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坟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梵高的坟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梵高的坟茔范文1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效应。它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集到的106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共收集到1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统计 。

    2.2 发生ADR的用药途径  对106例ADR进行统计分析,静脉滴注用药为101例,占总例数的95.28%,肌肉注射3例,占2.83%,口服给药2例,占1.89%。

    2.3 发生ADR的药品种类统计 。

    2.4 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类别统计 。

    2.5 发生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统计 。

    3  讨论

    3.1 106例ADR中,男性41例,女性65例,男女比例为1:1.58,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由于女性的激素水平、基础代谢率、胃肠蠕动、分泌能力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ADR存在影响。≤18岁的比例占16.98%,≥60岁的占22.64%,而19~59岁的却占了60.38%。这可能与19~59岁年龄段的患者免疫应答能力较强有关。

    3.2 对106例ADR的用药途径进行分析,静脉滴注用药的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途径,说明静脉用药比非静脉用药更易引发ADR,但也有可能静脉用药是在医院内进行,便于医务人员观察。应加强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能口服用药的尽量不要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滴注。

    3.3 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ADR总例数的50%。这与抗菌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以及未能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有关。由此可见,应严格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三级管理制度,降低因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的发生率。

    3.4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有4个品种19例,占总例数的15.38%。中药注射剂因为化学成分多、药理作用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为普遍。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量,还应注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避光情况等。

    4  结语

    综合以上ADR报表分析,我院ADR的监测力度不够,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填报较少,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同时,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梵高的坟茔范文2

【关键词】不良反应; 质量评价;合理化用药;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17―02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来自我院ADR监测中心2012年8月~2013年8月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上报的ADR报告,以其中被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79份报表作为统计资料。

方法:逐项统计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及该药物的种类、剂型、用药途径、ADR临床表现、ADR症状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

2 结果

性别及年龄分布:在79例ADR报告中,男性(53.21%)多于女性患者;年龄9个月~73岁的老人。

药品类型分布:79例ADR报告中,涉及品种21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ADR45例,占56.96%,其次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不同的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57例,占72.15%)。

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在79例ADR中,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30例,占37.97%),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紫癜等;其次是消化系统(13例,占16.46%),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转归情况:79例ADR报告中治愈53例,好转26例。

ADR报告填写质量评价:在格式方面,填写缺项、填写内容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等情况较为普遍。在内容方面,常缺少联系方式、患者体重、用药的起止时间、关联性评价等。在阐述方面,对ADR的体征、症状及处理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3 讨论

在79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居首位,这与近年我国ADR分析结果一致[1,2]。可能原因是我院抗感染药的使用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经验疗法,不习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的准确性不足[3]。

国家ADR数据库中涉及中药ADR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为突出。中药除制剂质量问题外,可能与中药含有植物蛋白、色素、树脂等有关,作用具有多重性,易引起ADR。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认为中成药药性平和、ADR少,应用较安全,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够重视。

静脉给药是ADR发生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比例过高除了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还可与静脉注射液的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等有关。利用时间生物学、时间药动学和时间药效学与序贯疗法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序贯疗法。选择合适给药方式,既可迅速发挥药效,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的产生。

从ADR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与上述两种反应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血液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报告最少,可能与发现ADR时,医生未进行血液、尿液及生化检查,或发现患者有血常规、生化指标改变时,有多种情况需进行鉴别诊断有关。[4]

79例中有53例在出现ADR后及时停药,未作其他治疗而自愈。26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如确定属于ADR后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治愈和好转。有些药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的ADR则较难发现或需和患者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因此可能延误治疗并影响转归。若患者能了解相关ADR知识或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停止继续用药,就有可能缩短转归时间。

为减少自愿呈报方式所造成的漏报现象,加强对医药护技人员ADR知识宣传,由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共同组成的ADR监测网络,增强对ADR的监测力度,及时收集ADR信息。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提供合理化用药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张斌,李玉珍.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及其安全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112-116.

[2] 陈军,黎碧玲,魏俊婷,刘凯南.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 房,2008,19(5):372-373.

梵高的坟茔范文3

关键词:高师专科;英语;翻译课;定位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曾指出,外语教育存在5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教学管理的不适应”[1]。经过多年教学改革,高校外语教学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但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急剧攀升并呈现多元趋势。英语翻译教学,尤其是高师英语专科英语翻译课教学面临与时俱进的重大问题。需求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需求的对象和内容可能是人体生理需要的某种基本物资(如食物),亦可是一些复杂的社会个体因素(如:知识、技能、成就、声望)等。外语需求也是一种需求,其内涵视分析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从学习目标上看,外语需求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要求和未来的工作要求;从学习内容上看,外语需求指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认为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言内容;从学习过程上看,外语需求既可指外语学习者或使用者在外语学习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指外语学习者本人期望从目的语课堂中获取的知识以及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暂时不知道或不会做的事。[2]由此可见,根据外语需求的特性,高师英语专科生同样对英语翻译课充满期待,同样渴望掌握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能,同样渴望提升自身就业的竞争力。

一、高师英语专科翻译课的教学目标及现状

高师英语专科层次的英语教学,其培养目标是具有新课标理念的、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在该层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课教学受到漠视甚至被一些低端课程取而代之,其后果可想而知。无庸讳言,师范英语专科生学习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语整体水平,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手段之一。其次,掌握、提高翻译能力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尽管这种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达到很高水平。[3]然而,翻译课的开设,对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设想,一个仅仅满足于“听说读写”而又充满“翻译腔”的师范专科生,怎能担当起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重担?一个毫无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能的英语教师又怎能化解面对翻译任务的窘境?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规定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自行确定自己属于哪一个要求或同时以三个要求来作为自己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教材的真正百花齐放,有利于开发适合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的教材,从而避免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是同一起点,同一难度,同一模式的尴尬局面。[4]然而,目前许多专科层次的院校不得不选用本科翻译教材,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学习难度过大,因此,专科层次的翻译教材建设亟待加强。另外,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多媒体技术,必须努力改进当前的教学环境,引进现代教学理论并使之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动态课堂,才能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

三年制专科翻译课的设置有待增强其科学性,使教学计划更加周密详尽,增强其科学指导作用。而在现实层面,却存在着课时短、任务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往往顾此失彼,学生翻译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学生翻译意识薄弱的问题。翻译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对翻译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标准译文”成了翻译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很难被激发,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上的译论或技巧,或对教材上的译文进行讲解,随后布置课堂翻译练习,且多为单句翻译,课外练习多为语篇练习,接下来便为“标准译文”讲评课。这种流水账似的教学模式造成的恶果必然是“有的翻译课程成了变相的英汉句子对比课、阅读理解课、口语练习课或简单的精度课,学生只能从中学习几个单词或者短语,最多也不过知道几条翻译技巧罢了,这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实际效果,真正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5]。

在翻译课教学中,科学测试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它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据此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应学内容,是否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及翻译技能。然而,翻译测试的现状不容乐观,英语翻译科学测试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具体来说,翻译测试题型具有单一性和主观性,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较低,题型也多是句子翻译、语段或语篇翻译。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发展滞后,未能跟上时展步伐,究其原因,从宏观上讲,是翻译学科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学科管理与决策部门对翻译学科的本质和特征缺乏一致认识,不能对翻译学科进行正确定位”[6]。从微观上讲,是翻译课的定位问题。翻译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师很难有统一的教学认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到评价体系都存在着主观性很强的问题,授课教师的随意性很大,学生未能在教师的激励下奋发图强、与时俱进,感到索然无味,翻译课堂教学难以取得实效。

二、高师英语专科翻译课的新定位

翻译课教学欲走出困境,需要对师范英语专科英语翻译课进行多视角的定位分析。师范英语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生的笔译翻译课是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翻译课型可以分为笔译的英译汉和汉译英,大多数院校也只是从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仅一学期的开课时间,时间短、任务重。教材多采用范仲英主编的《实用翻译教程》(专科用)。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传统定位是把师范专科生培养成初中教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满足于这一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开设英语翻译课还要考虑提高学生英语的总体水平,提高学生的英汉互译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已悄然发生了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由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导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7]因此,根据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及市场定位,高师英语专科翻译课的设置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上。根据这一定位,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例句、例段、翻译理论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教学走进英语翻译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翻译教学效果。根据这一定位,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领会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掌握攻难克艰的翻译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为未来的英语教学以及可能的翻译工作奠定基础。尤其是要能够使学生领悟翻译之道,消除“硬译”、“死译”现象,摆脱“翻译腔”,提高学生英汉语际转换能力,敢于迎接挑战和超越他人及自我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长为21世纪高素质的初中英语教师。也就是说,随着时代大潮的汹涌推进,师范英语专科层次的英语翻译课的定位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师范专科生很难立于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33.

[2] 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

[3] 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J].外语界,2009,(5):72.

[4] 蔡基刚.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1-22.

[5] 胡东平,王建辉.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的混沌认识及其应对方略[J].外语界,2009,(4):45.

梵高的坟茔范文4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30-03

目前的中药制剂是以现代化技术作为手段,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以及精制,最后成为一种溶液或是乳状液的状态,以及在应用前配置的溶液粉末或是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近年来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制剂也越来越多,临床上发生中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逐渐增多,且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同时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不断升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要慎之又慎,避免发生医疗安全事故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本文就本院发生中药制剂致ADR的情况作统计和分析,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12月出现的ADR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共24例,各种疾病均不相同,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为10~89岁,平均为43岁;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了全身红色皮疹伴瘙痒、恶心、呕吐等情况;均发生了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变。

1.2 方法

对抽取的24例患者的病历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了解患者的用药种类、发生ADR的时间以及临床表现、用药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以及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原因。

2 结果

2.1 24例ADR患者临床表现及具体分布的情况

24例中药制剂致ADR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种类有21种,损害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所占比例较大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以及手足发麻等;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瘙痒、灼热以及皮疹等;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循环系统,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以及胸闷等。2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多分布于皮肤以及附件,药物种类大多以治疗皮肤及附件为主(表1)。

2.2 24例ADR患者用药剂型的情况

24例中药制剂致ADR患者的用药品种主要包括注射剂、口服剂以及外用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大多数为注射剂,少数为外用制剂(表2)。

2.3 24例ADR患者给药途径的情况

16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构成比为66.7%;4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构成比为16.7%;4例患者采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构成比为16.7%。

2.4 24例ADR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多数患者一般在用药当天出现不良反应,有15例发生ADR,占62.5%(表3)。

3 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制度越来越完善,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医学方面影响极其深远,中西医药间的理论互相渗透,吸收对方精华以推动自身发展[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中药制剂手段得到很大改变以及突破,中药制剂品种越来越多,临床上对于中药制剂的应用也不断深入,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关于中药制剂药源性损害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有相关研究对出现ADR的病例进行收集,结果发现在所有ARD发生的事故中,因为中药制剂引发的比例占19.0%,且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中药制剂出现ADR已经开始泛滥,甚至占据重要的比例,据分析中药制剂出现ADR可能与目前临床对于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品种数量增加有密切关系。

患者因为自身独特性,出现ADR的概率也不相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不同情况的患者对于药剂在吸收、分布、排泄以及代谢等均有所不同。女性出现ADR的概率相对于男性患者要略高,这可能因为女性生理特点影响的关系。中老年患者出现ADR的概率相对于年轻患者要高出很多,原因之一在于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需要应用大量的药物,且品种不一;另一个原因则是某些中老年患者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器官功能表现出逐渐减退的趋势,没有良好的药物代谢能力,多种药品的使用导致患者对中药的排泄功能下降,中老年患者即使服用的是普通剂量的中药制剂,出现ADR的概率也比普通患者要高,这在临床上需要注意[4]。

中药制剂致ADR几乎出现于人体所有的器官以及系统中,大部分会对其他器官还有系统有所累及。有研究显示患者出现ADR对器官或系统的累及,皮肤及其相关附件为主要部分,临床表现为斑丘疹、瘙痒或者皮疹等[5];除了皮肤之外是消化系统,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还有胃部不适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损害、反应较其他更容易被发现有一定关系[5]。

通过统计调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中药制剂发生ADR,可影响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其中发生比例较高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且皮肤过敏现象较多;②中药制剂致ADR患者的用药剂型比例较高的为注射剂,且大多是静脉给药的方式;③中药制剂致ADR与用药时间的关系体现为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概率较高,尤其是用药的4 h内,因此医护人员在此阶段必须特备留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6]。

为了减少中药制剂ADR出现的概率,需对中药品质以及剂量等严格监督及管理,才能有利于中药优势的发挥。对于注射剂在安全、评价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要加强,对于中药制剂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要有所规范,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对于中医辨证的理论知识。对中药制剂的相关适应证、禁忌证,要全面掌握,且临床如何才能对中药制剂进行合理使用,也需要熟练的掌握。除此之外,对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需要设立相关的监护制度[7],最大程度地避免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错误的情况。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展开关于中药制剂ADR的检测,关于中药制剂的安全知识在宣传力度方面需要有所加强,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中药制剂ADR发生的情况[8]。

综上所述,在后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监管,加强中药制剂致ADR的调查与研究,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远光.我院4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16-17.

[2] 陈亚媚,郦尧旺,朱光辉.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致103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7-239.

[3] 白琳,杨毅恒,刘芳,等.我院14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6):560-562.

[4] 姚苑梅,徐玉红,吴斌,等.17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9):566-569.

[5] 李铮,张亚同,纪立伟,等.我院2007年3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377.

[6] 黄培良,陈芃,陈贤伟.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8):49-50,53.

[7] 许敏芝,谭春云,李文超,等.我院56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云南医药,2009,11(5):574-575.

梵高的坟茔范文5

    经过研究,本文认为英语广告语的汉译实质是语际间对广告语原文的明示推理阐释的过程,译者在广告语翻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负责两个推理过程:首先在原文语境中对广告主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并做出正确的理解;其次是通过对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推理,而后将广告语原文转化为目的语文本。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模式,将认知语境置于中心位置,指出译者在该模式指导下可以灵活地选择直译、意译或改译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广告;广告翻译;关联理论;认知语境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广告的作用日益显现,各企业必须依靠广告才能把他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因此广告翻译的作用也不言而喻。英语作为国际通行的主要语言,英语广告语的翻译显得更为重要。

    翻译是一件复杂而有趣的工作,理查德说过:翻译或许是宇宙历史上最复杂的事情。①而广告语的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并且有广告语的翻译也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彼特纽马克认为英语广告语属于呼唤性文本的范畴,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文体特征和文本功能(Newmark,2001)。②叶长缨认为广告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因此其翻译过程也是不同的。③它们不仅要求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而且还要激励和促使他们去购买商品。从这种意义上说,进行英语广告语翻译的深入研究是及时和必要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英语广告语的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一些成就。

    中国的传统翻译强调基于严复“信达雅”和鲁迅的“宁信而不顺”理论的“信”,这些理论对于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它们主要适用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英语广告语的翻译并不适用。卡特福德的“文本对等”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于指导翻译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另外,功能主义者所倡导的方法也未能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翻译给出合理的解释。

    上述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英语广告语翻译的策略和理论研究,很少有人关注英语广告语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尽管有很多理论和技巧来技巧来指导广告语的翻译,但是这些理论和技巧并不完全适合于英语广告语的翻译。于是,探讨英语广告语的汉译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需要一个更确切的理论来指导广告语的翻译。由斯波尔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顺应了这一要求。本文尝试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来探讨英语广告语的翻译,试图发现英语广告翻译的实质,并且试图构建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模式,来指导译者进行英语广告汉译时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

    广告及广告语

    广告,简言之即是广而告之。一般可分为商业、社会和公共三类。我国《广告法》中指出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Commercial Advertising)。④

    广告语(Slogans)也叫广告标语,广告口号等。它是为了加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印象而在广告中唱起,反复使用的简洁,口号性的语句。它只在广大消费者中建立一种思想观念,引导和指引消费,同时它也是公司发展的号角。⑤

    在国际市场中,广告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要被广泛使用,认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广告语与语用学(Pragmatics)的关系显然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用学是“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and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胡壮麟,1988)。⑥换言之,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何自然, 1988),⑦尤其是指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及使用语言。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含义的内容之一,既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交际中的各种问题,又可以促使交际中隐含信息的成功传递。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是靠明示推理来进行的,并受关联原则的支配。在交际的过程中,每个交际行为都传递有最佳关联的假设,即说话者总是通过话语提供具有最佳关联的假设,话语理解则是一个通过处理话语找出最佳关联解释的推理过程。⑧

    Gutt发展了关联理论并将应用于翻译。Gutt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涉及到原语交际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的期望值。翻译的终极目标是译文与原文本的相关性。相关的原则是最大可能地使原语中交际者的意图与目的语的读者的期望值相匹配。⑨

    关联理论看作是明示交际的过程,强调交际中认知环境和语境的重要作用。翻译作为一种交际的形式,也是一种明示交际的过程,翻译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作为交际者人的精神机制(Gutt)。⑩英语广告语的翻译实际也是一种语用翻译,主要针对目的与语境下的被翻译广告语的语境效应。

    根据关联理论,广告语的策划者、翻译者及目标语的读者三要素密不可分,其中译者的作用最为重要。11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负责两个推理过程:首先在原文语境中对广告主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并做出正确的理解;其次是通过对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推理,而后将广告语原文转化为目的语文本。12

    两大推理过程可以简单阐述为: 在原文语境中对广告主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并做出正确的理解。然后,译者推想一下目的语读者的语言水平,再次审视原语的交际者是否有此意图。通过推示读者的认知语境,译者决定选择什么应该明晰的解释出,什么应该留有余地,最后从多个文本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从而帮助观众推敲原语中广告语主所传达的信息和形象。对于目的语而言,译者同样是文本的产出者,表达原语文化下发出者的交际意图并做必要补充,以达到交际的功能。

    译者是联系广告策划者和目的语读者的纽带。译者要译出好的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广告,还要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灵活选择直译、意译、改写等翻译策略。

    翻译中直译的方法我们已经很熟悉,我们这里所讲的直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译。英语广告语的翻译策略中的直译是基于关联理论模式的直译,即寻找原语广告主和目的语读者相似的认知语境,也就是说广告语翻译中的直译将认知语境放在中心位置。如例1:

    原语:At 60 miles an hour the loudest noise in this new Rolls-Royce comes from the electric clock.

    翻译:时速60英里的这种新式“劳斯莱斯”轿车最响的噪音来自于车内的闹钟。 (来源:Liu Jichun,2003)。13

    原语中广告主用朴实的语言对自己的新款轿车进行了叙述。消费者一看到这条广告,立刻产生了相信本款轿车超强的时速。全世界的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考虑到原语和目的语都关注产品质量和品质相同的认知语境,译者应该选择直译的方法将原广告语直接译出。

    当原广告是关于产品的事实信息况且没有涉及到文化背景时,可以采用直译的办法进行广告语的翻译。这种情况主要适应于广告标语和广告标题的翻译,这些标语和标题的表层结构和深层意义可以通过直译的办法充分表达出来,如例2:(1)原语:Challenge the Limits.

    翻译:挑战极限。(Source:samsung.com)

    (2)原语:Obey your thirst.

    翻译:服从你的渴望。(Source:coca-cola.com)

    这两则广告是两则经典的广告标语,句子结构简单有韵律。汉译法的广告标语汲取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换句话说,通过翻译,广告主的目的有效地实现了。这两则广告采用的翻译策略就是直译。

    从上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并不排除对等的翻译方法。只要对等翻译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翻译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当广告语表层结构和深层意义比较简单和广告语是事实型信息时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以利于实现广告者的交际意图。

    对于意译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它们都有共同特点:翻译相对自由和灵活,主要考虑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因此,这种翻译对于目的语消费者而言,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实现语境效应。如例3:译文采用了四字成语的结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句式。这种翻译方法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认知语境,这种语境符合中国传统语言形式,并且保留了广告主的交际信息和意图。通过这种方式,目的语消费者的期望值和广告主的交际意图在关联理论模式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融合。

    概括起来,意译需要译者做一些调整和变化。根据关联理论模式,如果广告语被翻译后能实现劝说的目的,我们就可以断定译者的翻译是相当出色的。诚然,意译的方法也是实现广告主交际意图的有效方法。

    改写意味着译者要对原文本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一些变化。关联理论模式认为,为有效实现语用效应和广告主的交际意图,有时需要对原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做一些调整,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语境和语言传统。从这种意义上说,译者应该领会原文本的意图灵活选择翻译策略。然后,译者决定应该保留哪些信息,哪些信息需要根据语境作出调整。因此,在广告语的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口味。如例4:

梵高的坟茔范文6

关键词:高职英语;反拨效应;效度分析

作者简介:张威(1979-),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唐俊红(1979-),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201084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56-02

语言测试内容和形式反映了语言教学观,而其又会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影响。也就是基于测试的重要性,它一定会对参与测试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产生影响,这就是反拨效应(杨晓春,2006)。Hughes(1989)认为反拨效应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合理的测试会推动教与学,否则会起到负面影响。然而,任何一项测试都不可能只有积极或消极反拨效应,会同时产生两种效应。因此,要真正认识到测试只是一种考查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标,就要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反拨效应。但是,反拨效应的产生还受除测试本身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测试会对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别的反拨效应(刘建达,1998)。为此,特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基础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反拨效应调查分析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且对该校近三年试卷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并同其英语教师进行座谈,以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考试的看法和考试的反拨效应。该调查于2011年11月8日进行,随机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的二年级学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73份。

1.问卷调查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被测试者对英语测试的效果并不满意,多数受测试者认为所接受的语言测试不能反映自己的实际语言水平,在促进自身语言学习方面的激励作用有限。70%的受试者对测试成绩持消极态度,语言测试积极反拨作用体现不明显。

2.测试倾向性调查

从表2学生依次喜欢的题目排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主观题目与客观题目中,学生更喜欢客观题目;(2)记忆性知识输出与理解性知识输出中,学生更喜欢记忆性知识输出的题目。

从表3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高职教育中“实用为主”的教学特点还是了解的,只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限制了对于这一目的的满足程度和需求程度。问卷调查的整体结果显示,目前该院校的英语测试同学生的需求脱节严重,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较差。为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对该院校近三年的期末测试试卷进行了结构效度分析,并同该校教研室教师进行了座谈。

3.试卷结构效度分析

试卷结构效度的相关系数取值一般在-1到+1之间。0.9-1之间表明相关性很高,关系密切;0.7-0.9之间,相关性高,关系明显;0.4-0.7之间,中等相关,有实际关系;0.2-0.4之间,低相关,有某种关系,但关系小;0.2以下相关性甚小,可以忽略不计。两道大题之间如果成负相关,表明一道大题上做得好的学生在另外一道大题上做得差。李筱菊(1997)认为一套试卷各大题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4以上才有意义。两题的相关系数过低,说明题目测试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可能是语言之外其他因素的作用;相关系数过高表明考的是同一种能力,保留其中一项即可。

由表4可以看出,除去听力和英译汉题型以外,各个题目和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也说明了听力是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听力与多项选择、阅读理解、单词变形、改错均呈现负相关,说明两类题目考查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单词变形与多项选择的相关系数为0.518,说明二者之间有实质关系,单词做得好的学生阅读也做得好。但是各个题目之间总体的相关性不够理想,从而影响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反拨效应访谈分析

针对上述问卷调查和试卷结构效度分析,我们对该校英语教研室10位教师就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了解到,该校教师对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比较清晰地定位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在肯定英语测试对于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同时,指出由于标准化题库没有完全建立和投入使用,测试的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题人主观的影响。试题的信度效度不够稳定,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英语考试对英语教学也产生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有:

(1)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教学必须兼顾。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英语教学中体现英语的实用性特点毋庸置疑,但是一些学生有参加等级考试、专升本考试的需求,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教学理论与现实绩效考核规定脱节。高职教育理论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也应该体现实用特色。但是,对于教师和班级的考试通过率、排名、工作评价等要求并不是基于学生实用性技能的提高而制定的。

(3)班级容量、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的限制。由于班级容量大,英语教学的视听设备、网络设备、图书资源等有限,无法大面积开展实用性教学,而针对书面考试的教学活动相对来说容易开展。同时对于听说等技能的测试也是耗时耗力,且标准不容易把握。

(4)缺乏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沟通协调。由于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分属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英语教师不知道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于是开展了统一的教学。而为了横向可比和教学、考试等工作的易于操作性,通常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会进行同一考试,也使得教学活动以考试为目标进行。

(5)学习者的功利化倾向。高职在校生缺乏对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的具体了解,对学习需求没有清晰的概念;而针对考试的学习更加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因此会有以考试为目标的倾向。以上的客观原因,使得考试成为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反拨作用的指导意义,发现测试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要注意的要点和问题。积极反拨作用的发挥,需要我们在注重测试结构效度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受试者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Arthur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李莜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