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校长的演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1
——竞聘南滨路小学副校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南滨路小学副校长的竞聘演讲活动,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我感到无比荣幸,这既是对我的一次展示和历练,更是一个完善自我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亮梦想就在今天”,下面我将从竞聘的优势和任职打算两方面来展开演讲,首先谈谈我的竞聘优势:
一是我的个人素质出众,能力全面。我爱好广泛,在绘画、书法、演讲、写作、课堂教学等方面能力突出,09年参加大石镇中小学教师基本功10项比赛,共有9项获奖,被誉为大石镇“全能教师”,在合川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参加教育系统青年人才论坛获一等奖,参加合川赛课、书法比赛获三等奖,论文获重庆市三等奖。
二是我的管理能力突出,经历丰富。我具有教育管理本科学历,担任了五年中层干部,参加了青年干部培训,在教委锻炼了一年多,丰富的经历促使我不断成长,走向成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我热爱合川教育,理念先进。从教10余年,我不断参加各种比赛和课题研究,努力学习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朱永新等教育家的思想,经常了解国内教育发展动态,十分关注合川教育现状,对合川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合川教育的发展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面谈谈我的打算:
如果我能成为南滨路小学副校长我会做到加强学习,服从校长的领导,真诚对待每位教师,关心学生,致力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会为学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亮“行知教育思想”这个世界级名片。
合川是教育家陶行知从教的地方,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南滨路小学应全力开展好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升华行知教育思想,形成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新教育理论,以此为核心竞争力、影响力打造重庆市知名小学。
我在这里还向各位领导提个建议:南滨路小学是否可以考虑更名为“行知实验小学”,让它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站上“陶行知”这位巨人的肩头,迅速腾飞。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是加强教师的教育,重塑他们的思想,把他们的热情都吸引到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上来;二是学校要加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经费投入,开展教育理论、普通话、三笔字等教学技能培训;三是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让全校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四是让一批教师到一些著名学校去学习锻炼,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五是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花大力气让优秀教师成才、成名,争取培养一两名像魏书生、孙双金、支玉恒这样全国知名的教师;六是每年举办一次“传承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会,邀请各级专家参加,力争办成在重庆市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活动。
二、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
谈到搞素质教育,很多校长都有这个想法却又顾虑重重,其实大南街幼儿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合川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大南街幼儿园,这就是因为大南街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搞得好。所以合川的家长对素质教育是有充分的认识和急切的需求的。而且我国当代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南滨路小学理应成为合川小学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一是大刀阔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二是建立新的学校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三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展朗诵、绘画、舞蹈、武术等各种兴趣活动;四是赋予刘文学精神新时代的含义,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刘文学式好少年”,每年开展传承“刘文学精神”争做“刘文学式好少年”研讨表彰活动。
三、立足社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南滨路小学不但要争取获得各种荣誉,更要得到社会、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称赞。一是要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二是经常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长教育心理咨询指导;三是学校要充分重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总之,如果我是南滨路小学副校长,我建议南滨路小学要以做亮“陶行知”“刘文学”这两个本土品牌为核心,深挖行知教育思想,塑造行知教师,发扬“刘文学”精神,创出合川特色,成为合川教育的一面旗帜。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文明、和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应对交际中出现的紧急状况。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虽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乐于表现自己,开口质疑。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自己喜爱或信任的人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用期待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自我,拓展思维,让交际能力“唾手可得”。
一、教师维度:深化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像口语交际这种较为灵活且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是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自己的专业素养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布莱克曼曾经这么说过,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而这种学习应该是具有主动性的。因此,教师应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抱着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心态对待专业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要尝试接触学生们喜欢的新事物,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网络平台——微博、一夜风靡全球的韩流作品——《江南Style》、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国产动画《喜洋洋》和《熊出没》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保持年轻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维度:活用多元性素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科书的依赖程度比中学生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灵活处理,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使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多元而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这一课中,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与语言特点。在本课中,陶校长的演讲语言朴实易懂,往往深入浅出,用一些简单的设问,把深沉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陶行知这种朴实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我也来演讲”的活动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陶行知的语言特点,讲讲“我眼里的陶校长”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眼里的校长”,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联系生活,在小组合作模式中,互帮互助,促进小组成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维度:营造有意义氛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光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是有效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胆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开拓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语言互动实践平台,营造轻松愉快、互相合作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得益于口语实践活动,在互动式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策划,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进行植树或者种花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的发展,是基础教育中“镇山之宝”。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多元而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际技巧,在互动中感受交际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3
一、实事求是,精心钻研,科学设计阅读教学过程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体现在备课上,就是要研究学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地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时,陶校长的“每天四问”,应该说其中的“三问”同学们都很容易理解,而对“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理解起来有困难。为此,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用一两个实例加以解释说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迎刃而解。同学们也纷纷阐述自己的看法,从而体会陶校长这一问的深刻意图。难点突破之后,再让同学们谈体会,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会调节,鼓励参与,提高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思想和主观能动性,在介入阅读教学的认知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也会随之不断变化。积极的情感有益,而消极的情感无益而有害。要真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消除心理障碍的良方
阅读课上有许多学生上课不愿说、不愿读、不愿问。因此,教学中,总是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不同意见。我经常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来激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但给他们话语权,还认真肯定了他们的点滴优点及进步。如此坚持,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被消除。现在,学生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众高声朗读了。
2.正面激励性评价能永葆学生参与阅读的欲望
在课堂上,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的表扬以及赞许的微笑,都可以点燃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准确和富有艺术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当然,激励性评价既要有目的,还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接近点。教师评价要适时、适度而且要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激,褒奖应该恰如其分,使人心服口服地形成一种持久的参与学习的动力。
三、优化教法,调整学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是为了不教,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所以,优化教学方法不仅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
1.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再以识不识字论,而以会不会学习为标准。因此,在小学几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各种训练要有所侧重,应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坚持做到“练中有导”。
例如,《推敲》一课的训练目标是“借助具体的语段,感受贾岛推敲的过程,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师要求读课文:
(1)为什么要写行人和贾岛的表现呢?
(2)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做了怎样的问答?
(3)要求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因势利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初步认识,而这种认识是自己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掌握学法,运用规律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学习过程,学习欲望被唤醒。他们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权,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引导思考
既要教给学生预习自学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众所周知,语言是一切思维的材料,没有语言就无法进行思维,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紧密相连。因此,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更为重要。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3.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因此,质疑、释疑,是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质疑;从某些既统一又对立的地方提问;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问,总之一切学问从疑问开始。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4
一、教育小说分析
国外的教育小说较多的是理论和论著,主要是介绍国外教育小说的论述和研究现状。多数都是从教学发展和教育学的角度入手,虽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相对文学性就差很多啦。而中国的教育小说,因为概念本身性质捆绑,所以有的也只是对西方的仿造,仅限于从教育原理、教育史和教育法规等方面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一些方面进行讲述,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文学性。近年虽然有些有分量的研究是关于教育的小说或论文,也有《歧路灯》等几部关于教育的古典小说。对于现当代的教育小说领域,还有待开发。中国教育小说主要是批判一些教育弊端的和讲述青少年如何成长经历和表现的小说。中国教育小说大体分两类:一和西方教育小说的关念相类似,主要以表现青少年如何成长的经历;二突破了西方教育小说的观念,主要是叶圣陶的敲击中国教育问题的弊端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两种形态的教育小说并存发展:教育问说和教育成长说。一般教育小说有自传性、批判性等特征。
二、中国教育小说代表作品
(1)叶圣陶先生的创作
叶圣陶是一个表现现实主意的作家,他的作品严禁、厚重、深沉。他通过教师形象类和儿童形象,向人们展示了残酷而又真实的教育现实。在他的小说里,有着既可悲又可恨的教师们,有很多教师根本不具备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只是在教育界里混生活来得以求生存。如《校长》中的三位老师,好赌成性,但校长的感染下,曾洗心革面,学校也呈现出过一段欣欣向荣局面,怎奈受旧势力的影响,他们还是重蹈覆辙,使很多师生也都有这种坏习惯。还有很多教师本身是向善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一直在矛盾间徘徊,他们精神几乎崩溃。叶圣陶在《脆弱的心》中用徐、莫两位想法提出,什么是教学的趣味?其实寻找教学趣味就是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当时普遍性的矛盾正是徐、莫二人论形象的实际化,许博士的演讲则是对当时的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和认知水平在社会学上的解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校长》这篇小说中中,想让这种理念得到实践,他让校长开展了实验教育,如让老师多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写小新闻等。可惜实验最后失败了,叔雅校长也无奈地给陈、华、佟三位害群之马续签了应聘书。为了揭示深刻、严酷现实,叶先生在批判这些教师的弱点时,也多次表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叶先生也体现出他们的悲剧不可避免。
叶圣陶准确地写出这些教师所受到的种种压迫。《饭》中的主人公,为了饭碗,为了生存,被学务委员勒索、敲诈,以致经常挨饿。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都是被压迫者的真实写照,他们结局是那么的真切,却又触目惊心。而面对压迫这些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默默忍受、奴性十足、苟且偷安、开始反抗,但反抗是那么动摇不定、软弱无力。然而在教育的其它主体如青少年,叶圣陶对他们生活际遇深表同情,也寄予了相当的理想。《祖母的心》以老式家庭教育让儿童成为落寞的孩子;《义儿》写旧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制约下,使他的性情没有良好,健康的发展:《一课》则以另一种形式表现爱自然,爱幻想的孩子在课堂里心里,用比较含蓄的手法批评了老式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叶圣陶也寄予了很多理想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描绘着孩子们的本性。以上表现叶圣陶在描写儿童苦难的小说,与别的同情类和人道主义小说有了本质区别。叶圣陶把孩子的苦用笔放到理想上,他相信:无论孩子多么穷苦,只要能在自然天性下自然成长,就能最后走到光明,虽然这光明一厢情愿且有点虚幻,但这是叶圣陶现实中的理想。
(2)冰心教育小说----爱的哲学
冰心,在现代作家中是最具童心的,在她笔下创作出非常优秀且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美丽恬淡、清新自然、新奇幽远,如春雨般的滋润着儿童心灵健康成长。所以,冰心成为他们启蒙老师和知心朋友。冰心小说寄予的教育理念是自我的,独特的,冰心相信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力量是“爱”。作为一个家庭宽裕,生活无忧的女子,冰心却写下了《三儿》、《最后的安息》、《是谁断送了你》……等很多关于苦难儿童的作品,当然这不是冰心所熟悉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儿童性格也不充分,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是“问题儿童”。以上几部作品是冰心表现自己问题小说其中的一面,是问题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她所表现的首先是社会问题然后才是“问题儿童”的性格。从严格上来讲,他们的文学形象还不够活跃。五四时期的作家们很少去描绘这些幼小心灵。他们只关注到压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某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对孩子的心灵迫害如何,就涉及的相当少了。从《寄小读者》我们可以推断出冰心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寂寞》和《离家的一年》两篇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对没有病痛,没有贫穷,生活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是她所熟知的儿童形象。真正能表象冰心所独有风格的是“天使儿童”。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她的教育观点“爱”。用对孩子的扶住、温情和周围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温馨和快乐。这就是冰心在这类作品中表现出的母性的最高情怀。她相信只有得到爱的孩子,才会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爱生活,爱人类、更爱和平。冰心一直都在强调“母爱”,赞美“母爱”。母爱是不图回报的,无条件的,是自然、纯洁并神圣的。冰心把这种爱升华为超现实、超伦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她用诗人美丽情怀来抒写“母爱”,编织关于“母爱”的故事。为儿童建立一个、优美舒适且轻松愉快的美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还有对儿童做有益于儿童自身性格良好发展的练习。这就和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p#分页标题#e#
在冰心看来童年里有许多习惯和印象是无法改变的。她的气质、人格给她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冰心自传•我的童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叙述训练和环境是怎样影响她性格的。她在儿童时期虽然没有玩伴但在和谐的家庭中母亲视她为掌上明珠,父亲的随和,闲暇时和女儿一起玩耍。父亲没有要求她穿耳孔、缠足等,而是把她当作儿子,只让她对封建的育人观念得以淡化,使其性格自然发展形成,没有受到摧残和扭曲,也让她养成一种恬淡、且返乎自然的性格状态,冰心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儿时没有玩伴。
冰心把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塑造的完美化。她们大多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稳健端庄,活泼大方、她们充满活力,她们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女性本该有的尊严,以事业上的成就,获得了敬重,以真挚爱得到孩子们永远的爱戴。代表作品有《两个家庭》,《别后》,《第一次宴会》,《我的学生》,《离家的一年》,《寂寞》等,这些作品里都是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存在,她们的尊贵不凡的高雅气质都是用好的知识熏陶和家庭教育带给他们的。冰心小说舒缓、清新、充满爱,在这个时期,是爱的时期,王统照也有同样的一系列关于“爱”的教育方面的小说,但思想性和文学性远远不如冰心,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多讲啦。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5
初次联系,电话打过去,无人应答。我随即发了条短信,告知我的身份及意图。之后,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当晚10点半才收到她的回复――原来,她一直在教育局开会,之后又匆匆赶到医院照料生病的父亲,刚刚腾出空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多次打电话给她,依然无法确定有相对宽裕的采访时间。晁校长的繁忙超出了我的想象:学校临近期末,各项事务千头万绪,多种考核应接不暇,加上她还要准备省级名师的答辩……每每听到话筒那边略显疲惫的声音和言辞恳切的道歉,我反而因自己三番五次的叨扰而心存内疚。
但不管怎样,信息还是在不断地显现、聚拢。她对我谈起她的理想、她的情怀,还有她的种种酸甜苦辣,语气温婉而坚定,娓娓道来。她的教育梦想与教育人生也在我的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
晁明芳,现任鹤壁市湘江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及校长。17岁师范毕业初登讲台,至今已26年。她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她的专业成长原点毫无疑问是教学与课堂,这也正是当今中国校长基本的成长路径。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她深谙教育的真谛与规律,而三代为师的家庭背景,更让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了一份坚定的信仰。
湘江小学创办于2008年5月。这也是晁明芳校长生涯的起点。短短6年时间,这所名不见经传、生源一度紧缺的新校,一跃成为鹤壁教育的名片:
在校学生从当初的308人激增至3200多人,办学规模从8个班扩张到48个班;在全市率先成立校园艺术团――太阳花艺术团,并成功登上央视舞台;成立了泥猴张少儿艺术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书香校园” “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而晁明芳也因此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改先进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名师等诸多殊荣。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说过:“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实,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厘清和确立,则取决于校长的眼界与思路。探求湘江小学一路攀升的原因,解读晁明芳的职业生涯,自然不可能忽略这些要素。我们之间的对话很自然地就此展开。
记者:新建学校到底应该从哪里起步,恐怕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先完成学校文化与价值问题的顶层设计,为学校的现实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寻找坐标和路径。当初你是如何完成这些的?
晁明芳:学校快速的成长得益于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确立的办学思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位师生获得幸福。具体地说,就是要以优美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感到愉悦幸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增强师生的幸福感;用完善的管理、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互动,保障师生的权利和幸福;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身心快乐、健康成长,教师身心愉悦、勤奋工作的幸福氛围!就学校教育而言,要让学生经由自我实现获得幸福,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张扬其生命的美丽与精彩。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记者:以体育艺术作为办学的突破口,有序推进学校特色建设,长年坚持并取得成效。这是当初你摹画的发展蓝图。实践证明,这最终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晁明芳: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泥塑文化和豫剧文化,由此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比如跳绳、自编健身儿童操、呼啦圈、抖空竹等活动,让校园充满了生命活力。泥猴张少儿艺术学院的泥塑、泥陶的创作和小七品芝麻官豫剧社的豫剧表演,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开发。最终,这些都演化成最美丽的校园表情: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快乐无忧地生活,蓬勃舒展地成长。
记者:据我了解,你特别注重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互动。学校的大多数孩子你都能叫出名字来?
晁明芳:“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几乎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校门口,拉拉低年级孩子的小手,摸摸中年级学生的脑袋,拍拍高年级学生的肩膀,回应他们的问候,称赞他们的优点,让每个孩子都有好心情。早读时,我会挨个儿到每个班级看看,给走神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提醒,给认真学习的孩子一个鼓励的笑容。让每个学生感到我在随时关注他们。每天课间操后,我还要站在国旗下面,对全体学生做5分钟的德育演讲。正因为天天巡视,经常听课、检查作业,学校3000多名学生,我能叫出至少一半以上孩子的名字。每当叫出学生的名字,夸奖或鼓励他们时,我都能感受到这些学生的惊讶、自豪与幸福。而此时,我也会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记者:“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这应该是你乃至很多校长的教育理想与追求。那么,作为校长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晁明芳:每天看着学生灿烂的笑脸,听着学生一声声“校长好”的稚嫩声音,听着孩子们课堂上精彩的发言及舞台上美妙的歌声,看着他们曼妙的舞姿和幽默的小品,孩子们呈现出来的巨大潜力让我感到欣慰和幸福。特别是收到毕业学生的信或者他们回母校来看望我们时,我更感到幸福。
记者:当下,校长职业化、专业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校长,不仅要用社会活动家的眼界,努力协调好校外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更要用教育家的眼界,全身心地调动整合学校每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力量,做好学校的内部管理。对此,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
晁明芳:这正是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原因。目前,学校离我的教育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校园文化的深度解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规范,还是管理者的思路创新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还有不少短板。作为校长,我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亟须充电,去储备更多的能量。最近,我研读了很多提升校长能力与水平的书,如《官德》《校长最需要什么》《做一名书生校长》《高绩效领导力》等,很受启发。
记者:这几天,通过多次沟通,我对你这种全天候、超负荷的运转状态,深有感触。这是你的常态吗?家人是否能理解?
晁明芳: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很少在晚上9点之前回家。丈夫工作也很忙,经常会加班加点。儿子刚上高一,我很少有时间给他做顿饭。倒是他在买盒饭时,总不忘给我带上一盒。我父母原来都是教师,自然能体谅我的不易。平时如有空闲,我会去市里的女子合唱团练歌,或者参加“鹤之声朗诵沙龙”,调剂一下心情。这些年,亲人们给了我充分的理解与支撑,倒是我欠他们太多了。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变吧。
记者:对未来,你还有哪些人生规划?
晁明芳:具体地说,第一,让湘江小学所有的师生员工都能充满激情活力、身心健康、视野开阔,做到快乐地学习、智慧地工作、优雅地生活。第二,写一本教育故事《初当校长这几年》。第三,希望儿子健康快乐地上完高中,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今年暑假,一定陪孩子去想去的地方玩玩。
后记: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6
一、让学生掌握语言之道,是阅读教学之本
让学生掌握语言之道,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言素养。看起来,这种观点与目前盛行的教育理念有些出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从专注于字、词、句、篇的分析中走向“泛语文”、“去语文”状态。大家都知道,语文之所以是语文,就是因为语文关注了“字、词、句、篇”的教学,关注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交流的基础。试想,如果语文教学离开了字词句篇,我们拿什么跟学生谈“思想与精神”,拿什么来抒发“打动心灵的力量”?所以让学生掌握语言之道,是阅读教学之本。
在阅读教学之时,我们首先要关注言语的形式,即“怎么说”。语文课与其它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语文关注的是“怎么说”,也就是言语形式;而其它课程则重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不仅考虑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表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特色。例如《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这篇课文以一个老农技员的身份讲述了为何在秋天剪去一些枝条的学问,从而告诉孩子“削枝强干”的道理。在教学时,如果我们从农技员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的话,势必将这篇课文上成“劳技课”,这显然与语文课的本质大相径庭。为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感知“剪枝”的学问;然后,我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为什么要剪枝?”“如何剪技?”;最后,再让学生将桃园丰收的景象用恰当的语言给表现出来,这样,围绕着“语言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就会在这样的环境里习得语言的表述能力。
其次要进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学生言语习得提供了范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之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字、词以外,还要对一些精彩的课文或片段,要熟读成诵。另外还要逐渐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使学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二、让学生感受文本之意,是阅读教学之魂
如果说“语言形式”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基础,那么,“人文性、情感性、交融性”就是阅读教学的情致所在。阅读课之所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之所以受到教师、学生的青睐,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习得了“语言的形式”,更重要是在学习“语言形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本所呈现出的那份儒雅、那份清新,感受到作者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文本的核心价值追求,正因有这么多的感受,才使得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与艰辛,才使得学生懂得学习的无限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条分缕析”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靠近作者的过程,就是一个触摸作者心灵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受作者思想的过程。通过对文本中的一个字、一句话的品读、玩味达到“言”与“意”融合的境地。例如《与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这个文本讲述了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不得不将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然而尽管这个主旨非常明了,但学生无法深入领会“爱大黑骡子与爱战士”矛盾与痛苦。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从的动作、语言、神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他对骡的爱,接着出示“一个个战士轰然倒地”的情景,让学生在“爱”与“杀”的较量中感悟的伟大。
三、让学生领悟学习之法,是阅读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