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1

战争,人类的灾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单元主题为“我们爱和平”。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战争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战争形成个人见解。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做了如下尝试。

一、呈现引导性材料,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每一节新课前,教师必须先正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所具有的背景经验。如果学生对概念本身一无所知,那么,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困难。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面对战争的话题,相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虽然有些陌生与遥远,但战争毕竟是当今世界各国格局的现实表现,无论学生是怎样的认知状态,对于教师而言都应当帮助学生在这个时期建立一种“世界情怀”,认识战争,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作为地球村一员能够做些什么。在这种前提下,带给教师的挑战是:如何将战争的话题拉近学生的生活?

为此,在本课开始前的课间休息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作为“引导性材料”。视频呈现的是一段优美的自然风光片——清新的自然、历史的古迹、现代的建筑、科技的发展……笔者在本课开始时向学生发问:课前屏幕上放了一段视频,请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学生们很自然地感受到主题画面的呈现非常优美,于是各种表达溢于言表。这时笔者适时地推进:正像同学们所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看美好的感受依旧吗?视频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及战争灾难图片,配以忧伤的音乐。很明显,从学生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看出他们的惊讶与忐忑,看后笔者提出问题:请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吗?学生回答:看到了战争;看到了死亡;看到了伤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战争,人类的灾难。此时,笔者出示课题,有意识地将本课题划分为两部分:战争和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笔者再继续追问:刚才你从视频中看到了战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战争,你知道什么?学生开始各抒己见……

至此,这样呈现的“先行组织者”,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使知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者关联起来,而且更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把学习者已有的与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从而为后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二、实施整合协调策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在本课的学习设计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述,及时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话题展开信息交流,适时用PPT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及一些材料,并告知学生课本中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点,并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以下四个信息点:①书中地图告知有哪些国家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还知道其它参与的国家吗?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③你还知道哪些战争,能否简单表述?④你知道当代战争具有什么特点吗?小组学习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点,教师适时出示文字、数据、图片和影像片段,使学生不仅知道有哪些战争,还通过影视作品以及新闻报道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深深地感觉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死亡、伤残、贫穷、饥饿、污染、毁灭等等,并且对当代战争中导弹和生化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应当说,呈现的材料相对教材内容是持于同一水平度的,并且具有某种或者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帮助并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协调,并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中。

三、分组合作探究,扩充完善认知结构

在本课拓展性学习中,笔者先是利用PPT播放引导性材料——战争给“儿童”造成灾难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面对战争,作为我们,我们每一位儿童能够做些什么呢?”抛出问题后安排小组学习:①请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发表个人言论,在组长带领下集中小组观点;②明确职责做好与全班同学分享思想的准备工作。在小组汇报中,教师要做到:①鼓励学生言论自由;②做好言论导向的引领工作并适时进行恰当的评价。在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继续利用PPT播放引导性资料——播放来自非洲人民痛恨战争的公益广告和英国十岁小歌手用音乐表达的心声“Tell me why”。让学生在看中,在听中,继续地想,继续地说。在本课即将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在学习小组内以一个战争为例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以PPT、讲故事、表演剧、采访、评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与全班同学尽情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导性材料和资料也就是思考线索式的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减少盲目探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进程中,不断参照老师提供的“组织者”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积极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关联,并协调整合了学生的新知识,顺利地扩充并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弹性地吸纳着社会和同伴带给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例,学生的学习基点在提升,学习态度在发展,学习能力在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2

引起这场黑雪的原因是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到1991年2月28日战争结束科威特宣布重新独立,这场战争除了消耗掉军费1000亿美元,科伊两国双方死亡10万人之外,还给环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这场战争中,参战各方共出动飞机10万架次,投掷1.8万吨炸药,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还殃及了臭氧层。在这场战争中,科威特约有700眼油井被破坏,点燃的油井一直燃烧了8个月,最多时一天烧掉80万吨原油,价值1亿多美元。这些被点燃的油井在燃烧中每小时排放出1900吨二氧化碳(CO2),所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使白昼如同黑夜,人们白天开车要打亮车灯,步行则要靠手电筒照亮。油井燃烧引起了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导致气候异常。由于日照量的减少,植被和土壤也都受到了影响。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碳含量大大超过正常值,很多地方都出现高酸度降水,对植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地方的雨水甚至都无法饮用。石油燃烧后出现的大量尘埃弥漫扩散,这些黑烟经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向东移动,在飘过喜玛拉雅山上空时就凝成了黑雪降落下来。黑雪会迅速吸收阳光,使冰雪融化,引起河水暴涨,成为引发洪灾的祸源。

这场战争使参战国付出的经济代价也许可以用数字计算,但给环境带来的灾难却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波斯湾确如专家们所料在100年后恢复到战争前的状态,那么这100年之间生活和生长在波斯湾的人和其他生物损失掉的却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战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是苦果和噩梦。直到今天,在朝鲜、越南和科索沃的土地上,战争留下的环境污染还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3

1.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

(氯气,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一、浩劫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

【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材料二:教材上的漫画(图7-1)

【提问】通过对上述图文资料的分析,请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914~1918)

活动二:小组竞赛──比比你的观察力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提问】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

学生可以从上图中获得的信息有:

(1)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让学生在这幅地图上找出萨拉热窝的位置并简要叙述萨拉热窝事件)。

(2)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一方是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

(3)在一战过程中,欧洲战场上始终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瑞士、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它们只占欧洲面积的少部分。这说明了欧洲面积的绝大部分和绝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4)重大战役(可着重介绍凡尔登战役。)

可播放录像资料(如果缺乏录像资料,可出示相应图片),先让了解此次战役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

【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有关凡尔登战役你了解到什么?(每个同学限讲一点)

凡尔登战役

时间:1916年2月~12月

地点:法国的凡尔登

交战双方:德国和法国

结果: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别名:“凡尔登绞肉机”

【出示】

4.结果及其影响这场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

活动三:师生同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有30个国家、占当时世界2/3的人口共15亿人卷入战争,人员死伤达3000万,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阅读完上述材料以后,引导学生概括一战的结果和影响,特别突出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苏俄的诞生。

活动四:唇枪舌战

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国王斐迪南,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3000万人的死伤,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

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须承担一战爆发的责任;

【提问】你的观点是什么?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设置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区别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当时世界特别是欧洲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普林西普刺杀奥国王储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

【承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仅过了20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的洗礼。

【出示】二、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活动五:阅读讨论

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现罗马帝国昔日荣耀。

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得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德国希特勒:如今,不能靠强烈的抗议,而是靠一把巨大的剑,使被蹂躏的地区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抱。

讨论:上述三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它们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何联系?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况

活动六:七嘴八舌话二战

【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示意图》

【提问】阅读二战形势示意图,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关于二战,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介绍:

(1)时间:1939~1945年

(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

(3)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或录像)(4)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

适时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及其危害。

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51408人。8月9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23750人,受伤43020人。

(三)课堂小结

活动七:讨论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强调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承转】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

3.联合国的创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4

去年的一天晚上,孩子们在晚餐桌上提出要买一款新出品的射击类电子游戏。他觉得再也不能任由孩子们这样下去了,他要让孩子们知道,战争不是游戏,会给人类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于是,他和两个儿子打赌:如果他们参观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地区,再与当地人聊聊天,回家后就给他们能购买任意一款游戏。两个孩子高兴得直拍手,立刻表示同意。

卡尔决定带孩子们去中东地区,让他们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埃莉萨,没想到夫妻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一家四口于今年4月出发,开始为期10天的中东之行。

他们首先来到耶路撒冷,住进一户以色列人家中,和这家人一起在战争的阴影中度过每一天。为了全面彻底了解战争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赫尔格伦带着孩子通过以军检查站,凶神恶煞的边防军人端着枪指着他们,检查、搜身;去看被炸弹摧毁的村庄,访问那些无家可归的村民;走进耶路撒冷郊外的舒阿法特难民营,参观难民营内的诊所,让医生给他们讲述当地儿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难民营,孩子们看到3个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坐在轮椅上。医生告诉他们,这3个男孩被子弹击中脊柱,如今只能坐轮椅,再也不能像他们一样踢足球。在难民营里,很多人不是肢体残废,就是满身创伤,头上缠着绷带,皮肤缝着针码。

随后,一家四口还走访了以色列占领下的叙利亚戈兰高地的一片雷区。小哥俩与当地的年轻人聊天,听他们讲述因战争而导致亲人死亡的悲惨故事。赫尔格伦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在战争电子游戏中看不到这些,但这是现实中你们使用枪支可能造成的后果。”渐渐地两个孩子由当初踏上旅途的兴奋变得沉默寡言,他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和各种灾难。这让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振动,他们没想到,自己一直喜欢的游戏中的砍砍杀杀、枪林弹雨,竟然会带来这样的可怕的后果。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5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123-02

文明交往分为和平交往与非和平交往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的诸多绚丽篇章。”非和平交往的背景是文明间存在矛盾、分歧、对立,乃至最终因不可调和而致的战争。战争是非和平交往的最高形式,是一种暴力交往。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和平交往与非和平交往相生相伴,如影随形。纵向看,文明间既也没有绝对的和平式交往,也没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往。二者通常是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程向前迈进。下面将重点考察一下文明间非和平交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影响。

一、非和平交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关于非和平交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考察。宏观视角将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作为—个整体审视;微观视角则从地区或个体文明出发进行考量。

1.从宏观视角出发,文明间的非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演进的常态。私有制是这一常态的根源。人类诞生于物种间的竞争;兴旺发达于文明问的交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和平交往,期间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争夺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个个文明集合体在世界历史中相继脱颖而出,又随着优势地位的丧失而没落,人类历史长河中各大文明的起伏就是最好的证明;而照此下去,人类历史的终结也有可能与非和平交往相关,到今天为止,毁灭人类社会的力量只有两种,分别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和极具毁灭性的人类暴力冲突或战争,而后者的可能性最大。对于前者,人类随着自身科技的进步,对其掌控、驾驭和抗拒能力不断增强;而当人类群体或文明间因各自的私利而使矛盾、分歧、对立不可调和时,暴力冲突或战争就会成为最后的选择,如果这种暴力冲突或战争一旦冲破了人类理性底线,那么悲剧将接踵而至。从技术层面讲,随着核武器和大量新概念武器的面世,这种大毁灭的可能性是完全有的。爱因斯坦就曾警告’人类:“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除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中。”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文明间非和平交往的常态性,在此以暴力交往的最高形式一战争为例,考察一下其在人类历史中的时间比重。据瑞典、印度学者一项统计表明,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场,和平年份只有329年。而匈牙利一位教授,在对二战后37年的历史进行考察、统计后指出:这一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爆发过470余起局部战争,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战争已是如此,那么在社会丛林法则支配的时代,文明间的矛盾、分歧、对立等“冷冲突”更是频仍,无须赘言。

2.从微观层面考量,文明间的和平交往则是地区和个体文明运行的常态,换言之,地区或个体文明间的和平交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虽然战争充斥了五千多年的人类历史,但是客观地讲,期间任何一个文明体都不会也不可能参与到每一场战争当中。战争的涉及面终究有限,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规模,也没有囊括了所有的人类文明载体,总是有文明体置身事外。而后者就处于相对的和平交往氛围当中,且历史地看,除极个别的特例外,多数文明体发展过程中的大部时间也在此环境当中。如前所及,二战后37年当中,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绝大多数国家大部时间则是远离战争硝烟的,之间关系也是以和平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只是一种表象的和平交往,是相对于交往中暴力交往最高形式——“战争”而言的,是非和平交往一种潜在或特殊的形式。世界是矛盾的,文明体之间也是如此,特别是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文明体之间,因各自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矛盾、分歧、对立等“暗流”,相应的“暗战”(或“冷战”)就会在和平交往的掩盖下悄然进行。但是,同时几千年社会历史表明,在多数情况下,除非矛盾不可调和,否则是不会影响到文明体之间外在的正常往来,表象的和平交往是可以长久维持的,即所谓的“常态”。列宁曾经指出:“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可见,只有彻底地消除人类文明间矛盾、冲突的根源——私有制,世界才会真正地走向和平交往。

二、文明间的非和平交往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物质是运动的,交往(和平交往与非和平交往)是文明体的运动形态。文明交往既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内容,又是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主要引擎之一。无论是文明伺的和平交往还是非和平交往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人类历史向前发展,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此而言,二者又是对立统一的。关于文明间的非和平交往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下面将从直接表象和深层次的历史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但是,在探讨之前,必须给文明的非和平交往设定前提,即不能突破人类理性底线。人类历史愈发展,这一前提就愈发的必要,因为人类已经具备了非理性毁灭的技术基础。人类文明一旦进入毫无节制的非理性的非和平交往,那无疑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悲剧。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范文6

远古时期,地球上一片欣欣向荣。但在21世纪,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动物灭绝;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土质被破坏;气温逐渐升高;南北极冰川迅速融化,导南北极动物大量动物无家可归。这些都是人类盲目的科学所造成的。

现在,我们应放下科学,保护环境,让动物们从回家园。

当人类跨入21世纪,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拖入的地狱之门,让我们备受折磨。所以我方认为科学发展弊大于利,毋庸置疑!不必解释!现在的科学技术应适当的利用。在我们盲目科技时,我们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护环境,不让我们的地球妈妈。

上一篇桥的诗歌

下一篇仿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