机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逐步培肥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施肥上改春季施肥为秋季卧肥,改地面撒施为集中施,改浅施为深施,重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全覆盖

通过引进具有抗旱节水性的作物品种,使安定区全面实现种子优质化,并配套种子包衣,提高种子的抗旱性。马铃薯抗旱良种按照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提纯复壮等方式持续推进。不断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统供率,减轻病虫害为害,提高种薯质量。以区农技中心为主,继续通过外引内调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效果显著。同时,对近年来经引进试验示范结果表现较好的陇薯10号、冀张薯8号、永丰3号等新品种(系)在安定区的香泉、内官、李家堡、鲁家沟等不同生态区域类型的乡镇建立品种展示园,开展优良品种对比展示,让全区干部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掌握良种的抗旱性、抗病性和增产性等综合优良特性,增强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了良种的推广应用步伐。

(四)集雨补灌技术推广

针对安定区降雨量少、分布不均匀,使农作物在生长关键期形成“卡脖子”旱的实际情况,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使全区每年可发展节水补灌面积1万hm2。大力发展集雨补灌技术,配套了先进的节灌设备,滴灌、微喷灌、渗灌、膜上与膜下灌、点浇与注水播种等技术,把存贮的雨水用在作物最需补灌的时期,形成了密植作物注水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生育需水关键期、严重干旱期微喷灌补充供水。稀植作物点浇点种抗旱保苗,生育关键期、严重干旱期滴灌补灌。日光温室、网棚微滴灌的集成供水技术体系。

(五)“坡改梯”工程技术效益明显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改土造田,到80年代的兴修梯田,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械化平田整地技术,大量投入推土机、装载机,梯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进程明显加快、应用效益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昔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全区人均梯田面积达到0.27hm2,为全区发展旱作农业技术,促进马铃薯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一)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

要把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作为实用技术推广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宣传资料,通过举办培训班,对驻村人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群众分层次进行系统科技培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要在种植期间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现场指导,确保各项实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操作技能。

(二)进一步注重抓点示范

建立旱作农业高标准示范区和核心示范点,是融行政、技术和农民为一体,集各方力量,加大对旱作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的有效形式。通过邀请专家培训指导,示范操作,解答技术难题,实行技术承包,建立一批以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不同配方施肥、不同种植时期、不同地茬的试验基地和统一种子处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中耕培土、统一病虫防控等综合技术组装配套的标准化示范点,用效益、用利益促动和引导群众。

(三)进一步创新推广机制

对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技术人员联系重点户制度和技术推广报告制度,年初提出技术推广方案,在示范基地联系20户重点示范户,搞好全程技术服务,按实绩进行重奖,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马铃薯经销协会、种植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协会通过外联终端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和龙头企业,组织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和应用农业综合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

(四)进一步强化技术攻关

就业计划书范文4

【关键词】 林业 新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一、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林业新技术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如应用基因工程进行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技术、林产工业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技术、生物肥料与生物制剂技术、运用电子设备和卫星进行林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测报火灾的激光技术和遥感遥测技术、纳米材料技术、节肥节水技术、各类林产品深度加工技术、专家智慧咨询技术、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等。但是,最具代表性的林业新技术有三大类,一是以应用基因工程进行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为主要目的生物技术;二是以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为主的新材料技术;三是以数字林业为主的信息技术。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林业生产方式,促进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与传统林业技术不同的是林业新技术具有更大的超前性、综合性、渗透性、长期性和风险性。

超前性就是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类未来生活与生存的需要,把握住世纪各种林产品技术和林产品需求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综合性是指林业新技术涉及多种基础学科知识,运用多种理论,综合多项技术,融合多方成果,考虑各方因素和影响,需要众多部门的配合。渗透性即林业新技术能够迅速扩展到林业及其关联产业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长期性是因为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生命体,每一个生长周期虽然可以人为地缩短,但其基本生长过程却难以改变。多数林业高科技研发过程相当长,而且技术转化为产品后要求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进行各种营销宣传,同时为了保持不断创新,无论是新技术研究还是开发、生产都需要较长时期的资金支持。风险性是指其不确定性因素非其他新技术所能比,因为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和作用受多重因素影响,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并存。

技术风险,由于林业新技术开发或转化的时间长,技术配置相对也比较复杂,技术更新又非常快,因此技术落后或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财务风险,林业新技术涉及的因素多,各种因素变化都会造成项目投资难以回收;市场风险,林业新技术的最终产品大都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受传统习惯影响,新产品被人们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产品开发和替代又非常快;自然风险,自然界的天灾会导致研究或生产出现无法避免的损失。高投入就是在林业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且开发要比研究费用高数倍,产业化投入又比开发费用高数倍。林业新技术的收益也是巨大的既有直接收益,表现为从各种林产品销售中获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益,也有间接收益,表现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所有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林业新技术很难像一般产业那样从普通渠道进行融资,资金短缺会成为林业新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机制。

二、风险投资是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

风险投资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投融资机制,体现在组织机制、资源整合、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融资模式的互动性上,还体现在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上。在美国,风险投资通常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运营,有限合伙制分为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一般来说由风险投资家担当普通合伙人,执行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只按各自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设立风险基金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伙资金主要来自有限合伙人。一般合伙人的资金并不是一次注入,而是分批投入。初期只提供必要的机构运营经费,有了合适的项目,再按普通合伙人的要求提供需要的资金,从而制约了普通合伙人的行为。有限合伙制这种组织机构的独特性,激励着风险投资家在有限的合伙期限内创造业绩、建立声誉,并有效控制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从资源整合看,体现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高度整合上。分段投资的方式使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与资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资金与技术的整合风险。投资家利用自己的声誉资本为风险企业获取供应商、客户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实现了资金与人力资本的整合。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力资本与信息资源的整合。创业家创新能力与个人素质相互促进,实现了人力资源与技术的整合。从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看,通过复合式证券工具的设计,应用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比例调整,使融资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通过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投资者和经营者在利益高度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双方的最大潜能。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制定有效的监控机制,尽量使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达到信息平衡。通过对企业盈利预测的调整控制手段,避免了企业盲目使用资金和过于乐观的盈利预测,通过长期持有企业股权,提供增值服务,确保企业盈利在年内有一个快速增长,使投资获得高回报。从公司治理机制和融资模式的互动性看,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便于有效地进行公司经营业绩的监控投资决策与企业业绩挂钩,能够减少投资损失。投资者加入企业董事会,从而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与投资者的名誉和利益紧密相连,使投资者具有积极提供管理支持的动力。投资者与所投资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长期持有企业股权,使企业股价稳定,减少了股市投机行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独立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实现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经营目标统一。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将资金与管理相联接,主要面向拥有高新种子技术或某种创新思想的,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一种长期的培育投资,其着眼点不在于当前的盈亏,而在于长期的发展与收益。鉴于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特征,传统投资不敢或不屑于对其投资,而风险投资机制的先进性恰好满足了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据统计,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发展与创新都来自于中小型的新兴企业,其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在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实力强劲、世界一流的企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风险投资与新技术产业化几乎总是捆绑在一起的,为新技术产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风险投资又被称为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

三、林业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现状

林业新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风险投资相对于一般风险投资不仅投入多,而且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加可观。投入多是由于林业新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长、涉及的因素也特别多,为此世界各国都力图使林业研发经费保持较高水平。林业发达的国家往往风险更高、更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对林业新技术研发的影响特别大,而且林业新技术产品还要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但是,林业新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其效益将十分可观。比如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填补了我国短期森林工业用材尤其是纸浆材品种的空缺,新品种的问世以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对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认识。一批有远见的造纸企业家和国外一批勇敢的投资家都把目光瞄准三倍体毛白杨造纸上。正是基于林业新技术和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的这些特点,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林业科研投资已有相当大部分转向了市场,林业新技术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企业。从发展趋势看,国家的投资比例在减少,企业投资的比例在增加。例如,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投入研究和开发的经费约1亿美元,并与杜邦公司联合投资2亿美元用于开发转基因作物。孟山都公司每年有数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开发上。另外,为了保证各种新技术风险投资能够顺利地融通和退出,许多国家都把培育二板市场作为一条重要途径。这几年,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类股票市场相当活跃。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涨最快的指数就是信息技术类指数和生物技术类指数。为了促进包括林业在内的整个风险投资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都从政策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如美国政府为了加速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进程,进行了税制改革,降低了风险投资税率。这项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数量和风险资本都大幅度增加,使其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

四、福建林业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每年仅部省级林业科研成果就有近千项,专利技术近百项,其中转化为商品的是少数,而真正能产业化的则更少。与其它地方相比,福建在培育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林业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一资金缺口恰恰需要风险投资来弥补。二是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整个林业科研及开发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虽然这几年随着林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龙头企业开始涉足林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但林业科研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依靠政府投资的林业科技投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技术尤其是新技术产生与扩散的需要。三是我们资本市场发育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中小型新技术企业融资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二板市场在我国迟迟未能发育成长起来,中小型林业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者最终实现所有者权益变现和风险投资退出也比较困难。四是产权交易市场之所以不够活跃,主要是其交易限于产权的整体性和个人投资者难于参与。五是缺少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由于我国林业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深,企业运营机制比较落后,要接受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这一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中介机构的存在一方面为林业新技术融资搭载了一个平台,另一方面为林业企业主提供了一个培训与再教育的机会,为促进林业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联姻起到了媒介作用。针对这些情况,必须从体制改革和政策完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证福建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能够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尤其是新技术的投入,尽快建立起一个新的林业科技投融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筹集林业科研经费。因此,在林业发展上,积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研究新技术等形式,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应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打通为林业和其他行业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的渠道,为风险投资机制顺利运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政府可以和金融机构及其他定向募集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专门为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服务的担保基金,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林业新技术产业;采取相应措施,细化产权交易单位,允许个人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介入;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的现有条件,进行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降低进入林业风险投资的最低保证金水平;简化各种手续,给林业风险投资者适当的经济补贴,由政府直接出面或委托建立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对其他中介机构亦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条例,规范风险投资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斌、朱广忠:论政策评价的整体分析方法理论研究[J].理论研究,1997(8).

[2] 李永刚:公共政策评价的困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4).

[3] 杜钢建: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J].人民论坛,2003(7).

[4] 邹东升:公共政策效益的概说与评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1).

就业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产业化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02

1 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

据有关数据,我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2014年机器人销售量占全球的1/4,达到22.5万台。我国工业机器人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转型、政策红利等都扩大了机器人的销售。我国制造业正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个性化制造方向发展,制造产业具有更高的敏捷性,对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在英国、美国、日本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再次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升级,一些老牌工业强国想要夺回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工业4.0时代已经悄然来到,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紧密结合,大量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机器人成为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主力军。富士康等公司早已引入大量机器人代替人工诙,最近几年大量工厂裁员,开始用机器人来完成生产,同时节约生产成本。

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还处于工业2.0或者工业3.0时代,制造业大而不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发展倒逼工业产业升级,我国将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的模式,转向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发展模式上来,将实现更加精细化、环境友好化的发展模式。国家《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基本制定完成,将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发展的蓝图,机器人产业将可能成为新的蓝海。我国长期以来依赖低廉劳动价格,中国制造在国际占有较大份额,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机器人代替劳动者成为工业企业的首选。工业机器人及其配套自动化装置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并将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我国机器人产业预计在“十三五”末将会突破千亿,2013年我国机器人超过日本。现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形式多样,包括焊接、喷涂、注塑、搬运、冲压等各类机器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自动导引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广州数码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行机床上下料,天津大学在机器人上取得技术突破,获得多项美国专利。

2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思考

机器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实现规模效应才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机器人产业需要相关的产业发展基础,包括集成商、零配件商、整机制造商等,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市场培育。通过培育市场认可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机器人生产龙头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培养产业链发展。

2.1 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市场应用是前提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需求,在特定的工艺和环境条件下,工业机器人才能发挥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发展要先行,一些搬运、打磨、喷涂、装配等活动需要繁杂的人工劳动,需要通过相应的智能传送、检测、操作装置紧密结合,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与产出要比相同产业自动化机器的效率更高,企业才会考虑使用工业机器人,其次根据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型号和性能。

机器人产业需要具有较大市场规模才能体现出规模效应,才能实现盈利,产销数量较少时很难盈利,只有超过一定销售量时,才会盈利。因此应重视发展工业机器人零件供应商和集成装配商,扩大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工业生产中繁杂的人力劳动将逐渐被机器人取代。

2.2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主机成本与可靠性是核心

实行产业化的机器人需要具有较合理的价格,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机器人自动化效率的实现,需要扩大机器人产业链,增加对机器人的投入,形成品牌效应。通过相应手段打通机器人上下游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依赖材料、优化技术、加工工艺和集成调度等技术的可靠性,国产机器人高速运转构件、插口、按钮、元器件等容易出现问题,加工精度低降低了零件的可靠性。只有工业机器人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可靠的运行效能,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进而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3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是关键

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对机器人性能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长期依赖进口。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动机、驱动器等核心零件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这些零部件需要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模块化程度。

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性能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高精密度减速器等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机器人创新不够,很多技术依赖仿制,自主创新、科研能力不够,一些关键技术缺乏突破,造成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缓慢。

2.4 技术与商务创新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出路

我国的机器人企业要重视品牌效应,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机器人产品的价值,重视技术创新,制造用户满意的产品。通过新材料,减少机器人的自重,通过对仿生手的创新,提高机器人手臂工作的灵活性,利用自主导航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导航,创造新型结构降低高端制造成本,进行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实现工业机器人示教工作。此外,可以探索工业机器人销售、租赁、保险服务创新,通过商业模式的发展,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我国高端制造,同时推动工业机器人商业化,才是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

2.5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秩序化、规范化

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看好机器人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纷纷开展机器人研究和制造,企业实力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在制造业市场上恶性竞争,此外一些企业进行大而全的研发,一些具备一定技术的企业纷纷开始机器人整机生产,但目前仍没有形成从研制到生产、销售、服务的完整供应链。工业机器人由于l展水平比较低,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缺少秩序,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市场约束,造成机器人标准不一致,零配件相互不适用,增加了社会成本。

2.6 机器人工业化发展战略

工业机器人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因此需要坚持工业规模化发展,逐步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制造和装备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研究突破,促进导航、识别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加快经济型机器人研发,加快焊接、搬运等机器人融入工业生产,发挥智能机器人在医疗、能源、教育等行业的应用。机器人制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重视对品牌知名度的培养,重视对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要重视机器人供应链的培育,保护本土企业的成长,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国家对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新形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将国家计划和产业创新驱动进行紧密结合,通过机器人研发和测试平台,对机器人产业进行大力支持,促进机器人服务和技术的提高,加快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同时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扩大机器人的规模效应,培育机器人的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头脑的研发队伍,通过提高人才素质,建立一支精通业务、懂管理,同时具有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机器人制度和标准,建立科学的安全指标体系,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新时期下,应抓住机遇,理性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鼓励各地开展机器人产业园和示范区,通过主体带动部件,加快产业化进程。

3 结语

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工业生产日益智能化,随着老牌工业强国“再工业化”意识的增强,对我国制造业将会造成较大的冲击,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降低后,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工业化转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工业制造智能化、个性化的基础,是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且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工人数量逐渐减少,迫切需要提高技术竞争力,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机器人的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有朝一日终将成为大众产品。随着国家“十三五”计划对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的重视,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迎来机器人发展的新热潮,也将有力支撑我国工业产业升级,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松国.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优化与轨迹跟踪控

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

[2] 苏炳恩.基于EtherCAT总线的六轴工业机器人控制系

统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 张红霞,徐会波,聂晶晶.湖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化

发展技术路线图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5,

(10).

[4] 柳倩,桂建军,杨小薇,曲艳丽.工业机器人传感控

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专利文献计量分

析视角[J].机器人,2016,(5).

[5] 王田苗,陈殿生,陶永,李剑.改变世界的智能

机器――智能机器人发展思考[J].科技导报,2015,

(21).

[6] 张炜.从日本机器人技术的现状看机器人技术产业化

发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3).

就业计划书范文6

P键词: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技术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与延伸,属于互联网业务的应用创新,通过机器和机器互联,与专家系统互联以及与管理执行系统互联,从而通过系统架构级别较低的智能设备来获得比以往更可行的信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类型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信息感知识别以及定位;第二,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信号处理;第三,行业应用。在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信号处理方面,主要依靠无线网络以及现有通讯技术来实现,并在各种设备、技术的支持下,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在这一环节中,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方式。在经过上述环节的技术处理之后,物联网技术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1.1 物联网识别

在物联网中所有的交换物均有一个独特且唯一的识别代码,这个代码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这些不同的代码可能是一个IP,也可能是一个ID。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就需要固定的设备识别这些不同的代码。与此同时,部分物体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小物体组成,这就要求在物体内部安装一定的设备来识别这些小物体,而这些设备则需要与互联网建立共享数据的架构装置。

1.2 物联网架构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架构技术就是在异构信息系统中满足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相互操作需求的技术。该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而最为直接的就是建立一种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并在这一模式的支持下将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密切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共享是非语言环境的共享,共享的目的是保证服务需求者、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开放运作空间。因此,物联网架构的设计重点就在于环境之间的可操作性、可拓展性以及模块化等。

1.3 物联网数据处理

在工业自动化的时代,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逐步实现自动化,基于此,在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上,需要充分利用结构化信息推进技术、识别器件的智能化应用等来应对信息数据的处理需求。海量数据的出现也要求系统能够做出信息的甄别和处理。

2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业中,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联网希望实现万物互联,物联网能够获取当前尚未获取的数据,在提升工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益、食品安全产品可追溯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技术难题,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新型传感器的研究,特别是在传感器智能化等方面面临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除此之外,工业无线网络应用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其需要通信、组网、网络基础服务、规划等多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工业自动化的开展。

2.1 工业应用方向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技术,其以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应用及集成技术为基础,通过物在新维度的集成和发展,实现了时空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化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要解决无线网和有线网的问题,是从PLC、继电器式的有线连接向无线的扩展转变,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应用系统的问题。

2.2 工业节能减排环节应用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化工、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领域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效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装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动态把握并控制生产过程的用电量,就能顺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例如,在饮料行业中,可以根据制瓶机的开停机状况识别自动匹配空压机的开机台数,可以根据管路中的压力自动调节高压空压机的变频参数,还可以根据生产线上的冰水阀门开启个数自动匹配冷冻机的机头数量。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企业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进而为净化系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例如,某化工企业安装传感装置后,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行进行全面监控,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污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3 产品信息化环节中的应用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中,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动态监测产品信息化的各个环节,进而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将工业产品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能够全面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管理的网络化程度,进而推动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的健康发展。

3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无人工厂项目、智慧工业项目以及机械管理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可能,积极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 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第一要务。而物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还具备多种感知功能,这使得物联网技术成为促进工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在工业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各个生产环节、生产设备、生产工人等进行动态监控,能够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时对人员进行定位跟踪并发现故障潜在隐患,然后针对性予以解决,第一时间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业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障工人人身安全。与此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还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结合企业不同设备性质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在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运作成本,有效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3.2 生产制造环节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通过安装物联网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的各项信息数据,并有效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及产品质量等指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全面实现机械、工业化自动生产,为研究和建设无人工厂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整体效率与自动化水平,为企业生产节约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在饮料生产制造环节,可通过对各机台的开停监控,实时获取生产现场个生产设备的当前状态,按时段统计各生产设备的故障率。

3.3 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推广

物联网技术在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在上述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智能化、现代化管理的顺利开展。例如,生产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编码和数据管理,保证产品的唯一性。每箱产品可以采用在线二维码喷箱,通过对物料的ID扫描,来记录品种和来源,进而完成从进料到成品的质量控制、过程管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实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以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类型为切入点,从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多方面入手,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活动计划书

下一篇新年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