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物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范文1
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2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3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4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高一物理范文2
高一年级与初中相比,物理教学要求处于不同层次,教材难度明显提高,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材,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研究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高一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一物理起始教学呢?
一、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比较
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的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3、加强直观教学
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图形分析,用实际问题和小实验表演编制饶有趣味的习题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助以手势等各种方法,加强形象思维的效果,并注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尽量做到抽象思维形象比。在讲到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时,用一木板在其上放上一木块,不断增大其倾斜角,当到达一定角度时木块开始滑动,学生对此感到直观、形象、实在。但应指出,加强形象思维的目的是要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要让学生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抽象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过渡,接着画出受力画进行分析。
4、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
具体办法是编制小型的基础训练题,这些训练题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上的弱点,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台阶。
5、先快后慢
为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做到先快后慢,逐步过渡。
6、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课本上有一些实验是用来验证所学的内容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能老以“过来人”自居。要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难学生之所难。面对一个问题,不要光讲“应该如何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想的?”,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去思索,去评价,从中得到启发。
7、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高一物理范文3
【关键词】高一物理;习题;处理
物理是高中学习中比较艰深的一门学科,往往有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冒”,经常处于“物理难学”、“物理学不好”的尴尬处境之中,要在考试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比较艰难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头痛的事情。
我们知道,要改变学生的这这一现状,就必须抓住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三点: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做好实验;练好习题。而其中练好习题是相当重要的一点,通过新授课的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当堂所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章节的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阶段性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下面从习题教学入手,探讨如何真正让高一学生做好习题。
一、新授课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抓基础,降难度
当我们和一些低分学生进行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老师我课上听你讲都能听懂,但碰到题自己做却不会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物理这门课本身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关,还与一些新授课的配套练习中习题的难度较大有关,让学生在心理上就有这样一种认识:物理题很难,即使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会将其人为复杂化。因此对于新授课的习题,本人认为一定要抓住最基础的东西,只有在一开始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就对于基础常规的习题有十分把握之后,才可能在以后一些比较难的、思路和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分析中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静摩擦力的新授课中,我们最关键的是强调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静摩擦力。所以在新授课后的练习中我们应该避免复杂分析题,如图1所示,A、B、C三木块质量均为m,叠放在水平面上,在F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三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方向如何(各接触面均粗糙)。
本人认为与其让学生过早的体会物理的“难”,不如让学生先练一些本质概念的练习,在体会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少物理畏难情绪的出现。相信在牢牢掌握基础,把握好基础题的前提下,学生会在以后的试题中处理好一些多过程的综合题。
二、章节复习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设梯度,重理解
说到降梯度,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化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一解决,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本人认为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对简单一点的题型去引导学生处理相对较难理解的习题。例如: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习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题:
如图2所示,在岸边有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绳子不可伸长)把湖中的小船拉上岸,拉绳的速度为v0且保持不变,求绳与水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v是多少?
学生在初做此题时时常想法很单纯,也很容易理解:既然是绳拉船运动,那么船速就应该由绳速分解而来。由此进行正交分解,如图3:
错误结论:船速v=v0cosθ
纠正答案很容易,但如何才能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
笔者认为可改变题型,降低梯度,从想法上纠正。在做绳拉船习题前,不防先让学生思考如图4的习题:
船与杆间以光滑铰链连接,杆靠在岸边的光滑定滑轮上,当船以速度v匀速靠岸时,请问沿杆方向的速度是多少?由于船的运动而使得杆具有了速度,所以,学生自然会将船速进行正交分解,从而得到沿杆方向的速度。
然后,回到绳拉船的习题模型,让学生分析两种模型的相似之处:绳拉船时,绳子紧绷且不可伸长,此时与杆相似,虽然主、被动关系不同,但速度形式相同。思考该题的解法。
最后:深入分析,注重理解,从思维上纠正。
从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分析:
取绳的初始端B和末端A(如图5)。绳子不可伸长,故A、B两点沿绳方向速度相同为v0,而A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是与船一致的v,可见:v0只是沿杆方向的一个分速度。
解释至此,再由学生对速度进行正交分解时,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分解方式(见图6):
最终结论:■。
三、阶段复习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多补练,理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同一物理模型的习题,反复做反复错,在这种情况下,在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让这类题再次出现,让学生再次进行补练,补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弥补自己在某个知识环节中的不足,通过再次练习让学生关注这个薄弱环节,教师再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倾听学生的想法,找到学生在思维上的问题,再通过评讲从想法和思路上纠正学生这个重复性、普遍性错误。
例如:在高一总复习中经常看到这类题: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是37°,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4,求5s内滑下的路程?
从高一学生的水平出发,该题的做题思路显然是:受力分析,找到合力求出加速度,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位移。由于在接触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重力等于支持力的情况,以至于对于这类斜面题,部分学生会误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混淆为与重力成正比。在阶段复习中本人将学生的这种做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发动大家对该习题的做法进行讨论、评论,通过生生间的探讨,会让发生该错误的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做成全面的评析,力求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授和技能发展的过程,希望我们的一点努力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摆脱物理难学的尴尬处境,让物理难学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过去式。
高一物理范文4
自行设计生产运行速度可达v=150m/s的磁悬浮飞机。假设“飞机”的总质量m=5t,沿水平直轨道以a=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至最大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求: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练习题及答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s2 B.1m/s2 C.3m/s2 D.10m/s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力F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4m/s2。当F1和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sθ B. mgtanθ
C. mg/cos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kg,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是( )
A.,a随t减小B.,a恒定C.,a随t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F=6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µ=0.4,求:
(1)物体所滑动受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为多大?
12.(10分)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a=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v=50m/s,跑道长x=100m。试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v0?
13.(10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的重量为GP=10N,与P相连的细绳通过光滑的滑轮挂了一个重物Q拉住物体P,重物Q的重量为GQ=2N,此时两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绳与水平方向成300角,则物体P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F1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2各位多大?
13.(10分)如图所示,足球质量为m,尼龙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θ,求尼龙绳对足球的拉力F1和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F2。
14.(10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10kg,受水平恒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该恒力,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F的大(2)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µ
B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均取10m/s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三个,这三个基本单位是( )
A.m、kg、s B.m、s、N C.m、kg、N D.kg、s、N
2.判断下列图像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3.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0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
A.30m B.40m C.50m D.60m
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A. B.2mg C.mg D.
5.如图所示,一个小木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小木块受到的力是( )
A.重力,弹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B. 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C.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D.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6.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刹车,乘员可能受到伤害。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安全带以尽可能地减轻猛烈碰撞。假设某次急刹车时,由于安全带的作用,使质量70kg的乘员的加速度大小约为6m/s2,此时安全带对乘员的作用力最接近( )
A.100N B.400N C.800N D.1000N
7.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的大小不变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D.相等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一定大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关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同时开始运动 ②甲、乙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③前2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④在距出发点4m处,甲追上乙,两物体相遇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9.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在机械指针体重计上,突然下蹲直到蹲到底静止。根据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分析方法,试分析判断整个下蹲过程体重计上指针示数的变化情况(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10.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m=0.5kg,μ=0.4 B.m=1.5kg,μ= C.m=0.5kg,μ=0.2 D.m=1kg,μ=0.2
二、计算题(40分)
12.(10分)据报载,我国自行设计生产运行速度可达v=150m/s的磁悬浮飞机。假设“飞机”的总质量m=5t,沿水平直轨道以a=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至最大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求:
(1)“飞机”所需的动力F
(2)“飞机”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F=10N的水平拉力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2.0s物体的速度增大到v=4.0m/s,求:
(1)物体在此2.0s内通过的位移
(2)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素µ
13.(10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再经时间2t,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求:
(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2)工件与水平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
(3)工件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
14.(10分)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
t1=v1/a1…; t2=(v1-v2)/a2 …; t= 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DBDADBCA
11.解:(1)Fµ=µFN= µmg=0.4×10×10N=40N(3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 (3分)
高一物理范文5
考试了,我在百度搜出千百条祝福语,在搜狗找到无数句吉祥话,但我觉得都太俗。我只想真诚地对你说:得心应手考试顺利,十年努力今日成功!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2020高一物理期末试卷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3分×10=30分)
1.力学中,选定下列哪组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
A.力、长度、质量B.位移、质量、时间
C.长度、力、时间D.长度、质量、时间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3.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B.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C.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它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
5.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D.由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受到F1=10N,F2=20N的水平向右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则A物体受到的擦力Fμ1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Fμ2大小、方向分别为
A.Fμ1=10N向左,Fμ2=20N向左;
B.Fμ1=10N向左,Fμ2=30N向左
C.Fμ1=10N向左,Fμ2=10N向左;
D.Fμ1=10N向右,Fμ2=30N向左
7.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物体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一定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是
A.1N,3N,5NB.2N,4N,6N
C.3N,4N,5ND.4N,6N,8N
9.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10.如图所示,OP是轻弹簧,OQ是水平轻绳,小球在弹
簧和绳子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水平绳OQ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为下列图中实线箭头所
示的哪一个
二.不定项选择(4分×6=24分)
11.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
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
B.N1先增大后减小
C.N2始终减小
D.N2先减小后增大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用轻弹簧栓住,弹簧上端栓在天花板上且处于
竖直方向,小球底部和地面接触,则小球可能受到的力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13.某同学找了—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了一个洞。
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然后将易拉罐向上抛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阻力不计)
A.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洞中射出水的速度都不变
B.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水不再从洞中射出
C.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过程中,洞中射出水的速度越来越慢
D.抛出后易拉罐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1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不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15.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
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16.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运动B.0~4s内物块做匀变速运动
C.传送带的速率为2m/sD.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17.(4分)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块、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橡皮条一根、铅笔一支,还需要________.在做上述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O点位置,相应弹簧秤读数,再记下细绳所示的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细绳所示的方向和弹簧秤读数
18.(6分)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
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2)某同学在另一次实验中,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
如图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共36分)
19.(6分)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是m的球体,放在一光滑的斜面上,被一竖直的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的倾角为α,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⑴斜面对球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⑵挡扳对球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20.(6分)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的大小为10N,现将F1在水平面内旋转后,物体立即开始运动,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运动后前4s内的位移。
21.(7分)
质量为0.2㎏的物体,以2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由于空气阻力,经过2s到达点,设空气阻力恒定,取g=10m/s2。求:
⑴物体上升的高度
⑵由点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22.(7分)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B两个物体通过一根拉直的轻绳相连,如图所示。轻绳长L=1m,承受的拉力为8N,A的质量m1=2kg,B的质量m2=8kg,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一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A、B向右运动,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轻绳刚好被拉断(g取10m/s2)。求:绳刚被拉断时F的大小。
23.(10分)
一位同学的家住在一座25层的高楼内,他每天乘电梯上楼,随着所学物理知识的增多,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否用所学物理知识较为准确地测出这座楼的高度呢?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步骤如下:
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反复测量,他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图所示的规律,他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停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他将台秤放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的运行,最后停在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中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3.0s段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电梯在0~3.0s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高一物理范文6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 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考试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将知识编织成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式,好象一部电影,学生随时抽出某个片断,对上题目击破,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三、换位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特别注重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