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窗幽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窗幽记范文1

全书辞藻雅洁、言简意深、析理透彻、入木三分,为明代清言小品的代表作之一。

陈继儒,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人。

陈继儒工诗能文,名重一时,朝廷屡次下诏征用,都称病推辞,隐居山间,杜门著述。

在读书著述的间隙,陈继儒总是透过书房的窗户观看外面的四时景色,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素材君从中选出10条好句,稍加提炼形成10个简短的作文标题,现在分享给大家。

经典标题 01. 藏巧于拙,以屈为伸

原句: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宁可笨拙一点,也不要锋芒毕露;宁可迟钝一点,也不要显摆自己的聪明;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宁可以退为进,也不要过于激进。

话题:踏实与浮躁、耐心

02. 以道窒欲,其心自清

原句:以道窒欲,则心自清。《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提高品德修养来摈弃私欲,则心境自然清明。

话题:欲望、自律、自省、廉洁

03. 伏久者,飞必高

原句: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蓄势已久的鸟,能一飞冲天;最先盛开的花,最早凋谢。

话题:积累、耐心

04.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

原句:志要高华,趣要淡泊。《小窗幽记集灵篇》

译文:志向应该高洁远大,志趣应该淡泊恬静。

话题:志向、淡泊、价值观

05. 律己服人,量宽得人

原句: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度量宽宏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就可以号令他人。

话题:自律、宽容

06. 俭以助廉,恕以成德

原句: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小窗幽记集灵篇》

译文: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洁,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德行。

话题:节俭、宽容

07. 志凌千古,需惜寸阴

原句: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珍惜光阴的人,只因有凌驾千古的远大志向;看重别人微小才能的人,只因有驾驭天下豪杰的雄心。

话题:惜时、勤奋

08. 隙驹易过,惜乎寸阴

原句:隙驹易过,人当寸惜乎阴。《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时光如白驹过隙,人应当分外珍惜光阴。

话题:惜时

09. 实心者成事,虚心者知事

原句: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小窗幽记集法篇》

译文:不真心诚意做事,很难取得成功;不虚心向别人请教,就很难明白事理。

话题:专注、虚心

10.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原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小窗幽记集灵篇》

小窗幽记范文2

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通过趣味故事来引出问题,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求知热情,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师正可以利用其特殊功能来将文字或语言描述的故事转换成动画视频,让可爱的人物活跃于画面,让生动的情节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朝三暮四的成语典故。可爱的猴子活跃在屏幕上,这样的故事更加立体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此时让学生思考,早上三个桃,晚上四个桃和早上四个桃,晚上三个桃,猴子得到的桃子是多少个?这样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直观而有趣的故事之中,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从故事中获取形象认知,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对这一定律的本质理解,自然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学生所喜爱的各类动画人物来自主创编趣味故事,这样的故事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当学生看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与画面时更能激起学生发自内心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从而带着问题来展开独立的思考与主动的探究。

二、设计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主动学

数学游戏活动集智力、游戏与活动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以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数学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游戏,一种乐趣,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设计更为丰富的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来为学生创设记录时间与事件的游戏,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钟表的学习热情。此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认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在表盘上亲自操作。

这样的问题情境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将演示与操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窗幽记范文3

一、“真”是前提――创设的情境要真实可信

材料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生活及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需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形成真情实感,感受学习的真实意义。

教师创设情境具有真实性,往往能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情境、走进生活,起到感悟教学情境如同感悟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眼见其物、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对某一具体物理情境的展示,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时,常常由于对问题所起的物理过程不清而不能从问题中抽象出具体的物理模型,影响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如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A、B两个单摆,A的摆长为L,B的摆长为L/4,摆球质量相等。当两个单摆自然下垂时,两个摆球刚好接触,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现将B拉起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B摆到平衡位置与A发生弹性正碰,若从B与A发生第一次碰撞开始计时,至t秒末AB两球刚好完成最后一次碰撞,则t秒内AB两球发生多少次碰撞?对这个问题,一些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分析出小球运动情况,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相应的动态物理过程,无法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对这一情境进行了运动演示实验,发现两个摆球“一摆一停”的动作,将问题所述的物理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就容易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抓住题意中“质量相等,弹性正碰”的含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记忆终生难忘。因为情境材料的选择紧紧抓住了“真实性”这一主旨。

二、“实”是基石――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

情境创设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因人、因时、因地、因教材而异。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内心要求,尊重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合理又有趣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

如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哪个大?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哪个大?马拉车减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哪个大?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正确。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总有一些学生认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和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所以车才会加速和减速前进。这是牛顿第三定律(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之间产生了矛盾,反映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还能分析清楚产生错误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重新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各对平衡力,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对这样真实物理情境设置的讨论,学生不仅澄清了易错、易混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分析类似问题的方法。

三、“趣”是调剂――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

在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最好要有趣味性: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使知识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学习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时,先让学生到义乌乐园去坐过山车,体验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感受,注意观察过山车的结构,在上课时教师放一段精彩的过山车的视频,让学生发表自己坐过山车的感受特别是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感受。这个情境一呈现,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乐观祥和的氛围中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四、“启”是归宿――创设的情境要启迪思维

启迪思维应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连,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逻辑、推理,运用已知规律,发展旧概念,得到新概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教学过程(如图2):

如电源电动势的教学:

教师:导体中出现恒定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导体两端有恒定的电势差。教师:怎样才能使“导体两端保持恒定的电势差”?学生:将导体两端接在电源上。教师:那么,电源是如何维持导体两端的恒定电势差的?(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教师:(如图3)两个绝缘导体,分别带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有电势差,用一根导线连接,导线终将怎样?学生:有电流通过。教师:电流是持续的吗?学生:不是。教师;为什么?学生:两球电势相等时(静电平衡),电流就消失了。教师:那么,要维持它们之间的电势差,该怎样做?(拿一根玻璃棒和一块绸布,做摩擦状,然后拿玻璃棒做与带正电的绝缘球接触起电状)。教师:但是,两个导体在小于10-8s内就达到静电平衡了。要维持导线中有持续电流,就得有108个人轮流用带正电的玻璃棒往带正电的导体球上送正电荷!当然,绝不会用我刚才说的方法去维持导线两端的电势差,这得使用“电源”。教师:同种电荷相斥,这些人拿着带正电的玻璃棒往带正电的导体球上送正电荷,是电场力做功吗?学生:不是。教师:是的,不是电场力做功,而是“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

电源就是用非静电力(如化学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去维持导线两端电势差的。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荷的电势能,维持电路两端的电势差。不同的电源,这种转化能力是不同的。例如普通的干电池,将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送到正极,非静电(化学力)克服电场力做功1.5J,酸性铅蓄电池,将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送到正极,非静电力克服克服电场力做功2J,这两个数据比较,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酸性铅蓄电池比干电池大。

教师:所以,用非静电力将单位电量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送到正极做的功可以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本领,这样,我们可引入“电动势”这个物理概念。类似定义“电势差”的方法,用E=w/q定义电源的电动势……今天我们知道:平常我们说干电池“电压”1.5V,实际是指它的电动势是1.5V,即干电池中非静电力(化学力)每将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送到正极,便使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场能……(以下教学过程略)

五、“情”是升华――创设的情境要富有情感

在情境设计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事例建立物理模型,去解读学生的内心,以情感的交流来关注学生。

如在学习高二物理“机械振动”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铃响起,我照样跟以往一样“上课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接着让学生们欣赏了一首吉他弹唱,悠扬的曲子结束后,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这样,我以快乐的情绪、意味深长的语言和问题紧紧地吸引了学生,达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在课堂导入上作如此处理,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形中增强了师生的亲近感。

小窗幽记范文4

一、善于观察,在一日活动中寻找教育契机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们在教幼儿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幼儿喝水、洗手、入厕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这些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的说男孩、女孩分开去,还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的好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类似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说明幼儿生活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时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教育的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

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或情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可以将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孩子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教师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特定情景。

1.情境创设的游戏性为了按物体的不同特征分类,我在活动中增设了的游戏内容“找朋友”,分别在每个幼儿手背上贴一个图形片片,这些图形大小、颜色、形状不同,我随意举出一种到三种图形标记,如大标记、圆形标记、红色标记,有该图形特征的幼儿就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不动,趁幼儿换位置的时候,抢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继续找朋友,游戏继续开始。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按不同特征条件进行分类的目标,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2.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去感知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例如,《自动取款机》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7元货币的等价兑换,我设计一个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超市购物,在活动前师幼共同为各种玩具粘贴价格———幼儿拿着7元钱进行购物———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7元钱全买完可以怎么买?买了几样东西?让幼儿在生活化的亲身购物中真正去体验钱币的含义与作用。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丰富活动的形式,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因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游戏中,数学问题都是幼儿不断接触并经常遇到的。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通过游戏活动把“玩”还给幼儿,将幼儿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地激发、释放出来,让幼儿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如在“抢椅子”的游戏中,将本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小椅子也分成三组,但小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张,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进行抢椅子,结果每次都是一个答案:总有一个没有抢到椅子。师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其中一名较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么到底是不是呢?让他们试着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数,终于明白: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张。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说出4比3多1,3比4少1的数学术语。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从而发现: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的规律。通过创造性游戏,幼儿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的,不仅是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

四、投放适宜的材料,在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有助于幼儿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有助于幼儿发展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关系。

1.教师应提供便于幼儿操作、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材料如大班数学“漂亮的马甲”,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多角度分类,我提供给幼儿的马甲图片包含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不同、等多种因素,看一看、比一比谁分的方法多。这类游戏的探索性很强,它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发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小窗幽记范文5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解决方案

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将经济建设作为本国发展重心,工业生产力已悄然成为各国硬实力的体现,工业自动化对现代机械加工的影响愈发明显。企业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或是突发性状况都会影响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因此各机械生产企业决不能因循守旧,要积极接受新式工艺,研发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先进的技术,使本企业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被时代抛弃,让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1数控机床概况

数控机床是自动化时代将机床的控制系统以程序控制为主的机床,其全称为数字控制机床[1],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数控机床由于通过数控装置对零件进行加工,其发出的数字控制信号要完全符合零件和图纸的各项参数,一经输入全程都可实现自动加工,数控机床为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出更精密、复杂的零件,也可以最小成本的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高效能使它毫无争议的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代表,数控机床不仅精度、产量有保证,还可以与计算机相关联作业,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多台数控机床,减少人为成本,使现代化管理更容易实现,所以数控机床的使用开创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新时代。数控机床主要有以下特点:自动化程度高;很强的生产效率,加工精度高;稳定的加工质量,对加工对象适应性强;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易于建立与计算机间的通信联络,容易实现群控。

2提高机械加工过程中生产效率的必要性

数控机床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使其加工产品的合格率远远超过人工控制的老式机床,并且可以实现普通机床难以完成的精密复杂产品,数控机床可以轻松生产,而且不需要企业提供卡具,只需要提供参数即可。数控机床的高效生产使加工企业被退单、次品率等风险极度降低,提高机械加工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利润。另外,机械加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意味着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企业节约开支,因此拥有稳定、可靠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其高效性的提升必然使企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3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的影响因素

3.1操作数控机床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的科技发展虽然逐步进入自动化,但主体操作依然以人为主,理论上数控机床是要求操作人员是专业而熟练的。但技术骨干力量比重严重偏低,大量的操作人员很少是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员工,并且文化程度也很难满足数控机床的操作要求[2]。这些员工往往不能充分了解数控机床切削的特性,在操作中不能正确选择正确的数控刀具。面对精确而繁琐的技术参数,操作员工缺乏专业认知。这些现象造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数控机床加工出的产品合格程度因人而异,严重影响了机械加工效率和数控设备性能的最大化发挥。

3.2数控机床的计算机编程规范性不强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和普及,使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愈发自动化智能化,将计算机编程程序应用于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程序上,已经被各种工业先进国家广泛应用。与计算机的关联使用,使数控机床实现了群控,一个控制中心可以同时或按一定顺序操控多个数控机床,也可以在加工的各个环节予以干预,有更强的可控性。但数控机床的高度数字化,也使其调试流程繁琐而漫长,一旦参数有问题常出现走空刀、走错道的失误运行。一旦技术人员不能规范操作计算机程序,调试过程就会出现失误,造成加工中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效率低下,产品规格出现错误。

3.3行业制度缺乏完善性和规范性

操作人员对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影响,越是精密、复杂的机械往往需要精心操作与维护,如果数控机床使用者不按照规范化流程去使用,数控机床不仅耗损机床寿命,产品的质量由于设备的耗损也会下降。机械加工业没有一个完整完善的制度,使企业因只顾大量订单的完成,而忽视设备已出现损伤的情况,不进行相关保养和维护,使产品的精密度达不到标准,影响控制机床机械加工效率。

4提高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的措施

4.1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建立培训和赏罚制度

在依然“以人为本”的工业现代化初级阶段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加快先进数控技术的引进[3],更要将注意力放在针对员工的数控技术水平的相关培训上。企业应在数控机床引入前就要有前瞻性,先将一部分管理及表现突出的员工送到高级技术学院,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形成隶属本企业的骨干技术力量。也可以在数控机床引入后的调试阶段,让调试人员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以增加实践经验。企业要定期举办交流培训,让一部分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骨干员工彼此分享心得,经验共享。在培训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将管理制度以及规范操作标准一同讲解,使员工从思想到实践都能真正得到提升,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操作者。对培训结果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评定奖罚透明公开,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日后升迁的参考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要有一套完整、公平、严格执行的奖罚机制,形成良好竞争风气,调动员工技术比拼精神。企业还要重注重人才的引进,并能留住技术工人,技术骨干才是企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进力量。企业在每月、每季、以及年终,要根据员工的产品合格率、所操作机床完好程度等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优异者不仅加薪,还要全企业通报表扬,使优秀员工财富增加的同时更增加了荣誉感。长期以往,必将使企业员工努力学习先进技术,使企业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大幅上升。

4.2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和规范加工工件类型

数控机床各方面性能远远超过普通机床,要发挥其高效性,就要加强生产管理力度,提高数控机床优越性,数控机床可以少量加工精密复杂的零件。但一次只加工一个零件时,就会影响机床的发挥,同样应避免的操作还包括用数控机床加工极少量零件,或是使程序以间接加工方式工作等。如在对一个刚体零件进行加工的时候,一般都会选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一次装卡后要尽量完成其五面体的加工环节[4],这种生产方式符合规范操作,有利于彰显数控机床的优势,但如果在加工中心上划线或打孔后就直接钻孔,就会影响数控机床效率,所以一旦出现影响效率的现象,就要及时协调、改正操作方法,以科学生产管理方式,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

4.3加强数控机床的计算机编程

理论上,数控系统的先进程度是数控机床加工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数控系统的寿命也关乎数控机床的使用价值。编程设计人员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力求程序的精确和稳定,使数控系统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创造价值。并非所有的编程都要在电脑上设定,诸如多模数、多穴位、多工位坐标系的输入和调整,就需要在零件批量加工前先行调试后才可以输入确定。如果调试人员不够专业或细心,就会将一些机床偏置寄存器内数据删除,造成产品效果与原本设定的参数发生变异。所以数控机床调试人员以及编程人员应对特殊程序予以电脑、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更好的完善数控机床的高效性能[5]。

5结束语

目前影响企业效益的众多因素包括企业管理手段是否符合现代化要求,技术工业比重大小,企业后勤供给是否有保障,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高低等,最后一点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技术性难题,想要提高加工效率,要对上面提及的各项要素一一加以考虑,并做好协调工作。文章主要对数控机床进行概述,阐述提高机械加工过程中生产效率的必要性,分析影响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建立培训和赏罚制度、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和规范行业制度、加强数控机床的计算机编程这三方面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邬京波.机攻攻丝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7):74.

[2]沈阳.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2):62.

[3]李琳,郭鹏.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96+98.

[4]刘伟聪.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7,48(12):90.

小窗幽记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63-01

一、引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突出音乐魅力,进行创新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新则是通过新的教材,想出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

(1)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去想?,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必须有适宜的心理环境,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交往式教学,营造了和谐合作、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自己创作音乐片断、创编打击乐伴奏型、创编舞蹈动作等,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同时用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创作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师生互动,创新音乐教学。音乐课是一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素质的综合性育人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师生感情因情感互动而和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节拍特点。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因情感互动而完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富有童真的语言打动学生。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课堂节奏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

(3)语言激励评价的赏识化,语言的评价也是一门艺术,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课堂评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个性的不断发展,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感受旋律节奏美,创新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1)听节奏,音乐首先与“听”息息相关,而且极具艺术性,让孩子们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流水声、钟声、猫叫声等),让学生猜一猜,“击”起了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正因如此,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进行创新教学,同时也要伴随着个人丰富的想像活动,让学生感受节奏带来的喜悦美感。

(2)融儿歌、童谣于节奏朗读练习。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针对孩子们喜欢儿歌、童谣的特点,教师选取了孩子熟悉喜爱的儿歌、童谣,进行节奏朗读教学,这种方式受到孩子的喜爱。这种探索不仅是音乐表现与创造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音乐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一种融合与创新。

(3)借助律动游戏,表现节奏。听节奏模仿动作,比如,教师弹奏较慢时,引导学生用大象走路的动作来表示;教师弹的节奏稍快时,学生会用小兔跳来表现音乐等。这是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中的各种声响节奏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同时找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在倾听中找到这些乐句的特点和联系,这样他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学唱歌曲时就能事半功倍。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单纯幼稚,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是每位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要着力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启发他们研究问题,发现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就像绵长醇香的“酒”,需要你我不断地体味、珍视,寻找出具有艺术特色的教学方法。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感,用音乐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产生,全面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延梅.论歌唱教学中意识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5,(03):163-16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