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课件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1

一、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 KMnO4为紫黑色 。

3.红色固体:Cu、Fe2O3 (红棕色)、HgO、红磷 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蓝矾(又叫胆矾):蓝色 NO2 :红棕色气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见四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O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 教学时间 科学划分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怎样划分才算科学,才能使教师教有效益、学生学有效果呢?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划分的。

一、教师的讲课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用于教师讲授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要精选有价值的例题,详讲与略讲相结合,语言要简练明了,富有启发性,要给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1:在1、2、3、4、5、6、7、8、9、10这10个数前面任意添上“+”号或“-”号,(1)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7?(2)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2?若能,给出一种分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能使它们的和等于-7。分法如:1-2+3-4+5-6+7-9+8-10=-7。

(2)不能,因为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无论怎样分,结果都不可能为偶数。

此题只需简要分析,不必作详细讲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1)要让其计算的和为-7,10个数的和是负奇数,相邻的两个数相减其和是-5,不行,就考虑用两组相邻奇数与相邻偶数相减求和来尝试。(2)根据数的和的奇偶性原则,一组数的和的奇偶性是不变的,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有如上结论。

例2:下列4组图形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有几组?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①②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④是轴对称图形。故只有一组。

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看是否能和另一个图形重合来判断就可以了,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

二、师生的互动探究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说明可以多于。数学课上,师生的互动探究比教师的讲解来得重要。因此,教师要尽量少讲,多留时间与学生探究,因为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掌握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科学记数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记数规律。

例3:今年九月份,我省新入学的高校学生数为2930000,用科学记数法怎么表示这个数?

解:2930000=2.93×10

通过分析探索就会发现: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及n的值。

运用n与原数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关系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解答类似问题。

例4:如果平均每天观看道德观察节目的人数是:78500000人,78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摇 ?摇)。

A. 7.85×10?摇?摇B. 78.5×10?摇?摇C. 7.85×10?摇?摇D. 78.5×10

解:78500000=7.85×10,故选A。

此题不必分析,运用上面探索出的结论,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探索的目的就是寻找规律,再运用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这种学习属主动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智力,提高能力,激趣,掌握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将知识构建成网。

三、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是说可以多于。在学生练习中,课堂练习尤为重要,课堂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才有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落到实处。练习题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课堂练习题目的精心选择十分重要。

教师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例5:正方形ABCO,ABCC,ABC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A,A,…和点C,C,C,…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求B的坐标.

分析:首先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分别求得B,B,B…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据此即可求解.

解: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

A的坐标是(0,2),A的坐标是(2,4),点B的坐标为(2,2).

点A,A,A,…在直线y=kx+b(k>0)上,

b=22k+b=4,解得k=1b=2,y=x+2.

C的横坐标是6,A的纵坐标为4,B的坐标为(6,4).

在直线y=x+2中,令x=6,则A的纵坐标是:6+2=8.

B的横坐标为2+4+8=14=2-2,纵坐标为8=2.

综上,B的横坐标是:2-2,纵坐标是:2,故B的坐标是(2-2,2).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的变化规律,由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当然设计练习,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要针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能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合理的练习设计。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3

1、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由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包含很多有污染、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可用信息手段向学生展示这些实验,既安全无害,又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无法在课堂演示的实验,例如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会导致硫酸飞溅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出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对这类错误操作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在讲台上做的实验现象,利用投影仪就可以将其放大在屏幕上,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突破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由于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很抽象,且不少知识无法一一向学生再现实验过程,这使得教师只能通过口头实验或纸上实验来传授知识,而这些内容就成为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学生普遍觉得实验仪器和实验现象难以记住,化学知识枯燥无味,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虚拟实验室作为教学平台,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帮助他们突破化学知识中的重难点。

二、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1、相关的硬软件设备极度缺乏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电脑设备提供硬件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学校都极度缺乏计算机设备,甚至部分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也无法提供。还有些学校尽管安装了电脑,但缺乏相应的整合资源,也使得计算机设备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开展教学整合。另外,相应的初中化学教学软件也有所缺失。虽然当前的辅助化学教学软件丰富多样,但真正能够适合系统教学的精品软件却依然缺乏,这就使得教学整合无法有效开展。

2、教师的应用能力不够且存在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应用整合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应付省事,直接下载现成网络课件授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部分教师利用信用技术容量大且省时省力等特点,快节奏的播放式授课,弄得学生一节课下来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不仅如此,这种刻意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还会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3、学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许多学生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遇到疑难问题,不假思索就在网上寻找答案,使得自己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容易使得学生机械地看和听,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部分学生认为不用听课,只需把课件拷贝即可。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1、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别很大。有些教师不会修改课件,直接下载网络课件进行授课,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有问题,不能正常播放,影响教学;有的教师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资料等等。对此,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问题情境

由于信心技术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如果能够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展示给学生,其形象生动的内容势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讲述某厂氯气泄漏并爆炸的新闻报道,在课件中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提出问题:消防人员利用了氯气的哪些化学性质去处理泄露的氯气的?这样能够让学生迅速从图片和文字中找到答案并投入到整节课堂中去。

3、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环节;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59-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原理、化学概念等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实验密切相连。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与强化实验环节,以帮助学生获得化学概念,深刻理解与巩固化学知识,把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锻炼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一、强化化学实验原理,奠定实验教学基础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原理不但是基本内容,也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若学生不了解基本实验原理,则无从入手。尤其是初中生,教师更应强化实验原理,让学生在学习开端就获得规范要求以及科学训练,为今后化学学习做好铺垫。实验包含基本的反应原理与操作原则,其中基本原理分为:反应、装置与操作原理。

第一,反应原理,即推断或说明或反映什么物质发生怎样变化的理论。如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什么物质进行反应?为何要选这些物质?其有何反应条件等。让学生掌握化学变化实质,为实验装置与操作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第二,装置原理。依据反应原理,指导学生把握仪器的选取原则。①依据反应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性质来选取仪器。如反应条件:高温、加热、常温、加压、通电、催化剂等。依据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来制取新的物质时,其所选仪器也不同。②依据化学反应速度的控制要求来选取仪器。在化学实验时,有的需加快反应速度;有的需对生成物的量进行控制;有的需减慢反应速度等。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氢气时,则需讲明书本上利用长颈漏斗的优势,通过这样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实验设计时选取正确仪器。

第三,操作原理。实验技能方面:①掌握所用器皿的性能与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过滤、溶解、结晶与再结晶时的操作方法。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白:①配套组合。依据实验需求,所选仪器、规格、大小如何搭配、协调?如果不组合会有何弊端?可否作代用或者调换代?②注意连接顺序。所选仪器如何连接,其先后顺序怎样?为何需安排这一顺序等。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其顺序是:通、点、熄、停。若前者颠倒则爆炸,而后者颠倒则氧化。

二、强化教师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实验演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老师演示,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增加教学互动性;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生动、准确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加深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学会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术,树立严谨的态度,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等化学实验能力。

第一,教师要研读大纲,把握教材重点与难点,弄清所需演示的知识,需构建什么化学概念?展示什么化学原理?需示范或者纠正的实验操作有哪些?需培养学生哪种能力等等。如:“镁的性质”的演示实验,通过镁带燃烧,主要向学生说明什么为化学变化,重点让学生观察镁燃烧之前为银白色条状物,在燃烧之后则变成了白色粉末,突出镁燃烧前后在形态上的变化。

第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化学演示教学中,若向学生演示不同的集声、光、味、态、色于一体的趣味性化学实验,则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冲击,以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例如:教学“酸碱滴定反应”时,教师先在一张白纸上以无色氢氧化钠画出一朵小花,再在纸上喷上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画面上出现一朵红花。再如: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会形成大量热。教学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演示“魔棒点灯” 实验。如教学“酒精和水”知识点时,教师可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通过这些趣味性演示实验,学生十分好奇,急于想知道原因,于是学习兴趣高涨,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心理上的准备。

三、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提高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不仅需要演示实验,更需要学生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学生实验、选做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对学生实验,教师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与机会,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动手实验中来。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是一个逐步过程,需要教师的周密计划,不可急于求成。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理念;自信;敢于;乐于;有效;尝试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体性,主动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优势,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每节课都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激励赏识学生,让学生自信参与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一大部分学生养成的习惯不好,基础差,缺乏成就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有信心学生才有追求、有动力参与课堂。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有时同事或领导一句肯定的话语可以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何况学生呢?因此,我尝试对学生关心、宽容、尊重,多找他们的优点,来唤起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课堂组织形式尽量多样化,如请学生当小老师、分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发言踊跃,得分高的小组给予奖励等等。通过这些尝试,我让学生从多角度取得了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机。

二、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具有绝对权威,这种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角色,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并和他们交朋友,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将每堂课开始的三分钟,留给学生,只要和化学有关的内容,备有讲稿,无论是优等生、普通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登上讲台,介绍化学知识或学习化学的经验、体会,充分展示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讲得如何,我都予以表扬,我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真没想到,原来我也是很棒的”。

三、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要求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习了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三部分水的人工净化以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我给了他们约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每个同学都带来一个形式多样、取材各异的净水器,你不仅能感慨他们的奇妙、独特的构思,他们还能与你讨论自制净水器的优缺点和制作心得。经过一学年的尝试,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学生不再恐惧化学,对学习化学充满了兴趣。

四、注重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6

一、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切实从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目标,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教案,设计预习作业时把基本概念理解到位,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力求每一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而不是同一个教案一刀切.

二、备课要充分,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进行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盐”的教学中,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有选择地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本课的前半部分是基础内容,只要学生通过认真看书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以预习提纲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疏通,学生通过预习这部分内容,就能顺利掌握了;而这节课的重点则是放在粗盐提纯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把课堂从教室移到了实验室.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是我还是在预习提纲中详细列出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点以及何种原因会造成何种情况等细节问题.综合考虑了这些情况后,我在这节课中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把前面基础知识的内容简单扼要地带过,温故习新、导引自学部分重质不重量,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学生实验之前,我把重要的、关键的地方再次强调,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期间还会让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回答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因为备课充分,再加上对学生错误的及时纠正,所以每一组实验都成功了,学生们都体验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同组学生之间通过充分的自主、合作和协调,也极大地培养了自我动手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当然,本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生不知道某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我注意到了,放在实验桌上的坩埚钳竟然没有一个组的学生用到过它,对于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反馈纠正”环节中我及时让学生进行了反思以弥补知识中的缺陷部分,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多进行实际操作.

三、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基本不讲课,学生自主学;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成了新时代教师的追求.由动而活,由活而生成、发展,“动而活”是教师的课堂灵魂.学生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和快乐.教师由教书匠变成了研究型教师,由传统模式下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追问、点评、拓展、提升规律和评价.上课尽量让学生多讲、多练,而我自己则尽快转化自己的角色.当我们进入了中考复习中的章节复习阶段,我坚持在课前把学生们的每一份预习作业都认真批改,这样就有效地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在每次展示之前,我都让学生先通过组内自主合作、讨论把问题解决一部分;而对于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可面向全班,让别组的同学参与解决.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频繁的语言表达过程中有了显著的增强;同时,由于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越来越注意讲解的技术和技巧,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越来越大,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保障.总而言之,这次的实践过程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奥秘所在,也让我充分相信,只要坚持交流质疑,精讲点拨,重视互动探究,让学生活动走到实处,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也会像大城市里名牌中学的学生一样棒.

四、适时引入奖励评价机制

有效教学方案实施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没有及时引进评价机制,时间一长同学们上课又开始心不在焉、没有激情了.说到底,因为没有奖励,做好做坏一个样,导致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为此我引入了奖励评价机制:讲题出色的加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加分,能一题多解的加分,能想出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的加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机制的引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进而达到在竞争中进步、在学习中积累知识的良好效果.

五、在展示中注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