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1

元宵节花灯的来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一个说法,故事很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祝福短信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元宵节巧遇情人节之际,我的祝福与你同行,愿你早日找到一路同行的知己伴侣,生活美满如意,节日快乐!

2、情人节里闹元宵,闻着玫瑰吃汤团,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情人节喜相逢,在这个特别浪漫的节日里,祝福朋友好事成双,好运双至,日子甜甜蜜蜜,事业红红火火!

3、从20xx年1月31日到20xx年2月18日,有两个立春;一生难逢闰九月:本世纪只有这一次闰九月,下次是2120xx年;元宵节恰逢情人节,下次是2033年;共计384天,比鼠年多29天。好年景,行好运!今日佳节,双节快乐!

4、真神奇,元宵情人碰一起。节日气氛更浓郁,满街鲜花花灯比。双双对对捧玫瑰,共品汤圆共赏月。月圆之夜人团圆,开开心心露笑意。父母看见也欢喜,忙忙碌碌无累意。只愿早日成婚配,好事成双人成对!祝双节快乐!

5、你发现了吗?今年的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同在2月14日。代表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与代表亲情的中国元宵节“喜相逢”,“洋玫瑰”和“土元宵”也将共舞齐飞。甜甜蜜蜜的“2.14”,祝你和亲爱的家人和亲密的爱人节日快乐,幸福甜蜜!

6、元宵节要到了,祝愿您的家庭像汤圆一样“团团圆圆”,爱情像汤圆一样“甜甜蜜蜜”,事业像汤圆一样“越滚越大”,财源像煮汤圆一样“滚滚而来”,朋友像汤圆一样“实实在在”。祝朋友你元宵节甜甜美美,圆圆满满!

7、圆圆的汤圆还未品,圆圆的灯笼还未点,皎皎的明月还未圆,红红的鞭炮还未燃。我抢在花灯的前面,抢在满满的祝福前面,抢在举国欢庆的前面,抢在铺天盖地的短信前面,抢在正月十五佳节前。心中的祝愿总提前,预祝你元宵佳节快乐,好运连连!

8、一碗汤圆一份甜,一份情谊在心田;一杯佳酿抒豪情,一份温情御风寒;一盏红灯情似火,一条短信心中暖。在又一个元宵节来临之际,祝您阖家康安!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2

玫瑰,朵朵红色的玫瑰花在学生的课桌上绽放着笑靥。

今天?哦,我猛然记起,今天是情人节。

情人节,这一西方人的节日,不知何时,也成了中国人的时尚,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它竟也成了学生心仪的节日。

“红色的玫瑰花?”一丝诧异掠过我的心头。我这瞬间的心理活动丝毫也没逃过孩子们的眼睛,教室里有了些许的骚动,有的互相递眼色,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左顾右盼。看来,这是他们给我这班主任准备的一份“情人节”礼物啊!好吧,我将坦然地面对这份精心准备的“礼物”。

“喔,你们用这么美丽的玫瑰花来装点这节语文课,我真有点受宠若惊了。”我笑呵呵地说。也许我的话出乎他们的预料,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教室里出现了瞬时的安静。我信步走下讲台,顺手从一个学生的课桌上拿起一枝玫瑰:“好漂亮的玫瑰!”我一边欣赏这手中的玫瑰,一边赞叹着。

此时,我感觉到学生们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于是我将目光从手中的玫瑰移向学生,缓缓地对他们说:“你们在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里,选择了具有特定意义的花,置于一个特殊的场合,给我出了一道即兴的教育话题,是不是啊?”

学生们被我这一口气说出的话逗乐了,教室里的气氛也一下子放松了。

“那我先问问你们。是否听过有关玫瑰的传说?”只见孩子们纷纷摇头,我接着向他们讲了希腊神话里用玫瑰象征爱情,还向他们讲解了西方情人节的来历。我停了一下,看到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于是又告诉他们在我们中国传统中,不是以玫瑰来象征爱情的,而是以红梅,凤仙,红莲,红牡丹来象征爱情的。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心悦诚服,因为他们知道了许多知识。我顺手把那枝玫瑰花放回课桌,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玫瑰花很美,不过它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哦!”话音刚落,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

“好,这堂语文课我们改成口头作文课,以玫瑰为话题,文体不限,怎么样?”我又给学生们一份意外的“礼物”。

下午的自习课,我像往常一样去教室巡视,发现讲台桌上有一束红色的玫瑰花,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展开纸条,见上面写着:

董老师:您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老师,我们原以为的暴风雨没出现。如果说我们以前还远远观察着您,提防您,那么今天我们主动走近您,您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话语向我们讲述了玫瑰的传说以及深含用意的告诫。您让我们感受到了您的宽厚、智慧、胸怀。这束玫瑰花送给您,祝您永远年轻美丽!

您的学生们

我将这束红色的玫瑰轻轻捧起,幸福随着淡淡的花香渗入我的心间,快乐伴着花朵灿烂的笑容环绕着我。在幸福和快乐的簇拥下,我的心向孩子们的心贴近,这是孩子们多么美好的祝福啊。

这几天来,教室那束玫瑰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一大片红色的玫瑰花,红得像火,在绿叶的映衬下那么妖娆,闻着淡淡的花香,看着“盛开”的玫瑰,我关于玫瑰的思考开始了。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3

节日是一种历史文化,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习惯,节日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和象征,它独特的内涵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将这些灵魂和精神进行渗透,对人们的身心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大多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他们越来越喜欢庆祝西方节日,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以及由此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所形成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消费观念,正确理解西方节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并呼吁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中西方节日文化观

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受当代大学生青睐。一方面,西方自由和休闲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另一方面,有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强于20世纪 80~90 年代的大学生, 表现在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生活中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1]

在中国,西方的节日已经发展迅速,吸引了很多中国年轻人。首先,西方的节日是以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庆祝的,很少有禁忌;其次,西方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日。以情人节为例,在2月14日这一天,可以看到很多的青年人以送玫瑰花、送巧克力以及举办烛光晚餐等活动庆祝节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情人节充满了新鲜、刺激和浪漫,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西方节日富有更多的娱乐元素,年轻人更热衷于庆祝和参加这些节日活动。然而,他们喜欢西方的节日多数不是由于节日文化本身的因素,有些只是满足于心理上的刺激和浪漫,而多数则是因为追求一种浪漫和时尚,追求一种纯粹的形式。

三、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

“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 传统文化陷入困境,礼崩乐坏,导致传统节日也丧失了存在的精神基础,逐渐衰微。”[2]与西方节日文化相比,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于西方节日而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则更受到中国中老年人推崇。年轻的当代大学生们向往着新的与众不同文化,结果是他们越来越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节日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二是传统的节日是数千年代代相传的节日文化,对他们而言似乎缺乏新鲜感;三是中国的节日大多为传统的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所以许多当代大学生把他们看做是一种责任;四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色彩、语言等方面还有一些禁忌,让他们感到压抑。

四、??代大学生的中西方节日文化教育策略

现在,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不太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他们有兴趣庆祝各种西方节日,尤其是沉迷于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以此同时,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观念变得越来越冷漠。作为新一代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当代大学生不应该忽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此,我们的非常有必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文化自觉”。所谓的“文化自觉” 就是要对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来历、文化得失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既要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点, 又要认识到它的不足。[3]在面对不同的节日文化时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优秀元素,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优秀成果。

1、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文化,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之精华

西方节日文化大多以纪念、庆祝、感恩等主题构成,我们应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西方节日主题中更多吸取其精神内涵。例如:从圣诞节中我们可以更多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以及人们不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早期西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再如:引导学生从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中懂得感恩,感谢给你生命并养育你的父母,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感谢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感谢国家和社会给你的一切,从感恩中唤醒他们的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为自己、父母、国家和社会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此外,西方的许多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等都有家庭团聚的元素,也有节日的喜庆气氛,从西方的节日里我们也能看到他们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紧密联系和友谊,从中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吸取和借鉴的。

2、引导当代大学生加强中西节日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西方节日文化的文化交流也应加强。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自身素质,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应建立在充分理解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基础之上进行。

西方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存基础,其中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宗教意义,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人更注重节日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节日气氛。例如,在西方的万圣节,人们穿着个性的装扮,雕刻奇异南瓜灯,通过赠送小糖果和各种装饰品等方式营造节日的热闹气氛。

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是家庭团圆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家庭往往聚在一起庆祝节日,并创造一个和谐的节日气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以交往、交流、凝聚力和彰显文化遗产为重要途径,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悠久历史、传统美德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多读有关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书籍,了解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所传承的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在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在了解并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生还应接受国学教育,逐步将其纳入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拓展他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路径:一是教师应积极主动接受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任务,解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含义、渊源和习俗等等;二是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应正确引导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三是用适当的方法宣传、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四是可以组织一些如表演、辩论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会处理传统与现代、自主性和多样性的节日文化,并对不适合先进文化发展的观念及行为进行及时更正。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学校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如文化艺术节等有关与节日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自豪感,引带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而优秀的节日文化。

五、结语

西方节日活动在当代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被中国年轻人所接纳并受其青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看到其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和引导中国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节日文化所带来的的影?,我们应积极引导他们吸取西方节日文化的优秀成果,引导他们尽量减少西方节日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4

2004年3月5日

有两位孩子要离开幼儿园了,一个回澳大利亚,另一个孩子随父母迁居上海。老师提前制作了特别的纪念册。每个小朋友在上面画了一幅画。由老师帮助在旁边写下他们想说的话。孩子们的话单纯又有趣,我摘录下几句:我会怀念你的;我喜欢和你在操场上玩:我喜欢和你玩宾果游戏;圣诞节快乐;你是蜘蛛侠;我爱你;Peter先生,再见!纪念册完成以后,老师将孩子们的每一句留言读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到那些祝福的话语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哦”的声音。我想那是在对自己的话语表示满意吧!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了澳大利亚和上海的情况。播放了一段澳大利亚的音乐和一首中文歌。要回澳大利亚的那位孩子赠送给全班小朋友每人一个小树袋熊玩具,孩子们开心极了。

班级里经常会有一些孩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要转学。转学是一件让人伤心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孩子刚熟悉一个环境,刚找到好朋友又不得不分手,虽然他们年纪小。却也能感受到离别的不舍。怎样让他们顺利渡过这个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呢?开个小小的欢送会吧!写下祝福的话语。留下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感觉到即使彼此分开了,但他们的感情不会改变,仍然会相互怀念,相互关心。

爱心教育

2004年6月8日

今天早上,外教拿了一包饼干到幼儿园来,每一小袋里有两块饼干,一小袋卖五元钱。她告诉我们这是用来卖给小朋友和老师的,所筹到的钱要捐给癌症患者。家长头一天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给孩子准备了一些零钱装在书包里,大部分孩子都买了饼干,其余的老师知道这个消息,也都来买饼干,大家都很支持这项活动。

还有一次,我们班开展海洋主题时,一位助教买了一只乌龟,当时找不到大盆,她就将那只乌龟放在一个比较小的水桶里。第二天,外教知道了,她非常生气,说:你怎么能这么残忍,将乌龟放在这么小的桶里呢?

爱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老师用说教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有爱心;有的幼儿园会组织一些去福利院的活动或者是捐款:有的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心。

爱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爱心体现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当中。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爱心教育应该是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情感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自然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最为深刻。比如班上的孩子不舒服了。老师请孩子躺在安静区里,并对教室里的孩子说:有小朋友生病了,请你们安静一些。还比如老师每天请孩子给班上种的植物浇水,让它们茁壮成长。户外活动的时候,提醒大班的孩子为小班孩子提供帮助。爱心教育需要几方面配合开展才有好的效果:老师本人有爱心、把握住爱心教育契机、设计自然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Deanna的班

2004年9月5日

这所国际幼儿园对班级的称呼和我国其他幼儿园不一样。我们一般按照年龄将班级说成大几班、中几班、小几班等。而在这里,每个班级的名字是以主教老师的名字命名的,如Mary's class、Tom's class等。在每个教室外面挂着以老师名字命名的班牌,在汇演中通报表演节目时也是如此。试想,老师所在的班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是我,首先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然后萌发出责任感,我会将这个班级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会更加用心工作来维护这个称呼。

我不是研究文化的专家。依我粗浅的理解:以某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体现了对这个人拥有该物体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对这个人的尊重,说明这个人对这件物体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事实上。我从很多细节上也能感受到每班主教老师确实拥有较充分的权利以及赋有相应的责任。名字,是文化的体现,而对班级的两种不同的称呼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你有什么想说吗?

2004年9月8日

圆圈活动是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外教经常利用这个活动给孩子们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圆圈里的每个人轮流发言,话题包括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自己的感觉、最近做过的工作,等等。小朋友都很看重这个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有的孩子在发言时会稍微将身体直立一些。带着羞涩又认真的表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其余的人会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微笑。表示自己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下面这些话就是孩子们说的:星期天我过生日。××小朋友参加了我的生日宴会;假期的时候,我去了香港玩,看到了轮船和大海;我最近觉得不快乐;我今天很开心,因为上午将所有的工作做完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在集体面前讲话和怎样聆听别人的话。在很多人面前清楚、不胆怯地表达想法是很重要的能力。有的孩子能大方地与老师、其他孩子交流,有的孩子则比较害羞。有的甚至摇头表示没有什么好说的,当然也可能是不会用英语表达。老师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留时间让孩子想一想,等所有孩子都说过以后,再回过头来请没有说的孩子说。如果确实没有,老师也不会勉强。氛围是民主和开明的。

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由于谈话内容没有限制,老师给每个孩子正面的鼓励。由于孩子可以自由表达。在心理上能够获得一种安全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通常会主动参与活动。

慈善捐物

2004年12月13日

今天,我在图书馆外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写着:请将捐献的物品放在这儿。原来,那张桌子上的物品是要捐给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的。从那以后,桌子上时不时地会添上一些大米、奶粉之类的物品,都是家长买来的。

回想起前几天筹备圣诞节活动时,在幼儿园的大厅里,老师做了一棵感谢树,树上贴着许多纸条,每张纸条上分别写着画纸、画笔、玩具等。这是为其他两所幼儿园募捐物品。如果有人愿意捐献其中的物品,就把树上相应的纸条拿走。下次将捐献的物品带回来,放到专门的篮子里。我下班经过时看了一下,有一些旧的布娃娃、小玩具之类的东西放在里面。我记得这所幼儿园还进行过两次慈善捐物活动,一次是海啸灾难后的捐物捐款行动,另一次是为幼儿园本身的建设捐物,需要一些干净的旧玩具。一切捐物活动都是自愿的。

国际幼儿园的收费比较高。不至于连买玩具的资金都不够,为什么他们还需要家长捐献的旧玩具呢?不担心别人说旧玩具和这么高档次的幼儿园不配吗?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园方管理人员的高明之处,我来列列这么做的好处:减少采购的开支、减少挑选玩具的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和

自豪感、培养孩子爱惜物品的意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增进家园交流、为家庭的旧玩具找一个合适的去处,等等。这个做法值得所有幼儿园借鉴。

冬季汇演

2004年12月22日

今天是幼儿园的冬季汇演。老师们提前到幼儿园的化妆间进行准备,孩子们先由家长们领回去,然后在演出前将孩子送回班上。因此我有一点时间可以看看整个汇演的准备活动。刚进入大厅时,看到正对着门口的桌上摆着一筐筐的点心。标着价格。点心是小学的孩子亲手制作的,用来义卖筹款。孩子们演出的服装100元一套出售。大部分家长购买了。我不得不佩服幼儿园的经济头脑。在走廊的拐角处设置了一个临时的挂大衣的角落,准备了衣架,给前来参观的家长挂大衣。场地布置很有条理。每个座位背上都有号码,家长要凭票入座,每张票20元人民币。

每个班在不同的场地候场,孩子们每次演出都不化妆。上台演出前,校长到每个班打气助威。当演出正式开始后,很多家长都没有按座位坐。而是凑到台前照相,希望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演出。每个班各表演了一个节目,演出和服装各具特色,有穿着像爱斯基摩人的,有穿着国王和公主服装的。表演形式基本上以唱歌加舞蹈为主,有个班表演了器乐合奏。各班表演结束后。全体孩子合唱了一首蒙台梭利的歌曲。背诵了一首中文诗:最后的谢幕挺有意思,当孩子们唱完、台下掌声雷动的时候,负责整场指挥的外籍音乐老师示意将幕布关闭。当所有的人都以为演出就此结束的时候,法国老师示意孩子不要动,再一次将幕布拉开,掌声再次响起。他的举动使现场的气氛达到了一个。给人惊喜和愉悦的享受!所有家长不断给孩子鼓掌。表演结束后。不管孩子表演的情况如何,所有的人都说:你们做得很好,我简直不能相信,太棒了,你是我的超级明星之类的话,让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了成就感。除了音乐磁带、现场指挥的工作由老师担任以外,演出主持和拉幕等舞台工作全部由小学生担任。

同样的节目小朋友表演了三次,第一次演出是小朋友相互表演给参加演出的孩子看。第二次是演出给学校的其余孩子看。第三次才是演出给家长看,第一次演出也当作是一次彩排。这种安排充分体现出了尊重孩子,孩子们在给别人演出的同时,也有机会观看别人的演出。

冬季汇演结束了,教育并没有结束,外教在圆圈时间和孩子们谈起了这次演出应该要感谢的人。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体育老师。有的孩子说要感谢音乐老师帮助我们排练节目,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互相帮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感谢卡。给那些需要感谢的人送过去并说谢谢。

今年的第一场雪

2005年1月23日

今天早上,小朋友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我往外一看。果然天空中飘着小雪。孩子们朝窗外指指点点,互相谈论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走来了,别人走过去告诉他:“你知道吗?下雪了!”他把脸一歪说:“不是下雪,是下雨,我用舌头舔过,那是雨的滋味。”孩子们一起走到我这里来,请我确定那到底是什么。我告诉孩子说那是雪,而不是雨。但那位孩子坚持自己的说法,还将天气标志表上已经贴上的雪的标志换成雨的标志。我没有办法说服他,只好说:“也许你是对的,等外教老师回来后,你和她聊聊。”一会儿,外教老师回来了,那个孩子跑去和她说了起来。外教老师耐心地听他讲完,说这种情况是介于雨和雪之间,建议将两个标志都贴上去。看来那个孩子比较满意这个回答,也接受了老师提出的表达天气的方式。

一个小时后,雪下大了,地上的雪逐渐变厚了,孩子们不时地往外看,互相交换着兴奋的表情。这时。外教老师请小朋友停下手中的工作,进行了关于雪的谈话活动。活动结束后,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来到室外玩雪。

情人节快乐

2005年2月14日

又到了圆圈时间,这是一天中的集体活动时间,外教总是在这段时间进行主题谈话,因为她组织的活动非常精彩,我也很期盼每天的这个环节。一般遇上节日,主题会与节日有关。今天是情人节,应该和孩子们没有关系吧?没想到外教还真说起了情人节。她由她的妈妈从美国打来的问候电话说起。谈到并不是只有情人之间才能过情人节,朋友之间还有亲人之间都可以说情人节快乐。在她读完一个关于情人节的故事后。她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谁是自己最喜欢的人。

每次看到类似这样的活动,也会让我的心里感到温暖,情人节不一定只有情人之间可以过,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都可以,不一定只有异性之问的喜欢。也可以是朋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喜欢。

我们都知道教育机智的重要,要成为具有教育机智的老师也不难,只需要环境宽松一点、心态放松一点、知识渊博一点、观念开放一点、喜欢孩子再多一点、惰性少一点就可以了!

画掉下来了

2005年2月28日

昨天上午,一个叫玛丽的女孩从门外走进来说:“老师,我看到走廊上小朋友的画掉下来了。”我对玛丽说:“玛丽,你能把这件事告诉办公室的老师吗?”玛丽点点头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回来了,兴奋地告诉我:“我说了。办公室的人说马上去整理。”如果幼儿园里的某幅画掉下来了。我会怎么处理?我不禁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呢?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中包括关心环境。这位女孩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行为。关心环境这样的课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也不是学会某种技能,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知道怎样关心环境并不难,难的是愿不愿意去付诸行动。很多人看到走廊里的画掉下来了、教室里某个角落有垃圾、操场上的小车没有放回原处等等,但都是视而不见,好像与己无关。玛丽的行为触动了我,她平时就很关心别人,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她会告诉其他孩子要安静一些,玩游戏时懂得礼貌谦让,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如果人人都像玛丽一样,遇到类似的事情,行动起来去做实事,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好。

一个小朋友的生日

2005年3月25日

今天是娜娜的生日,她的家人特意来园庆祝她的生日。姥姥、爷爷也从外国赶来。外教为她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庆祝活动,所有孩子围坐成圆圈。在圆圈中间放着一张黄色的圆垫,上面放着一支杯式蜡烛,蜡烛的周围放着一至十二月的卡片,将蜡烛围了一圈。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客人,然后请每位小朋友和所有老师向客人介绍自己。接下来,娜娜拿着地球仪,站在一月卡片的旁边,所有人一起开始唱一首关于年龄的歌。唱歌的同时,娜娜绕着圆圈走一圈。代表一年过去了。外教问:是继续还是停止,孩子们说继续,直到娜娜走了五圈后才停止,表示孩子已经五岁了,接下来是唱生日歌的时间,娜娜的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英国人,所以外教问孩子,先唱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娜娜说想先唱中文的。唱完歌以后,孩子许了愿,吹灭了蜡烛。外教说:“今天是很特别的一天,所以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娜娜的情况。”她向娜娜提问: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哪个数字?你最喜欢什么书?请叙述这本书的内容。你最喜欢哪首歌?请唱歌一遍,等等。娜娜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娜娜和所有人分享了家人带来的精美食物。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顺便说说,在这里,很多家长利用周末在家或在酒店给孩子举办生日庆祝会。通常会邀请全班所有的孩子参加,有心的家长还设计一些很特别的活动。在接下来周一的圆圈时间,参加了生日庆祝会的孩子就会说起生日会上有意思的事情。

分享自己的物品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5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29-02

1. 高职学生英语学情和教情

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和学生管理实践认识到: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但英语学习动力不足且缺乏恒心。高职生源属于专科第二批次,也就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低层次生源,他们的学习基础与读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这给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况并不乐观。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片面性、教学模式的死板性、英语师资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面对高职英语教学复杂的对象,很难使英语教学与职业需求接轨。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等层次所进行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是按照学科要求安排,而是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来确定。多年来受英语教学条件和外语环境地的限制,高职英语教学更多地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写"表达能力的训练。而恰恰相反,应用能力的培养才是高职教学的着眼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满足于掌握某一岗位的单项技能,更要培养其专业的适应性与创造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必须注意英语教学的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当遵循"既重视基础,更重视应用,边学边用"的原则,既加强基础教学,又不忽视表达与实用训练。

2.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用于传递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根据语言的交际性特点,结合语言实践,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我们在重视外国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中国文化。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却不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值得我们警醒。

胡文忠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1999)语言教育家拉多(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1964)在无法对教材与考试做出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践交际能力。

3.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听说实践中,根据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加上这方面的文化导入。在方式上,可以让学生就单元主题先进行情景对话表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进行补充介绍,最后可以通过学生课后操练增加印象。比如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圣诞节等,教师可以预先用任务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明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出来。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英文原版电影视频,使其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同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扩充学生的视野。

词汇可能是令大多数高职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记了忘,忘了记,到最后还是写不对或者写不出来。一些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单词发音导致不会拼写,另外跟学生不了解一些文化的背景有关。除了引导学生记忆的科学方法和不断重复的记忆规律外。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授英语的语言、单词和语法外,还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查找与该文章相关的英语民族的背景知识。在课下引导学生泛读有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的文章。并要求学生浏览并知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对比之余,引导学生不必盲目崇洋。结合中国国情,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化导入的内在要求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而定取舍。这种动态的选择不脱离本民族传统,却以传统为基础谋求在与外来文化相互作用过程中创新与变革。提倡把培养学生文化创造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任务和一个目标,逐渐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同时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教材上做相应的改革和处理相关的问题。文化创造力在英语学习中专指通过英语教育而获得的创新力量,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新事物的互相作用下而激发出来的求新动力。

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随着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英文化,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要将这些文化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服务于语言运用。英语教师还要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素质。用英文谈论中国的事情,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培养他们对异文化的宽容态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也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全球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应当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着重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水平。英语教学应是一个既源于语言知识,又超脱于知识本身,将语言知识、文化心理和技能融为一体的育人过程。所以,英语教师通过对学生本族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借助文化导入教学,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又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而可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范文6

关键词: 文化差异 高职 英语教学

地域不同则文化不同,文化不同则语言不同。为什么西方的笑话不能逗乐中国人?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却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就是文化差异。在我国,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高职日常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注意语言的讲授而忽略有关的文化知识,这就造成不少学生虽然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在交际中却常会冒犯对方,导致双方的不愉快。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但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沟通。这一切都证明,教师应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要想把中西方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更好地融合,首先我们就应该知道中西方文化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成因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加深对语言的了解,与此同时,语言则会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由来已久,我们在地域和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文化方面的差异。

(一)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差异。中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所以,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才会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呢?/你啊,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和。)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由此可见,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有很大的不同。

(二)生产劳动

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英语中与水产、航船相关的词语非常多,如:Don’t climb a tree to look for fish.(勿缘木求鱼);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miss the boat(错过机会)等。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涉及生产劳动方面的词语就特别多,比如英语中只有一个carry来泛指“搬或运”这个动作,但在汉语中就有许多,如扛、挑、担、抬、提、挎等。此外,汉语中我们常用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会说 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等。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马)呢?原因是中国人一般用牛来耕田种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这些都体现出生产劳动给两国文化带来的差异。

(三)风俗习惯

1.称谓、称呼及敬语谦词

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少。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而因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从而也产生了权力和义务上的不同,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而且,有很多时候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或有时候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在英美国家人们认为这样是非常得体而又亲切的,但在中国人的眼中,这样的做法却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西方,他们喜爱追求平等,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所以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不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汝、尔、你、您和吾、我、在下、敝人等敬语。中国之所以敬语谦词如此多也是源于我们的礼仪制度和中国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它要求人们跟长辈、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同时,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词,在我国谦虚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如不使用,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

2.个人隐私

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或家庭情况等问题是不礼貌的,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而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国家,集体主义观念强,所以中国人很可能会问及这样的问题,以示对别人的友好和关心。例如,中国人可能会说“你每个月工资多少?”“你家有几个孩子?”等。而因为西方气候易变,所以见面经常讨论一些关于天气的问题,不会问及隐私问题,这些问题会令他们尴尬,难以回答。

(四)历史典故

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自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中国人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西方人会讲“He’s a Shylock.”(他是个守财奴)。如果我们对彼此的文化了解不多,很多时候就会很难理解对方,很显然,这是因为各民族文化遗产不同的缘故。中国的典故多源于古代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而西方人的典故则多出于英美文学作品及神话传说,如莎翁的作品、《圣经》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

(五)思维方式

英语注重语法形式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比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away?(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见到if,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便一目了然;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有时句子看上去松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想留就留下,不想留就走,没人管你”几个句子间无连接成分,句间关系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但句子的意思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而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二、文化差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只有清楚和理解文化后,语言学习才会更容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要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文化差异的渗透。

(一)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随时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中西方国家在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政治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为更好地学习英语铺平道路。例如,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和推广,国外的节日也越来越被我们国人所接受。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教师可以就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节日讲有关Christmas和Valentine’s Day的来历以及这方面的习俗,这样将语言与文化同步进行,不仅增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加深了对语言的记忆,了解了异国风情,而且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英语电影、图片等,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让学生接触到教科书中所没有的更为地道的英语。如,带有中文字幕的英文原版电影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一段优秀的电影片段可以帮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学到很多可以随时运用的英语精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1.找出电影台词中最切合实际生活的部分;2.反复听电影片段,并跟着模仿;3.疯练,直至脱口而出;4.攻克其中的重点单词、口语要素和实用句子,举一反三,直至运用自如;5.话剧表演。

(三)注重英语俚语(American Idioms)的传授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俚语正是这些文化内涵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俚语很多时候不容易被理解,导致沟通障碍。因此,教师可以随时随堂讲授,要求或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积累。此外,还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与时间,这样理解会容易些。

(四)开设中西方文化选修课

中西方文化选修课向学生提供了中西方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让学生去感知、认同和领悟其教育意义,加强了学生对世界的了解。教师可通过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推论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学到文化史上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分析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到终身学习的本领。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关系密切,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设计者对语言本身提出的要求,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有效的扩展和深化。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对比,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他们更理解本国的文化,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文化差异的传授是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合文化教育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将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真正融会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并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使英语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高职教育培养出更迎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2]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