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会成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会成本范文1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减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机会成本范文2

关键词: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02-02

会计学和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会计成本(帮助企业记录)以及机会成本(帮助企业决策)构成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分水岭。基于此,本文对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异同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现会计成本信息化是势在必行,因此提出几点实现途径。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明确认识

(一)会计成本

会计学术语中,存在诸多与会计成本含义相近的概念,举个例子,如在财务会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等,与成本会计中的全部成本、生产费用、间接成本具有较大的相近性,而且两组存在严重的概念混用现象。另外,在会计学中,资产的计量方式有时候是按照花在资产上的成本定义的,这就极易与成本的概念相混淆。除此之外,由于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所公认执行的会计原则、对成本费用的定义不同,容易造成知识点认知错误,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在诸多的会计学术语中,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成本词汇,但是,却没有单独设立“会计成本”这一相关概念,只是对成本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如美国对成本概念的描述:获得财货或者转移其他资产、提供劳务、发行股票或者因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者发生负债且达到货币衡量的数额。并且能够将成本分为两部分,即未耗成本(未来的收入负担,如厂房、存货、投资、预付费用等)和已耗成本(当期收入的减项,如出售产品、其他资产成本等)。尽管没有对“会计成本”进行明文规定,但是,一旦涉及机会成本(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时,便脱离不了会计成本,常常将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进行对比。但是在经济学术语中,却没有专门的会计成本定义(模糊,与其他概念混用)。根据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明确会计成本的定义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笔者认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会计学原则的基础上),在某一特定的会计时期,所产生的耗费支出就是专业化的会计成本,这样明确的会计成本,不仅包含主营业务成本,而且将其他业务成本以及生产经营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包含其中,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宽泛性。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定义,与会计成本定义相比,相对的比较容易。曼昆对机会成本进行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定义,即机会成本定义是为了得到某种想要的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同时,高鸿业也对机会成本做出了探索:为了生产某一商品(某一单位),生产者所放弃的能够得到的最高收益(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并且在其他生产用途中获取)。总的来看,机会成本是针对企业运营决策的,也就是在机会成本的支撑下,由于企业拥有几个处理方案,可以通过直接卖决策方案或者在利用决策方案生产出其他产品之后,将决策方案卖了,获取最大化利润。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企业购买或者租用本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从而支付的实际费用;而隐性的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拥有或者被用于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二、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决策而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构成了决策方案的前后手,通俗地讲,也就是只有在预先掌握企业运营(方案决策)的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地判定决策方式是否可操作,待审判通过之后,才能进一步实施会计成本(记录执行方案)。另外,只有事先准确的预测各种执行方案将要发生的会计成本,才能更加优化机会成本。两者密切联系,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获取,追究其原因,是由于机会成本相当于净收益的概念(净收益=收入-成本费用)。因此,从包含关系上分析,机会成本(显性)是包含着会计成本(隐性)的。

(二)区别

从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定义层面分析,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会计成本是负责企业经营的记录,而机会成本是负责企业未来发展的决策。由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价值)是盈利,因此无论在记录还是决策的任何环节,均要注意各个方案的收益情况,而且一旦采用某一方案,便会使得其净收益超出机会成本,也就是,这一方案的净收益要大于其他方案的最大净收益。然而,会计成本是负责企业运营记录的,只负责过去式的记录,不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整个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要注意过去和未来的合理分配,也就是注意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平衡。

三、会计成本信息化实现的有效途径

会计成本信息化实现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如:(1)构建完善的会计成本信息化计算体系。会计成本计算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依靠强大的计算体系来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的会计成本信息化计算体系,往往与会计电算化相混淆,且相关概念模糊,容易造成计算失误或者失误累加,影响整个企业经济利润的统计,且对企业的健康运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成本信息化计算体系,规范会计成本的科学核算。(2)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实现会计成本信息化,需要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并建立详细的内部监督机制,在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加强会计成本记录质量,同时全面地提升会计成本核算效率,加强会计成本控制,实时的检测其是否与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有效地、高质量地实现会计成本信息化。(3)强化会计成本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对会计成本信息化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综合素质高,能够保障会计成本核算质量,综合素质差,容易造成会计成本核算事物。因此,需强化会计成本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机会成本范文3

机会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以应收账款管理和现金管理为例,具体分析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和现金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出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做出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现金管理;投资决策

一、机会成本的基本内涵

机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西方经济学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著作《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机会成本”一词。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打破了对成本固有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写道:“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做出某一决策而不做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总之,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失去其他获利机会而丧失的收益。可见,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虚实兼并的成本。

(一)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是指某一经济资源被用以一种用途后即不能再被同时用于其他用途。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迫使人们只能将资源用于一种用途而获取收益,同时放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收益。稀缺性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必要要素,是其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稀缺性的存在就不会存在放弃其他用途所带来收益的机会,机会成本也就无从谈起。2.经济资源的多用性多用性是指某一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用于不同种用途可以带来不同的收益,给人们以更多方案去选择。多用性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必要要素之一。如果某一经济资源的用途是唯一的,其用途就不需要进行选择,不会产生放弃用于其他用途所带来的损失。3.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指所有经济资源都已经用于各种用途,不存在尚未利用的经济资源。如果经济资源在用于其他各种用途之后仍有剩余,即存在未充分利用的状态,则有闲置的资源不能产生收益,就不存在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1.成本的存在形态不同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实际支出,表现为资金的直接流出,是一种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需要从实际的经营活动所获取的收益中得到补偿,这样企业才能获得良性的循环发展。机会成本一般表现为观念上的无形成本的核算,仅仅存在于管理者的意识中,是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是一种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不能够从经营收入中获取相应的补偿。2.涵盖范围不同会计成本是会计核算的一部分,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包括经营成本的预算、控制、实施、分析、检查等多方面。机会成本局限于决策和分析之中。管理者应充分考虑经济资源在生产、市场中的流动过程,明确用于不同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上的差别,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3.发生时间不同会计成本主要用于记录过去发生的耗费,是事后发生。机会成本主要用于决策,是在项目发生之前,针对于未来。但是,会计成本不是不考虑未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几个连续会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就需要注意在过去和未来的分配。

二、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一定的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在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三大金融决策中,投资决策是最为重要的决策。

(一)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活动中的应用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本文主要讨论由赊销引起的应收账款。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会提供赊销政策或延长信用期但同时带了相应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三部分。若企业赊销所增加的收益能够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则方案可行,否则不能执行。其中,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活动中的具体含义表现为在赊销或延长信用期决策中,企业的资金由于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不能用于其他投资时所丧失的潜在收益,包括了财务成本和生产者极尽可能利用这些生产要素所能产生的利润。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分析计量方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的通用一般公式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其中,机会成本率一般是有价证券利率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具体计量方法主要分为三种。(1)销售收入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机会成本率=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机会成本率该计量方法的平均收现期即为应收账款的周转期。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上的资金视为实际占用资金。(2)销售成本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中前期投入成本视为实际占用的资金,赊销所获得的利润并不算在内。(3)变动成本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中的变动成本视为实际占用资金,固定成本由于早已投入固定不变,则不应计算在内且若改变信用政策,影响应收账款数量变化的是变动成本。该公式也是目前使用的主流。三种计量方法各有利弊,但其共同的缺陷主要在于没有将改变信用政策后实现的销售额加以区分,而是统一以其销售收入或其变动成本或其销售成本为依据来计量应收账款投资增加额即增加的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金,这样计量的结果也就不可能真实反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额,从而不能真实反映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在现金管理活动中的应用现金是一个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为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资金运转,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然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这部分资金在会计上被称为营运资金。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将现金进行再投资所能获取的最大收益。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现金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现金的占用量,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企业有合理的、适当额度的现金流是必要的,对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金作为企业非营利资产,若持有量过多,会使企业承担过重的机会成本,降低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权衡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选择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将多余的现金用于扩大生产或投资于有价证券。2.持有现金机会成本的分析计量方法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1)成本分析模型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是指对持有的现金进行管理而付出的代价,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必要的业务开支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公式将持有现金的成本分为三类,能使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2)存货模型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2×机会成本率+特定时间内现金总需求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2×特定时间内现金总需求量×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机会成本率)1/2存货模型又称为鲍莫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鲍莫模型。模型假定企业平时持有一定现金,当现金用完时可以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这种假定避免了短缺成本,因此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这里,转换成本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成本,假定每次转换成本固定,则转换成本与转换次数有关。(3)随机模型公式中,H指现金存量的上限,L指现金存量的下限,R指最优现金返回线,b指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i指有价证券的日利率,ζ指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该模型认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持有现金的数量都较为合理,并不刻意追求某一数额。(4)现金周转模型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最佳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该模型是从销售环节的现金流进行分析,计算出现金周转期,进而推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三、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意义

(一)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必要性一切投资活动都力求使机会成本最大程度的减小,这是进行投资的重要标准。机会成本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选择提供了易于衡量且可比性强、确凿有力参照依据。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人们作出决定的依据离不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非充分性机会成本是主观预测的隐形成本,会被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影响决策的因素结合使用、综合考虑后才能选择出最优方案。但是投资决策时又必须考虑机会成本,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机会成本体现投资决策的多样性投资决策是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放弃另外一些次优方案。所放弃的次优方案的经济效益衍生出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经济资源的多用性正是机会成本存在的前提,因而机会成本的存在就是对投资选择多样性最好的诠释。

四、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机会成本应与资本成本相对应机会成本的实质是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机会成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风险报酬率,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于风险的考虑,对风险报酬的要求与尊重。与资本成本概念相似的是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金成本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净现值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资本成本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引进的概念,而资金成本是会计中发展的产物,二者含义大相径庭,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却将其概念混为一谈。过度重视了资金成本,同时,企业对于资本成本重视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投资等行为。机会成本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现金流,但能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建议企业充分考虑和尊重投融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将经济收益发挥到最大。

(二)机会成本计算结果的不精确性机会成本的计算结果仅能作为参考,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投资方案。由于机会成本是已经放弃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这些经济资源并未实际用于生产中无法获得准确的该经济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数额。机会成本多是通过分析其他企业相似用途的现行收益来估计的预测值,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市场行情又在随时波动,不同决策者主观判断不同,不同理论对机会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导致无法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对于机会成本,企业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数值,切不可仅仅因为机会成本一项指标就决定选取某个投资方案。

机会成本范文4

摘要: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碳排放权市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利益集团的重视。本文通过决策表并结合欧盟排放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机会成本,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碳排放权许可证;机会成本;津贴分配

一、问题的提出

机会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到处可见,而且这是在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中第一个学的原则之一。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个个体经理或农民替代的潜在收益,当考虑到自主创业的机会成本时,企业的会计利润可能会变成经济损失。大多数人对这个例子的推理过程是欣然同意的,但是经验和实际决策的模拟显示出许多人不能把机会成本正确的运用到其他决策中。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温室气体或其他排放物的可交易许可证是免费提供给生产者那么生产者的成本应该包括可以卖到一个开放市场的机会成本的许可证。

二、碳排放权许可证机会成本的研究过程

提供一个可变燃料费用容量单位的表和捐助的许可证,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在外部许可证市场出售未使用的许可证,再决定是否操作由教师公布的产品市场价格的各自能力的单位。这个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价格重复几次,以获得点供给函数,并且与收入相比较,可以使能看到收入最高的人的供给函数由于原始生产商的许可证的机会成本的“内置”而向上移动。你是有3个单位容量的生产者,显示在表列(1)。为了生产每个单元的容量,你需要投放燃料和排放许可证。当它宣布每一轮,你可以在表列(2)中输入三种容量单位的价格。在表列(3)中显示的是燃料成本,你可以决定生产任何单位。第一单元容量需要1百万美元的经营成本(单位为百万美元),第二容量单位需要3百万美元,第三容量单位需要五百万美元。你已经拿到的免费许可证必须在该生产期间内使用或者出售,即没用银行对未来期间的许可证是允许免费的。在表列(4)中用0或者1来表示每个容量单位你的许可证使用决策。任何未使用的许可证将自动的在国家排放许可证市场以3百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使用了许可证,表列(5)中表示价格和燃料成本的差异数。你本期的收入包括在表列(5)的价格和燃料成本的差异加上每一个你未使用的3百万美元的许可证。

对于手动运行版本,将要复制和分发收益表的周期数为了建立价格范围从1到9的供给函数图像的模板。为了引起重视,将价格增加50万美元,例如一个随机排列组合的价格是150万美元、250万美元、350万美元…850万美元。当朗读指令时,应该提前复制和分发决策表。

欧盟排放交易计划(欧盟ETS)CO2排放津贴的初始分配提供了一个说明性的例子。注意,当机会成本被正确包含,无论许可证是否为原始生产商提供,供给函数还是一样的。当讨论欧盟ETS计划的初始分配时,电力生产商提出的争论主要是“如果你让我们支付许可,我们最终将提高电价”。如果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他们会得出不管分配是自由的(溯往原则)或由销售许可证决定,其价格都会上升这个结论。这是因为许可证的稀缺会导致转售市场上许可证价格的提升,这个价格是许可证机会成本的基础。接下来,请他们评估在原始生产商提供与生产商许可证销售的利润中选择(如果使用两种处理,你可能想报告在每一个实验处理后的平均收入)。最后,你可以注解欧盟最初采纳了原始生产商提供拍卖限于每个国家最多百分之五的许可证的政策,。这导致生产商暴利,至少当许可证仍稀缺时,结果是公众对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系统的不满。随之而来的批评导致欧盟委员会重新考虑使用自由分配。电力行业在2013年开始计划适当拍卖大部分的津贴,到2020年拍卖大部分覆盖其他排放源的地方。在美国,拍卖排放津贴已经类似于一个大部分气候政策的立法提案的关键特色出现。奥巴马总统首次提出预算方案包括来源于拍卖大部分二氧化碳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计划津贴的收入。

而且在竞争相对激烈的欧盟电力市场上一直存在通过排放的重大津贴费用。Bunn and Fezzi(2007)发现英国电力市场上的消费者在能得到免费排放津贴价值的产业中支付了显著的一部分。Fell(2008)分析北欧的电力市场也有类似的发现。

在这些情况下,欧盟政府当局已经采取行动反对企业通过给他们太多的免费津贴而提高他们的经济价值。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2006年向RWE发出了警告信,控告他们滥用工业用电价格,因为该公司已经通过了超过25%的二氧化碳排放津贴的用电价值。最近,比利时能源市场监管机构CREG表明政府当局必须采取行动阻止公用事业通过碳排放权给消费者的成本来获取暴利。”因为他们发现比利时的能源生产商在2005年到2007年间通过向消费者收取津贴获得差不多12亿欧元,而这些津贴他们是免费得到的。免费分配将不会提高直接生产成本,因此应该不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的直觉好像深深扎根于公众、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里的一些成员。

rke等2009年使用一个个人选择的实验装置,他们发现许多参加者最初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他们通过学习加速了解到相对利润信息,慢慢发现了机会成本的存在。根据弗雷德里克(2005)的测试测量的认知反射―为了抵抗首先想到的报告反映的一种能力或者装置。Wrake等(2009)发现,那些在实验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认知反射测试也表现的更好,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很难直觉地发现并且一些观察家最初也没有明显的发现。

安德森和斯塔福德(2000)描述了一个使用双向拍卖排放权交易计划的课堂实验。学生学习的初始产权分配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效率,但对收益和损失的分布将会有戏剧性的效果。基尔肯尼(2000)概况的课堂实验说明了流通许可证的外部性和效率这个概念相对于庇古税来说可以成本内部化。她通过将袋子套在学生的头上对他们的影响提出了创造性的方式来证明污染的外部性。

三、结论

我们在这里描述的机会成本,是以固定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来决定生产数量。机会成本同样能以指定的他们愿意接受的每个生产单位的最低价格来进行。正如数量选择环境,市场价格是随机决定的。我们获得产品单元的市场价格,而他们指定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种机制被称为Becker-DeGroot-Marshak(BDM)。(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机会成本范文5

关键词:机会成本;消费习惯;权衡取舍

一、“机会成本”的定义与实例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很多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个术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相当多的体现。下面我们就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机会成本”来源于我们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一条与第二条:

1.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面临权衡与取舍

这条原理看起来非常直观,和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就必然面临着权衡与取舍。任意事物都有其好坏双方面的考虑,这也正是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不同的实例来展示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条原理。

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由于其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当他用一部分时间学习某一科目,如语文的时候,他就不能再用同一时间去学习另一科目,如数学。换言之,高中生面临着不同的科目学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由于一个家庭的财政收入来源是有限的,因此在资金配置方面就面临着权衡与取舍。例如当一个家庭用某一部分资金买了某一商品,如食物的时候,便不能再用同一部分资金购买另一商品,如衣服。因此家庭面临着不同的支出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经济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叫做“黄油与大炮”。由于一个政府所拥有的财政收入来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他的资源配置也必然面临取舍。在这里“黄油”代表的是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国家可以用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民生的生活改善中。而“大炮”指的是国家的国防实例,也就是说可以投入资金到购买武器,加强国防科研等事业中。同样的,当一个政府用某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的时候,便不能再用同一部分资金购买另武器。因此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支出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对于国家层面的权衡与取舍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那就是公平与效率。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的主流是税收。为了实现公平,我们国家有各种政策,例如低保政策,直接从税收中拨款给贫穷的人民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财政来源的税收却会打击正常的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者可能会因为税收而不愿意过多工作以避免缴纳过高的所得税,使得这部分本来可以实现的生产效益无法落实,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因此国家也面临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2.某一件事物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需放弃的东西

正如第二条原理所说,为了得到某一件事物,我们所必需放弃的东西也是我应该考虑的范围,这部分成本在经济学上便叫做“机会成本”。例如在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一系列实例中,对于学生一个小时的语文学习的机会成本是一个小时的数学学习,对于家庭来说食物的机会成本是衣服。对于国家来说改善民生的机会成本是国防件事,促进社会公平的机会成本是生产效率低下。

下面我们再列举两个实例以帮助我们理解第二条原理。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讲,由于大学不是必须教育,因此可以直接选择工作。那么这个时候在做出决定继续念大学的时候,这个成本除了我们直接可见的学费,生活费,车旅费等费用的同时,还应包括我们的机会成本。例如高中生可以直接外出打工赚取工资,如果选择念大学就意味着放弃这笔工资,这应该纳入机会成本的考虑范围。

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例是老虎伍兹应不应该自己锄草坪。老虎伍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尔夫球员之一。据传他锄草坪的效率非常高,甚至超出许多专业工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应不应该自己锄草坪呢?锄草坪需要花费时间,例如需要2小时,而利用这两小时他可以参加多个其它的活动,例如参加球赛,参加广告代言活动或者其它商业活动。而后者中的任何一种的收益都可以视为其锄草一小时的机会成本。

二、从“机会成本”看两代人的消费习惯

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应不应该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花费时间“货比三家”,从而实现最为经济节约的选择。应该如何考虑这个事情本身所拥有的机会成本呢?实际上这一点与上文中提到的老虎伍兹的实例是相似的。

“货比三家”就其本身是一个比较过程,也就是消费者需要花费时间去仔细的研究与对比同一商品在市场上不同地方的售价,然后以最低的价格将其购入。那么其造成机会成本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它对时间的需求。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时薪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货比三家”的机会成本。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是已经退休的,他们所领取的是固定的养老金或退休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时薪几乎可以看作为零。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资源可以支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这个“货比三家”最终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节省的花费到底有多少,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值得的。

其次我们来考虑年轻人,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大多都有繁忙的工作,因此时间资源非常有限,时薪也不可能是按零计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货比三家”最终能够带来的花费上面的节约实际上不一定能够挽回他为了去做“货币三家”这件事情所放弃的时薪。因此这样做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再将老虎伍兹的实例更加详细的说明:

作为当代最天才的高尔夫球手之一,老虎・伍兹(Tiger woods)其一生大量的时间都在高尔夫草坪上度过。作为很多高尔夫球员的标杆与奋进的方向,他在大多数高尔夫球手怀揣梦想上路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而同时由于体力强健,四肢协调,他在锄草坪上也有极高的效率。在这里我们引入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的描述:“极有可能的是,他在其它活动中也出类拔萃。例如,我们可以设想,伍兹可以比其它任何一个人都更快地修剪自家的草坪。但是仅仅由于他能迅速地修剪草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这样做吗?”

我们回顾“机会成本”的概念,为了得到某一件事物,我们所必需放弃的东西也是我应该考虑的范围,这部分成本在经济学上便叫做“机会成本”。或许与他的邻居相比,老虎伍兹能用两小时就完成其需要四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但这意味着他就应该自己去做吗?老虎伍兹是美国著名的帅哥,粉丝无数,在同样的两小时内,他可以拍一部电视商业广告片,或者出席某个商业代言活动,并赚到一万美金。与他相比,住隔壁的邻居能用4个小时修剪完伍兹家的草坪,在这同样的4个小时中,他可以给旅行社当翻译,并赚到一百美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虎伍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一万美金,而其邻居的成本是一百美金。我们可以想象他应该去做商业活动,然后可以付比一百美金稍高的佣金请他的邻居帮忙锄草坪,例如150美金。这样双方都在过程中获益。

从这个例子回到我们所讨论的两代人消费习惯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多的倾向于一些方便的服务。比如请钟点工阿姨打扫房间卫生,将衣服送出去干洗,直接在外面吃而不在家里做饭等等。如果单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而忽略很多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代人所拥有的时间资源多少不同,其时间的价值也不同,做这些事情的机会成本自然也不同。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做饭,但是从“机会出本”出发考虑,各自却都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黄珍文.机会成本:决策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成本概念[J].当代经济,2002(05).

机会成本范文6

中介如何寻找寄宿家庭?

一些走读学校会成为国际留学生的监护人,把学生安置在老师和校友家中。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留涌入,学校不得不依靠第三方来寻找更多的寄宿家庭。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校在中国的招生,也为学校省去了许多监管学生的麻烦。如果学生与寄宿家庭之间产生问题,中介便会出面处理。

第三方在寻找寄宿家庭的时候多半是依靠学校的力量,比如在学校教职员工中发放广告,而有规模的中介公司有自己的Local Rep(区域代表),把一个区域内的家庭进行筛选,通过社区、教会或广告灯方式寻找寄宿家庭。还有一些旅居国外很久的华人,他们看到了中国小留学生的一些问题,主动申请成为寄宿家庭。但无论寄宿家庭的来源是什么,它们都需要经过政府的核查。监管部门会对所有自愿申请成为寄宿家庭的人士进行调查和核实相关资料,以确定该家庭是否适合成为寄宿家庭。

对于国内家长对中介普遍表示出的担心,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总监卢薇认为选取一些有稳定寄宿家庭的中介公司是关键。“在美国确实有一些小的中介公司找不到寄宿家庭,或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漏洞百出,甚至有一些瞬间就倒闭的情况。”她建议中国家长在选择寄宿中介公司时一定要考察公司的稳定性。如今,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是在中国寻找中介,因为国内的中介一般都会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国外第三方。如果中国的中介靠谱,那么其合作的国外中介的可信度就比较高。此外,近年来一些境外公司开始贴合中国家长的需求进行留学中介,家长也开始逐渐偏向选择香港的中介,或直接选择美国中介,但卢薇认为,家长并没有太多渠道去了解公司的口碑,在行业还未规范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显然具有一定风险。

家长能否选择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的收费通常是每年2.3万美金左右,但家长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给寄宿家庭交的钱一样,家庭标准可能也相同,但居住条件、规模大小,以及寄宿家庭父母的背景却不一样。最近一两年,个别中介开始提供家长选择寄宿家庭的服务。比如提供两个寄宿家庭,让家长从中择其一。然而,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往往是寄宿家庭挑孩子,中国家长在这方面仍不免被动。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择校密度很高,一些热门大学周边的区域很小,寄宿家庭有限,未来很难保证一家一个中国学生的状态。

尽管家长在选择寄宿家庭时面临种种限制,一些要求还是可以提前同中介机构商讨。比如孩子对宠物过敏,中介在安置的过程中就不会匹配养宠物的家庭。有一些家长提出要独立房间、独立卫生间,甚至游泳池,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寄宿家庭必须是白人家庭,在寄宿家庭资源雄厚的中介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在实际安置的过程中会着重考量两方面的指标”,卢薇说:“第一是寄宿家庭的背景,比如我们选择的寄宿家庭98%是白人家庭,尽管近两年听说一些富人区的黑人家庭孩子们住得很不错。第二是寄宿家庭离学校不得超过40公里。”

寄宿家庭是否安全?

寄宿家庭的安全问题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就读走读式的私立中学最大的一个难点在于怎么样评判一个寄宿家庭是否安全。以美国为例,在寻找寄宿家庭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家庭对中国孩子感兴趣,要首先向中介提交一个申请表格,在这个申请表格当中列出家庭成员的信息,包括职业信息、美国的社会安全号码、所养宠物的信息、生活的作息时间,以及业余活动等。当中介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会通过社会安全号码向美国国务院或者是美国当地政府核查七项指标:第一是有没有犯罪记录,第二是有没有违章记录,第三是有没有信用卡不还的记录,第四是一公里范围以内的邻居有没有犯罪记录,五是有没有虐待儿童的历史,还有就是有没有罪的历史,以及税单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