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1
论 文 题 目:
报 告 人 姓 名:
研 究 方 向:
学 科 专 业:
年 级:
指 导 教 师:
所 在学院 (所):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与要求
1.开题时,报告人应向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提供一定数量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实物,具体数量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2.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等。文科不得少于5000字,理科不得少于3000字。
3.参考文献格式参照学位论文。
4.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应不晚于入学后第三学期中。
5.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留存并作为毕业审核材料之一。
6.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作适当调整。
7.开题报告中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框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等)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五、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六、审查小组意见
开题报告专家审查组成员名单姓 名职 称工 作 单 位
审
查
结
论
1.合格
2.不合格,建议重新开题
组长签字:
院所公章: 年 月 日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2
“大课间活动”具有丰富内涵,它以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器材和设施,寓健体于快乐之中,促使学校体育由课堂教学向课间、课余延伸,变单调枯燥的纯技术传授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选择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它不仅能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还能推动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大课间活动作为我校的一项探索性研究,取得的效果如何,对学生自主意识影响程度怎样都是研究需判断与确认的。对我校部分师生的现状调查,可以了解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信念、动机等)发展方面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对象为我校部分年级的男女学生。以随机抽样方式,抽查200人。其中三年级50人,四年级50人,五年级50人,六年级50人,各年级被调查学生男女各占50%。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程度规范、正确。
2.调查访问。采用访问方式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3.数据统计法。对收集问卷进行相应数据统计处理,以数字形式反映情况。
三、研究目的
旨在探索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掀起一股对大课间活动的热潮,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一项或几项技能。
四、研究原则
1.坚持让学生主动发展原则。“大课间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眼点,旨在促进学生主动锻炼,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锻炼“活”起来,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坚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能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适应性强。活动的开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任凭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以使学生个体的优势特点得以发展。
五、调查内容
1.学生投入程度。调查显示:选择不喜欢的学生为0,选择一般的学生为8%,选择喜欢的学生为65.9%,选择热爱的学生为26.1%,表明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是有浓厚兴趣的。
2.学生日参与活动量。调查显示选择基本活动的学生为9人,占总人数的4.5%;选择半小时左右的学生为97人,占总人数的48.5%;选择1小时左右的学生为82人,占总人数的41%;选择1小时以上的学生为12人,占到总人数的6%。可见95.5%的学生每天都能坚持活动,其中47%的学生能花1小时或更多的时间用于活动,表明学生对此活动是十分欢迎、喜欢的。
3.学生学习目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目的主要是“兴趣”(58.4%)、“锻炼”(51.6%)和“学习技能”(45.2%),而选择“老师要求”的学生只占0.8%。表明学生是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参与,总体对大课间活动是非常喜欢的。同时,92.8%的学生希望任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以便能更多更好地参与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锻炼需求。
4.学生对活动能力的认识。调查显示:大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己的胆子大了,活动水平也比以前高了,说明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还学到了运动知识,提高了运动技能,为形成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5.学生学习、锻炼习惯的培养。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能正确处理活动与作业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将来养成较好的锻炼习惯有帮助。另有2%的小部分中段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学业,也引起个别任课老师对特色体育教学的错误认识,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生的言行表现是最有发言权的,所对照我校任教三至六年级的20名教师作了反馈调查,其中班主任15名,20人分别任教语文、数学、美术、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课。虽然,有85%的教师认为大课间活动对正常教学没有影响甚至能带动部分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作业产生良好影响,但是有15%的教师认为大课间活动对正常教学带来冲击,这冲击主要来自中年级(即三、四年级)。当问及原因时,这些老师表示:大课间活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同时促进了小部分学生由于过于投入此活动,或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无心学业,造成学生成绩下滑,产生负面影响。
六、结语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3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届东北师大无机化学研究生班四平班的全体学员对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向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以及关心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有太多的收获和太多的感想。下面我就把在这一年里的收获和感想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
1、知识方面的收获:聆听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自身的知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各位教授、专家把当代化学前沿知识、先进的教学理论传授给我们,可以说是他们带领我们攀登书山、泛游学海,为我们以后的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真是受益匪浅。
2、观念的更新。如果说知识的多少是显性的,可以衡量的,那么观念的更新就是隐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老师把他们对事业执着追求精神、对生活的态度、对在自己研究领域里的科学方法潜移默化影响给我们,使我们顿开茅塞、耳目一新。
3、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朋友。
从大学校门走出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我们,能坐在同一教室里共同学习探讨,不能不算一件快事。在以后的日子里,快乐时,我们会一起分享。困惑时,我们会相互支持、共同勉励、携手并肩,使真挚的同学之情更浓、朋友之意更深。二十年后,我们也会自豪地说,我们是研究生班的同学!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4
【关键词】英语 教育 规划 问题 对策
我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直至大学、研究生阶段一直在持续,但是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弊端,例如学生的水平差别较大、考试能力强、沟通能力差、口语与听力能力普遍较低等。本文通过采取加强立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开放英语学习以及正确定位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以保证英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国英语教育规划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规划与政策的混用。英语教育规划不等于英语教育政策,一般将政策归为政府的行为,而将规划更倾向于民间的专家行为。库伯曾经对于语言规划做出了较为形象细致的描述:什么人在何种条件下,运用何种手段以及决策过程,企图对什么人、什么语言行为做出影响,并取得何种效果。语言的规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的地位规划,例如我国将规范汉字以及普通话作为通用的语言文字;第二种是语言的本体规划,即确定了普通话的本体地位之后还要具体的对其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文字等方面进一步的做出规定。
外语的教育规划没有系统的长期的规划。我国对于汉语教育的规划以及语言政策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但是开设外语课几十年来却没有制定有关外语的长远规划。英语教育多年来一直只是教育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主管,既没有长期的、系统的规划,也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外语教育没有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的指导与管理,致使外语的教育规划长期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外语教育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讨如何进行外语教育、需要怎样的外语教育以及是否真的需要外语教育等问题。要研究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规划问题,首先要明确影响外语教育规划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不可能根治外语教育存在的弊端。
二、影响中国英语教育规划的因素
影响英语教育规划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大致说来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力量。语言规划作为一项需要由政府授权、有意识的推进以及长期进行的活动,如果仅凭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努力很难有效的推动语言规划的实施。
(二)对于语言的定位。语言的定位就是在语言规划中将这一门语言置于何种的高度进行推广实施,一般一个民族只有一种通用的语言,即母语。一种被规划的语言处于不同的考虑可以有不同的定位方式,从而决定了这一门语言在某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三)语言是一种观念。语言的规划实际上最终要改变的是对于语言的观念,语言可以理解为问题,或者理解为文化,语言规划相应地也可以说成解决问题与保护文化。
(四)使用者的感受与认同度。对于一种语言如果感觉亲切或者较为的认可,那么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也发自肺腑的愿意接受这门语言背后的含义。
三、中国英语教育规划的应对策略
解决英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目前英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关键。从以上探讨的影响英语规划的几个因素,我们可以将解决英语规划的问题归结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语言的定位以及政府的主导,后者包括语言的观念以及使用者的认同。
(一)立法
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达到彻底的解决某些政府部门不作为以及教育部门制定规划的随意性。立法是制定一种语言的长远规划的第一步,然后再从细节上对语言的各个细微的方面做出规划。
(二)英语只是一门外语、一种工具
英语在我国的语言地位必须要明确,这也是做规划的前提:英语在我国只是一门外语,充其量是一门最为广泛使用的外语、一种工具。既然目前汉语还不能那个像英语那样兼具国际语言的地位,而我们又不可能闭目塞听,那么何不坦然的接受英语,将其地位加以明确,让我们明白哪些地方可以用英语,哪些地方不必说英语。
(三)英语在观念上决不能凌驾于汉语之上
语言的观念是一个人对于语言的使用价值的判断,融合了对于这门语言的功能、地位以及发展前途的看法。中国人首要的任务是学好汉语,然后才是学习一门便于交流的技能,学习一种使用的工具。当下出现的全民学英语不仅是对大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学习语言的决定权在使用者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要的是对语言有认同感,如果强迫一个人去学习一门他没有认同感的外语,那么只会是徒劳。
结束语:
英语教育一直以来被作为一种强制性的选择,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不必要的浪费。也许该考虑一下将英语学习作为一项个人决策的事情,而不是由政府机构的官员凭着个人的主管意愿抉择。特别是对于教育,一个错误的规定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其问题,而此时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外语教育规划作为一项设计外语教育全局性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一代人,甚至还影响到了后世几代人。为此在制定规划时有必要将长远的教育事业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协调一致,通过大量的调查以及科学的论证,以期得出科学、全面、均衡的、符合我国国情及现状的英语教育规划。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 245 -251.
[2]张正东. 探讨我国英语课程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 2005(9) : 55 -61.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5
本次调研工作分为两段,第一段时间,自8月4日——8月8日,历时5天,跨越东北三省,历经长春、沈阳、抚顺和鞍山四市。调研了3所高校、1个科研单位、2个企业。高校有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学院;科研单位有煤炭研究院抚顺分院;企业有抚顺市煤矿电机厂、鞍钢建筑安装集团公司。第二段时间为9月14日——9月19日,历时5天,跨越四省四地,西安、武汉、南昌和杭州。走访的学校有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共6所院校。
本次调研就大学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产学研结合,饺子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与探讨。东北师大副校长柳海明、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英民、沈阳航空学院院长兼书记王维等就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向调研组进行了经验介绍,以及通过改革该校发生的变化;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史玉升向我们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情况(产学研如何结合,并带领参观了其实验室和国家光电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发展规划处的陶处长和人事处的邓处长就二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学校也都分别作了详细介绍。
这些学校经过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本次调研还与抚顺煤炭研究分院、抚顺电机厂、鞍山建筑安装集团公司共同探讨了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并达成了为两个企业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意向。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干部制度改革
(1)干部的聘任与要求
部分院校的干部采取聘任制,实行公开竞聘。有的院校已经进行了两轮了(3年一轮),干部队伍思想稳定,认可该种形式。每次轮岗都有部分岗位竞聘,竞聘时要进行竞聘演说,由咨询委员会投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的书记和院长、派负责人组成,委员会500多人),产生结果。选拔干部时,尊重民意,学院党委采取任命与评选相结合。无严格任期,一般是两届,最多不超过三届(二级学院院长出于学科的稳定和发展,有例外的)。
院系干部任命由民主推荐、谈话(占20%——50%)、组织部考核、党委决定的程序组成。学院党委换届,通过院党员大会,推选委员——确定委员——选举书记、副书记——报学校批准。换届时党委成员要作任期工作报告(每年要作述职报告)。
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采取先派再选的方式,提前一、两年派下去(也有提前半年的),工作一段时间再选。
许多学校干部采取任期制(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学院):一届三年,最多两届。并正在与人事部的职员制接轨。干部要求年轻化(东北师范沈阳工业大学):副处的年龄不超过40岁;正处的年龄不超过45岁。有利于干部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2)干部的考核
干部的每年考核与三年的聘期考核相结合,考核投票结果向党委会公布,不向全体教职工公布,由党委会议决。干部竞聘不考核,竞聘之前进行资格审查,各部处负责人向学校领导述职。考核标准侧重于定性,部分内容不易量化。
学校行政间可以轮岗,二级学院之间干部只个别交流,不轮岗(涉及跨行业跨专业,不便于交流)。校机关行政干部中部分处存在双肩挑的干部(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某学科的带头人或教师),如:研究生院院长、社科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科技处处长等。对他们有编制规定,各算0.5,不计算到学院头上。考核则分别考核,行政按行政考核,教学按教学考核(不仅要完成行政任务,还要完成学科任务)。但占学院的职称岗,聘了他,学院就要减少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学院的行政必须保证4/5的精力用于教学。这些任职如是正职,有兼职津贴,但不允许兼薪。校领导只拿领导津贴,没有其它津贴(如教授岗位等)。干部有不到期满就下来的,如辞职或调职。
干部在教学与行政之间的转换:教学转行政的较多;行政转教学较少。
(3)干部的改革:学校保留处级级别,不设科级岗位。即只有科员,科员分级别(根据工作年限及工作表现确定级别)。
2、人事制度改革
(1)定岗定编
学校根据教师队伍总数定编,行政人员总数≤20%,教师教辅≤40%。科研编制不一,科研强的好学校设置科研编,一般学校不设置。目前高校处于发展和提高期,对编制大都要求降低师生比例,以利于今后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师生比是1:14,并适当增加科研任务。学校控制5%的岗位空缺,以利于人才的流动。
各学院定编不很严格,一般按照学科专业进行,用学科来修正,其工作量与学生数挂钩。机关行政人员一般不可以聘教师岗位,只有校内教师可以聘。有部分后勤工作岗位,同时聘用外面的物业公司。
院级领导岗位一般设4——5个岗。书记、副书记兼管其他业务,如书记抓科研或行政、副书记兼学生院长。学院机构由学校指定方向,学院自己确定,一般机构有:综合办公室(含办公室和教学办)、学生工作办。综合办公室是一科级机构,设教学、人事秘书各1岗,科研研究生秘书1岗,后勤秘书1岗,总共约6岗左右。
队伍建设、学校、个人间关系等。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前报学费,现在只拿工资、差旅费和补助还有。等回来后给与奖励(考外校奖得多,靠本校奖得少)。现在博士多了,所以学校绝不强留人,双向自由选择。
辅导员按1:180配置编制,专职辅导员是指副处级以下专做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有1/3——2/3是兼职的,有研究生或退休的返聘。辅导员实行“2+3”,即做两年辅导员,然后读研究生,保证提高学历。辅导员要专业化,从事法律、就业、心理咨询等课程讲授及行业。定位是在35岁时给与一次选择,即回到所学专业还是继续从事行政工作。
(2)社会用工
后勤工作,学校人事处统一与劳务单位签订劳务合同,不直接管理社会用工。好处是费用多一些,但没有以后的麻烦(三险及退休等社会保障问题)。
(3)考核
岗位设置后,根据任务指标进行年终考核和任期考核。合格保留,不合格处罚(降级或扣发部分津贴)。
3、二级管理及教授委员会
(1)二级管理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制定规划,再把规划细化到每一年,每年给各学院下达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帮助和监督其完成。
学院有班子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会、教授委员会三种形式的决策机构。
有的教授委员会的权力比较大(东北师范大学),可以作很多决策,院行政在会议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及相关方案,由委员会决策。决策后由院行政执行。
(2)二级单位的机构设置
各高校有所不同,有的设一个综合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综合办只有主任一名;其它为各类秘书。且采取的是开放式办公,在一大的办公室统一办公(无障碍办公,便于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此种办公方式有利于各部门的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的主任下仅有办事员,这样分工更加粗放,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但专业性降低。
(3)教授委员会
在学院设置教授委员会(学校没有,与高等教育法不符)。制定了章程和运行办法及相关的条件。教授委员会具有决策权,这种权力是会议权,不开会没有权力。主要权利由:人事权:学院进人、聘职,学科、职称评定等。职称学院通过了可以报学校,每天都可以评职称。财权:课时费、津贴等下放,一年包两次,按单位的创收水平,教授委员会决定分配原则。组织机构权力:打破按专业划分的教研室,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成立所、中心、系等单位,科研教务备案,所无行政级别,校园共管的有6个。学术交流权力:主任与院长是同一人的占2/3,有跨学院的教授委员会,是历史遗留问题。
委员人选是每个二级学科选一位教授代表本学科行使权力,该教授应是学科带头人。每个委员必须建设好自己的学科,带好团队。书记是委员会的当然人选,起到监督和协调的作用。院长不一定是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的产生在教师大会上选举,三年一届,到期委员要向教师述职。
4、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也独有独特的做法,西安建筑大学的经验有:一是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拓宽其国际视野。二是教师骨干到国内最好的学科、专业的院校进修,实行盯课制度,参与到其课程的建设等工作中(相当于该院校的一位教师)。三是选派一些博士教授到县市级等政府挂职锻炼,既锻炼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又建立了与社会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人脉关系。
5、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模式:A、沈航采取“3+1”、“3.5+0.5”的模式培养学生,与沈阳航空飞行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等多个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关系单位。在学校里培养3年到3.5年,到研究所或企业里根班实习0.5到1年。学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减少了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非常欢迎这样的学生。B、沈航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家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设计完成后必须制做出样品来,而且样品与产品必须完全一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复杂的东西还需要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C、工程训练中心,在焊接、车、铣等工种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东西并做出来,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把优秀的作品在陈列柜中展出,供全校学生参观,成了一种荣誉。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构思能力。
(2)联合定向培养:与抚顺电机厂和鞍钢安装公司初步达成了联合培养的意向。即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部分课程应适应企业的要求,理论科学完后去企业实习,跟班工作。最后毕业到企业工作。
(3)实践基地:把抚顺煤研院、抚顺电机厂、鞍钢建筑安装公司作为实践基地,A、新到岗位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到这些企业实习半年到一年,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学;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B、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跟班组上班,通过真实的生产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6、产学研结合与科研合作
产学研相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的经验值得学习,由科技单位开展研究,研究成果转变为产品,进而孵化企业。材料成型与磨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孵化出滨湖机电技术产业公司、奥瑞特软件公司等3个公司,仅滨湖机电公司每年就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以上。这种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公司投入资金开展新产品的研究,教师们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科技申报项目和申报奖项,研究产品由公司投向市场。由于有利润,公司和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聘用一部分人员,不用学校来聘,机制比较灵活。
华中科技大学在科研合作方面有紧迫感,只要跟自身学科沾边的项目,就主动找相关人进行合作。如把材料成型用在节水农业项目上,就与相关专家合作申报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奖;与同济医学院合作申请到2000多万元的计划生育项目。
7、后勤社会化
目前高校的发展趋势是后勤逐步社会化。在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走用工社会化的道路,尤其是新《劳动法》出台后,高校更是加快实行了社会化用工。目前社会化用工有三种:一种是完全委托社会上的保洁公司或保安公司,承担学校的卫生和安全方面的工作(厦门的集美大学)。另一种是部分工作委托社会上的公司来做,一部分由学校园职工来做(东北师大、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学院)。还有一种是学校成立后勤集团,后勤集团社会化,承担学校全部的用工(北航、北化等),甚至承担其它院校的部分后勤工作。从费用来看目前委托社会公司做得比自己做的要高出10%——20%,并且随着物价的上涨,费用也在上涨。
三、对本校工作的启示
从上述的调研内容中可看出有许多做法值得我校学习,尤其是在制定聘任的标准和工作量的计算等方面,外校是把这些工作当作一项科研任务来完成,经过对多组数据的计算和拟合,最终得到一个科学的方案。通过调研学习的经验,对我校今后工作的启示有:
1、机构精干、高效、干部任期制和年轻化
目前学校在机构方面设置还不完善,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增加了办事的环节和工作协调的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学校机构设置还存在着与政府部门对口的倾向,造成了机构臃肿,干部多的弊病,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工作。出现了人多事多,内耗大,工作效率低等现象。
工作高效即要求各部门人员做到职业化或专业化,即干那行的,就应该有那行的职业证书或必须由该行业的技能才能上岗,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工作和质量(在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中应增加相关内容,以提高职员的技能)。同时对职员应要求安心于本职工作,专研本职工作。同时工作应该流程化、标准化,对待任何工作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干部任期制规定任职年限和任职届数,避免干部终身制的出现。干部年轻化,对处级(<50岁)和副处级(<45岁)干部应设定一定的任职年龄,避免出现任期内退休或不够一届退休。年轻化有利于调动干部队伍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人随着年龄的提高人的惰性增加,保守性增加,会变得墨守成规,工作易程式化。从心理和行为学的角度来看,20—30岁的人有热情,但持续性不强,易变;30—40岁的人有热情,工作较踏实,易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40—50岁的人经验丰富,热情不高,工作有一定的程式,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下降;50—60岁的人,经验很丰富,固守田园,不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我们在干部队伍的配置上应该根据这个特点,调整年龄结构,根据不同岗位的性质和要求,适度安排合适人选到合适的岗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干部任期制和竞聘上岗
首先目前学校存在类似干部终身制现象,这种体制会导致官本位,是学校的学术氛围不强的结果。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时间工作没有激情,工作程式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创新;2、利益容易向这些干部集中;3、别人没有升迁的机会,导致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利于全校整体工作的开展;4、不利于民主,容易产生家长制,并易于兹生腐败现象。所以应采用干部任期制,任期制最多任期两届,任职时间短了,就可减少或避免上述现象出现;再者竞聘上岗,有利于毛遂的脱颖而出。竞聘上岗是一种囊锥现象,有利于一些有能力的人崭露头角,加强对资格的审查就可以保证人员的素质。各项工作都需要人才,没有相关机制,不利于人才的涌现;最后因为有聘期的约束,大家都要考虑今后的退路,多数人最终的出路终归是要回归到学术,这样一来学术的氛围就逐渐形成,有利于引导大家向学术方向转变。
3、二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在二级管理方面进一步理清学校与二级院的权限,修改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以适应二级管理的需要。各二级院要完善各项会议制度,做到依法行使权力。
对学术委员会应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把学术委员会工作做实。
4、后勤方面逐步实行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是一种趋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做一些尝试。我们可以采取部分工作社会化,虽然成本增加了,但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原来的工作会有促进作用。以前虽然叫社会化,但实际上没有太大改变。没有竞争就没有比较,导致有些工作开展得不好。如聘请公司,则可追究公司的责任。
5、关于人才培养
根据与抚顺电机厂和鞍钢安装公司达成联合培养意向的经验可知,目前企业迫切需要上手快的学生,可以缩短学生从学习到生产的过渡时间,节省企业的培训费用,所以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但这些学生必须是企业马上能用上的并动手能力强,符合生产要求的学生。这就就要求我们今后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部分课程应适应企业的要求,理论科学完后去企业实习,跟班工作,最后毕业到企业工作。
东北师大研究生范文6
(一)教育质量的内涵
“质量”一词在教育学上推广便出现了“教育质量”。关于教育质量,有着不同的解释。如瑞典教育家托斯坦·胡森认为质量是指学校里进行某种教育活动的目标达到什么程度。我国学者朱益明认为教育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所相关的程度。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程度。”由此,我们可以把教育质量定义为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显现的和潜在的教育需要能力的特性。其真正内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价值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二)义务教育
“义务”一般指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这里的“人”既指个人也指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从概念上可以看出“义务”一词在语义上是对他人或者社会应当作为或不作为,含有强制、免费的意思;“教育”是一种向他人传授知识、信息的活动或行为。“义务”和“教育”联合在一起组成“义务教育”一词,就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由上可知义务教育质量就是指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强制普及教育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二、我国义务教育取得的成果
1986-2000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确立普及义务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小学在校生入学率达到99.11%;初中在校生毛入学率达到88.6%,比1985年提高了51.84%。
2000-2009年,我国的义务教育由基本普及转向全面普及和提高质量的阶段。2009年公布《2008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称:到2008年,全国实现义务教育两基验收的县累计达到303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
到今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又提出在教育改革中新的战略目标,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保证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三、巩固和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
(一)建立义务教育监测体系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助于保障公民获得优质教育的权利和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2008年,国家教育部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主要内容有:首先,在内容上不但包含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掌握知识、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规律的生活方式的检测与评估;其次,在过程上不仅有课程标准,还要有教学和教学结果的检测与评估;第三,在评估层次上不仅有宏观上对学校的监测,还有微观上对学生、教师的检测与评估;最后,“价值判断”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核心。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致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城镇义务教育质量远远高于农村,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重要的是继续深化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强城乡之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三)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准入标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严把入口;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要遵循三原则: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将国外优秀课程内容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四)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制度
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将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转向实行“绿色评价”,抓住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靳涌韬,衣庆泳.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2005(5):99-100.
[2]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0-21.
[3]马永庆.义务概念辨析[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5-6.
[4]文建龙.论政府在义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J].当代教育论坛,2011(8):84-86.
[5]卓晴君.从儿童入学率20%到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建国60年教育发展辉煌的重要标志[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2-4.
[6]王少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一个模型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6(3):5-6.
[7]赵志勇,于铁夫.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评估标准的探讨[J].基础教育,2013(7):158-159.
[8]张乐天.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对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