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区教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区教师范文1
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如果教师工作精神状态良好,语言生动形象,逻辑性强,肢体语言丰富,亲和力强,板书整洁优美,必然会导致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互动性良好,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生源自然是稳中有升。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佳,易发怒或情绪低落,则课堂互动性肯定差,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教师工作不良情绪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上缺乏生机,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死寂,学生欲睡浓浓无精打彩。二是教师心情烦躁,当自认为某个简单的问题讲解后学生没有领会,就态度粗暴,大声呵斥,缺乏耐心;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总认为社会对己不公,在教学工作中牢骚满腹,向学生发泄,对领导、对同事的不满;有的老师脾气不好,讲课易于动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产生不良情绪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有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影响了睡眠,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一脸倦容;有的教师晚上娱乐时间过长,影响了休息。二是,有的教师体能不足,身体欠佳,导致情绪低落。有的教师患有某种疾病,提不起精神,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教师是社会的一员,教师的情绪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如不能正常面对社会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分配不公,教育行业属清水衙门,与人攀比,无心施教,不良情绪自然产生;有的教师在晋级、晋职、奖金分配,职称评聘、年终考评等问题上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还有的教师因为家庭问题产生不良情绪等。此外,教师的不良情绪的产生也受学生的影响,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容易诱发教师产生不良情绪。
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教师要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职能,没有良好的身体是不行的,为此,老师要注意营养,加强体能训练,学校也应主动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定期体检,确保教师健康上岗。二是,牢记教师职责,调整自己心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法》、《教育法》等相关规定,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盲目攀比,把自己的一生和学生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不良情绪就不易产生。三是,积极推行“三爱活动”,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学生爱校如爱家,学生爱老师如爱父母,老师爱学生入爱自己的子女,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融合到社会大家庭中。加强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社会矛盾,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社会和社会成员,乐观向上,处事泰然。五是,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老师上课产生冲动易怒情绪时,要做做深呼吸,使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如有身体不适,要提前请假就医或休息。确保教师以良好的情绪登上讲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山区教师范文2
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教育领域,三主五步教学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吹遍了全县各校。教育局打算把桑植教育打造成全县对外工作中的一张名片。教育进步只有在全县整体推进才能算实现这一目标。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存在有较大的困惑,山区小学数学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的精神状态、都与当下的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拘泥于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
湖南桑植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教育经费与同地区县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老教师当中还以以前的民办转公办教师为主力军,大都从教三十年左右,长期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对国家经济信息了解不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教科书为主,不与现代信息社会相结合,而是一味地用教科书上的现有数据,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教学《统计知识》时,书上的数据还是1997―1999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后,让学生归纳、整理、填表。没有结合现代农村的留守儿童感兴趣的案例,如体育赛事数据统计中的CBA球员数据分析、有益游戏数据统计等。在练习中,多数农村的孩子对棉花、粮食等数据情况了解甚少,学生兴趣不浓,形象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思考力都会因此大打折扣。
2.科研意识淡薄,教研成果匮乏
现在广大农村教师的结构调整还以大部分民办教师转公办为班底,针对教学都还比较吃力,更谈不上教学科研工,加之农村教师没有科研习惯,学校经费有限,对山区学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实很有心要。比如现在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占的比重在80%以上,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全是隔代教育或是寄养在亲戚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对数学这门课程更不感兴趣,老师要根据来进行教育,才能让广大山区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3.工作量大,兼带学科繁杂沉重
山区学校教师受待遇问题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学校正规教师始终得不到保障,即使国家现行政策下招到一部分特岗教师,但他们生活一段时间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后也会选择离开。因此,学校教师不得不加大工作量,分来的专业的音体美教师也只好上一些与专业不符的语数课程,或者是科学、品德课程。山区农村村片小教学点的教师随着国家的集中办校,大多地方的村小都变成一人一校的村小。村小教师不得不承担起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山区学校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学生都要上早晚自习,教师多半是白天授课、辅导学生,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许多教师往往都不是只任教数学这一门课程,还兼任其他科或学校杂务等。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但山区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超过了有关要求。
4.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不少代课教师,这些教师资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用人机制存在弊端或物欲横流的思想。有能力、有特长、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农村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往往会选拔到县城小学。教师没有服务农村的思想,没有关爱农村儿童的心,是在农村扎不住根的。以上原因无形中也削弱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大了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如何处理上述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普遍性。其原因究竟何在,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呢?
1.改变教学方法,数字贴近现实
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县推行的三主五步教学法还是围绕“三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训练为主线)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紧扣教材,教师适当辅导,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效率高起来,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都得轻松。
2.提高科研意识,重视教研成果
山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除课堂教学外,平时大量的时间花在应付课堂上正确传授所教知识,应付有关部门人员的教案抽查调查,对各类课型的教学研究、怎样利用教材这一载体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数据充分挖掘学生数学课堂的潜能,开启学生智力,总结教学得失等,要求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用大量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年度创优,形成良性发展。
3.开足课程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补充山区教师,落实课程计划,开齐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由于缺少专业教师,课程计划很难实施。很多音体美课程要让数学教师承担。国家要对驻扎在边远山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可观的津贴,这样才能留住教师,让教师安心扎营,服务于山区孩子,给山区教育带来可持续发展。
山区教师范文3
暑假学校招聘教师时,我们一位校长向某位应聘老师提出了“你最近几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关注,便在心里问自己,“最近五年的规划是怎样设定的”?我不敢大胆地设想,山区音乐教师这个弱势群体,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培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致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因而对自我的提升和山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缺乏底气和信心。通过这次学习,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我努力的方向,大胆地自我规划:“一定要向名师看齐,争做一名优秀的山区音乐教师”。南岸区进修校邹荣盛老师说:“有所为则有所位”。我便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其中的“为”和“位”。
1 提高音乐素养、使教学有“为”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活动,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些片段与专家的讲解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欣慰地发现:我的教学流程,还没有背离新课标,教法和学法也能渗透现代教育理念,自我感觉还不十分落伍。这得益于离职进修,在川音的大学学习生涯中,老师结合新课标渗透音乐教学法,在把握音乐形象,讲解音乐知识,提炼音乐要素等方面,为我今天的教学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实施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潜在意识的生成,但这仅仅是新课标理念的初始萌芽,离专家的教学风格还差之甚远。这次培训活动使我更进一步明确,要使这种潜意识更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并落实到平时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更科学、更适用、更有效,只有在不断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有所建树,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和发展。
2 拓展学习空间、使事业有“位”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信息便捷,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遍访名家。网络是我们重要的学习首要途径。其次,积极参与音乐赛课、评课、培训等活动,直观感受同行的教学技艺,受其感染、熏陶和启迪,就像这次培训一样,很多课堂上的疑虑都得到了充分的解答;第三,积极发起和参与校内、县内音乐教研活动,整合身边有限的教学资源,促进音乐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在音乐教师合作交流中生成本土音乐教育资源;第四走出学科,打破学科界限,挤出时间听取其他学科的课,学习其他学科教师解决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措施,学习教师的课堂设问和教学机智,实现学科的整合。总之充分发掘、拓展学习空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充实自我业务素养,使音乐教学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自我业务素养提高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用教学业绩和效果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从而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
山区教师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行为;学习方式
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办法,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为了解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还存在什么问题,研究基于对“贫困山区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的调查,以山西省忻州市贫困县的中小学为调查范围,从教师、学生、校长三方面调查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以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
一、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既可以发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可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
1、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有82.29%的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经常拓展,有自己的补充,重点、难点突出。这充分说明新教材确实体现了生成的特征,突出了新教材所强调的教学过程中的创造与补充。但有17.71%的教师“照本宣科”,不对教材作深入钻研与分析,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知识讲授,资料贫乏,讲课思路较狭窄。
2、在教师关注点上
一是从关注学生考试结果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表现为有82.1%的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问题。61.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仅关心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且对思考过程、回答结果有无创造性更为关注;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关注知识的掌握,有39.1%的学生认为教师更关注教师能力的发展。这说明还有三分一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没能扭转过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
3、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及时间上
布置课外作业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有助于巩固课堂和检验书本知识,有利于因材施教。调查显示:有2.08%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从来不辅导学生;一周辅导学生1-2小时的占教师总数的36.46%;有84.38%的教师感到新课改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如表1。
中小学教师辅导时间的缩短,与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符;工作量加大,使教师对新课程研究很少,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程序,对三维目标难以顾及,忙于应付,疲于备课。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
新课程观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生命。课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身心、个性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结果如表2。
调查表明,近一半学生认为作业量不多,用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为了提高听课的针对性,70%多的学生能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约有50%的学生认为作业量较多或非常多,这说明部分教师还没有改变教学方法,仍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效果。有10%的学生不能提前预习功课,学习盲目、被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起来。
(三)教师自我反思方面
自我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调查显示,有28.13%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每节课后都写授课体会与感受;有38.54%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一般情况下都要写;有30.2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只能偶尔进行;另有3.125%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从没有反思过,且此部分调查对象集中在农村初中。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所以不能自觉地进行,甚至从不反思,这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把能否进行自主、合作或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行为的标志。于是,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师达61.2%,“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异常“活跃”。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及时肯定学生的长处都是可取的。但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时髦”的外在形式,学生能懂的要学生分组讨论,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能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学生有探究欲望时,为赶时间,71.2%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述,告知结论。这致使学生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性,体验不到分工协作的快乐。
二、原因分析
造成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新课程理念模糊
课程理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表达越明确,把握越准确,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越强。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已深深扎根于部分教师(占1/3)的头脑中,这自然会干扰、阻碍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吸收。在他们的认识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绩。因此,不顾学生的实际与感受,将学生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随心所欲;一味地向专家学习、向权威学习,视专家、权威为标准、真理。另外,还有15.63%的一线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过于理想化,不分学科的三维目标过于泛化,这必然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流于表面形式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对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的深刻变革,更加需要全面、深刻的教师培训来保证。但是,目前教师的培训针对性不强,一般限于专家的集中讲授,表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与教师的实际要求不吻合。例如:当前主要是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地市级或省级教师由省级教育学院培训,县级教师由地市级教育部门培训,农村教师由县教育局来培训,且近90%是采用专家讲授、集中培训的方式;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讲授仅占10%左右,且对教师如何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缺乏引导与监督,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源头缺乏活水,知识陈旧或行为茫然。
(三)教师压力过大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这类学习方式一般适用于小班教学,在大班或复式班运用,教师需要更认真地设计,在备课与方法上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忻州市有国家级贫困县11个,占全国贫困县(35个)的31.43%;目前小学中有复式班的学校占总数的61.1%,复式班占总班数的20.64%,复式班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31.2%。再加上对学生能力、主体性的培养,教师难以适应。此外,经济的贫困导致大多数教师工资待遇低,生活负担重,经济压力大,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四)教师职业倦怠感较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长期的压力和倦怠不仅造成教师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同时也影响着教学水平。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衰竭,即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每天机械奔波于家庭与教室之间;第二,非人性化,即教师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第三,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评价降低。高年龄、高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明显高于年轻教师,小学教师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如此消极的心理状态显然难以有合理的教学行为,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
(五)评价体系滞后
评价体系,尤其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学校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而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担心孩子考试成绩,两相权衡下还是多以升学为主要追求。个别学校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受到家长的强烈抵制;每年一度的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等常规工作,仍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如此评价标准下的教学方式自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评价制度的滞后与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瓶颈。
三、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在于其能够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在这方面,除了教师自学新课标外,学校还要通过培训、观摩录像等多种途径,使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蕴含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求,从内心深处树立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切实转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激发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内在动机与热情。
(二)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由人类的主体性构筑而成,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真正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教学结果等,它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强烈愿望,以教师的教学需要和个性特征为前提,“它指明了处于教学实践中的人,应该审视教学过程,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程度。”有反思意识,才能以教学主体的身份投入教学之中,对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不断地促使自己朝既定的方向努力。而缺乏反思意识的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三)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
第一,我们应该对培训的形式及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实际,与其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反思;将培训内容深入到微观层次,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将科学规范的案例示范于课堂,使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将新教材的分析与课题设计联系起来,将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第二,加强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重对教师进行课程基本理论、课改目标及理论、教学原则与教材、具体的教学策略、学科教学案例等方面的培训,从多方面健全培训制度。
(四)降低教师压力,消除其职业倦怠,使教师保持健康的心态
教师压力的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消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校长、家长、学生与社会对教师应抱有合理的期望,从加大教育投资和加大宣传人手,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征,树立恰当的期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教育工作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第三,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如,校领导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等,这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和积极个性的重要举措。第四,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
山区教师范文5
一、偏远山区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师心理失衡
大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定位过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而实际情况是繁重的工作、生活负荷换得的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心理期望与现实落差巨大,出现了挫败感与心理失衡,导致归属感缺失。
2.人际关系僵化
大部分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往往与老教师存在一定分歧,甚至个别青年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善于听取老教师意见,人际关系不融洽,造成归属感缺失。加上教师交际范围狭窄,个人婚姻大事无法顺利解决,以至于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
3.学校管理不善
偏远山区学校各种行政事务、各项评估、各类材料报送等无端地增加了教师工作压力。许多学校在管理中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评价上唯成绩论,不考虑教学态度、工作责任感等,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学成绩直接挂钩,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论资排辈现象也还存在,使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成就感。还有就是学校的管理者不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青年教师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也是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4.办学条件太差
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进城需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支出,教师由农村考入城市再回农村工作,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品质,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此外,偏远山区的网速无法帮助青年教师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音乐教师苦于没有专业的辅助教学设备,办学经费也有限,必要的培训都无法开展等等,造成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
5.政策保障不力
偏远山区教师福利待遇低,而职称评定标准相较城区学校更加严格,因编制数量少、人员更替慢,新进教师多停留在初级职称,有的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却仍拿着初级的工资,另外为职称评定还要准备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普通话测试等,花费了比城区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前景仍旧渺茫,无法给自己准确的定位,造成归属感缺失。
二、偏远山区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影响
1.教师流失严重
一旦青年教师缺失归属感,就会将教师职业当作“跳板”,边工作边寻找机遇,一旦考上公务员、研究生或条件优越地区的岗位,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失给学校教育教学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2.教育质量不高
教师的情感是有效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因素,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而焦虑不安,工作不积极,缺少主动性。很多青年教师人心思动,他们的离开或准备离开的想法和行动,势必影响到周围其他教师,造成教师队伍人心不稳,还加重了其他教师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学校生源不足
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师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缺失归属感,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的离开还迫使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甚至有的学生因对新任教师有逆反心理造成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更会降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甚至出现学生转校现象,使学校生源受到影响。4.社会资源浪费教师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如学校在新任教师“传帮带”、培训等方面浪费了一定的人财物,而偏远山区完小教师多兼任管理职能,学校必须重新进行人事安排。
三、偏远山区教师归属感的构建
1.倾斜政策,保障教师权益
对偏远山区学校加大投入,提升软硬件水平,为教师提供周转用房,节省教师上下班时间及租房成本。依据学校的偏远程度,结合教师在农村学校的任教年限发放特殊津补贴,使其在待遇上与城区学校适当拉开差距,教师如调离偏远山区则取消补贴,通过提高待遇来稳定偏远山区教师队伍,也吸引城市教师向农村“回流”。此外,规范职称评聘制度,放宽对学历、英语、计算机等条件的要求,在偏远山区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可申报特设岗位,畅通晋升渠道,让青年教师通过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来增加归属感。
2.强化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劳动,让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综合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引入学生、家长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巩固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注重人文关怀,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为其参加进修、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关注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婚姻大事。培育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拓展训练、工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培养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主人翁意识。
3.提升修养,奉献教师职业
山区教师范文6
2008年初,国际明星邝美云从香港赶到江西黎川县山区,出席由她捐资的德胜中学教学大楼落成典礼。典礼结束,她微笑着走下主席台,要与学生们合影留念。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年43岁的万丽敏在这所中学已从教20多年,这次她被安排做接待工作。她看到国际大明星与山区学生们的欢乐互动,心里很受感动。正巧她身上带着一部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卡片数码相机,她不由得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珍贵难忘的画面。
第二天,万丽敏将这些照片拿给一位经常发表摄影作品的远房亲戚看,对方连连称赞,夸她拍的这些照片是非常好的新闻稿,建议她向当地报纸投稿,这些照片一定会被采用。
远房亲戚的话仿佛为万丽敏打开了通往另一方天地的窗户。她给照片配上文字,当天就发给了报社。很快当地的报纸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发了她这一组照片,这则大明星助学的图片新闻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万丽敏拿着报纸,心里又激动又高兴,没想到自己拍的东西真被媒体采用了,还产生了如此轰动的社会效应。
此后,万丽敏的业余生活又多了一个爱好一一摄影。一到休息日,别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茶打麻将,而她要么呆在家里学习摄影知识,要么怀揣那部卡片数码机,像个独行女侠般,在县城周围、黎河滩边、横港桥上、明清老街等处寻找摄影素材。看到天上云彩好,就拍下一片云,见到一个人姿态好,也拍摄下来。总之是见什么美就拍什么,她还经常自掏腰包冲洗照片送给“模特”们。
渐渐地,万丽敏开始觉得卡片机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在同行的点拨下,她意识到该“鸟枪换炮”了。可是换这门“炮”――数码单反相机要六七千元钱,她的工资每月才1300多块,爱人王茂春是德胜镇常务副镇长,工资高不了多少,他们积蓄也不多,儿子又正在上海读大学,开销很大,身为“家庭财政部长”的王茂春自然不舍得花这笔钱去买那玩意。
听说老妈迷上了摄影,要买近万元的新机子,儿子立马从上海打电话客串起了说客:“摄影是高雅、健康的爱好,比打麻将强,我支持老妈买。”儿子的话有道理,王茂春只好咬咬牙,拿出一些钱,万丽敏自己又凑了点,买了一部7000多元的宾得单反相机。
愿望实现,万丽敏如获至宝,无论走到哪,都会背上这部机子,随时捕捉美的画面。2009年5月的一天,她拍下了一位精神矍铄、双眼明亮如水的老人。这幅表现这对独特明亮的双眸名为《沧桑岁月》,作品在专业摄影杂志《人像摄影》上刊发了,并获得了月赛欧宝杯摄影生活纪实人像类三等奖。
有了成名作后,万丽敏更加痴迷于摄影,接连拍出了许多佳作,不少作品在全国各类摄影大赛中屡屡获奖。
洪水来临历经惊心动魄
2010年6月初,暴雨一直下个不停,黎滩河水猛涨,湍流不断。险情悄悄向德胜这个山区小镇袭来。
侣日上午9时许,万丽敏正在楼下教室上课,当看到室外紧邻河边的操场已被洪水淹没,凭着以往的经验,她猛然意识到一场特大洪水即将袭来。此时已快下课,大批学生课后会去操场边的厕所,而那里已经成为最危险的地方。于是她立即向校长报告险情,校方马上采取措施,禁止学生进入危险区,同时万丽敏与同事果断并迅速将楼下的学生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就在数百名师生全部安全转移后不到十分钟,德胜镇百年未遇的特大山洪爆发了。洪水漫进校园,淹没了河边的厕所,教学设施及周边民房被毁,部分学生宿舍也在洪水中瞬间倒塌。
那天万丽敏带着相机,摄影人的敏感驱使她拍下这惊心动魄的画面。她没有带长焦镜头,但为拍摄洪峰现场画面,她就近距离接触洪峰。她打着赤脚站在洪水里拍摄,有一阵洪水甚至漫至她的腰部。此时,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的一句话在万丽敏脑海里盘旋:“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为了能真实记录下山洪,万丽敏忘记了自己身处随时会被洪水卷走的险境,直面洪水猛兽。
直到对面的村民不断地呼喊提醒她:“危险!赶快上岸!不要再走了!”万丽敏这才赶紧撤离危险区,而她拍摄站立的位置也马上被洪水淹没了。
拍下这些照片后,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万丽敏要将受灾画面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好心人知道山区德胜镇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唤起更多的关注和援助。
当天全镇停水停电,次日,万丽敏赶至40里外的县城,将图片发到人民视线网上。6月20日,全国数十家网络媒体转载了这些新闻报道图片。万丽敏成为在全国最早报道黎川县遭受百年未遇特大山洪灾害消息的人,第一个拍摄到山洪爆发现场照片的人,而这组照片也成为了黎川县里研究山洪地质灾害的珍贵资料。
灾情传出后,当地政府干部全力组织受灾村民转移。到19日下午,政府已搭建起帐篷安置转移出来的灾民,中央和省市的很多媒体记者也赶到灾区采访。万丽敏凭借着地利人和的优势,也以一名“新闻志愿者”的身份,挎上相机,加入了捕捉新闻的队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特大山洪灾害,全镇受灾程度如何?这都是万丽敏所想要了解的摄影主题,她决定到距山洪爆发最近的茅店村去看看,那里还有一个山洪爆发地的自然村――里茅店村。
里茅店村与福建泰宁县接壤,位于密林深处的山旮旯里。万丽敏不会骑车,她就早上8点钟从镇里出发,步行差不多5公里到达村委会。有几个村民一听说她要到最偏僻的自然村的学生家里家访,调查学生家庭受灾情况,马上就带她进山了。
一路上,万丽敏看到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坏,所有的通路都被冲毁。路途艰辛,她的脚打起了无数水泡,她索性脱了袜子,手拎鞋子,在没膝深的烂泥浆里艰难前行。一路上碰到干部在组织村民转移,为了尽早拍到第一手现场资料图片,万丽敏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不断催促:要快,要快。
当万丽敏一行人爬到半山腰约200米处时,天空乌云密布,灰蒙蒙的似乎又一场暴雨将至。村组长打来电话,说接到命令,山里面的村民必须全部转移出村,任何人只许出村不许进村。
“不能带你再往前走了,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村民们将这一命令转告她。此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万丽敏的计划只好搁浅,她下山返了回来。幸好,后来山洪爆发的原因还是弄清楚了――位于上游的福建泰宁县连续下大暴雨引起下游的德胜山区暴发山洪。
当夜,茅店村1300多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出村,住进了政府安置的帐篷,万丽敏一行人也随着转移的大部队住在政府安置的营地里。整个村庄成了一片,很多房屋倒塌,食物和水都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万丽敏从早上起就没顾得上吃东西,半途中返回来,一路走到当晚6时到达帐篷地,已是饥肠辘辘。但是一路上拍下了不少有意义的珍贵照片,她感到这一天过得很有意义。
夜晚,万丽敏住在帐篷里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她在每个帐篷里寻找自己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安全脱险。她的学生严素梅看到老师,哽咽着说:“我家没有了。”严素梅的母亲也在一边哭泣。
万丽敏紧紧抱着严素梅,安慰她:“别哭,只要有人在,就有希望在。你要学会坚强。”
摄影爱好结出绚丽花朵家庭幸福和谐
在安置灾民、生产自救工作中,万丽敏一刻也没停歇下来,每天除了参与救灾工作,还主动到抗洪救灾指挥部帮忙撰写汇报材料和拍摄新闻照片。洪水退后,她再次深入一些偏僻的自然村,用相机记录下受灾景象。
她的爱人王茂春分管灾民安置工作,同时也为全镇宣传报道做了大量工作。爱人写文字,她拍图片,每一个镜头,每一组画面,都凝聚了夫妇俩的心血。他们共向人民网发稿5次,拍摄的13幅照片被采用,大多数还被多家媒体转载。夫妇二人双双成为了人民网通讯员。
7月7日,受雨影响,德胜镇再次遭到洪水袭击。凶猛的洪水冲毁了刚刚修复的引水排灌渠、公路路基及临时便桥。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万丽敏冒雨步行3里路,绕至侧面,拍摄便桥被冲接着又靠在离地面高10余米的山体拍摄被冲毁的坡堤。这些真实及时的图片为抗洪抢险提供了信息。
正是凭着这股肯钻的痴劲,万丽敏拍下了许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她的事迹传开后,有网友盛赞她是当地“最美的乡村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