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常识

体育常识范文1

一.多媒体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感觉到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很广泛,我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课件。对开发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有运动生理学、某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体育常识和对我国年龄段身体水平情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因此,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2.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3.屏幕显示。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电教室基本上已经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或投影仪和一套完整的电子教学系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价格昂贵。如今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屏幕较小,这对于一个50人以上的教学班来说,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4.课件匮乏。由于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

二.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初试

我毕业于河北师大体育系,在校期间开始接触多媒体电脑。当时我接触的体育方面的软件多是游戏性质的,但多媒体电脑游戏不同于普通的电子游戏,它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且画面生动、逼真。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三.对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的探索

为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我首先请教师大体育系的专家、教授提出课件设计,编写创意程序;然后聘请一名高级程序员专门从事编程工作,将编制出的软件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工直至定型。经过逐步的实践,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运动生理。展示运动后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将抽象的生理反应制成课件,此时,立体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了学生对运动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发热等生理现象的科学认识与理解。

2.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3.体育常识教学。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选择他们了解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我们研制的“体育常识”课件汇集了35项基本常识,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

体育常识范文2

2010年6月24日,南非世界杯拉开帷幕。国际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新体育险种,如参赛队员的伤残保险、比赛延期保险、被进球保险、短期球员伤残险、雇员请假损失险、球星关键部位保险等。体育保险的发展创新不仅给各个保险公司带来了高额的保费收入,也为“世界杯”、“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解除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而在中国,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统计的数据,我国体育产业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其中,体育中介占比为0.24%,约3.73亿元,而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商业保险则由于产值太小,被忽略不计。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是一项非常完善且专业的商业保险。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超过600亿美元,体育保险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姚明为例,身处美职篮的姚明从2009年开始便一直处于“报销”状态。持续不断的手术,伴随着术后康复,以及由此造成的因伤缺阵却没有给他的经济利益带来任何影响。依照美职篮联盟的劳资协议,球队必须为球员购买相关的体育保险以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大家都将保险视为必须花费的一部分。”这一保险计划的BWD集团如此评价。美职篮素以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来保障球员和球队的利益,以此减少球员受伤后给球队和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于运动员来说,伤后康复一直是最令各方头疼的问题。由于周期漫长,康复费用也长期居高不下。据某康复训练中心专业人士透露,受伤较为严重的运动员的康复费用,甚至可能占到总治疗支出的8-9成,而因受伤缺阵引起的收入损失更令运动员雪上加霜。

HCC特殊保险公司作为这一揽子体育保险的承保人,一直服务于美职篮,为其提供专业的体育保险产品。根据“41场条款”计算,姚明仅仅因为因伤缺阵而产生的收入损失,保险公司累计已经赔付近1224万美金。

即便没有“姚之队”为自己带来的商业收益,姚明依然可以凭借美职篮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从容面对自己的伤病,而不必担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因此而受损。而我们也得以借此一窥美职篮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

巨大市场等待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70多万个运动场馆,每年在各地举行近600场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且,有3亿多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各层次的专业运动员已达10多万人,我国的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难理解我国体育保险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据了解,在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中,有针对性的、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特色的保险产品较少,中国体育保险产品的缺位,导致的结果是体育保险中蕴藏的无限商机得不到开发,运动员、赛事本身及体育财产得不到有效的风险保障。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的大多数体育保险是带有赞质的,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目前,体育保险市场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保险业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足球保险体系”、“游泳池保险条例”相继出台,但体育保险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险种少、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要求等诸多问题。

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由于体育运动是对人类生理极限的不断挑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高难度、高强度、高对抗和高标准决定了体育运动的高危险性,伤害事故难以避免,死亡率、伤残率都较高。我国在这些方面相关统计数据还十分匮乏,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敢贸然涉足该领域,加之体育保险专业人才缺乏,而体育保险又是一类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因此,很多保险公司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望而却步”。

同时,除了体育赛事之外,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大众体育保险和学校体育保险,一直是体育保险的薄弱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需求的增加,此类体育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也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看上去很美 做起来很难

事实上,由于各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体育商业保险绝大多数盛名难副,关于目前国内体育商业保险的规模,即使是行内专家也难以说清。目前,中国的体育商业保险的运营模式大多数还停留在“赞助”方面,即业内通常所说的“广告保险”。保险公司通过服务,或者现金的方式,赞助赛事,赛事主办方相应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广告位以回馈保险公司。

“体育保险真正做起来,其实很不容易的。”已经在体育保险领域工作多年的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罗阳如实说:“体育保险推广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和运动员对体育保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总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出事。另外,因为认识不够,很多单位也没有体育保险这方面的经费预算。”

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则认为,体育保险的缺失与保险公司的急功近利也有一定的关系。早在2004年,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保险,随后,很多保险公司纷纷找到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希望能进行业务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保险公司发现体育保险市场小的可怜,全年业务甚至不如北京一个区的车险大,因为觉得无利可图,很少有保险公司能坚持下来。

“保险公司在赞助时会有自己的考量。”陈兵向记者表示:根据常识判断,赛事风险系数较低,对抗不激烈,比如说游泳,那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放心承保,而且会将保额定得很高。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大的水分,比如保险公司将总保额定为10亿,但真正发生风险时,可能只需要数十万就可以把事情摆平。因为是赞助的保险,里面掺杂了各种因素,最后你都不好意思让人家赔,但是保险公司名义上的赞助额度却是10亿。”

“体育保险必须走向商业化。”陈兵坦言:“赞助保险更多的只是起到宣传效果,等到真正需要理赔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项目可能并不在它的理赔范围内。相对于国外运营成熟的体育商业保险,国内现在普遍急需的,是建立覆盖完善的意外伤害险和失业养老险。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运动员并没有强制投保的保障,国内职业运动员投保比例没有统计数据。”

管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内体育商业保险对运动员的保障。

运动员退役之后,一是留在国家队任教,或者进入行政领域,但这些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面临的是被遣散的风险。而对于像李宁那样,通过自己的奋斗,在退役后取得成功的运动员毕竟是太少了。

然而,一般运动员退役时普遍年轻,再加上留队任教等通道的存在,使得他们对自己日后将要面临的退役风险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发一笔遣散费让他们自谋生路显然不是最佳的办法。大多数年纪尚轻的运动员可能一下就把六七万的遣散费给花了。如果能像美职篮一样为他们建立一个退役基金,效果肯定又不一样了。”陈兵表示。

尽管现状不理想,陈兵依然对体育保险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国家已经对体育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鼓励发展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

保险种类需要丰富

体育保险专指在体育领域中从事的保险活动。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寿险、财产险、责任险、再保险等。从需求方面看,可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保险,指为运动员提供的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训练情况的保险,主要是运动员伤残保险;二是体育产业保险,主要是为体育赛事参与者的安全保险和体育设施装备及体育场馆保险。

从经营操作来看,主要有体育赛事保险和体育运动保险。由于体育运动的高难度、高强度、高对抗和高标准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较高,体育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及疾病、退役后的养老问题。高层次的体育保险不仅满足于保险计划提供的保障,更看重对于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预防和处理,以及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家所提供的便利的专业咨询服务。

在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中,有针对性的、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特色的保险产品极少。保险公司对体育保险业务的兴趣不高,又因为运动项目多,每个运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险,保险公司缺少设计体育保险产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国内市场上体育保险的种类也很少。仅有的一些产品主要是针对运动参与者、赛事组织者和场馆经营者几个方面来设立的。普通人身意外险则都“回避”高风险的运动项目。

罗阳表示,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还有参与度很高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保险都做得相对好一点。以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设计的几款产品为例,游泳池馆公共责任险,健身俱乐部综合保险,登山、户外、滑雪、跆拳道等运动的专项保险产品,在市场上较受欢迎。

运动员目前依靠的主要是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伤残互助保险,运动员根据项目风险不同每年缴费40-100元,如果出现伤残和死亡,可以得到1000元至30万元不等的赔偿。记者在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网站上看到,截至2011年年底,有近百位运动员已获得赔付,只有陕西一名田径运动员因为死亡获赔30万元,其余伤残运动员的赔偿金额都在1000元到1万元之间不等,对运动员的帮助确实有限,购买赔偿额度更高的商业保险势在必行。

体育保险的发展攻略

体育保险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全面开放、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上,民族保险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为此,国内保险公司须引起重视。业内专家认为,发展我国体育保险业有以下对策:

加强体育保险立法

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面对体育保险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体育竞技项目的高风险,应当事先优化体育保险的法律环境,以更好地保障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培育体育运动人群的保险意识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每年约600场;我国有近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各级别的专业运动员已达8万多人,这为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开发提供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保险公司应充分借助大赛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保险知识宣传,提高运动员与体育赛事主办方的保险意识,拓展体育保险市场容量与利润空间,挖掘潜在的保险需求。

开发体育保险产品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缺乏专门为体育运动组织、运动员制定的体育保险产品,只把保险公司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推荐给客户,所推荐的保险产品往往存在着保费过高、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常常和客户的要求差距很大,缺乏吸引力。保险业应深入研究体育比赛的运作方式,为运动会和比赛的各个环节设计相关的保险产品,同时,我们应学习、借鉴美、日等国家体育保险的经验,尝试开发适应我国体育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加速体育保险中介业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活动中,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要建立健全的体育保险市场,也绝不能缺少体育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对体育保险进行调查研究和开发,对体育保险进行推销,承担体育保险的风险评估,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咨询服务,替保险人收取保费等。同时重视精通体育和保险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他们积极开拓体育保险市场,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保险系列产品,完成保险产品结构的转型和险种的多样化,从而扩大体育保险的覆盖面,为体育运动、体育赛事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立科学的体育资源数据统计资料库

体育保险险种复杂,保险金和理赔金的设定要根据不同顶目、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伤害划分等级,而且具体的数字则需要参考几十年来比赛的数据。因此,应建立一个有关体育赛事、运动员伤病等体育资源数据统计资料库,使得体育保险的设计及理赔工作针对性更强,便于操作。

体育常识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纵观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体育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个投资较大的专业,其设施不仅能为校内学生所用,也可为社会大众共用。因而,学校体育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

1.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缺少市场化的商业赞助

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理论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这些都将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3)高校体育产业重视力度不够

学校体育只强调投入,依靠学校拨款为主要渠道来维持,实际操作的方式靠领导的恩惠与施舍,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别无选择。

(4)缺乏高校体育产业管理的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应熟悉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学校体育管理能力。高校中虽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因受到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其中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使得不能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的最大潜力,大量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性浪费。

2.高校体育市场需求分析

(1)高校内部学生需求

高校体育在高校内部存在着广阔的体育市场,大学生处在特殊的高层次文化氛围中,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体育已成为首选内容。

(2)大众健身需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高校可以利用闲置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建立完善的大众健身服务业,为居民健身,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比赛提供场地等有偿服务。

(3)科学健身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社会上的一些体育培训和咨询市场属于个人行为,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期计划,挫伤了大众的学习和健身热情。然而学校具备专业的高知识层次的指导员,场馆、器械完备,大众更容易接受,健身更科学。

(4)商业宣传需求

高校每年都要举行众多的体育比赛,。有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展示公司的形象,就会与学校合作,提供赞助,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因而学校体育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同新闻媒体的合作,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的加入,从而获得更多的赞助。3.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对策、建议

(1)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资源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搞培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但自身原有的体育技能又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一市场来寻求帮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场馆资源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搞培训,满足人们对体育休闲的需要。

(2)利用高校体育人才开发全民健身器材

高校拥有一大批体育专门人才,可以聚集起来大力开发科研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和运动竞赛器材,与企业联合转化为商品,既能为企业获利,又能解决高校体育研究资金短缺的问题。(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高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可利用课余、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4)开发学校体育广告市场

大部分高校都拥有一支或几支高水平运动队,每年都参加校际或校内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吸引企业参加广告大战,也可以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以赛养赛,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扩大了学校声誉。

三、高校体育市场运作研究

1.运作可行性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休闲时间的增多,健身与健心成为生活中新的追求,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大部分高校位于市区内,再加上其自身的需要,高校体育产业化运作势在必行。

(1)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运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设施的维护、水电、工作人员的工资等一切费用都由学校来承担,无疑将更加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自身来解决,加速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产业成为可能。

2.市场运作模式

(1)建立健身俱乐部

根据学校自身具备的条件,设置以娱乐休闲健身为主题,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的俱乐部。把经营权让渡给企业,让企业每年向学校交纳一部分费用。也可利用学校的一些无形资产(如著名教练员等)寻找赞助商,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学生及社会公众便于参加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武术跆拳道俱乐部等。

(2)场馆有偿服务

学校内的体育场馆(如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馆等)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收取适当的费用,把收取的费用在用到场馆的维护上面,以体养体,可缓解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3)体育咨询培训服务

利用高校独有的广大人力资源,向学校和社会提供健美、健身等体育活动常识,竞技体育规则等咨询服务,培训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裁判员,向运动损伤和老年人提供运动处方,为社会公众健身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

(4)开发体育用品

高校通过与体育用品企业合作,利用其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发体育用品,加强与体育用品生产商和商的合作,在学校形成开发、生产、消费一条链。一方面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高校体育市场的范围。

四、结论

体育常识范文4

英文名称:Global Sport Market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6031

国内刊号:31-2006/G8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体育常识范文5

激发内生动力

黄龙体育中心的改革,是从办赛模式如何解决既贴近百姓,又获得收益开始入手的。前几年,黄龙体育中心的重点赛事一直是全国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而该项赛事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虽然比赛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影响力,但观众上座率普遍不高,运营球队每年的亏损也高达上百万元。

2015年,黄龙体育中心取消该项赛事,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贴近群众的民生体育赛事上。“像的士运动会以及浙企世界杯,虽然是‘草根’赛事,却能实现盈利。同时,广泛贴近群众的赛事,群众参与度非常高,社会效益也很好。今后黄龙体育中心不会引进过多赔本赚吆喝的比赛,多转向此类民生赛事的举办。”黄龙体育中心主任赵荣良说。

“事实上,举办赛事面临盈利困局是体育场馆的普遍问题。除了顶尖水平的比赛之外,门票收入并不多,赛事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赞助,这就需要从收入分配制度上加以改进,提高经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黄龙体育中心分管赛事经营的副主任赵航波说。

2015年,黄龙体育中心机构调整后,设立6个对外经营的独立项目运营部门,采用的是部长负责制,各部门出台自己的考核办法,以部门为主体完成经营指标,超额部分给予比例返还,大幅提高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以前,员工的收入是固定的,办还是不办比赛、办多少比赛对员工的收入影响很有限。现在则完全不同,经营人员要主动出击,改变以前坐等赞助商上门的工作方式。同时,各部门的经营方式也有所拓宽,从最低层次的提供场地收租金提升到收取综合服务费用,服务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从前期策划,到组织人员、裁判和一系列后续服务,这些都是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对员工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荣良说。

调整人事制度

经营策略的转变,意味着要有配套的人事制度调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黄龙体育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其核心是“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职工双向选择”的方案。

2014年2月底,黄龙体育中心通报调整方案,中层干部经过竞聘演讲后全面实行竞争上岗,中层干部由35名缩减至29名,平均年龄下降了6岁。3月初,黄龙体育中心完成了职工双向选择工作;干部职工总数由258人缩减至199人。其中127人为事业编制员工,72人为浙江黄龙体育中心有限公司聘请的企业员工。

“保留的企业员工主要为有专业特长的员工,减少的人员主要为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素质不适应场馆经营、公共服务和中心发展等工作岗位的员工,也有合同到期不续聘的合同制员工,还有部分因身体原因、符合国家政策可提前退休的事业编制员工。”精简后,全体员工都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大学以上占58.6%,分别上升了20%和21.1%。

“人员减少了并不见得是坏事。以往可以推诿扯皮的事将会有明确的责任人,对于真正做成事的人来说,分蛋糕的人也少了。”赵荣良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保留下来的企业编制员工薪酬在原有基础上人均上浮基准不低于10%,特殊人才收入将达到事业编制人员的80%,为黄龙体育中心续约人才提供了保障。

事业编制员工也面临竞争。“以往的绩效工资更多还是采取按照职级、工龄的考核办法,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现在采取部长负责制后,由部门主任按工作量制定标准,二次分配可以明确到每个人头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工资,对员工激励很大。”黄龙体育中心分管人事的副主任潘家华说。

有关人士认为,大型体育中心的企业化运营是大势所趋。武汉体育中心不到50人的团队,能承办单项赛事就盈利1200多万元的尤伯杯,首先就是摒除了自己的事业单位身份,断了自己有财政差额拨款的后路。

其次,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用专业的队伍进行企业化管理也至关重要。“或许浙江省内各家体育中心的具体情况不同,改革如何进行不能一概而论,但事业编制还是企业编制,并不是改革与否的根本考量。”浙江省体育局人事处处长童志金说。

仍有课题待解

黄龙体育中心的这轮改革,为浙江省内乃至国内同类型场馆在新形势下的出路,带来了多重思考和启示。

首先,员工的“内生动力”决定了改革推行的程度。据黄龙体育中心介绍,大型体育场馆的很多员工来自于退役运动员,还有来源于建设场馆时的征地农民、部队转业军人。在机构改革和企业化运营后,部分员工能否适应自己所在的岗位值得思考。如何统筹考虑好多方面群体的不同利益,是改革下一步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黄龙体育中心首先要注重员工队伍的培养,挖掘他们改革的动力;员工也需要根据岗位的设置调整自己,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以便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童志金说。

体育常识范文6

[关键词] 体育 市场经济 关系研究

一、体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体育属于第三产业的界定,为我国现代体育和市场经济开辟了联手共进,同步发展的新领域与新途径,二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市场经济有着旺盛的开发欲望和拓展及竞争需求,而体育具有激烈竞争和强劲的招来功能及广告效应。两者内在特质的一致性和各自优势的互补性,形成了如影随形不可分离。随着市场体制和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体育与经济越来越密切地相互介入、渗透、结缘,体育与市场经济必然形成一个“你中有我,物质有你,难分彼此,浑然一体”的全新境界。

二、体育的市场经济

1.体育的经济价值。体育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产业大有潜力,体育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中颇有前途的产业部门。如日本体育产业产值在本国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美国体育产业总值超过了实力雄厚的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和航空业。我国社会集资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次数在逐年上升。竞技体育商业化与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体育需求与消费日益增多,从而促进了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我国体育特别是体育用品市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有一定出口能力。

2.体育走向市场经济,则是社会和企业的巨大财富。任何一种达到相当规模的体育比赛都是非常出色的广告载体,这是因为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会吸引大量观众,现场的广告宣传信息,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为企业产品打开了良好的销路。更有甚者的是通讯卫星网络的出现,使电视转播效果更佳。因此,在奥运会的各项收入中出售电视转播权是其中最高的一项。例如:23届洛杉矶奥运会,24届汉城奥运会,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其价码分别为:2.2 亿、3.7亿和5.5亿美元。尽管如此高昂的转播费,但聪明的体育投资者,仍然通过竞争投资于体育比赛,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3.建立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顽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经济下的传统观念和运行机制,已经是日益阻碍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显示出很大的滞后性。建立了体育市场经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整体效应,更好地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从而全面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从经济体育的角度讲,要尽快实现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在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创更多的纪录、夺更多的金牌,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增加全民族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竞技体育从发展的眼光讲,一定要尽快走上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从社会中获取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努力开拓和培育体育市场,挖掘竞技体育的表演、观赏和宣传媒介载体等竞技价值。开展有偿训练、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经营体育彩票、广告和电视转播,成立体育基金会等。实行经营与社会福利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针,将竞技体育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使运动员、教练员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身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从群体体育角度讲,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计划》中去。它将为市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身体健康、体制强壮的劳动生产力大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观念和体育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群众体育消费市场,建立群众办的管理体制和群众体育自我投资的运行机制。同时各地要建立群众体育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搞好健康咨询服务和健身娱乐市场,使群众体育的消费市场更好地运行起来。

三、建议

1.转变观念,实行体制改革。体育既然是产业,就要按现代企业体制建立和运作。实行政事、政企、政群分开,体育行政机构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建立产业管理部门,使体育走向社会,进入市场。

2.解放思想,走企业化道路。体育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要走企业化道路,它们对运动场馆和器材设施等国有资产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要承担使这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它们应是独立核算单位,有掌握人、财、物的权利,并具有法人资格,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3.“科技兴体”。建立科研和训练联合机制,科研为运动队提供有偿服务,使体育科技从公益型走向经营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需求、参与竞争,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训练效果,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

下一篇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