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常识性介绍乙醇的生理作用和乙醇的工业制法;3.使学生了解醇类的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能力目标]

利用官能团与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利用乙醇的两种脱水反应渗透内、外因关系;利用醇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有机物的结构式及方程式的“形象美”、生动活泼的课件,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利用现象明显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液体,这种液体与我们非常熟悉,无处不在!给大家几个信息让大家猜一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摘自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化妆水里含有这种液体,起到收缩毛孔的作用,用后感觉皮肤清凉

烹饪鱼,牛羊肉加入少许该液体,可以去腥味

汽油中加入该液体可以做燃料

可用于消毒杀菌

[趣味实验] 把圆珠笔油涂在手上,涂上液体

现象:圆珠笔油消失

分析:这种液体能溶解这种油

[提问] 这种液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 酒精 酒 乙醇……

[板书] 第二节 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学生从例子中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a.无色液体,有特殊的香味; b.沸点低 易挥发; c.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乙醇的分子结构

a.化学式:C2H6O;b.结构式如下; c.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展示]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过渡]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乙醇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乙醇的性质:

乙醇与人体健康

乙醇与生活

乙醇与医学

[过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句,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因此只能借酒消愁。那为什么酒能消愁?这与乙醇的性质有关,乙醇能影响人的中枢神经,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那我们下面来模仿做一个关于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实验

[演示实验]

注意:1.观察铜丝加热后的颜色

2.伸入乙醇后的现象

3.反复几次以后闻液体的味道

观察现象:

a.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亮红色的铜

b. 在试管口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c. 最后黑铜丝还没有和乙醇混液体接触就变成了红色

注意:CU作催化剂,乙醇被氧化

[板书]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氧化:

a.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过渡]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早在20世纪20年代,巴西就开始了乙醇汽油的使用。由于巴西石油资源缺乏,但盛产甘蔗,于是形成了用甘蔗生产蔗糖、醇的成套技术。目前,巴西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已达到20%。国内从2003年起陆续宣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27个城市全面停用普通无铅汽油,改用添加10%酒精的乙醇汽油。总体看来,乙醇汽油的使用及推广是中国大势所趋,2006至2010年期间,车用乙醇汽油将在国内更多地区推广。那么乙醇作为一种燃料,它的燃烧方程式我们能写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动手写]

分析:注意乙醇消耗氧气的量

[板书]b.燃烧:

CH3CH2-OH + 3O2 ■ 2 CO2 + 3H2O

[过渡] 现在对于酒驾的查处力度非常的强,交警在执法时所用的酒精测试仪就与乙醇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反应有关

c.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过渡]乙醇在医学方面可以作为消毒剂,一般医用消毒剂是含有75%的溶液,100%的称为无水乙醇,乙醇还可以合成另一种重要的物质乙醇钠,用作强碱性催化剂、乙氧基化剂以及作为凝聚剂和还原剂用于有机合成。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乙醇合成乙醇钠的实验。

[学生思考钠与另一种液体水的现象以及生成的产物]

[小黑板] 钠与水 钠与乙醇

[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

[板书]2.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设疑]①为什么水能和钠反应?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讨论] 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因此都能和钠反应,凡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应该都能和钠反应。

②钠与水的反应和钠与乙醇的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钠与乙醇的反应比钠和水的反应缓和得多,因为和—OH相连的另一部分结构不同。

③钠与乙醇的反应是什么反应类型?

从定义上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应是置换反应

[结论]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连接官能团的其它部分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H原子活泼(或更难电离)。

[设问]①如果把乙醇和水都看成酸的话(都能电离出H+)谁的酸性强?

②如果向乙醇钠中加水,会发生什么反应?

[回答]H2O的酸性比乙醇强

乙醇钠会和水发生复分解反应,即“强酸”制“弱酸”,生成C2H5OH和NaOH:

CH3CH2ONa + H2O C2H5OH+NaOH

[小结]由此可见,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内因(—OH)决定了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条件)通过内因影响了反应产物,也不可忽视,所以说再化学反应中,控制反应条件是很重要的。乙醇的脱水反应再一次证明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练习]根据下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判定在以下反应中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1.与金属钠反应时_____键断裂

2.在Cu或Ag催化下与氧气反应时_____键断裂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2

关键词:必修模块;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评价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2-0029-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已经两年时间了。由于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以及评价和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实施化学新课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迷惑,尤其是刚开始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必修模块的过程中,对必修模块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教学策略与评价问题都存在一些困惑。本文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主要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

常规物质性质的教学是去情景化的,直接介绍物质的性质,顺带物质的用途。一些学生反映化学学习很枯燥,需要记忆大量化学方程式。由于新课程的目标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必然要求将去情景的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此外,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必需的。

例如山东科技版化学1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首先通过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让学生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通过火山喷发自然现象创设教学情景,关于硫单质的性质学习,抓住学习物质性质的思路,从非金属单质的通性和元素化合价预测硫单质的性质,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验证预测。

2 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缓解教学时间压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知识)变成了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必然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整合教学,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即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物质性质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建立相关的科学方法,形成必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事实证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仅仅通过讲授达到,也不可能脱离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一样的。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情感与态度才是内化了的。

在化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反映教学时间紧张,甚至认为新课程将原来两年的教学内容放在36学时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I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如元素观、分类观、比较观)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教师对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为,在原来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擅长讲解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忽视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因此,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教学一般需要三课时完成。在必修课程中,教师能够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吗?怎样才能完成呢?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在相互转化中学习即0价铁、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避免将单质铁、氯化铁、氯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等,一个一个物质的系统讲解。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既是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是巩固与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不但学习了新的化学知识,也获得了新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3 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的状况,改变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真正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核心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讨论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对观念意义的交流,其中包括对疑点、假设以及论点的提出与评价,可以增进学生原先的观念理解。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建构,能够使学生进入高水平思维,使他们形成和发展关于科学现象的有意义的认识。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交流研讨栏目开展多种讨论活动。

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在化学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化学概念理论比较抽象,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或活动能驱动学生思考?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或者学生对其具有一定的模糊认识,涉及到学生的已有经验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量”的时候,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利用宏观物质的质量确定微观粒子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明白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运用活动把对概念或理论的认识外显。如用最大的放大镜观察到的水的内部情况……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抽象程度,使理论结果形象化。下面应用问题策略的具体案例。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是个抽象难懂的概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这个概念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呢?下面这个片断教师主要应用了问题策略,在分析教学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脉络和学生的认知脉络基础上构建了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线索(见下图)。

4 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原理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旋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老师仍然用原来的高考标准和原来的课程要求处理必修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内容,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负担。例如。次氯酸、硫化氢和偏氯酸钠等物质的性质,是原课程中的考点,但在新课程必修阶段是不作基本要求的,一些实验区的老师仍把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此外,对于STS知识也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例如硫酸的工业生产,在化学1中是拓展资源,不作为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有的教师将这样的STS知识处理得很细致,给学生全面介绍工业生产硫酸的原料、原理、设备、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尾气处理等问题。实际上,硫酸生产的具体技术问题是在《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中才作基本要求的。类似的内容还有硝酸的工业生产、炼铁等。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些STS知识时也要注意深广度问题,不能“一步到位”。

案例:乙醇性质的教学片断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一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假设①CH3OCH3;假设②CH3CH2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一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提出羟基官能团。得出醇类物质的性质,介绍甲醇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这是典型随意拓展内容的案例,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课程计划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首先.必修中的有机化合物基本要求只涉及到具体的有机化合物,不上升到类别,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层次和水平是《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要求的。因此,在这里,只涉及到乙醇的主要性质。其次,在必修中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验事实总结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不要过多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官能团、成键与断键方式等。因为在必修阶段,这些内容不作基本要求。因此,关于乙醇性质的处理,应该主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已有认识,通过实验得出乙醇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不要再像原来的处理一样,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成键方式,预测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断键位置等。

5 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

教师在实施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遇到了关于习题的问题。由于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习题教学和训练模式,加之教材中个别习题的表述和问点与教材正文内容之间的跨度偏大,市场上的习题教辅资源往往偏难、偏繁、偏旧,所以出现了学生“学得高兴,做题痛苦”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习题处理方式。

首先要关注习题教学,不能将习题课简单处理成练习课,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全面剖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中的迁移能力,以及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也是中学化学教育评价的趋势。

其次。教师要将习题的处理和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将运用新知识的重要习题,在课堂新知识教学后进行处理。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巩固,及时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教师要对习题教辅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不要让习题牵绊教师的教学。有的教辅习题质量较差,挂着新课程配套资源的字样。内容却是原来教辅资料的简单重组。在新课程实验区,教师按照新课程进行教学后,学生不会做教辅中的习题,教师不是对习题进行筛选,而是将习题中涉及到的内容(新课程中不作基本要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补充。这是不倡导的错误做法。

最后,教师要注意,习题的处理也要分出层次水平。例如,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有的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经验,从学生接触到相关计算的时候,就让学生达到高考的水平。新课程的教学进度较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原来要用一个月的教学时间达到的水平和难度。如果仍按照原来的处理,实验区的事实证明,会导致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未能掌握。因此,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习题要分出阶段,在开始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即简单的公式换算,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加大难度和复杂程度。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3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B.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s13p1时,原子吸收能量,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

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且球的半径大小相同

D.2p能级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的原子属于同族元素原子

2.1817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末物质中制得硒。硒与氧元素同主族,下列关于硒及其基态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②电子占据18个原子轨道③有3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④电子占据8个能级

⑤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是4p⑥价电子排布式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3.关于四个量子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若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则总自旋磁量子数是0

B.2p和3p能级均含3个原子轨道

C.角量子数l为2时,m的取值有5个

D.在没有外磁场存在的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4.反应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B.N2分子的电子式:

C.Cl2分子的结构式:Cl—Cl

D.N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图为: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电子

C.K+的电子排布式为

D.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6.磁性材料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若某化合物中有未成对电子时,该化合物具有磁性。下列物质适合作磁性材料的是

A.V2O5

B.GeO2

C.ZnO

D.CrO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B.电子云图中的小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多

C.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

D.3d表示d能级有3个轨道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中处于第三能层的电子跃迁到第二能层时会放出能量;

②M能层可以有s、p、d、f能级;

③3pz表示有3个px轨道;

④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

⑤2s电子云有两个空间取向。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④⑤

9.对于钠原子的第二电子层的p轨道2px、2py、2pz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状不同

B.原子轨道的对称类型不同

C.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D.电子云空间伸展的方向不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p2表示3p能级上有两个轨道

B.M层中的原子轨道数目为3

C.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区元素

D.基态Cl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11.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理论都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根据对它们的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B.3px、3py、3pz的差异之处在于三者中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C.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D.钾原子的3p轨道的能量比2s轨道的高

12.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层就是电子层,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B.同是p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相同的

C.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D.能级能量4s

>

3d

13.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用于工业制取硫酸,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30的铁原子:Fe

B.O原子电子式:

C.O2-的结构示意图:

D.S原子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

14.下列关于电子层与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个

B.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电子层序数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但自旋状态相同

15.以下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中,能表示该微粒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是

A.N:

B.F-:

C.Fe:[Ar]3d54s2

D.Cu:3d94s2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6.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写出元素符号,下同),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B为________,简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3)C为________,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4)D为________,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

(5)E为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17.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

(2)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原因是______。

(3)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三、结构与性质

18.完成下列各题。

(1)填表: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周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某元素的轨道上有5个电子,试推出:

①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②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③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铁是26号元素,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3d64s2,铁原子失去4s2的2个电子变成Fe2+,所以Fe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故A错误;

B.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s13p1时,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C错误;

D.2p能级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的原子,最外层都是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属于同族元素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C

【分析】

硒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详解】

①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正确;

②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硒原子的电子占据18个原子轨道,正确;

③硒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则有3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正确;

④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知电子占据8个能级,正确;

⑤硒原子有4个电子层,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是4p,正确;

⑥硒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错误。

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共5项;

答案选C。

3.A

【详解】

A.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ms,用来描述一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只有+和-两种取值,两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不能相加,即自旋磁量子数只用于描述电子自旋状态,不能相加,故A错误;

B.原子轨道数目只和角量子数l有关,只要是p能级,就含3个原子轨道,故B正确;

C.角量子数l为2时,m可取值0、+1、-1、+2、-2这5个值,故C正确;

D.在没有外磁场存在的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共同决定电子的能量,故D正确;

本题答案A。

4.C

【详解】

A.氮元素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7+9=16,该核素可以表示为:,故A错误;

B.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气电子式为:,分子中存在1对氯氯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Cl-Cl,故C正确;

D.基态N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不同电子层中p轨道均为3个,则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同,故A错误;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电子,故B正确;

C.K是19号元素,K+有18个电子,K+的电子排布式为,故C正确;

D.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故D正确;

故选A。

6.D

【详解】

A.V2O5中V5+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无未成对电子,无磁性,A错误;

B.GeO2中Ge处于IVA族,失去s能级2个电子和p能级2个电子形成Ge4+,无未成对电子,无磁性,B错误;

C.ZnO

中Z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无未成对电子,无磁性,C错误;

D.CrO2中Cr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式为1s22s22p63s23p63d2,有未成对电子,有磁性,D正确;

答案选D。

7.C

【详解】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1s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不是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A说法错误;

B.电子云图中小点的疏密程度仅表示电子在此处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B说法错误;

C.s能级原子轨道为球形,C说法正确;

D.3d表示第三电子层上的d轨道,D说法错误。

答案C。

8.B

【详解】

①原子中处于第三能层的电子跌迁到第二能层是由能量较高的能层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能层,会放出能量,①说法正确;

②M能层有s、p、d

3个能级,没有f能级,②说法错误;

③3pz表示第三能层的pz轨道,③说法错误;

④同一能级上的同一轨道上最多填充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即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④说法正确;

⑤2s电子云为球形对称,⑤说法错误;

答案B。

9.D

【详解】

、、所表示的是同一能级中的三个不同的原子轨道,其能量相同。、、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原子轨道都是纺锤形的,都是轴对称图形。在空间伸展方向上,电子云沿x轴方向伸展,电子云沿y轴方向伸展,电子云沿z轴方向伸展。综上A、B、C错误,D正确;

答案选D。

10.C

【详解】

A.3p2表示3p能级上有两个电子,不是两个轨道,故A错误;

B.

M层为第三电子层,第三电子层上有s、p、d三个能级,共计9个轨道,故B错误;

C.根据价电子排布为4s24p3,可判断元素为第四周期ⅤA,p区元素,故C正确;

D.题中的Cl原子的轨道表示式3p部分,有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了,故D错误;

本题答案C。

11.D

【详解】

A.s轨道是球形的,这是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不是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故A错误;

B.3px、3py、3pz属于同一能级上的电子,其能量相同,它们的差异之处是延伸方向不同,故B错误;

C.根据“泡利原理”可知,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故C错误;

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知,钾原子的3p轨道的能量比2s轨道的能量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12.B

【详解】

A.能层就是电子层,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故A错误;

B.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即p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相同的,故B正确;

C.第一能层只有s能级,所以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但不是到f能级结束,有的能层没有f能级,故C错误;

D.根据构造原理可知,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则能级能量:3d>4s,故D错误;

答案选B。

13.B

【详解】

A.中子数为30的铁原子的质量数为30+56=86,符号为Fe,A错误;

B.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中两个为未成对电子,电子式为,B正确;

C.O2-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3s能级上有两个电子,3p能级上有4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电子应优先以相同的自旋方向占据空轨道,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B

【详解】

A.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个,A错误;

B.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电子能层序数,B正确;

C.不同电子层中的s能级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都是2个,C错误;

D.1个原子轨道里容纳的2个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N:不符合洪特规则,2p转道上的3个电子应占三个转道时能量最低,选项A错误;

B.F-:为氟离子的电子排布轨道,且处于能量最低状态,选项B正确;

C.Fe是26号元素而非25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选项C错误;

D.Cu:3d94s2为铜原子的激发态,不能表示该微粒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能量最低状态应为3d104s1,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6.Si

1s22s22p63s23p2

Na

[Ne]3s1

P

3s23p3

N

Fe

【分析】

由题意可知,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A为Si;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且A、B、C同周期,则C为P;,C、D同主族,则D为N;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E为Fe。

【详解】

(1)A为Si,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2;

(2)B为Na,简化电子排布式是[Ne]3s1;

(3)C为P,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3;

(4)D为N,轨道表示式是;

(5)E为Fe,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17.

因为的非金属性比强

26

【分析】

根据、、、是四种短周期元素,由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的原子序数为14,故A为元素;、、同周期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故B为元素;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故C原子的能级有3个电子,故C为元素;、同主族,故D为元素;是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为元素。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五种元素中的非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性最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故答案为:;;

(2)由上述分析可知,为元素,的氢化物为,为元素,的氢化物为,因为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稳定性。故答案为:强;因为的非金属性比强;

(3)根据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可知,是元素,核电荷数是26,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故答案为:26;四;Ⅷ;

18.ⅡA

s

ⅣA

p

ⅢB

d

2

7

ⅦB

【详解】

(1)①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属于s区;故答案为:ⅡA;三;s;

②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ⅣA族,属于p区;故答案为:ⅣA;五;p;

③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ⅢB族,属于d区.

故答案为:ⅢB;四;d;

(2)①因的能级未充满,能级肯定无电子.该元素原子失电子时,应先失能级电子再失能级电子,故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4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的区别主要有: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知识点内容的完整程度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一、 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的差异

(1)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高中化学则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其化学知识逐步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靠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且须解释“为什么”。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逐步构建出知识系统,逐步形成一定的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2)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教材有些知识点出现了但不作要求,而在高中教材中作要求但未转门讲述。如:同素异形体的概念;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等。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必须予以补充,以免学生感到突兀。

(3)初中某些知识点在高一必须予以加深和完善。例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是从得氧、失氧这个角度简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显然存在其局限性。高一化学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这一相对较本质的角度介绍。②物质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中只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最基本情况,高一化学则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律,并要掌握1~18号元素为主的常见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③初中只介绍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这几个概念,而高一化学则对这几个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初步介绍了其形成过程,并为进一步介绍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做准备。

由以上例子可知,高中化学教材对于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比初中要更完善、更严密;也更理论化、科学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初中知识的衔接与补充,且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4)初中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在高中须进一步系统化。如在初中已学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介绍了其使用仪器等,但并未形成具体的知识规律。高一化学结合氯气、二氧化硫等制法,考虑相关物质的性质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设计、收集装置的设计、除杂、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总结,进而将其扩大为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备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的衔接与补充首要把握时机,最好是在相关知识教学时自然引入,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过渡,有利于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另外,在衔接补充时要注意把握尺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做无用功。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化学属于一门启蒙学科,再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高中以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中则该方法就不适合了。为了更好地完成高一化学教学,我认为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一定要读懂初中和高中整个阶段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各部分内容在高、初中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衔接与补充。

例如,讲“盐类的水解”时,回顾初中的知识: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然后设置悬念:盐溶液是否呈中性?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产生疑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如图表、阅读材料、演示实验等,结合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例如,在演示“Na2O2与H2O、CO2的反应”,我们可以创设为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预先用一团棉花包裹着适量的Na2O2粉末置于坩锅中,再用一长的胶头滴管吸起少量的水深入棉花中滴入;也可用以长玻璃管插入棉花中,再用嘴往里吹气。过一会,棉花能燃烧起来。这一改动,大大的增加了趣味性,会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制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选择制气装置除杂与干燥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处理。通过几次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由点到线”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作业规范化、实验操作规范化、阅读习惯等。从高一就开始培养这些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5

关键词:创新;反应;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42-01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时一个形象生动的小实验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教材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演示实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实验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因此,在参阅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特点,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对一些演示实验的改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演示实验改进六则:

案例1:人教版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铜在氯气中燃烧

[原实验缺点]原实验在在敞口集气瓶中操作,虽然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但反应产生的棕黄色烟及氯气大量的泄露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实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用品]集气瓶、注射器、气球、铜丝、橡胶塞、氯气、蒸馏水

[实验操作]将橡胶塞上的铜丝灼热后立即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把注射器里的水注入集气瓶里,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实验优点]整个实验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防止氯气和大量棕黄色的烟泄露到空中。

案例2: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实验1-4]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原实验缺点]实验产生NH3污染环境,且药品用量较大,实验操作要求较高,成功率低。

[改进后实验用品]Ba(OH)2?8H2O、NH4Cl固体、双叶气球

[改进后实验操作] 取一双叶气球(如图所示)用纸槽分别向气球两叶中加入大约半药匙Ba(OH)2?8H2O和NH4Cl固体,然后系紧气球嘴,让学生演示实验,先感受一下气球表面温度,然后混合固体揉搓,感受温度变化,同时由班内大部分同学触摸气球感受气球表面的低温,效果较好。

[实验优点]1、产生NH3不能释放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2、装置及操作简单且具有趣味性。

案例3: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实验2-1]金属钠的切割

[原实验缺点]由于钠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暗,大多数学生还未来得及看到银白色的钠就变暗了由于是演示实验所以有时得连续切割几次,效果不明显。

[改进后实验用品]玻璃管、金属钠,玻璃棒

[改进操作]取一块金属钠擦去煤油,切去氧化物外层露出金属钠,用一干燥洁净的玻璃管(约10cm )切割钠,由于钠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紧密,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被氧化便于学生观察。实验完毕后用玻璃棒将钠顶出便于后续实验使用。

[实验优点]1、玻璃试管切割更能说明钠软;2、隔绝空气减慢氧化速度便于观察现象。

案例4: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实验2-11]:焰色反应

[原实验缺点]1、铂丝蘸取药品少,焰色反应很快消失,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铂丝较贵,有些实验室没有

[改进后实验用品]待测物质、乙醇(或甲醇)、棉签

[改进一]向点滴板上加少许酒精,然后点燃用药匙取待测物粉末少许,在火焰上方轻轻撒下,观察火焰颜色现象明显。

[改进二]1.将各待测盐饱和溶液与乙醇(或甲醇)1:3混合。2.用医用棉签浸透上述溶液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优点]1.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简单;2.无酒精灯火焰干扰现象明显。

案例5: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钠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用品]钠、蒸馏水、小刀、镊子、滤纸、肥皂液(儿童玩具泡泡液较好)

[实验说明]本试验产生的气体只可能又两种H2和O2,要证明产生气体为H2有两种方法:①产生气体吹泡泡液,产生气泡上升说明产生气体为H2②产生气体可在尖嘴处点燃说明产生气体为H2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进度,适时(全书、章、节的开始、结束或过程中)地向学生介绍相应部分化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和学法,如必修一第三、四两单元主要是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安排了各种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七种元素,每一元素的物质又按单质、氧化物、碱或酸、盐、(有的还有氢化物)的系列展开,对每种物质又是从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等方面介绍,其中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某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又是从一些更具体的方面按一定的套路去了解。除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还综合着上述两类反应的巩固应用、

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内容,结合相关物质还穿插了材料、环保等知识。这些第一次学习时向学生系统介绍并示范学法,以后出现就尽量让学生按照此体系和方法自己进行了。

高中化学已远非初中化学可比,包含着很多质的不同,比如已包含和体现了微粒构成、结构决定性质、守恒、平衡等八种化学学科思想,这些都要适时逐步地让学生树立并自觉运用,用它们去看待和解决化学问题。

还要使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衔接,把只管“是什么”的思维模式转变为追究“为什么”,由表及里,探究化学现象的本质、原理、规律,这还要再结合运用教会学生分类法、逻辑法、类比法、模型法、探究法等认识探究化学世界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探究要按“提出或明确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程序进行,必要时要做对照实验并控制好变量。

一旦掌握了化学学科本身的体系、思想和方法,学生就不但学到了学科的灵魂和真正要学的东西,更让学生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门径,真正变得会学、乐学。

一、拉近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学

1.适当复习初中化学,为学习高一化学搭好“脚手架”,做好知识储备和衔接

复习的方式可布置学生自己复习、教师组织集中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①自军训开始就要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查漏补缺。②开学初的三周内进行集中复习,不妨就所有该掌握的、后续学习必需的知识点来个全面排查、逐个过关,欠缺的要求学生必需弥补上。对高中学习需要的而现行初中教材又不再介绍的内容,教师不妨就在这时补充教给学生,如复分解反应的分类、具体发生条件和产物规律,物质构成微粒的类型及各自构成的物质类别。③对于后续学习用到的初中的而学生普遍有模糊的内容,应就地穿插着复习,如元素化合价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2.适当调整高一化学教学内容和顺序,控制好教学难度和进度

教师应因材施教,按照可接受性原则和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多数的一般的高一学生,只教教材和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基本的内容,将基础打好,不求高一刚学就对接高考,一步到位。将必修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的问题(如涉及弱电解质和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妨放在高一下学期(此时内容量较少、多数的难度和要求也较低)和高二同时进行,如此循序渐进,逐步达到目标。同时,也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不能为赶进度而上得过快,让学生来不及消化掌握而成“夹生饭”,欲速不达。对于少数优等生可以在确保以上内容掌握的基础上,高一就适当加些难度,增加点课业,避免他们“吃不饱”。

二、改进教学策略方法,促成学生学好

1.自编学案、巩固练习册和复习资料

现成的教辅资料一没针对性,二来很多题已按高考要求出,难度相对大,所以最好自己或学科组集体自编。用学案和复习资料引导学习方法、总结整理巩固知识、培养学习和解题能力,巩固练习则侧重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能力,其中都要精选习题,并尽量作变式练习,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提高解题的能力。

2.在备课上下工夫,精心备课

首先备学生,了解学情、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可接受点,据此处理教学内容,把握难度,确定教法,在学生已知和将学的内容之间搭桥,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掌握。为了更好地做好高初中知识衔接、内容整合,可引入初高中教师集体备课。

3.在上课上下工夫,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除教学策略和方法除要符合一般的要求外,对于高一化学教学还特别要注意:①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要真正改变传统灌输式,尽可能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尽可能联系实际来理解和运用知识;而教师的作风要平等亲和,教学形式也要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有趣。②能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为此,可增加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等教学手段;教师依靠过硬的教学功夫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③要着力提升学生思维、学习等能力,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以使后续学习不再困难。

4.逐一达标过关,做好督促检查,加强课后辅导

对所有要完成的任务、要达成的目标,都要逐一过关,对不够自觉的学生要进行督促,对学习有困难的要做好课后辅导,务使人人都不留问题。由于课时不多、课堂时间有限,类似的这些事就只有利用课下时间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