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读名人传有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1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的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第一个人是音乐天才贝多芬,贝多芬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丝毫不顾他的想法,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一整天,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成了酒鬼。这些不幸导致贝多芬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音乐事业中去,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在享受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于耳朵,这对他打击十分沉重。最后,他终于逝世了。

米开朗琪罗则忍受着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是被迫的。米开朗琪罗不停地接受命令,可是大部分雕塑都无法完工。当他70岁时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接受应得的薪水。带着内心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怨恨,米开朗琪罗终于与世长辞。他在《诗集》中说:“让我痛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属于我。”他在这种痛苦中挣扎一生。

托尔斯泰则让家庭成了自己心中的阴影。他的思想,他从事的事业。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格格不入。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无法继续。托尔斯泰注定陷入了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苦万分。直到一天,他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最终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给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智慧。”——托尔斯泰。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名人传》,这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家——罗曼•罗兰的伟大作品,罗曼•罗兰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上大学的时候曾与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书信来往,托尔斯泰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罗曼•罗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民主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20世纪30年代之前,罗曼•罗兰的作品主要有英雄传记“名人三传”,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以及一系列反对战争?反对暴力?主张个人“精神独立”的作品等等。后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评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以后,他便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名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中,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作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万千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着爱的种子。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们从来就没有一丝的惶恐与颤抖,他们英雄的英姿是那么的桀骜不驯,有如怒涛,有如飙风,不住地吹响欢快的号角。他们从来就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贝多芬告诉我们的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十分感慨,这些名人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用在了全人类的身上,他们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们从来就没有一些的惶恐与颤抖。啊!他们是英雄的代表,是伟人的楷模,我真佩服他们的刻苦坚忍不拔的精神!

我在学习中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的精神,刻苦学习,认真听讲,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3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一生写下了十首交响曲,都非常的优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挥时才发现自己的耳朵聋了的。从此,他与世隔绝,完全进入自己的音乐王国。

贝多芬告诉我们,热爱与坚持是成功的全部内涵。他曾说过:“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发自内心对音乐有一种崇敬,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他的艺术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唤醒沉睡的心灵,给他们以斗争的勇气。所以,当贫穷和疾病困扰他时,他并没有退缩,反而从艺术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在他的音乐里,有田园的气息,有英雄的战歌,有欢乐的主题,更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笔丰厚的音乐遗产,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从他身上我们懂得了,一个人也许身体会有缺陷,生活会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个自由、丰富的精神领地,那么你一定不会被打垮,因为一但精神领地被侵略,你整个人都会塌了,每日生活在悲伤之中,事事无成。所以,我们应该用热爱和乐观来做为人生大厦的基石,让欢乐成为生命的主题,让坚持化作最好的建材,来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4

——读《名人传》有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我读了《名人传》之后,才明白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此书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

贝多芬,一个与命运相抗争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的那句豪语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快乐。”

《名人传》并不是记载他们怎样光辉的一生,不是描述他们受人崇敬的一面,而是在刻写着他们不为人知的坎坷与痛苦。

他们与苦难搏斗,在烈火中一次又一次升华。正像作者所说:“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

苦难就好似烈火,那些与苦难斗争之人就似在经历着烈火焚身之痛,凤凰浴火重生,他们就在烈火中升华为一代伟人。

这些伟人遇到困难,就好像面对着熊熊燃烧的烈火,须经受着焚身之苦,裂心之痛。但是,他们选择了坚持面对,而不是逃避。假如,如果贝多芬因为耳聋,而放弃了他对音乐的那份热爱,那么他还会有今天的成就么?假如,托尔斯泰因在意家人的意见,而放弃了他所追求的那份执著,试问他会觉得快乐吗?正因为他们的那颗不与世人相同的心,才是他们选择了“继续”。

而我呢?如果,我来到了那堆烈火旁。如果,我也向他们一样,就只有“跳”与“逃”。我会选择“跳”还是“逃”呢?仔细想想,我还是会放弃,面对烈火,我还是会有一些从心底而来的害怕与恐惧,而从此与成功失之交臂了。生活中的我或许经历不到他们的悲惨故事,但是,应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都有的信念,学习他们都有的执着。不管怎样,遇到小挫折,不能再后退。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5

其实,语文学习并没有奇方妙法,而在于坚持和积累!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1. 坚持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忘复习。

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预习就更为重要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预习,预习时可以先阅读课文,如果是短一点儿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诵的方法。理解课文,如果不会的,可以做些符号。有的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背诵就行了,因此,上课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不认真听课。其实,在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你会学到更多知识。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方便你回家复习。复习主要是回忆今天上课的情形,回想一下老师哪里重点讲,哪里略讲,这样就会有针对性的复习了。

2. 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作文是紧密相接的。有的同学并不喜欢看书,认为浪费了宝贵的玩耍时间去做不好玩的事情,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其实,并不是的。刚开始时,你对读书并不感到兴趣,你可以阅读一下《伊索寓言》等那些小故事。慢慢地,你便会喜欢《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等名著。就如论语里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语文其实很有趣,语文也可以使你大笑,你会发现多看点儿书籍比玩耍来的更有趣。读得多了,心灵和行为自然会日趋高尚。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

3. 说和听。

语文也要靠“说”“吃饭”。现在我们每一天都有三分钟演讲,我们可以借此训练的我们的“说”能力。要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我们可以借此时机会好好锻炼和表现一下自己。而聆听者需要安静,宁静致远。借此我们就可以训练我们的“听”能力了。不要认为三分钟演讲是无用功,其实它包含着无数语文。

4. 写。

写也是同样重要的。原以为运用几句名言,运用几句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就行了。其实,不是的。广为传阅的优秀文章,都写的很有感情的。我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让我的文章也富有感情。

很多同学说,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其实,我们可以写写日记,也可以每天花10分钟阅读几页有益的书,做一下读书笔记,写一下感受之类!“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习语文何尝不是呢?天才在于日积月累,我们也要每天积累。积累得多了,感情就丰富起来了。

当然,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作业。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6

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如果考虑到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近几年,我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一定的功效。

一.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引导

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营养丰厚的长篇文学名著来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尤为重要。

1.借助课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程标准》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向学生介绍“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景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好奇心。

2.指导个别学生,树立榜样。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遍地开花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

学生购买书籍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课内课余与学生交流的时候,都可以适时做一些指导,如上完余秋雨的《信客》,有学生向我询问余秋雨的情况,我就推荐她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上完《记承天寺夜游》,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坡传》、《千古风流坡》,学生都读得兴致勃勃。

学生们平时购买的书籍,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他们每个人的书籍在班级交流,通过交流各自的名著书籍,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我在教室设置阅读角,让学生监督管理,一个学期下来,实实在在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我总会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我结合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先广泛阅读,再畅谈读书所得,因为学生肚子里装下了许多名著,所以,每个学生都能侃侃而谈,不少学生还谈出了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活动之后,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而且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运用此种方法,学生兴致盎然而又目标明确地读完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反映战争题材的单元后,我又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名著,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他们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