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1

2、《仲夏》 唐·樊旬: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明·朱瞻基: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闻蝉》唐·耒鹄: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2

关键词:小语低段;古诗教学;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78-01

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刚刚接触到文字的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蕴藏着的美,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无疑是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严峻“挑战”。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诵读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学习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陶渊明有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废寝忘食”,为什么不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加以借鉴和学习呢?目前低段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常见误区就是重视解释法。单一地运用解释法教学古诗词过于死板。如果教师在“明诗意”这一环节中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句意,译句生硬、直白又乏味。因此,对古诗文的过度解读,只会破坏它整体的意境。况且古诗中有些词语很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清楚,有时只会越解越复杂;其二,诗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诗人在诗里留下了不少模糊的地方,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架起一座涌向诗境的桥梁,解决疑难生字词,粗通大意,模糊解读,关键是激发阅读兴趣。

――意会而不言传,这就是古诗独有的意境美,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一、语言意会法

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既能把学生的思绪从春天过渡到夏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夏天的记忆。利用以往夏天的趣事为依托,奠定起夏日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夏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二、想象意会法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语言巧妙,由数字排列组成,体现我国文学语言的精妙,富有故事情节,极具儿童情趣,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诗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我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将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整首诗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了。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吟诵意会法

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渗透在字里行间,模糊解读和整体意会能让我们保留对古诗词的一种朦胧感。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大概意思已经明白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只要大体意思不错,怎么说都可以,那就没必要非得再说破了吧。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出诗的真味。在教学《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我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再读课后生字三遍。然后请他们在诗中找出生字划圈,读三遍,再全诗读两遍。这个设计,首先让学生能整体感知全诗,再通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就着将生字放回具体语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全诗,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然后指名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其他孩子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为一读得是否准确,二你觉得哪句诗句读得最好?哪句诗句还读得不够的,你来试试看。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对整首诗的意思我并没做多大的解释,因为看图说话时孩子已大体对诗句的意思有所了解了。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3

曾浩琨

天上挂着一弯新月,凉爽的夜风送来阵阵怡人的气息。我在郊外的小路上走着,感觉真爽。

我走过一片荷花池,看见月下的荷花池是暗蓝色的,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折射着星光闪闪,突然,一声“呱,呱”的声音从荷叶下传来,我寻声望去,一只青蛙正睁着大眼睛看着我,我见它白白的肚子鼓鼓的,像一只圆圆的白萝卜。月下的荷花,有点朦胧,却别有一番神韵。晚风拂来,荷花像少女一样翩翩起舞,真是美极了。

再往前走,我来到一片田野,两个农民牵着一头牛正从田里起来,他们是在耙田,明天要插秧了,农民们真是辛苦。只见耙好的田光光的像白纸一样,水田倒映着天上的月亮、星星和白云,那田野便像一幅水彩画一样。青蛙声此起彼伏,我忽然记起刚读过的古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呵,那蛙歌真是丰年最动人的预言!

我看了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往回走,走在临濉溪的大街,可以五彩缤纷的濉溪像一条流动的彩带,万安桥下还有人在钓鱼,莲兴广场有数百的男女在跳露天舞,两旁的街上尽是场卖冷饮的、卖烧烤的摊点,这成了濉城夏夜的又一美景。

这美丽的月光,这俏丽的荷花池,这宁静的田野,这五彩的濉溪、繁华街道的夜景,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图,令人心旷神怡。

我爱夏天的月夜。

(点评:小作者从写月光入题,描写月下的荷池、田野、濉溪、街道之景色,展示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夏月图”,并以此揭示“我爱夏天的月晚”的主题。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层次清楚。)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4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古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古诗 音乐美 语言美 意境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短小精悍,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无处不体现出它的美。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低年级的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刚刚识字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古诗所蕴藏的美,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无疑对教者是极大的挑战。

一、激趣导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1.故事导入。低年级的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我就是引用了关于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的故事,孩子们的年龄正好跟骆宾王作这首诗时的年龄一样,对骆宾王产生了羡慕之心,同时对骆宾王作的这首诗也想一睹为快,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心理。

2.以画导入。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我在教学《江南》时,展现了一幅幅与古诗相关的画面,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感受画面之美,从而激起孩子们读诗的强烈愿望。

二、反复吟诵,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低年级的孩子较小,还不能很好的吟诵,那么教师要适时地教给学生诗词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教师指导孩子们诵读时,可以辅以手势、动作,让孩子们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就能更好地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要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增强孩子们的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触景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有的古诗中的内容理解有一点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孩子再现诗中的情境。

1.动手创作,画出诗境。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描写景色的古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动笔画简笔画,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进入了自由的空间,乐在其中。如写景的古诗《江南》、孟浩然的《春晓》等都能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2.进入角色,理解诗意。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让孩子们根据古诗内容去表演一下,孩子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古诗,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在教学《悯农》第一首《锄禾》时,可以让学生回想夏天太阳炙烤大地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干什么?再比较一下农民伯伯,从内心感受农民的辛苦,从而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然后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进入农民的角色感受农民的艰辛。由于孩子们对第一首诗理解的透彻,所以再学习第二首“春种一粒粟”时就显得轻松了许多。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强烈的差异却带给孩子很大的震撼。如果此时给学生讲一讲有关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讲一些让人心酸的小故事。让孩子扮演李绅,你看到这些会说什么?想什么?再补充几首《悯农》的诗,对诗的内容就能更全面的理解。

3.联系生活,学会运用。根据诗人的描写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如熟读了李白的《静夜思》后,我就创设:中秋节到了,远在广东的妈妈非常想念家乡,它就吟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学生争先恐后地吟起来;熟读了李绅的《悯农》后,我会创设:中午我们吃饭时,有饭掉在了桌上,老师会提醒我……(生读)我看见弟弟在玩米,我对弟弟说……(生吟);熟读了孟郊的《游子吟》后,我给学生创设:我生病了,妈妈焦急地带我去医院看病,真可谓是……(生吟后两句诗)

四、创编故事,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颇受情绪、兴趣的影响。情绪、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低年级的古诗多较为浅显,如果让孩子为所学的古诗创编儿童诗和儿歌,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如把骆宾王的《咏鹅》改为一首儿歌:大白鹅,大白鹅,弯弯的脖子高高昂,喔喔喔,喔喔喔,向着蓝天唱着歌。白白的羽毛,绿绿的水,红红的脚掌划呀划,清清的水儿真漂亮。在唱着自己编的儿歌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昂的。同时也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6

可爱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28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好客

唐代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这样描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小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放下手中的鱼竿,慌忙跑向家中报信,打开柴门相迎。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中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指儿童。农村的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们白天除草晚上搓麻线,便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