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激励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激励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完善XX公司系统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运作,健全XX公司系统经营层高管人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公司或分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聘用的下列员工:
1.各分支公司总经理;
2.各分支公司副总经理;
3.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
二、考核形式及收入构成
1.收入形式
以上人员均实行年度薪酬制度(以下简称年薪制)。
2.收入构成
高管人员年薪收入由基准年薪、风险收入两个部分组成。
三、考核指标及基数
1.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结合考核发展进度、职工收入等指标。
2.指标基数
(1)净资产收益率:7%;
(2)发展进度:当年实现主营收入高于上年主营收入;
(3)职工收入:职工当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
四、基准年薪标准
在完成以上考核指标基数的前提下,各类高管人员基准年薪标准如下:
1.总经理:12万/年
2.副总经理:7.2万/年
3.其他:6万/年
五、风险收入考核办法
风险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对应计提的风险收入×(1-复合指标扣减率)
1.总经理考核办法
(1)净资产收益率:低于7%折算所产生的利润率按0.6%的比例扣减基准年薪;超过7%部分折算所产生的利润率,超过额度在1000万元之内的,按0.5%的比例计提;超过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1.2%的比例计提。
(2)发展速度:若公司当年实现主营收入低于上年实现主营收入,扣减风险收入的5%。
(3)职工收入:若职工当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低于5%,扣减风险收入的10%。
2.副总经理及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考核办法
上述人员的风险收入根据各人工作绩效情况在总经理实得风险收入总额的比例幅度内由董事会进行评估考核计提(或扣减)。
各人比例幅度如下:
(1)副总经理:50%——60%
(2)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45%——55%
六、单项奖罚考核办法版权所有
XX公司系统经营层高管人员在任期内实现了公司效益显著或贡献突出的(如重大投资、招商引资、配股成功等),可由董事会确定对相关人员另行实行一次性单项特殊奖励;如投资、经营决策、招商引资等事项造成重大失误或损失,则予以单项扣罚。
七、年薪收入评估考核程序
1.各分支公司(机构)在年度末,财务部门根据财务决算情况,计算出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发展进度比例及职工收入指标等数据,上报XX公司企管小组;
2.企管小组组织财务人员对以上数据进行审计后,做出评议意见,确定复合指标扣减率,提高XX公司董事会;
3.董事会根据测评意见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审议后,确定各人风险收入金额;
4.董事会对评估考核结果按规定予以说明。
八、其他事项
1.经营层高管人员年薪收入实行“上限封顶,下限保底”的办法,上限封顶数为基准年薪的3倍,下限保底数为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年薪考核实行一年一清,不结转下一年度;
2.经营层高管人员实行风险抵押,风险抵押金为风险收入的30%,当抵押金累计达到基准年薪1.5倍时,不再增缴抵押金;
3.经营层高管人员年薪在计提的工资总额(效益工资)中列支;
4.总经理离任时要进行离任审计,如发现有出入要对其以前年度考核年薪进行调整,超过(或不足)部分应从当年年薪或风险抵押金中扣除(或补发)。任期未满而无正当理由辞职的,抵押金不与返还;
5.经营层高管人员如兼任其他职务的,以其实际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薪酬,不能随意选择和多头兼得;版权所有
6.年薪酬工资支付采取月度预发,年度结算的办法。月度预发的金额按基准年薪月平均数计发,并单独建立发放台帐;
7.经营层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后,将于本系统其他员工的工资相脱钩,除按本方案规定取得经考核的年薪收入外,一律不得另外领取其他各种名义的工资、奖金等;
8.本方案的年薪均含税。按国家规定应由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各类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费用,均由本人自负;
9.如遇国家政策重大调整,或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其他重大情况,本方案将及时做出适当调整或提前终止;
10.本方案的基准年薪可考虑地域和物价差异,但上下浮动控制在8%之内,并必须由董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实行。
激励方案范文2
一、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征
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增加未来效用或实现价值增值,通过有益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异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依附于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不仅点明了人力资本的主要内容,而且指示了人力资本的“人力”特征和“资本”特征。与劳动力范畴相比,人力资本具有人身依附性、异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等人力特征。
人力资本具有一般资本的共性,但是与物资资本相比,它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主要是:第一、依附性:它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体不可分离,不能像物资资本那样直接转让、买卖和继承。第二、无形性: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第三、时效性:人力资本绝非与生俱来必须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提高,其形成和使用均具有时间的限制。第四、累积性:人力资本是多年教育投资逐步积累的结果,并且一定存量的人力资本一旦形成,还可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扩大和增加。第五、创造性: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因而是经济资本中的核心资本,是一切资本中最宝贵的资本。第六、收益递增性: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也具有收益性,而且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它收益的份额还具有递增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二、人力资本管理对薪酬激励的要求
从人力资本的涵义和特征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还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且存在于所有企业之中,企业的所有者除了使用激励的方法调动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外别无他法。因此,在企业设计薪酬制度的时候,应着重考虑人力资本的累积性、创造性,以及收益递增性。这就要求企业做到:
增加员工的在职培训,使员工接受再教育,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多年教育投资逐步积累的结果,并且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人力资本存量可进一步扩大和增加。尽管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会认为给予员工大量的在职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目光长远的管理者会看到人力资本存量在增加企业效益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谁拥有核心竞争人才,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比尔・盖茨才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Microsoft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而人才的获得,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部引进;另一方面,从现有员工中培训得到,则可能更有价值。同时,在职培训也是给予员工激励的一个方面,让部分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提高自己,从而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一石二鸟。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人力资本在薪酬激励方案中实现
(一)现有的薪酬激励方案分析。经过几十年来各国企业的摸索实践、学者们的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扶持,逐渐产生了人力资本主体的各种薪酬激励方案,如奖励、利润分享、年薪制、所有权分享、市场价值分享和福利等。
1、奖励。奖励是指除正常的工资、福利以外的物质鼓励。例如对职员进行优劣比较,评选其中的优秀者给予表彰;给那些为企业作出额外贡献的人员一定的超常奖金等。奖励的形式多样,如金钱、住房、汽车、纪念品、带薪旅游、出国受训、购物券等。
2、利润分享计划。利润分享制是根据企业实现的利润,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定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收入分配模式。这种收入分配模式的特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只参加企业的利润分享,而不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根据盈利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利润分享、分享的比例和分配方法,有利润时就进行利润分享,没有利润时可以不进行利润分享。
3、年薪制。年薪制是指将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以企业会计年度为时间单位计发薪酬收入的激励制度。年薪结构一般为基本薪酬+奖励薪酬+风险收入。平时只发放基本薪酬,奖励薪酬和风险收入需经审计,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分期兑现。年薪制是一种风险薪酬制度,主要用于公司高级职员。
4、企业所有权分享制。企业所有权分享制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工作表现获得企业一定份额的股份,既以职工身份参加企业一般收入分配,又以股东身份参加企业纯收入分配的一种企业收入分配模式。其特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股东;持股职工和企业其他股东一起,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共同分享经营收入;企业和法律对职工持有股份有许多规定,例如有些职工股份只能在企业内部进行买卖;有些企业的持股职工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5、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企业价值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总和。企业价值分享制的特点是:公司授予职工本公司股票,职工和公司其他股东一起分享公司市场价值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和股息,同时也承担股票价格下降的风险;持股职工关注的重点是股票增值的收入,而不是公司所有权。相对于利润分享制,参加分享的职工要承担股票价格风险,参加分享的企业可以减少现金支付,职工和企业利益结合更加紧密。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的典型模式是股票期权。
6、福利计划。作为激励人力资本的方式之一,福利是薪酬的一部分,有多种形式。如提供休假、住房、各种保险待遇、交通福利、饮食、俱乐部会员卡、医疗保健、子女的入托、教育设施等。福利的具体形式有很多与奖励的形式相同,但奖励一般针对有特殊贡献和成就的少数人,而福利是全体或大多数员工享有的,不与个人绩效挂钩,而且是长期性的。
(二)人力资本主体对薪酬激励方案的选择
1、对于高层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其拥有人力资本存量较高,奖励和福利一般难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市场价值分享制激励方式具有正面激励与反面约束的双重效果,是最合适的,但是还有待于修改公司法使股票期权具有可行性。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这种规范程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下,限制性期股和业绩股票也是一种现实的理性选择。另外,年薪制对于经营者和高管人员的激励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2、对于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等“重要员工”,激励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对职工的正面激励效果,另一个则是要达到稳定骨干员工的目的。故可重点选取股权激励方法,授予这些骨干员工一定额度的控制权和分红权,承认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和参与分配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行使要与其本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而不是无条件的。
激励方案范文3
【关键词】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虚拟股
【中图分类号】F272
一、引言
股权激励是以本公司的股票为标的,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激励计划。一方面,股票激励计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委托-问题。Jensen(1986)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人在决策时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去做出有利于自身私利的决定,或甚至做出与委托人利益相反的选择。同时,理性经济人有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倾向,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忽略公司的长期利益。Roll(1986)提出“自大假说”,认为,高管由于野心、自大或过分骄傲,在评估扩张性并购机会会犯过于乐观的错误,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高管追求企业规模最大化加大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奖金与公司业绩挂钩,经营者可能会为了短期内奖金最大化,进而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忽略公司的长期发展。部分经理人通过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拿到高额奖金后,立刻辞职的例子屡见不鲜。高级经理人员的离职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股权激励机制通过给予职业经理人和公司其他员工公司的股票,使其在较长的时间内因持有公司股票,而享有股票分红收益和增值收益,进而更加关心企业价值的提升和经营的效率。这就使得员更加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了短期行为。同时,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会享受分红收益和增值收益。当公司经营效率很好时,员工会享有可观的分红收益,分红收益基本可以与员工工资持平。高分红收益会使员工更加有满足感,更好的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大量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加企业的活力。
二、华为股权激励的背景分析
纵观我国,大多数成功企业都实施股权激励。华为、联想、万科、阿里巴巴、海尔、海信、TCL、国美、苏宁、新浪、腾讯等。华为作为我国高科技行业的明星公司,最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是为了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但随着华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不断创新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在何?一方面,这是由于在电信、IT等高科技领域,每个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竞争优势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而不同于大型制造I的固定资产,且高科技行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华为有一批优秀的开发团队,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达到对员工的长期激励,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以及高科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华为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各方面压力,为保持其市场份额和其强劲的业绩,华为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来推动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主要经营业绩目标。世界500强排名中,华为从2015年的228名上升到2016年的129名,其中股权激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华为股权激励方案
从华为的股权激励历程来看,华为股权激励走的是一条普惠的道路,即从高管集中持股逐渐转变为各级员工持股。华为从1990年开始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至今为止,已实施了实股配股、虚拟股配股、饱和股配股、时间单位计划(Time Unite Plan)这几个重要股权激励计划。
(一)实股配股方案
1987年华为公司成立,处于起步阶段的华为,规模很小,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发展资金。因此,华为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股票一般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买派发的股票份额,华为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帮助员工购买派发的股票。此次股权激励股票的发行价格定位1元/股,这一阶段华为公司员工的年平均工资大概为1万元,平均每位员工持股约为1.5万股,年末每股股利为0.7元/股。由此可知,平均每位员工的年终分红大概为1.05万,这与员工的年工资相近。内部持股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2000年以前,华为的股利分红都保持在70%以上。
(二)虚拟股配股方案
随着华为公司人数的扩张,实股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实股使得管理层的控制权过于分散。一个公司100%的股权要分发给上万人做股权激励,不可能再用实股做激励。因此,2001年华为实施了虚拟受限股的激励方式。虚拟股持有人不能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且不具有公司的所有权。虚拟股不能转赠给他人,或者通过证券市场销售。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此次股权激励模式规定,持有虚拟股股票的股东可以通过所持有的股票增值获得增值收益和股票分红收益。转换之后,持股员工的收益绝大部分由股票增值收益构成。由于股票增值收益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一旦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就会导致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则员工的未实现股票增值收益会大打折扣。员工为了避免这一结果的出现,会更加尽职地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一方法既能在不分散公司股权的情况下,又达到激励公司员工工作热情和实现长期激励的目的。
2003年非典爆发,直接使得华为的出口市场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为了能够长期稳住公司的员工队伍,华为此次股权激励规定3年的锁定期。即3年内不允许兑现,如果员工在3年之内离开公司则所配的股票无效。这一改革使得华为的销售业绩实现了实质性的飞跃。由表1可知,华为的销售收入从2002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29%、41.63%、54.22%、37.48%。可见华为此次股权激励3年的锁定期极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员工长期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
(三)饱和股配股方案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做出裁员的决定,华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顺利渡过难关,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新的股权激励方案,即“饱和股配股”方案。具体做法是以员工的级别和对其工作的考核为依据,核定员工当年虚拟股配股数量。同时根据员工级别,规定员工持有虚拟股的上限。员工最高职级是23级,工作3年的14级以上员工每年大约可获数万股,较为资深的18级员工,最多可以获得40万股左右的配股。华为此次配股规模较大,对象包括在华为工作1年以上的所有职工,配股数额在16亿左右,算得上是对华为内部员工持股结构的一次大规模改变。新员工作为新生力量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授予新员工股票将其留在企业里。从长远看,这一措施对老员工有利,新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使老员工的收益不断增长,股票高分红收益能够持续。这对吸引和留住新员工有很大的作用。华为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1 252.17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33.50%。可见华为的饱和股激励制度,使得华为员工万众一心共同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四)时间单位计划(Time Unit Plan)
2012年初的银行个人创业扶助贷款被叫停后,华为的虚拟受限股制度已经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很多员工做出了将手中的股票套现的决定。华为为解决员工购股资金压力,2013年实施了“时间单位计划(Time Unit Plan)”的员工持股计划。TUP计划依据每位员工的岗位、级别、和工作业绩给员工配置相应数量的期权。这个期权规定了一个5年的持有期,即以5年为一个周期,员工在持有期满5年时进行结算。期权由公司直接配给员工,员工不需要花钱去购买。持有期权的员工同时享有分红收益和增值收益,其中分红收益在员工持有期权的5年内均享有。分红收益由公司拟定。在员工持有期满5年时,员工可以同时享有分红收益和股票累计增值收益。累计增值收益在员工持有期权满5年或者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予以现金支付给原持股员工。随着TUP开展,员工不再会有现金购买股票压力,也会比较关心增值收益。这一方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新员工购股压力,使得新员工不需要再出额外的资金去购买华为派发的新股,而是华为直接将股票配送给员工,这就解决了银行个人创业辅助贷款的叫停对个人购买股票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第五年获得的股票回报包括股票在这五年期间的增值收益,所以也使得很多老员工为了获得股票的增值收益,而更加尽心尽力的为公司做出贡献。
(五)2015年A为虚拟股分红情况
华为2015年虚拟受限股分红,每股分红1.95元,升值0.91元,合计2.86元,工作5年基本可达15级,饱和配股(包括TUP)9万股,分红加上升值可获得收益25.74万元(2.86×9万),即使不饱和配股,基本分红也可以达到税前20万。工作10年,17级配股普遍超过20万,税前分红加升值超过50万,而23级虚拟股票超过200万股,税前分红加升值超500万。由华为2015年虚拟受限股分红可知,华为员工的分红收益和升值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持股数较多的员工不仅会考虑分红收益,也会考虑增值收益,这样他们就会更多的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努力地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和上市股权融资相比华为股权激励的优势
(一)避免管理者的在职过度消费
Jensen&Meckling(1976)认为,当高管只拥有公司所有权很少部分时,很容易产生问题,会导致工作缺乏活力进而产生在职消费行为。大部分研究表明,当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构时,许多上市公司管理者都有通过增发股份追求其在职额外消费行为。这是由于,相比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会对债务人规定一些附加条款,从而对债务人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使得其不能自由的支配筹集的资金,而股权融资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更加自由的支配。在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对在中国上市的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股权融资由于其长期性受到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青睐。所以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很多管理层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最大化其在职消费而忽略了公司的长期发展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而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2003年华为股权激励规定3年的锁定期,以及2013年TUP计划的实施,规定了期权5年后一个周期进行结算,结算收益包括分红加升值收益。这两个员工持股计划的共同点就是将员工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发展状况的好坏联系在了一起。可见,公司管理层为了能够获得TUP计划的分红收益和升值收益不会出于追求在职消费的目的而忽视公司的长期发展。
(二)有利于稳定公司股利分红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使得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缺少分红成本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偏低。上市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的经营权情况选择是否分红以及分红多少。当上市公司亏损或微盈利时,可选择不分红;当上市公司盈利状况较好时,仍可选择不分红。无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好坏,上市公司都可以根据未来投资需求决定是否分配给股东红利,这就使得上市公司股利的分配不具有稳定性,导致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也不具有稳定性,也不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华为公司股利分红如下表2所示。由表2我们可知,华为内部持股计划的股票分红从2011~2015年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状态,并且股利支付水平相比于上市公司更加稳定。华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给员工合理的投资回报,与公司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股利支付更具有稳定性,因此更加能够长期留住公司员工。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大多数是为了获取生产经营或投资所需的资金。由于股权融资不需要偿还本金,并且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连续好几年不分配现金股利的现象。通常,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超过其实际需要的资金,存在盲目“圈钱”的现象,即使上市公司投资失败也不会对公司的控制权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股权资本几乎可以零成本的取得和使用。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权融资轻易取得经营或投资的资金,所以上市公司不会过多考虑投资的结果股东的影响,不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通过股权融资筹集到的资金使用效率很低。
华为对员工的持股计划,通常要签订股权激励契约,契约会对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股权激励契约的签订,反映了公司对员工的评价,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使得员工更加关心企业价值的提升。签订契约的经理人主动提高了对公司股价的关注,会更加积极地优化企业资金的配置、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四)股权激励成本测算更容易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成本的测算在于保证激励效用的同时,高效合理的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估值模型对期权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一方面,估值模型的选择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估值模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与确定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测算期权公允价值过程中要有效选择相关参数,如无风险利率和预期股价波动率等,从而使期权成本得到合理降低。若模型选择不恰当,或者是模型中参数选择不适当,都可能使得高估或者低估期权成本,从而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华为的股权激励成本的测算更加容易。华为给员工配置的虚拟股,虚拟股不像实股,持有虚拟股的员工不享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利。华为2013年实施的时间单位计划,通过直接给员工配置一个五年的期权,而不需要员工用资金购买期权,员工享有分红收益和升值收益,员工持股成本为分红收益和升值收益的总和,具有较大的可预见性,降低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五)不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购买股票的一方情况千秋万变。可能是个人投资者、可能是民营企业、可能是国有企业、可能是外资企业等等。由此可见,当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新股时,潜在的新股东有很多种可能,尤其是中小股东居多。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成千上万人持有,控制权十分分散。
华为的股权结构为华为工会持股98.99%,任正非持股1.01%。但是这并不影响任正非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最重要的原因,是华为的股票全部由员工持有。华为的股权结构没有上市公司复杂,不存在外资股、国有股、外部股等情况。因此,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在维护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权方面,并没有因为持股比例低而被削减。
五、华为公司股权激励的启示和建议
(一)华为股权激励的启示
由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对于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来说,由于公司规模和人数的不断扩大,实股已经不能满足配股的需要。若这一阶段,公司仍然采用实股配股,易造成公司股权结构混乱,不易于管理。因此,在公司员工人数大规模增加的时候,可以采用虚拟股配股制度,这一方法既能在不分散公司股权的情况下,同时又达到激励公司员工工作热情和实现长期激励的目的。
2.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要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将公司实现的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员工,不断提高分红比例。若员工仅仅是持有公司股票,而没有享有任何收益,或者是享有的收益微乎其微,那么员工持股和没持股没有什么区别,当然给员工配发公司的股票就失去了其激励目的。
3.企业给员工配发股票时,要考虑员工自身的经济条件,对于那些没有稳定经济能力购买公司股票的优秀员工,企业应该出台一些措施,比如给员工提供低利率的企业内部贷款,鼓励优秀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以留住对公司有利的人才。或者可以借鉴华为的TUP计划,派发给员工长期期权,以期实现员工与公司共进退。
(二)华为股权激励的建议
虽然华为股权激励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我认为,华为股权激励的改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创新管理层激励模式
可以对激励模式进行改变,由于管理层是公司经营状况好坏的关键人物,出于对管理层激励的效率性,可以考虑对公司的副总裁及经理以上的管理层实行现股加期股的激励手段,期股占比50%以上。即授予这些管理层一部分现股,一部分期股,只有当他们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如本年利润增长率达到10%以上)才能将期股转化为公司的股票。管理层持有现股可以享有分红收益,但由于期股的比例比实股高,实股对管理层的诱惑更大一些。管理层为了获得特定条件的期股,会制定出适宜的政策达到期股行权条件,激发管理层的创新能力。
2.规范激励流程
规范股权激励的流程,首先必须制定激励对象的选择标准。华为有一半的员工是从事研发领域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创新力是华为生存的关键,因此股权激励应优先考虑对这些工程师的激励标准。其次应该完善股份的登记、管理、分红、回购、退股等程序。
以往当华为的员工满足股权激励条件时,员工与企业签订一份协议,协议由公司收回,员工通过自身的ID登录公司网站可以看到持股股数和比例。华为的股权激励还未达到公开透明,不易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因此,当华为特定的员工满足股权激励条件时,华为可以在公司网站公告满足条件的员工信息和配股股数,员工可自行决定是否参与配股。同时,华为可以创新分红机制,如给员工分发股票股利;当同一部门超额实现部门业绩时,享有超额收益等。对于股票的回购与退股企业也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对于企业的老员工,公司可以允许老员工将持有的部分股票用作其他投资机会等。
3.明确股权激励与岗位责任制
应引入股权激励与岗位责任制,将股权激励与岗位挂钩,而非特定的个人挂钩。从而使任职于同一关键岗位的员工都能成为激励的对象,以达到提升公司业绩的目的。
六、结论
股权激励是当代公司管理一门科学,运用好这一激励手段对提升企业的价值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重大的意义。但股权激励实施成功的前提是能深度了解公司的情况。每个公司有其各自的特点,切不可盲目跟风,一味效仿我国成功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这样做可能会使公司陷入不可逆转的危机。尤其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因此,在股票估值发生偏离的情况下,要结合公司和市场的真实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股权激励,达到激励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才华,何云佳.员工持股计划研究――基于华为与中兴通讯股权激励模式比较[J].财会通讯,2016(26).
[2]尉桂华,杨亚军.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用及对策分析――以华为为例[J].现代商业,2016(4).
[3]乔宇静.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探析――以华为为例[J].科技与企业,2012(1).
[4]谢琳,于晓明,米建华.危机下的股权激励――以华为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28).
[5]安海.华为股权激励制度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2014.
[6]刘颖.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苦难的分析以及解决出路思考[J].经济研究,2009(5).
[7]肖泽忠,邹宏.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股权融资偏好[J].经济研究,2008(6).
激励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长期激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不断涌现,对经营者的监管激励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所有者的重视。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经营者的控制偏离所有者的目标,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使其目标统一起来,是所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为我国政府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规范和引导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另一方面为准备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提供借鉴,有助于和指引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激励方案。
一、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激励对象受限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把中国作为其发展的平台,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外籍人士不能在A股开户,这就限制了上市公司对上述人员进行股权激励。
2、股权激励额度设置不当
股权激励额度设置的比例对于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据实证研究激励效果最好的比例为5%左右,偏离此比例较多,就会出现激励不足或过度。股权激励不足或过度对实施效果都会有不利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在确定方案时对此两种影响因素未充分考虑。
3、行权条件设置不完善
绩效考核指标通常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一般采用净利润或增加值,有些公司采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指标;非财务指标一般包括市值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以财务指标为主,存在激励条件设置过低与只看重短期财务指标不考虑公司长远利益的现象。
4、激励股份授予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授予方式多以一次授予为主,问题是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只能在股价波动中锁定一个授予价格,此种方式既无法应对市场对股价的影响,又可能会导致长期激励效果不足。
5、违规行权
有些公司为了达到行权条件,在有效期内做虚假财务信息或其他违规行为,通过操纵会计利润来达到行权的条件,谋取不当利益。在日常监督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发现虚假财务信息或违规行为时已经行权,公司可能就是利用“时间差”来行权。
6、激励对象税赋高
我国现在的股票期权薪酬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是按行权日二级市场的股价和行权价的差额来计算,税率最高可达45%,税收负担较重。
二、针对设计与实施方面问题的解决措施
1、丰富股权激励形式
在西方国家,股权激励一般有三种主要形式: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收购。股票期权又包括法定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激励性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期权和可转让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我国证监会颁布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仅重点对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这两种较为成熟的激励工具作了规定,由于这两种激励形式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主要激励形式。随着我国股权激励需求的多样化和不断完善的相关法规,建议丰富股权激励形式在我国推广使用。
2、扩大股权激励范围和对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中,股权激励最初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经理即管理层,后逐步扩展到公司的骨干技术人员,再后来发展到外部管理人员如董事、关联公司员工,最后扩展到重要的客户单位等;而我国目前对于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范围仍较狭窄,建议扩大激励范围和对象。
3、逐步放开股权激励额度
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的额度是由企业的薪酬委员会自行决定的,而我国目前由证监会会、国资委对股权激励额度的最高上限进行规定,激励额度不能超过发行股票总数的10%。随着市场机制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以及上市公司自治机制的完善,建议逐步放开股权激励额度的限制,让上市公司自主决策。
4、设置恰当的绩效指标
股权激励的绩效考核一定要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毕竟股权激励只是一个手段,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公司长远发展才是目的。如果不能实现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价值的增值同步,再好的激励方案也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对于股权激励指标选取而言,在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从股票价格到每股收益,再到权益回报率、经济价值增加值等过程。上市公司在激励指标的选取上应考虑所在行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业绩和公司的价值等综合因素,使得激励指标的选取更为客观合理,根据各公司所处的不同行业、公司具体特性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指标选择上的发展趋势。
5、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效率
股权激励是一个能促进被激励对象更好地为企业、为股东服务,能减少成本,能将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机制。但是这种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需要具备下面的条件:公司的股价能够真正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且与公司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实施股权激励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即要有一个高度有效、结构合理的股票市场为基础,股权激励才能发挥作用,这个市场存在缺陷或者不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阻碍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力。因此,我国在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的同时,应当按市场规律办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制定市场规则,明确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对恶意炒作行为加强监管和惩罚,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6、解决税收障碍
国外股权激励的实施往往有税收方面的优惠,而我国目前对于股票的交易行为一般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外,还对个人的激励所得、红利所得等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由于行使股票认股权取得的价差收益也要视同工资性收入征税。这些规定在无形中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负担,减少了激励对象的收益,长远来看不利于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因此解决高税率,降低被激励对象的税收应列入考虑范畴内。
7、增加激励股份的授予次数
多次授予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激励方式,能够给予上市公司和激励对象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机会,能够有效降低股权激励的风险及提高长期激励效果。为了实现股权激励的长效性,减少市场对股价波动而带来的行权价格影响,应当鼓励股权激励的多次授予,且一次授予不宜过多。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问题应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相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股权激励的广泛应用,其方案设计与实施将更加贴合公司需要,为公司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参考文献:
[1]李卉、卢欣、孙昭伟.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05,10:27-27.
激励方案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 开发项目 激励方案 奖项设置 奖金分配
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建设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建设环节多、员工素质要求高等特点,普通规模的项目会有3-5年,甚至长达10年的开发期。在正常的绩效薪酬管理之外,如何对项目团队进行激励是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部门业务工作的重点。
RX地产是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系统的开发项目激励方案。笔者作为激励方案的主导人之一,在此将激励方案要点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奖项设置,即激励点的选取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土地摘牌之初,会组织编制项目的《计划执行书》,确定项目报建、设计、合约、工程、营销、招商直到交房的全过程时间节点计划;同时会编制项目资金计划,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计划。RX地产设置了两类激励奖项:
与项目开发进度相关的里程碑节点奖,选取项目的开工、开盘、开业、交房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
里程碑节点的奖金基数分别为2-8元/平方米不等,其中开业和交房节点的奖金基数较前两个节点高。当工程形象进度、取得证照时间、开盘或交房时间等按期实现之后,可向公司申请奖励。
(1)项目团队的年终,提取项目年度销售合同额的一定比例作为项目公司全体员工的年终奖金,销售合同额以公司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合同金额为准。
(2)项目利润奖,完成项目目标利润时,以超额利润部分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对项目总经理和项目公司核心团队进行奖励。
二、奖项的检核与落实
明确了奖项和奖励条件,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检核与落实,在保证项目节点按期实现的同时,控制项目工程质量。
(一)里程碑节点奖的检核
开工奖以项目基础施工和取得工程施工许可证为检核要点;开盘奖以项目主体形象进度达到预售许可证发放条件,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同时按计划开盘为检核要点;开业奖适用于商业综合体中的大商业物业,以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开业满铺率达到公司要求(以60%-80%为宜)、按计划节点开业为检核要点。
交房奖的检核较前三个节点复杂,在集中交房前的三个月,公司会组织业务部门、物业公司和第三方验房机构对即将交付的房屋质量进行验收考核,考核结果与交房奖的奖金系数相关。当项目工程进度达到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的交房条件,按计划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和竣工交付使用备案证;同时按期集中交房,当期整体交付率达80%及以上时,方予以奖励。
(二)项目年终奖的检核
项目年度销售合同额设置目标值和挑战值,挑战值为目标值的120%左右。根据项目年度销售目标达成情况,按全额累进制或超额累进制设置不同的提奖比例。
年终奖相关考评指标,一是与项目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及排名挂钩,奖先罚后;二是与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过程管控挂钩,较大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奖金额度相应扣减;三是与项目工程质量投诉挂钩,项目有一-四级投诉的,奖金额度相应扣减。
(三)项目利润奖的检核
项目整体开发的,整体销售比例达到公司要求,集中交付后一定时期内完成施工总承包结算和利润核算,予以奖金兑现。
项目分地块开发的,当期销售比例达到公司要求,集中交付后一定时期内完成当期的施工总承包结算和利润核算,予以80%兑现;待整体开发和交付完毕后,予以综合核算,100%兑现奖金。其中分地块开发的界定,以土地证为划分单位,一个土地证为一个地块。
三、奖金分配方案的制订
(1)分配原则,以激励主要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为主,突出对有贡献价值员工奖励,不搞平均主义和利益均沾。分配方案以项目核心班子意见为主,分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进行纠偏和审批。
(2)运用岗位价值系数法确定项目各级员工奖金分配额度。首先确定项目团队中每个岗位的岗位价值系数,各级员工岗位价值系数设置一定的区间,如普通工程师岗位价值系数定为1-4的区间,项目总经理定为20-25的区间,具体分配时项目公司核心班子可根据员工工作相关度和贡献度合理取值。
(3)按岗位价值系数与员工人数核算出项目公司员工岗位价值系数之和,再核算单位岗位价值系数对应的奖金额度,最后根据每位员工的岗位价值系数核算具体的奖金分配额度。
四、约束条件
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公司从战略决策层面对房地产开发计划进行了调整并重新的,公司按新的计划节点对项目进行考核和奖励。
激励方案范文6
近年来,我国电力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电改9号文件的下发,售电市场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大量涌入,供电企业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因此,供电企业要想保持行业竞争力,必须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挖掘内部管理潜质,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这其中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全面发挥和依靠全员力量,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合力,统一行动。科学的激励方法能够使员工自发地融入到公司战略目标中去,员工激励工作的改进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当前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供电企业的员工激励方案滞后,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薪酬激励为主,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然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主要以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为主,没有绩效工资内容,造成了薪酬激励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岗位工资没有划分等级,导致岗位相同的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其他激励措施也不完善,例如培训激励方面,培训对象单一,内容单调,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过慢,员工成长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改进提升员工激励工作是供电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供电企业三维立体员工激励方案
1构建体现岗位价值、绩效贡献和能力素质的薪酬激励方案依据公平理论,薪酬激励方案要重视公平问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名员工,还要尽可能地让每名员工都感受到这种公平、公正。因此,供电企业要按照人力资源“全员全额全口径”管理的要求,实行以岗位定薪、按业绩取酬、靠能力竞争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薪点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薪点工资体现岗位价值和员工能力,它是在薪级和岗级的基础上,工资标准按照薪点数设定,发放额度依据点值核算。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所做贡献,发放形式主要为专项考核奖和绩效考核奖两种。绩效工资占个人工资收入的比重,要按照岗位层级和类别合理确定,随着岗位层级的升高比重要加大。绩效考核奖是定期发放的,以员工月度、季度或年度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专项考核奖是指为完成某项重点工作或重要项目,设立专项奖励,根据员工在该项目(工作)中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考核发放的工资项目。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一方面能够真正做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岗位价值和员工能力素质、工作业绩作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各类人员薪酬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解决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存在的一岗一薪,岗不变薪不变的问题,相同岗级的人员因为人才、学历、职称、成果等条件不同,其工资也将不再一致。
2构建以业绩、专业、全员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激励方案
依据期望理论,绩效考核激励方案要把握好期望估计、价值估计与绩效获奖估计等因素,提高激励措施的针对性,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供电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要综合运用定性(软指标)和定量(硬指标)的分析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效果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一是构建“业绩考核体系”。将企业年度目标细化分解成多项关键业绩指标,搭建公司级KPI体系。公司级 KPI考核结果作为年底各部门评先树优、发放绩效奖金的依据。二是构建“专业绩效考核体系”。按照各部门管理职责,将公司级KPI从专业管理的角度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形成专业KPI。专业考核结果,作为日常奖金发放的依据。三是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将负责的目标、指标、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个岗位,建立员工KPI指标。同时实施以“月度重点工作为主线”的考核,确保月度工作与年度工作的协同推进。将年度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对标(业绩)指标,分解到月度,逐月对责任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员工月度薪酬的绩效工资单元,按月兑现。
业绩、专业、全员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激励方案一方面实现对企业各层级和员工的全方位覆盖,保证了下级和上级、个体和整体的有效联动;另一方面实现部门和员工的双激励,能够引导全员转变作风,激发了员工潜能和企业活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
3构建全面覆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激励方案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供电企业要结合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采取各种方式,让员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其成就感。培训激励方案要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待岗培训、职(执)业资格培训等。
一是岗前培训。培训对象是新进人员,分为学习培训和岗位实习。新入职员必须按照岗位规范要求,通过岗前培训达到上岗条件,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二是岗位培训。培训对象是各层级员工,以脱产学习为主。高层管理人员脱产培训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管理技能等;管理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技能人员培训新的操作技能等。三是待岗培训。管理和技术岗位“两无” 人员(无学历、无职称)和生产岗位“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职称、无技能等级)不允许上岗,需要依据岗位要求进行岗位能力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四是职(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电力行业特点,从事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工种的员工,必须获得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职(执)业资格证书后,如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等,才能上岗。
培训激励方案更加完善健全,全面覆盖各类员工,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岗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