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设计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设计师范文1
石家庄西雅小学 六(1)班 孙亦清
未来的我可能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如果是,我会设计些什么呢?
我的第一个设计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占地90000平方米。4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上有一个自动感应计时器,这个计时器会在你起跑时自动为你计时。这样就不用体育老师拿着秒表为你计时了。更有趣的是教学楼的窗户。我设计的窗户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并不是没有,用手一摸,你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透过这些窗户,你可以看到不断变幻的风景,还可以听到小鸟们的歌唱。接下来该说说体育馆了。为了节省空间,体育馆是建在地下的,但是它并不会使你感到黑暗,柔和的灯光在这里起了作用。更奇妙的是,在这个体育馆里,无论你怎样玩儿,都不会感到疲劳。
我的第二个设计是一栋别墅。这栋别墅有一个非常大的花园,里面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但是走在花园里,你却可以感受到百花的芬芳。这栋别墅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没有地基,你可以用遥控器将它放到任何地方:树枝上、河面上、甚至是天上。你还可以用遥控器把它放大或缩小。在你走出家门时,你可以把它缩小之后放到衣兜里,这样就不用担心家里的东西被盗了。
我的第三个设计是一座博物馆。远远望去,这座博物馆就像一枚贝壳。其实,与其说它是博物馆,倒不如说是一个新知馆,里面放的都是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比如有一台机器可以测量你和动物有多少基因相同,还有一个名叫Lily的机器人与你对话,她不但能回答你的各种提问,还会向你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建筑设计师范文2
我是建筑设计部的小林,我今天是来递交辞职报告的。我从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公司工作了5年时间。在这五年中,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一直都给予我极大的关怀与帮助,使我顺利的从学生成长成一名合格建筑师。在这里的工作也让我增长了实践经验,受益良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我逐渐感觉到自己工作阅历的单一和缺乏,所以希望能到新的环境中尝试新的工作,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从个人方面,我的身体也觉得胜任目前的岗位较为吃力。所以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我决定提出辞职,请领导批准。
尽管我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但是我仍然衷心祝愿公司能越发展越壮大,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入公司,新厦设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公司也能借此机会扩大经营范围。
在此,我特别向公司的董事,总工黄老师,于工,肖工以及各位工程主持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这5年中对我工作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个人的亲切关怀。对于辞职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也深表歉意。也希望公司在我辞职之前尽快安排交接人员进行工作交接。
建筑设计师范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一体化,配合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大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项目建设周期非常紧张,室内设计工作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建筑设计做完了,室内设计才刚刚开始,室内设计只能牵就于目前的建筑设计现状而进行设计,甚至在修补完善建筑设计空间的缺陷。造成这种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脱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原因是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是长期分开的。建筑设计师对室内设计的认知度不高,认为室内设计就应该是室内设计师后期加以优化设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室内设计师只管室内空间的设计,对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理解不充分甚至不理解。第二点原因是项目的开发周期非常紧张。由于建设周期短,留给建筑设计的时间非常有限,建筑设计师疲于应付业主和政府审批部门的各种要求,根本无过多思考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外观环境相协调的事情。
基于中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设计现状,尽管国家有颁布《实行一次性装修到位实施导则》,但是短期内我们想要改善这种状况也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笔者觉得有职责和义务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在项目开发过程,笔者认为设计师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问题,对于推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和谐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建筑设计师方案阶段应考虑的室内设计内容。
建筑设计师作为整个项目推动的龙头专业,不仅要懂得一些结构和设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室内设计的知识,为室内设计的后续空间环境创造提供有利条件。
1,建筑室内空间营造力
当我们在开始一个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我们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设计,建筑与环境,气候等条件的融合因素,建筑外立面效果的营造,我们还要考虑建筑的空间尺度感。而这种空间尺度感,建筑设计师往往都是从室外视觉观感去考虑,对室内空间的尺度感重视不够。所以往往一个建筑完工开始投入使用以后,才真正的发现室内空间与建筑外观不协调统一,室内空间尺度感的营造在既有的建筑围护结构下失去了空间的灵活性。明明室内某个空间需要较大开窗,观景需求的地方,外立面只设计了长条形的窄窗;或者明明某个空间不需要较大的开窗而设计了大面积的窗户,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产生一定的光污染,甚至对室内物品的存放造成破坏。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统一融合正是当下建筑设计师缺少的东西。
2,一定功能空间的室内布置
建筑设计师在界定一个功能空间时,不仅要做到室内外空间的融合统一,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材料,对当下常用的室内物品尺度应有一定的了解。许多建筑师在划定一个功能空间时,只是大致对面积和长宽尺度做一个限定,而并没有根据功能对平面进行详细的家具或设备布置。当后期室内专业介入设计时,只能根据现有的平面被动的去设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室内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和空间创造,造成一定的面积过剩而又无法利用的现象。所以建筑设计师在方案初期一定要对平面空间进行合理的室内物品和设备的布置,把自己当作室内使用者的一员置身其中进行考虑,优化平面布置,对后期室内设计的再创造和空间的营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室内设计应及早介入,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在中国室内设计往往介入项目的时间比较滞后,许多时候都是出完施工图,完成了所有的报建手续后室内设计专业才介入设计。即使比较大型的公建项目,一般也是差不多到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室内设计专业才进入角色。此时项目的平面功能及空间划分基本稳定,室内设计师只能起到美化的功能。如果室内设计师想对建筑室内空间有更好的诠释或创造,只能通过改造建筑既有的平面分隔,重新对室内空间进行界定。所以笔者建议,室内设计师应及早进入项目的设计,在建筑设计方案开始的阶段,对建筑设计的功能空间,交通流线,家具设备布置,人性化设计等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把自己的室内设计理念和要求告知建筑设计师。只有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理念互相渗透,整体设计思路一致,才能保证完成后的建筑既有与室外环境协调统一的建筑外观,又有宜人的室内空间氛围。
三.建筑设计阶段各专业密切配合室内设计。
如果说建筑设计是人的灵魂,结构设计是人的骨架,设备各专业设计是人的血液,那么室内设计就是人的心脏。它给这五大设计专业输送养料,并且需要这五大专业的配合。在项目开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各专业参与进来,由建筑专业和室内设计专业共同发起设计配合会议,结构和设备专业积极配合。笔者认为理想的配合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互相沟通交流,彼此理解各自的设计意图,并相互配合,达成对空间和平面布置的一致意见。然后建筑和室内专业设计师发起会议,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所要达到的效果或目的,结构和设备专业设计师参与进来,提出各自专业的意见或见解,结构专业设计师根据设计平面就荷载梁高及梁柱的位置大致做一个整体设计汇报,并告知各专业自己的设计思路及退让的“底线”,让设计师对整个“骨架”有个空间的感觉。设备各专业设计师根据设计平面讲述自己专业的管线走线及各设备器材所需的空间高度及平面尺度。这些信息最终汇集到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的手中,由他们来决定和协调最终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延续性。其实方案阶段及方案深化阶段经过几次这样的会议后,各专业都能彼此了解各自的想法,为最后施工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方案阶段各专业的配合,在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期的会议讨论成果,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把细部的,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自己的设计构思如实的落到图纸中去表达,然后再提交给结构和设备专业,经过这样的配合,可以大幅度减少设计中的错漏碰缺,为今后的项目实施减少了一定的经济造价和施工配合时间。
四.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设计。
如果说上述几点可以有效的控制项目设计中的一些缺陷,那么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设计才是最终解决项目设计中各种问题,良好诠释室内外空间关系,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周期的不二法则。
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在于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心灵”的沟通,一般情况下采取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是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是同一个设计者,这种方式当然是最好的,因为所有的室内室外空间营造及续度延续都是设计者整体思考的结果。但在中国,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却并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反之亦然。随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总结,我相信在不太远的将来,最终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是“合二为一”的设计师。第二种是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同步进行,同步参与到项目开发建议的各个阶段,参与到各专业的密切配合中。这种方式需要我们改变一下对社会分工过于细化的看法,改变当前设计周期过于紧张等现状。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设计,施工,最大化的减少工程造价和重复工作,逐步模糊化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边界,使两者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思想互相渗透,达到室内外空间平衡和谐有序进行,应是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着力发展推动的事情。
建筑设计师范文4
关键词:未来;建筑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要想长久不衰,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要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同样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魄力。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既美观耐用、舒适、环保又体现出人文科技,同时具有自己的建筑风格的艺术品,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为下一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1 建筑设计创新理论应具备的基础
创新,就是具有创造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具备创造新鲜、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的一种思维能力。这就对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日俱增,普通的建筑作品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很多建筑师,设计者们不敢大胆尝试、创新、改革,而是因循守旧,照搬硬套,故而很难有好的建筑作品。往往好的建筑作品需要有好的灵感,没有好的灵感、动力很难有好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更别提好的建筑作品。而创造性思维是现在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在一个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这里的创新性思维是广义的,并不是单纯的创新,它囊括了兴趣、爱好、信仰、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强大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阅历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地理、环境、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一系列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上述这些强大的理论实践武器来武装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化建筑设计的竞争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被淘汰甚至于领导潮流,创新是建筑师们重要的武器,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2 建筑设计创新设计趋势
2.1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与生态关系。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生态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例如Chuckanut Ridge住宅,太阳能成为设计的亮点。屋外的电伏板为房间夜间照明提供能源,大大的落地窗充分接收阳光的明媚,房间内一片温暖。该住宅的设计极大地响应了低碳世界的口号。现在的居住建筑只讲求快速建筑,大的居住容量,忽略了人们的居住感受,居住需求。普通楼盘的楼间距在越来越小,窗户也是能矮多少就矮多少,到处充斥着廉价房的感觉,售价却是天价。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在保护当地绿化基础上,增加绿化面积,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周围环境,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处处生机勃勃,展现城市宽广的胸怀。
2.2人文设计
建筑不是各种建筑材料拼接在一起的简单物体,她是建筑师的灵魂体现,是建筑师信仰的表现形式,是建筑师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建筑也要表现出所在地的地域人文特色,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河山,独特的民族风情。例如拉萨的建筑特色,就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密宗信士将曼陀罗作为自己的观想对象,因为曼陀罗外圆内方,使得拉萨的藏传佛教的寺院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外圆内方。这也使我们对以后的建筑风格上要充分考虑一下当地的人文特色,在建筑设计当中适当的将人文特色、历史、典故、等融合进去,通过建筑设计使我们的大好河山更加绚烂,使好的作品成为我们以后留给下一代的巨大财富。纵观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为迎接2022年世界杯,卡塔尔准备筹建改造12个体育场馆。其中之一的运动城体育场,坐落于多哈东岸,波斯湾沿海一带,是由美国堪萨斯城建筑事务所Populous的建筑师丹·梅斯负责设计。梅斯设计灵感来源于阿拉伯人的传统住所以贝都因人帐篷。贝都因人帐篷伸缩性好,可根据容纳人数,调节空间大小。运动城体育场将是一座多功能带有阿拉伯文化元素的优秀设计作品。球迷在观看激动人心的球赛,为自己国家球队呐喊之余可深刻的感受阿拉伯文化氛围。结合自身优势及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永不衰亡的手段,结合其自身特点使建筑设计永葆青春。
2.3地域与环境设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环境特点,如何抓住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建筑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那就要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要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域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改良和创新。在结合当地地域环境特点的同时也会给设计师们带来灵感。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作品。例如: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的流水别墅,又称考夫曼住宅,巧夺天工,堪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典范。该别墅由著名建筑师赖特设计。赖特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他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与周围的溪流、山石、树木、鸟鸣相结合,仿佛与大自然是一体。流水别墅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当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绝佳的生活,工作场所,更是一种心灵,精神上的享受。
2.4可持续发展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口数量剧增,有限的地球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这就对我们建筑设计提出了难题,如何让设计出的作品即受人类社会的欢迎,又受自然环境的欢迎呢?所以可持续发展策略已经成为设计的必然选择。一些发达国家把高新技术,高投入作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的手段。例如一些欧美国家建造的房子外墙全部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对于家居取暖用电等节约了开支,减少了煤的利用,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目前是不提倡大面积采用上述高成本方式。在这样的事实情况下,现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传统建筑设计结合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许多网友提出来世博会各国场馆完全可以再利用,将其改造成旅馆或是公寓,往往拆除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者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开发新兴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第三将废旧材料重复利用,在建筑拆除或建造时往往会有许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经常被填埋大海或是被堆弃,一无是处。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重新利用,在设计之初就将其纳入设计方案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5结合数字化技术
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技术带到建筑设计中去,给我们建筑设计师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了。说白了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早先已经从西方欧美国家传入我国的SOH0住宅,他就充分融入了数字化技术,将办公与住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打破了上班下班的传统模式,通过网络来实现办公自动化、自由化,不仅给工作带来了自由与动力,同时也减少用地,和上班下班带来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节能减排,降低了环境污染。可见数字化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3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我们必须对建筑设计的理论进行创新。只有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才能有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同。经典的建筑作品已经被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载入史册。许多保留至今的古老经典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人们把能够代表和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称为“标志性建筑”。它们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来参观,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丰厚的收入。而与之相比,那些枯燥乏味没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已经或即将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师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设计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建筑的发展需求。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和重要的设计理念。协同设计(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design)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相关电脑设计软件为基础,整合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设计师共同参与建筑设计的一种新型设计建筑的模式。这种建筑设计模式最早出现于国外,并在国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协同设计不再是传统建筑设计时一个或者若干设计师一起进行工作设计,而是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建筑设计师通过互联网络依靠计算机和相关建筑设计软件,是各个建筑设计师相互配合、协调、发挥自身优势地进行建筑设计任务工作。协同设计的优点就体现在能充分整合不同地域的设计师或者建筑用户随时参与,这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地域限制,从而提高了建筑设计效率和设计的优良性。
建筑协同设计体系特点
建筑设计自身包含有很多的特点,设计很多的学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设计的过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更加的强调团体的协作能力。建筑设计对于建筑来说相当于建筑的灵魂。它对建筑功能的实现,建筑结构性能的好坏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协同设计法在具体的设计中更加的符合建筑设计所包含的特点。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创造性,反复迭代和多轮逐渐逼近等特点,综合协调能力是协同设计最大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往往会存在或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内容与形式,功能与结构特点,建筑设备安装与空间便用间的协调,等等。此外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中各项功能的实现,不同的功能对技术的工种和专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不同的工种和技术标准制约着建筑的设计进度及准确性。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协同设计的目的所在。
实际工程建筑中是多技术围绕同一建筑工程同时或者顺接进行的,如何保障建筑设计能够良好的实现不同工种间的配合也是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问题。整个建筑的实际工程中步骤复杂,组织庞大,工种巨多。各专业设计者将各自的意图用图纸的形式表达,但往往出现各工之间的矛盾又没即时开现,导致建筑工程的“边建边拆”或是延误工期。由于建筑是一个整体通力合作的工程项目,对于各工种间的影响一般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协同设计能够运用互联网络联系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技术人员和设计师,能够实时进行交流,能够整合多方的意见进行从建筑整体到局部,由粗至细,由深到浅的进行优化。协同设计就是在设计之初做好工种的协调,在对设计中存在的可预见性的问题要进行最优化解决。保证设计过程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设计工作。
2协同设计结构框架
2.1协同设计构架
协同设计作为依附于高科技基础上的现代建筑设计模式,其体系结构常采用Client/Server模式,这种出自于软件系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将具体功能应用进行分割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即前台客户机,后台服务器。不同的设计者和相关的技术人员或者是客户可以通过客户机进行交流沟通,依托于后台系统传递分析的数据作为论证依据和设计的基本要素,将前台设计者的各项决定处理状态信息通过编码能够使Client/Server系统自动识别,并将这些数据经后台处理后进行存储。这种体系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客户的意见及时的通过服务器进行请求的发送,服务器在解决问题之后可以将处理的结果快速传递给客户。这种依托于数据库和前台操作人员的设计处理模式能够大大方便设计效率,并且使设计信息的传递更加的及时准确。建筑协同设计系统是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以将其具体工作流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互联网络层,这个层次主要进行信息的传递,是联系不同地域的设计者的桥梁通道,通过互联网络可以进行设计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共享。互联网络为协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其次是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即协同管理层,这个系统层次是协同应用中的核心,这个系统中包含着各种建筑设计信息的数据库,人员的分配管理、问题解决机制和任务协同管理以及对各种信息权限的验证。最后一层即是终端层,这个层次是设计者直接接触到最直观的层次。要求每个设计人员有着统一的设计口径,统一的工作软件,统一的文档管理,按照统一的图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图纸的唯一性,达到协同设计的目的。
2.2建筑协同设计的实践
建筑设计协同设计模式将一个建筑进行细化分工,在总体的规划下,将细化后的设计分配给不同专业的设计者,这些设计者可以通过协同体系中的客户端界面直接接受和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而且能够通过这个界面实时了解整体工程的进度和其他设计者的工作进度,这样可以对整个设计进行控制监督,并能是整个设计的设计者的工程进度保持一致,而且还可以实时进行设计上的交流互动。这些客户端界面大多安装有专业的设计软件和工具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设计并将设计结构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在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接受处理后可以处理后不同设计者设计的数据统一到一台客户端上进行整体设计的组装和预测,这种动态的预测功能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技术上的进步和普及,能够大大提高设计的效果质量。整个协同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功能十分齐全的一个系统,不同地域的设计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同一工程的设计任务。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也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模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的依托于协同设计的模式,建筑协同设计通过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不同地域的设计者联系到一起,能够进行跨地域实时设计,并在设计中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出现的额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种家住设计系统工作模式一起优越的性能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其技术理论和实践应用越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吴炜煜,梁雄,岳媛媛,王昌立,陈浩.基于普适计算的建筑协同设计过程管理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S1期.
[2]高佐人,吴炜煜,张浩,房轻舟.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研究与通用平台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S1期.
[3]方立新,王琳琳.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系统知识库研究[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建筑设计师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实践
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做好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对于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入手,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在当前的形势下对建筑节能实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建筑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建筑不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在使用时的如采暖、空调等环节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政府和社会对建筑能耗普遍关注的形势下,建筑设计师作为建筑设计的节能理念的执行者,在设计过程中将保护自然环境、降低建筑能源损耗、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等作为设计的重点,才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较发达国家的起步要晚,在技能技术等方面的水平较低,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建筑节能理念,运用节能新技术,已迫在眉睫。
二、建筑的节能设计
1、建筑的平面布置和建筑物的体形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要充分考虑太阳光的照射,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建筑南北朝向或者尽量的接近南北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要保证冬季采光的需要,符合当地的日照标准。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是最基本的节能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建筑物的体形设计是指建筑物在设计时尽量的减少凹凸和架空楼板的设计以减小建筑物外形与室外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接触面积过大时需加大墙体厚度、增设保温材料等,增加了建筑成本。这一平衡的衡量可以采用建筑体形系数,即建筑物与室外大气的接触面积与建筑物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来衡量。
2、门窗节能的设计
门窗作为建筑热量散失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要做好门窗的能源损耗控制,如尽量的减小外门窗的面积;减小其冷风渗透和提高其气密性;改善门窗的保温导热性能,减小门窗本身带来的热传递等。具体可采取以下的几个措施:
一是要控制好建筑的窗墙比。建筑窗墙比是指建筑门窗面积与建筑的立面面积之间的比例,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情况如朝向不同的建筑窗墙比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设计中为保证节能效果,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二是采用新型材料,增加门窗的密封性。如采用塑料泡沫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在玻璃与窗之间用弹性压条处理,在窗框与墙体之间采用密封膏等弹性材料进行处理等。三是做好门窗的保温设计。采用钢塑复合窗或者塑料窗来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反应;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双层或者三层玻璃来增加保温性能;门的设计应在门内部填充岩棉板或者聚苯乙烯板以增加其保温性;在外窗加设活动遮阳;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扇缝隙;根据实际的情况增加固定扇窗的面积,减小可开启的窗扇面积以减少散热。四是通过设置封闭的阳台来减少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冷热渗透,即温度阻尼区的设计。如将楼梯间设计为封闭式;设计封闭式阳台;在外门设计防风门斗以防止冷风倒灌等。
3、建筑外墙保温设计
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是近年来建筑节能设计比较关注的领域,我国当前的的建筑设计,在护结构上造成的热损耗较大,在夏季使用空调和冬季采暖时会由于墙体保温性能较差导致较多的能源消耗,是建筑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筑外墙实现节能设计,主要的通过利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进行处理,主要的形式有节能保温涂料和轻型的保温板材。新型保温材料和复合型的外墙施工技术是主要的节能做法,目前较为普遍运用的材料是聚氨酯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的保温效果在实践运用中表现良好,满足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外墙视觉效果的建筑,在外墙节能设计上偏向于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内保温技术的有效结合。现代建筑的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对墙体进行节能设计时可供操作的空间较大,可以对原有的墙体进行节能保温加固后再进行外包处理,宜采用节能涂料和板材以及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4、照明的节能设计
一是对新型光源的使用。在传统的电气设计中,采用最多的往往是钠灯、汞灯等灯具,这些灯具由于其使用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在电气系统中广泛使用而且也发挥了自身的作用。但是在新的节能要求下,新型的光源设备不断的推出,传统灯具的寿命短、启动时间长、功率因数差等缺点致使其无法与新型的光源设备进行比较。在电气系统的照明设计中采用如电磁感应灯、LED灯等新型光源,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气系统的节能。
二是改变光源的控制方式。在照明设计中采用如时控、光控和声控等自动化的控制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已经很成熟,在电气系统节能设计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实施,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电力的节约。
5、充分利用太阳能
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具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是实现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采暖等形式。在一般的建筑物如居民建筑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等到了一定的普及,是建筑物节能环保,太阳能利用的典型事例。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好建筑物的朝向,采用反光镜等实施保证建筑物内的采光,以求做到在白天采用自然光进行采光,减少人工照明;二是优化建筑布局,建筑布局优化后,不但可以保证高密度建筑区的采光效果,还可以实现建筑物之间的空气流通,排除不良空气,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6、新风系统的节能设计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物的封闭性越来越强,为保证建筑物内空气的流通,室内新风输入系统已成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因素,室内新风的输入与污染气体的排除成为建筑设计的新课题。目前建筑物多采用新风由地面墙边送入和由屋顶排除污染气体的设计,在室内形成一个空气的循环。先进的新风系统可将排放气体的热量与新风气体进行冷热的交换从而减少对新风处理的耗能。
三、建筑节能设计支持要素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推行节能设计,对于节约能源、减小建筑施工成本和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健康和环保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但同时建筑节能设计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建筑设计、施工、消费和管理等多个环节,涵盖的面很广。且建筑节能设计可能在短时间内因为隔热板等保温材料的使用而增加建筑成本,前期费用高,而利益的回收周期较长,所带来的使用的舒适和节能环保效果主要为居住者、使用者和整合社会所共享,建筑开发投资商因此对于建筑节能设计并不重视,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支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强制要求和政策鼓励的方式进行推广。
四、总 结
我国的能源短缺形势严峻,建筑业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耗行业,从建筑节能设计入手做好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即符合我国当前的政府政策,也满足当前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旭濂. 试论当今节能建筑的设计[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