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设施范文1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环境设施 系统设计
一、概述
“公共设施”一词来源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在欧洲被称为Urban Element,城市的配件。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为“城市公共设施”或“城市家具”。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设施。从功能出发,我们一般把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艺术景观设施、无障碍环境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及管理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其系列产品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设计,由一个基本构件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这样可以使系列产品在面貌上进行统一,可以增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识别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生产、装配上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系统设计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设计方法。系统一般分为外系统和内系统。对于城市公共设施来说,其外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内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将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将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地组织起来,使其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外系统
从城市公共设施外系统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特色相一致。
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突显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与周边的环境、小区、街道、公园乃至整个城市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清各要素的主次地位,突出重点与主体,完善其功能间的组织搭配,使其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衍生物,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准确反映它的人文特色、地域特点。比如“江南水乡”“现代上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从所涉及的地域特点出发,考虑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具有的风格形式,使得整个公共设施系统以统一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特征。
四、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在这里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应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系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基础要素进行统一,强调结构与元素的联系性与秩序性。
(一)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
就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这些产品将采用统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统一的材质和色彩。我们可以通过提取某一基本元素,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设计语言,在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上反复出现,形成统一的产品形象。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场所,挖掘特定主题内涵,提炼象征元素进行延展设计。比如我们需要对杭州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提炼杭州的元素。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意象,把这些意象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抽象化转换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语言,赋予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之上,以期产品既是能够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是具有特定个性的产品。
比如案例1。这组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里面的一组实验设计课题《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提取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中的“荷”为设计主题,采取荷叶中的错落、柔美的荷叶为造型意象。杭州给人的感觉是清秀、柔美、精致的。所以在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中,采用典型的西湖元素作为设计元素。这组系列公共设施的产品采用统一的荷叶元素,抽象化了的曲线造型形式贯穿于系列产品之中。这组产品涉及产品有售票机、休息座椅、指示牌、闸口、垃圾桶等。他们给这组产品定了标准色彩,把它们的材质和色彩也统一起来,这样形成了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统一的形象,在环境中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识别性,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还表现在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标准性和组合性上。
模块化设计可定义为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虽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模块化系列产品就是由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一功能而不同性能的产品。
比如案例2。这组作品是该校另一个课题作业《杭州西湖名品街公共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用了可拆卸模块化结构。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一个固体连接体,用来夹住玻璃并固定在支架上面,用螺丝和螺帽把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这种系统的模块化构件和结构,固体连接体结合玻璃、方钢型材,组合成电话亭、候车厅等公共设施产品。他们运用统一的结构形式、统一的标准件,组合成了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
运用模块化物件和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功能,降低成本,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能增强美感,塑造城市美观形象。
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产品快速设计,节约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单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批量加工,在提高模块质量的同时进而提高产品质量。3.良好的可维修性。由于模块化产品是由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的互换性很强,便于拆卸、维修和搬运。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和互换性。
结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对公共设施的外系统和内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做到有主有次,既要考虑城市整体的公共环境,还要考虑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规划;既要考虑公共设施系列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也要考虑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经济、实用,受人们欢迎且具有城市个性的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正,杨克修,杨凯华.城市公共设施的模块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10).
[4]王营.谈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性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10)
公共设施范文2
1.1工程施工——防风阻尘
目前城市化进程伴随的工程施工会产生粉尘,垃圾及废水诸多污染,而且产生的噪声污染与粉尘侵扰也严重损害工程地域与市容景观的协调性,令工程围挡设施肩负防风阻尘的首要功能。
1.2路段抢修——安全警示
在工程发生突然事故危及或路况运行安全时,户挡设施针对事发点的紧急隔离与修复工作并警示他人变显得尤为重要。抢修现场的路况或周围环境等作业区抢修设置地点要加以考虑。要根据设施实际情况设置安全警示灯光保证夜间功能发挥,提供对维修人员及过往人员的安全隔离与路况警示。
1.3公路隔离——吸音降噪
针对高速或公路路面的车道隔离围挡设施所处环境具有强噪音与尾气排放的烟气粉尘现状,要求围挡设施对噪音的过滤与控制做出努力。保证路况周边生活区域的生活品质与路面交通的脏乱改善。
1.4文物保护——循环拆装
城市化更新进程中难免存在传统建筑文物与全新建筑更新的矛盾存在,为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物的存留,对城市化建设中公共古物的保护与隔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为建造及自然力的破坏,更加强调了尊重保护“历史记忆的符号”为功能主旨的文物隔离护栏设施的推广必要。
1.5人员分流——无缝衔接
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围挡设施的设立不仅是安全性能的保障,在尊重心理隐私与素质认同感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机场安检的人员隔离,大型游乐场所的蛇形围挡分隔,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窗口的一米线隔离等,均以其灵活自由的无缝衔接性能为实现人员分流提供安全保障。
1.6车位隔离——区域限定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停车位“一位难求”,人员流动大、商业往来频繁区域内更是针对车位隔离的问题不断,究其原因一是政策监管的有效力度较弱,二是公共空间使用分割区域界定不够严明。能够实现绝对受控且区域边界明确强调的车位隔离围挡设施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二、城市化品质进程:围挡设施转化创新概念的提出
2.1都市噪音污染转化为可用能源
路面施工及行车噪音污染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问题。控制噪声污染不仅是环保部门的紧迫任务,而且是保障人性化都市生活健康有序、推进城市化品质进程的重要方面。具体落实于公共户挡设施的设计上来,不应简单的将噪音污染与可用能源的转化理解为技术的高科技化,其客观上是指采用可持续策略,实现或接近零污染且美观实用的户挡设施的设计、材料、技术建造的动态全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意义户外公共围挡设施单纯强调外观、华而不实的传统静止设计模式。
2.2动态扬尘污染转化为静态粉尘回收
如何实现动态的粉尘(PM2.5等)污染转化为静态甚至固态的可回收物质从而服务生活是外公共设施在保证城市化品质进程中的创新研究。由此粉尘不仅是一种单纯意义的污染物,通过与公共户挡设施的功能性结合,依据现有的技术可以对回收的粉尘加以控制与利用,实现户挡设施固化回收粉尘的积极作用。
2.3人体行为意识受控转化为机具行为的智能导航
近几年来,智能高速的概念日益成熟,带动了相关公共隔离及安全保障设施的技术进步与概念革新,高端智能化辅助驾驶技术被应用于隔离设施的核心设计部分。通过系统等功能对隔离设施设计的概念创新,变单纯人体行为意识受控转化为机具行为的智能导航,即“受控于人”转化为“智能机具与设施的理性监控”,实现在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最佳的安全性人机保障。
2.4地域人群流动性转化为共享城市归属感
体现在城乡的之间的人群流动迫切需求人员、设施、环境共同载体的城市自身的理性规定与感性认知;满足人群基本的生活需要进而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即所处城市赋予的亲和力与归属感。城市内部公共设施标志着城市的文明度与包容性,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功能及服务,更易于给受用公众带来城市缩影的亲近感与归属感,对完善户外公共围挡设施多功能特性及构建归属感城市、营造“家”的氛围功不可没.
2.5受众设施的公有意识转化为共有意识
如何使户挡设施的政府公有转化为众人共有的思维转变,从心理层面延长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由资源共享上升到理念共享,由社会资源转化你我共有的社会公共设施及同有的社会公共系统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认识,将是当下对公共设施最强有力的维护,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亦将展现这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与城市文明,推动城市文明及设施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化、准确化。
三、转化创新结合围挡设施设计的协同性意义
3.1确保生活品质与公德素质提升的同步性
户挡设施的创新设计,要意识到当代设计的重心已从强调“功能与造型”的物质阶段迈入强调“文化氛围”、“情感交流”的非物质阶段,这不仅是传达群众生活水平需要通过设施引导产生心理认可及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时代特征下城市化品质与公德素质协同提升的谨慎考虑。
3.2实现高科技与新材料应用的同步一体化
材料是设施设计中的物质表象要素,科技是是科学、技术、工程前沿的技术族群,二者为影响、补充与促进。以高科技为设施内核、新材料为设施肌理的户挡设施设计理念备受关注:对环境、地域、时代、观念等因素的多元适应的材料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绿色可持续环保科技及材料以其极强的时代设计感渐入佳境;考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的互通性能明确的技术材料理论亦渐受关注。公共围挡设施设计中具体材料的选择已不仅仅是实现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而更注重的是技术材料在设施设计整个生命周期里与环境的相容性和协调性,所以材料的合理选用及技术的匹配不仅涉及围挡设施的的功能语义与形态表象,现有科技的革新与可实现性,且要考虑设施设立的经济成本和及与环境的和谐度,实现高科技与新材料设施设计及应用的同步一体化。
3.3完善城建进程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性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良好的围挡设施功能完善发挥为城建进程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共用颇多:明确的功能隔离分区实现对城市空间规划的有力约束,清晰严明的划分市政公共与私人空间,抵制空间混乱与违章建筑的存在;确立行之有效且便捷广泛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终端;建立围挡设施对污染源的隔离与减少污染扩散;实施可持续的围挡设施概念,降低能源的过渡消耗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3.4推进城市化建设与环保理念的和谐一体化
城市的进步促进环保理念的推进往往不能同步,究其原因为城市细节没有按照人的需求去设计、规划与管理。应从人与公共环境的连接点——公共设施——出发去实现城市的人性化与宜居性,为实现公共围挡设施所赋予的这一目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将环保理念延伸至设施细节及功能跨越,控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实现城市建设与环保理念的衔接性与一体化。
四、结论
公共设施范文3
一、公共设施的互动关系
(一)公共设施与环境的互动公共设施与环境的互动主要通过公共设施所选主题、材料等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来实现,其互动相对静止,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具体分析。第一类公共设施可作为装饰点缀公共环境,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类公共设施更加生动,让环境因为艺术品的存在而富有韵律和情感色彩。第二类公共设施是以反映当地文化特征、民俗风情为目的的,应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文脉联系、历史渊源来开展。第三类公共设施是依环境和其他建筑而存在的,凸现艺术品和环境相依存、相融合的关系。
(二)公共设施与人的互动互动性公共设施注重人的参与,使人们在身临其境的同时欣赏设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互动性公共设施增添了宣传教育功能,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调寓教于乐。公共空间里,人们可以接收不同的资讯,互动性公共设施通过反映历史事件或神话故事,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使人们在娱乐中获得教育和启迪。
二、公共设施互动性表现形式
公共设施互动性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通过设计引导和利用人的行为,使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成为人类生存空间可持续性的拓展。这种可持续性主要是通过公共设施设计,引导或利用人的行为,让市民参与到公共设施使用过程中,让人在使用时的行动、感官、心理反应等发现该产品在设计中所体现的趣味、环保等属性,从而喜爱这样的环境。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自身对环境的参与和责任感,而人的积极参与也使公共环境更具生机、活力,使人、产品、环境间的交流得以实现。
(一)感官体验公共设施体验设计是以唤起公众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为设计目标取向。“体验”这个概念来自心理学,“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它是主体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的内在反映。按照吸收与参与的程度,这种体验可分为四大类: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和美学体验。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这四个方面的,即处于四个方面交叉点的“甜蜜地带”的体验。也就是说,“最佳组合”是这四个基本类型的有机组合,是一种综合性体验。实现不同的感官互动效果还需要有“数字艺术”的配合支持。
(二)公众参与设计公共设施一定是开放的、有民主性的,它一定十分尊重参与者的社会权利,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公共设施的互动性表现为艺术、艺术家、公众之间相互良性的交流、沟通、选择及其影响。这种互动的主体是平行的,公众的意志和看法甚至可以修改艺术家最初的设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作品的互动性。
(三)人性化设计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人们,迫切需要富于人性的设计。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关怀人的产品。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公共设施在设计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
公共设施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公共设施;设计
引言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属于社会给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建设关系着城市的经济与发展。信阳位列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毛尖茶早已成为信阳旅游发展的四大品牌之一,信阳之美,美在山水,美在茶乡[1]。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信阳市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五规合一”的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宜业、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基于城市宏观发展战略和城市文化传承的需要,茶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一、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信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但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信阳与国内、省内多数城市类似,存在严重的城市特色弱化的问题。以公共设施为例,目前,信阳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中功能基本合理、制作相对简单、材料比较单一、外观表现力不足,这种缺乏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在不同的城市间不断地复制,在各地形成了设计风格相对统一的城市印象[2]。考察中发现,在茶产业相对比较集中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及周边各县,公共设施的设置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茶文化符号,个别与茶文化相关的城市小品的设置也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视觉点缀。
二、茶文化介入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与城市环境交互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公共性及历史性的特征,使其承载了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人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注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一批主题鲜明、本土风情浓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原城镇风貌”。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在提升城市视觉形象、明确城市主题、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服务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伴随着信阳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信阳茶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信阳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着力塑造“山水茶乡、生态信阳”的总体城市形象。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依托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开发信阳毛尖等传统茶文化形态,持续提升中原茶文化的影响力。继续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打造系列融合茶等相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由此可见,作为信阳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名片,信阳茶在承载与发扬本土文化方面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自1992年开始,信阳茶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除了带来喜人的经济效益之外,茶叶节早已成为信阳城市宣传并让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伴随着信阳茶叶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信阳打造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信阳市在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80万人次,旅游产业快速增长。面对这一系列的数据,信阳市提出要突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的发展策略,而城市公共设施正属于城市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信阳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具有茶特色的城市公共设施,一方面符合了当地政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颇有价值。
三、基于信阳茶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策略
(一)因地制宜,打造公共设施区域化的服务特色
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信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曾连续八年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此外,在“美丽信阳.休闲茶都”到“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茶文化始终作为信阳城市推广的关键要素。基于信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形成具有区域服务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生态环境方面:城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所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自然发展的趋势,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强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各种资源亦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信阳日照充足,山、水、矿产等资源丰富,太阳能、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能源在公共设施中能得以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能大大地减少城市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城市发展、公共设施建设、自然保护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有效整合,保证了城市、社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②功能形态方面:信阳是岗川相间的阶梯地貌,周边群山环绕。同时地处淮河上游,河流众多,降雨丰沛。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因此户外公共设施,尤其是具有遮蔽功能的设施应更多考虑遮阳、挡风、避雨的需求。比如整体结构的遮蔽性要求偏高、顶棚应利于排水、休息设施应选择防潮、防锈、易干的材料等。③色彩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各民族有明确的色彩使用偏爱与禁忌,信阳市常驻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居住,其中以回族人口相对较多,部分片区的少数民族住户相对集中。古人云:“入乡问禁,入境随俗”,在针对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区域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是对当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同时能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使更直观地展示出城市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在推广信阳茶文化背景下,毛尖绿、信阳红等相关色彩也可以作为公共设施外观色彩设计的视觉要素。
(二)坚持文化传承,在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道、茶德、茶学等文化特征,长久以来中国人以茶代礼,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礼仪[4]。信阳茶亦不例外,信阳茶源于西周,盛于明清,历史悠久。信阳毛尖外观细嫩,叶底嫩绿,汤色明净,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极具特色,(如图2)所示。早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就因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等品质,被授予茶叶金质奖章。在信阳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化形态,如有关信阳茶的神话传说、饮茶制茶文化、信阳茶歌、茶社文化等。在信阳毛尖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信阳大力开展旅游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信阳的“中国茶都”形象建设、大力弘扬茶文化、规划茶城市,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茶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对信阳茶文化的进一步渲染,对确立以文化创造价值的茶叶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中要把丰富的信阳茶文化形态、视觉符号等翻译成具有现代风格的设计语言,通过观察与描绘、再现与创新、印象与联想等方法,加以设计实践。并从符号经济、符号产品设计战略等方面展开,把握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把文化元素的视觉化符号运用到公共设施的再设计中来,实现茶文化的良好承传。坚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传承是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信阳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着力构建山水相间、生态宜居、具有文化内涵与品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的要求。蕴含着城市人文风貌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传播城市文化以及营造城市的归属感效果显著,同时也扩大了信阳市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三)着眼全局,塑造区域公共设施的整体形象
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载体之一。在特色化街区的形成过程中,公共设施的形象需要与城市、街区的形象规划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更具整体形象的城市设计[5]。(图3)所示是开封市内部分街区的公共设施设置,众所周知,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公共设施设置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古城的面貌特征。而从工业设计的理念来讲,就要求设计者从产品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着眼全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6]。视觉形象方面,需考虑该街区的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空间划分等特征,将公共设施的设计介入城市、街区整体形态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着眼系统整体,采用从系统到局部再到系统的方法,统一规划,以保证街区视觉形象的整体性;服务功能方面,则需要依据该街区的整体定位、居民活动的特点等因素,在充分的空间分析及用户研究后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类的产品设计,并依据街区体量的大小投放合适密度的各类公共设施,如垃圾桶、路灯、休息设施等产品。在保证共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政府投放成本与居民对公共设施满意度之间的平衡,打造更宜居并有温度的街区形象。此外,对地处茶山上或者茶山附近的居民生活区和旅游区的公共设施设计而言,首先应从整体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全局上考虑公共设施产品的系统设计;其次,在产品种类、数量、功能特征等方面,也应从能提供更专业的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设置。信阳文化形态丰富,除了信阳茶文化之外,信阳民歌、潢川皮影、光山花鼓戏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阳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影响力,信阳商城的花伞舞也是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在推进旅游升级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是形成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构成城市、街区视觉形象的重要元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形象能够显现出该区域的文化特质,亦能体现出该区域的公共服务特色。同时,在塑造具有特色的整体形象过程中,也能够有效避免与其他区域形象的雷同。
四、总结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功能性产品,同时,作为城市形象中的关键要素公共设施在推动城市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一直以来,国内各城市之间公共设施的设计具有广泛的同质化现象,但近些年随着地域差异关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同类公共设施的形态与功能的差异化设计也逐渐体现。以茶文化为特征的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与设置,能够充分体现信阳市茶文化特色,而相关的设计研究对于塑造信阳“山水茶乡”的城市形象价值非凡。在信阳全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基于茶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满足了信阳市“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发展高起点旅游业的要求下,有茶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能积极引导游客关注并深入地了解信阳的茶文化,对信阳茶的品牌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并能进一步扩大信阳市、信阳茶、信阳山水的整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茹存光.信阳茶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构建[J].农业考古,2013(05):25-27;
[2]方敏.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J].设计,2015(9):78-79;
[3]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10)189-193;
[4]张赟.茶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3):269-270;
[5]李正军,张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J].包装工程,2015(20)52-56;
公共设施范文5
论文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普遍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设计上应该突破传统的“城市街道摆设”概念,引入互联网技术,使之具有更多功能,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二、城市公共设施现状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三、信息时代对设计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体验功能就成为未来产品的必要功能。
四、信息时代下公共设施发展趋势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把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更多注重“软件”的应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性功能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转贴于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在日本,人们可以看广告免费打公用电话,两家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设置10万部免费公用电话。据了解,在拨打这种免费公用电话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电话号码,之后液晶画面上会出现约15秒钟声像并茂的广告,广告结束后电话就会接通。如果你拨打的是固定电话,你可以免费通话9分钟;如果你拨打的是手机,则至多只能免费通话1分钟。这种理念无疑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值得借鉴。
五、结束语
在21世纪,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公共设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体验与互动的要求逐渐增强,设计的趋势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核心,创造有序、和谐、合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并且在设计中应用高科技元素,方便城市居民的使用,使公共设施脱离摆设的定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同时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对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公共设施范文6
[关键词] 通用设计;人性化;无障碍;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谷 威(1991—),男,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江西南昌 330032)
本文系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江西财经大学讲师、博士况宇翔)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以及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残障人、老年人希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需求的提高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索如何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过程中,无障碍设计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目的是为满足那些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但却往往会使弱势群体感觉与正常人有所区别,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得无障碍设计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障碍设计”,反倒使残障人士感觉到被歧视的感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通用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使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尽最大化地能被所有人使用,以达到产品的设计能被所有人公平使用的目的。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中,通用设计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我国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活动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使城市的公共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不仅能够显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还能传达出一个城市的市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品位,对于塑造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共设施的整体性通用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势在必行。
二、通用设计理论分析
(一)通用设计理论背景
通用设计理论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热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一个领域,自1950年提出以来,通用设计就在全球多个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兴起,并取得良好效果。它更多地是以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为底板,致力于所有人群,通过通用设计让所设计的产品都能轻松简单地为所有人方便使用,所以可称之为“全民设计”。它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来设计,把所有人都看做为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碍者,然后做出设计创新,以适用于所有人。
(二)国内外通用设计问题现状
对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我国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要落后很多,设计的形式与工艺也相差甚远。而通用设计理念更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正式提出。国内学者的相关专著也是少之又少,更多地是通过小型论文的形式来论述的,设计实践也只是留在无障碍设计阶段。城市公共设施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将通用设计理念作为重点。而通用设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也是非常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我国传统的人文关怀设计存在弊端;第二,常将通用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无障碍设计;第三,并没有挖掘出通用设计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说在国内,通用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研究工作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而国外对通用设计的理解较国内来说相对比较完善和系统化,人性化和无障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他们做到的更多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平等的地位,不会因为身体残疾或者别的方面而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在硬件上面,做到的是能让弱势群体在不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自己所要做的工作,培养弱势群体达到自主、自立的行动目的。
三、调研部分
(一)整体调查
通过对南昌整体的公共设施系统进行调查,分别对以下公共设施进行分析:
公共信息设施:公共信息设施主要为广告牌、横幅、导向牌和看板等,主要是向人们展示城市公共面貌和整体信息,这类设施最主要的问题是视觉效果不是太明确,识别效果差。
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此类设施主要为公共厕所、垃圾箱、ATM取款机、自动售货机等等,这类设施带给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上的障碍,因为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之下无疑会带来卫生问题。
公共交通设施:公交站台、地铁站、红绿灯、斑马线等是此类设施的代表,识别度不高,比如说对红绿色盲的人群来说,红绿灯会给他们带来误操作,颜色识别性太差,更多的图形识别会较为直观。
公共休息设施:公园座椅、凉亭等,公共休息设施存在一个矛盾,因为它们是用来让人们临时休息的一个设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都不会设计得太舒适,而对于人性化的设计来说,能体现人文关怀,能提供给流浪者休息场所,这是他们的一个关注点,所以这是一个矛盾点。
公共休闲娱乐设施: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广场等,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能让老年人和残疾人更好地进行锻炼,并且能保证有效的安全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设计点。
公园林设施:水景、地景、公共雕像等,这类设施是公共欣赏的景色和设施,它们更多地是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文化、人文精神。它们对于整个城市的识别性有待提高,要体现这个城市的独特性。
(二)通用设计在公交站牌中的设计体现意义所在
通用设计旨在使公共设施能让任何人都能够无障碍和简单方便地使用,带给人们更直观的完全信息的展示。而公交站牌是公交站台中一个精髓所在,它将整个公交站台中的全部的公交信息展示给所有人群,能让人们在外出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较全面地了解公交信息,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只有做一些通用设计在公交站牌上面,才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这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面来进行创新改进,让公交站牌能带给人们最大的帮助,并且能给弱势群体带来最大的引导性,不仅给他们简单的信息,还能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只有将完整的通用设计理念附加在上面才能让公交站牌将更多的信息和帮助呈献给所有的使用人群。
(三)抽样调查样本
调查取样为南昌市公交站台,分为根据不同路段信息、不同交通信息路段的公交站台中的公交站牌:
根据不同样本反映出来的信息,不同的交通信息和不同的人流量大小的公交站牌所展示出来的信息量也是有所不同,展示方式也各有所异,旨在向人们更全面地展示所在公交站台的一系列公交信息和周边的诸多资料。
(四)调查步骤和方法
1.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分为?押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四种方法,此次调查分别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两种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抽样调查,分别对南昌市不同地段(在调研样本中展示)的公交站台的公交站牌进行抽样调查,此次抽样调查分别根据了不同路段和不同交通路况的公交站台进行选择,然后根据人流量的多少和公交车来往的频繁度以及每个公交站台安排的公交车的多少进行分析,总结数据;
其次采用重点调查法,对抽样调查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在每个处于当时公交站台等公交车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人群发放问卷,争取达到比较平均的一个状态,防止最后数据有偏差,最主要的问卷人群主要集中在公交车搭乘的最大一部分人群——青年人群;另外和与通用设计相关的主要人群——弱势群体?鸦然后根据最后总结的数据分析不同人群对搭乘公交车的前期,在关注公交站牌上的公交信息时所遇到的不同的问题,然后分类分析,定下结论。
2.调查步骤
(1)首先分析南昌市区不同的交通繁忙度和人流量大小,以及公交车安排多少的路段的公交站台进行取样。
(2)然后再从取样中的公交站台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和比较全面的公交站牌设定为走访调查的样本。
(3)根据交通信息和时间点来安排调查样本的顺序,来提高团队调查效率。
(4)在不同路段的公交站台看其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分布和人们看公交站牌信息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针对其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5)最后根据不同人群来分发问卷,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更多地询问他们对公交站牌的期许和具体想法。
(五)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问卷以及现场调查产生数据(只列出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分析如下?押
1.公交站牌站台信息不明确,不知道那一站是不是我要到达的目的地?鸦以及站牌上面的颜色安排会让字体有种不太突出的感觉,看不太清楚;
2.不能了解所要搭乘公交车上面人流量的状态?鸦
3.站牌中一些公交路线或地图信息位置太低,不方便看清楚?鸦
4.有时候公交车太多,一块来的时候不知道后面来的那辆公交车是不是我要乘坐的?鸦
5.根本没有盲文模块,而有的话也只是附加上盲文而已,没有考虑到怎么能让盲人去更好、更方便地使用;
6.不知道自己等的公交车到来的时间段,没有明确的反馈,只是漫无目的地等待;
以上诸多问题是大部分人群根据问卷和口述表达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了目前公交站牌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了人们对目前公交站牌一些想要改变的期望。
(六)调查结论
根据取样走访调查的各个不同路段的公交站牌的信息发现的问题以及问卷中大部分人群反应的问题总结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押
1.目前公交站牌还不能被各类人群简单方便地使用;
2.硬件上面展示的信息颜色搭配以及尺寸高度考虑不够全面,而在软件方面更缺乏与人交互和予人信息的方面;
3.不能将完整的人们需要的公交信息传达给人们,尤其在针对弱势群体方面,只有简单的盲文,而缺乏能给予盲人和弱势群体最大帮助的引导性模块。
四、设计构思
(一)拟定设计点
在相对完整的公共设施的引导系统中,是由每一个具体的创新设计点来支撑起来的,相对于此每个小的设计点都至关重要,因此在整个完整的系统中,我们会举出比较突出的设计点来解释说明,更多地考虑人机和智能化交互平台。比如:盲文引导杆、语音提醒装置、可动斜面设计等等,我们更多地是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点,并融入到我们设计中去。
(二)创新型公交站牌设计
公交站牌在人们出行的引导性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衡量标志,在此,怎么能让公交站牌完全符合全部使用人群,更好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帮手”,这将是我们所要完善的设计点。
1.弱势群体中分为盲人和残疾人以及聋哑人,其中盲人对公交站牌的辨识度最低,所以盲文的模块加入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所设计的“盲文引导杆”中,简单的盲文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明确的引导性,所以声音系统也不可或缺,尤其重要的是能根据盲人的操作来进行下一步的指导。
2.人性化的展示设计,通过对站牌整体造型的设计来满足不同身高人群对其使用的方便性,比如残疾人;例如前面提到的设计点“人性化的斜面”。
3.温馨的提示和提醒智能化设计,公交站台更多的是等待的人群,他们更需要的是明确的指引性和反馈,并不只有漫无目的的等待,这里我们更多地提出让人们等待得更有目的性。
4.公交站牌外的延续性设计,包括公交站台和信息公告栏的联系。例如:从公交站台上可以与站牌有必要的从地面上做一个衔接等。
5.通过通用设计来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心理因素上考虑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但是不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特殊照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五、总结和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设计,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呵护。城市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活动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使城市的公共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我们希望能用好的设计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简单便利,真正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简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美)Donald A. Norman 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黄群.无障碍通用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