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响乐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响乐欣赏范文1
在教学中,应采用由浅至深的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去听一些长篇大作,那样只会弄得学生望而却步。交响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接触的过程中,要逐步理解它,才能较好地欣赏。因此,在跨入交响乐大门之前,首先应让学生们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先从交响乐的发展、演变过程入手,再逐渐过渡到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先让学生们听一些通俗的管弦小品,如:《小夜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从概念上来说,这些小品虽然都属于交响乐体系,但与交响乐、协奏曲、交响诗等体裁在特点和表现力方面,仍有一定的距离。也正是由于这类通俗作品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才比较容易听懂,从而对弦乐的抒情、木管乐的华丽、铜管乐的威严雄壮及打击乐的气势宏伟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穿行一些如基础乐理知识、合唱歌曲的训练,让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声部的练习增强耳朵的辨别能力,逐步提高兴趣,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当发现他们为小夜曲忧郁柔情的旋律而缠绵伤感、为进行曲中的铿锵节奏而兴奋不已、为圆舞曲的节拍而翩翩起舞、为《卡门》组曲中那绚丽的色彩所迷醉的时候,就表明学生们的身上已经种下了还需要继续开发的“音乐种子”。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始听一些序曲了。像《卡门》这类序曲,结构简明、情绪单一,易为学生们所接受。然后再接触交响诗、室内乐、协奏曲,最后是四乐章的交响乐。
像我国交响音画作品《北方森林》,长达十八分钟,虽然结构庞大、情绪变化复杂,但还是非常适合让学生欣赏的。它的创作手法十分丰富,从宁静甜美的夜晚到威震四方的虎啸,无所不包;同时,可借助语言的启示和解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通过交响乐在音响效果上的丰富多姿,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欣赏这部作品,可令人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壮丽,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
二、要深入欣赏交响乐,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众所周知,文学用文字刻画、塑造形象,绘画以色彩、线条勾勒画面。而音乐作为一门时间性的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则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构成的艺术形象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要想了解交响乐,汲取其精髓,欣赏者还应阅读一些音乐家传记、音乐史、世界史,了解作家所处的年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等,这些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设想,如果不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那你就很难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说不清楚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中提琴来演绎这一爱情主题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同样,如果不了解《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巨著,不知道舍赫拉查德、水手辛巴是何许人,那么,在欣赏里姆斯基・柯萨夫以此为题材而创作的交响组曲时就一定会兴趣大减,而且,只有了解了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个性,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欣赏水平。例如:虽然同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风格却是大不相同的:海顿的作品是愉快的音乐、莫扎特的作品是优美的音乐,而贝多芬的作品则是在倾吐着一种细腻情感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家都有着不同的创作个性,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如在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你只有了解了贝多芬在资产阶级大革命失败后所处的黑暗统治时期这样一个大历史背景,以及他在生活道路上的坎坷遭遇后,才会从他那著名的九部交响曲中感受到黑暗势力的残暴,感受到他对名誉决不妥协的反抗,如此才能更深切的体味人类战胜命运,不折不挠的奋勇精神,以及“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种贝多芬式的英雄性格。
三、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交响乐欣赏水平
要上好交响乐欣赏课,必须要明确它的主要任务,即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通过赏析交响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交响音乐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既能养成欣赏音乐的文明习惯,又培养了对高雅艺术的审美情趣,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在选材时才能具有针对性;从目前大学生整体音乐水平的实际状况来看,只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难易适度、深入浅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
交响乐欣赏范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有感情的演唱《新东北风》,了解东北民歌明朗、活泼、热情的特点;听赏钢琴独奏《喜丰年》,感受东北农村丰收时载歌载舞的场面。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和教具,演唱《新东北风》,学习弱起小节,讲解衬音以及波音的处理;分段欣赏《喜丰年》。
3.知识与技能:学习《新东北风》中弱起小节以及衬音、波音的处理。
教学重点:
学唱《新东北风》,了解旋律特点以及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以及衬词、波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活动过程
1.《新东北风》
(1)图片和视频导入:播放具有东北特色的短片以及图片,例如扭秧歌、东北二人转等,请学生回答ppt中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和图片。
(2)播放一遍音乐,并给学生留下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
(3)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找出带有东北特色的歌词,并加以解释,加深对其了解。
(4)学唱第一段歌词,讲解衬词和波音的使用,并加入其进行演唱。
(5)训练弱起小节的使用和演唱。
(6)依次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2.听赏《喜丰年》
(1)初听歌曲,询问本首作品给自己的感受,并说出《喜丰年》的创作背景。
(2)分段欣赏,要求学生说出作品由几首民歌作为素材,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3)熟悉主旋律,加入声势律动。
课堂总结
老师对整堂课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并留下下节课悬念。
板书设计
《新东北风》
《喜丰年》
¾
XX
X
X
X
XX
弱起小节
分段欣赏
Rit
波音
衬音
教学反思
在进行第一课的四十分钟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许多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还有待加强,于是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上课时忽略了高年级学生相较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思想成熟了,但是更加的不听老师话,并且在老师进行劝说时,也不一定听老师指挥,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中间,对于纪律问题也要严加管教。
交响乐欣赏范文3
关键词:情感 交响乐 演奏技巧 作用
交响乐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诸如交响曲、组曲、歌剧序曲、音乐会舞曲、协奏曲等等,在音乐艺术形式中它是具有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乐种类。交响乐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种乐器,包括钢琴、竖琴、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等,而每种乐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交响乐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但不管演奏者使用哪种乐器,运用何种演奏技巧进行交响乐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演奏者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并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运用情感。
一、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观点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或激动、热烈;或高兴、喜乐;或悲恸、忧愁;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等等。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通过乐音的组织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如同其它音乐艺术一样,交响乐也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交响乐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交响乐作品之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
一方面,演奏者必须深刻领悟交响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这是因为认为任何一部交响乐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作者的民族意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创作作品时的情绪特征都会融入到所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之中,也就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演奏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体验交响乐作者的这种情感特点,才能准确的把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例如:《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而贝多芬则号召人们与封建势力作斗争。而这部作品又是在贝多芬失聪长达六年之后,在历经人生的坎坷和苦难之后创作的,因此作品的情感运用上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悲戚而低沉,这表现了贝多芬人生的各种经历。因此演奏者只有充分的领悟到这种贝多芬创作时的这种内心情感,才可能在演奏中表现出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真谛。
另一方面,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演奏者的审美情感,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演奏者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对作品思想的把握,对作品情感的融入,可以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释放、培养和升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这种反复的情感的获取和表达过程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准确把握原作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充分的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二、情感运用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交响乐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进行交响乐演奏时所运用的器乐技巧,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表现某一交响乐作品时,不仅要熟练运用技巧,更要运用感情的力量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演奏者情感的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具有以下作用:转贴于
(一)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
演奏者正确的运用情感可以帮助其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可以说是交响乐作品的灵魂,正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对于交响乐演奏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中往往难以把握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例如:在大提琴演奏时,演奏者往往在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方面不能自制,往往会出现慢则拖,快则赶的情况。在演奏一些速度快,节拍变化多,节奏复杂的乐曲时,由于对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演奏一些舒缓、柔和的乐曲时,又往往由于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过慢,跟不上节拍。对于演奏者而言,除了需要通过技巧上的严格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来提高自己对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的准确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情感运用来帮助其把握作品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在演奏时,既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又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速度,准确、生动、完美的演绎作品。
(二)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
在演奏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情感,还有助于在演奏时准确把握音准与发音。优美的音色和绝对的音准对于表现交响乐曲的艺术魅力尤为重要。例如:在小提琴演奏时,动人的音色既可以表现交响乐中温柔缠绵如少女般楚楚动人的形象,也能表现交响乐中坚强有力如勇士般气壮山河的气势,交响乐片段中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时而像暴风骤雨状急促猛烈等情景也都通过音色来表现。这一切都需要演奏者准确的把握小提琴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音准与音乐的(旋律、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密不可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演奏者可以通过长期的音准训练,培养音准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准确运用自身的情感,可以有助于提升音准训练的效果,可以提升耳朵对音准判断的分辨力。至于发音,是指小提琴的弦上有许多音位,不同的音位与琴马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琴弦上又有着不同的最佳发音点,只有在最佳的发音点上演奏交响乐才能获得最佳的音色。同样的,在小提琴发音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提升发音训练的效果。这是因为情感的投入和正确使用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注意力,领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有助于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和最佳发音点探索。
(三)提升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 演奏者准确的运用情感可以提升和丰富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例如:钢琴是交响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而钢琴的演奏有多种技巧,如:手指独立、音阶与琶音快速均匀跑动的技巧、八度的技巧、轮指和弦以及大跳的技巧。这些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需要演奏者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而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演奏者的情感可以提升这些钢琴演奏技巧的表现力。就轮指技术而言,要弹得非常有表现力,就不容许有任何模糊、混淆的成分在其中,而情感的投入正好可以使演奏者体验和领会交响乐曲的情绪内涵,体悟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使技巧的运用更加纯熟,提升其表现力。
三、如何正确把握与运用交响乐演奏中的情感
(一)注意演奏技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把握与运用情感,必须注重将情感与演奏技巧高度融合,两者必须并重,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没有好的演奏技巧,就无法真正的体现交响乐作品的魅力,情感的投入也就毫无意义,而演奏者在交响乐演奏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其技巧的运用就会大打折扣,缺乏表现力,失去了情感运用的价值。因此,两者在交响乐作品的演奏中必须进行高度的融合。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不是在谱上,而是在谱子之间。”这句话充分的暗示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蕴涵于其作品之中,需要通过演奏者进行展现与传递。情感是展现作品艺术内涵的方式,交响乐演奏不仅仅要把乐谱中的音符等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反映器乐作品的内在涵义。交响乐演奏者可以通过对于作品的合理理解,运用技巧和情感融合的方式把交响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精神意蕴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
交响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非具象性、时间性、运动性、感觉性及感情性等方面。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往往决定了其是否能把格调高尚、趣味纯正的交响乐带给听众,培养听众的审美鉴赏力,演奏者的使命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交响乐的美沁入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之中, 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心地变得更高尚、更纯洁, 使听众感觉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通过想象、联想等途径来欣赏与领略交响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经常欣赏交响曲、协奏曲、交响组曲、序曲和交响诗等音乐作品来陶冶自己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这些不同体裁的交响乐曲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长期的欣赏这些作品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情感投入的准确把握。
(三)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养
要想正确把握交响乐演奏中的情感,还要逐步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养。这是因为每一部交响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演奏者要想正确的把握这些作品的风格,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演奏者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素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演奏者的综合素质中,演奏者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奏者成功运用情感进行交响乐演奏的必要保证。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素质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并且使这些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并以此来指挥自己参与社会活动。另外,演奏者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增强自己在表演时的自信心,从容自然的在舞台上进行演奏,充分的发挥情感的作用。
交响乐蕴含着深层的意境与意韵, 具有其它音乐艺术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 使情感的世界更有内涵和深度, 使人获得一种精神的超越。在交响乐的演奏中正确的运用情感因素,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准确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提升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演奏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各项综合素养,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注意演奏技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延春.论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艺术研究.2008(3).
[2]邵晓勇.关于音乐作品演绎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3]侯军.情感在演奏中的作用.音乐生活.2009(6).
[4]王跃辉.论“音色”与“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艺术教育.2008(8).
[5]刘德亚.钢琴演奏中的技巧及记忆规律.职大学报.2007(1).
[6]黄绮.论钢琴演奏中的技术与情感表现.安徽文学.2008(4).
[7]卢赣华、余达群.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2) .
[8]杨双勇.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科教文汇.2008(4) .
交响乐欣赏范文4
关键词:情感 交响乐 演奏技巧 作用
交响乐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诸如交响曲、组曲、歌剧序曲、音乐会舞曲、协奏曲等等,在音乐艺术形式中它是具有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乐种类。交响乐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种乐器,包括钢琴、竖琴、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等,而每种乐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交响乐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但不管演奏者使用哪种乐器,运用何种演奏技巧进行交响乐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演奏者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并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运用情感。
一、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观点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或激动、热烈;或高兴、喜乐;或悲恸、忧愁;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等等。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通过乐音的组织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如同其它音乐艺术一样,交响乐也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交响乐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交响乐作品之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
一方面,演奏者必须深刻领悟交响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这是因为认为任何一部交响乐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作者的民族意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创作作品时的情绪特征都会融入到所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之中,也就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演奏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体验交响乐作者的这种情感特点,才能准确的把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例如:《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而贝多芬则号召人们与封建势力作斗争。而这部作品又是在贝多芬失聪长达六年之后,在历经人生的坎坷和苦难之后创作的,因此作品的情感运用上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悲戚而低沉,这表现了贝多芬人生的各种经历。因此演奏者只有充分的领悟到这种贝多芬创作时的这种内心情感,才可能在演奏中表现出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真谛。
另一方面,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演奏者的审美情感,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演奏者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对作品思想的把握,对作品情感的融入,可以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释放、培养和升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这种反复的情感的获取和表达过程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准确把握原作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充分的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二、情感运用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交响乐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进行交响乐演奏时所运用的器乐技巧,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表现某一交响乐作品时,不仅要熟练运用技巧,更要运用感情的力量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演奏者情感的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具有以下作用:
(一)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
演奏者正确的运用情感可以帮助其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可以说是交响乐作品的灵魂,正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对于交响乐演奏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中往往难以把握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例如:在大提琴演奏时,演奏者往往在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方面不能自制,往往会出现慢则拖,快则赶的情况。在演奏一些速度快,节拍变化多,节奏复杂的乐曲时,由于对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演奏一些舒缓、柔和的乐曲时,又往往由于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过慢,跟不上节拍。对于演奏者而言,除了需要通过技巧上的严格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来提高自己对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的准确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情感运用来帮助其把握作品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在演奏时,既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又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速度,准确、生动、完美的演绎作品。
(二)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
在演奏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情感,还有助于在演奏时准确把握音准与发音。优美的音色和绝对的音准对于表现交响乐曲的艺术魅力尤为重要。例如:在小提琴演奏时,动人的音色既可以表现交响乐中温柔缠绵如少女般楚楚动人的形象,也能表现交响乐中坚强有力如勇士般气壮山河的气势,交响乐片段中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时而像暴风骤雨状急促猛烈等情景也都通过音色来表现。这一切都需要演奏者准确的把握小提琴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音准与音乐的(旋律、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密不可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演奏者可以通过长期的音准训练,培养音准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准确运用自身的情感,可以有助于提升音准训练的效果,可以提升耳朵对音准判断的分辨力。至于发音,是指小提琴的弦上有许多音位,不同的音位与琴马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琴弦上又有着不同的最佳发音点,只有在最佳的发音点上演奏交响乐才能获得最佳的音色。同样的,在小提琴发音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提升发音训练的效果。这是因为情感的投入和正确使用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注意力,领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有助于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和最佳发音点探索。
(三)提升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 演奏者准确的运用情感可以提升和丰富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例如:钢琴是交响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而钢琴的演奏有多种技巧,如:手指独立、音阶与琶音快速均匀跑动的技巧、八度的技巧、轮指和弦以及大跳的技巧。这些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需要演奏者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而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演奏者的情感可以提升这些钢琴演奏技巧的表现力。就轮指技术而言,要弹得非常有表现力,就不容许有任何模糊、混淆的成分在其中,而情感的投入正好可以使演奏者体验和领会交响乐曲的情绪内涵,体悟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使技巧的运用更加纯熟,提升其表现力。
三、如何正确把握与运用交响乐演奏中的情感
(一)注意演奏技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把握与运用情感,必须注重将情感与演奏技巧高度融合,两者必须并重,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没有好的演奏技巧,就无法真正的体现交响乐作品的魅力,情感的投入也就毫无意义,而演奏者在交响乐演奏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其技巧的运用就会大打折扣,缺乏表现力,失去了情感运用的价值。因此,两者在交响乐作品的演奏中必须进行高度的融合。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不是在谱上,而是在谱子之间。”这句话充分的暗示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蕴涵于其作品之中,需要通过演奏者进行展现与传递。情感是展现作品艺术内涵的方式,交响乐演奏不仅仅要把乐谱中的音符等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反映器乐作品的内在涵义。交响乐演奏者可以通过对于作品的合理理解,运用技巧和情感融合的方式把交响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精神意蕴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
交响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非具象性、时间性、运动性、感觉性及感情性等方面。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往往决定了其是否能把格调高尚、趣味纯正的交响乐带给听众,培养听众的审美鉴赏力,演奏者的使命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交响乐的美沁入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之中, 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心地变得更高尚、更纯洁, 使听众感觉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通过想象、联想等途径来欣赏与领略交响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经常欣赏交响曲、协奏曲、交响组曲、序曲和交响诗等音乐作品来陶冶自己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这些不同体裁的交响乐曲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长期的欣赏这些作品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情感投入的准确把握。
(三)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养
要想正确把握交响乐演奏中的情感,还要逐步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养。这是因为每一部交响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演奏者要想正确的把握这些作品的风格,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演奏者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素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演奏者的综合素质中,演奏者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奏者成功运用情感进行交响乐演奏的必要保证。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素质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并且使这些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并以此来指挥自己参与社会活动。另外,演奏者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增强自己在表演时的自信心,从容自然的在舞台上进行演奏,充分的发挥情感的作用。
交响乐蕴含着深层的意境与意韵, 具有其它音乐艺术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 使情感的世界更有内涵和深度, 使人获得一种精神的超越。在交响乐的演奏中正确的运用情感因素,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准确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提升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演奏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各项综合素养,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注意演奏技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交响乐欣赏范文5
【关键词】交响乐赏析;大学选修教育;综合素质;西方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音乐是最崇高的艺术,古已有之,也是儒学六艺中的重要才能之一。而交响乐作为音乐王国的统帅,是音乐艺术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作曲家的感情,诠释着作曲家的人生哲学,也是当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当今各所大学在本校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交响乐赏析,以期满足新时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交响乐赏析在大学选修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交响乐简介
交响乐是指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又叫管弦乐。它有以下特征:首先,都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其次,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再者,交响音乐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交响乐赏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选择阶段、了解阶段、聆听阶段和总结阶段。选择阶段是指在欣赏交响乐作品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那些结构简单旋律优美的作品,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再适当提高所选作品的难度。了解阶段是指对所选择交响乐作品做详细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和作品的了解,这有助于对所选作品的聆听。聆听阶段是指对所选交响乐的赏析过程,这里要求聆听者要有意识地去倾听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就是指交响乐在演奏过程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总结阶段是指欣赏者在了解作品、倾听作品后,最终达到的对乐曲的领会和认识程度。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对选修教育认识的现状
1.所开设的选修课种类虽然很多,但范围却相当狭窄。选修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一直处于不十分完备的状态,不少大学生都反映,目前高校选修课的设置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选课时,只能被动地跟着学校选修教育计划走,而不能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即使能报上选修名,往往会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造成最后被迫放弃。
2.当前,大学生对选修教育认识不足,在选修课的选择上趋于单一化。因为就业竞争的压力,一些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上,热衷于选修与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比如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而政治、哲学、音乐等则备受冷落。还有的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学分,选修一些学时相对短、学分相对高、内容相对简单的课程。
三、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交响乐赏析课促进了大学选修教育的发展
曾经有一位大学生问一位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中国能不能向世界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位科学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中国过去、现在和近期不能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他特别强调中国忽视对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而有关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和哈佛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表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但在毕业二十年后,在其岗位上的升职情况却赶不上耶鲁和哈佛,经研究后发现,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人文、艺术修养方面不如后两所学校。这些都充分证明,艺术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而交响乐作为音乐艺术的统帅,在大学生教育中,必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交响乐赏析课,为大学选修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我国大学选修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大学选修制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史,由于选修制体现了教学上的灵活性,适应了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很多高校都把进一步完善选修制作为了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选修课科目和内容的设定上,突破了传统的实用性标准和出发点,加强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教育和培养,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全能型人才。而交响乐赏析课的开设,很好的诠释了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为国家大学的选修教育注入了新的能量。
2.交响乐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大学生视觉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交响乐是音乐艺术之王,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即多种管弦乐器的合奏)和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特点),使学习和聆听者——大学生受到无法想象的心灵撞击,促进了其听觉器官和大脑等的正常发育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在选修交响乐赏析课,聆听交响乐过程中,通过起伏不断的节奏,可以自由想象交响乐表达的情景和思想,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出其创造性思维。交响乐的创作,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作曲者内心思想的一种非物化的表现形式,是作者精神上的产物。大学生在进行交响乐赏析时,它作为一种非语义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展空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在一定基础上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大学生在聆听这段乐曲时,能让其感受到一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对此,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英雄的呼唤”,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对当时历史的“颂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段交响乐有不同的聆听感受,激发出来的创造力和灵感也是不同的,这是个体差异性的表现,但也是个体想象能力丰富的表现。
4.大学生通过对交响乐作品表现手段、交响乐形象和乐理知识学习的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尤其对理科大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专业学习不可缺少的。而对交响乐赏析课的选修,在不知不觉中,能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将大大有助于其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能有助于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5.大学生对交响乐赏析课的选修,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交响乐赏析课,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小窗口。交响乐是被公认的一种最具精神化、抽象化的乐器表现形式,它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目的,表现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作者或者一批人的心声,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大学生在聆听交响乐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西方古老文化的魅力,学习到西方文化的精髓。
6.大学生选修交响乐赏析课,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团队精神最初源于企业,是企业为完成某个个人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而提出来的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现实的经济发展也证明,一个企业只有具有了浓厚的团队精神和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使企业处于整体和谐的发展状态中。而交响乐独特的演奏模式,正是团队良好协作的表现。交响乐赏析课,是通过交响乐队,或者叫管弦乐队来实现的,这种演奏形式不是一个演奏者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的合作,且必须是和谐合作,才能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大学生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的选修,能促进大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这将有助于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和就业。
四、结束语
交响乐赏析课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大学选修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怀生,王旬.浅议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的培养[J].音乐探索,2001(1).
[2]薛金炎.交响乐世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王放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体裁的美学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7)
[4]潘珅.简述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
交响乐欣赏范文6
这间隔的时间长得让人揪心,整整有35年。人生能有几个35年?!
从1979年3月,到2014年5月。
当年,作为中美建交两个月后就首度来华演出的美国“音乐文化使者”,驰名世界乐坛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指挥名家小泽征尔的统率下,分别于1979年3月15日、17日、18日、19日在京、沪二地举行了四场交响音乐会,其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影响力可谓深远。因为这是美国一流乐团中来华间隔时间最长的一家乐团,所以众多熟悉美国乐团音乐风格的乐迷没有现场感受过波士顿交响乐团那灿烂辉煌的乐音。2014年5月,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二度访华,人们终于能够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海东方音乐厅分别闻赏佳音,一补整整持续了35年的缺憾。
而对于当年还在中学就读的我来说,平生头一回学得“一流”(the first class)的英文单词就是从波士顿乐团开始的。那年头,法国里昂交响乐团、加拿大多伦多铜管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等不少世界上知名乐团先后来沪演出,聆听过诸多演出的年近六旬的英文老师汪女士在和其他老师交谈时就明确提到“波士顿乐团真是一流乐团”,当年的我没有现场感受波士顿交响乐团,但平生第一次对“世界一流”充满了想象,要知道那时候我们国家物质匮乏,几乎没什么世界级品牌的东西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因而“波士顿乐团=一流的概念”这一音乐种子就深深埋到了当时一个少年的心里,我一直期冀能有机会聆赏这一世界一流乐团的迷人之声。而在波士顿交响乐团之后,美国的其他著名交响乐团都多次来到中国,更多的世界名团频频造访上海,中国乐迷得以欣赏到越来越多风格迥异的顶级音乐团体的现场表演。
终于等来了机会。这些年伴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也得以大踏步发展,往年只能从音像、书籍等资料上了解到的世界优秀乐团纷至沓来,这都大大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和眼界。而很少举行世界性巡演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也终越太平洋,再度访华并在东方音乐厅举行一场音乐会,为了予以纪念,这次再度上演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让人不得不感慨良多。
上一次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上海演出前,上海交响乐团部分声部首席获得机会与美国乐团进行交流,和当时的指挥小泽征尔共同排练。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共同排练时,美国乐师低音提琴用的钢丝弦也让还在使用羊肠弦的中国乐手惊奇不已,可见当时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与我们的差距。
距离这次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东方音乐厅的音乐会演出还有一天多的时间,乐团经理马克・沃普陪伴着当年曾随团到访的乐团老资格音乐家劳伦斯・沃尔夫和爱德华・巴克改签了机票先一步抵达上海出席“寻友记”面晤活动,两国老音乐家握手时感慨万千。
说起35年前的访华经历,波士顿的老乐手记忆犹新。现年65岁的乐团低音提琴首席爱德华・巴克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到亚洲,长途飞行感觉非常疲惫,出于外交访问的目的行程却安排得很密集。刚下飞机在酒店放好东西就被带去听中国传统的民乐演出,他至今记得那种中国音乐,非常质朴却有着很强的叙事性。作为文化使者,他们当年还带来了美国的先锋音乐与中国的“学院派”交流――第二天,爱德华和其他三位低音提琴手以“低音提琴四重奏”的形式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大师班,并上演了美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我们当时演无调性的先锋派作品,看听众反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尽管被称之为‘交流’,实际上当时的我们都看作是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上海交响乐团打击乐前首席华国田,除了欣赏全团一起演出的交响乐,当时乐团的多位乐手还进行了独奏表演,当时波士顿乐团赠送给上海交响乐团的响板至今仍在使用,如今,还没有任何新响板的声音比当年那块更好。
上海交响乐团原长笛首席李国良感慨地说:“当时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大家都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世界名团,虽然他们来到上海都是以交流的名义,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珍贵的学习机会,谁也不愿错过。”
现年86岁的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前首席周宏彬找出1979年前波士顿乐团副首席劳伦斯・沃尔夫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演出中场休息时赠送给他的新出的低音提琴独奏的黑胶唱片以及当年和劳伦斯的三张合影照,细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中当年长发大胡子的美国小伙如今已成了满头银发的矍铄老人,当沃夫认出照片上那个留着黑色络腮胡子的自己时,双眸不禁泛潮。在5月3日下午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乐音架彩虹 申城再聚首――波士顿乐团音乐家来沪寻友记”见面活动时,现场背景播放的音乐就是那张黑胶唱片中优雅深沉的感人旋律,低音提琴浑厚的音色如同沉淀的旧日时光在缓缓流转。虽然已经过了35年,但唱片的音质依然完美。而为了保存这份情谊,周宏彬甚至都不怎么舍得听这唱片,怕磨损,只是在重要时刻才郑重取出播放。
周宏彬先生还透露,十多年前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带教的学生后来赴美深造,竟又拜在了沃尔夫的门下,这样的巧合令劳伦斯也大感意外和惊喜,提及这段“学生情缘”,两位老乐师相视而笑,“握手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