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风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含有风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含有风的诗句

含有风的诗句范文1

银鱼

关于银鱼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种江浙地区的民间神话是,银鱼本来是海神,因为产生了神之间不该有的爱情而触怒了龙王,于是变成了洁白通透的小鱼。除了种种传说,关于银鱼的记载在古代就有,宋代就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诗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而早在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

最好的银鱼来自太湖,这种生活在淡海水和淡水中的透明鱼类,一直因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和鲜甜的口感被国人喜爱,被誉为“太湖三白”之一。

银鱼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 多种成分。日本人称之为“鱼参”。春夏正是银鱼最鲜美的时候,做成鱼汤,炒蛋,油炸成香脆的下酒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金香银鱼

夏天就着清凉的啤酒,冰得恰到好处的白葡萄酒,或者甘香凛冽的中国白酒,这道金香银鱼都是很棒的下酒菜,而且在家里做起来也很方便。

曹大厨告诉我们,银鱼在大超市和海鲜市场都很容易买到,在市场挑选银鱼的时候,最好选择柔软洁白而带有光泽的,如果银鱼呈现出透明僵硬的状态,就是处理过的了。做汤的银鱼可以选取小的,口感嫩滑,但做这道要油炸的下酒菜,就首选大鱼了,这样肉质更加紧实,油炸后口感更好。

在油炸银鱼的时候,大厨使用了整整两斤的油,在家里烹饪这道美食,他建议使用平底锅,这样受热更加均匀,而为了不费油,可以把银鱼分开几次油炸。

炸好的银鱼外脆内滑,细细的骨头都炸得酥化,在嫩滑的鱼肉之间,增加了微妙得口感,再配搭上椒盐的香味,就着冰凉的啤酒,让人有点停不下嘴。

材料:银鱼500g,姜4-6片,葱段若干,柠檬1/4个,面粉100g,鸡蛋1个,椒盐少许(依照个人口味)

步骤:

1/银鱼清洗,沥干水,待用。

2/银鱼加入盐,姜,葱,柠檬汁腌制半个小时。

3/在面粉中加入蛋清和水,调制面糊。

4/将腌制好的银鱼均匀裹上面糊。

5/热油锅,油温达到180度左右时,放入银鱼

6/翻动锅内银鱼,直至两面金黄

7/捞起摆盘

8/依照个人口味洒上椒盐

曹锦成

乙十六号商务会所行政总厨,来自广东的他曾在上海工作多年,最擅长粤菜中的燕鲍翅料理,喜欢和同行交流,互相分享美味心得。

含有风的诗句范文2

野菜的种类很多,通常人们采摘并食用的少说也有十几种。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野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其他维生素,还含有各种矿物盐类,其别有益的常量元素有钙、磷、镁、钾、钠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等。含量由多到少大致趋势恰恰符合人体需要量的分配。同时,野菜又是提供膳食纤维的很好来源。研究证明,野菜纤维对于预防直肠癌、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痔疮等疾病很有好处。可见野菜不仅能增加家庭餐桌上的情趣,还能增进和调理你的机体抵抗力。所以,对症选吃野菜,对养生保健是很有好处的。

补虚健脾吃荠菜

春天,田边地头,人们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白色荠菜花。它的主要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都可以,还可以熬成鲜美的荠菜粥。

杀菌除疮食香椿

香椿树在早春枝头萌发出来的带红色的嫩芽,因其清香浓郁,故名香椿。香椿的嫩芽叶,不仅清脆馨香而且营养丰富,可与鲜辣椒媲美。香椿吃法很多,如椿芽炒肉、椿芽炒蛋、凉拌椿芽、油炸椿鱼等,均别有风味。香椿有较高药用价值。李时珍称椿叶无毒,可消风去毒。《唐本草》称香椿“主治疥疮、风疽、水煎叶水用之”。香椿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难怪民间有“常吃香椿不染病”之说。

滋肝明目吃枸杞

枸杞叶用清水洗净,加盐腌制,再加麻油、味精等调味品,凉拌成菜肴,或用肉末调制汤肴,吃起来清口。诗人陆游有:“雪霁茅堂馨清,展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枸杞子还具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止血防病食槐花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刺槐的花。槐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刀豆酸、槐花二醇、芸香甙、三萜皂甙、白桦脂醇、葡萄糖、葡萄糖醛酸、芦丁等,有增强毛细血管韧性、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改善心肌循环的功能。所含花粉营养更佳。槐花性微寒,味苦,归肝、大肠经,功能为凉血、止血。适用于咯血、呕血、便血、痔血等出血病症及高血压病,并可预防中风。槐花可药用可做菜,鲜时沏茶、泡酒、凉拌、炒食、做馅、煮汤皆宜,也可晒干备用。

降低血压马兰头

马兰头又叫兰头、路边菊、田边菊。南方民间俗称鸡儿肠,四川叫泥鳅半。为菊科植物,茎直立,有时略带红色,叶脉通常离茎长出,表面粗糙,两面均生有短毛,春天摘其嫩茎作菜吃。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全草含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等。具有清凉、去火、止血、抗菌、消炎、降血压功效。可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眼球胀痛等。

利肝保肝婆婆丁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它拌食、炒食或做汤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它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抗衰防病鱼腥草

鱼腥草因有鲜鱼腥味而得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除含有膳食纤维、钙、磷等外,还含有挥发油、鱼腥草素、桷皮甙、芳樟醇和多种维生素。鱼腥草是一味极好的中药,性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强心、止咳镇痛、抗菌排毒、抗感染、抗辐射、抗癌、抗衰老的作用。鱼腥草去涩除腥的方法是:去掉鱼腥草嫩茎,嫩芽上的须,掐段,反复洗净后盐腌渍30~40分钟,再淘洗挤干水分。

解毒降糖马齿苋

马齿苋又叫长寿菜,一般茎为红褐色,叶片肥厚,为长倒卵形,因为样子像马齿而得名。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味营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马齿苋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比如马齿苋炒鸡蛋,蒸马齿苋馅包子,或煮点清热止痢的大蒜马齿苋粥。

利尿安眠吃蕨菜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菜。蕨菜叶为卷曲状时,说明它比较鲜嫩,老了后叶子就会舒展开来。吃蕨菜能起到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但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使它复原。常见的吃法有滑炒脊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

行气降脂小根蒜

小根蒜又名薤白、小根菜。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其作用是通阳化气、开胸散结、行气导滞,治疗痢疾以及抑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过氧化脂质的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和小根蒜白木耳粥。

补肾益精刺嫩芽

刺嫩芽又叫刺龙芽,主要生长在灌木丛中和林中空地上。它不像其他野菜一样属于草本植物,而是木本植物。它的皮呈灰色,上面生满了粗大坚硬的皮刺;花呈淡黄白色;果实球形,黑色。刺嫩芽被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嫩芽,皮与根部可入药,能够起到补气、活血、祛风、利湿、止痛、益精等作用。

抗菌降压水芹菜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它的茎是中空的,叶子呈三角形,花白色,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池沼边、河边和水田里。水芹菜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利尿、止血、降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我们常吃的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

含有风的诗句范文3

一.明类号其脉

所谓类,一指形式方面的体裁类型,一指内容方面的题材类型。古代诗歌说白了,无非是一些具有大致相似人生体验的知识分子,采用有限的几种诗歌形式来表达大致相同的内容和情感而已,大可不必抱有畏难心理。有意识的区分诗歌类型,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进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行文脉络,就可以正确揣摩诗歌的主旨了。下面择要对不同题材的诗歌从代表作、常见意象和情感诸方面作一点简单介绍。

1.山水田园诗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陶渊明《归园田居》。

意象及特点:明月、青山、竹林、清泉、耕夫、野老、渔樵、牧童、深巷、场圃、东篱、柴门、桑树、;宁静、清新、优美。

感情:描写清新、优美的山水风光、田园生活,表现恬淡闲适自得的心境,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咏物诗

代表作:陆游《卜算子·咏梅》。

意象及特点:松、竹、梅、兰、菊、莲、蝉、蜂、月、石灰、梧桐、芳草;既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更要体味其内在品性。

感情:歌颂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表现不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3.边塞诗

代表作:范仲淹《渔家傲》。

意象及特点:塞下、孤城、阴山、长城、楼兰、玉门关、长河、大漠、孤烟、琵琶、羌管、角声、胡马;雄浑、壮阔、苍凉、悲壮。

感情:赞美雄奇的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征战生活的艰苦,批判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抒发思乡念亲的孤独或奋勇杀敌的豪情。

4.怀古咏史诗

代表作:刘禹锡《石头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意象及特点:燕子、旧时月、某古迹、古人、故事;凄凉、衰败、豪华、繁盛。

借古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壮志难酬,借古讽今,劝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借故地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5.即事咏怀诗

代表作:杜甫《登高》《客至》《登岳阳楼》、陆游《书愤》。

意象及特点:岸、舟、客、古道、高楼、夕阳、浮云、鸿雁、沙鸥、瘦马、飞蓬;悲凉、衰败。

感情:漂泊无依、仕途失意的哀伤,老病孤愁、思念家乡亲人的孤寂,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慨叹,轻松愉悦、悠然自得的心境。

6.送别诗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意象及特点:长亭、孤帆、兰舟、杨柳、烟波、灞桥、南浦;离愁别绪。

感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对朋友的劝勉祝福。

二.辨文解诗味

“诗言志”,诗人“情动而辞发”,读者就应该“披文以入情”。善于抓住诗歌中的“文”——那些与诗人的情感有密切关系的关键词句——可以说是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诗人情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所谓的关键词句,可以是一个字或词、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前者如“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多情”和“伤离别”,道出诗情;后者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点破情韵。

诗歌的关键词句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从同是表现“愁”绪的例子来看,有的出现在诗歌的开头,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总领下文,贯穿全篇;有的出现在中间,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忧愁”,点染忧情,承上启下;有的则出现在结尾,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能够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通常是这样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的诗句直抒胸臆,尽显情志。例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高度概括并抒发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的私愁和时代、民族、国家的“公”愁。有些字眼能够传达出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例如“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中的“无绪”、“留恋”写出了情人分别之际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议论抒情句中的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会影响到对诗人感情的把握,对此我们应采用反训的方法。例如“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的“赢得”、“可堪”应分别理解为“落得”、“不堪”,才能体会出诗人反对草率出兵的态度和对忘掉民族耻辱现象的悲痛。

神态举止皆关情。人物的情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既是行走之轻快,亦是心情之轻松,表现出诗人笑傲人生的喜悦、豪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也往往透露了诗人的感情。例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其中的“看”,隐隐流露了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拍”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情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用典以抒情言志。古代诗歌常用典故,典故运用得好,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感情,深化作品的思想深度,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辛弃疾的词作多用典故,我们应该了解相关典故的来龙去脉,并揣摩诗人用典的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含有明暗冷暖色调的景语,能够渲染气氛,暗示心情。例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中的“凉”字,不仅写出了秋气的萧瑟,而且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凉。有些景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诗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例如“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有风雨,人生有顺逆,但是诗人心中既无风雨又无晴,表现出其处变不惊、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三.执象悟诗境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诗中的人物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与物,它们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体。

就人物而言,常见的形象有:1.忧国忧民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钟情田园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3.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求贤若渴的形象。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就事物而言,常见的形象有:1.长亭。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所以常用来指离别。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月亮。古诗常用月亮烘托情思,作为思乡怀人的代名词。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梧桐。多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4.杨柳。“柳”谐音“留”,所以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表达的是离愁别恨。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鹧鸪。鹧鸪的叫声听起来好象“行不得也哥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6.杜鹃。传说蜀王杜宇被迫让位给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杜鹃,叫声哀切。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思归的象征了。如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形象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中的“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的审美习惯。但是,对形象的把握要避免绝对化,因为同一形象可以有不同含义,如陆游笔下的梅花和笔下的梅花就不可同日而语。

感受、分析诗歌形象既要注意其表现形象的方法——通过叙述事件(如《木兰诗》)、运用环境烘托(如《江雪》)、使用各种描法(如直接或间接描写言行、肖像、心理、细节等),又要注意其表现的角度——虚实和动静等,这些相互映衬的手法可以开拓诗歌的意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两句实写客中情景,后两句则化实为虚,以想象未来相逢的乐反衬今夜分离的苦,又设想今夜的苦将增添相逢的乐,读来余韵无穷。而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态,以幽静之景写恬淡之情。

含有风的诗句范文4

西北偏北,河水的羊,灯火的嘴

西北偏北,你的回回,你的心肺

你沿落日行走

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黄河的水

当我毫无顾虑地翻山越岭……

出门是江湖,江湖一场梦,江湖一场戏

这是一场幸福的冒险,毫无顾虑地翻山越岭,操作西北偏北专题的时候,同时在操作《谁正前往印度?》的专题,因为印度专题涉及的采访人物比较多,正好年底的时候前往西北,正好一切情绪都得以合理安排,正好遇见皑皑白雪和苍茫黄土,遇见是一个可以脱离现实的动名词,遇见真好;遇见是摒弃理性,让荷尔蒙不断蒸腾的超现实,遇见便是鬼使神差;记得在操作以往的选题时,总会在文末附上一句,相信遇见SOHI的地方,便会遇见不一样的城市生活。这一次,并未锁定城市,而是沿着西北走了一条路线。关于西北偏北的具体地理位置,我们简单地定义在黄河以西的范围,越往西,便更苍凉和雄壮。

西北偏北 黄河以西

如果历史总是站在时间长河的上游,笑望匆匆而过的来客。就像一位历尽沧桑的白发老人,打量着乌发红颜整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忙些什么的我们。

这时候,我总听到一种古老的声音在说:“孩子,拿起你的那枝秃笔,相对于后来者,你也是历史。”

我是历史吗?我站在黄河岸问天,空荡荡的天空,云走云飞,没有任何人回答我。我想着声音一定来自西边,来自遥远的河西走廊,那里有一位历史老人。

凌厉的风,带着某种兵器的硬度,翻过西域古老的城墙,呜呜地吹。

那风的声音,像匈奴人的鱼状乐器胡笳演奏的声音,呜呜咽咽,万分凄凉。

那风的歌谣,是游牧民族留下的一曲天籁。长途汽车出兰州,过乌鞘岭,一路向西。小薄雪在轻轻地飘飞,古老的河西走廊斑驳在冻土和薄雪的贫困之间。乌鞘岭阴沉着―张瘦削而冷峻的脸,挥洒着飞舞的小雪花,使黛青色的山峦变的臃肿,掩住了几许寒伧和凄冷。

那辆长途汽车,本来还想“欲将轻骑逐”,见乌鞘岭下雪,叼着烟卷的司机忙停车搭上防滑链,顷刻之间,长途汽车就变的“大雪满弓刀”了。

进入河西走廊,迎面扑来的便是一种浑厚的苍凉。

天低云暗,朔风吹动着荒寒的白草,积雪皑皑的祁连山连绵起伏,看起来很近,其实离公路很远。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走到这里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那些石头,全部都呈现出青色或者焦褐色,有的如牛头,有的如覆斗,也有的如馒头,所有的山峦都戴上了雪武士的头盔,山壁上的岩石纹路,粗线条地雕刻出游牧民族深眼窝,他们仿佛是被战争风云定格的匈奴勇士,在古老的疆场云集、列阵,等待厮杀。他们是游牧民族已经风化的精神和残留的图腾,在冷峻的岩石上,讲述属于自己民族的辉煌史诗。

走进游牧者的领土,我感到一种鲜活的力量在闪动,在升腾,在飞跃,它撕去了一切虚假的伪装,以一种未被现代文明榨取的饱满,展现着生命原生态的多姿多彩。

阅读了人类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我始终觉得住在冬雪窝子里的毡帐要比住在那些固定的村落使人感到温馨,吃牛羊肉要比吃小麦、水稻、大豆、高粱等粮食使人更具力量,骑着河曲马或者汗血马要比坐在车上更自由自在,更惬意畅快。甚至觉得松枝点燃的烤肉炊烟要比稻草柴禾燃烧的炊烟更优美、更善于盘绕不散,久久地回荡在天地之间。风吹草低的旷野,嗒嗒驰来一骑或者数骑,远比看见拾粪的老农更容易让人接受。我剽悍的游牧民族啊,即使是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生存条件下,你们也远比农耕者享有更多的自由和乐趣,你们也更像自然怀抱里得天独厚的宠儿和骄子。

回望历史的脚步,我们不难发现农耕文明是在培养和潜移默化着人的奴仆意识!不是么?当耕耘的农民在饲弄那些庄稼的时候,心情、意念和方式像一个主宰吗?不像,一点都不像。他(她)更多地像―个服务于数亩植物的奴仆。那些用于养家糊口的植物或者叫稼穑,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水稻、谷子等,它们像尊贵的老爷―样,傲慢地站在田野里,等待你去浇水、施肥、锄草、培土。可怜的农夫站在田野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却无法与那些不能移动的植物做任何语言和意念上的交流。无法交流,但你却必须去观察它们,揣摸它们,领会他们内在的要求和变化。在这个前提下,作为农夫,你必须学会忍耐,必须任劳任怨,必须逆来顺受。当出现干旱时,你要买了猪头和香烛,敲锣打鼓去龙王那里祈雨,祈雨必须虔诚,否则,天照样干旱。有时候,可冷的农夫跪的膝盖出血,老龙王仍然不行云播雨。还有,尽管小心翼翼,冷不丁还会刮来一场冰雹,任你哭爹喊娘也无济于事。干旱过去又怕水涝,几个滚雷,几道闪电,一场突然的暴雨,便有可能让你颗粒无收。所以,你又要去祈求龙王。总之,这种担惊受怕的农耕生活,会为你的肉体和灵魂注入奴性和软弱的基因,让你永远不能做一名主宰。这种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忍耐、屈服和逆来顺受等习惯和性格,便永远遗传在农人的血液和骨骼里。

相对于土地上的耕耘者,而马背上的游牧者,在放牧动物的时候,他在意识里和行为上更像一位王者。你看他骑在马背上,自由潇洒,满山满坡的羊,咩咩叫唤着,随着他的皮鞭,忽而往东,忽而往西。还有那些狂奔的马群,随着他的吆喝,潮水一样在山谷里涌动,在一米高的牧草里游走,他的马蹄到哪里,马群就跟着跑到哪里。他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是他的奴仆和臣民,而他则像王者一样高高在上。望着那些驯服的马匹和羊群,他体验着至尊至贵的意念,扬鞭催马。那跨下的坐骑,就挟风滚雷般奔跑起来。浅草方能没马蹄,归来犹闻马蹄香,那雪白的马匹在草海里游走,长长的冷铁一样的风,吹着他的裘服在啪啪作响。那个游牧者,摘下腰间的牛皮酒囊,像喝水一样大口大口地喝着青稞酒,从马驮里撕下一块煮熟的牛肉,刀子一样锋利的牙齿在仔细地咀嚼,酒和肉的混合味道,让他的生命里升腾着一种力量和信念,我即上苍,上苍即我,天人合一,英雄无敌!那只卷尾巴的牧羊犬,是他的辅政大臣,它跑前跑后,为主人尽心尽力,牧放着同它一样不会说话的动物。牧羊犬对主人比人还忠诚,如果发现一只野兔,它会不要命似的朝前追,追到后自己不敢下口,叼着猎物,摇着尾巴回来,献到主人的脚下。遇见野狼,不管是沙狼还是草原狼,它都会勇敢地冲上去,同它们进行殊死搏斗,以保护主人的财物。游牧者高兴了拍拍它的头,不高兴了骂声“滚”,但牧羊犬从来不滚,第二天仍然跟着主人去草原。

游牧的人们,每天面对的是空旷的戈壁草原,一望无垠的祁连雪山,风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连空荡荡的天空也是自由的。与天低云暗的自然做伴,即使有飞沙走石,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也丝毫减少不了你自由而舒放的心态,高兴了,抛开拦羊的嗓子,对着旷野吼几段牧马长调,把心中的喜悦告诉心爱的女人。痛苦了,喝酒,喝的酩酊大

醉,骑上马,御着风,在原野上驰骋。对着戈壁和远山大喊大叫,即使大骂也没有人理你。你是王,你是主宰,你是统治者,你的意志是第一意志,你不用屈服于任何人的意志和决定。

望着窗外枯寂的白草在冷风里索索抖动,我记忆之碑上的伟大和渺小便悄悄地互换了坐椅。那金戈铁马的铿锵,弯弓射雕的剽悍,踏碎关山的雄心,虽然辉煌无比,却挡不住岁月风雨的蚀刻,在冷却了热血与生命的激情后渐渐透出悲凉悲苍的意味,西部的苦难因为人类的厮杀而越发冷酷。

秃山上斜跑着一群羊,在觅草,在拥挤,在笑闹,面对着凌厉的西风咩咩乱叫,叫声极像一个流浪在河西的孩童。牧羊的汉子,翻穿着一件光板羊皮袄,袖着双手,怀里抱着一杆牧羊鞭,想必,前世他一定是个负心的人,出生在江南水乡的梦里,因为辜负太多红颜女子,今生才被放逐。钢蓝色的祁连山被飞雪覆盖,当年将军与士兵用生命换来的侯爵封号早已经一文不值,建功立业的雄心搁在陈列馆等待讲解……

如今,所有的历史陈迹都在时间长河的无情冲刷下,化作黄土一片,西北偏北,黄土一堆。

西北偏北――胡杨林倒影里的地中海

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

有一位大师曾说:人类的文化奇遇中最引人入胜的时刻,可能就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相遇的时刻。在这片从远古的沧桑中走来的胡杨林中,你能听凤凰涅口的壮丽,你能看到庄周化蝶的神奇,你能感到维纳斯震撼心灵的大美。人类文明的陨石在胡杨林的上空碰撞出最绚丽夺目的光焰!

胡杨是古生树种,它的老家在古地中海沿岸,如今,从地中海到幼发拉底河,从西亚、中亚再到塔里木、河西走廊、居延海,世界上现存的胡杨基本都锁定在这些地区,而这恰是一个西风东渐的路线图,究竟是地中海的季风将胡杨种子往东一路吹来,还是古地中海(中国大西北曾属古地中海水域)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使然,是迁徙的胡杨?留守的胡杨?抑或兼而有之?胡杨是大西北的“神树”。

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凋敝的驿道,荒凉的黑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片龟裂的河床,两三段英雄的传奇,一支飘忽在边陲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蔟蔟金黄的叶子,虬枝怒放的枯干,倚偎在清沙和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悲怆无声。

金黄之美,属于秋天。秋天的胡杨林,像沙场秋点兵,它的壮美豪情,它的灿烂辉煌,完全可以和荷马史诗、瓦格纳歌剧及贝多芬交响乐媲美。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万三千年前遗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戈壁沙漠。大漠落日,孤烟柱立。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在新疆,百分之十的胡杨在人迹罕至的内蒙古阿左善的额济纳……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树神,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足以使所有真正的热血男儿血脉喷涨。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和地,包容了人和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家的真髓。胡杨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血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到的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在塔里木还是在额济纳旗,我都看到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面前生长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它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它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它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人类的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和浅薄,埋下了骄傲和尊严,埋下了伴它们一起的胡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英雄有泪不轻弹,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眼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就能让它们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和额济纳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恶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红柳和红树,请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些死而不倒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树。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

也许是迫于风沙铺天盖地的凛凛威风,那些柔情似水的河流,总是在寒星冰月日子悄悄地割舍去一片生命的绿洲。一个悲凉的秋夜,肆虐的狂风挥舞着势不可挡的黄沙碎

石,将胡舞飞旋的楼兰城郭连同那楼兰姑娘长睫弯眉一起埋在了千里绵绵的沙海之下。可在一片干枯绝望的声中,胡杨却依然挺立在它坚守的阵地。无情的狂沙用太阳的高温蒸干了胡杨的血液,烈烈的西风用残酷皴裂了胡杨的肌肤,但胡杨军团前进的阵容依然战旗猎猎,在秦风汉韵的悲壮声中威震着狂沙暴风。

胡杨用生命的牺牲捍卫着人类文明的尊严,用灵魂的躯干支撑起塔克拉玛干荒漠上空那片蓝天白云。你千年不朽的忠魂烈胆是不老的猎户星座!

私奔流放地――腾格里与巴丹吉林

孤独,是沙漠永恒的话题。

《巴丹吉林其一》

风在吹,日夜不停息。漫天黄沙,随风一起飞。哭泣的骆驼,品尝自己的眼泪。远行的人啊,头也不回。

巴丹吉林,被爱遗忘的土地,埋葬了多少,生命延续的勇气。巴丹吉林,伤痕累累的名字,何时能看到你,从前美丽的样子。

云在飘,飘乱了愁绪。千里晴空,不见一场雨。古老的胡杨,倒在妈妈的怀里,寂寞的荒原,地球的悲剧。

巴丹吉林,祖先眷恋的土地。谱写了多少,生生不息的故事。巴丹吉林,刻骨铭心的回忆,何时能看到你,从前美丽的样子。

《腾格里》

有风轻扬/一片晴空下的风/让一株沙柳兀自沉醉/而沙海泛起的层层波纹/恍如思绪游动的涟漪/恬静着,美丽

我跪伏其中/聆听沙与沙的细语/任那些疏落的心思/随流沙一起沉没

就像一滴水/潜伏于流光的渡口/期待一阵风/将她,带向云端

我还记得那个约定/只是,我还不能/在沙面上/写下更多的期许

他们说,沙漠里没有路/流沙和风/总是相携而行/而“腾格里”,就是“天”

那么,天空的高远/沙海的辽阔/白云的白,蓝天的蓝/黄沙的黄,绿草的绿/以及,你内心的起伏处/那些旧年的蓄积/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留下一个又―个的脚窝/成为,我曾走近你的见证/然后,让一场过往的风/将它们,――掩埋

那么,就让我以一粒沙的方式/融入你的怀抱/在你的千山万壑中沉默吧/任所有的心事/在胸中开出一朵又一朵的花儿/解救出小小的幸福/再用它,换一寸未来的时光/可以蓬勃,可以忧伤

大片的阳光/和那些盛开的花朵/一起绽放着光芒

肆 云卷,云舒/天空把辽远留给想象/风起,风落/沙漠让浩瀚嵌入意念/而记忆,在渐进的流光中/如沙纹般一一罗列

众沙涌动/我是挨你最近的一粒/细微,柔软,温暖/并且,安静

千万年前,曾经是广阔的绿洲。黄羊,成群奔过,扬起淡淡的尘烟。狼群,骄傲地仰起头,大声嚎叫,向世界宣示霸权。湖泊,无边无际,波光粼粼,鸟群翔聚,若云若霞。而今,高耸的沙丘上,孤立一两棵红柳。细细的纹,似鱼鳞般裹住沙丘,让它有了些生气。偶尔拂过的风,扬起微微的尘,卷曲着翻过山梁。沙脊,竟然如宝剑般锋利,刺向远方。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鸟儿,不知去了哪里。朦胧中,传来驼铃声,黄色的骆驼,缓缓爬行在丘陵里,双峰间搭满货物。驼队过后的蹄印,很快淹埋在黄沙深处,不留一点儿痕迹。

腾格里沙漠,被黄河拦腰截断,愤怒的沙漠涌起高耸的峰峦,想要填平这天堑,那轰鸣的声响,就是它擂起的战鼓。

云,连绵不断,从沙漠深处飘来,飞过黄河,落到对岸的山顶,然后滑入山坳。山,缺少雨水沐浴,衣服被风吹破,露出粗糙的胴体。长久的贫瘠让它们不修边幅,―个个灰头土脸,就连曾经戴着的翡翠,也遗失了。河,身着绿色长裙,步态轻盈地自群峰中走出,并在山脚下起舞,婀娜的身体弯弯曲曲,优美的线条让外来客惊叹!岂不知,这绝妙的“反弹琵琶”已在此定格千年!

游客,兴致勃勃,高声呼叫起来。很多人索性将脚上的鞋子脱下,光脚丫在沙子里。有的,缓缓步下;有的,坐着往下滑;有的,自坡顶冲下;还有的,干脆躺倒滚了下去。我,遥望沙山脚下的绿洲,欲用心去数它们的叶片。风掀起沙粒,扰乱了我的视线。默默立在沙丘上,避开太阳炽热的目光,双眸凝视黄河,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样子。

水稍子

一小块绿洲,像翡翠般镶嵌在沙漠里。远处,黄色的沙丘,连绵无边。聚焦农舍,红砖土墙,在蓝色的天空下沉默着。泉边,浓郁的树木簇拥在一起,坡上长着密密的草。鲜明的色彩,造就了大漠人豪爽的风格。皮肤黝黑的男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女人歌喉优美清亮,能歌善舞。每到晚上,他们手牵手,在马头琴拉起的长调中,跳起粗犷的舞蹈。

自沙漠里涌出的泉水,清亮明澈,先汪成一个小湖泊,然后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为着爱情,向远处流去,干燥的沙子也休想阻碍她的脚步。或许,历经的苦难太多,又承受了太久的寂寞,当有人在此高声讲话时,泉水也跟着舞蹈,并吐出许多小圆圈,本地人称之为“音乐泉”。

淡黄色的水藻,在岸边漂浮,稀疏的芦苇散落在湖边,显得有些单薄。一棵柳树,长得有些任性,自岸边平平伸向湖中央。她不高,但非常的丰满,分权出十余枝,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湖面上。我,靠在她的怀里,欲留下,长久的怀想。

戈壁滩

羊群,不知疲倦,只管低头寻觅可以吃的东西,像千百朵莲花,散落在那儿。牧羊人,迈起碎步,远远跟着。他头上的帽子有些发黑,斜挎一个帆布包,怀里抱根木棍,嘴里哼着小调儿。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由众多的沙山和沙间湖泊相伴组成。沙山高大雄伟,湖水晶莹湛蓝,这种独特的沙漠景观堪称是沙漠中的极品,在世界上也是独有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面积4.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在沙漠腹地高大的沙山间分布有140多个湖泊,当地人称为海子,湖水清澈见底,镶嵌在大漠里像珍珠般闪烁,多为咸水湖。不可思议的是,咸水湖里有淡水泉眼,喷出的水十分甘甜,令人称奇。在海子的周围是沼泽化草甸和盐生草甸,也是大漠中重要的牧场和居民点。这里的沙山平均高200米至500米,必鲁特沙山高500多米,海拔约1700米,是世界沙漠中最高的沙山。其沙脊如刀削一般,呈金字塔型,被誉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相传几百年前,有一个叫巴丹的额鲁特蒙古族老人,放牧时误闯进入了大漠,迷失中发现了60个海子和海子边上水草丰美的牧场,吉林是蒙语60的意思,故名巴丹吉林。此后额鲁特人就世代生活在这世外桃源里。

庙海子

庙海子蒙语称为苏敏吉林,意思是“有庙的海子”。海子边有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被称为“沙漠故宫”,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寺外还有一座白塔,在黄沙蓝水间显得格外抢眼。传说寺庙是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

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夕阳映红了沙山,连同湖岸婆娑的柳树与古庙一起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

庙海子边有十几户牧民,以前靠放牧为生,湖里的卤虫亦是牧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据说卤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虾类幼体的最佳饲料,牧民称之为盐虫子,虫体通红形如虾。每当秋季,牧民捞起卤虫晒干,―公斤可卖200多元。近几年为保护沙漠生态限制放牧,年轻人多数出外谋生去了,年长者留守居住,政府补贴建房,在旅游季节接待游客食宿。现在,旅游收入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庙海子是个神奇的湖。湖周围是沙山,这里一年的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含盐量高,但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风沙掩埋。湖中有淡水泉眼,还有一眼听经泉――每当寺庙颂经,泉水就会汩汩流出,颂经声一停,泉水也戛然而止。

这里的地下水丰沛,只需挖几米深,就有淡水了。这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神奇之处。据最新研究推测,沙漠之下可能隐藏河网,水源来自500公里外的祁连山,或者是更遥远的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渗入地下流入暗河。海子边有一排白色的蒙古包和灰色的栅栏,以及翠绿的杨树,树下的芦苇在逆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这些黄、白、灰、绿的色块组合成的景物,既大气又和谐,且极富诗意,足以令天下丹青高手叹为观止了。

走近,方见栅栏里爬满了红色和紫色的牵牛花。我以为,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一定是诗人或者画家,不然,仅凭天公之造,缺少了白色蒙古包和花色的点缀,缺少了人文情怀,也就缺少了桃源般的意境了。

有博友留言给我,说我只是匆匆过客,倘若让我长久驻足,就未必有此美感了。我回复说,子非鱼,焉知鱼不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这里化作了简单,简单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

西北偏北 最有应得――德令哈请以诗的名义缄默

在德令哈――因为诗,所以爱

即便是走了那么久那么远,极目处依然还是看不见人烟,但并不会让我感到孤独。在如此苍茫的天地之间,自己是那样的卑微与渺小,如果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原始和本质的,那么我呢?我甚至不敢追问自己。海子说:“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天地悠悠,对此茫茫,不能不怆然涕下。以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自然,将一切的激情与感动寄托与付诸于更加有限的文字。那真是命若悬丝。是不是这巨大而又无法抵御的恐惧,使得海子渴望得到依赖和保护。说什么征服自然,面对这一切能够让自己和谐地融入自然都是奢望。或许上帝清楚的知道这一切,所以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就赋予了人类群居的特性。以海子在同类之中因为纤细敏锐而更加孤独,在天地自然间因为寻觅最终失落而更加脆弱无助,转而回到人类寻求依赖和呵护。所有的诗人在无法逃避地在自己同类之中寻找美好和寄托希望的时候都会把目光凝集在女性的身上,但无意他所渴望的温柔又不完全同于母性,也异于恋情,那么他只能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于懵懂之中留意诗歌,倾尽所知也不过是记得北岛、顾城、舒婷片断的诗句。就是现在倾囊而出,也还是空空如也。机缘如此,让我踏上了这条一个诗人当年曾经走过的路。没有了新的遇罗克,使得北岛在抨击与抗争之中以宣告作为开始,以一切作为结局。没有成为冰冷的雕像,但同样付出了代价。远循异国,奔走他乡是不是一种死亡,我不知道。只有依然回荡着他的呐喊的回答声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他的存在。

当感受到我们的民族带着遍体的创痍屡踣屡起,将这发扬卓励的精神深情的吟唱成希望。使得舒婷那女性特有的温情,在诗句里化成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然而当这蕴涵与寄托于诗的力量,最后只能在一首爱情诗歌《致像树》里作为宣言似的爆发殆尽。当她在面对北岛的《一切》,虽然应答以自己幻想出的希望说《这也是一切》但其中的力量已经无所依据了。在这爆发之后,沉默是不是死亡。

当对物欲的追求成为了唯一的和终极的目的,使得我们再次陷入黑色的夜,但却无法再次给予我们那寻求光明的黑色的眼睛。在海子的日记里,我知道他曾经走过这里,但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看到海子所看到的。在我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阳光、蓝天渐渐的消失,当高原的风再次吹来阵阵寒冷的细雨,我依然走在路上。

活着还是死去?

终于到了德令哈,虽然现代化的建筑使我惊讶不已,但绝不欣喜。我所赞叹的是在这样广袤的贫瘠与荒凉之中,竟然有着这样一片绿洲。原来德令哈在蒙语中的本意是“广阔的金色草原”。

但这一切会消失在人为建造出的繁华与美丽之中。然而我深知这样的思索于我却是极其无聊的,因为这里的人们需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这个标准是人类共同认为的文明。是不是有了这样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的新兴城市的面貌就意味着文明,我不知道。当与德令哈近在咫尺的可鲁克湖面上鼓荡吹刮着的风让我几乎站立不稳,我似乎像那戈壁上的一株草,根茎在地表处才萌发出些许的绿芽。而我也只能知道自己的双脚踏在地面上的感觉是真实的。我抵达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在德令哈大街上来来往往,匆匆行走的人流中,我没敢询问海子。虽然在小摊上与人随意的交谈并不困难。终于幸运的能与一个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特像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攀谈起来,看来他属于那种富裕的只剩下时间了的政府工作人员。更加幸运的是他知道海子,我感动得在献媚一般的在讨好他了。作为德令哈人又知道海子,当然知道海子的这篇《日记》。果然,当他感慨万千的一声叹息后,我也是万分虔诚的聆听着。

“这些大头头还是不行呗,没什么文化层次,也就没有思路。像你这样一看就是有文化”,他轻微向我颔首示意,我在顾盼自得之中也真的诚惶诚恐的从心里感激着他对我的认可和赞许。

“找上个巴掌大的地方,立块石版版,写上诗人海子当年在这里站过,宣传一下,肯定是个旅游热点,又显得有文化品味。要是海子还活着,请他来一下,肯定会多写这篇诗呗。我们德令哈,漂亮姑娘多得很,还想什么姐姐……”我使劲地嗅了嗅,他身上没有酒气,估计他在这里也很孤独,不会有什么人和他谈及海子以及海子的诗歌,今天终于遇到我这个知音了,所以已经陶醉并兴奋在自己的浮想联翩之中了。我急忙地逃离开去。仰天深深的吸了口气。

海子你是活着还是死去?你的诗歌是活着还是死去?

夜晚,我站在德令哈的大街上,于冷清与寂寥中仰望天空,那闪烁的是星星。海子呀,我的诗人,我坚定的相信,当初的你如果也曾在这里仰望,那么就一定是在这夜空中依然璀璨无比那星星的洁净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西北偏北 饮酒落泪

一颗眼泪,

一面湖水之青海湖

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即“青蓝色的海”。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

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时起才更名为“青海”。

夏天是青海湖最美的时节,最美的景色也总是被更多的脚印践踏。我梦想着被蔚蓝色的天空和湖水包围。但是第一次造访,我只想独自仰望这女性的湖。因此我选择了落寞的冬天,覆满冰雪的她将只为我呈现宽广和妩媚。

路的两面都是连绵不断的山,覆盖着枯黄的草。黑色的牦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衬着湛蓝的天空,是多么静谧的一幅画卷。忍不住停车驻足。

高原上的太阳即使在冬天依然是那么猛烈,但是空气却非常的冰凉。我走到路基下面的山坡。枯黄的草地上有些积雪,还有数不尽的小粒的羊屎球,和牦牛硕大的牛粪。我感叹着自然界呈现的图案美和动人的生命力,拍下羊屎和牛粪的照片!我慢慢走近近旁的一群黑牦牛,它们无暇顾及我,既不慌张也不看我。我想,做一只青藏高原上吃草的牦牛要比在人间做人简单得多。突然,我的右边山坡上有一只棕色的兔子跳了出来,我很想慢慢靠近这只野兔。野兔却飞快地逃了,跳到上面的公路。我呆呆地立在原地,野兔骤然停下,回头望月般地望着我,那眼神是温顺中透着一股子野性。许久,野兔没入山谷。

过了日月山上的日亭、月亭之后,倒淌河出现在山谷中。河畔空无一人。我下了车,呼吸着清冷的空气,踩在凝固的冰河上。传说倒淌河是美丽的文成公主的眼泪流成的。文成公主赴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悲恸不已,她的眼泪汇成了这条倒淌河。其实,倒淌河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有关。大约13万年前,青海湖是一个外泄湖,湖水由西向东注入黄河。后来,随着地壳的强烈变化,日月山平地突起,把青海湖的出口严严堵住,青海湖从此变成了闭塞湖,那输出的湖水也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畔的耳海。众河皆向东流,唯独此河向西倒淌,故名曰“倒淌河”。无论是浪漫传说,还是地质变迁,都令我感叹这历经沧桑的山川,依旧傲然岁月。

离开倒淌河之后,车子上了青藏公路。路上仍然是人车稀少,时而有大群白色的羊浩浩荡荡地在公路上行走。我想起村上春树那部略带神秘诡异的小说――《寻羊冒险记》。仿佛我也被羊群牵引着,寻找冒险的浪漫。羊实在太多,把公路完全霸占了,挤得水泄不通。于是我下车步行,在羊群中穿越。牧羊人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其中一个藏人看见我一直在拍摄他的羊群,就走过来问我来青海湖干什么?他的汉语还不错。我笑吟吟地说我来看青海湖。他也笑着说青海湖冰天雪地的,鸟岛没有鸟,油菜花也要到五月才会开呢。他看我只有一个包车的司机跟着,更加觉得我有些疯狂,他说湖边一个人都没有,没有人在冬天来看海的。我说我就是喜欢没人的时候来看海啊。他不再说什么,而是摆了―个姿势让我拍下他。

青海湖一览无余。梦里蔚蓝色的海早已结成银白色或是灰蓝色的冰湖。我躺在湖面上仰望,淡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洗,孤独的苍鹰在自由翱翔。我喜欢白色和蓝色;喜欢白色和蓝色的风景。比如雪花,浮云;天空,海洋……青海湖,中国最美的湖,对我有着海一般深的诱惑。在这海一般深的诱惑下,我终于如一片雪花一样,漂浮在凝结的湖水中了。她,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而我,躺在这颗眼泪上;我的眼泪将永远渗入这面湖水。在半梦半醒中,我感觉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消失了,就连我自己也溶解在湖面的冰霜中……

按照藏人的习俗,环绕圣湖应沿着顺时针方向。环湖公路像一条黑色的绸带,穿过湖畔宽广的草原。公路内侧是一望无垠的青海湖,外侧是绵亘起伏的山。路上几乎没有车,更没有人。我时常下车,在公路中间的黄线上走着。草原像秋天小麦般泛着金黄的波浪,偶尔有一丛丛白色的绒球似的花朵,不知名地开在茂密的枯草中,给我意外的惊喜和赞叹。数不尽的牦牛和羊(黑色的、白色的、黑白杂色的),还有驴子和马,骄傲地拥有每一棵草。高原是它们的王国,而我只是个侵入的异族。公路的外侧,草原一直绵延到环湖的群山脚下。山是青黑色的,线条冷峻,山上少见草木。那是犹如中国古典水墨画一般的山!隽秀崔嵬,层峦叠嶂,壮怀激烈,让人想起唐朝和唐朝以前的诗篇。远远望去,仿佛正有佩剑的黑衣武士骑马踏沙而来,大风起处,刀光剑影……

湖面上蓝幽幽的天空中,云和我一样在遐想。随着阳光的变幻,有时是雪白的云团,像湖畔飞翔的羊群;有时则是介于鸽灰色和淡紫色之间的优雅的云烟,像远处隐约浮现的祁连山脉。午后时分,晴空开始转成阴天,太阳渐渐没入厚厚的云层。天空变成了青灰色,大风把云朵吹得千丝万缕,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云,哪里是海。

湖面依旧是无限宽广的宁静。由于冬天水位下降,湖底的沙石在岸边,形成石滩。一块块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石头寂静地躺在冷风中,若是有了湖水的滋润,不知还要增添多少魅人的光泽!我贪心的拾取,共拣了28块石头。有红色、橄榄绿、白色、黑灰、青色……我带不走一面湖水,只能带走她岸边的石头,带着她的体温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