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范文1

关键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

癌症患者身体情况都相对危重,对于其生活质量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Karnofsky提出利用行为状态量表进行评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题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其评估的测量方法也不断进步。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其中生活质量指数、癌症康复评估方法、36项简短健康调查(MOS)、癌症功能性生活指数、线性同原语自评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等使用上表示较为满意[2~6];另外有研究学者指出,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最好的办法是Rotterdam症状清单;相对医院来说,焦虑(SAS)、抑郁(SDS)量表来进行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评估非常实用。

1 生活质量的概念

生活质量的概念非常抽象,关于生活质量的描述目前可以达成共识的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情绪、自觉症状、陌生环境的适应、医院人员相处的关系,患者工作、生活、社会功能等。整体总结归纳为患者的心理问题、身体状况、社会功能三方面所决定。②生活质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感,值患者个人的一种体验判断,个性个体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一样。例如,都是癌症患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认为是可以治愈的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心理压力;相反思想悲观,认为癌症是治愈不好的这类患者就会心理负担重,不良情绪多。所以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时,患者应自己填写问卷,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医生根据与患者的交流观察所做的生活质量评估与患者自主进行的评测有明显的差异。③生活质量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患者因时间的推移对周围的食物接受的程度而变得不一样,例如治疗的初期,由于治疗的痛苦患者难以忍受,感觉十分痛苦,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对其的耐受程度增加,并且身体状况慢慢好转,患者的信心增强。

2 生活质量评估的意义

2.1生活质量评估可指导临床实践 目前临床对于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治疗,但是对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术治疗原则是范围越广对肿瘤的切除越彻底;

但是临床研究表明,较小范围的手术对于患者的生存期也不一定会缩短。以上此种情况,手术治疗的范围可依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测进行范围的选定。有相关报道指出,对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表明,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没有接受标准切除术的患者好。所以表明,某些具有破坏性、毒副作用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反而具有改善作用。

2.2评价姑息性治疗的重要指标 很多癌症发病初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一旦检查发现时已经为晚期,没有根治的机会,这类患者一般进行姑息性治疗,主要以减轻患者的病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前提。但是患者接受治疗时依然会有毒副作用。此时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测量,对疗效的评价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2.3生活质量测验可用于判断预后 生活质量的评测是对患者生活、心理等进行综合性评测的一个指标,与患者自身有直接关系。对于生活质量测验可用于判断预后的说法,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目前的实验结果也并不一致,所以对于此种说法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3 怎样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方方面、综合性的评测,所以有很多因素影响其评测,对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症状控制--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减轻,患者就会感觉痛苦减少。研究表明,当患者的肿瘤缩小、消失或被切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就会减轻,患者会对治疗产生信心和希望。当患者的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产生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则说明,患者症状的控制以及改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②健康教育--癌症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对于癌症患者,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树立患者对癌症的正确认知,明确癌症是可以进行治疗和预防的;同时树立患者抗癌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治疗积极配合。明确目标,患者积极向上,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提升,一定的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是必要的。③精神支持--患者入院后对其环境相对陌生,容易有孤独感,护理人员应主动关系患者,建立精神上的支持,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放松心情,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患者心理负担小,心情开朗,生活质量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Karnofsky DA,Abelman WH,Craver LF,et al.The use of nitrogen mustard in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arcinoma[J].Cancer,1948,1:634-656.

[2]Ganz PA,Schag CAC,Lee JJ,et al.The CARES:A generic measure of 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J].Qual Life Res 1992,1:19-29.

[3]Schipper H,Clinch J,McMurray A,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 Clin Oncol,1984,2:472-483.

[4]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 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J].J Chron Dis,1981,34:585-597.

生活质量范文2

1、挪威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的富国,人均年收入接近4万美元,富裕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2、挪威是世界上有名的福利国家,几乎与人们生老病死有关的一切费用,政府全权包办。

3、挪威人注重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挪威人享受多种假期且休假工资照拿不误。不仅如此,挪威妇女生育子女,男女都享受产假,女士42周,男士4周,工资分文不少。

4、挪威人看重生活质量,看重娱乐时间。挪威实行的是高福利、高税收、高物价、高消费政策,政府鼓励公民超前消费,用消费刺激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向消费者倾斜。

生活质量范文3

【关键词】 卫校学生;生活质量;WHOQOL-BREF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8-02

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适应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环境)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了解镇江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镇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0级6个班,共计324名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5%。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5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 4 个维度的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每个条目分别按 1~5 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 依据高中生生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预防医学老师担任,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 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 调查人员复核, 检查, 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分析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男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女生,但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2.2 不同来源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见表2。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卫校学生(P

2.3 自述健康状况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自述健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高于自述非健康状态的卫校学生(P

3 讨论

自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专业以来,以女性为主角的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和活动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护理理论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全球每年男性护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3]。近几年,我国的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我校近4年护理专业招生情况看,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其中31名男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265名女护生进行了对比。

不同性别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喜交际有关。女生在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

男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女生,分析原因,男护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偏见,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女性护士的歧视。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能体现男性优势的手术室、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说明城市卫校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卫校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同人群有关。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参与了更多的劳动有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自述健康的卫校学生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其它各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述非健康的卫校学生,说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醒我们需要对卫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区别地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健康状况的卫校学生加强教育,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改善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

生活质量范文4

目前,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统计,1995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660万,是居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见,加之现有的医疗制度和条件所限,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和妥善的安置,而蒙受癌症所带来的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家庭不宁,也增加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的负担。2006年第4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主题是“规范肿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于2006年共同了“改善癌症医疗质量的共识意见声明”,强调关注癌症生存者及癌症姑息治疗问题。这些所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癌症患者,科学决策抗癌治疗,保证癌症医疗质量。WHO对肿瘤工作者的要求,已由过去的肿瘤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三个重点改进到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个重点,并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癌症的治疗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1 姑息治疗的定义、起源及发展

根据WHO的定义,姑息治疗是指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地、全面地医疗照顾。对疼痛、其他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姑息性治疗的很多方面也可与抗癌治疗一起应用于疾病过程的早期[2]。因此姑息治疗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疗[3]。

姑息治疗起源于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运动。1967年,世界第一个现代化的Hospice在伦敦建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姑息治疗机构逐渐发展壮大,目前英国有700余家,美国3000余家,其他欧洲及第三世界也陆续建立起Hospice。1982年WHO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1993年英国和加拿大学者编写了牛津大学教科书《姑息医学》,并于1998年再版。

我国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1987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也相继成立省市级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1990年,我国卫生部和WHO共同召开全国癌痛专题研讨会,并把癌痛三阶段止痛方案推向全国[4]。此后,1991年、1994年和1999年,我国三次修改了阿片类药物的处方管理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多次癌痛及姑息治疗学习班及临终关怀学习班,使姑息治疗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和推广。1999年出版了由孙燕、顾慰萍主编的《癌症三阶梯指导原则》,并于2002年再版,同年还出版了李同度主编的《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形成了国家级的指南。

2 姑息治疗的目的及其方法

姑息治疗关心的是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短,其目的和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达到和维持其躯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最佳状态,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晚期癌症病人因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浸润、压迫和坏死而导致局部症状明显,如食管癌患者进食困难,恶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疼痛、局部溃烂出血,全身症状如虚弱、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咳嗽、口干、腹泻、便秘、焦虑、抑郁等。成功地处理上述症状,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

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往往是患者最强烈的主诉[5],患者的身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发生率高达75%以上[6],其中50%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未能控制的疼痛对身体、生理、心理方面造成损害,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是一种道义上的需求,据此WHO很早就提出消除癌痛的目标,这个计划叫做《WHO癌痛解除计划(WHO cancer pain relief program)》,并推荐“三阶梯止痛法”[7],从此以后经过各国医疗机构的努力,普及治疗癌症病人疼痛的方法。随着癌症疼痛治疗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疼痛治疗的新概念,规范化疼痛治疗(Good Pain Management,GPM),其宗旨为持续有效地解除疼痛,避免和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轻疼痛及治疗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8]。

姑息治疗常含有常规抗癌治疗手段,如姑息性放、化疗和姑息性手术等[9]。姑息性放疗是姑息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可采用较低的总剂量和较短的疗程的方法在短期内控制肿瘤增殖,缓解局部症状。放射治疗骨转移疼痛有明显的疗效,也可有效地减轻脊髓压迫、脑转移、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引起的各种症状,还能消除肿瘤发生溃疡、出血、坏死而产生的恶臭,可清洁创面和止血。姑息性手术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症状,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前提。姑息性手术繁多,如姑息性切除术主要用于切除引起大出血或梗阻的消化道肿瘤;造瘘术主要是解除梗阻;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能迅速缓解食管癌梗阻症状,改善进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胸腔穿刺并置管闭式引流加药物灌注化疗,可积极有效地控制晚期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心包、胸腔积液,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姑息性化疗在处理晚期肿瘤患者症状方面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虽然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一般情况较好的一些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头颈肿瘤、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等进行姑息化疗,效果肯定优于最好的支持治疗[10]。但对于病情较晚期的肿瘤病人,是否行姑息性化疗,必须全面评估,权衡利弊,不应贸然给予化疗。

3 生活质量的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这一包含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各种躯体不适),心理状态,社会生活状态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在恶性肿瘤防治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1]。WHO QOL 研究小组所下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在生活中所处位置的感受以及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注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12]。临床常用的QOL量表有普适性量表如Karnofsky 行为状态评分表、Aaronson等[13]的EORTC QLQ-C30即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QOL核心量表等;特异性量表如欧洲EORTC 的QLQ 和美国FACT两个系列的癌症量表,他们均采用共性模块和特异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针对各种特定癌症的特异量表[14]。我国孙燕教授于1990年提出了评估癌症患者QOL的12项指标,其中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同事的理解和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等。1992~1996年罗健又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癌症患者化疗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CC),通过对100多例患者的实践证实了对心理和临床评估有效[12]。Goh 等[15]曾经预言,QOL作为疾病结局来测量必然对临床实验过程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QOL的严密性、客观性不断完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4 姑息治疗的决策

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来说,进行抗癌治疗还是姑息治疗?临床医生通常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做出决定[16]。一些医生对抗癌治疗非常重视,至于抗癌手段的利弊、对于患者整体的处理,未给予全面的衡量。由于过分强调肿瘤的治疗,常常忽略了姑息治疗的合理运用,一味追求抗癌效果,结果由于抗癌治疗的副反应等,不但降低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甚至反而缩短生存时间。姑息治疗首先权衡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负担,它认可带瘤生存,首先关心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是在高生活质量前提下的生命的长短[17~19]。所以在进行姑息治疗时,应掌握下列原则: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疾病的早期,与放疗、化疗相结合;缓解疼痛及其他造成痛苦的症状;肯定生命,并把死亡看成一个正常的过程,对死亡既不延长也不促进;对患者全身心关顾,使其尽可能主动生活;给家属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妥善地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 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特别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多数癌症患者就诊时,病灶已超越了根治性治疗的范围,而对晚期、播散性肿瘤,姑息性治疗仍为首选。对于这些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如患者身体状况尚好、能耐受积极的抗癌治疗,则我们应给予积极的抗癌治疗,毕竟肿瘤是影响患者QOL的主要原因,只有肿瘤缓解、消退,患者的QOL才能改善和提高,对这类病人我们不能忽视肿瘤而只谈QOL。而对身体虚弱、不能耐受积极的抗癌治疗的晚期、终末期患者,则应全面考虑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不利,即治疗对患者QOL的提高和改善,故应以改善QOL为主,通常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QOL,如患者身体状况改善,可考虑给予恰当的抗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QOL。

5 姑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姑息医学是近10 余年发展起来的医学交叉学科,它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各成员之间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完成。我国在癌痛控制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己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要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治疗模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在观念的更新、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更是如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开展实施有效姑息治疗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问题,特别在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治疗模式是从事姑息治疗领域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姑息治疗概念及知识的教育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最初阶段已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毕业后有系统的姑息治疗医学专科培养。姑息治疗的科研投入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姑息医学作为关注生命质量的“软科学”还未被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相关科研部门重视,在科研的投入方面非常有限。当然,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停止不前的理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病人和家属需要它并从中获益。未来,姑息医学的原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规范化,不断引进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充实和完善姑息医学的发展[20]。

参考文献

[1] 李同度.国内外癌症疼痛控制的过去,现状和未来[J].齐鲁杂志,1997,4(3):161-163.

[2] Holland JC, Frei E. Cancer Medicine [M]. 5th edition.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2.

[3] Rapp E, Pater JL, Willen A, et al. Chemotherapy can prolo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1988,6:633.

[4] 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51-156.

[5] 赵勤.姑息治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6-97.

[6] 于世英,邱红,马振山,等.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450-455.

[7] 宋广德,邹淑娟,唐基栋,等.我国癌症疼痛治疗现状[J].中国肿瘤,2001(7):396-397.

[8] 罗爱伦,黄宇光.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29-1930.

[9] Choi YS, Billings JA.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palliative care [J]. Oncology(Hunting),2002,16(4):515-522.

[10] Rapp E, Pater JL, Willen A, et al. Chemotherapy can prolo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port of a Canadian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J]. Clin Oncol,1988,6(4):633-641.

[11] 王昆.晚期癌症疼痛病人的治疗选择与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14-15.

[12] 罗健,孙燕.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肿瘤,2001,10(2):66-67.

[13] Aaronson NK, Ahmedzai S, Bergman B, et al.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n oncology [J]. J Natl Cancer Inst,1993,85(5):365-76.

[14] 罗健.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1):7-9.

[15] Goh CR, Lee KS, Tan TC, et al.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different cultures:translation of 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 for cancer into Chinese and Malay in Singapore [J]. Ann Acad Med Singarpore,1996,25(3):323-4.

[16] 毋永娟,郭晓光,时晓辉.晚期癌症治疗的临床决策[J].包头医学,2003,27(3):3.

[17] Kidder D. The effects of hosp ice coverage on medicare expenditures [J]. Health Serv Res,1992,27(2):195-217.

[18]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生活质量范文5

[关键词]生活质量;幼儿园课程;学习方式

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关注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也是时代赋予学前教育的使命。幼儿生活与幼儿园课程密不可分。幼儿园课程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不断提高人生早期的生活质量应成为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重要标准。

一、关注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追求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对现实的生活与可能的生活的追求愈加迫切,人们期望过有价值的美好生活。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对自身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人类主体价值的实现、需要与本性的满足,也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生活质量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概念,不仅包括生活的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评定生活质量的标准既包含主观因素,又包含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概念在不断拓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1958年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中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最初人们在运用这一概念时仅考虑生活状况的好坏程度,用客观社会指标对生活质量进行描述分析。后来人们意识到客观指标反映的只是人们拥有某种客观物质的数量状况,并不能代表生活质量的全面和现代的标准,应更多地从主观心理方面评价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1976年坎布尔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我国学者林南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活各方面的评价和总结”。[2]这些观点都倾向于强调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阿玛塔尔・森提出,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最终检验,不是普通的物的指标,而是人的能力发展的程度,是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2]人们逐渐达成共识:生活质量反映在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许多方面,包括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社会积极性等。

幼儿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及其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依赖于其所属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也依赖于人们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观念和行为。幼儿出生后就开始了生活,这种生活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教育始终与个体的生活并行交错。对幼儿而言,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幼儿在生活中走进教育,在教育中开始一种特殊的生活。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幼儿生活包含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构成因素,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的主要来源。幼儿园课程也体现幼儿的生活,含有幼儿生活的特征、成分、性质,并表现出生活的某些功能。幼儿园课程作为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与生活质量,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为价值追求。幼儿园课程不仅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教育进步的支持,而普及高质量的教育是提高生活质量首先的基本的教育职责所在。[3]幼儿园课程要以生活质量观为指导,把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与归宿。

二、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质量的关注

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为提高幼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关注幼儿个体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关注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独特学习方式,关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1.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

生活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获得各种感受与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这些感受与体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也是我们不断成熟与进步的力量。幼儿在生活中吸收着、成长着,各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构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断丰富经验中获得发展。幼儿园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要重视幼儿的感受与体验,以幼儿的感受与体验作为课程开发的生长点、课程整合的起点、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幼儿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来源。在教育活动中要不断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不断给幼儿获得新的、有益的感受与体验的机会,并让幼儿有机会与教帅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体悟着当下的生活,也为成长积累经验,不断发展着对实际生活感受的敏感性。

个体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判断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幼儿生活质量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更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知识的获得。幼儿有着更多的直觉和情感色彩,他们在现实中切实地体验着自身的生活,敏锐地感受着自身的生活和生活质量。幼儿在童年生活中体验到玩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探索的快乐,甚至是无理由的快乐,表明他们享受着较高质量的生活。幼儿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卢梭曾指出,在自然状态下,有时在成人眼里是痛苦的事,幼儿却感到其乐无穷。我们常常看到“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4]这就是孩子的快乐。幼儿园课程要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探索的快乐体验,表现的快乐感受,让幼儿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2.关注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

教育生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要正确地看待幼儿的学习和学习方式。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幼儿有效的学习是操作性的、探究性的、游戏性的、体验性的,幼儿的学习过程就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全身心投入的探究过程。探究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教育中,幼儿的学习多是被动的、机械的、记忆性的,以这种方式学习,幼儿在暂时获得一些知识技能的同时,失去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动力作用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发展。幼儿园课程要关注幼儿的牛活质量,就要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让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事件中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给幼儿面对事物,尝试靠自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的力量去操作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主动探究成为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有准备的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适宜的学习活动中,幼儿才能体会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成长经历不同,幼儿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理世界和个性鲜明的发展轨迹。幼儿同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是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发展状况是幼儿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相对于他人的智能强项。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关注幼儿的差异。幼儿的差异是课程的一种资源,是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基础。我们过去常常以逻辑数学、语言方面的能力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其实这是对幼儿发展的片面要求,忽视多元智能的其他方面,会使具有其他领域优势智能的幼儿成为“发展差的笨孩子”。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是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智能,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发展空间,不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作用于材料,允许幼儿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在操作和探索中的发现与感受,从而发现和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教师要将每个幼儿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个别发展置于指导的核心地位,适时、适当地提供适合不同幼儿的教育指导。

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探索与努力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参考文献:

[1]饶权,周长城.关于生活质量指标问题的探讨.宏观经济管理,2001,8

[2]吴姚东.生活质量:当展观的新内涵.国外社会科学,2000,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8

生活质量范文6

关键词 生活质量;卒中患者家属;相关因素

脑卒中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也使与之朝夕相处的家属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卒中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108例卒中患者家属进行了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5年7月~2006年7月在武汉市武东医院172例脑卒中患者陪护,其中家属108名,其他64名;108名家属男性45名,女性63名,年龄18~60岁。家属与患者关系:配偶48名,父(母)子(女)28名,兄(弟)姊(妹)20名,其他12名。选取本院和社区17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54例,女54例,年龄18~60岁;与家属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址、职业、吸烟饮酒史、经济状况、病程、卒中类型、卒中次数、躯体疾病史、住院或门诊治疗、家属陪护,医疗费支付方式及康复治疗;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

1.2.2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定卒中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包括6个领域的24个方面外加1个健康状态方面,每个方面由4个问题构成,分别从强度、频度、能力、评价等反映同一特质。其中生理领域条目3个,心理领域条目5个,独立性领域条目4个,社会关系领域条目3个,环境领域条目8个,精神/宗教/信仰条目1个。采用1~5级评分,按(实际得分-4)×100/16百分制转换成标准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2.3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3名资深医师负责。采用访谈形式,首先向调查对象讲解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由调查者逐项逐条地向受试者询问并帮助完成调查问卷,调查者当日收回,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脑卒中患者家属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等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2.2 脑卒中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生活质量评分脑卒中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在生理、心理、环境、精神/宗教/信仰等各领域评分及总分,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2.3 相关因素分析 以108例卒中患者家属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址、职业、吸烟饮酒史、经济状况、病程、卒中类型、卒中次数、躯体疾病史、住院或门诊治疗、家属陪护、费用支付形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20种因素为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卒中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婚姻状况、卒中次数、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相关,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致残率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利于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作为反映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一种测量方法,体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适应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6个领域的24个方面,从强度、频度、能力、评价反映同一特质,适用于测量中国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态。

研究结果显示卒中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等各领域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患者婚姻状况、卒中次数、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因素相关。

卒中使患者在家庭中角色发生变化,常感到被冷淡、易激和自我中心,患者对角色转换的适应有一个过程,使其价值观和自信心不同于往常。作为家属不仅要理解患者对亲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依赖心理,而且要照顾好患者生活,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由于卒中病程长,易复发,因此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卒中作为一种应激源长期存在,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家属与患者的关系不同,其生活质量评分亦不同。夫妻关系的家属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和其他关系的家属,且在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与患者卒中后多为配偶照顾陪护有关,提示卒中对配偶生活质量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