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蝙蝠和雷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蝙蝠和雷达范文1

【关键词】 hMLH1;hMSH2;错义突变;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蛋白表达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发生胚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占结直肠癌总数的5%~15%[1-2]。HNPCC的发病与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功能异常密切相关,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在HNPCC病人总突变中占90%以上,是导致HNPCC发病的主要原因[3]。在临床诊断上尽管阿姆斯特丹标准对HNPCC的发病特点做了较为明确的描述[4],但由于HNPCC患者缺乏明显的临床指征,误诊率高,因此HNPCC的确诊还有赖于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病理性突变的检出。在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谱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突变属于错义突变[5-6]。相对于大多数导致截短蛋白的恶性突变,这种单个氨基酸改变的错义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往往差异较大,因此对这些错义突变进行功能评估,明确其属于无害突变还是病理性突变,其基因功能是部分受到影响还是完全表达失活,在分子病理学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选择在华人中疑似HNPCC家系中发现的五种错义突变,即hMLH1基因的T117M和V384D以及hMSH2基因的L390F、Q419K和Q629R,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对转染细胞进行蛋白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错义突变的病因学作用和功能意义,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HCT-116细胞株均购自美国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重组质粒pcDNA3.1-hMLH1-wt和 pcDNA3.1-hMSH2-wt由德国法兰克福 JW Goethe大学附属医院Stefan Zeuzem博士惠赠。质粒pcDNA3.1+(V790.20)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定点突变试剂盒QuikChange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购自美国Stratagene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QIAGEN Miniprep Kit购自德国QIAGEN公司。Fugene 6 转染试剂购自美国Roche公司。免疫印迹分析所用一抗hMLH1单克隆抗体(Clone:G168-728)和hMSH2单克隆抗体(Clone:27)均购自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β-actin抗体(CLONE AC-15)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增强型ECL试剂盒和硝酸纤维素膜均购自美国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用于免疫荧光分析的二抗Alexa Fluor 488 Gt A-Mo IgG(H+L)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荧光倒置显微镜为日本的Nikon ECLIPSE TE2000-S。用ABI 3130 DNA测序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进行测序。

1.2 细胞系及培养

LoVo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HCT-116细胞用McCoy's 5A培养基。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1青霉素和100u·mL-1链霉素。在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1.3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定点突变

重组pcDNA3.1-hMLH1-wt和pcDNA3.1-hMSH2-wt质粒为模板,根据公布的hMLH1基因序列(NM_000249.2)和hMSH2基因序列(NM_000251.1)以及定点诱变的要求分别设计合成了含有预期突变位点的五对定点突变引物,突变引物序列如下:hMLH1-T117M正向引物为5'-GGCTCATGTTACTATTACAATGAAAACAGCTGATGGAAAG

TG-3',反向引物为5'-CACTTTCCATCAGCTGTTTTCATTGTAATAGTAACATGAGCC-3';

hMLH1-V384D的正向引物为5'-TATGCCCACCAGATGGATCGTACAGATTCCCG-3',反向引物为5'-CGGGAATCTGTACGATCCATCTGGTGGGCAT

A-3';hMSH2-L390F正向引物为5'-TCCCAGATCTTAACCGATTTGCCAAGAAGTTTCAAAGAC-3',反向引物为5'-GTCTTTGAAACTTCTTGGCAAA

TCGGTTAAGATCTGGGA-3';hMSH2-Q419K正向引物为5'-ATAAATCAACTACCTAATGTTATAAAG

GCTCTGGAAAAACATGAAGG-3',反向引物为5'-CCTTCATGTTTTTCCAGAGCCTTTATAACATTAGGTAG

TTGATTTAT-3'以及hMSH2-Q629R正向引物为5'-CAGCCATTTTGGAGAAAGGACGAGGAAGAATTA

TATTAAAAGCATC-3',反向引物为5'-GATGCTTTTAATATAATTCTTCCTCGTCCTTTCTCCAAAAT

GGCTG-3'。其中下划线为预期突变的密码子,粗体为引入突变的核苷酸,按照Stratagene公司的QuikChange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 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定点突变反应。50μL的含pfuTurboDNA多聚酶的热循环反应体系在95 ℃变性30s后,95 ℃变性30s,55 ℃退火1min,68 ℃延伸8min,经过12个扩增循环后,用限制性内切酶Dpn I 特异性切除甲基化的模板DNA。将带缺口的突变质粒转化到E.coli.XL1-Blue感受态细胞中,用Amp抗性LB平板筛选阳性克隆,用QIAprep Spin Miniprep Kit试剂盒进行质粒提取,用ABI 3130 DNA测序仪进行测序以验证是否正确引入预期突变并冻存剩余菌液。

1.4 转染

以hMLH1基因野生型及两种错义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CT-116细胞,以hMSH2基因野生型及三种错义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LoVo细胞。在转染前1d,用无血清培养基以1-3×105·mL-1细胞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mL,于37 ℃,5% CO2培养箱培养24h,待细胞汇合度达60%~80%时,按每孔2μg的质粒DNA与6μL的Fugene 6转染试剂即3∶2的比例转染细胞。空转染对照组不含质粒DNA,阳性对照组为重组的野生型质粒,阴性对照为pcDNA3.1+质粒。培养6h后,更换含有血清的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以进行后续的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

1.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收获转染48h后的各组细胞,按下述方法分别提取细胞核蛋白并进行SDS-PAGE胶蛋白电泳,免疫印迹法检测这些蛋白在瞬时转染细胞中的表达,β-actin抗体为内参对照。

细胞裂解液的制备:收集培养的细胞,以预冷的PBS漂洗2次,以1000 r·min-1离心5min,弃上清,分别用裂解缓冲液A(10 mM HEPES,pH 7.9;10 mM KCl;1.5 mM MgCl2;1 mM DTT 和 1 mM PMSF)冰浴15min裂解细胞,4℃下12000 r·min-1离心20s,弃上清。用含有1倍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的裂解液B(20 mM HEPES,pH 7.9;420 mM NaCl;1.5 mM MgCl2;0.2 mM EDTA;20% Glycerol;1 mM DTT 和 1 mM PMSF)重新悬浮核沉淀物,4℃孵育30min后,12000 r·min-1离心5min,取上清。

取30μg的等量蛋白用8%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SDS-PAGE)进行分离,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5%脱脂奶粉封闭过夜。一抗为鼠源的hMLH1单克隆抗体以及鼠源的hMSH2单克隆抗体,1∶250稀释,β-actin抗体为内参对照,室温孵育1h,PBST 洗膜。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1∶10 000稀释,室温孵育1h,PBST洗膜。增强型ECL试剂盒显色,暗室曝光显影。

1.6 免疫荧光分析

当细胞在盖玻片上爬片生长至大约60%融合度时进行细胞转染,48h后收获细胞。PBS洗2遍,用100%预冷的丙酮在-20℃固定过夜。PBS洗3遍,用0.5%的 Triton X-100/PBS室温处理10min以增加细胞的渗透性。PBS洗3遍,用封闭缓冲液(PBS;1%BSA;0.2%Tween 20;5mM Tris/HCl,pH7.6)室温封闭1h。PBS洗后,分别结合一抗和二抗。一抗为鼠源的hMLH1单克隆抗体以及hMSH2单克隆抗体,使用浓度为1∶250;二抗为Alexa Fluor 488 标记的羊抗鼠IgG(H+L),使用浓度为1∶400,室温下避光孵育1h后封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

2 结果

2.1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定点突变

hMLH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3p21.3,其基因组全长58.14kb,有19个外显子组成,包含2 26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7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突变位点T117M和V384D分别位于外显子4和外显子12上。hMSH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p21-22,其基因组全长73kb,含16个外显子。其cDNA全长3 111bp,含有2 72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0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突变位点L390F、Q419K以及Q629R分别位于外显子5、外显子7和外显子12上。

构建了含预期突变位点的错义突变表达载体。DNA测序证实(图1、2,见封3),hMLH1基因中117位点的苏氨酸(ACG)点突变成甲硫氨酸或起始密码子(ATG);384位点的缬氨酸(GTT)点突变成天门冬氨酸(GAT)。同样,hMSH2基因中390位点的亮氨酸(CTT)突变成苯丙氨酸(TTT);419 位点的谷氨酰胺(CAG)突变成赖氨酸(AAG)以及629位点的谷氨酰胺(CAA)突变成精氨酸(CGA)。序列分析表明,除特定碱基位点被突变的碱基替换外,其它序列和野生型序列完全保持一致。因此成功构建了hMLH1基因错义突变pcDNA3.1-hMLH1-T117M和pcDNA3.1-hMLH1-V384D真核表达载体以及hMSH2基因错义突变pcDNA3.1-hMSH2-L390F、pcDNA3.1-hMSH2-Q419K 和pcDNA3.1-hMSH2-Q629R真核表达载体。

2.2 Western 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W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图3、4)表明,除

转染的表达质粒为A:pcDNA3.1-hMLH1-wt野生型阳性对照;

B:pcDNA3.1质粒阴性对照;C:pcDNA3.1-hMLH1-T117M突变体;

以及D:pcDNA3.1-hMLH1-V384D突变体。β-actin为内源对照。

图3 构建的hMLH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CT-116

细胞48h后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hMLH1-T117M突变体蛋白表达缺失外,其余的野生型及突变型的转染质粒在细胞中均有表达。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野生型的蛋白表达量略高于它们相应的突变体。

2.3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Western检测结果基本相符(图5,见封3)。

3 讨论

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发病的直接原因,其中错义突变约占已检突变的三分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的错义突变功能评估体系,确定检出突变的病因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hMLH1基因错义突变T117M是我们在一个早年患大肠癌的华人先证者中发现的,家族中有3名直系亲属病理证实患Lynch氏症相关之癌症,具有明显的家族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因此推测它是一个恶性突变[7]。该突变位点位于hMLH1基因的一段能与hPMS2相互作用的高度保守区,蛋白功能研究表明hMLH1-T117M突变体不能与hPMS2互动,丧失其错配修复功能[8]。在我们的实验中,免疫印迹法没有检测到T117M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也只检测到微弱的表达。hMLH1基因V384D突变在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均有发现,其病因学作用不清,可能是仅限于东亚人群中与HNPCC相关的非功能多态性[9]。

hMSH2基因L390F、Q419K和Q629R突变是在华人中发现的错义突变。在hMSH2基因突变检测中,Q419K和Q629R突变仅在华人大肠癌患者中发现,而在健康人群中未能检出。携带这3种错义突变的患者其家族成员至少有2位患Lynch氏症相关之癌症[10],其病因学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会引起修复功能缺陷,从而产生遗传不稳定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易患。这些错义突变的病因学作用和功能意义的阐明对我们加深理解HNPCC的发病机制,更好地为HNPCC高危家系提供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毫无疑问,病因学作用和功能意义的阐明最终要得到肿瘤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和蛋白质功能实验证据的支持。本实验hMLH1和hMSH2基因错义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研究突变基因的功能,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奠定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国利,周晓武,王石林.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9):3115-3121.

[2] Hemminki K,Li X.Familial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a nationwide epidemiological study from Sweden[J].Br J Cancer,2001,84:969-974.

[3] 金黑鹰,颜宏利,宋立华,等.中国人HNPCC家系中hMSH2 基因新突变及其功能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8):888-891.

[4] Scott RJ,McPhillips M,Meldrum CJ,et al.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in 95 families: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mutationpositive and mutationnegative kindreds[J].Am J Hum Genet,2001,68:118-127.

[5] Vasen HFA,Watson P,Mecklin JP,et al.New clinical criteria for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Lynch syndrome)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NPCC[J].Gastroenterology,1999,116:1453-1456.

[6] Peltomaki P.Deficient DNA mismatch repair:a common etiologic factor for colon cancer[J].Hum Mol Genet,2001,10:735-740.

[7] Lee SC,Guo JY,R Lim,et al.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families in Southest Asia[J].Clin Genet,2005,68:137-145.

[8] Brieger A,Trojan J,Raedle J,et al.Transient mismatch repair gene transfection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genetic hMLH1 and hMSH2 variants[J].Gut,2002,51:677-684.

蝙蝠和雷达范文2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蝙蝠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信号搜寻食物,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和回避障碍等,人们根据蝙蝠的超声波回声定位功能,进而衍生出了雷达。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来源:文章屋网 )

蝙蝠和雷达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

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一文时,运用了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文明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对我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课文中仅有的三张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模糊的形象。我运用信息技术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课件,在网络上搜索关于黄山奇石的介绍和图片资料。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三个有名的景点作动画展示,山石周围云蒸雾涌。“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云腾翻滚出,慢慢地显出了“猴子观海”的山石;在晴朗的天空下,“仙人指路”的山石清晰地展现在 学生眼前,学生被这一幅幅身临其境的图片吸引了。信息技术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了具体的感知,黄山奇石在学生心中不再陌生。有了具体的体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由陌生变成熟悉,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容易,有的学生能当堂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好地突破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文时,蝙蝠是学生偶尔见到的事物,但是学生对蝙蝠的特性并不了解,雷达对学生来说就更是陌生。如何教好这一课,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成为教学的一大重难点。如果简单地让这一课变成讲授课,那么学生的头脑中只是空洞的知识。没有任何印象,那么这一课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本课教学之前,运用信息技术做了精心的准备。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我抓住本文的重难点,掌握学生的先前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搜索到科学家的三次详细试验过程,将动漫、视听效果集于一体,让学生学习试验报告单的填写。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蝙蝠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向学生简介蝙蝠的嘴、耳朵、眼睛。尽管平时学生偶尔看见过,但对蝙蝠的嘴,尤其是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了解的。有了信息技术图片的展示,学生仿佛明白了一些,真正地掌握知识是学习科学家的三次试验过程,所以我将科学家的三次试验过程做了详细的准备。每次试验的环境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第二次将蝙蝠的耳朵塞上,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三次不同的方法,绳子上的铃铛有了不同的反应,在强烈声音的冲击下,学生听觉、视觉、感觉有了新的体验,对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有了了解,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科学家运用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我向学生展示常见的简单的雷达图片装置,并对雷达的天线、荧光屏做了展示,学生有了具体的感知,突破了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朗读,能让学生在有节奏、有声音、有图片、有情景的环境下有效训练和提高朗读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朗读给学生有效准确的示范,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课文短小精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争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就需要朗读,需要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作辅助。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引领下,走进课文,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感受到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宁,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学生模仿能力强,范读的声音和节奏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范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短小精悍的课文,学生朗读好几次都不觉累,当遇到长篇课文时学生朗读就累了。长篇课文,部分可朗读,可分节读,可默读,久了,学生就厌倦了,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朗读,边听边感悟,边思考边理解,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纠正自己的朗读错误,加强语言训练,让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更好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2.

蝙蝠和雷达范文4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理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对提高教育质量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去感悟抽象的事理,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在愉悦的心境中对事物进行多方位地感知,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虽然先进有效,但它必竞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手段,把它的效能发挥到最佳,是我们每个教师都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现就谈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些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求知欲也非常强烈,学习热情高,学习时也就没有了心理压力,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教学来得更直接,也更吸引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究竟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方法很多,其中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新颖又效果很好的方法。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注重设置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课件,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很巧妙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先播放一段瀑布风景的课件。“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壮观景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再按“看画面——读古诗——看画面”这一程序,图文结合,诱发学生想象,理解了诗意,有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先学习古诗再播放录像,效果就差多了。因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大致界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位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蝙蝠和雷达》一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相互的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以下动态的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变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及时反馈,全面提高效率

蝙蝠和雷达范文5

关键词:视觉情境;聋生;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5-02

人们能感知大千世界各种物体和现象,听觉和视觉是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当儿童因分析器损伤而产生听觉障碍,他们听不见或听不真声音,则很难对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听感觉、听知觉和听表象,而这些感性材料的丧失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聋童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得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缓慢,而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较强。

为了适应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运用视觉情景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收到良好效果。视觉情景教学具有形象生动、逼真、规范等特点,使间接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创设视觉情景

1.利用实物、幻灯、录像等创设视觉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在教学中,更要想法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在讲聋校语文《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找来有关蝙蝠的生活习性,雷达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应用的录像,又制作了蝙蝠发射超声波探路和雷达用无线电波探路的幻灯模像,教学一开始,我先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和雷达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还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依靠什么来躲避障碍物;飞机、轮船为什么装上雷达就能在黑夜安全航行,然后导入新课。通过视觉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很容易理解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由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雷达是人们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而制造的。这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利用视觉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抽象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学生无法感知的景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解释,学生不易理解,不能产生直观联想,利用视觉情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讲《观潮》时,学生大部分没见过大海,没观看过大潮,课文中许多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我把中央台拍摄的《钱塘大潮》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大潮来前的平静,来时的汹涌、威猛,去时的余波未尽,学生虽然听不到那如雷贯耳的咆哮声,但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去想象大海的浩渺与威武。这样既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利用视觉情景教学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仅凭教师生动的讲述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必须借助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视觉情景,在形象直观的模像中感知事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可把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加以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物产?这和它所处的位置、环境、温度有何关系?这样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视觉情景教学,可以提高聋生的形象语言表达能力。视觉情景教学可以使聋生感到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去表达的必要性,能唤起聋生学习语言的主动要求。聋生学习语言,总是以感性的形象作为它的来源的。只要创立了形成各种感性形象的机会,语言就能成为聋生传递知识最完善的方法。视觉情景教学是聋生用以学习语言的来源。有效地运用视觉情景可以在词语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词义,在句子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句群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一段话叙述的情节,在读课文时帮助聋生理解全文讲的什么内容。这对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没有形成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反映出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严重脱节的聋生,无疑是帮助他们将语言文字和事物形象结合起来的最佳手段。

二、用图示法增强聋生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是活生生的、立体的,五彩缤纷、形象鲜明的。而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常常要与枯燥的、呆板的文字打交道。所以,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聋生来说更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表示出来,有助于聋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够使聋生借助图示提高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

比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时候,首先让聋生预习了课文,在上课一开始,介绍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概括故宫博物院有哪些特点(宏达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群的壮美与宏达。展示故宫布局简图,让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布局统一、结构合理的古代建筑群,从而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这其中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学习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具体而形象地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的方法。

三、把表演艺术渗透到语文课堂中

蝙蝠和雷达范文6

怕。蝙蝠是难以承受太阳的光和热,所以才会白天在阴暗的地方休息,到了晚上就出来活动,这样就能避免被晒伤。蜥蜴、蛇类等动物就是蝙蝠的天敌,这些动物都是白天活动的,所以,蝙蝠晚上出来,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蝙蝠主要价值:生态价值:生态系统的保护已经是人所共知的话题,而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尤其要注意关键物种的保护,一旦这些关键种数量发生大变化,就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大蝙蝠亚目的蝙蝠(果蝠)往往是关键种。这里涉及到动植物协同进化的问题:大多数热带植物幼体根本无法在亲本的阴影里正常发育,一些母树甚至产生毒素阻止其幼树成熟(化学他感作用)。因此,植物种子必须传播到远离亲本的地方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和扩散,果蝠便将大量果实带到远离母树的地方,吃完果实后将种子扔掉,种子落地、发芽、生根,逐渐生长成茂盛的植物。对于无花果一类包含很多小种子的果实,果蝠将整个果实吃掉,种子随后被蝙蝠排泄到各处。研究表明,有些无花果只有经过果蝠或鸟类胃的消化才能发芽。

科学价值:蝙蝠是人类的良师,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某些国家研制的隐形飞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蝙蝠的拷贝。

经济价值:在医学上,从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质溶解血栓的速度比一些临床所用的药物快一倍。而食虫蝙蝠的粪便在中药中被称为“夜明砂”,有清热明目的功能。蝙蝠集居地积累的排泄物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类所利用,在许多热带国家,它是一种经济的、优质的农业肥料。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