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盗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盗知识

防盗知识范文1

【关键词】智能防盗;门禁;监控;报警

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机构,承载着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因其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优美的借阅环境受到各类读者的欢迎,完善的软硬件服务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但是,随着读者意识的加强,怎样更有效地保护藏书和读者的阅读隐私成了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传统防盗措施已经非常完善,但是还不足以全方位地保护各种珍贵藏书以及读者隐私,为了读者能在图书馆安心阅读,图书馆的安全防盗措施已经不能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要寻求更高、更广阔的发展。智能防盗措施能够更好地解决读者在隐私保护方面和藏书方面遇到的问题,在传统防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智能防盗措施的投入与使用,以期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防盗安全保障。

一、传统防盗措施的局限

(一)我国传统防盗措施现状。目前,就防盗措施这方面而言,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采用门禁防盗作为防盗措施的主要手段,与之相配和使用的是感应磁条。将带有黏性的磁条黏贴在书脊中,就相当于给书籍充上了磁,那么书籍在借出的同时就需要消磁,没有消磁的书籍在通过装有感应器的门禁时就会发出警报声以达到防盗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最流行的防盗磁条就是RFID。RFID是目前我国使用率最高,最广的一种防盗磁条,但是它的防盗原理和老式的感应磁条一样,都只能依靠门禁系统来实现其防盗价值。

(二)传统门禁防盗措施的局限。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以闭架式服务为主,读者到图书馆借书,都是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忙找书,读者不能进入书库自主借阅。现在,我国图书馆引入超市管理法,让读者到书库自己找书,自主借阅。这样虽然提高了书籍的借阅率但同时也增加了书籍的遗失率。读者将书脊中的防盗磁条撕掉,或者在反复的高频借阅中防盗磁条的灵敏度会降低等,这些都让门禁防盗措施失去了它的保护能力。

现在图书馆都在向借、阅一体化模式发展,这样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据统计,高达77%的读者是为了享用图书馆优越的阅读环境,在这样一个无人打扰的空间,读者能够完全地放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完善的防盗措施是自助借阅的保障,使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得以有效发展。

随着图书馆智能化进程越来越快,单纯的门禁防盗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高智能的安全防盗措施才能够保证读者正常、有序地借阅图书,才能够保证各种藏书的安全,以及读者的隐私安全。智能防盗措施应该是全方位的,高覆盖率,涉及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智能防盗措施的全面实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 完善智能防盗措施的方法

(一) 门禁措施。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工作人员到图书馆上班,都要通过身份识别才能进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读者和工作人员是本图书馆的读者或职工而非社会上的闲杂人等,让图书馆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借阅环境。这样,在完整的防盗措施中,门禁措施被首当其冲地排在了第一位。它是保证图书馆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门禁措施如此重要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并经历了几代的发展,最早出现的网络化门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后门禁措施又经历了许多变化。

1.密码识别。第一代门禁措施采用的是密码识别,它是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的。这种门禁措施操作简单,无需进出人员携带任何凭证,只要记住密码,随时都可以进入图书馆。但是@种门禁措施也有它的缺点,如果进出人员忘记密码,就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会给广大读者和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再者,如果不小心泄露了密码还会造成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图书馆,给图书馆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密码门禁由于其自身安全性低和便捷性差已经被普遍淘汰。

2.卡片识别。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按照卡片种类,我们又可以把卡片分为两种:一种是磁卡,另一种是射频卡。磁卡的优点是成本低,一人一卡,使用方便。但它的缺点是,磁卡很容易磨损,一旦过度磨损,读卡就会失败,卡片因此就会作废,寿命很短。而且磁卡还很容易受外界磁场的干扰,卡片信息受到磁场影响而丢失,卡片便无效了。但是,射频卡的出现解决了磁卡的这两大缺点。它采用无接触模式,灵敏度高,开门方便,快捷。它不容易被复制,安全性能高,寿命长。射频卡识别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门禁措施,它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银行等重要场所。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所以没有完全普及,一些落后的地区仍然在使用密码识别。

3.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是通过检验人的生物特征来识别进出的。生物识别又分为指纹型、虹膜型和面部识别型等。从识别的角度来说,它非常方便省事,不需要记住密码,也不需要携带任何卡片,只要本人到场进行生物验证即可。而且它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因为每个人的生物特征都是不同的,指纹、虹膜、面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世界上绝对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指纹、虹膜以及面部特征。所以,在安全性能方面,生物识别是做得最好的。但是,生物识别对使用者的条件要求很高,比如使用者的手指不能有划伤,眼睛不能红肿出血,脸上不能有伤等等。而且生物识别的成本也特别高,这也是生物识别没有办法普遍使用的重要原因。

(二)监控措施。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视频监控也慢慢走人图书馆。视频监控以实时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受到各大图书馆的欢迎。它的实时记录功能能够准确无误地记录当时所发生的情况,为使用者提供有利的证据和依据。整个监控措施建成后在十年内都会保持先进,视频监控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并能够及时地升级换代。视频监控将成为一个集可靠性、保密性、操作简便性为一体的安全措施。

1.传统模拟监控措施。传统监控措施在我国图书馆刚刚引进监控的时候最为昌盛。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及楼层都布有摄像头,以便记录整个大楼的安全情况,如果出现突况就可以及时调出视频查找究竟。但是,传统的模拟监控的有效距离只有二、三百米,这样在监控点和控制中心就需要铺设电缆,而铺设电缆的费用相当昂贵,往往会占据整个监控费用的80%。除此以外,监控中心设备繁多,结构复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知识才能胜任监控中心的监控工作。这样一来,除了铺设电缆的费用外,图书馆还得抽出经费,把操作人员送到相关部门培训,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成本。基于这样的原因,这种传统的监控措施也日渐在图书馆衰落。

2. 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措施。相对于传统模拟监控措施而言,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无疑是一次飞跃。在监控应用中,数字硬盘录像机放置在监控点前端和摄像机相连,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然后压缩在硬盘上,通过电信数据网络或其它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它摆脱了传统模拟监控必须铺设电缆的缺点,使其结构大为简化。但是,由于本身技术结构的局限性,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始终无法解决图像传输时间过长,无法实现多条线路同时监控等问题。

3.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措施。第三代数字监控措施是以网络为依托,数字处理为核心,集光电感应器、计算机系统、数字传输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的全新监控模式。它不仅具有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所具有的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视频传输清晰以及可同时监控多条线路的优点,而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监控中心和网络可以达到的任何一个监控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真正做到了对视频监控远程、实时、集中的要求。

(三)报警措施。报警措施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周边安防,周界报警概念:以“阻挡为主,报警为辅”,即把入侵者阻挡在周界之外。把犯罪活动制止在发生之前,让入侵者知难而退。当有入侵者闯入时,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通知保安人员并联动视频监控。这和传统的报警监控是不同的,传统的报警器只能在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提供信息和记录,不能有效地防止外人的入侵。

1.开关式报警器。第一代防盗报警是开关式报警器,这种报警器主要安装在门和门框上,只要有非法者强行闯入,图书馆的主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除此之外,主机显示器还会显示报警地点和报警性质。开关报警器因其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特点受到普遍的好评,并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开关报警器的局限性很高,只能安装在门上,而不能安装在其它物体上,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开关报警器的防盗范围。

2.玻璃破碎报警器。第二代报警器是安装在室内的玻璃破碎报警器,玻璃破碎报警器又叫振动报警器,它是粘贴在玻璃上的,当有人敲砸玻璃时,就会鸣笛报警。玻璃破碎报警器可用于其它任何有振动的场合,它的警报声可以吓跑盗贼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来人的动向。它被广泛用于门窗、保险柜、文件柜、机械设备,室内、室外露天等各种物品,当一旦感应到轻微振动就会发出高达120分贝的高音报警声以便达到及时报警等阻吓作用。

3.空间移动报警器。第三代报警器是空间移动报警器,例如超声波和红外线报警器等,它的特c是:只要在它警戒的范围内有人移动就会自动报警。这种报警器利用人体的热感应原理,当发现有人在红外线报警器的范围内移动,那么红外线或超声波就会捕捉到人的温度,一旦感应到温度,移动报警器就会启动。这种报警器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报警措施,它准确率高,辐射范围广,是各大银行和国家档案馆普遍使用的一种报警器。但因其高昂的造价,这种报警器还没有办法大量在图书馆使用,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仍然在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报警器。

三、结语

完善的智能防盗措施是由门禁措施、监控措施、报警措施这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相互协作构成了图书馆安全防盗措施网,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防盗保卫工作。由此可见,在图书馆内部成立智能防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未来图书馆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图书馆保卫人员的防盗知识,熟悉智能防盗措施的原理并合理利用,将传统防盗措施与智能防盗措施相结合,为维护图书馆的秩序、藏书安全、隐私安全作出最大的贡献。

(本文系四川省文化厅2016年度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规划项目:图书馆传统安防措施与智能安防措施的结合研究―以防火和防盗安全为例(立项编号:WHTTSXM[2016]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幼平.高校智能安防报警系统[J].福建电脑,2010(5):140―160.

[2]陆璐.物联网中RFID智能门禁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13(7):86―90.

防盗知识范文2

关键字:隧道塌方;施工;围岩;塌方预防;塌方治理

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都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导致严重的后果,会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延误工期、出现比较严重的机械损失,甚至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隧道塌方是隧道建设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工程灾害,以成昆线为例,全线共有415座隧道,施工中约有25%的隧道发生过大型塌方。笔者参建的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全线共设隧道9座,平均每座隧道塌方约3次。针对国内在建的或者已建的隧道多次塌方,交通部专门总结了十八字口诀“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快封闭、勤量测、快衬砌”,对减少隧道塌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对多变的地质环境,有待我们更深入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减少建设中的塌方损失,创造出优质、安全、经济的工程产品。

1. 隧道塌方原因

塌方是围岩失稳的一种表现方式,当支护结构刚度不够或支护不及时,引发围岩大面积的坍塌,即为塌方。防治塌方,首先是要找到塌方的原因。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客观地质因素和主观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原因。

1.1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地质差异性造成的。隧道施工时穿过断层或者地层覆盖比较薄弱的地段,例如穿过水源比较丰富的土层如水塘、冲沟、水库等,穿过风化比较严重的岩层;或者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裂隙、软硬差异比较大的岩层分界处,这些都是会引起隧道塌方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容易产生塌方的常见地质不良有:第四系各类堆积层、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高地应力、溶洞、涌水等。

1.2 主观原因

1.2.1设计时考虑不周。隧道施工前的设计对施工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勘测设计阶段对隧道要经过的地段的地质情况掌握的不全,就不能正确地分析该地段是否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或者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就有可能把隧道设在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增加了塌方的几率。隧道设计还要考虑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地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

1.2.2施工方法不当。施工人员忽视围岩细微变形,对不良地质洞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支护不及时,围岩暴露时间过长,引发掌子面或掌子面附近洞段坍塌。同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一些施工人员,职业操守较差,偷工减料,减薄喷锚厚度,降低喷射混凝土质量,锚杆的数量及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要求注浆的锚杆不注浆,要求注浆的小导管不注浆,拉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2. 塌方预防

结合塌方原因的分析,可知预防塌方的关键有三点:第一、探明地质情况,通过工程超前预报,提前预测,发现前方不良工程地质状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选择适应的开挖及支护措施,避免打无准备之仗。第二、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法。根据探明的地质岩层情况,选取适应的开挖工法,软岩少装药,弱爆破,且不可盲目装药,放大炮。严格按照对应围岩级别的支护措施及时进行支护,使围岩与初期支护及时组成一个承载体系,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第三、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围岩量测。对已施工地段围岩及支护状况的安全、稳定作 定性、定量分析,反馈指导于施工。

3. 塌方发生后的处理方法

塌方的处理必须建立在对塌方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经验,塌方处理方案制定的一般处理原则是先巩固后方,防止塌方扩大,塌方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趋于稳定,形成自然拱,经过观测和稳定分析,确定塌方稳定后,再对塌方体进行逐步加固处理。

3.1 里庄隧道K50+373~K50+390段坍塌处治。里庄隧道全长7147m。K50+373~K50+390段为强风化绿泥石片岩,局部变质,多呈薄层状构造。结合现场塌方情况分析,由于上导坑轮廓线外均为不稳定塌渣,故在上半断面均采用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拱架支护方案,钢拱架间距50cm,采用两排超前小导管,梅花型布置,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4的花管,L=6.0m,第一排角度控制在5°~15°,第二排角度控制在20°~30°,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纵向排距均为1.5m,为保证小导管施作角度,在钢拱架内穿孔打设小导管,并与钢拱架焊接,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终压控制在2.0MPa。挂网采用φ8盘条,间距15cm×15cm,然后喷C20砼33cm。在下半断面开挖时边墙采用径向注浆小导管代替锚杆进行支护,小导管间排距为1.0m×1.0m,小导管长度4.5m。塌腔高度较大,为防止上方陆续掉渣砸坏现有洞身结构物,在小导管加固后,设置拱顶预留孔,泵送C20砼(2m厚)于拱顶上方,形成现有支护上方的砼防护层。

3.2 花椒园隧道巨型花岗岩切割坍塌处治。花椒园隧道长1135m,洞身段岩体为钾长花岗岩,节理主要有三组(1)产状234°∠54°,节理面平直光滑、无充填,间距0.3m;(2)产状277°∠82°,节理面平直光滑、无充填,间距5m,(3)产状205°∠84°,节理面平直光滑、无充填,间距0.2m。期间在隧道掘进至Ⅳ级围岩段时,发生大块花岗岩楔形掉块,砸坏施工台车,洞身周边的初期支护径向锚杆,随大块石掉落,在拱顶形成3m高的塌腔。

3.3 木珠砻隧道土夹石覆盖层洞段坍塌处治。木珠砻隧道全长118m,洞身段岩体以钾长花岗岩为主,节理发育,节理面粗糙。经过现场分析,洞身无水,冒顶堆渣较高,采用渣堆“穿”的方式较为可行,设计提出的处治方案为,封闭掌子面前渣体,堆码沙土袋压脚,在堆渣顶掌子面拱部设置环向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沿现有超前小导管上挑大角度设径向注浆导管,注浆固结成临时拱圈。待拱顶部初稳之后,在塌渣上形成顶部作业台阶,分三台阶法,实施钢拱架支撑,拱周及边墙打设环向系统锚杆加固,如此循环,坍塌体就穿过了。洞外冒顶位置采用砼硬化加固,并做好防水处理。

4. 结论与展望

结合工程实际及现代隧道新奥法原理,安全建设隧道的前提条件是预防塌方为主,治理塌方为辅。

要防止塌方,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塌方客观因素的防备工作。通过对掌子面及开挖洞段详细的地质素描工作,借助地质人员丰富的岩土专业知识,或借助先进的地质探测仪器,对未来洞挖段地质情况进行判断,提供准确的预测,为下步开挖及支护做好资料准备。2)做好塌方主观因素的防备工作。这是一个相互协作过程。3)检查与补救阶段,同样更是新奥法的精髓所在,那就是做好变形量测工作。监测成果对历史洞挖与支护是否合理有效,发现问题可以亡羊补牢,未发现异常,对新一轮洞挖支护是一个成功的参照。

以上总结了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塌方发生后的治理方法与措施,以期指导实际工程。隧道施工通常地质条件多变、施工作业各异,广大建设者应针对不同的围岩采用合适的工法,动态设计,以不变应万变,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孔祥一. 隧道塌方预测与防治措施[J].科学之友,2010,5:67-68.

防盗知识范文3

一、主要内容

依法查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的违法违规行为,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的落实统一收案、收费制度情况,已办结案件的立卷归档情况;律师事务所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六类23项基本制度情况。

二、方法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与自查自纠。时间安排是2012年8月8日至2012年8月12日。

1、学习动员(2012年8月8日到2012年8月12日)。各律师事务所结合实际制定自查自纠工作计划,于2012年8月10前,上报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科备案。各律师事务所按计划组织律师学习《律师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本所的相关规章制度。

2、自查自纠(2012年8月13日到8月20日)。

律师事务所重点自查在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统一收案收费、诉讼文书管理、印鉴管理、档案管理、律师执业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律师自查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是否存在私自收案、收费,以非律师身份办案,案卷归档不及时等问题。

对自查发现的问题,依照相关法律、规章、规范分析原因症结,提出改进提高管理和自律的制度措施,对律师和相关管理责任人按照律师事务所有关制度规定做出处理。

律师事务所、律师分别写出书面自查报告。各律师事务所和存在违法违规执业问题的律师的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在8月20日前上报至区司法局。

在本阶段,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协商确定查阅案卷的时间、数量。由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管理科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到法院进行案卷查阅登记工作。对2010年度涉及我区律师办理案件(以下简称“登记案件”)对应案卷中的案号、案由、委托人、人、授权委托书、出庭函、结案日期等信息进行登录,并按律师所在单位对信息进行汇总编组。根据登记案件涉及律师情况,制定检查时间顺序表,通知所涉及到的律师事务所。

第二阶段:检查、调查和处理。时间安排是2012年8月22日至2012年8月26日。分步进行。

1、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管理科汇总各律师事务所上报自查自纠工作计划,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工作,并将自查自纠情况录入《律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登记表》。

2、由区司法局法律服务管理科组成工作小组,按照事先制定的检查时间表,到登记案件涉及的律师所在单位,检查、调查以下情况:了解律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整改措施和处理决定落实情况;了解律师事务所执业管理等六类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律师事务所统一收案、收费、档案管理、诉讼文书使用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律师事务所某一时段收结案登记情况;登记案件履行审批登记、收费、合同签订、诉讼文书领取、公章使用、立卷归档等情况。将检查实际情况填入《专项检查登记表》,由律师事务所盖章确认。对涉嫌存在私自收案、收费和以非律师身份办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登记案件,进行调查取证。研究确定并对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根据检查、调查情况,依法依规对涉嫌违法违规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理。

第三阶段:总结通报。于2012年8月31日前,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总结,按照《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区。

三、组织机构

区司法局成立规范律师执业检查活动领导小组。

四、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各律师事务所要充分认识开展规范执业行为专项检查活动,对于提高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律师事务所的自律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所主任作为责任人要靠上去亲自抓,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防盗知识范文4

关键词:水稻;倒伏;减产 因素;防治措施

水稻倒伏后不仅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而且收割困难,病虫害过重,品质变差,损失过大,研究表明,水稻乳熟期倒伏一般会减产28.6%―36.6%左右。

倒伏分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一般根倒伏发生在蜡熟期后,由于长时间深水灌溉,田间长期保水,根系发育差,扎根浅,根系支持力差,地上植株生长过于繁嫩,形成头重脚轻,稍经风雨等外力侵袭,就很容易发生倒伏;茎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以后,由于施肥不当尤其是无机氮肥施用量过高,穗肥施用量大,追肥次数过勤或密度过高,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造成茎秆柔软,承担不起上部重量而导致茎倒伏。

1 水稻倒伏的主导因素

水稻倒伏现象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除了有些品种不抗倒伏外,主要的原因是:

1.1 施肥过多

特别是无机氮肥施用过多极易引起茎叶徒长,植株增高,易形成头重脚轻,风、雨等外力因素加强极易造成茎倒伏。

1.2 密植过大

过度密植,群体过大,影响群体中个体的水、肥、光、气、热吸收,促使基部茎杆纤弱,支持力小,中期易造成茎倒伏。

1.3 耕作层太浅

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对地上部的支持力差而造成根倒伏。

1.4 长期深水灌溉使稻根造成无氧呼吸,解毒能力下降,使稻株茎杆柔软形成根倒伏。1.5 病虫害

如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等的危害。

2 水稻倒伏减产主要原因

2.1 水稻倒伏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片叠压一起,严重影响了植株的光合产物的形成,谷粒的成熟度降低,干物质少,粒重小而减产。

2.2 茎秆倒伏,大量消耗了养分,节部靠地面一侧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加快,使茎杆上弯生长,急剧消耗植株的营分。

2.3 水稻倒伏

常是由暴雨造成,稻穗在受水浸淹时间过长,或地面湿度大的情况下,谷粒霉烂或发芽,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

3 预防水稻倒伏的措施

3.1 选育耐肥抗倒品种

如选育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品种。

3.2 培育壮秧

壮秧移植后茎杆增粗的起点茎径较大,最后可获得比弱秧较粗的茎,增强茎杆支撑力。

3.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则可防止群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良好,茎叶组织老健,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强茎杆的抗倒能力。

3.4 科学施肥

穗肥施用时间要准,数量要适宜,次数适当, 克服偏施无机氮肥,防止生长过旺,这样有利于茎秆充实,控制基部节间拉长,增施硅肥。在水稻拔节初期,每亩施用硅肥10公斤,增强茎秆粗度,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

3.5 科学灌水

水稻移栽后,寸水缓苗,浅水分蘖。土质好的田块,当亩茎蘖数达预期穗数90%时开始露晒田。对土质差的田块,可等到够苗时再露晒田,晒到水清硬板时再灌水。灌一次水后,待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第二次水。

3.6 防除病虫害

保护茎杆的抗倒性能不受病虫害破坏。特别是对纹枯病、小球菌核病、水稻二化螟、稻飞虱,要根据病虫情况,适时用药防治,以免病虫危害后引起稻株倒伏。

3.7 化空防治

多效唑200PPM60g/亩,化控是防止水稻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

4水稻倒伏后的救治

水稻倒伏后要及时救治,其主要措施有:

4.1 排水晒田

水稻倒伏后要及时开沟排水。

4.2 微肥救治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0公斤叶面喷施。

4.3 药剂救治

用5%井岗霉素100克,兑水10公斤喷施防治纹枯病。井岗霉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药肥混施。

防盗知识范文5

2011年3月21日,北京某机械有限公司一车间班长高雷(文中人物均系化名,下同),安排王云、吕明一起修理颚式破碎机配重轮轮孔内径。颚式破碎机配重轮为圆形,直径1 530 mm,宽370 mm,轮孔内径200 mm,重约1.2 t。王云、吕明两人完成修理后开始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由于颚式破碎机配重轮内径不匹配,未能安装成功。王云和吕明便用千斤顶把配重轮拆下来,放在车间地面上。随后,吕明控制电动单梁起重机开关,王云扶着配重轮,将配重轮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吊到修理位置地面上,由于配重轮吊装位置不合适,吕明控制电动单梁起重机开关将吊绳放松后,由王云、吕明将配重轮向北推动约10 cm。调整到便于修理的位置后,王云、吕明用一根螺杆倚在配重轮南侧,并将一把自制焊锤倚在配重轮北侧,配重轮东西两侧未放置任何防倾倒设施。此时,配重轮南北直立放置,并且电动单梁起重机的吊绳处于倾斜状态。王云坐在配重轮东侧的椅子上,面朝西面,用手持电动磨锯打磨配重轮轮孔内径。吕明由于眼睛进了异物便走出了车间,王云进行了约1 h的打磨作业,11时10分许,另一名工人听到王云喊救命。随后,该名工人和车间班长一同前往现场查看,此时,两人发现王云坐在地上,面色苍白,配重轮正压在王云的小腹上。两人利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将压在王云小腹上的配重轮吊走后,现场的工人将王云抬出,随即车间班长拨打了120急救电话。25 min后,120来到现场把王云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后王云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经过调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机械有限公司维修颚式破碎机配重轮时,东西两侧未放置防倾倒设施,颚式破碎机配重轮南北两侧未设置专用止挡等安全保险装置,致使职工王云在用电动手持磨具进行颚式破碎机配重轮轮孔内径打磨时,颚式破碎机配重轮失稳倾倒。

间接原因

首先,该机械有限公司未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未及时检查发现消除一车间维修配重轮时,东西两侧未放置防倾倒设施、南北两侧未设置专用止挡等安全保险装置的事故隐患。

其次是王云和吕明在维修配重轮时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当。

第三是该公司管理人员未履行职责及时检查、消除公司一车间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未组织制定、监督实施临时维修较大工件安全措施方案。

防范事故再次发生

这是一起由于作业人员在维修设备时未设置防倒和止挡设施而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暴露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现场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这次事故的教训提醒我们:

生产经营单位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防盗知识范文6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