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1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任务驱动作文”呢?有相当的考生甚至一线教师都有些迷茫。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制题来看,应该是“情境矛盾对立,问题颇具争议,双方(或多方)各有情理,考生辩证分析”。例如2016年珠海一模作文题:

22岁的阿晨即将大学毕业,他决定放弃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准备应聘某公司从事自己喜欢的研发工作。爸爸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阿晨应先学业,后创业,趁着年轻没负担,一口气念完硕博课程,蓄积后劲,为今后更大发展打下基础。父子俩的不同观点也引发了亲友们的议论。

对于材料中父子之间的分歧,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出你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审读题目,考生会发现它的确异于以往新材料作文,矛盾对立方是阿晨与父亲,他们之间存在着“先创业”还是“先学业”的分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要求考生做出选择,只能二选一,不能全选,不能不选,并且理性思考与分析。

所以在写作实践中,考生的思维流程必须紧扣核心问题,即分歧所在,争议所在,不回避,不逃避,不另起炉灶,因为这就是你必须面对的“任务”,就是你写作的起跑线。问题再尖锐,选择再艰难,你必须做出选择,不能当老好人,不能和稀泥,只能在规定的跑道中进行思维竞技。因为在高考中所选择的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往往就是时代的声音与旋律,社会的尴尬与无奈,生活的挣扎与抉择,青春的迷茫与困惑等。面对这些问题,体现的是青年人的担当,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体现的是青年人的责任,只有高质量完成写作规定的“任务”,考生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在成人成才中不辱使命。

那么,怎样才能高质量完成写作规定的“任务”呢?通俗点讲,其实有点类似于理科中的解题步骤,根据题目(任务),选择相关的公式定理(思维),按照步骤一步步推导(内容和表达),得出结论(中心主题)。所以常规写作流程如下:先要明确争议所在,找准关键概念(审题);其次要就事论事,情境分析,亮明观点(立意,凤头);接着要紧扣关键概念,理性说理(猪肚);最后扣合中心(豹尾)。在行文中要有详有略。自己支持肯定的一方可以挥墨如泼,摆事实,讲道理,这个地方可以详写;同时也要兼顾矛盾对立方,肯定其有价值,有可取之处,这个地方可以略写;随后将矛盾对立方度长e大,比权量力,之后笔锋一转,确定支持的一方更胜一筹。请看珠海市一模的例文:

学必先于成才

珠海三中 黄莹莹

阿晨于先学业,后创业的问题与父亲发生了分歧,我认同阿晨父亲的观点,应先学业,后创业。(在父子“分歧”中选择一种结果,并表明自己对事件的态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先学业和后创业是一样的,想要用创业来发展自己,就必先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积蓄后劲,为今后更大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紧扣事件,就事论事,提出第一个观点,并阐述自己对“先学业”理解,针对性强)

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才。由古人的良训可知学是广志的基础,而成才是以固志为基石才能达到的,因此学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位学位较低但资历很深的高端机器维修工人,工资在七八千左右,可是博士学位刚聘进来的员工,其工资可达一两万。由此可见深入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阿晨你应该捉住读研深造的机会,否则你会后悔的。(从“会后悔”角度把“学”与“志”“成才”结合起来,阐述“先学业”的必要性)

陶渊明曾说:学如始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辍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正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般,不使自己知识达到一定厚度,使其强大到足以抵抗磨损与逆流,知识最终如冰雪消融般一点一点地消逝,那么到最后我们就会从有用之材变为无用之材,在公司中的立足之地就会逐渐消失,再想要大发展显然是黄粱一梦。故愚以为阿晨的父亲是对的,阿晨应听从其父亲的话。(从“听父亲的话”角度阐述“先学业”的紧迫性。3、4两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段在不同维度的比较中说理,始终立足“先学业”这一点,依托古人良训、陶渊明的话,文章开始细化、深化,因而内容显得丰厚。此外,这两段是正反两个方面简述“为什么”的问题)

先成才还是先学业无异于是在问婴儿是先学会跑还是先学会爬,众所周知婴儿必是先学会爬再学会跑,因为爬是跑的基础,超越这一规律是要摔跟头的。同样学业也是成才的基础,若我们超越了这一规律,也必然会摔跟头,若阿晨放弃读研去创业,他很有可能会因为知识不够,经验不足而摔跟头。或许你会说经验是创业中得来的,因此须先创业。然而经验也可从学习中获得,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几百年才获得今天的繁荣与发达,然而污染甚是严重,而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其经验促使自己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厘清“先学业”还是“先创业”的概念,帮助读者消除误解,体现出较强的“读者意识”。作者在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能设身处地、入情入理地对阿晨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体现出一种“文明式说服”的平等价值观。)

王冕苦学成才,唐寅闭门造学,陆游等名人的寒窗苦读终成就其名声,纵观历史,无一例外,故学必先于成才。(总结、呼应)(市教研中心黄平老师点评)

其中困难之处在于“猪肚”处的理性说理,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关键概念的本末、先后、终始等是有争议,有分歧的,矛盾双方或多方都合乎一定情理法度,不是是非对错的关系,所以考生绝对不能搞得你死我活,必须进行多维度比较,称轻重,量得失,明先后,知终始,论缓急,说长短,权成败,谈荣辱,析危害、挖根源……有比较才有鉴别,以此得出谁更重要,谁更紧要,谁更必要,谁更有价值,谁更接近真理……此时,考生还会遇到两个难点,辩证论证和逻辑说理。

辩证论证能力是逻辑思维的核心,是衡量议论文优劣高低的标准,是对考生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辩证论证是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的分歧、选择或争议本身具有复杂性,是非对错优劣成败等并不能简单界定,而且其中包孕的情理往往具有迷惑性,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K,上德若谷,大白如辱,广德若不足。面对如此疑难困惑,我们有必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中寻找思维破局的利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明晰任务驱动型作文分歧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是依存关系(学业和创业)、选择关系(小李、老王和小刘的风采PK)、对立关系(情与法)等,是理性思考继续深入的保证。可能让考生有点抓狂的是这些关系也往往是隐藏的,要想挖掘出来必须基于分歧双方或选择对立方提炼核心精神,而这些核心精神可能属于同一范畴,本身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比如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三则暖闻”材料,一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核心精神是坚守良心、诚信经营;二是老父亲排队挂号等候看望医生儿子,核心精神是遵从秩序,关爱亲人;三是主办方不惜名画受损原谅不小心犯错的男孩,核心精神是:友善、理性、宽容等。它们就像田野里长着三棵枝繁叶茂的花生,它们的果实深埋地下,而且还有果皮的保护,但颗颗饱满,质量数量都属上乘。考生的任务就是论证哪棵花生更甘美,这就要把所有花生通通挖掘出来,逐一品鉴(审题),对比权衡颜色、大小、形状、口感,甚至脂肪含量、糖分含量等(权衡),然后选出自己最心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花入各眼)的一棵,作为品鉴的中心任务,也是写作的主体部分,其它两棵作为参照对象,也要有所论及,作为补充,这样循理依据推演成篇即可。所以说“权衡比较”是理性说理的关键所在,是考生挠头抓狂所在,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魅力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滥觞之后,必将随之衍变,一是德育渗透,文化浸染;二是理性思辨,逻辑凸显;三是淡化限制,评价创新。

先说德育渗透,文化浸染。鉴于高考作文改革日益重视德育渗透和思想引领,在制题材料的选择中,必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传统文化精神理念,青睐体现时代潮流、社会变革和生活变迁的材料,这些材料必将富有争议性或充满选择性。考生平时可以广泛涉猎,放开心胸,渐染浸润于传统文化,用经典名篇夯实自己的国学素养,一旦面对“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式的材料才不会手足无措。考生在行文中务必要有任务意识、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任务驱动,条分缕析,谋篇布局;文化启动,丰厚学养,以才动人;情理感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读者愿意倾听,理解悦纳,成为自己中心论点的“粉丝”。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 思辩 命题 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92

2014年,我的高2017级学生进入高中,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与高考的材料作文挂钩了。2015年,我们得知,从2016年开始,重庆高考将采用全国二卷。细研2015年的全国卷,语文老师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作文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来了! 从高二开始,我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正式启动。我也以此为课题,针对学生的学习、写作状况作研究和记录。为期两学年的训练,我从计划四个方面进行:讲审题、明任务,析例题、明结构,巧命题、学写法,精讲评、懂改进。以下是我在训练中的做法及感受。

一、讲审题、明任务

(一)要让学生懂得审题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学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为了避免学生的随意和偏离,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

(二)明确写作的任务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

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中间需要“阐述你的看法,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谓“阐述”,就是一五一十、条分缕析、有头有尾、入情入理、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地论证你前面针对某一方力量所陈述的观点。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就是要抓取整个事件,分析、细细理解核心事实。在选取一方力量进行阐述时,其它的几方力量也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二、析例题、明结构

在高二上期学校组织的月考和期末试卷上,我读到的学生作文,始终还有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情况,完全抛开指定的任务。于是,我在课堂上,再次用2015年作文题作例子,详细讲任务型作文的解读方式。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具体到结构上,应该是:

1.拟一个明确又准确的观点型标题;2.开头简洁明了又举轻若重地转述材料,亮明观点。切记是有目的地转述材料而不是摘抄材料;3.主体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4.结尾部分要回扣材料并升华主题,牢记从材料出发回到材料;5.努力在文章中至少落实“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中的某一项要求;6.行文不要随意拓展延伸,切忌天马行空,努力恪守“就事论事”的黄金法则。

三、巧命题、学写法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模样了,我再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做命题人,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模式,自己出一道作文题。每周的作文课上,请二三个同学分享自己的命题,全班同学在这二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感觉的,或者觉得最容易写的,当堂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让学生命题,可以促使他们去认真揣摩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设题方式:题目本身多是中国大地上的时事、实事,又非常强的争议性,本身就是充满多解性的。

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针对性强,作文导向清晰。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让同学去权衡,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形成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另一方面,让学生选择题目写作,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大家愿意动笔。每周一练坚持下来,学生的思辩与表达能力在不断提高,整个写作水平上去了,何惧考试呢?

四、精讲评、懂改进

从开始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学年加半学期,学生的写作渐渐步入了正轨,还产生了一些佳作。我把三十五分及以下的作文和五十分及以上的作文,都做成电子稿存档,在讲评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加投影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对作文进行“品头论足”,在评论中,学生自然会明得失,作改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训练贯穿进去。大致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其“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的文章中提出的。在他看来,“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1.体式驱动

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

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20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

3.对象驱动

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

“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高考作文不仅考查写作水平,同时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符合“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总原则。概括地说,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Ⅱ“谁更有风采”。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

5.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一点就作文。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2015年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年的古训,在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该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绝对不讲话,如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就餐。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法;写作水平;

一、小学生写作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作文写作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对写作技巧也比较陌生,没有作文创造的基础,往往在作文创作中发生许多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写作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写法、选材不突出

记述文是小学生作文最常写的一种文体,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在写作环节上,大多集中于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的叙述,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更难以显现出来。分析以上原因,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创作时间短,不可能明晰人间冷暖,也不可能将其应用于作文创造中。[1]

在选材上,小学生的作文雷同现象非常多。分析这一因素,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没有比较好的创新;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大多差不多,在教师有意或无意引导下,基本上会想到同一题材上;三是市面上流通的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雷同化,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在回家创作作文时,利用作文辅导教材,大段抄袭,不加思考,不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2]尤其随着年级的增高,繁重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对社会几乎陌生,无法从中发掘材料。

(二)语言表达能力差

小学生作文创造最欠缺的就是语言组织能力。虽然我国自古以文章立国,但是文字创作绝不是每一个都能够完全掌握的一门技艺,他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并发掘内心、深刻及有意义的事务,才能够受到外界的称赞。但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大,尤其理科学生,语文成绩差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一点,应试教育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学校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也造成学生容易荒废多年的学习成果。[3]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该种方法,由语文教师带着“任务”构建完美的教学模式,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作文中带着一个任务去探索学习作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小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主体,还成为作文写作的实际评判者,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扩大小学生语文知识面,这对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实践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任务驱动”是一个过程教学,有几个既定的步骤,具体包括:情景的创设、确定任务、执行任务、任务的完成。

(一)情景的创设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开动自己的大脑,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例如清明节,这既是文章教材,也是生活中每年必须度过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依据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情形,为其创设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故事,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进来,班上的每一个小学生在应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具体策划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活动,由学生组织这一活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情景教学。

(二)确定任务

在确定任务这一环,能够切实有效地分析出小学生学习作文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任务”要明确这几点:一是综合性,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备课,在繁杂的资料中,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目标,提出小学语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并将以后要学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新旧知识搭配,来为学生设问;二是针对、实践性强,“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一个任务后,能够经过实践找出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实践的能力,设计一个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任务。[4]在此基础上,透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任务提出,要充分吻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引导小学生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以及利用知识。

(三)执行任务

在完成以上两个阶段后,任务的执行就是实践过程。任务的执行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监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这正是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作文作品的实践。[5]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确小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写作技能的掌握等因素,所以在接受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系统的学习任务驱动的方法,以此减少这些技术性的因素差距。学习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形,训练他们的写作技能。二是进行相关文化知识、背景上的教学,这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应当指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将其运用于任务成果中。

(四)任务的完成

这是成果收获阶段,这之前的环节中,小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同学、教师及家长的交流和讨论,小学生势必会在作文创作内容、方法等方面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对此,教师应当为其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流平台,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成果纳入评价的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观念进行理性的争锋,最好透过辩论形式加深小学生对作文创造的认识。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充分把握整个课堂的节奏,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任务失误之处,为其提供帮助。通过这些环节的进行,以此加强任务学习的内容、信息输出的效果,培养小学生运用作文语言、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建英;打开过程 着力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化指导初探[J]. 作文教学研究. 2009(02)

[2] 陆平,夏惠贤;中小学跨学科写作教学的新探索――美国“RAFT”写作教学模式[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3]郭小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内蒙古卷)[C]. 2013

[4] 管琴燕;在情感之海中投入“石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激发[A].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

[5] 兰雪芬;感悟写作过程 建立写作自信――渐进式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A]. 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姓名:李云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6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设置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最近我们学校的宣传栏里公布的一个喜讯?(生:‘我校××同学在2014年无锡市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们学校继2011年、2012年、2013年获此殊荣的又一个佳绩。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能连连夺冠呢?那是因为学校的信诚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由信诚文学社创办的杂志《新城风》。大家想不想成为《新城风》的主编呢?(生:‘想!’)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先看其中的一份《新城风》的电子报刊。”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演示讲解,学生比赛

采用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两列为一大组,全班四大组竞赛,教师给得分排次,并生成Excel表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能力。

以《新城风》为例,教师演示操作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布置任务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作为第二张,添加目录,完成相应的超级链接。(分组竞赛)

教师演示操作动作按钮的应用。

布置任务二:完成每篇文章返回目录的按钮。(分组竞赛)

三、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一)任务驱动,培养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已明确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复制、剪切、粘贴”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学会了文字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方法之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完成扩展任务:把网上的一幅图片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章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节,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小作文,学生会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不断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就这样通过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或通过书本自学,或互相讨论研究,或借助教学网站,或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学习探究。例如,“文字处理”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是“图文混排――学制贺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汇报交流自由创作展示作品。在研究问题阶段,渗透部分探究式教学思想。首先出示一幅示范贺卡,并为学生设计两种学习方式:自学式和互助式。学生通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贺卡制作,从而掌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的方法,为下面的“自由创作”阶段的学习扫除技术上的障碍。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形成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一些意见的交换和讨论,这必然会有不同意见的产生,成员就必须进行辩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正面的竞争出现,然后再就辩论所得结果以伙伴的关系进行合作,提出设计理念,解决问题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