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大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粉笔大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粉笔大战

粉笔大战范文1

二货队先来攻击,把粉笔同志乱丢一气,粉笔同志自然不高兴地躲到了一边,我们却临危不乱,因为我们可是捡了个大大便宜,我们从容不迫地慢悠悠地拿起了一堆又一堆的粉笔,还没用一点“弹药”就自投罗网了。这下打再久也不用担心弹药不足了!二货队见此举,马上清醒过来,只听“易拉罐”一声令下:“同志们,听好了!我们一定要看准了再射击,不然只会浪费“子弹”,革命仍需努力啊!”听完这话。二货队重新燃起了斗志,他们投一次中一次,我们绝杀队也加入了战斗,但我们却也没有像二货队一样用尽了子弹,我们只是小心翼翼边进攻边悄无声息地往前慢慢挪移,直至把他们逼出门外……

我们把二货队打出了班级门口,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子弹渐渐少了下来,没过多久,二货队的子弹已经用得一干二净三精光,我们趁人之危,开始了绝地反击,打得二货队求爷爷告奶奶,他们嘴里还不停迸出“奶奶饶命!亲,放过我们”之类的话,但是想我们这样的铁石心肠是永远也不会放过他们的。我们扔了好久的粉笔,看看自己的“弹药箱”,里面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

正在我们毫无办法的时候,“智多星”我们亲爱的班长大人发话了:“我们先分成两组,一组打二货队,一组准备绝招,等子弹用光之时,就是我们动身的时候,第一组先做掩护,第二组再从后面突击,我们双面夹击,一定能成功!”我们一致通过了这个办法,开始了最后通牒。弹药打光了,就在我们要使用“大招”的时候,二货队却用装满了水的尖叫瓶喷我们,这时,我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二货队会这么机灵,这时我们有一种讨厌尖叫的感觉。

就在我们以为自己队要“挂”了的时候,突然从慌乱的人群中杀出了一个花木兰,她冲上去把二货队手里的瓶子一脚踢下,我们绝杀队冲上去赤手空拳把二货队杀了个片甲不留,正在我们马上要决出胜负的时候,一个重量级灾难来了!

我们从不笑的班主任,她来了,看见这不堪入目的残局,我们的背后突然划过一次凉意,然后把我们一举歼灭,反思、口水扑面而来,她喋喋不休地捧着哈喇子:“你们啊!下课玩什么不好,居然玩老师的粉笔,你们看看,这里到处都是,一会儿校长来了。我们班就完蛋了!男生搞搞也就算了,怎么女生也来劲儿啊?这样很危险的,本来就不能在走廊上跑来跑去,你们还边跑边闹,真是太皮了,反思,你们统统给我写800字,给我打印好,明天必须交,没有的罚抄《金色的鱼钩》十遍!”《金色的鱼钩》?这可是我们学过最长的课文了,还要抄十遍!我们的嘴巴都不约而同地变成了O字形,留下的是变为化石的我们。

粉笔大战范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south bridge of Hengqin Ⅱ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and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test data. The transverse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tilever wing box girder bridge are analy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bridge design.

关键词:大悬臂展翅箱梁;有限元;受力特性

Key words: large cantilever wing box girder;finite element;stress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98-02

0 引言

随着城市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箱形截面以其良好的受力特性以及在城市桥梁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1]。现代的桥梁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桥梁车道数越多,桥梁横向宽度越来越大。对于箱梁梁桥常见的形式有单箱多室,多箱单室,多箱多室等。本工程采用单箱多室大悬臂展翅箱梁,大悬臂展翅箱梁桥整体结构造型优美,并且能较好的与现代化城市相协调;上部采用大悬臂箱梁结构可提供较多行车道,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下部结构可以采用各类造型优美的桥墩,使桥梁既美观又实用[2]。本文以横琴二桥南引桥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对其横向受力进行分析[3]。

1 工程背景

横琴二桥标准梁宽33.5m,双向6车道,采用大悬臂展翅分层现浇箱梁,悬臂长达8m,桥跨42m,箱梁高2.5m,箱梁顶宽33.50m,底板宽17.50m,箱梁顶板底板均厚0.25m,在支点附近局部加厚,以适应结构受力需要,挑梁端部沿纵向设小纵梁,小纵梁高45cm,宽80cm,以增强箱梁翼缘的抗扭作用,挑梁间下缘弧形板采用椭圆曲线,全联弧形板曲线线形一致,板厚和挑梁下翼缘相同,厚20cm[2]。建成后效果图如图1所示。

2 实桥测试

横琴二桥南引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但由于其分段施工的体积比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降低大块混凝土的水化热,横琴二桥南引桥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箱梁分两层浇筑。对横琴二桥南引桥4×42m一联进行应力测试,在截面关键位置布置应力测试点,对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应力分布进行测量。测点布置图2、图3所示。

实桥测试采用埋入式正弦鞲衅骱驼程振弦式传感器测量箱梁结构的应变。采用采集仪器将应变自动转换应力。振弦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适用各类工作环境,在工程中广泛运用。但传感器精度也受一些因素影响,如自身的自造精度,环境的温度影响以及在使用中对传感器的运用保管不当。这些都会影响传感器测试的精度,应引起注意,计算误差。

3 有限元模型

选取横琴二桥南引桥4×42m的一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采用ANSYS中的solid65单元模拟混凝土,link8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先建立几何体结构,划分单元,再将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拟合。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模型采用精细网格单元,且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测桥梁有相同的情况相同约束条件及受力。因为横琴二桥南引桥采用的分层分段现浇,所以建模也采用相同的施工过程分析,提取相应工况的结果数据。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

4 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横琴二桥南引桥有限元模型,提取与实测截面对应测点的应力。对比由图5和图6所示。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比较接近,误差在10%左右。说明ANSYS有限元软件可以较好的模拟结构受力。

5 横向受力分析

大悬臂展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由于其悬臂较长,结构横向相应明显。在做设计时,不仅要配纵向力筋,还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横向力筋满足结构受力。横向预应力筋是用以保证桥梁的横向整体性、桥面板及横隔板横向抗力的主要受力钢筋[4]。本文将以横琴二桥南引桥为依托工程,分析该桥在横向预应力钢筋作用下的受力分布规律。

将模型按配置和不配置横向预应力分别计算分析,取结构的第1跨跨中,2号墩进行变形和应力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图7-图10。从这4个图中可以看出南引桥的横向变形和应力在布置和不布置横向预应力钢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横向变形都是悬臂端部变形最大,根部变形最小。横向应力分布,悬臂根部较端部大特别是支座处。但从图7-图8可以看出结构在布置了横向预应力的情况下能较好的改善结构变形,最大减小达80%。从图9-图10 应力分布可以看出,结构在布置横向预应力钢筋可以较好减小结构的应力特别是跨中截面,墩顶截面应力最大减小36.5%。跨中截面应力最大减小71%。

6 结论

本文以横琴二桥南引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根据相应的施工工况提取相应的数据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并通过建立的实体模型分析其空间受力特性。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ANSYS有限元软件可以较好分析结构空间受力;②对于大悬臂结构,横向预应力可以较好的约束结构变形及减小结构应力。

参考文献:

[1]沈桂平.预应力混凝土弧形底宽箱粱受力及构造特点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7(S1):56-59.

[2]肖金梅.横隔板对大悬臂展翅箱梁横向受力的影响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6.

粉笔大战范文3

[关键词] 汽车;检测站;比对;数据;误差;对策

[作者简介] 郑冰松,南宁市大沙田招通机车检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验报告总签字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动检测技术,广西 南宁,530219

[中图分类号] U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041-000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越来越规范,其中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即同一辆样品车在相同或不同的检测机构检测两次,并将两次检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相对误差)作为一项制度要求在检验站之间每年开展。但从目前机动车检测行业开展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结果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同一辆检测样品车在不同的检验站之间开展能力验证比对试验检测时,其相应的检测项目数据相对误差很大。其中,数据值相差大的项目主要有:车辆的制动性能、前照灯性能和尾气排放污染物这三个项目。因为这三个参数项目是在用机动车检验的主要项目,这就导致了同一车辆在不同检测站检测时,检测报告有两种不同结论(第一个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是合格,另一个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却是不合格)。但参加比对的两个检测机构都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具备出具检验报告的合法地位,检测设备经同一个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校准过,都具有合法的检定证书,设备的精度等级都同属于一个级别。出现此问题,除了检测设备本身存在的允许误差引起外,还存在有其他技术上的原因。以下从技术角度分析机动车检验机构之间的比对数据偏差过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部分检测仪器设备检定的不科学导致检测站之间量值不统一

汽车安全技术检验站的检测设备属于强制检定设备,每年都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从基准统一量值溯源,从而保证各检测站的检测设备量值精度的准确统一性。但目前检定部门对机动车检测设备的检定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检定/校准时无法模拟汽车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值的产生、传递、采集等全部环节,这就造成了两个检测站之间检测时设备量值的不统一,是误差偏大的根源。以滚筒式汽车制动检验台为例: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只要检测汽车的制动性能,是目前各检测机构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动性能检测设备,作为一种强检的计量器具,每年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方可投入使用,从而确保其精度和量值的统一准确性。在实际检定过程中,计量检定部门对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进行检定基本是采用静态检定方式,即通过加标准力给杠杆力臂后传递至设备的测力传感器上,测力传感器通过仪表显示出实际的力,通过调整差分放大板上的电位计和累加值电位计使测力传感器检测值与计量部门的标准值一致。这种标定方法中,标准力的传递路径:F标力臂(含锅杆箱接触部分)测力传感器。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汽车制动力值F车的获取路径:F车粘砂滚筒及轴承(前后滚筒另一端之间涉及链条)涡轮扭力箱力臂测力传感器。实际检测、检定路径对比图如图1。

很明显,计量检定部对制动检验台的标定没有考虑到车辆在检测过程中制动力传输的整个过程,即没有采取动态检定,这造成了检测站之间的设备精度量值经过标定后看似一致,但是其实不然。因为计量检定标准力的传递没有经过实际检测中制动力的关键传递环节粘砂滚筒、滚筒轴承、传递链条、扭力箱锅杆等制动力传递机件,在设备型号不一样的检测站中,这些关键环节机件的尺寸结构大小、传递方式、安装位置等都不一样,产生的阻力也就不一样。所以,虽然从车轮产生的汽车制动力F车是一样的,但经过了不同的尺寸结构大小的磨砂滚筒,传递链条、扭力箱产生的不同阻力的衰减消耗,其传递到力臂及测力传感器的力就不一样了,这些关键环节机件的尺寸、结构、安装位置等相差越大,两个检测站的检测值也就相差越大。

汽车尾气检测设备在检定/校准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以汽油车废气分析仪(结构如图2所示)为例,在计量检定中没有考虑到废气分析仪取样管路的传输环节而是直接从“标准气体入口7”处给仪器测量室内输入标准物质,直接进行标定/校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站尾气检测设备型号不一样,其设备的取样探头、导管和前置过滤器等结构都不一样(如长度、直径和材料),在有限的检测时间内相同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经过不同取样管路的衰减,传递到测量室时排放量会不一样,即取样值不一样,检测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两站之间的结果值存在有偏差。

所以要解决此类问题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采用更科学、更接近汽车检测过程中数据采集取样的方式路径进行检定/校准,相应标准值在检定/校准中,必须模拟汽车检测过程中相应项目数据采集的整个路径过程进行标定,就可以缩小或杜绝由于每个检测机构使用不同结构的检测设备引起的检测相对误差。

二、检测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条件的不确定性

检定标准GB/T11798-2001中对部分仪器设备的条件不是很严格,允许误差值偏大,对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位机件定量要求过于宽松,随意性很大,只给出一个上限值要求,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或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设备其检测准确度或都不一样,造成检测值也不一样。如制动检验台的粘砂滚筒,制动台粘砂滚筒是制动力传递的关键环节,为了增大制动力的传输值,通常在其表面附上一些层砂粒,用以提高附着系数,附着系数越大,车轮制动力传递越好,检测值也就越大。检定规程和设备技术条件要求中规定了粘砂滚筒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65(GB21861-2008中规定是0.75),只有一个下限值,没有上限要求,这样摩砂滚筒的附着系统范围相对广了,不同的检验设备其粘砂滚筒附着系数都不一样,有0.70,有0.85,甚至达到0.90以上的,并且在制动台标定中也没有标定滚筒附着系数的具体数据要求,只是有一些定性的要求。检测站在使用中也无法确保或知道摩擦滚筒的附着系数。所以在检测过程中,虽然受检车轮产生的制动力是一致的,但此力在不同附着系数的检测设备粘砂滚筒上检测时,其获得的检测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可从采用0.7附着系数和采用0.8附着系数的粘砂滚筒的两个站作的制动力作计算比较,

F站1=F车×0.7= 0.7F车

F站2= F车×0.80=0.8 F车

Φ=(0.7 F车-0.80 F车)/0.7 *100%=14.2%

可见,由于粘砂滚筒的附着系数不一样,两个站的相对误差Φ就达到14.2%。所以在标定中,除了使用动态标定(即采用模拟轮胎直接给制动台滚筒加力的传力路径来进行标定)外,还应该考虑确定严谨的摩砂滚筒的附着系数检定值,才能真正确保各检测机构制动检验台制动力量值的一致性、真实性,从而从基准上保证检测数据结论的一致性、准确性。

检测设备自身技术性能条件过于宽松,允许的误差偏大,也是造成检测误差存在偏大的原因之一。如前照灯检测仪,由于制造水平等技术因素限制,在设备规程条件中其检测的精度要求相对不高,发光强度允许的示值误差就达到12%。在不同的检测站,把高的检测允许误差累加起来,那么这两个检测站设备存在的误差就有可能达到0~24%,检测比对值偏差达24%,如此大的正常误差容易造成结论的不一致。要解决此类问题,就要严格要求检测设备制造生产技术条件,提高检测设备技术精度等级,严格控制设备自身的允许误差。

三、检测技术条件变化造成两检测站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汽车检测是属于流水线检测,其检测过程是移动的,所以在不同的检测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很难保证与前一次的检测条件相一致。以汽车前照灯检测为例,汽车前照灯检测是汽车检验站所设置的一个重要检测项目,目的是检查汽车前照灯的发光强度是否足够,其照射方向是否正确,以保证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目前,在绝大多数的汽车检测站里,前照灯检测仪都安装在固定的导轨上,其安装和校准的基准都是参照检测站内的行车引线(即仪器接收箱光接收面以及导轨与行车引导线垂直),由于汽车检测站都是自动化检测,自动控制各工位的流程,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前照灯检测仪尚不能对被检测汽车停放位置进行感知,从而不能对汽车停放不正进行自动补偿。在引车员引车检测中,不能保证每次引车到与前照灯导轨成垂直位置,如图3所示,总有不同的偏差。这样在检测中,特别是光束的水平照射位置时,车辆检测停放位置的偏差就已经产生了一个偏角值,偏角值与设备本身存在误差的叠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差了。可见,要保证检测值的准确及较好的重复性,首先要保证每次检测时的检测条件一致,才可增大可比性。对于前照灯检测仪,可通过在检测工位安装车辆摆正器,保证检测停车时,车辆停放的轴线与车间行车线平行,与灯光仪导轫轨垂直,从而避免每次停车不正所产生的误差。目前国外和北京的检测站就采用这样的摆正器。

另外,机动车检验是一种粗放型的检验,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检验,检测样品车辆作为一个运动体,是一个机件状态不停变化的样品,在比对检测中,很难保持其检验状态的一致性,比如车辆在第一个检测机构检测后,再行驶到另一个检测机构检测,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机件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了(如刹车蹄片的磨损、发动机燃烧性能的改变等),也就是说检测样品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具有可比性,也会增加比对数据误差的产生。这就要求检测员在检测工作中密切关注受检车辆的变化,发现车辆状态不稳定或有很大改变时要及时解决方可上线检测、比对。

三、检测操工作人员检测操作的不统一性

检测误差的产生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由于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引起的。由于检测站采用的是流水线式的自动检测,要求检测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操作技术水平,才能很好地配合检测设备自动检测。比如人员引车时车辆是否摆成直线,检测制动时踩制动踏板时是否及时,检测尾气排放污染物时油门的控制是否到位等,这些检测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引起两次检测之间数据值的误差。目前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对检测人员很难进行全面的到位的培训。自从检测机构实行社会化政策及我国车辆保有量的增多,检测机构的建立也增多,机构人员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庞大的检测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也只能采取大锅式的培训,无论新进或原来工作多年的人员都是采取统一授课培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或分岗位培训,并且培训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多,实际操作培训由于受条件限制很少开展,这造成了技术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实际的检测操作中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差,会引起检测结果数据的偏差。要解决这一问题,行政管理部门要细化培训内容,统一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新进人员与工作多年的老人员培训应该分开,分岗位专门培训等。另外,要特别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检测质量的提高,从而降低由操作水平引起的检测数据误差。

四、结 语

不同汽车安检站之间比对数据偏差过大及由于数据的偏差过大引起的检验结论不一致问题是由以上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叠加所致。要解决不同检测站之间车辆检测比对数据误差偏大及此造成两站检测结论不一致的问题,首先需要在设备检定/校时真正保证其量值的准确统一性,从车辆检测技术环境条件上保证可比性;其次要从检测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上保证检测方法的准确统一性,才可降低或杜绝不同检测站间检测数据的偏差,保证他们之间检测报告的结论准确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S].2009.

[2]GB/T 11798-2001.1-10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 检定技术条件[S].

粉笔大战范文4

关键词:管径 壁厚管道 施工技术

一、概况

在某国外原油管道场站工程施工中,设计采用标准为ASME31.3、ASME31.4,管道最高设计压力为1500Bar,施工验收规范为:壳牌规范。所有验收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执行。该工程的特点是管径大、管壁厚、重量大、安装难度大、热处理工作量大,管径覆盖范围广,从1/2 "~60 ",管道总长度约98km,壁厚覆盖范围为3.91mm~70.05mm,其中需要热处理的焊道3000余道,需要焊前预热的焊道4000余道,针对上述情况,施工前我们对施工的各个工序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施工难点及对策分析

1.难点一:管径大、壁厚厚、管道和配件重量重,组对和安装较困难,二次倒运、吊装都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管道不能进行深度预制;由于管壁厚,焊接工作量很大。

对策一:针对难点一采取的方法是在管段图上先标识焊道号,焊道号后缀SW (SHOP WELD)为预制口,焊道号后缀FW (FIELD WELD)为固定口,划分预制口和固定口时充分考虑管件和管道等预制组合件的重量,这样就解决了吊装困难的问题,真正做到量体裁衣。然后对轴侧图中的管段进行排版,对各个区的同一种规格的管段净长度进行计算,参考到货的管子的长度,把管段进行组合、排版,这样不但可以合理利用材料,且能有效控制焊道数量,预制时严格按照轴侧图与排版图施工,通过焊道标识,管段排版就很好的控制了组合件的重量和焊道数量,避免了随意增加焊道,从而能控制焊接量。

2.难点二:大阀门、设备重量重,吊装难度大,最大的阀门吨位约50吨,不利于吊装和安装,且阀门及设备的法兰螺栓直径大、数量多、需要较大的扭矩值才能拆卸和安装。

对策二:针对难点二,采取的对策是提前划分试压包,编制吹扫试压方案,确定哪些阀门需要拆除,如过滤器、调节阀、流量计、安全阀、压力分界点的阀门等,吹扫试压必须拆除阀门及仪表设备,安装前对施工队进行详细交底,可以不安装的阀门就不再进行安装;当必须用阀门来精确定位时,这种情况就安装阀门,把阀门支撑安装牢固,用安装临时垫片,穿入少数螺栓即可,且不需要完全紧固,以便于拆除;吹扫试压时必须隔离的设备法兰,用临时垫片代替正式垫片,并穿入少量螺栓,且不完全紧固,通过该方法就可以避免很多重复性的拆除、安装、吊装工作,节约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3.难点三:预制后的大管径管段,后续的热处理、无损检测都需要操作空间,不能成堆摆放,摆放需要有一定的间距,需要较大的预制场地摆放管段,由于热处理温度较高,支撑管段的材料不能易燃。

对策三:针对难点三,合理设计一个预制场是很有必要的,并对其合理规划,对各个工序的施工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如防腐区,下料区,坡口加工区、组对及焊接区,热处理区,无损检测区,进行流水线作业,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各个工序的材料摆放问题,还可以合理利用吊装设备,在长方形的预制场两端设置两个行吊就能解决很多吊装工作,为了保证焊接、热处理空间,兼顾热处理安全,利用H型钢做管段的支撑物,支撑的H型钢规格型号统一,支撑高度一致,保证管段离地面具有合适于焊工焊接的高度,不能焊接的部位可以用阶梯型马櫈作为焊接平台。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兼顾各个工序,该方法不仅解决了难题,还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了利用率。

4.难点四:大于或等于30 "管道及配件均为有缝材料,规范对于焊缝的间距要求十分严格,即母材的原有焊缝间距应大于100mm,两受压焊道间距应大于75 mm,受压焊道与支管的焊道间距应大于75mm,受压焊道与管托焊道的间距至少为50mm,管托的120°的弧型加强板需要与管道焊接,120°的弧板基本覆盖面积广,不容易错开母材的原有焊道。由于存在以上间距要求,以及管道原有焊道影响,组对时很容易出错两纵缝间距不够,两环缝间距不够,环缝与支管焊缝间距不够,纵缝和环焊缝与管托的焊缝间距不够,环焊缝、纵缝置于管托弧板内等问题出现。

对策四:针对母材原有纵缝带来的组对困难,解决的办法是,组对时以为0°和180°为基准水平面,把母管的纵缝置于45°和135°的位置,由于配件的原有纵缝始终水平位置或垂直位置,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管托的焊道与纵缝间距的问题,还能避开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支管焊道与纵缝的间距问题;解决环焊缝会置于管托弧板内或管托焊道离受压焊道太近的方法是施工前对轴侧图中的管段长度进行计算,核实环焊缝是否能错开所有管托弧板,以及环焊缝与管托焊道的间距是否满足要求,这些都必须在下料前仔细核对图纸,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做到为万无一失。

5.难点五:管径大,壁厚厚,热量损失快;预热、热处理工作量大,点多面广,且过程控制及结果验收要求严格。

对策五:针对预热、热处理温度问题这一难点,采取的方法是用电加热来满足预热和层间温度要求,其中包括外加热法和内加热法,外加热法是在焊道两侧用加热带或加热绳子持续加热,当焊道离管口较近时,采用内加热法,见图一,即利用自制的内置加热设施进行加热,内加热优于外部加热,焊工只需要在焊道两侧包上隔热石棉绳,既防烫也不占据焊接空间,十分方便焊工焊接,能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速度。

对于焊道的热处理除了采用传统工艺的热处理方法外,我们还采用了焊缝区间热处理法,即对焊缝厚度相近焊道进行区间化设置,该区间内的所有壁厚的焊道进行统一的时间数据设置,根据管道壁厚与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恒温时间的关系,计算出该区间内的每种焊缝的相应的数值,设定一个升、降温时间和恒温时间作为该区间内所有焊缝的统一时间参数,见表一,假定的值应比计算出来的理论值要大一些,再通过假定的时间参数来校验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恒温时间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很多重复性的设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满足热处理质量要求。

对于管径大,壁厚厚,热量损失快的难题,法兰口热处理时尤为明显,如法兰安装后再热处理,焊道与螺栓之间的间距很小,保温效果很差,我们改进的方法是先进行热处理,无损检测都合格后再进行安装,热处理时,靠近焊缝的管内口用保温棉填塞以防空气对流带走热量,整个法兰表面进行整体保温,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三、结论

对于这样的大管径、大壁厚较多的工艺管道的场站工程,施工前对工程的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抓住施工的每一个细节的难点,并各个击破,使整个工程的设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ASME B31.3 《工艺管道篇》.

粉笔大战范文5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羽毛球女单优秀运动员新、旧赛制的对比分析,探究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新赛制下技战术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对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战术进行分析解决,加强实战,使运动员更快快掌握新赛制的规律,主动调整技战术、适应变化,成为新赛制中的强者。

关键词羽毛球新旧赛制女子单打技战术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张宁、谢杏芳、龚智超、王晨、黄妙珠、皮艳红、姚洁等优秀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有关羽毛球新旧赛制下技战术的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以及数据资料予以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羽毛球新旧规则的比较

新规则彻底地打破了旧赛制使用的发球权得分制,任何一个球的得失都会使双方得分或失分,因此也使比赛双方得分与失分的机会加大,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加,迫使比赛在高度紧张和异常激烈的对抗之中进行,同时比赛的时间也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新规则所规定的技术暂停时间使比赛不能随意暂停,比赛变得更紧凑,而每球得分制更是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与速度。国际羽联修改规则,就是要倡导进攻,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加快竞赛速度,规则的改革基本达到实效,羽毛球技术朝着“更快、更准、更狠、更活”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二)旧赛制和21分新赛制女子单打技、战术的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对羽毛球接发、前场、中场、后场等四个部分的技战术来进行分析比较。

1.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接发技术的比较

看出新赛制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使用按比例大小依次是:高、杀、推、吊、搓放、挑、勾、拦。在女单旧赛制中接发球技术使用率按比例大小依次是:高、推、吊、搓放、杀、勾、拦。新旧赛制中接发球技术高球的使用率都居首位,分别为26.23%和26.15%。

在新赛制中搓放、推、挑、吊技术的使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勾和杀的使用率大幅增加,特别是杀的使用率增长了11个百分点,增幅一倍有余,这充分说明新赛制下的女单运动员更加注重杀球。通过各技术的比较,不难看出新赛制下运动员多采用更积极的进攻来获取场上的主动权。勾作为进攻性较强的技术使用率有所增加,这也表明女单运动员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比较冒险的进攻型技术在接发球时争取主动,甚至是直接得分。

2.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前场技战术的比较

新、旧赛制下女单比赛前场各技术的使用率顺序是一样的,从高到低依次是:挑、搓放、推、勾。在新赛制中推和挑的使用率都有所上升,而搓放和勾的使用率有所下降。

进攻性技术推的增加说明了在新赛制中女单运动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进攻性增强。而在前场技术中挑球所占的比例以及其增幅都是相对很大的,并且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双方运动员同时抢攻网前时,运动员回放网前球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所以更多的采用了挑球技术。这一现象也说明在实行新赛制以后女运动员不仅注重进攻组织,而且在处理被动球时也尽可能的减少对手进攻时的威胁。

3.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中场技战术的比较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挡球在新旧赛制下都是中场技术中的主要技术,占到各自赛制的一半多。而在新赛制中中场技术使用最多的是挡、拦,相对于旧赛制的挡、抽,拦的使用率上升明显,取代抽,并且挡的使用率继续增高,已经达到63.35%。而抽的使用率略有降低,挑作为防守过渡技术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从15.51%直降到8.08%。

通过分析得出,发现新、旧赛制下中场技术中挑和拦具有显著性差异。

4.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比较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在新赛制比赛中,后场技术动作使用主要以高、杀为主,而旧赛制比赛中,后场技术动作使用主要以高、吊为主。在新旧赛制下,后场技术中使用最多的都是高球,而在新赛制中,高球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例显著降低,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伴随之杀球的比例显著增加,增加了11个百分点。

通过检验,发现新旧赛制下后场技术中高球和杀球的使用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技术无显著性差异。

后场技术中总拍数减少的情况下,杀球不但没有同比例减少,反而显著上升。说明在新赛制下女单运动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进攻来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时,高球的减少也说明了女单运动员在新赛制更倾向于采取风险性较高的进攻技术。作为过渡技术的被动吊球和抽球所占比例和绝对拍数都相对很少。这充分在说明了在21分制下,由于每球得分的刺激,运动员过渡战术的应用在减少,主动攻击性增强。而被动抽球较被动低吊有所增加,说明运动员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取威胁性较高的技术。

三、新规则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我国的羽毛球技战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己经建立起独特的技术风格,形成了以“快”制胜的主动进攻打法。面对新赛制,我国应该在继承原有先进的羽毛球技战术的基础上,顺应世界潮流,做到“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加强战术打法的攻击性。

新规则的形成要求选手要树立进攻型打法,先发制人,增加进攻型技术的使用,增加下压以创造进攻机会或直接制胜。并且要最大限度地迫使对手丧失进攻能力为防守反击创造机会。事实证明,带有攻击性的发球与接发球能造成对手的回球被动,从而迫使对手不能及时回位,造成回球质量不高,陷入被动。加强进攻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失误,通过快速多变的回球击球,破坏对手节奏,影响对手的判断。通过回球速度和线路及落点的变化使对手回位不及时,降低对手的反控制能力。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使其判断失误,破坏对方的启动。要善于运用快速扣杀、劈杀进攻使对手被动回球失误。新赛制中,更需要运动员用智慧掌控比赛,把握节奏,积极进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女单新旧赛制接发球都主要采取后场技术,直接反映出女单新旧赛制都以发后场球为主,新赛制中接发球杀球明显增多。新赛制的实施对发接发环节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发接发”战术在单打项目中日趋重要。女单后场技术使用率最高,但是较旧赛制,新赛制有下降的趋势;中场技术使用率最低,但在新赛制中呈上升趋势。与旧赛制相比,相持阶段,新赛制下前、中场技术使用率更高,进攻性更强。在中场技术中,挡是女单运动员使用率最高的技术,而进攻性相对较强的抽球的使用率却有所降低。

(二)建议

新赛制下女单运动员应在技战术上多采用发网前小球,增加发球的变化,增强进攻性,以攻为主控制比赛节奏。女单运动员与教练员还应着重研究“发接发”抢分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提高得分机率。应增强争夺网前的意识,善于利用网前进攻型技术来组织战术。同时培养运动员每球必争的激情,创造灵活多变的战术,提高运动员预期准确性,决策及时,加强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传潮,任春晖,刘国珍.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04).

[2] 房巍.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3] 夏宇.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2008(05).

[4] 马志洋.对羽毛球新规则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05).

[5] 费瑛.浅析羽毛球21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06).

[6] 李元华,邓集钢.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J].体育科技.2006(04).

粉笔大战范文6

一、扬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之长,避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之短,积极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油经济”仍然是大庆发展的重要支撑。现在石油资源量越来越少,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短板”逐u显现。在5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大庆油田的油勘探开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保持油田规模总量和经济贡献的相对稳定,就必须扬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之长,避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之短,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尽管当前受到“低油价”的冲击,大庆油田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走出去”的机遇和优势依然存在。建议我省积极落实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外向型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项目、油气管道和仓储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油气供应、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大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二、扬石化产业基础之长,克距离消费主市场远之短,扎实推动石油精深加工

大庆石化、大庆炼化、中蓝石化三个央企构筑起了大庆石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规模优势,形成了大庆接续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由于大庆处于我国的北部边陲,距离石化产品消费主市场较远,没有海运港口,物流运输时间长、成本高是我们的“短板”。做好“油头化尾”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扬石化产业基础之长,克距离消费主市场远之短,在拉伸化工产品产业链上下功夫,用新技术、新工艺拉长产业链,把有限的资源吃干榨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效降低产品对运输成本的敏感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有利契机,发挥大庆地区橡塑产品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应用于管道输送、包装、汽车、建筑、农业等领域的橡塑产品延伸加工产业,实现原料生产与后加工紧密结合,减少大宗原料外运。要切实加强与大庆石化、大庆炼化、中蓝石化发展规划的配合与衔接,加大石化下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炼油/乙烯丙烯-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炼油/芳烃―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两条主线,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价值高的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在大庆布局2000万吨规模的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并纳入国家第三期建设规划,给予大庆一定的储备原油使用额度,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原料供应。

三、扬科技创新资源之长,补体制机制僵化落后之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指出,“万峰磅礴,必有主峰。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设计院、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汇聚了大批高端科技人才,为强化创新驱动,形成发展内生动力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偏弱、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实现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形成了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板”。

落实好总书记“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指示精神,就必须扬科技创新资源之长,补体制机制僵化落后之短,出台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就要推进市校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加快汇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