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中国梦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放飞中国梦作文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1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五班的张心怡,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放飞,我的中国梦》。

我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都能让中国梦放飞蓝天,绽放绚丽!

我在祖国的蓝天下,自由飞翔,当我还在懵懂学语的时候,曾天真的问妈妈:妈妈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要当超人,我脱口而出,妈妈笑了。上学了,老师教导我:梦要更高更远,不能只有小家,还要有国家,国家的梦更伟大。于是,中国的梦就成了我们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这梦,就像目的地,等待着我们前往;这梦,就像是一座高峰,等待着我们去攀登。

我的梦是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因为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

我要穿上太空衣,乘坐太空船,飞到遥远的月球上,去探索神秘的星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探索我们没有发现的领域,我要为我的梦而努力。

我要成为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智能机器人”,它有着和人一样的智慧,会干许多事情。可以让妈妈轻松度过每一天!

我要成为一名飞行员,驾驶着祖国的战鹰,飞翔在蓝天,守护祖国的领空。

因为有了梦,才有了四大发明。

有了梦,我们才能长大;有了梦,我们才能有未来;有了梦,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强大;有了梦,我们的世界才能更美丽!

我们大家要实现自己的每个梦想,都必须像蜜蜂那样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像雄鹰那样奋勇拼搏。

为我的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个人的力量。

来吧,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做起,一起努力学习吧!来实现我们自己心中美丽、骄傲的中国梦!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2

一、写作之惑

(一)旧教法难以突破

1.教师命题,学生无权选题

“在语文教学架构中,最能体现言语表现性特征的应是写;在语文教育中,写作素养的培养应是重中之重。”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表明了写作是一种言语生命欲求,它是自我实现的工具。当今中小学的写作主要是通过命题或者依给定的材料来选题,所选之题也是材料之意,并不是学生自行选题,这种教学行为难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奋点,所写之词也难有“真言”。《向台湾的小孩学作文》中则是另一种写作状态,学生优秀作品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教师更加重视对生活实践和体验得到的感悟来写作,不是给定的虚拟材料,也不是封闭式的命题作文。

2.强调“美”文,忽视“人”的确认

许多教师仍把“读万卷书”“烂笔头”作为写作的金科玉律,同时强调模仿别人,是为了最终超越别人,可是教师们却忽略了“儿童”作为个体的确认。儿童也有儿童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卢梭在《爱弥儿》这一著作中呼吁要尊重儿童,“不管孩子的外表如何,都应该按他的年龄对待他。”成人通常给儿童灌输一些超出他们可以理解的观念,就像教师会构造出一些小孩无法在他现有年龄可以写出的优美的好词好句。例如一位教师把学生作文中的“喝着热茶,我想起了妈妈”改成“手捧一杯清茶,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的妈妈”。《向台湾的小孩学作文》一书中没有矫情和谎言,满纸童趣和真话。

(二)学生无言,难以成章

1.读者意识淡薄

学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写给老师看的,而老师是带着应试的“审美”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文,所以他们的作品中免不了会带有一些“功利的色彩”,孩子的写作应该是为找到与之相应的读者而写,为抒发自我、展现自我而写。不考虑读者对象是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向台湾小孩学作文》中关于成长的困惑这一辑,台湾的孩子作品的内容表达的大部分是与同龄人分享自己秘密的欲望,他们把自己的“秘密”公开写成作文形式,珍惜把写作当成自己与同伴沟通的机会。对于写作,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只能作为真实情感的点缀,写作的关键是让学生根植“我写故我在”的思想观念。

2.无“梦”思绪难飞

儿童世界的秘密就在于儿童的梦,有梦的儿童和没有梦的儿童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孩子们都相信“孙悟空”能腾云驾雾,并且总认为自己也能飞上天空;或者是听过巫婆坐着扫把在天空飞来飞去的故事......同时他的心也在向天空飞去。”写作光靠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最后你还要得是个会做“梦”的人,“梦”可以突破题材,增强“内功”,体验到言语的生命力和创造美。《向台湾的小孩学作文》中最后的特辑小诗中,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这样写《写功课》:“爸,/椅子生气了,/坐垫刺刺的,/好像在跟我抱怨:/‘不要再坐我了,/赶快出去跟小朋友玩游戏吧!’”内地儿童这种想象能力在应试压力下的教学行为中,几乎被消磨殆尽了。

二、写作之法

(一)“白板”作画,打破命题模式

朱自强先生在他的《儿童文学概论》一书中说道:“在卢梭看来,成熟就是使儿童避免受到文明中病态东西的污染,有机地、自然地从内部生长出‘它的果实’。”我们且把写作看做一块“白板”,让儿童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进行“创作”。教师命题的写作方式最终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依赖性,只有让儿童自己去寻找喜爱的写作内容,例如专题的研究报告,才能让儿童逐渐养成独立写作以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顺藤修枝,尊重童言童语

德国教育思想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里曾提到一个观点,他把葡萄藤比作儿童,“……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因此,教师在辅导写作时应尊重学生的语言,慎重对原文进行“面目全非”的修改;同时应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读者”效应,激发写作热情

赛场上的运动员需要拉拉队的加油呐喊声;舞台上的演员需要台下观众投入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孩子的写作也需要他们的读者,需要与读者心灵的互动。著名的教师魏书生在作文教学中曾采用过办班级报纸的方法,让班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被“读者”阅读。这种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儿童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改变学生应试写作思维,作品不是为高分而写,而是为与读者交流而写。

(四)放飞心灵,让“梦”自由飞翔

儿童是最具有潜能的人,华兹华斯曾把儿童捧为成人之父,灵感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丰富儿童的情感,让儿童的心灵自由欢歌,体验写作的快乐。近几年中国内地的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也逐渐采用一些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开发一些非语文的教学元素——将魔术引入课堂;出示若干不相关的词语,通过想象使这些词语间产生联系等头脑风暴训练法;教师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神话和故事)引入课堂,让儿童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等等,这些对改善儿童的写作灵感枯竭匮乏都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帮助。

写作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如今中国内地的教学已经把这件快乐的成一个带有功利性需要去完成的任务。《向台湾的小孩学作文》一书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中国内地儿童所缺失的“真”,儿童是这个社会上未来的成人,儿童时代不应该是迈向成人的一个台阶,它有自身的价值,如果在儿童时代就缺失了纯真,所写所感都是社会世俗和谎言,那么,将来社会的成人也将会是一个没有自己信仰的人。通过写作教学的改变,引导儿童写真话,抒真情,让儿童贴近自然的状态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诗教;促进;作文

从教以来,本人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加上经济落后,生活单一,教材中某些习作内容与农村孩子的生活距离较远,以至于很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高,即使写出来也是一片谎言;加上教师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作文指导往往敷衍了事。总而言之,农村的作文教学缺少乐趣。那么如何走出一条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一直努力探询的课题。

近年来,乘着校园诗教这股东风吹进校园,我将诗词教育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用中华诗词对小学生塑魂植根教育,既能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又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谓一举两得。以诗育人,陶冶情操,使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诗词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诗情画意,营造氛围

学校在校园入口处设置诗词长廊,定期更换内容。教学楼走廊装饰诗配画,各班级图书角均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词书籍,学生的文具盒、书本扉页均摘抄了一些富有启迪性的诗词警句,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专栏,营造浓郁的古典诗词氛围。我们将校园诗教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从学生一进校就可以时刻受到陶冶与熏陶,如在校园音响里优雅的诗词吟诵声中,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进入学校,橱窗里的“诗词欣赏”让孩子们赏心悦目,校报上登载了许多有益的诗词赏析、学生的作品,便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诗苑广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草坪里的站牌、校园内的标语、运动场上的口号、墙壁上的装饰、都应尽量做到诗化,使学生在美的诗句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

二、立足课堂,激发兴趣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规定每天早读课为学生诵读古诗文时间。在诗词教学中,融入社会、常识、音乐、美术等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去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高。我们提倡上学、放学路上背古诗、唱古词,将校园诗教活动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定期家访,鼓励家长参与辅导,让诗词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还通过组织竞赛来促进诗教工作,包括格律诗创作竞赛、讲古诗词故事、古诗词背诵比赛等。

三、成立社团,推波助澜

我们将各班级“诗词兴趣小组”集中到一起,成立了启梦文学社。学校将社团活动列入到工作计划中,安排了活动经费,并正式编辑出版了《启梦》文学报,为孩子们的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马培文先生欣然担任文学社顾问,并以“放飞梦想、快乐写作”相赠。启梦文学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写作、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学素养。明祖陵访古、第一山揽胜、八仙台探幽、铁山寺畅游……风景名胜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文学社还举办读书节、诗词朗诵会、口语交际和作文竞赛、“十佳文学新苗”评选等活动,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让同学们真正做到“读好书、写好文、做好人”。2003年1月,98岁高龄的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在病重无法执笔的情况下,还嘱咐夫人郑曼女士致信启梦文学社,肯定了文学社“办学很有成绩”,希望“再上一层楼,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文学艺术的兴趣”,表露了一位世纪老人对乡村小学文学社团的殷殷厚望。2003年10月,77岁的著名诗人李瑛先生寄语启梦文学社:“谁说幼小的种子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呵护下,启梦文学社就如一粒幼小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四、初见硕果,信心百倍

每学期末,我们要求各年级组写一份诗教活动总结报告,所有语文老师写一份参加“校园诗教”活动的感受体会或经验文章。评选“校园诗教”活动先进班级、优秀教师。各班级出版手抄报,展示活动成果。学校编辑《启梦》报,发表同学们创作的优秀诗词作品,并向全国各类报刊推荐。而今,我校《启梦》报由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题写报头,以“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为办报理念,已成为“校园文学的沃土、未来作家的摇篮”。几年来,启梦文学社共发展社员300余人,编辑出版30期《启梦》报,发表同学们的优秀习作200余篇。有50余篇被《作文周刊》、《农村孩子报》、《学习方法报》等报刊转载,并入选《盱眙校园诗选》、《中华少年英才丛书》、《快速作文真法》等多种文集。

通过以上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语文素养得以培养,有力地促进了作文教学。同时,我们的工作不仅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县诗教先进单位,我本人也被评为淮安市优秀青年诗人,盱眙县校园诗教先进个人。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我们将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努力把校园诗教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4

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小荷作文库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作文库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

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

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5

关键词:作文教学 聊天 写作指导

我在作文教学中汲取众家教学所长,探求着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把“聊天”引入习作指导,收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寻找一个合适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学生聊作文,在聊天中学生自然巧妙

地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聊天淡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上习作聊天课,从不提“作文”二字。如曾指导学生写梦境的作文时,我就兴致勃勃地跟学生讲自己做过的有趣的梦,在笑声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梦。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述说。习作指导课就在师生“聊梦”中愉快地度过。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适时说:“同学们都想说,时间也不允许,你们把它写出来,让老师一个一个地看,看谁的梦最有趣,可以吗?”学生齐呼:“可以,没问题!”由聊天自然地过渡到写作,学生兴趣盎然、一挥而就。

在每次聊天活动之前,教师自己得有聊天模式,对聊天作文活动的主题、形式、过程,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进行通盘考虑,要特别关注教学亮点的出现,努力预约教学的精彩。如在聊《温暖的时刻》时,我选了朱自清的《背影》,以配乐视频的方式读给学生听,听后和学生聊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他是如何来刻画父亲背影的?你看到这样的背影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去感受父辈那真挚的爱。然后我聊起自己的下水作文《外婆的酥饼》,以及班上学生的随笔《那不经意的一瞥》,聊天开启了学生的思路。我适时提问:“在你成长的岁月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给予你爱和关怀,你感受到温暖了吗?”不露痕迹地指导,淡化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一个个蕴含着真挚情感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兴趣,激起了“我要写”的创作欲望。

二、聊天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总感作文无话可写,让他写事,他说什么事也没发生;让他写人,他说大家都一样,没什么好写的;让他写景,他说不觉得景美。“作文为生活而作”,我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有内容,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话可写关键是他们不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师用轻松平等的聊天方式和学生交流,引导孩子去发现、回忆、感受、品味生活,帮助学生找到下锅的米。

我在聊《又是秋风来到时》时,熟悉的校园在学生笔下难以描述。我就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师生一起开开心心地寻找着角落里的发现。

生:“老师,我看见一颗小芽在枝头努力地生长着。”

师:“好!一个顽强的生命!”

生:“老师,我闻到淡淡的桂花香了。”

师:“生命的芳香不只是桂花,还有如花的我们。”

生:“老师,我掀开石头发现了一个热闹的昆虫会!”

师:“自然是充满生机和趣味的。”

生:“老师,我看到秋叶飘零,回归大地……”

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在师生走走、看看、聊聊中,学生不停地摄取着校园的点点滴滴,聊着各自的所见、所感,开启了写作的思路,《又是秋风来到时》就真实、生动地跃然于习作中。

三、聊天帮助学生写得具体生动

初中生作文一个很大毛病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老师虽一再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细节部分描写要具体,学生就是不得法。学生在聊天的氛围中,为了吸引听众,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将问题的主要部分说得具体、精彩;同时聊天又是一个师生互动性很强的过程,听众的积极倾听和主动发问,也帮助说者不断地理清思路,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说具体、说生动。

我在聊《又到中秋月圆时》,要求学生体会中秋节的意义。学生大都谈晚饭后和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饼、自己在学校不能回家而思念家人等等。时值晚自习,明月当空,我就叫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看月景,大家兴致盎然。我和学生们一起畅谈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传说,古人与月的不解情缘,进行猜字谜、对对联、朗诵诗歌等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边聊一边设计写作提纲,学生聊得轻松,有话可说,文章也写得具体生动。

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其习作就必然具有个性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心情,选准写作的侧重点。如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盲孩子的心理活动,给予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于是我就借课“发散”,我和学生聊:假设自己也拥有了一个神奇的影子朋友,你会发现些什么事呢?有了一个兴趣的话题,你会发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借助影子朋友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成为抗癌专家,拯救病痛中的人们;有的借助影子朋友,亲临奥运会现场,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去看美丽的“鸟巢”、“水立方”……他们脱

离了已有的表象进行着自己奇异的想象,写出了生动的《假如我也有_____》。

四、聊天使习作指导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可见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深入生活。”话题来自于生活,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习作指导。回归生活的谈话主题使学生关注鲜活的生活,关注社会的脚步。了解人们议论的“眼球热点”,如“嫦娥飞天”、奥运火炬的传递;关心的“社会焦点”,如环境污染、学业的减负;抓住“动情点”,如感动一座城――孟祥斌的光辉事迹等。在谈谈说说中,让他们感受时代脚步的匆匆,感受到生活中的自豪和感动,感受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如我在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时,就引发学生和老师一起上网查资料,边查边聊。顺便启发学生运用多角度和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白刘翔退赛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身体的受伤吗?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过多的训练、过多的比赛也是退赛的一些原因……其次再引发到运动员是否也需要人文关怀,比赛成绩重要还是身体重要等一系列关于人文关怀的话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这样一来,聊天话题也会越来越充满灵气和创意。

五、聊天使习作呈现精彩的瞬间

题目是习作的眼睛,好的文章题目让人眼前一亮,有一种迫不及待想看的感觉。由于学生聊出的事件重点不同,所以设计的习作题目也应妙趣横生,这样更能展示出学生的个性了。以“与有个约”为作文内容,学生的题目丰富多彩《与父亲有个约》《与桃花有个约》《与那片相思的梧桐叶有个约》《与樱花有个约》等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去思考、分析,鼓励学生创新习作题目,为自己的习作画龙点睛。

在聊天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明晰各自关注的事件重点:有的对事情的结果带来的心理冲击进行强调,在写作时就着重描绘故事结局;有的具体叙述某件事的事情过程,就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情景渲染;有的客观叙述事实,平淡而真情流露;有的更注重刻画内心世界,反衬出人物的性情……通过自己对聊天作文后的感受,让情感升华,让学生在习作中达到流畅表达、自由表达、各展个性表达的训练效果。再次生于生之间的评价往往最为真实,评价中要让全体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对习作的认识、收获和需要推敲的地方谈出来,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从语言、情感等角度恰当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文。在自评互评中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审美感,逐渐明确评价标准,熟悉评价步骤,逐步掌握评价作文的方法。这种交流又将会渐渐地促使其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师生情感升华至,教学精彩也会如约出现。

写作绝非无中生有,它是“深度生活的产品”。(叶圣陶语)学生对写作的心结,需要我们不断激活生活经历、不断撞击心灵的教学时空,用轻松愉快的语调,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自行设计的主题聊天,想说就说。让学生聊出一份乐趣,创造一份轻松的环境,当作上聊天时,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爱上写作了!

参考文献:

(1)吴欣音 《中国中学生一题多体作文大全》 开明出版社 2007年

(2)胡庆芳 《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3)林长福 《差异发展作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放飞中国梦作文范文6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有哪些?《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名著,有关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意向,后人有多种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以上作文2021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寒假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风雪天玩心疲惫后读书,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曹雪芹的惊世冬蔷《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爱情小说,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在那个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封建枷锁下,由于贾元春的生死而使贾王两府由兴变衰,从挥霍无度到关进牢笼。《红楼梦》也是从繁华到没落的真实写照,所不幸的是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成了封建社会爱情的牺牲品。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凄切哀怨的优美诗句,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林黛玉的《葬花吟》中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屑,落絮轻粘扑锈帘。”还有,“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寺遇。”幻想一样,在一个落英缤纷的暮春,一个美丽彻骨的少女,将落下的花瓣轻轻葬起,将是怎样一种至最至美的意景。我喜欢那些优美的诗句,那是些令人陶醉,令人忍不住想琅琅上口的虽我暂时不懂但永远难忘的诗句。

《红楼梦》真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奢侍浪费是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比如:过春节显阔高舌尖上的浪费,就是一种完全节止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代新人,我们应当做节俭无小事,珍惜每一份钱,否则再大的贾府也会被挥覆空。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我觉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可以读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三年级,当时为了更快的知道最后的结局,书中的诗歌大多跳过了。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黛玉很聪明,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都不一样而且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写作方法呀!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暑假的一个中午,我坐在家里的阳台边,刺眼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到屋里,我想趁着这个好天气,再仔细看一看《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难得的悲剧小说。

我打开《红楼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半边那一个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等。黛玉柔弱高洁,多愁善感:宝钗端庄大方,豁达稳重:凤姐八面玲珑,泼辣干练。他们的一举一动便是大观园最靓丽的风景!

我认为林黛玉是小说中最有魅力的灵魂人物。

她聪明伶俐,才思敏捷。9岁已读完了《四书》,进贾府后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同师同教,依然出类拔萃,可见天分之高。她每次写诗总是“一挥而就”或者“也不思索,只笔一挥,就有了一首”。

她命运多难,体弱多病。小小年纪,父母先后去世。受贾母怜悯,将其接入荣国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她追求着自由的、不拘礼法的生活,但她看不到梦的不现实,她还是那么天真率直,这使她很难融入周围的生活中去。她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讨厌这世上的虚伪与狡诈!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清清白白性格鲜明的她!

于是,一切终究成了悲剧……她怀抱纯洁的爱和对世俗的怨恨永远离开了人世。我读着读着,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我静静地合上书本,朝天边望去,黛玉她在天上是哭还是笑?是爱还是恨……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最终繁华成空的杯具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我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以往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仅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可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我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我的泪、自我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