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言绝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言绝句范文1
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诗词创作,最直接的就是对文章题目的提炼、语句语段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语言功能效果。很多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忘词”的现象,默写时出现错漏或顺序颠倒的现象。此时,如果熟知对联、律诗的格律要求的话,就可以用它们来检验、纠正背诵、默写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尤为重要的是,把古典诗词作为一个实在的载体,从青少年学生抓起,让他们对传统文化完成一个“从外到里、从里到外”的认知转化过程,可以让我们的文化精髓得到真正的传承。为此,2009年秋季,笔者依托学校团委会举行的社团招聘活动,进行七言绝句写作教学尝试。
一、以“真人”为本
首先应在“人”字上下功夫。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教育,或是中规中矩的班级教育,或是口耳相传的传统形式,我们面对的受教对象都是“人”,离开了“人”,我们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无的放矢的。
诗联这种文艺形式,离目前的青少年朋友们确实遥远,尤其在格律方面,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就是一张从未动用的白纸。在全日制班级里面,学生跟着语文老师虽然也曾学习过诗词曲,但更多是从旧体诗歌的立意、物象、意境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来学习。真正要让学生自己来创作,难度确实相当大。因此,来学习的人,必须坐得下来,沉得进去。虽不用“衣带渐宽人不悔”,但“板凳”是要坐几天“冷”的。按照来去自由的原则,探究小组从初始的29人,到后期固定坚持下来的仅5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以兴趣为先
诗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独放芬芳的艺术奇葩,属于韵文范畴,来源于律诗,既能给人以中华文字艺术的独特享受,又能给人以民族文化知识的营养:像警钟可以提摄心神,如号角可以激励心志,似明镜可以省察己身,若舞台可以演绎人生;能够祷吉祥,庆欢愉,寄哀思,抒哲理。
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向学之趣,教师注重鉴赏的引领作用。先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联,与学生一起徜徉在名联巧对的天地里。如,晋江民间关于神童陈紫峰而广为流传的“九节虾,五爪龙”;建成年间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安平桥的“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西湖岳王庙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郭沫若题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联“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笔者自创的“任风雨二千年,一姓孤高双老子;观湖山三百顷,半城伟岸两先知”等等。同时,让学生到书中、网上、社区里去搜集一些名联、通用联,进行交流探究。
家乡的风物,动人的传说,高尚的志向,忠贞的节操,在鉴赏过程中绵绵而来,适时地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种类、格律要求,在愉悦好奇中,深化、升华他们对对联的认知印象,使之在轻松的感受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以方法为上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学习内容的选取与学习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倘若把由浅入深的了解和从远到近的鉴赏看作是入门的话,那么就要看探究内容和写作方法有没有选对用好了。
如前文所述,青少年朋友因无古代书塾里那种特定的学习氛围,就无古代学童打下的对课基础,更无习作绝句律诗的机会、条件。因为,毕竟社会进步和时展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材,他们所能够掌握的古典文化的容积容量,只是诸多门类中的一门学科的一个部分而已,但这反而成了我们要攻克的难关之一。当然,应在不影响既定学习学业的大前提下,走便捷有效的探究、创作途径。
经过综合比对,结合个人的学习和创作经历,笔者选取对联创作作为七言绝句写作教学的入手式。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是对偶句;换言之,会写律诗,对联就不成问题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按照“七字对联+七字对联=七言绝句”的粗框架进行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当然,这里的“七字对联”必须是经过筛选,符合我们教学要求,特别是在平仄方面易教易学的对子。
以杜甫《绝句》为例,“平声”用“”表示,“仄声”用“”,可“平”可“仄”用“”表示(括号中加下划线处为可平可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七言绝句还可看成对仗工整、平仄合律、音韵协调的两对对联。“两个”――“一行”,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黄鹂”――“白鹭”,是飞禽对飞禽,且“黄”与“白”,颜色对颜色;“鸣”对“上”,动词对动词;“翠柳”――“青天”,是一对表示颜色的偏正合成词。
诗句的内容是少儿时代就背熟的了,只要记住平仄格式,加上对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的基本要求,就有了创作七字联的基础了。
四、以创作为主
多方创设意境的欣赏再多,深入浅出讲解的方法再好,不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创作。
进入实践阶段时,第一次创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名字嵌首撰写对联,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题目要求,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从未写过对子的学生,大多能拟写出一个粗胚,有的甚至达到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紧接着适时的点评、修改、交流活动,即收水到渠成之功:
丹心一片保邦国 妮子经年披甲衣(嵌高一〈4〉班“丹妮”,“经”为准数词)
永冲前路锋芒锐 辉耀后生气象新(嵌高二〈8〉班“永辉”)
铭虽短小能舒志 强自忽微可振声(嵌高一〈5〉班“铭强”)
锦书有语通音讯 雅客无声度曲词(嵌高三〈5〉班“锦雅”)
用词炼字虽仍嫌稚嫩,内容方面也有很多有待推敲的地方,但学习者已经真切地品尝到成功的,加上部分作品被选登在“校园快讯”上,更是激发了他们学习和创作的热情。
教者趁热打铁,将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格式表”、《平水韵表》、古《入声字表》,整理打印给学生,把押韵、拗救、失粘、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相关知识或易犯毛病贯穿其中,讲解评析,并抓住时令特点,要求学生以“新春”为主题,以节庆、亲情为题材,撰写两幅韵脚相同平仄合律的春联,格律上认真仿照杜甫的《绝句》。
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究,搜集与赏析结合,讲析与创作同步,鼓励与推介齐行,终于初步完成“七字对联+七字对联=七言绝句”的初步探究过程:
丙寅新春(高二〈8〉班柯永辉)
笑语声声真意满,笙歌阵阵至情阑。秋时别弟于今聚,春际合家到此欢。
丙寅新春(高一〈5〉班庄铭强)
接福云中飘瑞雪,迎祥月下奏瑶琴。百花斗艳春风至,万物争新喜气临。
五、以境界为高
唐代杜牧曾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才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词,辞不能成意。”指出立意的重要性,这对诗联意境的锤炼提炼仍有时代借鉴意义。
生活情景和思想情感一致融合,写作时应有的想像力和联想力迸发淋漓,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度就能够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出强大的思想张力和艺术魅力。我们泉州的历史名人、著名的明朝思想家李贽,赴任云南姚安知府途中,痛心于沿途看到的凋敝民生,撰联悬挂在府堂的楹柱上:
从故乡而来 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之后 万家疾苦总关心
七言绝句范文2
1、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
2、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3、常见的绝句是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来源:文章屋网 )
七言绝句范文3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全诗如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来源:文章屋网 )
七言绝句范文4
作者: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言绝句范文5
首先,声乐课堂教学的环境应给教学双方以美感,包括学习环境的整洁、卫生,教室或琴房的布置、摆设。教师与学生的衣着打扮以及发型的得体度,都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愉悦的心情之中,感受课堂的美,有着一股想抒感的欲望,从而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热情而又积极地配合老师,使课堂效率达到极致。这样也才能为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提供条件,更好地体现课堂的审美性。
第二,声乐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给学生以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对语言的;隹确表达和灵活运用,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形式有三种:一是标准语言(我们国家推广的普通话)、二是肢体语言(声乐教学离不开肢体动作的灵活运用)和三是方言(有些作品需要用方言来演唱)。这也需要声乐教师的文化知识广博和专业知识厚实,思维反应敏锐,即兴表达能力和示范能力较强。说话幽默而又蕴含丰富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知识。同时声乐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力,适时捕捉一些对上课有用的信息,以提高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课堂美。
第三,声乐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具有多变性。上课的目地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上课不再是先给学生练声然后唱歌布置作业,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开启学生的智力。在教导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声乐教师也可利用现在的先进教学设备,如音Ⅱ向、多媒体等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音乐素质与修养,提高对音乐美的认识,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体现课堂美的一个方面。
第四,声乐教学的内容要具多元性。因为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前进的,与人文科学、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要求声乐教师除了有非常丰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比较强的文化功底。譬如,在教学生唱《阳关三叠》这个作品时,教师就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首先是历史方面的知识,《阳关三叠》是一首唐代古曲,又名《阳关曲》、《涓城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其次是文学方面的知识,《阳关三叠》是一首七言绝句,我们分析它时,肯定要按文学常识去破析,如七言绝句体现在叠词、双声叠韵词、顶针、对偶的运用,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性。诗歌因此而显现精细、工稳的特点等。第三,它与地理知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阳关又名渭城”,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这首绝句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最后它与数学也有一定的联系,譬如它被分成了一叠二叠三叠三个部分等等,这都是音乐知识的多元性的表现所在,当然这也在无形中给声乐教师和学生增加了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提高课堂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体现审美性。首先,声乐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后盾,声乐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技能技巧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非常准确和动听的范唱。因为声乐的学习比较抽象,声音出来的线条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必须通过教师的形象和比喻为学生解说,从而使学生获得感知上的认同,找到发出正确声音的感觉。同时还要通过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模仿以及学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获得正确的声音,所以教师的范唱美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和谐、轻松而又具有美感,从而体现出课堂的审美性。其次,声乐教师的伴奏能力要有较高的水平,因为一般音乐院校没有专门的声乐伴奏老师,伴奏通常是由声乐教师自行解决,一首作品伴奏的好坏,它可以影响一个学生唱歌的心情,进而影响学生歌唱水平的发挥。伴奏不好,学生就不会有表现音乐的欲望,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进而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就无从展现,声乐课堂的审美性也无从体现。
七言绝句范文6
1、出自唐代王驾的《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
2、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3、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