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化学学习情境”指的是与一定的化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文化、环境和活动等。化学学习情境中既有“情”又有“境”,是情境互融的。“情”是情景体验,是对意志、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培养,“境”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氛围、社会应用背景和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从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等角度进行多维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得愉快、高效。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卡连柯曾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导”的关键。

2.1巧妙质疑,激发兴趣。化学是一门高中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地独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在“点化”自己,双方共同提高。在学习选修课《化学与生活》中的《改善大气质量》一节时,我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给出学习结果,老师总结评价。

2.2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具有启发性。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3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和电化教学的恰当使用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性兴趣和概括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改进了教和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或在提供的事实、过程中积极讨论思维;或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陶冶、净化。这样,可使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环境轻松和谐,教学气氛民主、活跃,教学目标便容易实现。

4培养学生化学生活意识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实验;多媒体

1 前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必然给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2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 本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多媒体电教手段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新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集声、影、文、图为一体,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模式。

2.1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实质,单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则可以直观清晰地揭示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的实质。

2.2 运用信息技术解释化学实验原理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直观地解释化学实验原理。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采用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1、3组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2、4组做“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并且让各实验小组代表宣读自己的实验数据记录。这样,一方面学生亲自体验了化学反应与质量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不同的实验中反复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一中心议题。

当定律从实验角度引出后,就及时从理论实质上来分析它,此时可以制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水分子通电电解如何分成原子,原子又如何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由此学生可以清楚地从动画中看到,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没有再分,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样就自然圆满地对“定律”进行解释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2.3 运用信息技术显示现有条件难以完成的实验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受时空限制以及其他条件制约的实验,根据现有条件很难完成,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干巴的语言表述、讲解,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使学生形成全面、持久、正确的认识。如“能源”一节向人们介绍了很多种新能源,此时,可播放录像,展示水力发电,原子核裂变、聚变及原子弹的爆炸等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4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错误操作的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信息技术可起到深化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初中制氧气的实验里,在给固体药品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下倾斜,氧气收集完后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错误,则后果如何?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告诉学生答案:出现冷凝水回流、试管爆炸的现象。此时教师会反复强调失误操作后果的严重性,但学生机械地记忆,印象肯定不深。如果用计算机模拟上述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错误操作的危险,从而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

2.5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有毒、有害、缺乏安全性的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历来都强调要保障实验的安全,安全是教学实验必备的一个条件。过去对化学实验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考虑爆炸、燃烧、强腐蚀、中毒等。而现在,人类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化学实验产生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也被视为实验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其结果同样会影响到师生的健康,而且这种危害还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就已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如删除会引起空气污染且会导致中毒的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引起危险的氢气爆炸实验等。但是一氧化碳的燃烧、爆炸的形成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使用CAI课件中播放视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3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 注意的问题

3.1 不能只片面追求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从而导致教师被替代

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视用多媒体,却忽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同时也忽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知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的主动性靠教师来激发,学生的活动由教师来设计安排,学生的才智与差异靠教师来培养和发现,学生遇到挫折有了疑问,还得教师来答疑解惑。因此,教师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

3.2 不能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的特点

化学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化学课件和建设化学网站的过程中,只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这样必然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上,化学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化学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化学情感的熏陶。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必须讲求适时、适度、适当。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做到需用则用,不用则止,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最有利的时机,用于最需要的关键处。

3.3 不能一味追求简单省时,而让多媒体课件取代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阐释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教学中不能盲目用多媒体等手段去替代化学实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做得多么逼真,毕竟只是化学现象的模拟,它不可能真实地再现操作过程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也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产生怀疑。如要闻气体的气味,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等实验,模拟实验就不可能实现,如果用它来代替现实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精神。同时由于模拟实验的条件十分理想化,而真实实验过程中实验条件的改变、实验条件的控制的微妙变化等都可能带来实验结果的不同,因此,多媒体课件只能辅助化学实验,弥补实验的不足,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整合学生演示实验、学生验证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与多媒体模拟实验。

3.4 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技能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3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下面是笔者对新课改中化学教材的一些想法:

课程要求给了学生、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评价方式多样化、习题类型多样化、获取资源的方式多样化等,为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教材内容多、教参和教辅良莠不齐,加之对整个教材的体系还缺乏了解,又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只能通过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化学课程标准》,精心准备每一节课。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五个环节。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业批改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应该是:

1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行新课标,教新教材,无论对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是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跳出教材用教材,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研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为了备好课,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最佳结合,我们每周必须保证一次集体备课时间,要求定人、定时、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在备课中中心发言人不仅完整的把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整理(还经常和老教材做对比),提出教学建议,同时还提前准备这一节课的学案、练习,以及必要的ppt演示文稿。

2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我们的做法应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课改理念,并把这些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激励、民主、开放、探究”要成为每堂化学课的主旋律。

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我们摒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识记的教学方法,而是大胆的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提高探究能力,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和新教材所对应的教辅资料大多不能令人满意,而教材上的练习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后练习的需求,所以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应该花费精力为学生编写每一课时的学案,编制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作业思考题,以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复习。当然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应对学生作业要求限时、分层次完成。

在评价作业的方式上,我们应该一改以往的那种生硬的评语。采用多样化的语言,如:“再仔细一些吧…这个问题想的好…正确、整洁…你的作业做的越来越好”等,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4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使学生学习好新教材,我们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1)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3)知识建构网络化、类比化,提高记忆效率。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课堂构建

一、备足功夫,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抓好各种教学准备。

(一)帮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预习是学生良好学习关键。有备而学,可以提高学生听课、还可以开拓思路!预习浏览预习、选择性习。浏览预习指的是将要教学的内容了解下,就是“遍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精略看一下,在遍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义,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而选择性预习是上课前的有针对性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预习,主要是对下一课进行重点难点进行有意识的揣摩,重点阅读,然后把疑问留存课堂上和老师探讨解决。

(二)加强备课。做好备课环节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关键。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时要求备课或学科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并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精备课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设计的教学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

二、搭建好教学平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堂高效率的课堂,除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还有很重要的外因影响,比如: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艺术性,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甚至是教师幽默的语言等都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新课引入和情景设计要新颖有趣,引人入胜。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如讲“原电池”可通过趣味实验水果电池来吸引学生好奇心;讲“平衡的移动”时可让学生猜想再验证;讲有分子,晶胞要让学生能接触组装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等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所话说“言传身教”,如果老师喜欢迟到、早退或者上课拖堂,甚至还有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课堂时间不重视,这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要求我们要上课要守是,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等。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潜心研究,引导高效学法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如何将自己教学、学习经验总结升华。研究出比较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要设计科学实用的问题,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在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法引导的重要性。

四、注重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教育家孔子曰“吾日三省之”!大教育家都注重反省,我们老师都做到没有呢?大家都知道反思是为了不再犯错,反思是为了更好提高自己。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教学方法高效就是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上完一堂课,首先我们老师反思一下,有没有教给学生学科概念,用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的接受化学概念,同时应该强调和规范化学用语及符号的书写了吗?其次再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完善、发展化学知识结构吗?因为化学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学生感到比较杂,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再者还要反思,学生学习时,学生学科思维方法,学生对化学情感培养了吗?化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反思要从这几方面检验下自己的教学果实合格吗?相信日积月累定能收获丰硕!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效课堂”势必是一种理念的改革,一种教学的实践。课堂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也是成就一方名师的灵魂。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问题;高中化学;高校课堂

着眼于问题的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在众多的高中课堂里得到了实践,同时,广大教师和学生也越发重视和认可这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对我国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道路的探讨无疑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和高中教师仍然对这一新方法存在质疑。有鉴于此,我们在不断探索这一新模式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发掘其有效性,以全面推广到教育事业之中。

一、把问题作为主心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含义

首先,这一教学模式其实是一种富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把问题作为课程的最终动力。这一过程中,尤其是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发现、思考和分析实际的化学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渴望,进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就实现了课堂中教与学和良好互动,也就为高质量教学成果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其次,就这一模式的角度而言,该模式必须以老师和学生的共赢为出发点,保证通过问题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从而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帮助老师探索出了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新型教材观念的形成。最后,该模式在进行之前必须要准备好问题,同时,老师必须要熟悉问题的起因、模拟环境设计和问题反思这一逻辑性课堂模式,避免教师技能生疏而影响化学课程的进度。此外,为更好处理问题,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外指导工作,鼓励学生提前研究问题,课后整理和反思问题。

二、问题化教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老师发觉问题,并组织学生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里,老师不仅要设计出富有特点的问题,还应该注意讲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现象和学生的相应态度,并且要明确掌握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具体原理、问题发展趋势和科学的解决方法。比如,我在给高中生讲苏教版本的高正化学教材时,对于必修一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就会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氧化铁和CO反映的时候是得氧还是失氧呢,那么,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时候是得氧还是失氧呢?”这样就可以通过问题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疑问,从而,我就可以接着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进行反应时电子是如何变化的呢?”那么,因为我知道学生们在初中就已经掌握了O的转化这一方程式了,我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惊讶和求知欲望,一点点地把氧化铁和CO等的变化中具体的电子转移现象,通过课本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依照这种方法,和学生一起使用初中基础解决O原子转移问题的同时,掺杂上新的高中电子知识,从而使学生更贴切的了解和应用新的化学知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我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化学反应,提出更深化的问题。因为之前做好了初中“得失O”指导练习,学生也就不会觉得生疏,而不敢着手。

(二)学生自主发觉问题,老师做好指导协助工作

老师提前要设置好合理的化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并提出该环境里的化学问题,那么老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寻找那些化学疑问。比如,我在讲授苏教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里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系列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设置实验环境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演示Al、Na和Fe与盐酸的反应,从而通过这些金属表面的具体变化(Al在稀盐酸里的时候表面有冒泡现象;铁的在稀盐酸里也会产生气泡,同时,该溶液还会从无色变成浅绿色;钠在稀盐酸里则会出现“浮、融、游、响、红”现象),来给学生制造一种充满疑问的化学环境。在此条件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质疑: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在稀盐酸里都会有相应的化学反应呢?金属的反应程度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所以,根据他们的疑问,我就可以在运用简单的小实验,进一步把铜加到稀盐酸里,让他们自己观察到底有什么反映,并鼓励这些有疑问的学生自己在本章节的课本里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在兴趣中发现和突破问题,也对我们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问题型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意义

首先,该新型教育模式的实施突破了传统僵硬化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余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机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该模式的广泛推广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和新型教学观念的传播,学校和老师会越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道授业。最后,该模式的实施顺应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潮流,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典范,在顺应时代脚部的同时,更具有深重的历史意义。

总而言之,我国问题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虽然只在起步阶段,我们仍然要努力实践该现代化模式,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付菜花,吴伟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4期:54-55.

高中化学课件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4

新课改以后,高中化学科的高考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由以前的四道必答题,变成了现行的三道必做题加一道选修题,其在内容和要求上也随之出现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 在内容上除了增设的一些新内容外,其他内容不变,只是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发生改变,以前很多在高二、高三才有的内容放到高一年级时要求上,而在高一学过的很多内容到高二时又重新上,但是其要求的难度、深度、广度、容量因其属于必修或选修部分而不一样;2. 考纲的要求悄然发生改变,化学科的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即从过去注重知识的记忆、应用、内容题型的固定模式变成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灵活创新和有选择性选考的考查学科素养的能力型模式。在新课改浪潮的巨大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其目的都是最大化地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理解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教师如何才能高效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一分工作,十分准备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工作,十分准备的备课是关键,认真研究吃透考纲,全面把握新课改后高考化学的考试范围和内容要求,准确把握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教案和学案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照考纲的考试范围和内容要求,对于在必修和选修都出现的内容,应准确把握好该内容作为必修内容时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一味地拓展和增加难度。而在选修部分再一次出现的内容则要按照考纲的要求适当地拓展和增加难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从而做到详略得当、减少重复、重点突出。

二、科学有序地实施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遵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科学有序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从而保证知识传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记忆、自学等自身能力可以掌握的基础性、记忆性知识,可一笔带过,对于传统高考要求且经常考的内容,在新课改中出现但不考的应不考虑,而对于重点内容则要重点讲,而且耐心地力求讲清讲透;对于练习的讲评,要做到详略得当,对于大部分学生都答对的,力争不讲,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完成不太难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又可以节省时间,而对于大部分学生完成不好或不会做的重点内容才详解。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点对点地选择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选择不但应力求与教案高度统一和匹配。还要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百度”是最好的教师和助手,经常从网上获取课后练习和测试题,或全盘使用我们所征订的资料。亦或全盘使用同一年级的教师自己出的练习,从未考虑它们知识点、练习的难度系数与自己上课内容的吻合程度,这样不但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和练习的脱节。也增加课后讲评的时间和难度,曾有很多教师和笔者抱怨或感慨,以前的学生水平是测试两节课,讲评半节课,最多一节课;现在的学生水平是测验一节课,讲评两节课,甚至三节课,一节课只能讲五六题选择题之类的话。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没有按照我们教案点对点地设计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和练习的脱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或根据自己所用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或资料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和学案;而不是从他处随便弄来一份试题,不负责任地随意丢给学生,然后过后去抱怨学生这也不会、那又不做。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上做好工作,包括教案和学案的精心编写、题目的精选精编、训练作业的定时布置、及时批改与反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活和实用。

四、深入}海,丰富解题技巧和经验

教师通过不断的做题,不但可以使自己在讲评练习的时候更加有信心,讲评得更加流畅,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经验,甚至可以做到一题多解,不同学生对同一种解题方法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一题多解而使从学生做到东法不会西法会的效果。另外,还有利于对题目进行筛选,达到精选精练精讲,避免学生进入题海中造成疲惫不堪又效率低下。

五、增强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科学而有艺术性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很多教师很容易想到学生打架、突发急性疾病或侮辱谩骂教师等几率很小的事情;其实,笔者这里说的并不是上述发生几率很小的事件,而是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对知识的突然发难,问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是自己随意地、控制不住地带来新的话题、笑话等。这类事件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遇上此类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正面启发,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同时,注意讲求时间和效益,既抓紧时间,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这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前提和原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以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