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循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循环范文1
作为地处西部的省属高校,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科优势,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科研基础薄弱和科研经费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寻求科研工作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此,西安科技大学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科研产业,以学校为主体,全面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有效推动了该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基地的建设步伐,带动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本刊记者深入陕西进行地方高校科研产业专题报道之机,西安科技大学主管科研产业工作的卢建军副校长,向记者娓娓道出了该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创新做法及成功经验。
“双归属”与导向差异
当前,产学研一体化被视为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和基本方向,不断探索适合各高校科研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成为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卢建军认为,在高校、企业、社会间构建平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产业发展模式,必须明确高校科研工作与企业科研工作的导向差异。卢将这种差异归纳为高校与企业间泾渭分明的“双归属”差异。
在卢建军看来,高校与企业在科研工作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双归属”。所谓“双归属”,对高校而言,是指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工作主要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为导向,缺乏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对企业而言,是指企业的科研需要主要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着眼于生产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以学术成果和科技奖励导向的高校科研“双归属”与以市场和成本为导向的企业科研“双归属”,使得企业与高校间的产学研衔接步履维艰。为此,欲消除企业与高校间的衔接障碍,必须改变当前高校科研工作的“双归属”导向。
据了解,为改变高校科研工作的传统导向,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出台了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校内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启动了博士科研启动金制度,修订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培育和重大项目策划基金管理办法、纵横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逐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将高校科研工作引向市场和效益导向的发展轨迹。
“双循环”与衔接失衡
为彻底转变科研工作的“双归属”现状,西安科技大学从实现内外产学研工作的良性循环着手,理顺内外部产学研循环机制。
卢建军指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循环,主要是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互动关系。
为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带动和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通过科研项目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通过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推动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吸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加强了本科教学实践,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重大项目研究,自身学术水平得到很快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学校逐步将科研产业培养人才功能纳入常规考核,将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衔接制度化、常规化。”卢建军强调。
此外,为实现科研与产业间的平滑对接,西安科技大学大力强化科研、产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促进科研、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卢建军表示,高校产学研的外部循环,不能局限于学校科研部门与产业集团之间,规模化做企业不是高校产业集团的目标。“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经由产业部门孵化、培育成熟后成功转化,交由市场运作,是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创新型高校的必然要求。”卢建军称。
大学研究院―产学研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正处于筹建中、已初具雏形的大学研究院,是转变高校科研工作传统‘双归属’,理顺产学研工作‘双循环’的有益探索。”卢建军告诉记者。
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校现有科研条件和重点科研基地,是西安科技大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着眼点。大学研究院拟以学校为主体,以人才为纽带,整合各学科科研实力,统一承接和组织科研项目攻关工作。
卢建军指出,大学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社会为目标,建立起市场化的科研管理平台和科研转化平台。
双循环范文2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商品流通;马克思
一、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
马克思对商品流通过程的界定和认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价值不断延伸和提高,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映入眼帘,此时商品流通出现卖和买两种独立形式。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货币—商品(W—G—W)的过程,商品—货币是商品的卖出的过程也称为第一形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商品惊险跳跃的决定性因素,此时商品通过卖出的行为,变成了货币。买是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是货币通过买入活动成为商品的过程。每个商品遵循这样的形态变化逐渐成为循环,实现商品交换。当商品逐步拥有货币属性时,商品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商品流通最终形成。第二个层次是将流通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与生产活动相并列,马克思称之为“真正流通过程”。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共同构成;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一个整体性循环,其中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又包括真正流通过程,此时该循环还会出现周期性重复。
(一)商品流通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商品流通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作为起点,用物质材料经过加工生产成商品;消费是最终点,是生产活动中的内生动力。消费可以将生产本身的活动结束,由于生产行为使产品出现,消费把产品消灭,所以消费是商品流通的终结者。其次,商品流通与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决定生产的结构。离开了分配的生产是空洞的,而商品流通更是不复存在。最后,流通是交换的一部分。商品流通和交换是生产环节和消费行为的中介,交换在生产环节之中,生产最终决定交换的方式。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了一个整体,商品流通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中,不断进行。生产既作为循环的初始点,又支配着其他要素;交换和消费只负责本环节的事务,不能支配其他要素;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环节,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却是作为商品流通的决定因素。因此生产决定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生产就其单方面而言也决定着其他要素,而消费的需要又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商品流通的有机整体。
(二)商品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
流通过程的双重功能性包括生产和交换价值实现的过程。商品在市场经济中的流通过程是连接生产、分配和最终消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指出,“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商品的流通最终是要回归到市场经济。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职能具有生产性劳动和交换的双重性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先导、基础性地位。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社会劳动不仅贯穿于商品流通的始终,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始终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中,流通业在社会再生产中起到基础、先导性作用,它既源于创作使用价值的直接生产,又来自实现价值的商品交换行为。前者属于生产,创造财富并提高产品供给的质量,后者虽然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但却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三)从商业资本到虚拟资本及货币拜物教马克思指出,“商业资本是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统一,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作为非独立化的各类资本形式而存在。但从发展阶段来看,商业资本又是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专门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所以,商业资本并不参与直接的生产过程,只是参与再生产中的一个阶段的流通过程。即商业资本不直接创造价值,而只是对“社会的物质变换中起了中介作用”。商业资本既独立又依附于直接生产领域采用执行职能的资本。所以,在商业资本之中,流通逐步脱离生产变得独立,生产与流通分离成两部分共同游走在商业资本中,二者使再生产过程有了巨大的弹性,从而营造出一种虚假需求表象。随着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逐渐独立和分离,虚拟化泡沫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商品资本在流通、生产等日趋独立的环节中表现出深度虚拟化的特征,虚拟化泡沫使商品资本在以往信用条件基础上使商品资本具有新的价值增值能力的使用价值,该种使用价值的无限扩大,又会形成在信用扩张和紧缩时形成经济虚拟繁荣的假象和资本矛盾的激化。
二、基于内外双循环的商品流通过程经济实质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实质显露出两方面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商品流通过程作为先导性和基础性环节对生产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商品流通过程助推了虚拟经济的膨胀。首先,商品流通作为先导性和基础性环节促进生产发展。马克思指出,“流通领域是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总和,实质上是市场关系。”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流通领域是生产、分配连接最终消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仅涉及最终消费需求带动的循环,还包括产业链循环,循环过程实质上也是商品流通循环过程,产业链循环要求是需求和供给的统一。其中,正向循环以生产为起点消费为终点,经过分配和流通环节的循环;反向循环是消费为起点生产为终点期间经过分配和流通环节的循环,最终重点要放在反向循环,用消费推动需求,起到牵引作用,即需求端匹配供给端。正向循环和反向循环的商品流通过程,让国内大循环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供需匹配程度更高。由于国内外双循环对于参与度的要求较高,随着商品流通的多元化发展,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以环节和流程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并使国内外双循环成为全新的市场。其次,商品流通过程助推了虚拟经济的膨胀。由于信用的发展,虚拟资本让资本流通表现出虚拟的假象,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中,表现出本不属于其自身的价值。这类虚拟资本表现出来的形式以有价证券呈现,并不是实物价值的真实体现,只是暂时作为流通周转的凭证。一旦价格泡沫成为虚幻,该类凭证就会毫无价值,资本家会将虚拟资本的危机转化成实物资本危机。因此,虚拟资本本身的流动性、随机性、风险性、投机性让国内外实际资本的循环充满更多不确定性,让国内外商品流通出现了多重不稳定性。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商品流通过程的现实功能
(一)连接生产与消费
由于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所以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和双重性,而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流通之间的中介,丰富了生产与消费的新形式。由于双循环下商品流通拥有各类新技术、新物流方式,流通方式呈现多元化,让生产与消费突破了时空限制,进行更好地交换。从生产作为起始点来看,新双循环下的流通,让物质资料快捷和迅速地进行集聚,生产者可以快速进行生产,并利用新科技将产品运输效率提高,最终到达消费终端。随着时展,流通过程中时间、运输成本逐渐减少,产品在新循环发展格局中流转更加快速,而生产者、流通商所得利润也随之上升,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这些功劳大部分得益于流通的发展,同时也证明流通作为中介正将生产与消费完美地结合。将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创新为基本动力,用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更高水平经济循环,用双循环流通市场促进生产与消费相互连接与沟通。
(二)促进形成国内统一市场
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商品流通推动国内市场发育成为高级阶段,即统一市场。国内大循环商品流通让商品突破了国内的范围限制,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纵深的方向发展,随着交通物流的便利、贸易的发达、地域之间的商品流通不再受时空限制,国内市场在事实上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统一的国家监管为前提,随着政府实施各种调节机制,商品在国内统一市场既自由又“规律”地进行循环式流转。各大微观主体也享受着国内大循环商品流通所得来的益处。横向来看,国内大循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企业从而拥有更广阔的需求端;纵向来看,企业产业链逐步形成系统化,生产资料从原材料变成产成品效率提高,无论是从消费还是生产都在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动性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形成联动机制。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会突破国界,流向具有更高收益的地区,商品流通由此形成。资本主义对市场的需求绝不仅限制于国内市场,随着科技发展,国际产业链逐步变得深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世界市场下商品自由流通,各国之间互相沟通会造成生产资料供应不再以单一国内资源垄断,各国生产者之间互相提品,逐步形成错综复杂的商品流通过程,生产者通过多国之间生产资料价格与流通成本比较,选择最优资本价格,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推动另一国经济增长,一旦由于其他因素导致这种资金供应消失,国内外平衡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一定程度会影响本国的外部均衡。双循环新格局发展下商品流通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成为联动机制,每一个国家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推动下互相牵制。
(四)注意虚拟化问题
双循环范文3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双循环,培养模式,初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空前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于2007年,2008年与新疆军企工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星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疆巨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被确定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间经过两年的运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初显成效。
一、“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含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由企业培训到顶岗实习直到就业,实行四个阶段循环。
第一阶段:人文学科、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地穿插
进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在校学习三个学期。
第二阶段: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过程培训,时间第四学期,利用合作企业提
供的《装载机的维修与故障排除》和《沃尔沃挖掘机的故障排除》作为教材,以及企业提供的有关产品PPT和视频介绍,由我院机电系的两名教师和企业公司的三名工程师或技师做培训指导教师。授课地点安排在企业的修理工间,利用该公司的旧机和总成件作为教具,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重任在肩的感觉。考核办法是根据平时表现和实训报告综合评价,例如在操作实训过程中装配一个总成件、能够用语言清楚的描述其原理、认知其构件名称或在整机上排除一个故障,都可以作为学生培训的成绩。
第三阶段:拓展能力、强化学习,利用企业冬闲期让学生返校完成后续课程的教学,如进行机-电-液一体化的专业知识、专业外语、售后服务和营销技巧等强化学习,教学以在校教师为主,还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和教师对市场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培训了学生,也培训了老师。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毕业生产顶岗实习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即将毕业时的综合性生产实习。让学生深入实际,开阔眼界,深化与充实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技能参加顶岗劳动,每人掌握2—4个主要工位的操作技能,参与某一个科室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获得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双循环’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当前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对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如2007级教学计划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比调整为55:45。此教学模式成功做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穿插。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紧密结合,克服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减弱了以往各学科各自强调的学科系统性。
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培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明确了在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干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及工程机械市场,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与之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程机械维护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机制,请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由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担任教学任务;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由企业提供专业技术资料结合我们的教学特点融入教材中,拓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促进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三、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与“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适应“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1、专业基础课强调应用,即以“必需、够用为度’与应用密切结含。例如,为优化课程结构,对一些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了改革。如对《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3门课程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为《机械基础》;
2、对《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工程机械发动机维修》2门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的紧密联系要求,整合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同样,对《工程机械底盘构造》、《工程机械底盘维修》2门课程也整合为《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
4、对《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分析上,而对基础知识做到够用就行。
5、能力拓展课程上,我们以订单企业的要求,在授课中主要按企业销售的机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
四、改革实践应用,构建与“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栝习题课、课堂讨论、总成拆装、实训、顶岗实习等,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5%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工程工程机械拆装训练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工程机械实训课;适当增加学时,充实实训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项目。实训均要结合生产实践,以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实训课单独评定成绩。
2.校企合作培训;校企联合共同进行教学,在企业进行生产过程培训,针对一种项目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技能、团队合作的精神
3、结合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尝试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增加了校企合作培训环节,在第五、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还要进行答辩。这也是在毕业生实习、求职和就业等环节所作的一些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多年的理论实践证明,采用“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区域和行业的产业特征,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感,适应能力强,作风朴实,踏实肯干,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行业很高的赞誉及认可。从最近两年的反馈情况来看,该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8%,对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反映表明总体评价优良率为85%。
2009年4月我院机电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筑机D071、筑机K071班的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生产过程实习,两星期后我们收集了他们的体会,学生普遍反映在企业学到的知识即快又扎实,而且能够很快应用到工作中。该班学生在企业进行理论授课时打瞌睡的少了,问问题的多了,甚至有学生说如果再让我们回校学习,我们将是另外一种精神面貌。这说明实际工作还是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和实践必须充分融合,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代经济的发展,也符合市场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双循环范文4
关键词:循环水泵 双速 节能 改造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59-01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发电厂节能降耗成为重要课题。在厂用电中,电动机是消耗电能的主要设备,因此,加强电动机的节电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电动机调速运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发电厂,其运速方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双速;(2)串极调速;(3)高压变频;(4)永磁调速,等等。其中,双速改造技术以其可靠性强、改造费用低能够节省资金以及维护运行保养方便等优点被更多的发电厂所认可并采取到日常工作中。此方法仅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不添置额外的开关和改变任何设备,即可达到两种速度。因此,在四季水温及负荷工况变化时,通过改变循环水泵电机转速,即可大幅度降低循泵耗电量,节约能源。
1 循环水的需求量与水温及负荷的关系
循环水的作用是冷却,所以也叫循环冷却水。它的作用是将排入凝汽器的热量带走。当带走的热量一定时,冷却水的温度越低,需要的冷却水量越少;反之,冷却水的温度越高,需要的冷却水量越多。如果冷却水温一定,而需它带走的热量在变化,那么,要它带走的热量越多,所需冷却水量就越大;要它带走的热量越少,所需冷却水量就越小。这就是循环水的需求量随水温和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机组效率高时,排入凝汽器的热量小于设计值,所需循环水量就少些;反之,机组效率达不到设计值,使排入凝汽器的热量大于设计值,需要循环水量就必须增大,不然就达不到所要求的运行真空。
2 改造前循环水泵运行情况
河源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2×600 MW机组,每台机组配置两台循环水泵,出口节门采用蝶阀,只有全开全关两个位置。机组运行中,不同季节的凝汽器供水量只有依靠增减循环水泵的台数来调节。在季温偏低时,会出现单台循泵供冷却水不足,而两台循泵供冷却水偏多的现象。为解决这一能耗问题,现将2B循环水泵进行双速改造,通过2A、2B两台循泵的转速搭配,达到优化的目的。
3 循环水泵的节能改造
3.1 循环水泵双速改造的原理
电机转速公式n=n1(1-s)=(1-s)60f1/P1,其中:P1为电机极对数;s为转差率;n1为同步转速。改变电机的极对数P1,即可改变电机转速。
根据泵类流体定律,改变泵的转速,泵的效率近似不变,其性能近似关系式为: Q1/Q2 = n1/n2,H1/H2 = (n1/n2) 2,P1/P2 = (n1/n2)3。其中Q1、H1、P1、Q2、H2、P2分别表示在转速n1和n2情况下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所需轴功率。根据公式,当电机的转速下降时,流量成正比关系下降、扬程成平方关系下降、泵的轴功率成3次方关系下降,因此电机改造后有功功率消耗会大幅度下降。
3.2 循环水泵电机改造的要点
河源电厂2B循环水泵电机进行16/18极改造。
改造前型号为:YKSL3150-16/2150-16 kV 372 r/min湘潭电机厂生产。
改造后型号为:YKSLD3150/2180/-16/186 kV 372 r/min和333 r/min。
(1)电机改造后极数由16极改为18极,额定功率由3150 kW变为2180 kW,额定电流由386.4 A变为286.1 A,功率因数由0.83变为0.78,额定转速由372 r/min变为333 r/min,定子绕组接线由4Y改为2接法。在高低速切换的过程中,相应的二次CT接线,以及6 kV综合保护参数都需要重新修改。
(2)定子绕组全部更换,拆除旧线圈的同时防止损伤铁芯,各连接部分牢固可靠,定子绕组要兼顾高低速的性能。
(3)定子铁芯的检查,转子动平衡的校验,绝缘漆、防电晕的处理。
(4)电机绕组的直阻、绝缘、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交流耐压、定子铁芯损耗、空载试验。
(5)电机的高压引线和中性点引线盒均不变,在中性点引线盒旁单独设立一个高低速接线端子切换箱,电机高低速运行的选择,只需在停电时改变切换箱内的连接片的连接方式即可。
(6)切换箱内接线端子形式如图1。
3.3 循环水泵电机改造的经济性
改造完成后,2号机组的循环水泵可能的运行方式有:单泵低速运行、单泵高速运行、1台高速和1台低速并联运行、两台高速并联运行四种方式。
估算电机节能效果,2B循泵电机其高速与低速运行的输入功率之差为970 kW,若每年按低速运行4个月,则节能效果为:970 kW×120(天)×24h=279万 kW·h假设电力上网费以0.4元/ kW·h计算,则节电效益为:279×0.4=111万元,投资回报明显可见。
4 结语
通过对循环水泵的双速改造,满足了机组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负荷工况下对循环水量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循环水泵系统调节方式的灵活性,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节能效果,降低了发电成本,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双循环范文5
[关键词]稠油开采;双管水循环技术;节能;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12-01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己探明的稠油地质储量约为探明石油储量的15%~20%,形成了以胜利、新疆、辽河和河南为代表的4个稠油产区,稠油年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稠油油田开发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原油的总体产量。但是,由于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其开采综合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问题的关键。目前普遍采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掺稀释剂(凝析油、轻质油、柴油等)降粘工艺、热力法(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和加热降粘,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注降粘剂等。
一、技术原理
该技术的工艺原理为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热传导油井加热,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是两个内外相互密封又相通的独立通道,它利用地面热交换器把热载体(水、油、冷媒等)加热,再经循环泵加压后(2MPa左右),经过缓冲罐缓冲和分离气体后,通过特制四通接头,注入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的内空心通道,热载体在循环泵的高压驱动下,克服管壁摩阻,高速流至双空心杆的加热底端,然后通过环空沉淀器返至双空心杆的外通道对原油进行加热后,经特制四通到达地面加热交换器内再次加热,周而复始。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既有着特殊的双向密封性,又能承受很大的拉力和长时间的动能、势能的转换。隔温层的导热系数小于0.02。内外温差达到40℃,可以保证油井深处可靠加温,散热控制在30%以内,从而满足油井深处的加温条件不低于原油的凝固和析蜡温度。
设备流程:软化水经高压泵(加压2MPa左右)缓冲罐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到110℃-130℃左右)高压进水管特制四通内通道(下行)双空心光杆内通道最下端的回流沉淀器(上行)进入双空心杆外通道双空心光杆外通道特制四通外通道回水管储液罐(水气分离)高压泵。
二、工艺技术特点
1、节能环保是该装置最大的优点,实验证明在保证温度120℃左右时每天用煤300公斤、液化气60公斤、天然气96方、生物燃料250公斤,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并降低了成本。
2、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的结构是在普通空心抽油杆的腔内又设计了一个独立的空心通道,特制的终端器沟通两个通道,行成了与外部完全隔离的闭路循环系统。循环内的热载体不进入井筒,达到了井筒加热的目的,克服了污染和损耗。解决了长期以来油井加热用电量大的问题,因此节约大量电能。
3、本品的内循环系统是密闭的,热载体不与原油、空气及地层接触,能准确的计量出原油的产量。
4、Y构紧凑,双向密封性强,具有D级和H级强度。
5、出口温度高:采用中频电加热、单空心杆掺水井口出口油温度48℃-55℃左右,采用双空心内循环加热出口油温度60℃-75℃,温度高,降粘效果较好。
6、同轴式双空杆是以单根形式存在的,作业时的操作规程与实心抽油杆无异,所以安装简洁、管理方便、反复使用性强。
三、应用效果评价
某1井自2015年8月开始应用双管水循环技术,仅在2016年1月因水循环故障进行一次检杆作业,说明该装置应用周期较长。截至目前,日产液量6.2t/d,日产油量1.5t/d,井口温度68℃,属产量较高油井。下步计划陆续在某2、某3、某4井3口井进行安装试用,以进一步观察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灿,吴承君,任双双,等.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4:128-129.
[2] 周风山,吴瑾光.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研究进展[J]. 油田化学,2001,18(03):268-270.
双循环范文6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而引起一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以及各种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儿的步行姿势和能力[1]。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等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共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就诊的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月龄28.40±18.38月,诊断和分型参照2004年昆明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踝跖屈肌张力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3]评定在1+至3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配合康复治疗;具有爬行和跪位能力。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MAS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下肢穿戴合适的矫形器;治疗组再给予中药熏蒸。
1.2.1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下肢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穿戴矫形器等措施。①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出现下肢内收肌、髂腰肌、绳肌、小腿三头肌的广泛的肌张力增高,可采用徒手牵拉,每一组肌群每日2次,每次各20次,要求每次牵拉时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适当用力,持续15秒,牵拉可以超过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5°左右,腓肠肌的牵拉用电动起立床足下踩斜板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②肌力训练:根据患儿的功能进行腰背肌、腹肌、髋、膝、踝关节由助力运动到渐进抗阻的肌力训练。主要内容有:仰卧起坐、桥式运动,仰卧位主动屈髋屈膝、髋外展、踝背伸肌力训练,蹲下站起训练等。③跪位、站立平衡和步态训练:跪位平衡从四点到一点跪位、站立平衡从双足到单足进行训练,站立位双下肢重心转移训练,上、下台阶的训练。患儿骨盆和膝关节控制不好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行走时可借助助行器逐渐过渡到单拐,最后无借助下步行。④矫形器使用:患儿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踝关节跖屈伴足内翻或外翻时穿戴踝足矫形器(AFO),同时伴有膝关节过伸时穿戴膝踝足矫形器(Knee Ankle Foot Orthosis,KAFO)。KAFO的膝关节绞链行走时能自由屈曲,而伸膝控制在0°;KAFO和AFO踝关节绞链允许踝背伸0~15°,跖屈为0°。要求患儿在康复训练时脱下矫形器,站立和行走时穿戴,夜间也尽可能穿戴。
1.2.2 中药熏蒸:熏疗方组成:黄芪30g,当归、川芎、鸡血藤、牛膝、红花、赤芍、透骨草、络石藤、木瓜、伸筋草各15g,加水1000ml。采用中药熏疗蒸汽自控仪进行双下肢熏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熏蒸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小腿三头肌张力用MAS评定,评价等级0、1、1+、2、3、4级分别量化为1、2、3、4、5和6分。②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D区(站立)和E区(走、跑和跳)的评分共计37项,每项0~3分;0分,不能完成;1分,小部分完成;2分,大部分完成;3分,全部完成。D区:站立,该功能区总分为39分。E区:走、跑和跳,该功能区总分为72分。各功能区计分方法为:(各功能区实际得分/各功能区总分)×100%。
1.4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的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2组患儿疗效比较如下:2组患儿踝跖屈肌痉挛程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均有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2组患儿的站立与步行能力:2组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GMFM D区和E区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评分百分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因大脑锥体外系受到损伤,肌张力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1],下肢常出现内收肌、髂腰肌、绳肌、小腿三头肌等广泛的张力增高,痉挛的长期存在,会使肌肉和关节过度使用,最终导致其挛缩或变形,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患儿丧失站立和步行能力。本研究两组患儿都加强了常规的康复治疗,特别强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除了有助于防止挛缩的发生外,还可使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降低上运动单位的活性[5]。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提供适当的矫形器协助改善功能障碍,是影响患儿康复效果的因素之一[6]。2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矫形器的使用,加强了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痉挛肌的牵拉效果。中医认为脑性瘫痪的病机主要由于先天精血亏损,后天气血不足。痉挛型脑瘫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强脾弱证。肝主筋,贮藏并调节全身血液,全身筋脉关节的运动功能须赖肝的精气滋养。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肝强脾弱使筋脉拘挛,肢体强硬失用,关节屈伸不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了中药熏蒸,熏疗方中的中药以柔肝健脾为主,佐以益气养血之法,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肝脉得养则筋脉弛张有秩;熏蒸同时具有温热作用,两者结合更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肌肉功能,更好地降低了小腿三头肌、绳肌和髋内收肌等肌张力,也有利于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同时利于踝背伸、伸膝和髋外展的肌力训练,肌力的改善进一步纠正了尖足、屈膝、髋内收等异常的步行姿势。
本研究中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均较满意,能配合完成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2组患儿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GMFM的D区和E区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2种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结合中药熏蒸组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GMFM的D区和E区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相比效果更好,表明应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治疗等措施能更好治疗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减轻及阻止进一步的姿势异常,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4 参考文献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和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59.
[4]史惟,廖元贵,扬红,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3-424.
[5]窦祖林主编.痉挛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25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