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英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拥挤的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拥挤的英语

拥挤的英语范文1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交际行为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长期以来,言语交际的研究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而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言语交际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Samovar et al.,2000)。Birdwhistell (1970)通过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比较发现: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70%为非言语交际。同时,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他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心理学家Mehrabian (1971)认为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言语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可见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定会促进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更佳效果。

一 非言语交际的概述

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颇多。杨全良(1990)认为: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交际那样只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它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同时,李杰群(2002)也认为,非语言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器物、服饰、时间、空间等多种手段,其中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等又称为人体语言或体态语。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一项涵盖范围极广、内容颇丰的跨学科学术研究,除言语交际之外有助于交流的任何利用行为举止、表情、外部环境的交际我们都可称为非言语交际。

2 类型

非言语交际的涵盖范围很广,纷繁的分类方法随之产生。毕继万 (1999) 将非言语交际分为四大类型:(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 (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 (如握手、微笑、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 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 (如头部、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手部、腿部动作等等)。(2)副语言, 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 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非语义声音 (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非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3)客体语, 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4)环境语, 研究的是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对交际的影响, 而不是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信息 (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颜色、声音、灯光、标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等。

3 作用

非言语交际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大体上起到重复、补充、替代、调节、否定的作用(Samovar,2000)。作为言语范畴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言语交际不仅能产生听觉方面的效果,更能产生视觉、感觉、触觉等效果。同时,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能够传达出言语交际不能表达出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态度等重要信息,能增强语言交际的效果。在有些时候,非言语交际较之言语交际更能表达人的潜在意识和真实情感。

二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Patrick (1988) 指出教师授课时的信息88%由非言语渠道传递,只有12%是由言语交际传递的。而英语课堂又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会运用大量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以保证学生对英语言语知识的切实掌握。所以,作为一名外语传授者,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言语交际能力,更应该有扎实的非言语交际功底。因为合理正确地将非言语行为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英语教师也能通过师生互动性极强的英语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2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体态语

体态语,又称手势语,身势语,身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它是指人用人体某一部分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辅言语表达方式,是一种没有声音伴随的语言,且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对言语行为起着支持、修饰、否定甚至直接替代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有丰富体态语展示的英语课堂上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面部表情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适时的面部表情,如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会给学生亲切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默契的配合,从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反之,如果教师一味刻意地保持严肃之态,学生势必会感到压抑,课堂气氛也就会死气沉沉,而这对于语言的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融洽的教学气氛,整个课堂也就是机械的教与学,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就没法实现。如有的学生性格内项,往往迫于羞怯而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遇到会的问题也常常保持沉默,这时,教师如能微笑并点头示意定能增加此类学生的自信,不仅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b)眼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然、得体的眼神交际手段,因为眼神的表义功能极为丰富细腻,将其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可充分发挥其传情达意的功能。所以师生之间应适时保持恰当的眼神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盯着天花板或死盯教案照本宣科,而应有意识地用眼神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获得及时全面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掌控,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c)手势

手势在体态语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手势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解读对方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手势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助于描述和强调教学活动,使言语表达更有力、更形象、更生动。如在教学生认识he和she这两个虽然拼写简单但广大中国学生却经常出现口误和笔误的单词时,就可以边教学生发[hi:]时,同时用手指着班里的男生,同样发音[∫i:]时,用手势指向班里的女生,这样比起单纯的记忆[hi:]—‘他’、[∫i:]—‘她’形象好记多了。

(2)副语言

副语言指的是言语的非词语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语调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等,虽然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并非指言语本身,因而常被用来辅助语言的表达,通过说话人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高低强弱就可以判断说话人的感情和态度。所以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将高超的语言能力与完美的副语言能力相结合,不仅要保持适当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恰当的沉默和话语停顿,而且要运用适时的升降调、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领会。

(3)客体语

客体语,又称物体语,是非语言交际的另一种形式,主要指着装、修饰物等各种不同教学手段所体现或传递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表,并且要很好地利用诸如板书、图表等客观教学手段以促进教学顺利的进行。

(a)服饰与仪表

教师的服饰与仪表,作为教学艺术的一部分,能直接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洁适体的服饰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服饰仪表不得体,则会失去学生的尊重,教学效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表,给学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

(b)客观教学手段

客观教学手段作为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善于利用板书、 图表、直观教具等客观教学手段能有效增进教学效果。适当的板书、图表等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系统性,可以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一目了然,可以减轻学生的语言障碍,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另一种语言的掌握。比如在学英语单词dinosaur(恐龙)时,可根据其音标[′dains:]将其分解为如下图示[dai] (die—‘死’)[n] (no—‘不’)[s:] (saw—‘看见’ )意即这个动物‘已经灭绝了,现在看不见了’将其联想为‘恐龙’,这样就可以将“恐龙”这个比较难记的单词让学生轻松掌握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来传递言语知识,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本内容形象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4)环境语

从非言语交际角度讲,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本文着重对空间信息的概念进行阐述。空间信息是指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合理利用空间语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室的空间位置也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不应总是站在讲台后面而是应该适时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在信息交流极其频繁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也应采取新颖的空间形式代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空间模式。比如传统式的座位安排是将桌椅一排排整齐地排列在教室里面,这样便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而这样却经常导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所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将传统式的桌椅排列改变成有利于教学的排列模式,比如在讨论某一话题时,可将座位按半圆形、方块形、或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增强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繁多的重要交际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结合必定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言语表达的交际方式,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真正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非言语行为具有社会性(关世杰,1995),而社会性是指有一些非言语行为是人们后天学得的,是由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因此,它已成为该群体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行为也就带有了各自的文化特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要遵循英语文化背景,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输入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信息,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异域文化的真正乐趣,使其既具备运用英语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具备非言语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Birdwhistell,R.S.Kinesics and Context[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2] Mehrabian,A.Silent Messages[M]Belmont,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71

[3] Patrick W.M.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rd Edition)[M]USA:Natl Education Assen,1988

[4] Samovar,A.L.;E.R.Porter and A.L.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拥挤的英语范文2

关键词:黄源深 成才的"瓶颈" 虞建华 "知"与"用"

中国大学的扩招,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看似英语人才有些过剩,实则“小才拥挤,大才难觅”。英语教育已经陷于纯粹的口语、词汇、句法等基本功教学及应付各种等考试,专业知识课,如文学课,只在高年级开,也似乎成了可有可无。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中文水平历来被公众诟病。笔者有幸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宁波举办的中国英语教学方法高级研修班,从中受益匪浅,在这与各位同仁分享。[1]

研修班上,黄源深教授集中探究了英语专业学生成才致命的“瓶颈”: 英语写作基本没有过关;中文掌握不够水准;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欠缺;思辨能力薄弱。英语写作基本没有过关表现在:辨不清口笔语文体差别,通篇简单句;语感弱,中文腔重;词汇量小,酷似小学生的写作;只会描述,不会说理。而只会说几句,不会写,充其量可做个导游,相当于一文盲,却难以胜任众多其他工作。中文掌握不够水准一向是外语专业人的恶名,中文水平直接影响对外语的理解、表达和翻译能力。“几年前上海的一次翻译大奖赛,一个新加坡人战胜了几百个有专业英语背景的中国人,拔得头筹,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不是赢在英文水平上,而是在中文表达上”(前言)。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欠缺同样直接影响外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外语学生和老师在学和教中,多只见语言的字词句,忽略语言传递的信息和存在的文化。思辨能力薄弱体现在:写文章长于描述,短于立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缺乏观点、分析和论述;听讲座提不出问题,更难有论点的交锋;讨论会甘当听众,无法贡献自己的见解;头脑空空,没有想法。结果是,“走上社会后,善于复现相关语境,却难以贡献独特见解,缺乏创造力。他们也许能适应模仿性工作,亦步亦趋跟从别人,却无法独当一面,闯出一片天地来。”[2]

有鉴于此,黄教授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精挑细选编写了一部针对性很强的《英汉散文比较欣赏》,不失为一种局部性补救尝试,以期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提高中文水平,提高思辨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之所以说是“前所未有”,是因为“已有的英语散文教材都是基于一国一语编写的,唯《比较赏析》打破了这一传统,把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的名篇佳作按照其“契合”之处予以匹配并进行比较赏析。”(秦秀白,2012:105)针对性强是指黄教授身为教师多年,洞悉英语专业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毕业生的成功和问题所在,有鉴于学生成才的“瓶颈”,独辟蹊径,精选历代英汉名家各20篇,以散文的形式和内涵的相似行成对成单元。秦秀白教授认为每单元的英汉散文具有至少两个契合点:“题材相同或相近”和“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手法相近”。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教育、艺术等重大题材,也包括洞察世情、感悟人生、咏物明志、追求理想、修身养性的抒情随笔” (2012:106)。《比较赏析》的另特色是编者在选用的英文文本和汉语文本上都标出了重点段落,要求学生细读或背诵。这些英文散文都是正式文体,可让学生辨明口笔语文体,学会使用地道的标准的简明的句式,及篇章写作的逻辑性和说理,减少中文腔。而相对应的中文散文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对英文的透彻理解,也有益于学生的中英互译水平的提高。中英散文对比学习,也因其题材多样和内容的深刻,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欣赏》是“一种局部性补救”,是指这本书对突破英语专业学生成才“瓶颈”的一个突破性的开端。要克服英语专业学生的弱点,决非一部教材、一朝一夕所能为,需要全方位长时期治理,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怠不惰,坚持不懈,才能逐步打破“英语专业人的恶名”的魔咒。[3]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虞建华教授在探讨高等院校文学课的“知”和“用”时,提出了三对相对的命题:无用和有用,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学以致用和学以致知。目前的英语文学课教学所遭遇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用型的大学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外国文学遭到冷遇,受到轻视,甚至忽视,大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近年来已经几乎降到了冰点。”(刘波、罗承宁,2003:86)“英语”专业,各高校对其定位不同,态度不同:多数将它当作“应用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少数将它当作“人文专业”,以人文内涵为主要内容,培养国际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科定位的模糊性,带来了实施教学方面的混乱。以语言应用为目标的专才教育成为主导,学生通适性能力的培养、文化视野的开拓、健康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陶冶遭到忽视,毕业生总体上呈现“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状况。[4]

英语文学课的有用性,回归人文学科,当学以致知是有充分理据的。老清华、北大和解放前的西南联大英文系除去专门把文学当专业学习外,在语言习得方面也以大量的文学阅读为主,然后配以写作训练。在国际上,外语本身从来算不上大学的一个学科,外文系设置的专业和学科决不是听、说、读、写的技巧训练,它们的外文系就如同中文系在中国,而是英美和西方文学、文化和语言学等。抗战时期教学条件极差但人才辈出的西南联大的英文系,语言能力课(相当于现在的精读、泛读、听力、写作等课程)只占年总学分的不到16%,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诸如散文、英诗、西洋戏剧等其他课程来实现的(刘意青,2010:1-2)。“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大学校园里曾出现过人人都在读外国文学名著、人人都在讨论外国作家、场场外国文学讲座都座无虚席的盛况。”(刘波、罗承宁,2003:86)。目前国内一些重点院校,比如北京大学英文系,已从一年级就开设出英语文学、语言学、文化和文学理论等各种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语言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刘意青,2010:1-2)。黄源深教授建议大幅度调整课程结构,语言技能课应控制在25%以下,文化知识课,包括语言学、文学、欧美文化等,比例应占60%左右,知识可用英语授课。英语专业应该回归到人文学科本位,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王守仁,2002:11)”。虞教授以一段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展示文学语言的魅力。一个乞丐手身边放着一块牌子,写着:I’M BLIND. PLEASE HELP ME,但人来人往,施舍的寥寥无几。后来,一个女青年把牌子翻面,重新写上: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结果,很多行人开始不断地施舍。这两句话,意义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深层次上,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是事实陈述,直接请求,以乞丐为中心,而后者是诗一般语言,个人叙事,事实的陌生化,以行人为中心,叙事空白得以填补,乞丐的目的不是直接请求而是暗含其中等。虞教授还提到,曾被一名外籍教授请求回答一道“选择题”:“Professor Yu, which would you prefer: a student who can only stutter out his ideas or one who speaks fluent English but has nothing to say?”这一问题,不得不令人反思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弊端。[5]

鉴于文学课对于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虞教授借鉴了以往英语短篇小说编写的经验,特编写了《英语短篇小说教程》,以期“知”和“用”的紧密结合。虞教授的选材的依据是,语言浅显易懂,又是名家大家作品;一定要短,在短时间内能读完;蚕食空间,让学生发散想象空间;脱离文学史,使短篇小说自成体系。名作的浅显和短可让学生不会花太多时间就可以读懂,参与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避免学生无时间阅读,老师自我陶醉地对文本赏析,老师热,学生冷。脱离文学史,可避免老师和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了解文学史,没时间研读、分析、赏析文本,本末倒置。虞教授编写此教材是期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地了解英语民族诸方面的文化因素”,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外语运用技能,更需要提高人文造诣,对语言对象国家要有更深的文化浸润,对其历史渊源、、思维方式、习俗礼仪等诸多方面要有更透彻、更细致、更广博的了解,以获得更多异域文化的体验,提升进行深层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根本上讲,文学中涵容的人文精神,要比文学文本反映的语言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编码于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文化方面的东西,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底蕴,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6]

终上所述,两位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探究了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性教育的影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偏离了人文学科的正常轨道,导致了学生成为大才的“瓶颈”和文学学习“知”的缺失。两位教授有针对性地编写了《英汉散文比较赏析》和《英语短篇小说教程》,无疑会对目前的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7]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徐凯,周小进.英汉散文比较赏析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and Chinese Essays) [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刘波,罗承宁.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J].2003 (2).

[3] 刘意青.序[A].方岩.英语短篇小说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秦秀白.在散文鉴赏中感悟中西文化的契合与碰撞――《英汉散文比较赏析》评介.中国外语[J].2012(3).

[5] 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J].2002(2).

拥挤的英语范文3

本文通过对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阐述,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安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安全理念教育、安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实训实习专题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将安全理念及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提高化工生产安全的前提。

关键词:

应用化工技术;化工安全;实习仿真

化学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化工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伤害性及破坏性较强,对操作者及财物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化工企业对化工安全教育工作的疏忽使化工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15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高达14万亿元,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97起,死亡157人。其中,2/3的事故是由于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政府和企业缺乏安全专业监管专业人才,未能发现安全隐患造成。如福建漳州“4•6”重大爆炸着火事故、扬子石化“4•21”着火爆炸事故、东营“8•31”爆炸事故、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等。据此,化工企业若想从源头上改善及避免化工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观念上认识到化工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大部分设置化工的高校只教会学生生产化工成品,教学中并不涉及安全生产所具备的环境和排除隐患等内容。本文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立项建设专业)改革与建设为例,简单叙述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

1专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化学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化工产品生产、化工常用设备与控制,化工安全与环保等基础知识,具备典型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化工工艺运行与控制、生产工艺管理等能力,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及管理工作,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接近生产事故现场的人,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化工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专业改革前,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安全与环境保护》,作为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化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与卫生防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和控制技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知。课程课时安排合计28课时。《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的知识点又多,但实际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这就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上近些年社会对化工安全教育的重视,此矛盾越来越尖锐。经过调研论证,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始终。

2专业安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

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应用化工行业特点,引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的“素能并重,工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全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安全素养培养是重中之重,人才培养将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意识养成贯穿始终。“素能并重,工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确立了明确的目标[1-3]。

2.2专业安全理念教育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无知是最大的安个隐患”,人要有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以增强学生的安全理念是专业安全教育的关键。

2.2.1入学专业安全教育

新生进校时,安排专业带头人开展专业教育讲座,介绍化工生产特征及工作环境特点,重点渗透专业安全理念教育,修正学生对化工专业不安全的误解,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意义。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安全展厅,从感官认识上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及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2.2.2教学过程安全教育

按照现有的教育常规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培养,基本能满足岗位的基础作业需求,但从安全作业角度来说,现有高职校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为了增强学生安全生产理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中均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包括化工品的危险特性指数、化工生产的特点、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等内容。在讲授化工设备、化学品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知识时,教会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等。如此通过多门课程的安全知识灌输,使学生对化学品的安全属性及生产特点牢记心中。

2.2.3毕业就业安全教育

学生在毕业前,设置有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主要由专业负责人或企业专家就化工行业发展与特点、化工企业需求与必备技能等知识进行教育与培训。通过典型安全事故事例分析使学生安全警钟长鸣,能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2.3专业安全课程设置

2.3.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课程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核心课程《化工安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护、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置、电气、静电与雷电的安全防护、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与管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化工企业事故预防与处理、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检修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让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认识。《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以多媒体为主,利用“化工安全在线学训系统”仿真软件,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模拟事故及安全操作,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使教材中复杂的示意图呈现立体动画效果,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如图2。

2.3.2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仪器分析》《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工业分析技术》《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性的融入安全教育内容[4]。在《无机/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物料配比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物料配比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基本单元操作原理的同时,介绍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中常见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化工产品作为一类特殊物质,“分析”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眼睛”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技术》课程,在介绍常见大型分析仪器原理及方法的同时,引入真实产品测试及化工仿真技术,强化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强调特种设备、大型分析设备、定量容器、化学试剂购买及保存等安全管理规定[5]。

2.4专业实训安全教育

化工类专业都有大量自主性较强的实验实训课程,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有化工基本操作训练、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有机化学实训、物理化学实训、仪器分析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工业分析实训、化工工艺模拟仿真、化工中试实训等10多门实训课程。实训类课程教学设备接近真实化工生产设备,实训课上教师通过对实验实训的讲解、演示,结合学生的错误操作及试验数据、试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共同对比学习生产实践中错误操作的后果及事故处理,使学生对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进而阐明化工生产实践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在实训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穿“实训服”,潜移默化使学生知道在企业生产场所及操作过程中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逐渐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5专业实习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一线操作类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前要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从实验实训室过渡到企业真实生产线,其安全要求及安全意识培养是专业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专业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实习期间,校企密切配合进行化工生产现场安全教育。学生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通过参与化工生产、安全演练及相关考核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安全防护;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能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要求学生从生产物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不同角度学习化工生产安全分析及处置能力,具有初步的危险品隐患辨识能力、生产工艺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6专业安全终身教育

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借助视频、仿真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进行安全教育,进而树立终生安全意识[6-8]。

3小结

化工类专业要确实落实化工安全人才标准,将安全知识教育细化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将安全意识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到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当中,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技术进展,强化化工是高危行业的认识,树立安全是化工生产前提的理念。目前,化工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淑芳,金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3-19.

[5]李丽霞.《化工安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94-196.

[6]王瑾.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教育探析[J].广州化工,2009,37(3):196-198.

[7]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拥挤的英语范文4

【关键词】 调制;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双边带;单边带

一、模拟信号的调制

模拟信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号之一,比如说话的声音信号,一天中采集的温度信号等,它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信号。模拟信号的调制可分为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幅度调制又可分为常规双边带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单边带调幅(SSB),残留边带调幅。角度调制可分为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幅度调制是发展最早的一种调制技术。幅度调制的基础技术是常规双边带调制(AM),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为:

sAM(t)=[A0+m(t)]cos?棕c(t)

=A0cos?棕c(t)+m(t)cos?棕c(t)

SAM(?棕)=πA0[?啄(?棕+?棕c)+?啄(?棕-?棕c)]+[M(?棕+?棕c)+M(?棕-?棕c)]

由此可看出,AM的频谱由三个分量组成,上边带、下边带和载频分量,带宽是基带信号的两倍,其中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上下边带对称,AM调制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价格低廉,还可用包络检波的技术对其实施非相干解调。但由于AM信号的功率利用率最大也只有1/3,所以大量的功率用在不携带任何信息的载波功率上,加上抗燥性能较差,这些都限制了AM调制的发展。基于AM信号中载波功率消耗了大部分信号功率的特点,可将载波功率剔除掉,只传送边带信号,这种技术就叫做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其时域和频域表达式为:

sDSB(t)=m(t)cos?棕c(t)

SDSB(?棕)=[M(?棕+?棕c)+M(?棕-?棕c)]

从中可看出,DSB的频谱不存在载频分量,这使功率利用率大大提高,理论上可达到100%,即传输的全部是携带有信息的信号。但由于剔除了载频分量,这时的调制信号的时域包络与信源信号已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解调时,不能用结构简单的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只能用结构相对复杂的相干解调方法来提取出原始信号。DSB信号虽然有效的提高了功率利用率,但是由于其带宽仍是调制信号带宽的2倍,在带宽有限的条件下,其发展受到了限制。于是,单边带调制应运而生。单边带调制(SSB)是双边带调制的改进,应注意,双边带调制中,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这样就可只传输信号的一个边带,因为下边带携带的信息与上边带几乎完全一样,这就是单边带调制技术,它不仅没有载频分量,而且只传输信号的一个边带,带宽也只有双边带的一半,节省了带宽。其频域表达式为:

SSSB(?棕)=SDSB(?棕)HSSB(?棕)=[M(?棕+?棕c)+M(?棕-?棕c)]HSSB(?棕)

单边带技术实现的关键是边带滤波器的制作,不管是高通滤波器还是低通滤波器,单边带技术都要求滤波器具有陡峭的截止特性。但是滤波器越陡峭,其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残留边带调制(VSB),残留边带调制是为了克服单边带调制中滤波器制作上的困难而产生的。他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部分抑制双边带中的一个边带,既解决了滤波器实现上的难题,又大大节省了带宽,可以说是双边带和单边带调制的一种折中处理。残留边带滤波器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传输函数必须在中心频率处互补对称。

以上讨论的都是模拟调制中的线性调制,所谓线性调制,是指它们的频谱只是简单的线性搬移,没有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在信号的接收端,除了标准幅度调制能够进行包络检波以外,其它几种线性调制都需进行相干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是如何产生与调制端相一致的同步载波,这就涉及到信号的同步问题。

除了线性调制,模拟调制中另一类重要的调制技术就是非线性调制,所谓非线性调制,即信号频谱的非线性搬移。可分为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虽然它们一个是对频率进行的调制,一个是对相位进行的调制,但是由于二者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里只讨论频率调制。在一定情况下,它们可以互相转换。比如对信号进行积分后在进行调相,就可实现调频;同理,对信号进行微分后再调频,就可以实现调相。所谓调频(FM),就是利用载波对信号的频率进行调制,调频可分为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调频的优越性表现在它大大的改善了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其输出信噪比与其带宽成正相关的关系。即带宽越宽,抗噪性越好。所以可这样认为,调频系统是以牺牲信号的有效性来换取系统可靠性的。所谓有效性,是指单位频带的传输效率,一般以频带利用率来衡量。而系统的可靠性是与其抗噪声性能有关,一般以误码率来衡量。调频系统的优越性在于它可用带宽来换取信噪比,而线性调制系统很显然不具备这一特点。

二、数字信号的调制

相比于模拟信号的调制,数字信号的调制具有与生俱来的优点。数字化的传输方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数字调制可分为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下面以基本的二进制信号来讨论各种调制的区别与联系。

振幅键控,又称之为通断键控,当发送“1”时,传出基带信号;发送“0”时,不传任何信号。它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所谓模拟调制法,就是用载波信号与二进制的数字基带信号相乘。键控法就是利用二进制的基带信号来控制开关的通断,实现信号的调制变换,两种方法各有优点。由于具有普通振幅调制的特性,所以其解调也可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解调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振幅键控的带宽也是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对于频移键控,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两种不同频率的产生。它也有两种产生方法,即一种用传统的模拟电路来产生;另一种用开关键控法。在开关键控法中,通过基带信号来控制两种频率的选通开关,从而实现频率的调制。两种频率的产生要通过振荡器来实现,频率键控的解调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鉴频法等。但是二进制频率信号往往具有很大的带宽。

对于相移键控,就是用基带信号区控制载波的相位,一般情况下,用“1”表示相位180度,“0”表示相位0度。由于这两种码型的波形完全相同,仅相位相差180度,所以可用一个双极性的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相乘来得到相移键控信号。其解调一般采用相干解调法,但由于解调过程中存在相位模糊的问题,使得信号的解调产生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一般采用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由于二进制相移键控的频谱波形与振幅键控的频谱波形相似,所以其带宽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对于它们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相移键控最好,二进制频率键控次之,而二进制振幅键控的抗噪声性能最不理想。在频带宽度上,二进制频率键控的带宽最大,其频带利用率最低。

综上所述,主要介绍了各种模拟信号的调制方法与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通过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各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总的来说,数字调制方式要优于模拟调制。在模拟调制方面,从抗噪声性能来说,非线性的频率调制要优于线性的幅度调制,但是这是以牺牲系统的带宽为代价的,即以有效性来换取可靠性。在数字调制方面,同样从抗噪声性能出发,相移键控的优越性很明显。所以,数字调制技术是今后发展的主流,随着压缩编码技术的改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以及数字技术越来越离不开现在的电子技术领域。调制技术作为信号传输的关键技术,也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可娜.通信原理

[2]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

拥挤的英语范文5

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近年来,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课程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1.1构建校企融合的“12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学特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国各类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在开办各种培养方向的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市场竞争力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计算机应用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入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与企业合作,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校企融合的“121”人才培养模式。即:锁定一个企业;遵循“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两条系统培养的主线;落实一套以“校企导师制”为核心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具体实施方案。锁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专业办出特色,使实习与就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必须与企业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的企业最好是本地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对口企业,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与就业,进行“订单培养”等深入的校企合作。“两条主线”课程体系: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是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而传统的教学偏重于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不太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或失业等。因此,要遵循“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两条系统培养的主线,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一套以“校企导师制”为核心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具体实施方案:校企导师制,就是学生从入学开始,按6人左右分组,每组配备一名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其在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校中企,在学校按照实际的IT企业,创设模拟职业工作环境,形成浓郁的职业氛围,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企中校,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学习,将课堂融入企业,将课程融入工作;在企业中让学生直接面对设备、面对师傅、面对客户,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些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导师一直都要起到引导示范、答疑解惑的作用。

1.2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平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而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远远不能适应计算机岗位群的需要,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不可能培养通晓计算机各个岗位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要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为了搞好专业建设,我们主动与企业建立了联系,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聘请企业领导和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指导专业建设的总体工作。特别是与我省IT界的领军企业———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标准,落实“校企导师制”,精心打造校企合作的专业平台。

1.3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体现的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规格和质量,课程体系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出的毕业生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先依据人才培养规格、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等,形成一个主题框架,再进行丰富与求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企业参与,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企业行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即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重构新的课程体系。针对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亟需的设备维护工程师和技术研发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了解到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有一套针对该企业员工的培训方案,邀请该公司主持内部培训的一线技术骨干来我校,与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共同讨论岗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而进行课程的设置,章节的增减,课程体系的调整。做到每门课程都有一个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同样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企业技术骨干审核。我们保留、改进和增加岗位所需要的课程,坚决摒弃与岗位工作无关的课程。一举将专业技能课程从原有的26门浓缩到18门,并与企业建立了聘请一线技术专家来校讲授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机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现场操作教学、现场技能教学,教学计划中大幅增加实验及实训课程的比例,将实验及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72%以上。

1.4建立资源共享的实践基地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了解技术前沿领域的知识和设备,并能熟练操作。学校必须着眼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学校要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并积极引入企业的捐赠设备,形成模拟企业情境的校内实践环境。将基础实训室和职业技能实训室按照实际IT企业的工作场景进行布置,将与企业有关的制度、机构、产品开发流程贴于墙上,以形成浓郁的职业氛围,并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等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为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条件。

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以研发、制造、销售金融设备为主营业务的IT企业,部分高端设备如:自动提款机、自动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终端设备价格昂贵。我们通过签订协议引入企业实践资源,由长城信息公司捐赠50余万元的金融设备,在我校共同建立“金融设备实训室”,以保障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专项技能训练。为了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所有实训设备均来自长城信息公司的生产线。此外,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也在我校的实训室进行。这样校企双方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共建与共享。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支持。尤其是与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与实习,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通过课程调整将原来较为零散的实践课时集中起来,统一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学习。将课堂融入企业,将课程融入工作。在企业中让学生直接面对设备、面对师傅、面对客户,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聘请企业员工以“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学生的考评依据。通过对课程的调整,目前本专业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的课时达到总课时数的49.6%。

1.5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是有在第一线工作实际经验的“双师型”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在给学生理论教育时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讲活、讲透,把实训上升到理论水平,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专业指导。但是,由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但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经历,这种教师在教学中有可能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没有什么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来指点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衔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学校技能课老师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既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又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效的轮训机制,将本校教师送入企业培训、实习,提高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水平,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科研攻关、成果推广、技术服务和科技开发活动,以确保教师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及时掌握;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和现场专家,给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校企双方的专兼教师密切合作,开发行业要求的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技术管理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如目前开发了最新的《微机原理与组装维护》、《Windows系统管理与网络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维护教程》、《网银机维护教程》等,其中《微机原理与组装维护》、《Windows系统管理与网络服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IT类优秀教材奖。

2结束语

拥挤的英语范文6

关键词:体育;道德;意义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日益加强,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中对我国体育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道德机制不断的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对体育道德制度解释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竞技体育道德虽然经常挂在嘴边,但实效却差强人意,这充分说明竞技体育道德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对道德的保障作用;二是道德制度化。所谓道德制度化(又称伦理制度化),就是把本来属于自律范畴的道德,赋予制度的刚性,使道义原则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标准性与约束性。即把道德上升为制度,使之与其具有同等的地位、效力和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在竞技体育中,把“软件”的道德变为具有法律、制度(狭义)效力和作用的“硬件”性伦理制度,赋予软性的道德以外在的约束、监督或强制性,将道德规范纳入竞技体育的法律、规章、规则体系中。

二、体育道德制度的特点

给道德以制度化的形式,也就是道德制度化,所谓的道德制度化就是运用一种强制性的媒介来强化道德的约束性,竞技体育就是借助于体育制度及其规范这一工具来推行和实施竞技体育道德。竞技体育相对于个体道德来说尤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次,他律性,竞技体育道德制度是个体行为的道德“他律”,是群体对于个体的外部道德控制;再次,群体性,体育道德制度是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最后,强制性,竞技体育道德制度作为一种条例加强对个体外部道德的约束和控制,以便于个体更好的遵循竞技体育规则。体育道德作为一种制度必然也和其他制度形式一样伴随着各种制度实施的措施。这些措施就是防范个体行为超越道德制度的约束,从而更好的使个体服务于竞技体育运动,减少更多违背道德制度的不良行为。

三、使道德在体育领域内的应用得以实现

1、竞技体育道德观念的萌芽阶段。观念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理念或者说一种思想,道德观念就是由于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种道德理念,这种道德理念的形成是人们客观需要的结果,是大众普遍所认可的一种社会行为或理念,用于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不成形的工具。竞技体育道德观念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是被体育组织或群体普遍认可的,用于约束体育运动中某些不符合体育组织或体育群体所认可的行为,这是体育道德制度形成的萌芽阶段。

2、道德制度在体育领域内应用的初始阶段。体育道德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体育竞赛还要靠抽象的体育道德理念来约束运动员的行为,这种抽象的道德理念来约束运动员的行为就变得笼统、模糊且不具体,对与道德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不够明确,这样就使的体育道德理念不能更好的服务于体育竞赛。当今社会体育竞赛日益完善和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规范、明确的体育道德制度来更好的服务于体育竞赛,仅凭那些抽象的观念来运营于体育竞赛已经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于制度化这一媒介,将体育道德转化为一种明确、规范、可操作性的竞技体育行为约束准则。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禁用药物检测机构应当对禁用的药物和方法进行严格检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体育竞赛从事赌博活动。”我国体育立法相对落后于其它部门,也严重滞后于体育发展的形势。

3、道德制度在体育领域内应用的过程阶段。竞技体育道德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的内容,一方面是个体行为的体育道德,另一方面是群体行为的体育道德。个体体育道德是个体主观意志的一种体现。而群体意志的体育道德是体育群体或体育组织等大多数成员共同赞成,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道德制度化在体育领域内应用的现实意义

1、竞技体育制度化的硬性约束应当作为人们道德养成的途径。制度具有他律性,制度体系规范和约束下的竞技体育中人们的行为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行为,但是制度体系的强制作用却有助于人们道德自律性的增强。这是因为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由外部强制力量逐步内化而形成的,经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和演变。

2、具体实行过程中,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是相对的概念,它并非指将所有的道德规范都体现为制度的形式,赋予强制力,道德的功能在于从“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个体的行为导向,而由于道德个体德性间的差异,决定了不可能用一种道德规范使道德个体的行为整齐划一,也不可能用同一价值目标作为他们的行为导向,只能将反映竞技体育基本层次的道德要求、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加以制度化。至于体现这种奉献精神的高层次的体育道德要求则只能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自律来实现。即面对这一层次的道德要求,由于个人道德素质的差异,也由于个人内在感悟的不同,并非是每个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的,所以这种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对竞技体育的功能主要在于自身的示范作用,其价值也只能通过先进分子高尚的道德举动得以实现,如果过分地强调道德制度化,而将所有道德规范变成制度和法律,其结果只能是取消了道德,只强调人的被动性和服从性,磨灭了人的道德意识和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