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河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河手抄报

黄河手抄报范文1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母亲。

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地了解我们的“母亲”,就让我们回家制作一张关于“黄河,我的母亲”的手抄报。老师说,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的帮助,还要注重真情实感。

于是我整个晚上就一直在忙着完成这项特殊的作业。我在网上摘抄关于黄河的资料,我也不停地问爸爸关于黄河的故事。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手抄报可以获奖。于是,我画了一些点缀是手抄报更漂亮。

第二天,语文活动课总算到了。老师让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几个人几个人这样分。老师让我当我们小组的小组长。我们在准备的时候,大家互相交流,并且交换各自精心准备的手抄报。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我的心“砰砰”地跳着,好像有小鹿在里面乱撞。随着预备铃的结束,老师开始了开场白:“今天阳光明媚,我们要在今天举行一次活动课。为了让这堂课更加生动、有趣,有几个环节来完成这节课。有必答项目,也有抢答项目。答对的组进行加分,哪个组得分最多,是有奖励的!”

我们都盼着题目能简单一点,等待着自己能答对,为组里加分。老师在投影上“亮”出了第一道题:关于黄河的谚语。这个题目有很多同学不会。于是轮到下个组了,他们的组员回答的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都以为第一颗星星非他们莫属了。但是老师说:“这位同学说的是俗语,有同学会关于黄河的谚语吗?”我想来想去,我们组没有一个同学会,轮到下个组时,我才猛地想起:“‘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也是谚语”。真可惜,到嘴的鸭子飞了!

我印象最深的一题是:“听一首没有歌词的歌,唱出一句的组加一分,歌曲放两次。”于是老师放了一首关于黄河的歌,但是没有歌词。同学们都在静静地听着。歌放完了,却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默了好一会儿,我们组的小珊勇敢地站起来一展自己的歌喉,当她唱完时,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着陆陆续续就有一些同学站起来了。

这次的活动课就在下课的铃声中拉上了帷幕。

这一节活动课真有趣。即使我们组没有得到奖励,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黄河手抄报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预感,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语言积累。而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教师就必须利用好作业这一环节。

但反思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曾有老师感言:作业其实只是为班级中那极少数学习的认真的学生而布置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马虎应付的,甚至有些学生干脆照抄照搬,对作业十分厌烦,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做到“精兵简政”“轻负高效”

当前各种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良莠不齐,而有的又大同小异,教师不能一句话布置一堆作业:今晚把这两套题都做完。或一味地让学生大量的重复,机械地抄写。这样不但起不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厌烦。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地筛选,把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作业挑出来,力求让作业少而精,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作业。

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体验作业的快乐

传统的作业模式总是以教师的命令式或强制式居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发展和个性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层次布置作业。

对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作业的乐趣

合作、探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这种模式不但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模式延伸到作业中。

在一次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特别多,而且有些知识点很难在课堂上由个体完成。于是,我便独出心裁,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以“黄河”为主题的手抄报。作业一布置,各小组成员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有的负责查找黄河的地理知识;有的负责搜集有关黄河的人文知识;有的负责积累与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和谚语;有的负责整理关于黄河的古诗句;有的专门负责设计版面;还有一些同学专门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图书馆或从网络中进一步搜集资料,针对黄河断流状况和水污染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出一则则生动、形象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几天后,当一张张设计精美、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在惊讶之余,更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智慧而骄傲。我深深地体会到:唯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获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四、让学生在恰当的作业评价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黄河手抄报范文3

现今一些教师因考虑到课本内容要完成,唯恐时间不够,总喜欢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一堂简单的作文课,或是一次课外的作文练习,降低了综合性学习的功能性,没有真正把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体现出来;也有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去驾驭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所以不喜欢上这样的课;此外,学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综合性学习课大多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动手操作或是共同协作完成,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许多学生便对此心生排斥,敷衍了事。

其实,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就像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催化反应,它可以很好地、高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进行一次整合,达成一次升华。我们应如何去掌握好这每一次的催化反应呢?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弄清楚这一“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功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强调其教学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可以说它是师与生的一种交流学习;是生与生的一次合作互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它引导学生们将目光投到课堂之外,到自然中,到社会中去发现语文,让学生紧绷的大脑得以放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绝好机会。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探讨。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例,浅谈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七年级下册有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这六个单元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感悟成长类、体验自然类、国学文化类、科技探索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感悟成长类。这应该是学生最敏感的一类话题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见到“成长的烦恼”,犹如见到一位老朋友,有着一肚子的苦水准备倒出来。但强烈的自尊又让他们羞于在同学面前开口谈这些话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安排学习时尽量要实行保密原则,让他们谈心声、吐不快。如采取个别谈话法、日记抒写法,让他们把“成长的烦恼”说出来。收集学生写的“烦恼日志”进行一一查看,认真给他们批阅,找学生个别谈话,作一次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将一些典型的烦恼列举出来,让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替这些烦恼的同学分忧解愁。在此之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烦恼,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这样既可达到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绪疏导,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养成良好个性”的德育功能。

2、体验自然类。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一类专题,教育部门不断重审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真做起来谈何容易!因此教师在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申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好的自然。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提前去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然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雄伟的气魄,之后将资料汇总编成一期手抄报,在全班进行展示。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将春游踏青、野炊露营、游览胜迹当成一次亲子交流。这样既可给孩子释缓压力,亦可以让孩子在美好自然的熏陶中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

3、国学文化类。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形式就比较多样化了,手抄报、墙报、演讲会、知识竞赛等都会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名著典故、名家逸事、奇趣妙闻……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历史的魅力,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举办活动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乐趣,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4、科技探索类。此类综合性学习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得通过各类报刊杂志、新闻专题、纪录片去网罗知识。建议学生多看CCTV-9纪录片、CCTV-10科教频道,在这两个频道里有着大量的科技探索知识,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平台。在观看过至少一周的频道节目后,教师带领学生来个科技纵横谈亦未尝不可。

此外,让学生们所作出的“成果”拥有一个展示平台。如班级专属墙位、班级微博、班级空间、班级综合性学习刊物、相册,等等。成就感与喜悦感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最后,每次综合性学习后让学生作个总结:将活动中最难忘的环节、遇到的困难、活动的收获、感想等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都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黄河手抄报范文4

一、利用漫画图片培养环境意识

地理教材关于树立环境意识的漫画图片颇多,例如:义务教育课程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P951.2.“垦荒者砍倒树木烧毁”“在烧荒的土地上,播种农作物”P96 3.“林地上砍树开荒”这些漫画绝不危言耸听,热带雨林面临的危机已是全球问题,教师在漫画的讲解中,使学生认识到过度砍伐将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产生危机,从而产生环境忧患意识,进而自觉保护环境,让自然同人类协调发展。

二、利用知识点培养环境意识

教育学生树立环境意识,除取材于地理教材,更多的还是取材于课外知识。课堂的时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远远不够,主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火焰,从而达到燎原的效应。

三、利用事例培养环境意识

根据中学生抽象思维较差的年龄特点,多利用实例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沙滩的黄河,上游的大水漫灌、截流,使河南、山东段的断流现象上移到内蒙古,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

四、利用第二课堂培养自我环境意识

1.通过考察进行自我环境意识教育。可组织不同专题进行乡土调查:以水为主题,调查家乡水文特征,以土地为主题,统计家乡近几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哪些变化,将其写成调查报告。

2.通过大讨论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可组织不同形式的小品文、演讲稿,利用手抄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宣传、交流,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利用实际行动使环境意识由观念走向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从小事做起,加强意识,以教育、示范的强大功能引领社会乃至全人类都来保护已知人类生活的环境。

黄河手抄报范文5

【关键词】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语文教材的编排与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变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求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语文教材单元中“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上。然而,由于“综合性学习”教学不但很少成为考试的范畴,而且实施教学费时费力,往往容易为语文教师忽略。其实,从长期评价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创新潜能和激情,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基于这点认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执教过程中,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开放学习过程,弘扬团合作精神

“综合性”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核心。任何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个方面和层次上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和指导学习时,不能套用、沿用平时语文教学中惯用的方式和过程,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任何一次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选择怎样的活动和方式、参与率与积极性有多高,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开放学习过程,就是教师在执教“综合性学习”时,将教学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辩明学习目的和要求,确定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为“综合性学习”设计出一条最佳的“路线图”。

语文课程的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标准》对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视“过程和方式”这一维度,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自主地“学会学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恰恰为学生自主设计掌控学习过程提供了绝妙的演练机会和平台。新西兰教育学家克斯蒂-沃德总结倡导的“友善用脑”教育理念强调:“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师诱发、引导得当,学生必然会在自主中探究设计出他们最感兴趣又便于操控和实用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如:在实施七年级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时,教师只是提出要求,用手抄报、设计公益广告等形式来展现学习的收获,把学习实践过程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学生很快根据个人的兴趣自行组合成若干个活动小组,翻报刊、查资料、进社区、入家庭,不出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设计出了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公益广告。几次“综合性学习”之后,学生不仅逐渐探索到创设“学习过程”的一些方法和窍门,而且在学习中团队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享受。

二、开放学习空间,激发探究创新潜能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少教师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作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但囿于狭小的课堂空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因此,走出教室,开放学习空间,也就成为了每个语文老师自然与必然的选择。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在确定“路线图”之后必然要走的一步。

开放学习空间,根本在于跳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现代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生于信息社会长于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等现代化高科技装备和手段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开辟了一条条快捷便利的通道;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又为他们施展才干,探究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这也是教师在实施语文教材单元中“综合性学习”教学可信手借用的天赐“东风”。如:在实施七年级上册中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教学时,课堂中所能提供的信息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充分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自主地在电脑、电视、报刊、书籍中搜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才能满足他们探究、求知的欲望,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学习空间的开放,不仅迎合了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思的心理特征,使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更主要的是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澎湃,在与社会、与生活的碰撞中,智慧的火花如礼花般的绽放,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探究性的学习氛围日臻浓厚。

三、开放评价方式,拓展个性自由思维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身其中,是否善于、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收获怎样,都只有通过评价和展示才能表现出来。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干与特长,展示自己的收获,更渴望自己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能得到他人肯定和认可。作为“开放学习过程”、开放学习空间”的延伸,把评价舞台也让位给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放大综合性学习的效果,而且学生的个性思维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可以得到自由无限的拓展。

黄河手抄报范文6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 趣味从教学方式中来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二、趣味从学生内需中来

要创设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解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主写作,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写作。如让学生练习写人物,我让他们先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象中的人物画一张像,画好了再写一写。除了写外貌,还可以写一写他的性格、爱好。这样把画画与习作结合起来,形式生动活泼,比较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写作活动时时伴随着创造。如让学生摆动物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就得根据动物的性格特点,如狮子凶猛,狐狸狡猾,豺狼凶残,小鹿温驯等编排故事情节。显然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心智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走进了童话世界,跟小动物们同喜共忧,会感到兴味盎然,其乐无穷。

三、趣味从教师激发中来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总之,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四、趣味从课外活动中来

首先,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例如,鼓励他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上一篇计算机英语

下一篇植树节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