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笔记 完善方法

笔记,简单说是用笔所做的记录,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好的笔记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课程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怎样将知识存进脑子,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的知识迁移能力最重要。笔者主要针对高中地理笔记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笔记的意义

(一)地理笔记是对教材内容必要的补充。高中地理教材是考虑全国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组织编写的,目前大致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个版本,版本的内容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所有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宜调整。同时教材的编写具有滞后性,书上的案例往往不具有实时性,可能当前的形势已经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多做了解,在课堂上对相应的知识做出适当补充和说明。这样,学生记笔记才能保证不漏下知识点。

(二)笔记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高中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十分有限,这样课堂上学习地理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浅显,为了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及做题的技巧方法作相应补充,这些方法和技巧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点,笔记可以让学生有事可做,客观地改善课堂纪律状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地理笔记的类型

(一)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讲解的课程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录。按照习惯的不同,记录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学生记在课本知识点的旁边,有的学生有专门的笔记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称之为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在地理笔记中占很大比重。

(二)错题笔记:错题笔记是指学生在课下做题时出现错误并找到自己的出错点及出错原因后所做的笔记,这样的笔记往往具有警示性。自然地理部分读图的题目较多,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可以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印象,分析题目做错的原因,认真细心的学生可在错题下记录分析过程,以免时间久了忘记,错题笔记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三、如何记好地理笔记

(一)养成做地理笔记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要想养成记地理笔记的习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视记地理笔记的意义,主动地完成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效果。研究发现,记笔记最难的是起初的一个星期,要让自己适应这种状态,不断说服自己坚持记录,逐渐将记地理笔记变为一个习惯,这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二)课堂上注意听讲。听讲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说话,而是要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思考、过滤,老师说的话不一定都是重点,学生要学会筛选。学生学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老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新问题的方法,要知道老师是如何分析、从几方面分析问题的,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错题笔记,在老师讲解习题、试卷时应仔细听,找出自己做题时的想法与老师的思路区别在哪里,找出做错的原因,课下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并记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记笔记应选择性的记录。笔记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重要的是将笔记与课本合二为一。不是盲目地记录,而是要在思考之后区分主次,有选择地记录。课堂笔记,不是老师说什么都一字不差地记录,有的小知识点,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部分的相互联系水体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就好,没必要将老师的话全部记录,全部记录既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又会错过重要知识点。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好多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如在学习判断热力环流高低压的问题时只记录老师教的口诀即可,如“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还有在学习等压线部分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断方法,要在充分理解后记录,理解其高低大小表示的内容。而针对错题笔记则是针对平时易错点、难点进行梳理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使得笔记一目了然。

(四)勤于动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而验证一个人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践。高中地理地图册是很重要的学习工具,在进行地理练习时,能读懂图则是解题关键。理解知识点要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印象,使地理图像深刻地印在自己的脑子中,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图及其季节性移动图、洋流图,等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重点需要掌握的,而自己动手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单纯地看书要记忆深刻得多。这样在做题时,脑中的图形呈现,可以加快做题速度。

四、如何完善地理笔记

首先,要重视地理笔记,笔记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课程结束后就扔到一边,这样对学地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课本和笔记是一个整体,二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互斥的关系,端正态度才能学好地理。

其次,人的记忆能力有时间限制,地理笔记作为课堂上对知识理解与错题记录的载体,笔记是很好的记事本,这说明地理笔记具有实时性。由于人的记忆能力及记忆方式有差别,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知识需要的时间不同,那么要想让知识永远变成自己的财富,反复看、反复琢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最后,新地理课程标准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断努力终会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学习地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注意平时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或是解决问题用到地理知识时,要及时补充笔记,使自己的地理笔记不断充实,最终成为自己的“地理百科全书”。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高中地理总被认为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其实不然,学习地理的关键是要掌握方法,将笔记与课本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判断问题、总结方法、实践探究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地理笔记是高中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记好地理笔记与高效使用地理笔记是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范文2

一、转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看法及学法

由于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故地理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副科。而且教学上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上课的教师也不是学地理专业的,因而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然而现在的初中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改变,知识内容相应减少,而增加了大量的图画、照片和表格,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性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大多数初中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只能帮学生简单地勾画书本,背诵知识。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看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参加会考并能过关。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应付了事。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中。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部分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希望知道世界著名的几支足球队所在的国家在哪里,从而来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特点、经济发展状况、重要城市、风土人情及为何他们的足球技能如此之好。学生听起来比较感兴趣。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地理的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好的可读性;而现在使用的高中教材,尽管经过了几次改编后内容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宇宙环境、大气环境等内容,又刚好处在学生初识高中地理知识阶段,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之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比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什么在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出现断裂处?交通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灯作为停止的信号?夏季午后下雨时为什么会出太阳?

其次,地理与其他学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上大气的运动可用物理学中力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学科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区域地理上的风土人情知识;历史图册的阅读也需要地理中的地图知识。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教材也正根据学生这种特点进行编写。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研究地理,学好地理。

三、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复习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衔接点。比如初中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学生不会看地图,不知道怎样去看地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更不用说具体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了。因而在读图时,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图,不知道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的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平时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

四、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应具备的原则

我认为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1.目的性原则

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为了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衔接;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高中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或超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2.必要性原则

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地理学科的考试,因而初中地理教学不被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知识普遍较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基础性原则

在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时,影响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先补上(如地图的三要素、地球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4.发展性原则

高中地理范文3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从教师来说,可 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 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为引人入胜 。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二、加强科际联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的。

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道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 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 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 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

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体现当今科学技术进一步分化必然导致进 一步综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和整体 改革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 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作出圆满的答复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和丰富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从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来,尽管以“3+2”模式为代表的高考考试改革对中学地理 学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高考各学科的命题逐年增加 跨学科的综合题。如数学应用题通过计算能力的考核渗透人口意识和资源意识,英语阅读题通过阅读理解考察 地温变化规律等。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起步阶段,高考命题的正确导向无疑是为我们的改革和 探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动力。

三、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科际联系应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 全面提高,并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确实取得最佳效益。

(一)学科间沟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 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 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 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 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二)课内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从以下各方面 进行有机渗透。

1.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如引入比热 的概念解释海陆差异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同化 迁移;引入诗歌描绘、刻划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的异化迁移;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 、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方面问题的推导式迁移;引入语文课本中 《宇宙中有些什么?》、《火刑》、《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识天气》等与课上所学地理知 识密切相关的课文,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2.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 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又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 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的关 系特点等。

3.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轨道特点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语 文课文《两小儿辨日》中“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 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外延伸

高中地理范文4

一、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高三复习,课时紧、任务重、内容多、涉入面广、综合性强,学生能否掌握高效率的听课方法是决定复习质量的关键,为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应在学法上予以指导:1.要求学生在预习、复习时记下疑难问题,为及时质疑解疑扫清障碍。2.大胆质疑。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应主动请教老师,做到疑难问题天天清,不留后患。3.学会听课。根据预习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精力,解决重点问题。4.学会记笔记。记下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巩固。5.科学用脑,保持良好的心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具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作为教师应研究学生状况,加大感情投入,微笑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完后两极分化严重,对好生应指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后进生应唤醒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指导中等生找出差距,鼓励他们刻苦上进。

二、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各种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从近几年高考成绩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以图为切入点,每一问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图中所给的注处寻找答案。从现实看,读图能力偏弱也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之处,所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读图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三个转变:1.改变重文字轻图表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教给他们读图方法。2.从知识的识记到空间要领的落实,对于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可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回忆边填,熟练掌握地形、政区、河流、矿产、城市的分布,即做到脑中有图,对于示意图、模式图应化繁为简,熟练应用。3.从图形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地理表现形式的转换能力,如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总之在地图知识的复习中教给学生读图方法与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三、重视双基复习,忌好高骛远。

地理教学首先应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学生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往往彼此孤立,容易失散和混杂,把学生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的线,最后编结成知识网,才能把整个知识体系全部抓起来,顺理成章,融汇贯通、清晰牢固的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能力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要严格按计划科学地安排组织学习,复习过程中注意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可采用提问式、讲座式、温故知新,不能慌慌张张去赶进度,更不能囫囵吞枣,该讲清楚的一定要讲清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扎实地复习,扫清认知障碍,建立正确的地理知识结构。

四、变换角度,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传统的复习方法是把每一节的概念、原理、过程复习一遍,学生以听为主,方法简单机械,重点不突出,气氛沉闷。变化复习方法和角度,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如对简单问题可让学生练习然后教师再讲评,练得好学生能掌握的,教师可以不讲。也可以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教师答,难点问题教师先讲,学生再练习,练后再讲。通过教师讲评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找出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开阔思路,学会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时长时间以一种模式复习,会使学生思维倦怠,出现思维疲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变化学习环境,换角度、换教材,激活学生兴趣,以趣导思,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综合性强的图文信息作为思维训练素材,突出新颖性,对学生求知欲进行积极诱导。在正面讲述中插入反面启发,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五、精选习题,培养解题能力。

精选一些思考性较强的习题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审题的科学方法和程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可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发散性习题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平时应多加练习,从高考试题看综合题占了很大比重。答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综合知识,还要有文字表达能力,综合题要求学生能将分散在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加以综合分析,并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适当拓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高中地理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素养;学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的省份来说,地理课程的学习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选修的旅游、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学习的方法,以便于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坚持图文并茂的原则,地理的学习是离不开地图的

现我校地理教学用的是哈三中的完全版地理地图册。教学中有很多个地方都要用得上这个地图,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经线与纬线之间的计算等。所以说地图是正确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二、要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很多知识其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首先要明白知识的规律性,其次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部分至关重要。有些知识并非仅仅靠简单的背诵就可以过关的,例如,经纬线、大气环流以及气压梯度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这些知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联系相关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还有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自然灾害的一些答法,这说明了知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是相通的。

三、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把自己融入地理文化中去,找到学习的乐趣

我觉得这方面最有意思的就是区域地理以及世界地理了。因为在这方面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认识很多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多不同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人文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关于国家的概况、地形地势等有趣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能认识中国的行政区域,包括一些南方及其少数民族地区的以及旅游文化。

总之,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才能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范文6

【关键词】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学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水平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熟练掌握高中地理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学定教,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创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经过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笔者总结出提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可以促进高中地理的高效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综合效益。

一、图文并重,提高课本内容教学的效果性

高中地理学科,与其它文科学科不同,它有独特性:一方面,有较强的理论性,需要用文字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地理学科还需要用理科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图示向学生展现具体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可以通过下图让学生思考陆地地形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出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两侧A、B两地的降水量图,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但两地的降水量差异却很大。原因就是,B地位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受山地阻挡,降水少。通过出示图片,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同时更好地展现教师索要教授的知识和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重视基本方法与技能传授,帮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教师在开始新的内容教学之后,没有设置学生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复习的环节,致使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课前朗读跟读的习惯,设计多重提问环节,结合新旧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的一道关于气候成因分析的主观性试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这种主观问题不知如何解读,无法从材料的文字和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常出现思维不严谨、答题要点不准确、不全面、文不对题等现象。因此,在“气候成因”的章节课堂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和它们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其次,帮助学生学会从类似的材料的文字和图形中分析出各要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步骤,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结合生活实际,着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源于生活。高中地理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解答自己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疑惑,学以致用,对自然变化等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教师要创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就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进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或是体会中,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启发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用地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水平。

比如,在高一地理湘教版教材中,在讲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时,请同学们运用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并结合水稻的作物习性,来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用课本的理论进行实践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性。

四、实施以学定教,打造高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必须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进行以学定教。如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时刻对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意识、思维状态和情绪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以学定教”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改善。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反应,进行思路与方法的创新调整,将教学思路与学生发展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以学定教”还要求教学要根据学生差异,设定因材施教。学生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的,学生存在个体上的较多差异,因此,在进行以学定教时,要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和发展阶段,进行内容的设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另外,还要对学生多加鼓励,提升学生自信心。自信心对于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巨大,学生缺乏自信,是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少正面批评学生,在众人面前多加鼓励和引导,避免学生因教师的批评而对课程本身产生反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五、结语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不是老师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很好的配合,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本文结合实例,主要在理论方面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学要不断探讨和发展,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朱丽.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J].地理教学,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