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推九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推九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推九九范文1

1、已付款,卖家未点发货淘宝申请退款。卖家同意后就退款成功,卖家不做操作的话自动退款需要2天。

2、卖家发货后,已收到货淘宝申请退款。卖家不做操作自动退款需要15天,如果卖家拒绝的话需要申请维权,维权成功即可退款。

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创立。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推推九九范文2

1、油炸鸡腿如果油温比较高,一般3到4分钟即可;如果油温较低,一般炸8到10分钟即可。鸡腿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蛋白质,每一百克鸡腿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22克,除此以外它还含有磷、铁以及胡萝卜素和硫胺素等多种微量元素。

2、鸡腿是一种高营养食材,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铁磷钙以及钾等营养成分,它们能增强体力,促进体力恢复,也能缓解身体疲劳。平时人们食用鸡腿以后还能吸收丰富的热量和烟酸以及胆碱等营养成分,它们既能抗疲劳也能促进脑部发育。

(来源:文章屋网 )

推推九九范文3

我们认为大路虽省力省时,但不好玩。小路虽险,但风光绮丽。出于一种猎奇览胜的心理,我们执意要选择小路。长者关切地说,小路少有人走,一些路段可能被草木所淹没,你们又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如果迷了路,也只能沿原路返回,与其如此,倒不如走大路。长者的话虽有道理,也完全出于对我们的关心,但血气方刚的我们哪里听得进啊,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走小路。

深山幽谷,苍松翠柏,泉水叮咚,鸟语如歌,风景果然独好。我们兴奋不已,感叹幸好没有听那位长者的话,不然就错过了这难得一见的大好风光。但我们的兴奋没能维持多久,走到半山腰时,正如长者所预料的那样,一些路段果然被荆棘和野草淹没了。这时我们有些后悔,觉得不该贸然行事,应该听从长者的劝告。我们打算原路返回,但又怕遭长者嘲笑,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

我们摸索着走了一阵,走着走着,前方的小路完全消失了,环顾四周,全是密密麻麻的树和齐腰的野草,根本分不清哪是山,哪是路。在密林中,我们又胡乱地穿行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彻底迷路了。怎么办呢?想前进,又不知路在何方;想后退,又找不到返回的路。我们进退两难,于是互相埋怨。

就在我们快要绝望时,那位长者突然出现了,原来他放心不下我们,悄悄地跟了来。看到长者,我们犹如看到救星,两行青春的热泪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在长者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攀援,终于在正午时分到达了山顶。此刻,我们又累又饿,衣服有多处被树枝和荆棘划破了,甚至有的身上还被划出了几道血口子。本来走大路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山顶,结果我们用了四个多小时。我们后悔不迭,都说要是听了长者的话,就不会走这么多的弯路了。

这个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小插曲,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其实,我们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学时,我们的老师曾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懂得感恩……那时,我们未经世事,年少轻狂,笑老师杞人忧天,笑老师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可是当有一天我们遇到困难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时,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时,我们才发现老师说的话都是至理名言,可是当初为什么我们就听不进去呢?

推推九九范文4

目前,汉语的确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国学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大遗憾。毕竟,国学中有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于取消小学英语,如今也似乎成为已经达成共识。前不久,教育部“减负十规”再征民意,其中便有学期统考取消英语的条例。由此可见,对英语的痴迷与热爱本身,已经在“降温”了,这虽然还未落地生根,但最起码代表了一种流行趋势。但是,汉语崛起,就一定要把英语推倒吗?

支持

英语“淹没”了学生 “吞噬”了学习时间

吞噬童趣,英语“难辞其咎”

有学者认为,目前英语和国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确有本末倒置之嫌。正确看待英语教学,必须首先让英语“通吃”的优先地位靠后,让暴热的英语学习归于理性与寻常。正如有网友直呼:英文确实很重要,但英文是“助力”而不是“主力”;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更是一言中的:“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的根。”

弱化小学英语课,也是减轻孩子负担的必然选择。吞噬孩子童趣、造成孩子压力的,英语课程“难辞其咎”。君不见社会上少儿英语班泛滥成灾。甚至连母语都说不利索的孩子,也急急忙忙去“开发”英语,凸显对英语教育的过度崇拜。由于缺乏现实交流的语言环境,孩子们靠机械地记忆英语单词,效果并不理想。少儿学习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的学业负担。这也是人们对“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持支持态度的主要原因。

把英语变成兴趣课

过度拔高英语重要性,缺乏理性与客观;取消小学英语课,也有些过激与偏颇。英语终究不过是一种语言工具和交流载体。把英语教学从必修课的角色转换成为兴趣课或选修课,或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国外,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小学生都学习某门外语是十分罕见的。通常,外语大多数是选修课一即便是学校教育必修课程,也往往是在中学阶段。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把母语学习好,另一方面不至于过早地让孩子厌学。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就没有任何必修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外语一西班牙、法语、德语、拉丁语、汉语、日语。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快速增强,使得一些美国人认为有必要让孩子必修汉语,但这种声音既没有变成国家教育政策,也没有变成州与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虽然有意将汉语列为小学必修课,但阻力非常大。

尝试取消英语考试

有教师认为,小学的英语教育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语言从小学习会容易很多,但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应付考试。要想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负担,最主要还是要取消考试。如果考试取消了,学校可以更侧重培养孩子的口语水平和对英语的兴趣,这也许对英语教学更有帮助。

有学者认为,“英语要从娃娃抓起”已然成为社会现象,不仅各种社会少儿英语班方兴未艾,就连学校也早已开设了小学英语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如同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小学英语不过是“小学中学化”的延续,其间既有家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也有教育者们“为获得教育政绩”的需求,更有对接“社会需要”的超前。

时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是围绕着中高考两个指挥棒在进行,采取的是“考什么学什么”的方式,每个人都被绑在了同一架考试战车上。当分数成了唯一的选拔标准,所谓的特长和专业最后也得靠分数来体现。在“学习要趁早”的指导思想下,不仅英语教育小学化,甚至已经幼儿化和胎教化,“英语情结”所承载的是全民性的教育诉求,孩子便成了被过度透支的学习工具。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就在于必须从选拔方式改革入手,让考试不再成为唯一的标准。现在的问题是,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强迫学习。“高考权重和语文数学同等,大学没过四级不能毕业,职称晋级与外语水平挂钩”,时下的英语成了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才使得大家对此趋之若鹜。

反对

取消小学英语 矫枉过正

需要规范而非简单取消

英语的功利化、工具化,让人们对英语课保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爱之,源于其敲门砖的功能;恨之,在于前期投入的巨大。英语学习偏离了纯粹的求知轨道,但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英语又是种必要的知识构成。小学英语课需要的是规范,而非简单取消。

当下,小学英语课的异化,很大程度上不是小学课程设置的问题。高考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它对考试内容的设定,会一级一级地反向传递到终端,从高中到初中到小学,甚至幼儿园。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打下英语基础,将其送往双语幼儿园,把幼儿园当作英语学习的起跑线。汉语的危机,本质上不在于英语学习对学生时间的占据,而在于异化的教育理念为语文设定了一套功利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和英语一样,语文也是工具式的,而非一个按照语言规律被学习的语种。

英语汉语没任何冲突 国学可通过政策扶持

对于王旭明提出的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救救汉语的说法。福建师范大学附中高级语文老师薛章辉认为,此观点太过偏激。

薛章辉认为,学习英语与汉语没有任何的冲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越多的语言是了解新知识的途径。若学校取消英语课,势必导致学生家长选择在课外为孩子补习英语,小孩的学习负担将进一步加重。”薛章辉指出,国学教育应通过国家加大政策力度来提高,可以在中高考中加重对国学的测试,例如像英语四六级一样,对国学也来个分级检测考核,以此来提高国学的普及率。

取消英语 救不了国学

取消小学英语,把“多余”的时间给国学教育,也不见得就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在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中,学文科的学生没有人文精神,学理科的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这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出高分升学,而不是发展自身的素质,这不可能靠增减学习科目来解决。在当前,英语教育成为应试英语,学生会考试却不会听说,语文教育也有同样的问题,机械地背诵诗文,阅读时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作文时主题先行,流行押题、套题、虚构编造,如果升学教育模式不破除,给语文教育再多的时间,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有专家表示,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唯一出路是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实行高校自主招生。这样,中小学将拥有多元办学的空间,可以推进个性化教育。如果实行多元评价、多元办学,有的小学可以开设英语,有的小学可以不开设英语,有的小学内还可对英语实行分层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这就把“一刀切”地学英语,变为选择性地学英语,而且把选择权交给了受教育者。不仅对英语学科如此,其他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可以如此,这让学校不再千校一面,学生也不再一个模式,个性、兴趣得到发展。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拯救所有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根本途径。

编后语: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教育高烧不退,英语学习低龄化成为趋势。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社会少儿英语班遍地开花,一度成为家长课外辅导之首选。这意味着英语学习已占用了儿童大量时间与精力,母语学习的主导地位已岌岌可危。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在语言形成时期学习外语,确实会有导致儿童缺乏文化认同感的隐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我国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相应的,英语也是升学、就业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有这些因素作为导向,家长对孩子英语教育的热忱自然会只升不降,取消了小学英语课程,反而倒逼社会少儿英语班的壮大,减负也将变成增负,增加汉语学习的设想也会随之落空。看来,“英语过热”与“英语急刹车”都并非良策,外语学习应控制在合理适用的范围之内。

单纯调整两种语言之间的学习量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打铁还需自身硬”,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已毋需赘言,但目前的汉语教育却未能将这些特质完全发挥出来,这才是引发汉语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些小学语文教育禁锢在枯燥乏味之中,汉字认读凭靠机械重复,古文鉴赏全赖死记硬背,阅读硬求归纳一个中心思想,一千个儿童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儿童在枯燥之中难以体味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兴趣导向无法发挥作用,自然无法同汉语中蕴藏的中华文化产生亲近感。与此同时,大量的英语学习填补了汉语教学的漏洞,从英语中习得的西方文化则进一步冲淡了儿童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幸而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转变教学思路。例如,传统书法走进课堂就为语文教学吹入清新之风,学生通过了解造字规律来认读汉字,临摹古诗词也是解读传统文化的契机,与此同时还培养了艺术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正当以这种活泼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传承中华文化。

推推九九范文5

2、用药物辅助戒酒,利用戒酒的药物可以使在想喝酒的时候一喝酒会对就有一种条件反射的厌恶感,这样一接触就就会厌恶慢慢的就会戒掉酒瘾。

3、戒酒是个慢慢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戒掉,嗜酒者可以选择通过一点一点的减少饮酒次数,并较少每次的饮酒量,这样一点一点的有计划的慢慢的就会把酒戒掉。及时喝酒也喝不多,适当的少量饮酒对身体也是有点好处的。

4、在饮食上辅助戒酒,在饮食上要吃清淡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蔬菜水果等营养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小米粥及豆制品。也可以做些嗜酒者喜欢吃的清淡一些的饭菜,这样让嗜酒者吃饱饱的可以有效的帮助戒酒。

推推九九范文6

从来没有做过自己的主

盘旋在梅梅脑海中退学的念头,一次次地让她陷于进退两难的地步。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顺利地考上本科,现在又读到研究生二年级,突然辍学回家,怎样向父母交代呢?

梅梅从考研那时起,就已经有了退学的想法。倒不是她不想继续学习,而是她更喜欢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而不想选择医学专业。她曾经向父母提出不想再考研,但是父母都认为女儿的决定未经深思熟虑。

经过耐心劝说,梅梅当时接受了父母的意见,但她并没有放弃退学的念头,只是从感情上不想伤害父母。她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当初考大学选的这个志愿,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填写的。

梅梅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梅梅的姥姥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妈妈又在医学院工作,她从小就住在医学院的家属院里,家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应该继承这个专业,更因为爱梅梅,他们为她“规划”好了“成长之路”。

梅梅在内心里对父母这么多年来的安排很不满意。但从小到大,她还没有一件事自己做过主。

梅梅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自己也爱他们,越爱就越不能伤对方的心。矛盾重重的梅梅,终于想到一个方式,给父母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其中写道,我其实一直都在经营一个骗局,骗自己,骗你们,骗导师。这骗局是我根本不想学,我在努力做出学习的样子,是身不由己,是对导师、对父母呈现出的一个表象。我已经不再想学下去。甚至,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我知道,这骗局已经给我带来很大的伤害,而要揭开骗局,无疑又会造成对你们的伤害,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追踪:只敢坐在小板凳上

这封信里既包含了自责,同时也发泄了梅梅对父母的不满甚至是愤怒。自责表现为她深信父母是为自己好,是爱自己的;不满与愤怒是日积月累下来的,爸爸妈妈没有听她内心深处的声音,她这部分声音被压抑了。

在心理访谈现场,著名心理学家方新教授告诉梅梅,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

究竟梅梅能否在父母面前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呢?方教授给梅梅做了一个心理测试:现场摆出三把椅子,一个代表梅梅,一个代表她妈妈,一个代表她爸爸,请她选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纸,绿色代表妈妈,蓝色代表爸爸,粉红色代表梅梅,然后分别把纸放到每把椅子上,表示三个角色对话的位置关系。梅梅问为什么要这样摆?她说如果这椅子也能让她来挑的话,她习惯于自己的椅子要比爸爸妈妈的矮一点。节目编导满足了梅梅的愿望,把代表她的椅子换成了矮板凳。她觉得这样和父母的关系才是对的,是符合内心感受的,并且这会让自己觉得很安稳。

这种表面的安稳,是否反映出梅梅内心的另一种愿望,就是希望与父母坐一样的椅子?专家分析说,因为梅梅二十多岁了,是一个硕士生,很多这样年龄的人可能已经工作了,可梅梅觉得自己还特别幼稚,她内心实际上有两种愿望,一种是愿意长大,希望和父母坐一样的椅子,与他们平等地对话;但另一个愿望又觉得目前这种关系很熟悉,很安稳,不需要变化,能够得到父母的保护。

方教授认为,梅梅的父母对她的成长有一种不自觉的“控制”,即必须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当然,我们不能说控制就是绝对糟糕的。天下父母,没有哪个是不控制孩子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控制的两个维度中,找到一个适当的量。也就是说,一方面我要告诉你怎样才是好的,另一方面我又要尊重孩子内心的需要。这对所有父母都是个难点。

而梅梅自己又该怎么去做呢?

突破障碍:初次下水的小鸭子

方教授建议梅梅,要经常倾听自己的声音:我喜欢做什么?如何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面对爸爸妈妈的伤心或失望?比如你可以把不想当医生的想法告诉父母,这样或许更利于相互了解和理解。

梅梅却不这样看。她说:“我妈妈肯定会说,你现在的想法太幼稚,你的选择是不理智的。然后会给我说很多道理,可我全听不进去。这种情况下我能跟家长交流吗?”

教授说,假如妈妈确实说这些话,它又会引起你内心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如实告诉她吗?梅梅迟疑:“我觉得说不出来,觉得直接的表达对家长不太尊重,我怕伤害了与大人的感情。”

方教授指出,从你的反应看,你妈妈有些地方做得并不成功,女儿有心里话都不敢跟她讲,这不是良好的母女关系。梅梅与父母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己没有把内心的痛苦很明确有力地表达出来,二是把爸爸妈妈想得太不可以改变了,这种感受越强烈,自己就越不会表达。

聪明的梅梅意识到,为了尝试改变与父母交流的方式,自己应该主动做些什么了。她提出把自己坐的矮板凳,换成和爸爸妈妈一样高的椅子。

此时的梅梅,与父母平等地坐在一起,已不是以往设想的那么困难了,觉得与爸爸妈妈坐在一样高的椅子上平等交流的感觉非常好。而此刻,她也有了从内心深处想要告诉父母想法的愿望。她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就像我知道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一样,以往和以后都是这样。但我毕竟不是你们手里的棋子,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会认真仔细地考虑你们的建议,但如果我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这对我是最重要的。”说出这番话后,梅梅感觉到脑子里出现了这样一个活动着的画面:一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鸭子,战战兢兢往河边走,先用鸭蹼试了一下水,然后跳进水里。水有点冷,鸭子一激灵,但还是慢慢游着,河面渐渐开阔……真棒呀!

方教授高兴地看到了梅梅内心发生的变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