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成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成本范文1
一、教师待遇的含义
幼儿教师的待遇,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通过劳动所获取的正当报酬,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劳动价值的体现。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待遇指的是教师工资和福利,具体说来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奖金、学历补贴、工龄工资、绩效奖励等。通常的福利包括“五险一金”,五险讲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除此之外,教师的待遇还包括是否会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等。
二、教师工资待遇现状
在对安徽省不同地区35所幼儿园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办园成本中最大的压力在何处”这个问题,有将近65%的幼儿园认为主要压力是教师的工资待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我们选择了7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测算出2009~2011年这三年人员经费支出情况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以及近三年教师的平均工资。
通过统计,测算出幼儿园人员支出约占总支出的58.77%,教师(不分是否在编在岗)年均收入1.69万元,其中约17%的幼儿园教师年均收入超入三万元。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均收入一般与测算出的平均水平相当,个别园会偏高一点儿;乡镇园在人员支出方面压力最大,工资待遇普遍比平均水平低。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民办园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教师的质量与师资的流失,而这主要还是因为资金的紧缺所造成的。民办园教师的年均工资一般不会超过2万元,刚参加工作教师的工资甚至会低到月收入1000元以内。这如何能留住优秀教师,又怎么能不影响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呢?教师工资待遇也是公办幼儿园负责人觉得压力最大的地方。公办园教师分为有编和无编,他们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区别。据了解,聘用教师的工资均低于有编教师,差额在年1.2万至1.5万左右,甚至更多。
结合表2幼儿园“普惠模型”成本核算表,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城市、县城还是乡镇,人员经费支出占幼儿园总支出的62%以上,教师的年均收入乡镇3万元,县城3.6万元,城市4.2万元。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四种不同种类7所幼儿园近三年工资水平的测算(表1),我们发现虽然工资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2009年教师年均工资1.9万元,2010年2.14万元,2011年2.29万元,但与普惠模型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园所教师工资甚至达不到理想的一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的人员经费支出出现压力,又是什么造成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低于正常的水平呢?
三、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
(一)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教师事业重视程度不够。
陈旧的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帮忙带孩子的,教师不一定要专业性很强,有爱心就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园教育纯属是为小学教育做准备的,就是教孩子学汉字,做算术,唱歌、跳舞的。于是,幼儿园在办园理念上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了分歧,在选择教师方面也就降低了要求,对其工资待遇的定位自然也不会很高。
2.幼儿园教师身份不明确。
《教师法》中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隶属于中小学教师一列,其地位也应与中小学教师一致。可是,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在制定许多政策法规时就把幼儿园忽略了。例如2009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制定出的关于绩效工资的相关指导意见,把前提定在了义务教育阶段。
3.幼儿园经费不足。
在公办园里,由于很多教师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幼儿园要拿出一大部分经费支付教师工资,压力很大,因此能享受正式编制待遇的教师数量不多。
绝大多数的民办园每年要支付一大部分金额在房屋租赁以及设备的添加与维修,为了追求利润,本来收益就不明显的幼儿园就会尽量降低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师工资偏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乡镇幼儿园办园条件更差,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他们招专业的教师都难,更别说工资待遇了。即使是公办园向有关部门申请编制,大多数考进编制的人员都不想进乡镇幼儿园工作,一来发展空间不大,二来工资水平不高。
(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解决办法
1.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力宣传,尽快普及。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一职也应受到社会的认可。要明确幼儿园教师并非“仅仅是带孩子的”,她们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
2.明确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
首先,国家要多增加公办园教职工的编制,按照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对公办园进行核编、逐步配齐。其次,要落实幼儿教师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待遇,要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切实维护教师权益。第三,要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按照社会保障改革的政策和方向,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障办法。最后,要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多增加对园长和教师进行各种培训的机会,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成长。
幼儿园成本范文2
关键词: 西部农村幼儿园 园本课程 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因其独有的价值而受到重视。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园本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提与支撑,对于创建幼儿园特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指出:“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根据《纲要》精神,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适应新教材改革,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园本教学理念显得十分必要。尝试利用大自然和人文历史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农村幼儿园现有的办园水平,结合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使用和人文体验,既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习惯和文化特色。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矿产、土地、水、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西部农村的幼儿园,科学有效地利用西部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既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经济、有效办好农村幼儿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构建西部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艺术课程。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西部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西部农村广袤的山川、星罗棋布的河流、沙漠、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绿荫如织的森林与草原资源优势,让农村幼儿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培养他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情感。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所以,老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的自然资源,让幼儿接触自然、领略自然。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仔细挖掘当地自然环境的教育要素,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接受,有益于培养他们高尚情操、提高他们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通过参观、现场讲解、事例穿插、动手操作,达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和家乡美好风光的目的。
二、挖掘农村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资源,渗透地域人文关怀。
西部地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璀璨文化;有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和世世代代从事生产生活的农牧文明;有着被称为“绝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资源大多渗透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之中,这为西部农村幼儿园开展园本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各具特色的农作物种植、锄草管护、收获打碾;千姿百态的花卉草木发芽、开花、结果;各种各样的家禽走兽的生长、繁衍;世代传承的人文礼仪、睦邻友好、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文化都是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良好素材。幼儿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整理当地的人文资源,如开展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种植、收割现场参观活动,让儿童通过参观、参与唤起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习惯;聘请当地一些有声望的民间艺人参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通过现场演示、儿童参与分享,让儿童体验民间歌谣、秧歌、社火、皮影、戏曲、绘画、剪纸、泥塑、手工制作、雕刻、书法、民间音乐、民族服饰、传统习俗、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情绪情感。
三、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遗迹,让人文积淀走进园本课程。
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欣赏价值,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人类历史文物、先民遗址。世界奇迹的古长城绵延万里,古老的城墙和碉堡分布于西部广大农村的崇山峻岭;保家卫国的古战场和关隘随处可见,记载着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的脚步踏遍西部的土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这些都是开发西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幼儿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整理当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实际和教育要求,带领儿童就近参观周边的历史遗迹,通过英雄故事的讲解,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和对古老文化的崇尚;通过参观有代表性的民居和古老建筑,培养他们崇尚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邀请一些老、历史遗迹管理人员和英模人物的亲属走进校园,为儿童讲解相关的亲身经历和历史传说,通过气氛熏陶,真实事例感染,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达到传承祖国灿烂文明与实施富有特色园本课程的双重目的。
总之,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来构建园本课程不仅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而且能调动起教师工作的激情,也符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社会人文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适合西部农村地区的园本课程要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自然和历史,感知自然和人文关怀,观察自然和历史遗迹,注重通过对自然生活环境和历史积淀的认知,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明的意识。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幼儿园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办园理念指导下,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杜长娥.把握编写思路――创造性使用新省编教材[J].幼教园地,2005,(1).
[3]连平.闽南民间艺术教育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4]鲁艳.校本课程:要领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5]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6]王喜海.“园本课程开发”的新理念[J].幼儿教育,2004,(9).
[7]郑三元,姜勇.论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兼议园本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8]覃兵.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9]李子建,杨晓萍,殷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0]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0,12(20).
幼儿园成本范文3
我园于2006年开展了《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将本土资源融入原有课程并进行整合、创新,以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一、开展“本土化”的探究与实践,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
发掘与优化利用本地乡土资源,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让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例如:我们充分利用本地山清水秀、花果飘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创设各种机会――“看看丰收的果园、比比枝头果树的多少与大小;找一找、量一量最粗最细的树干:爬爬陡峭的山路、挖挖田野中的野菜……”大自然处处都是幼儿玩耍的空间、学习的场所、生活的乐园;在幼儿园附近的山上建立幼儿教育基地,聘请有经验的农民指导幼儿参与果树种植与管理,包括松土、除虫、浇水、施肥等过程管理。一系列本地特有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各种特产的来之不易及作为东山人的自豪感。
二、生成“本土化”的主题活动,充实原有的课程内容
农村幼儿园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我们经常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适宜的内容充实到健康课程中。例如:利用雨花台的大草坪进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的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通过太湖水、污水和井水、自来水的对比来让幼儿明白卫生和环保的重要性:在小池塘里观察青蛙黑黑的圆圆的卵是怎样慢慢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让幼儿学会坚持长时间细致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记录;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来进行讲述活动,比如“我家的小动物”、“说说家乡的小巷”这样的话题孩子们百讲不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进多样化的民间游戏,丰富了幼儿的在园活动
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揪尾巴”等,还有一部分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挑花线”、“抓七子”、“弹蚕豆”等。用民间游戏这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既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又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幼儿园成本范文4
一、课程开发优势分析
我园尝试开发此类园本课程有着很多的优势:第一:我园曾实施了《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策略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第二:种植活动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正是种植系列课程开发的前提。第三: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有一定种植的经验。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有了课程实施、开发的初步经验。第四:课题研究活动别强调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农村家长对田地种植非常熟悉和了解,他们必将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充分挖掘了农村家长的优势。第五: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将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足够的材料和良好的环境。乡土资源的丰富性、价格的便宜性,使得我们不必为了课课程开发经费而存有后顾之忧。
二、课程开发理论依据
1、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依据
陈鹤琴曾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慎密地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课程开发和资源整合的思想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课程中的概念界定
1、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等)、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2、农作物种植活动:是指通过对幼儿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指导,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体验农作物栽培、收摘、管理等简单劳动过程的一种活动。
3、农作物种植活动系列课程开发:是指幼儿园依据《纲要》精神,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挖掘、利用乡土自然教育资源及园内的种植课程资源形成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并不断进行的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的开放民主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过程;是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
四、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
1、构建幼儿园种植课程的目标体系及课程内容。编制大中小班种植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探索幼儿农作物种植活动的操作方式与评价方式。
2、通过园本课程农作物种植活动系列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小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兴趣,使孩子探索兴趣持久,探索思维活跃。使幼儿产生愿学、乐学、善学的科学精神。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
3、通过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强教师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研究,构建研究型团队,并推进园所特色文化和内涵发展。
五、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种植系列课程目标体系构成的研究。
目标是课程设计和操作的指向。我园将根据幼儿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特点需要,建立幼儿园种植系列课程的目标体系。目标不仅包括种植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技能技巧等,也包括促进幼儿道德,知识社会性个性发展等目标。
(二)种植系列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
内容选择基于目标、基于环境、基于幼儿学习的多种需要。我们从多角度思考,采用了以下依据:
以幼儿园为主要基地,将种植园、自然角、区域活动相结合,提取蕴含价值的教育内容整合地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之中;以季节为单位组合相关内容;以农作物生长特点为单位;以幼儿的“兴”与“行”为关注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热点;关注幼儿对大事件的兴趣点;关注幼儿在探索中的反应,及时确定、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构建以“纲要”提出的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为依据,把实施教育内容的最终目标落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根据幼儿园各年级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农作物种植的系列主题及其活动内容,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系列化的幼儿园种植活动设计集。
(三)种植系列课程实施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和探索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结构模式组织方式和指导方式。使活动过程体现综合性,生活化和幼儿自由性的特点,注重发展幼儿各方面潜力和创造性。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操作原则、方式方法。
(四)种植系列课程实施评价策略的研究。
根据幼儿园种植系列课程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幼儿相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同时,加强过程评价和活动评价的研究,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从中获益的评价方式。
幼儿园成本范文5
【关键词】园本课程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提出地方课程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和基层人员对国家课程的地方化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程的决策权更多地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近些年,幼儿园也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发园本课程。在学前界,园本课程一时成为“时髦”的名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背景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独特的课程资源。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1]《纲要》中给园本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教师的组织和实施赋予了更多的自,同时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第一,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出发,结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直接经验的获得。第二,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尊重差异为前提,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幼儿园特色,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个性化。第三,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多方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人员、家长等人文环境,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等有效资源,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园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前教育适应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发展背景,开展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活动,我们通过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教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园本课程的看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园本课程的开发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教师A:我们幼儿园有做园本课程的想法,也做了一点,但是整体来说不够成熟。对乌鲁木齐市各幼儿园来说,园本课程都是比较薄弱的,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很多年前都准备园本课程,但都没有做,原因有两个,一是幼儿园教师本身在园本课程开发方面能力有限,二是缺乏一个领军者。
教师B: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还没有启动,现在有的就是幼儿园教师每学期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的方案,平时用的都是自治区统一使用的教材。这个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一方面来源于幼儿,另一方面由我们教师从生活中选取。希望能够在园本课程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从上述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从内容的选择到实施,再到活动的评价,反映在主题活动、教案和讨论中,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目前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园本课程开发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这种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3]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自然也要遵循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当前一些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促进幼儿园本身的发展,将园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幼儿园发展的特色,从而成为提升幼儿园考核成绩和吸引家长的一项手段,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园本课程开发的初衷。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端正园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和动机,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考虑来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
2.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工作,既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涉及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民主的幼儿园课程开发与管理,尤其是教师和幼儿参与开发和管理课程权限的扩大,是有效实施课程,最大限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先决条件。”[4]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许多生成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教师除了要有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会陷入困惑中。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意识不够的现象。鉴于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势在必行的一步。
3.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构单一
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课程因素的天然来源和课程实施的条件。“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5]如此看来,幼儿周围的环境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从实质上讲园本课程建设就是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6]当前幼儿园进行的园本课程资源整合更多的是对课程教材本身的整合,很少关注其他课程资源在整合中发挥的作用。例如当地的自然资源、传统民族文化风俗等众多的乡土资源,家庭、社区等社会资源,而这些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课程教材所不能替代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导致无法发挥其潜在价值,也就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
4.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既是启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关键,也是延续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最佳途径,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7]园本课程的开发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去粗取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评价发挥了其诊断问题、厘清问题、改进课程的作用,为园本课程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信息。缺失了评价机制,课程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教师也会丧失继续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园本课程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评价有来自园长的评价,有的是教师自己的反思,更有甚者是没有评价这一项内容。因此,多样的、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针对目前的问题,应从幼儿园的制度入手,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课程价值和内涵的认识,以及幼儿园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规范园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培训制度、实施评价制度等,不断激发幼儿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发掘幼儿园周边可用的自然资源,有效地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使幼儿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高等学校应起到学术引领作用,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中的优势资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如邀请学前教育的专家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组织讲座,每年开展相关的培训等,从多方面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晓霞.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1997(4).
[3]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
[4]杨文,张传.园本课程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5]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幼儿园成本范文6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园将武术精髓“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转化为教育管理目标,形成独特的“武文化管理”,从而拓展“武文化”立园的视野和思维,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学“武”止境文化品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上武文化立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营造积极向上“文武兼备”的环境
文武双全是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文人以武学为好,武人以儒侠为尊。“文武相融”的文化品牌的核心是“融”,即现在说的和谐。在多年的园本武术课程建设过程管理中,我们鼓励教师教育教学中外显武术的“精、气、神”,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天,让家长、幼儿感受到“快乐、健康”的正能量。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上面,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反思,以文修性、以文修身。
1.“以武传神――人人参与”
我园户外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有“站似一棵松”之意与武术文化精神相得益彰,场地上错落有致的大小山坡与跷跷板、梅花桩有机组合,构成了生态、灵动、和谐的武文化景观;室内的共享空间和楼梯墙面,以武德为元素,以文字加图案的方式巧妙融入武文化理念;二楼和三楼的转角处,武术小人与招式组合成层次错落的画面……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武文化“精、气、神”的气息,教师、家长、幼儿每天徜徉其中,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融入武术课程,切身感受武文化的精髓。
2.“园所兴旺――人人有责”
共同构建园所的共同愿景――建成一所富有传统“武德”、充满“武艺”融和氛围的市特色幼儿园。其次是引领、指导员工建立与园所共同愿景相一致的部室(团队)愿景和个人愿景,从而建立起员工个人一团队一幼儿园三个层次的愿景体系。通过对团队愿景的诠释和反复宣传、沟通,使幼儿园每一位员工正确认识学“武”止境文化品牌。我们激励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团队目标中去,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构建刚柔相济的“集思广益”管理机制
遵循“凝心聚力,汇武成林”的管理理念,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武’止境”人文关怀特色的管理文化。
1.健全规章制度,体现“武德”之刚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体现“武德”刚性管理的关键。我园对已有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进行修改、整理与补充,形成了“武之规”(规章制度)10条,“武之本”(岗位职责)10篇,“武之律”(考核细则)10篇。同时,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了我园教师、幼儿、家长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规范用语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成《武园文化手册》发放到每位教职工手中。
2.实施人文关怀,展现“武德”之柔
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柔性管理模式,即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教师的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将教师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的双赢。
(1)申报活动指导。凡是园内的大型活动都由教师主动申报担任活动指导人员。活动指导教师从方案策划、组织联络、物品准备、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统筹,活动指导举措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让80后、90后教师发挥了敢想敢做的优势,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组建武术社团。我园开设的武术社团着眼于教师的兴趣爱好,请有特长的教师轮流与担任武术社团负责人,其余教师自主选择参与。武术社团融合了“武术指导专家”“家长后援团”,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了武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打造德才兼备的“厚积薄发”教师队伍
在“学‘武’止境”文化品牌滋养下,我们将“武”所具有的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坚韧不息的品质与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有机融合,效果显著。
1.打造一支“德高品正”的教师队伍
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制定了“盛幼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武德在我心”征文、
“武术伴我成长”沙龙、“木兰扇”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用更深的师爱、更大的耐心、更多
的宽容来对待幼儿。
2.打造一支“追求高远”的教师队伍
我们注重对教师个人发展的规划,对年轻教师群体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新秀,为其搭建“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了“园级优秀班主任”“园优秀班级”评比等活动,充分尊重不同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教师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鼓励他们秀出独有的风采,展现各自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