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救美羊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救美羊羊范文1
冻杨梅泡酒不需要解冻,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
杨梅富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杨梅含钾丰富,对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补钾功效。从食物性味讲,杨梅性温热、味甘酸,入肺、胃二经,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吐止痢等功效。
(来源:文章屋网 )
解救美羊羊范文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新闻信息的容量迅速增长,同时互动式的平台使得这些信息畅通无阻,增强了交流的便利性,而新闻编辑则需要对这一变化进行适应和对自身做出调整。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新闻质量,从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搜寻直指人心、人性的高质量信息素材,抓取实事要点的内容,从大众实际需求入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升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给大众展现积极正面的信息,做好正面的社会舆论引导。在面对新媒体的强大竞争时,坚持自身对新闻价值的正面性判断,提高自身对信息创 造、再生产能力的培养,避免功利性,坚决抵制胡编乱造的新闻编辑行为。在新闻数量维持不变的基础上,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使新闻的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做好新闻信息引导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坚定不移地从自身专业能力中寻求突破,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紧跟时展步伐,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给予新闻编辑工作者一定的支持,使新闻编辑工作者将高素质和高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新闻信息编辑工作中,从而掌握信息的发展脉络,赢得先机。利用专业知识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庞大纷乱的信息容量中筛选出单个或多个新闻信息素材并重新进行整理,使凌乱的信息汇聚成一个信息整体,不仅能满足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能提升新闻信息内容的价值。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编辑专业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从沟通能力的提高方面着手。互联网的互通式贤ㄆ教ù蚱屏舜统新闻编辑中依靠实地采访的模式,新闻编辑可以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随时随地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不仅能获取有效的图片、文字素材,还能获得音频、视频等材料,还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对某个问题发起讨论,从而更加确切、详细地对大众进行采访,而这一过程需要新闻编辑具有掌控沟通方向、内容和进度的能力。自身专业能力过硬可提高新闻信息的编辑质量,从而使新闻信息受众群体的新闻媒介素养得到提高。可通过新闻信息的标题、内容对新闻受众产生吸引力,能正确引导受众者的舆论价值方向,使受众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现新闻信息的引导性作用。
三、端正新闻信息责任,培养知行并重能力
新闻的编辑和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为了提高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可以从缩短新闻编辑与受众的距离开始,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深入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担身为新闻编辑的责任,发挥编辑功能,传播正能量,构建平等、健康、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大众的关注度与信任度。新闻编辑工作者通过不断培养知行并重的能力,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性。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信息素材进行深刻剖析,不断深入挖掘信息素材表面看不到的本质信息,提高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新媒体时代为新闻信息的编辑和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自身知行并重的能力,端正自身的新闻信息责任感,从而满足大众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培养新闻信息受众群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坚守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以正面、积极的心态从事新闻编辑行业工作, 通过提高自身编辑能力和媒介素养,使新闻编辑工作更加稳定、积极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解救美羊羊范文3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加剧,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正日趋多样化,这使得我国公众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媒介环境。国外媒体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大量进入我国普通民众的日常媒介消费活动中。现在,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同时也是青少年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会受到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的浸染。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观察和认识世界。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关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大众传媒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创造、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可简单概括为:它是人们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大众传播媒体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它是融合传播学、新闻学、教育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的新的研究领域。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当代大学生媒介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和使用大众传媒讯息,不要因媒介的使用而沦为大众媒介或讯息的奴隶,达到大学生对媒介的正确使用将成为其发展的一种动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是指如何正确判断和估价讯息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即学习如何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二是发展关于大众媒介的思想。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受众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会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正确”,意味着较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三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媒介素养教育要不断地列举并评论这些负面信息,以提高受众对负面信息的反省能力。四是培养受众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受众应该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对自己的意义,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利用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建设性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如何建设性地培养人们辨识信息的能力,加强媒介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这对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媒介在属性、特点和发展规律上都很不相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完成。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力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对于尚未走出校门,又大多求学在外的大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就应该成为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和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等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其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思维层次较高,学习自主性较强,这些都是在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有利因素。依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在学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体现五个核心理念,即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程有巨大的影响;媒体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媒体信息通常含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商业动机;媒体信息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每种媒体都有独特的美学形式与符号特质;受众诠释和接受媒体信息意义的能力与程度有着相当的差异。
另外,在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探索,媒介素养才能提高。
2.社会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种途径是社会教育。社会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因为政府出面才能更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同时,有关部门要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加强网络管理,尤其是校园网的管理。因为网络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媒介形式之一,其传播隐蔽性强,且目前还很不规范。
大众传媒也应该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积极发挥作用。首先,媒体要规范其内容,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信息,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其次,传统媒体也要注重传播的技巧,关注大学生的媒介接触特点,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的传播策略。第三,我国传媒还应该向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体学习,发挥其优势,积极传播媒介素养教育知识。
五、结束语
我国大学生的媒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大学生媒介教育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变化和完善的过程。通过这种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分析判断媒介、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成为媒介的主人、信息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1997,(1).
[2]郑保卫.媒介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J].中华新闻报,2002,(1).
[3]张冠文.论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4]陈启英.媒体素养教育——E时代之新公民教育[J].中国传媒报告,2004,(1).
[5]瑞尼·赫伯斯.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J].媒介研究,2004,(3).
解救美羊羊范文4
一、新媒介及新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介是在报刊、影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状态,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等。而互联网这种高速发展的新媒介,拥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复制方便、受众多、传播快等特点,再加上多媒体的交互性,这就给信息的接收、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而言,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完善,阅历、情感特征的限制,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信息,如何理性地辨别和正确地认知与处理,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新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在全球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少年儿童开放的视野、合作共享的理念、强烈的责任心,让少年儿童会思考、会选择、会判断、会决策、会交流,成为网络社会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造的一代新人。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加强新媒介素质教育策略
1.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保护主义到超越保护主义在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来媒介环境中青少年只是媒介影响的被动接收者,而新媒介技术带来的媒介环境,单纯地想从媒介接触和媒介信息源传播上进行所谓的“保护”已变得不可能,这就使得传统媒介时代的保护主义在新媒介技术面前名存实亡,传统媒介时代的“保护主义”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超越保护主义”理念则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不再被界定为一种与学生的媒介体验天然对立的教育,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作为媒介信息的受众或者作者的活动进行自我选择和决策,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使用媒介的体验上。
2.新媒介素养教育认知的提升:
思维的转变重于技术的转变新课改以来,新课程体系中虽然部分学科中含有媒介素养的成分,但往往是隐含在其他主题之下,都没有明确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现实生活中尽管家长、老师不厌其烦的告诫孩子不要上网、聊天、玩游戏,学校也组织“告别网吧”“告别游戏”等活动,但往往是收效甚微。这正说明了我们对新媒介素养教育认识的不足。思维的转变,加强教师培训是关键,提高教师自身新媒介素质,帮助教师掌握实施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3.新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培养:
如何辨别和分析媒介及媒介文本从学生已知的东西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媒介分析技能对媒介及媒介文本进行自我选择和决策,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目的不是要保护学生不受媒介的影响,而是引导他们从媒介使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愉悦的享受,让学生在新媒介运用与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对新媒介的理解力、判断力。
4.新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的设计:
以参与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反应模式新媒介素养教学传授的并不是确定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基本素质.新媒介素养教育也不是要告诉学生什么确定的事实,而是利用他们对媒介、流行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媒介信息质疑,并通过亲自收集信息、与他人共享观点、反思各自的体验等实践来培养自我反应能力。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多的采用线上线下团队讨论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一方面通过团队讨论、意见分享,既可以使学生对新媒介现象的核心概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介技术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多样性,把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网上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时间段、讨论的主题、注意事项等给学生以具体要求,通过线上相互探讨深化课内学习效果。
5.新媒介素养教育阵地的确立:
解救美羊羊范文5
[关键字]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不确定点;共鸣
文学作品的接受研究是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托,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对文学作品、作者及读者三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批评。笔者希望本文中对海明威经典著作《太阳照常升起》的接受研究能够对作家在写作上和读者在阅读中给予双方一定的启示。
1、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并在70年代逐步完善从而成为那一时期德国最为重要的理论派别。真正启蒙接受美学的应当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赫尔德。他先后在他的著作《关于现代德国文学片段》以及《欣赏趣味衰落的种种原因》两篇文章中提出“人类对于时代的依赖性”的观点并阐述了“欣赏趣味变迁的规律”,这无疑为当代接受理论体系形成指引了方向。
当代接受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尧斯和沃·伊瑟,他们并称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尧斯的研究深受德国哲学家迦达默影响,在对迦达默的阐释学进行完善的同时,创造出了一套自己的接受美学体系。伊瑟的接受美学主张除受迦达默阐释学的影响外,最主要的灵感启迪来自于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顿的现象学。伊瑟的接受美学主张首次发表于1969年在康斯坦茨大学的就职演说《文本的提示结构——不确定性作为文学散文中的影响条件》一文中。
本文将以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为文本,运用尧斯和伊瑟的接受美学主要观点来进一步分析文学接受过程中作家、作品与读者三者间的关系。
2、《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尧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期待视野”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基础环节。此概念起初是从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处引入接受美学中来的,就其意义而言,“期待视野”是迦达默所阐述的“视野”概念的继承与发扬。迦达默定义“视野”为眼界。他将这一概念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与作者有关的视野,是定数;二是与读者有关的视野,是变数。并认为两者相互作用。
尧斯认为,“期待视野”是读者接受之前的知识准备,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也包括读者作为生物的和社会的存在的各种条件。笔者认为“期待视野”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指读者在阅读中对于文本的估计与期盼。正如尧斯所分析的那样,读者的“期待视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自身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文学批评以及审美原则需要根据“期待视野”的变迁角度来不断的调整,这样才能符合文学历史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
笔者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运用到《太阳照常升起》这一文本中加以分析,来验证此概念的有效性。阅读《太阳照常升起》这一文本时,读者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文中所提到的男性角色似乎缺少了男性的阳刚气概:杰克在战中受伤而丧失了,他极度地自卑,因而他无奈地放弃了对博莱特的追求,但这种无奈之举并没有使他得到解脱,他对博莱特的爱反而始终折磨着他;博莱特的未婚夫迈克在面对博莱特数次的不忠行为后,并没有斥责或毅然离开博莱特,而是终日借助酒精来麻醉博莱特所带给他的羞耻感;文中的另一男性角色科恩,他在追求博莱特之前曾被弗朗西斯(科恩的情人)“控制”了三年之久,当科恩遭到博莱特的拒绝后,并没有鼓起勇气放下对博莱特的感情,而是无休止地纠缠博莱特,他的行为遭到了众人的排斥,此时的他已丧失了他男性的尊严。这些男性角色所暴露出的无奈、懦弱和消极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失望情绪,同时也期望具有“硬汉”气质的男性角色出现。海明威在文中适时地安排了佩德罗·罗梅罗这个男性角色。罗梅罗的出场就使读者眼前一亮:他是一个19岁的少年,有着令男人都觉得英俊的面容,他的斗牛技艺为旅店老板蒙托亚所称赞。斗牛场外罗梅罗是一个温文尔雅、风度偏偏的阳光少年;斗牛场上罗梅罗是自信、果敢的英雄。罗梅罗总是处在公牛地带的从容镇定、技艺娴熟表演不仅赢得了博莱特的爱慕,也带给观众们悲剧性的刺激。罗梅罗这一角色恰好满足了读者们期待具有阳刚之气的“硬汉”形象出现的“期待视野”。作家在构思时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从最初的创作开始就在无形中与潜在的读者产生互动,这种互动在读者的阅读中体现在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学评论者评论的过程中体现在为文学批评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批评标准。
3、《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不确定点”
“不确定点”概念是伊瑟针对英伽顿以现象学为依据对文本入手研究的补充。伊瑟提出一切文学文本中都存在“不确定点”的观点。他指出文学文本既不能用生活世界中的现实对象,也不能完全用读者的经验来衡量,这种文本与现实的不一致,使文学文本产生了某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称“文本的提示结构”。在研究过程中,伊瑟引用了英伽达在分析文本时所采用的“模式化图景”的概念。每一文本都会给读者呈现出许多图景,相关联的图景间的关系无法在一部文本中全面的展现,因此在众模式化图景间便留有了一些“空白点”。伊瑟同英伽顿间的分歧在于:英伽顿认为这种“空白点”是一部作品的缺陷;而伊瑟则认为“空白点”恰是一部作品效果产生的基本出发点。英伽顿在其著作《本文的提示结构》中指出,文本的“不确定性”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转换器,称其能强化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与作者共同完成文本的意图。
《太阳照常升起中》最值得一提的“不确定点”可谓是女主人公阿什利·博莱特。博莱特一直是海明威创作中的一位较赋有争议性的女性形象。有人认为她优雅,有人认为她放荡;有人认为她魅力十足,有人认为她是“20年代致命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一位新女性,也有人认为她是一“魔女”。博莱特似乎性格鲜明,而她却是一位性格复杂的女性。通过海明威在作品中展现出众多关于博莱特的“模式化图景”,我们可以全面地来评价博莱特这一角色。博莱特是《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核心人物,她与小说中众男性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所想、所说、所做都在无形中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博莱特的出场服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织紧身套衫、苏格兰粗呢裙子、头发向后梳起”,一副男孩子的打扮。她也会“穿一件黑色无袖的晚礼服,看起来相当漂亮”。她与迈克订婚后,仍与杰克和科恩有感情纠葛,最后甚至与罗梅罗私奔。然而她却拒绝了企图用大笔金钱来换取她爱情的米比波普勒斯伯爵。从杰克和科恩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起初博莱特也是有真心爱过的人的,只不过在战争中死于疟疾,而她后来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当博莱特同杰克诉说自己对罗梅罗的爱慕之时,她表现出既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又无法接受自己爱上一个19岁少年的事实的矛盾、无助的情感状态。当罗梅罗因与科恩打斗而受伤后的第二天午后,博莱特在教堂里表现出“紧张、颤抖、声音嘶哑和目光呆滞”的脆弱无助的状态。而博莱特在观看斗牛时却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丝毫不逊色于男性。通过对有关博莱特的这些“模式化图景”间的空白点“填空”,博莱特的具体形象便浮现在读者眼前。博莱特的性格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柔和母性,这一点能够从她照顾生病的迈克和受伤的罗梅罗的图景中体现出来。她的爱情不断被战争摧毁,但是她没有向饱受战争摧残的命运低头,女权主义的高涨对博莱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造成了巨大地冲击:首先她的穿着趋于男性化,其次是的她的行为举止趋于男性化,这一点体现在她同男性角色一样抽烟、酗酒,再次是她性意识的觉醒。她对真爱的追寻只是她对美好生活追寻的一个侧面反映,然而这一侧面恰好真实地表现出博莱特在不断地追寻新生活和自我突破中所遇到的重重困惑,以及在遇到这些困惑后她在生活中的痛苦和迷茫。看似博莱特失去了爱情,其实博莱特真正失去的是生活目标。通过对“不确定点”的“填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博莱特是“迷惘一代”的女性代表,她身上具有值得我们赞扬的新女性的坚强、勇敢的迷人气质,同时因战争的摧残而迷失生活目标的她同样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女性。
读者在阅读中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来评价博莱特是一个放荡不羁、特立独行的形象,而要将文本中所有的“模式化图景”有机结合起来经分析最终得出客观评价。海明威在创作时不仅给读者一个具体的形象同时还穿插了许多的微小细节,看似完整的情节背后隐藏了故事的因果关系,使整部小说耐人寻味,最成功之处还在于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参与到故事发展的整体建构中。
4、结语
笔者认为判断一部作品的完整性的三要素在于创作作品的作者、成熟的作品以及读者的审美再创作。因此要求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读者的巨大作用,作者在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要给读者提供充足的“模式化图景”,要给读者预留出足够的审美再创作的空间。相同的,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了解作者的“期待视野”,不可仅凭自身的经验来对作品做出判断。只有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审美再创作相互结合和相互影响才能引起双方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共鸣,也只用具有这样共鸣的小说才会成为永恒的经典,留存于人类文化的宝藏之中,净化着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张黎 《文学的“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关于“接受美学的笔记”》,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
[2]汉斯·罗伯特·尧斯著,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译 《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
[3]伊瑟 《文本的提示结构》,“康斯坦茨大学讲演丛书”,1971年版.
[4]Ernest Hemingway The Sun Also Rises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0.
解救美羊羊范文6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频出。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应多方联动,积极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以适应网络时展的需求。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一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使用网络资源且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辨别是非能力不高。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因此,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积极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基础上,理性获取、评价、利用、传播和创新网络信息,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修养和行为观念,主要包括网络识辨素养、网络应用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和网络安全素养等①。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个人在利用网络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它是一种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每天的新闻报道不断呈现在公众面前,开放性的网络便成了公民情绪的宣泄口。近年来,各类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例如“我爸是李刚”、“三氯氰胺奶粉”等等,大学生也活跃于其中,肆无忌惮地表达着他们的想法,宣泄情绪。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事件,以正确的方式发表言论,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缺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只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仅仅是开设相关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如何处理多媒体资料等,没有课程能够深入到网络媒介素养这一块,所以教育的缺位也需引起关注。
二、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
网络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但是也存在自控力薄弱、网络辨别水平不高等现象。
1.网络使用率较高,但网络利用能力较低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上网是主旋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上网目的普遍不明确,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淡薄,甚至有时候在网上一天都没有获取到目标信息。大学生经常登录的都是娱乐性、社交性的网站,亦或是网络游戏。所以,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的意识薄弱,网络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对网络资源背后的价值缺少必要的认知度,在网络关系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2.网络使用技术较高,但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较弱
大多数大学生基本具备了网络使用技术,但对于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多数大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接受与否,对于新闻报道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不足。加之我国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管理非常严格,但对于网络信息却管理不足,各类信息真伪难辨,极为混杂,例如一些黄色网站,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以及迷茫。
3.网络道德修养较好,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基本能够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大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仍有多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形成了网络依赖症,耽误了学习。另外,大学生网络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整篇下载文档的事例不在少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标准来引用网络资料,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途径
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他们正处于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他们身上有着半社会化的特征。与其约束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言行,不如培养提升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从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着手,以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1.充分重视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可将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是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主战场,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通识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全校性公选课、公共讲座等来向大学生讲解网络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以及法律规范。高校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来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等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帮助大学生判断网络信息背后的价值,认识网络信息的特点,让大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之外,也让他们明晰相关的法律文件。
其次,可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要紧贴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以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网络博客写作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网上党校、团校,开辟网络专题讨论栏等,高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甄选、利用、传达网络信息的能力。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
高校环境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不仅要通过高校的课堂教育,更要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⑴需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网络,不断实现网络法制化;出台政策,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各层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大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网络检测预警功能以及监控防御功能,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为我国网民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西方势力不断向我国境内渗透不良信息,作为极易受到鼓动的大学生群体,政府应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网络监管力度。
⑵网络媒介者需要加强自律。网络媒介作为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其组织者需要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体系,抵制不良网络行为,同时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另外,在我国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背景下,他们更要明晰自身的社会责任,将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作为其职业使命,加强正面宣传,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贡献其组织者的一份力量。
3.充分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是对于家庭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家庭这一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家长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培育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对于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家长的态度都是教育孩子要远离网络,持抵触态度。但是,作为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培养孩子的网络媒介素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学会使用网络,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提升自己,并时刻提醒孩子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4.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自我内化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内化”,就是指“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变成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的过程。”②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需要从大学生的网络态度、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着手,加强其在网络行为中的自我修养和自制力。另外,大学生在面对众多网络资源和信息时,要从中积极筛选出对自身发展有力的知识,增强自身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主动排除网络负面信息,排除对自身的干扰和影响。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期间充满着诱惑,需要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转变思维,以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培养其网络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快速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技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求,社会各界需要联动共同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引文注释
①黄发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