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句练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强调句练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强调句练习

强调句练习范文1

include意为“包括”,被包含的事物是包含它的事物的一部分,常用于including something或something included结构。

contain也表示“包含”,但被包含的事物与包含它的事物不是同一种事物。

【练习】 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

The book thirty articles, three adapted from films.

【解析】 contains;including。前半句的句意为“这本书里有30篇文章”。“书”是一个整体,包含30篇“文章”,但“书”与“文章”不是同一种事物,所以第一空用contain。后半句的句意为“其中3篇文章改编自电影”,全部文章中的3篇,用include。

rise, raise, arise 和arouse

rise表示“升起、上升、提高”,强调“某物由低处上升到高处的过程、趋势”,常用来表示“日月星辰的升起”,也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是不及物动词。

raise表示“抬起、提起、举起”,是及物动词。还可以表示“饲养”“抚养”“筹款”等。

arise表示“出现、发生、呈现”,强调“问题、困境的产生”,是不及物动词。

arouse表示“唤起、引起、激起”,强调“唤醒某人的意识、良知、觉悟”或“引起某种情感、态度”,是及物动词。

练习】 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

(1) Last year the advertising rate by 20 percent.

(2) With new problems constantly, people’s sense of safety was

.

【解析】

(1) rose。句意为“去年,广告费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表示“数量的增加”应该用rise。

(2) arising;aroused。句意为“随着新问题的不断产生,人们开始警觉自身的安全问题”。第一空表示“问题产生”,用arise,因为表示的是伴随状态,所以应采用-ing形式。第二空表示“意识被唤醒”,用arouse。

achieve, acquire, obtain和gain

achieve表示“达到、实现”,强调“经过长期努力,实现目标或达到某个地位、某种标准”。

acquire表示“获得、掌握、得到”,强调“通过工作、技术或行为获得某种能力、掌握某种知识或养成某种习惯”,含有“一经获得就很难再失去”的意味。

obtain表示“得到、赢得”,强调“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想要的东西”,常用在比较正式的语体中。

gain表示“获得、赢得、博得”,强调“得到有价值的、给自己带来优势的利益或好处”,它所表示的努力程度比obtain更深。

【练习】 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

(1) We’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fter so many years of learning both at home and school.

(2) This football team has its goal of this year.

(3) Only after ten year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 could one his or her citizenship.

【解析】

(1) acquired。句意为“经过多年在家和学校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少英语知识”。“掌握(知识)”用acquire表示。

强调句练习范文2

【关键词】倒装句 片段写作 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33-02

高中英语阶段,主语和谓语之间有两种语序:主语在谓语之前的自然语序、谓语在主语之前的倒装语序。倒装句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点之一。使用倒装句可起到强调、承上启下、制造悬念、平衡结构的作用。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为主,介绍倒装句在英语片段写作中的应用。

一、状语句首,强调重点

倒装句最常见的修辞效果便是强调,通过将某一部分句子结构前置来达到强调效果。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only状语+部分倒装”和“状语从句+部分倒装”的形式。在高中英语的片段写作中,运用这种“状语放句首”的形式,强调句子的主要部分,达到强调重点的目的。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五第四单元 Making the News 中,有很多关于状语前置句首的例句,例如课本中的“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一句中,将“only”引导的状语提前,而后面主语的部分则采用部分倒装的形式,来达到强调“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这部分的目的。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较为简单的例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使用“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receive what you want.”这个句式是“only状语+部分倒装”的经典句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举一反三,在这个句式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将这种所谓的“万能”句式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此举一方面可以深刻地理解状语提前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作文润色。

状语提前起到强调作用的例子不仅限于将 only 的状语提前,包括 hardly,in no way,seldom 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也可以达到强调句式的效果,在课堂以及在课下要学会举一反三,多采用这种提前句式的形式,牢牢掌握语法知识。

二、句式翻转,承上启下

正常的主谓宾的句式结构,可以完整的表达一句话。试想,如果将句式进行翻转,借用这种语句的表达方式,可以在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语段的情感表达,但是句式翻转需要学生非常熟练地理解倒装句的具体结构和用法,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这种表达方式。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 The United Kingdom 一文中,有一句“So Pingyu had photo taken standing on either side of the line.”这句话如果要产生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将其变换为“so+be 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或者“neither/nor+be 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的倒装句式,于是就可以改为“Pingyu had photo taken standing on either side of the line,so do her.”常见的例句也包括“His brother is a college student,so do him.”等句式,老师在做简单的讲解之后,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使用一些非常典型的句式结构来练习倒装句用法,同时需要向同学指出倒装句承上⑾碌淖饔茫适合于片段阅读的中间部分,连接两个看似并不紧密的主体,完美地发挥出承上启下的效果,也增加了学生比较有限的修辞手法。

在另一种语境中,如果上一句提到的人或物需要在下一句中提出,那么也可以使用倒装句的形式,使前后两句的意思关系更加清楚,衔接更加紧密。这种句法的使用,同样可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大量的练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使用时不会出现词不达意、句不适篇的现象。

三、借用堆砌,制造悬念

将多句倒装句堆砌在一起,具有制造语段悬念的效果,在语段中借用堆砌的修辞手法,需要灵活地运用倒装句。而如果在考场上,学生若恰当地使用这种手法,那也会为自己的文段增添不少亮点。

堆砌的写作手法常常运用在诗歌的创作中,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关于倒装句语法讲解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堆砌的手法。例如,老师可以展示一首诗,让学生去感受这种排比的用法,并且引导学生去创作这样的诗词,深化对语法的理解。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诗是诗人Longfellow(朗费罗)的《雪花》:

Out of the bosom of the Air,Out of the cloud-folds of her garments shaken,Over the woodlands brown and bare……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连续用了七个状语,而主语迟迟未出现,这样便为读者制造了悬念,而在诗歌的结尾,读者才明白这是在描写雪花,教师让学生去学习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去感受倒装句渲染气氛的作用。而在英文写作中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学生平时对诗歌形式的英语片段接触较少,课本中也较少采用这样的文段形式。学生如果想牢固(下转第135页)(上接第133页)掌握堆砌手法,就需要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语段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内化堆砌的精髓所在。

四、首尾呼应,平衡结构

为了避免出现语句头重脚轻的现象,倒装句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平衡句子结构。因为在很多长句子中,某些句子成分会比较复杂,如果放在句首或者句尾,就会造成句子“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这时如果使用倒装的句式,将复杂的成分放在句子的末尾,既首尾呼应,同时也达到平衡句子结构的目的。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 First Aid 中,有很多使用了这种平衡结构的句子。例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hn’s quick thinking and the first aid skills he learned at school saved Ms Slade’s life.”因为这句话的宾语“John’s quick thinking and the first aid skills”较长,如果按照正常语序去写的话,容易使句子结构不均衡,若采用there be的句型,将宾语提前,这样句子看起来非常的紧凑,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样的,如果句子的主语或者说主语的修饰语比较长,那么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也需要将状语提前,其他的句子成分采用完全倒装的形式,来达到平衡结构的作用,相同的情况还可用于表语提前、副词 here开头等的句子中。

倒装语序具备平衡片段结构的作用体现在三种句式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在开头;以表语开头的句子;以 there 和here 开头的句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句式结构,找准句子想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再在片段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句子,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将倒装句运用到高中阶段的写作中,可以通过状语提前来表示强调,通过句式翻转达到承上启下、通过借用堆砌制造悬念、通过首尾呼应最后达到平衡结构的目的。这四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学生片段写作的写作手法。同时,还可以借助倒装来使片段的描写和叙述显得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杨军平.从语篇角度探讨高中英语修辞倒装[J].英语教师,2015(16)

强调句练习范文3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

塞尔金是二十世纪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形态端正而感情细腻,他的演奏给人感觉内在的充实感而不是华丽,他的拿手曲目是莫扎特、贝多芬及德奥浪漫派作品。从他的演奏中可感觉出他的热情洋溢、技巧纯熟,他在演奏时动作相当夸张,嘴里不停地哼唱。虽为钢琴大师,但限于他的触键方式很少改变,所以他不属于技巧与风格灿烂的演奏家,他最大的特点是能对音乐进行深入的探讨,然后展现出明朗的建筑性。

如何练习:

1.每天长时间练习,练过五小时后方进入状况。

2.用慢速和快速练,不用中速练,但要加上表情。

3.练习曲用莫谢莱斯、胡梅尔、塔尔伯格、李斯特等,很少用车尔尼。

4.强调技巧的重要性,没有技巧,就没有音乐。

是否作基本技巧练习:强调音阶、琶音等基本技巧练习,但不用哈农。

如何背谱:

1.指法的记忆是危险而不可信赖的。

2.不知不觉地回忆记谱。

3.常用分析。

4.“不会一句一句背,谱子一直跟着我,甚至使我无法睡觉。”

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巴克豪斯生于德国的莱比锡,那里是德国的文化与音乐中心,1891年进入莱比锡音乐院,毕业后移居法兰克福,随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兼作曲家艾伯特(D??Albert)学习。艾伯特教他最拿手的“贝多芬作品诠释”。1900年,巴克豪斯初次在伦敦登台,一鸣惊人。之后,他除了二十一岁时应聘为英国曼彻斯特音乐院教授,且时间很短,自始至终都以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舞台上。

如何练习:

1.强调音阶、琶音及巴赫,这是他的技巧基础,七十五岁时,每天还会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

2.不能因复杂的技巧就认为是难曲,即使最简单的莫扎特乐曲,要做到完美也是困难的。

3.不要只练那些几分钟就能弹出的音群,优美旋律的曲子对演奏家是危险的。

是否作基本技巧练习:一生都在练音乐、琶音,且都加上表情。

瓦尔特・吉泽金(Watter Gieseking)

吉泽金出生于法国的里昂,四岁开始弹钢琴,据说他六岁时就能在法国贵妇人面前弹奏舒曼的幻想曲作品十七号,八岁便写出了奏鸣曲作品及其他曲子,十岁进入德国汉诺威市立音乐学校,接受赖玛(K??Leimer)的指导,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老师。吉泽金初次正式登台是在二十岁,且一鸣惊人,三个月内在汉诺威连续演奏六场贝多芬全部奏鸣曲。

如何练习:

1.强调寻求人走路时最自然的姿势弹奏。

2.练习要求绝对正确,即使极弱或很弱都要清楚区分。

3.注重耳朵训练、注意听自己的演奏,要以批判别人的态度来听自己的。

4.音节练习要求以快速弹奏,极弱的音量。

是否作基本技巧练习: 要练习音阶、琶音能从极弱到极强间弹出各种等级的音量,还要用最慢和最快的速度弹音阶、琶音。

如何背谱:可以不用琴练习,就可以背谱。

阿图尔・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

施纳贝尔是奥地利大钢琴家兼伟大的教师,他是莱舍蒂茨基(T??Leschetizky)的门生,是第一位被称为“贝多芬专家”的演奏家。当代的钢琴演奏家或教师都以师从施纳贝尔为荣,甚至以他这一系的教学系统而自夸。

如何练习:

1.最初较为注重技巧练习。

2.有了技巧后,把技巧放在第二位,否则会变成单纯的技巧家。

3.音乐注重直觉。

4.强调音乐的诠释,要忠于原谱。

是否作基本技巧练习:教学是注重技巧练习。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

阿劳是南美洲最杰出的钢琴家,也是当代十大钢琴大师之一,他出生于智利,在德国受教育,最后在美国定居,虽然他在美国逗留四十四年,但仍然保留着他智利公民的身份。由于母亲的启蒙,在三岁学琴之前,阿劳已可背弹贝多芬的奏鸣曲,是个惊人的神童,五岁举行首次独奏会,六岁入圣地亚哥音乐院,八岁在圣地亚哥正式登台举行独奏会,1853至1918年间师从克劳泽(Martin Krauze)学习,1918年克劳泽逝世后,他完全靠自修完成了自己的音乐教育。

如何练习:

1.十二到十三岁时,每天练三小时基本练习。

2.十四岁以后,改练乐曲困难部分。

3.演奏前不到会场预演。

4.每天练习时间随个人的体力、意志力而定,有时一天练二十小时来准备,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

5.提倡身体放松、精神紧张地处理音乐。

是否作基本技巧练习:强调学生开始时必须做很多的技巧练习。

如何背谱:用四种方法记忆:

1.心像记忆。

2.声音记忆。

3.分析记忆。

4.肌肉动作记忆,即手指位置记忆、分析记忆,最后直到能正确记忆每页的详细细节为止。

强调句练习范文4

【关键词】钢琴;连奏;非连奏;跳奏;音乐表现力;触键法

钢琴教育在现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钢琴学习中来。如何开始钢琴的入门学习,具备哪些基本功才能为今后高超的钢琴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初学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钢琴入门训练最重要的环节。

一、钢琴入门训练

弹琴的坐姿是入门一开始的学问,决定着习琴者今后的发展。弹奏时,背部伸直,腰以下要稳定,小腿和大腿形成90度,支撑全身的重量,年幼儿童脚踏不着地者在脚下放一张适合高度的小凳,手、肘、腕成一水平线,按照自身情况调整椅子的远、近,正确的坐姿是弹好钢琴的基础。

大部分的钢琴训练都从手臂重量断奏开始,肩、臂、腕放松,由臂将肘、腕带起后自然下落,将力挂在手指的指尖上,手掌支撑,腕、臂放松使手至肩的力量通畅。学琴开始就要学会倾听,避免砸、敲造成的僵硬声,尽量弹出丰满、圆润的音色。扎实的落臂训练使我们的手指在钢琴上学会“站立”,为接下来的手指独立性练习做好准备,更为中、高级阶段的跑动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做好站立后,可以开始手指独立性的训练。通过高抬指和低抬指,快速和慢速等方法循序渐进地练习,需要各手指下键、离键的动作迅速、灵敏,弹出通透的声音。这是手指能在钢琴上“行走”的基础。就象小孩学步一样,在琴上“行走”也要每个手指独立的发力并站好。这一训练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何时才能养成这种弹奏习惯,取决于弹奏者本身的肌肉和骨胳能力以及感悟能力。但是,不管花费多长时间,都需要耐心和敏锐地总结并积极纠正,因为没有这一基本的技术,就没有后来的高级训练——“跑”“跳”“飞”,也就没有完整良好的手指技术,弹奏不出音色层次的变化,音乐就不好听了。就像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应诗真教授所说:“钢琴演奏技术是手段,是从属于音乐表现的;但同时它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技术,想完美地表现音乐形象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几种钢琴基本弹奏法

非连奏、连奏、跳奏是钢琴弹奏中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弹奏能力的几种基本技术。

1、非连奏(non legato)

非连奏指音与音之间不连贯,手指触键后,弹足音值就立即离开琴键。

非连奏训练有两种:

一种是手臂断奏训练。以手臂的肘关节为界,分为两种方法:肘以上为大臂,以大臂上、下弹奏的断奏,称为“大臂断奏”,声音洪亮、刚劲,表现坚毅的性格。以小臂上、下弹奏的断奏,称为 “小臂断奏”,可以发出声音坚定、果断,表现明朗的情绪。

另一种是手指的非连奏训练,通常称“半跳音训练”或“颗粒性手指训练”。手的主要活动部位是掌关节,力度集中在指尖,手指要灵敏,触键速度快,强调每个音的音头。声音轻巧、透明、清晰,好似宝石般闪烁发光,通常运用于灵巧、快速弹跳的音阶乐句。

所有非连音的最基本特点是音质都带有颗粒性,要求指尖集中,弹奏果断。非连音的弹奏因触键点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音色和音量的变化,既可以塑造雄伟、坚定的丰沛音响也可以再现轻巧、灵活、秀丽迷人的音乐形象。

2、连奏(legato)

连奏是指音与音之间互相连贯。第一音弹奏后要等第二音下键发出声响后才能离键,使得音与音之间连成句。连奏是弹奏的核心,钢琴乐曲中的绝大部分都要运用连音弹奏。连奏是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像说话要分句一样,乐曲中的乐段也被分成若干乐句,谱面上有时用一根横的圆弧线“︵”把音符组成长句、短句,有的乐谱直接用音乐术语“legato”表明连奏。

弹连奏时,每一个音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直到重量移至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并发出音响后,手臂才可做“提起来”的动作,这个动作我们又可称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呼吸动作。训练这一技术时,可以从两个音的连奏开始,掌握好要领之后,再加入三个音一组的练习,直至能弹好一个完整的乐句。弹奏时依然注意倾听每个音,做到时值均匀、力度均匀、音质音色的均匀,让乐句听起来流畅、优美。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曲调优美、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小乐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连奏的音乐表现,尽快熟练连奏的弹法。

3、跳奏(staccato)

跳奏与非连音奏法有相同之处,都要求音与音之间要断开。不同的是跳音利用琴键的反弹,强调弹下去和反弹的快速下键、离键动作。跳奏的记谱通常是在音符符头上方或下方有一圆点“·”或三角“”来标记。

离键反弹的速度根据跳音记号而定:音符上标有圆点,叫跳音。弹原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时值,可以分为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小臂跳音和大臂跳音,不同的奏法会发出不同的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绪。音符上标有三角,叫顿音。弹原音符时值的三分之一时值,顿音像弦乐中的拨弦,手指反弹离键速度更快、更敏捷。跳奏在音乐中的表情千姿百态,会出现在不同风格音乐中,展示出活泼、积极、明朗等音乐形象。

三、钢琴技术与音乐表现力相辅相成

“音乐是有声的图画,图画是静止的音乐”。音乐家控制下的音色变化,就像画家笔下五彩斑澜的颜色,而图画上颜色的深浅、浓淡又像音乐里的强弱、快慢。没有层次的音乐和没有层次的图画一样,缺乏吸引力。钢琴技术与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是相辅相成的。

在演奏具体作品时,心中一定要哼出每一乐句的旋律,大脑里幻想出旋律适当的声音形象,想象接下来要弹的音应该是什么样音响?情绪是抒情流畅还是活泼欢快?感情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应该用快触键还是慢触键?这些都要在弹奏时随时想到并尽量做到,当声音响起时,聆听自己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象的音色。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学中应当选择一些音乐形象鲜明,能充分唤起学生想象力的乐曲。避免让学生生硬、单调地练习触键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来纠正自己的弹奏,体会到不同的触键方法。

初学阶段的钢琴学习必须注意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它既包括音乐的感觉,也包括表现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的色彩、节奏的律动、音乐织体的编排、音色等音乐要素去想象艺术形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音乐感”。为每一个乐曲准确的分句,是准确表现音乐的关键。音乐的分句同文学一样有呼吸,通常靠乐谱中的句线来划分,每句的强弱、扬起、收缩等语气要表现得自然恰当。因此,在技巧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用乐感来带动技术的提高;同时又运用相应的技术、技巧创造出丰富的音响世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钢琴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练习,逐步形成演奏能力,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在钢琴练习中努力做到坐好、站好、走好、看好、听好、好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避免在练习中走弯路,让钢琴弹奏技术走向健康之路。钢琴音乐必定成为一座通向音乐世界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张大胜著.《钢琴音乐研究》.全音乐谱出版社,1981年版(第六版).

[3]『前苏联亨利·涅高兹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4]吴晓娜 王健 编著.《钢琴音乐教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姚艺 编著.《钢琴100问》.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强调句练习范文5

scene 是可数名词,表示“局部的风景、景色”或“一时的场面、情景”,它包含风景以及其中的人物与活动;也表示戏剧、电影、小说等的“场景、布景”。

scenery 是不可数名词,表示“某一地区整体的自然风光”,尤指“美丽的乡间风景”。

sight 表示“风景名胜”时,必须用复数形式,指某地特有的建筑物、风景、名胜;表示“情景、景象”时,常用单数形式。

view 是可数名词,表示“从远处或高处看到的景色、风景”,强调你能看到的部分,即所见之景。比如常见的短语a bird’s eye view of... 表示“鸟瞰……、……的鸟瞰图”。

【练习】 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

(1) On the top of Mountain Tai, you can get a wonderful__________of the sunrise.

(2) We passed through some beautiful__________on our journey through the Lake District.

(3)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__________of China.

(4) The boats in the river made a special__________when all the fishermen came back from the sea.

【解析】

(1) view。句意为“在泰山顶上,你能看到壮丽的日出”。这里填入view比scene更合适,因为view强调“站在高处,你眼前能看到的风景”,而scene表示的“风景”包含风景中的人与活动,这个句子里没有这层意思。

(2) scenery。句意为“在穿过湖区的旅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美景”。“湖区整体的自然风光”用scenery表示。

(3) sights。句意为“长城是中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风景名胜”用sight表示,且必须是复数形式。

(4) scene。句意为“当所有渔民从海上归来时,河里的渔船形成了独特的场景”。这种独特的场景是一时的,场景里还包含人物的活动,所以用scene表示。

give out,run out,run out of和use up

give out 是不及物动词短语,表示“(耐心、力气等)耗尽”。它还常用来表示“分发”,此时是及物动词短语。

run out 是不及物动词短语,表示“用完了”的被动含义,它的主语常常是时间、金钱、食物等无生命的物体。

run out of 是及物动词短语,表示“用完了”的主动含义,主语必须是人,后面必须跟宾语。

use up 是及物动词短语,与run out of意义相当,表示“用完了”,一般用于sth be used up的结构中。但use up 侧重表示“在自己有选择的情况下有意地耗尽”,而run out of 侧重表示“在没有预料到或被迫面对的情况下用尽”。

【练习】 填入恰当的短语使句意完整。

(1) We__________gas a mile from home.

(2) His strength__________after he ran that long distance.

(3) Our money has been , so we have to return home.

(4) Food supplies had__________towards the end of the trip.

【解析】

(1) ran out of。句意为“我们在离家一英里的地方把汽油用完了”。主语是人,且“用完汽油”是被迫面对的情况,所以这里用run out of比use up更合适。

(2) gave out。句意为“长跑后他力气耗尽了”。“力气耗尽”用give out表示。

强调句练习范文6

一、注意拍子记号

在练习中,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常用的拍子,保持稳定的速度数拍子,按正确的节拍练琴,并注意各种节拍的节奏特点。如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重音在第一、第四拍,节奏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节拍练习要侧重解决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注意节拍的基本特点,缺乏平衡感,另一种是过分强调每小节的重音,使完整流畅的句子变成了以每小节为单位的支离破碎的音型。另外,对切分音处理要正确,既要强调出来,又不应孤立、过重,使音乐失去协调。莱蒙练习曲第六首第二段左手的音型,左手大指在第二拍弹的do,是个切分音,上面标有重音记号,但仍然要弹得轻巧而有弹性,不要弹得过重,喧宾夺主会使右手的旋律受到干扰,而且使带有舞蹈性质的3/8拍节奏轻快有弹性的音乐气氛受到破坏。

二、乐句、乐段结尾处要完整

人们说话、歌唱都要呼吸,钢琴演奏也一样。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乐句,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一样要有换气。音乐有走向、骨干音,通过弹奏把这些表现出来,旋律就会变得有生气、有表现性、有流动感。乐句之间的弹奏要有呼吸,还应注意乐句之间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关系。乐句和段落结尾处要弹足拍子,把音乐的意图交代完整。有的学生每弹到乐句、乐段结尾时,用手指戳一下末音,急速抽手,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弹出的声音,直到最后一音的最后一下震动,如果最后一拍是休止符,也应当用自己的内心感觉到一个完满的休止符,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三、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弹奏较难的部分时,速度会一下子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把速度加快,或渐强时加速,渐弱时减速,弹快速的乐曲时越弹越快,弹慢速的乐曲则是越来越拖。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节奏与速度的重要性,在练习快速乐曲时,应提醒学生不要紧张慌乱,特别是弹奏连续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时,一定要慢慢练习,逐渐加快速度,以达到乐曲所要求的速度。掌握不住速度准确性的,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弹奏之前,把乐曲全面考虑一下,然后把乐曲的某一较难的乐句在心里唱一下,衡量一下手指在速度上的能力,并与开始乐句的速度做比较,找到一种正确的、不破坏整个乐曲情绪的速度,确定在允许范围内变化速度,以达到乐曲情绪、风格的完整统一。

四、复合节奏的训练

两手弹不同的节奏时,准确的划分将导致节奏破碎,没有准确的测定方法,也无法用语言讲清楚。要两手同时弹奏两个不相同的节奏只有一个办法,分手练习直到弹得准确无误为止,然后双手合在一起弹,不考虑其中任何节奏,只考虑两手汇合之点,即两种动作的“终点”。依靠下意识动作,通过多次倾听,就可以学到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节奏。如车尔尼849练习曲第五首,左手三连音对右手的四连音,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弹法,一是把右手占四分之一音值的三十二分音弹成了三分之一的音值,一是把四分之一的音值弹成了装饰音(倚音)。应要求学生在弹奏练习中找准拍子与节奏感觉,先分别将左手的三连音与右手的二连音(或四连音等不同节奏)弹得准确、熟练,然后用同一速度轮流弹左手与右手的不同节奏,即左、右手练习,反复练习,注意保持速度的统一稳定及左右手不同节奏的精确性,熟练后再双手配合起来弹奏,便可找到感觉。

五、不同节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对于音乐来说,节奏好比是“骨架”,而节拍是“脉搏”,它们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而不应是机械呆板的时间分割。例如,钢琴曲《北风吹》是由谭露茜根据舞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改编而成的,乐曲是包含有引子和尾声的“ABA”三部曲式。引子虽然为自由的散板,但要保持音乐中的内在节奏,尤其是跳音和小连线处的乐句,节奏要准确。A段(1-17小节)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二拍子,右手为旋律,左手及右手做衬托与装饰性伴奏。弹奏中要尽量连贯,同时要讲究乐句的呼吸感,左右手交替弹奏要连贯顺畅,节奏准确,展现出白毛女的悲惨形象。B段(14-18小节)八分之三拍子。这是一段描写反抗斗争的音乐,在弹奏时双手都用跳音弹,但不要把跳音弹得太短促,富有弹性的断开即可。双手在既定的音乐速度上明确“强弱弱”的节拍韵律,每小节的第一个拍点音可给一下强音踏板,结束时四小节节奏要拉开一点,最后一个和弦要铿锵有力,用全身力量弹奏并延长它,通过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渐慢自然流畅地进入第三乐段A。A段(46-70小节)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旋律高八度重复,要奏出明亮透彻的音色,速度比前一段稍快稍活跃,有表情地刻划出白毛女的幸福心情。尾声是重复性尾声,触键要柔和,音要连贯,表现出白毛女处于无比的幸福之中。最后,在这一气氛中慢慢地轻奏出结束和弦,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参考文献:

[1]盘石.浅谈音乐与节奏[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