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材种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材种植范文1
很多朋友们计划中药材种植,除了种什么、怎么种,更担心销路问题。
其实,药材种植品种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就是销路问题才对,没有销路,种出来没人要,浪费时间钱财。中药材的销路在哪里?在市场。现在一切以市场为基准,除了有关制药厂直接在产区收购,药材种植最大的销路还是中药材市场,如河北安国药市,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北方的中药材集贸中心,你想买的药材这里都可找到。现在各地的制药厂、中药店、中医院等基本上靠全国各地中药材大市场提供货源。中药材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地方,有数十万人在经营共同运转,中药材品种成百上千数万,有专营有多营,本地人外地人,还有产地市场直销,以河北安国药都为例,每天货物吞吐量数百吨。只要是药材,在药材市场就有交易,就可以买卖。
中药材市场全国有多个,比较大的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还有山东鄄城的禹王城、河南的禹州、江西的樟树、成都荷花池、兰州董河、湖北的蕲春、哈尔滨三棵树、湖南的廉桥、湖南的岳阳市花板桥、昆明的园、广西的玉林、广州市清平、广东的普宁市、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等一共17个地方。想种植发展中药材,可先到市场看看,多了解一些信息,眼见为实。一些地方性的收购站,还有在产地四处上货的药商,这就是药材行业里或许你不知道的地方。如果找不到收购商,也可直接托运到市场,随时可以出手。
怎样了解中药材市场价格呢?现在信息发达,全国各地都差不多的,扣除运费差价,有的时候产地价格比市场还高。中药材种植出来的成品药材,需要经过市场加工成饮片,然后才进入制药厂、中医院。加工饮片这个环节,种植者不用管,只管种就行,因为你的刀法不够好。
中药材的价格受供需变化而有所变化,也有价格曲线,一般有几年的时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销售价格即按市场价格走,具体价格需要看货,以质论价,一般就是个大色好、均匀、无变质为好。药材的价格一般春天时候较高,因为这个时候走货量大求货者多。药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压货,等待行情上涨后再出手,赚取差价,只有药材市场高手才可以操作,但有获利丰厚的,也有白忙的。如果你对当时的价格不满意,也可以过段时间等等行情再出售。现在不少药材价格就是从产区开始涨价的,原因除了货少就是药农也惜售,大家的智慧都是一样的。
药材种植范文2
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名片之一。贵州省主要领导指出,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 “两条底线”,遵循山地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把贵州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全国中药材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据介绍,到2017年,贵州全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将达到600万亩,中药材总产值从162亿元增加到260亿元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从30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确保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中药材产业。
扩规模、提品质,推进种植基地建设
“现在政策就是好,种植药材政府不仅提供培训、技术,还发放补贴,我们种的药材不愁卖不上好价钱!”在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说起种植中药材,当地药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玉屏积极鼓励企业和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中药材集约化发展,已建成亚鱼、田坪、大龙、朱家场4个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朱家场镇、田坪镇中药材示范产业带。截至2013年底,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五万余亩,覆盖6个乡镇48个村3485户,药农全年人均从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1380元。
玉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只是贵州省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3年贵州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达458.84万亩,产量达到165.05万吨,实现产值161.67亿元,带动农民338.3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1.23万人)。目前,全省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品种达到39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品种达到15个。
“今后几年,我省将进一步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以每年新增50万亩的速度做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确保到2017年达到600万亩,实现成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的目标。”贵州省相关领导表示。该省将重点培育一批种植规模上10万亩、20万亩的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县,每个县培育1~3个优势品种,力争有10个品种在种植规模、药材产量、市场占有率、综合产值方面全国领先,8个品种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60%以上。
该省将重点打造以大方县、德江县等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区,以施秉县、黄平县等为中心的太子参种植区,以剑河县、丹寨县为中心的钩藤种植区,以赤水市、独山县为中心的石斛种植区,以龙里县、长顺县、西秀区、盘县等为中心的刺梨种植区,以绥阳县、紫云县等为中心的山银花种植区,以石阡县、松桃县、修文县等为中心的丹参种植区等,形成若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产业带,实现成千上万亩连片规模发展。
建园区、搭平台,推进药材综合开发
目前,贵州省已形成9个中药材种植园区、7个医药工业园区。14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5家企业上市,占全省上市企业的23%,形成了以益佰、神奇、同济堂、信邦、百灵、汉方等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和以贵阳为中心的“环贵阳制药产业带”。以园区化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实现升级发展,到2013年底3个省级中药材扶贫示范园区入驻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总产值14.59亿元,园区“发动机”和“火车头”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为进一步形成“洼地效应”,贵州省正全力推进示范园区建设。该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加快构建优势明显、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布局,加快推进施秉、独山、七星关等11个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致力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和大健康产业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支持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重组困难落后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中医药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贵州各地依托园区平台,大力推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围绕天麻、太子参等18种重点发展药材进行深度开发、精深加工,着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并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生物农药及饲料等领域延伸,拓宽产业链。致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中药材大品种,打造以天麻、头花蓼等18种重点发展的中药民族药材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致力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加工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大力消化优势地道特色药材原料,提高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育品牌、建市场,推进流通体系构建
在贵州,一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迅速,同济堂、百灵鸟等7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仙灵骨葆、艾迪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咳速停糖浆、骨康胶囊、银杏天宝等品种显示出强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大方天麻、龙里刺梨、罗甸艾纳香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施秉何首乌、施秉太子参、雷山羊藿、施秉头花蓼、赤水金钗石斛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在全国形成诸如施秉太子参、德江和大方天麻等贵州原产地品牌产品,不断提高我省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贵州省相关领导介绍说。该省正大力培育自主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以益佰、百灵、信邦、同济堂等中药民族药品牌为带动, 致力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黔药”“苗药”品牌形象。同时,积极推进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目前,贵州省正用产业化的理念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贵阳市现代化中药材物流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在建的碧江、大方、绥阳、施秉4个中药材产地物流园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连片一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100个季节性中药材物流园。以贵阳为中心,遵义、黔南为重点,整合物流资源,建设2~3个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强的医药物流园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培育中药材经营企业3~5家,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一百个以上,建成贵州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利用阿里巴巴、中药材天地网等新兴营销媒体,构建信息灵敏、高效快捷、相对稳定的营销渠道。
重开放、抓技术,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竞争促发展。贵州省大力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投资兴办、整体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贵州中药材产业,开展中药材基地、加工企业、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向中药材产业集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并切实把 “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开展名药、名企、名品联合对外宣传,重点引进大企业,以大开放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大发展。
以园区为平台,全力抓好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中国药材总公司、中国中药和香港培力集团等知名药企落户贵州,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高度重视中药材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加快向生产一线输送技术人才,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药农的培训,使其成为掌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贵州省相关领导表示,全省各地将引导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多元化发展,重点围绕当地潜力大的道地药材,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日用品、植物提取物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以“益肝草”等品牌带动保健品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运动保健产业,将大健康产业培育作为贵州新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将中药民族药列为贵州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推进苗医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苗药品种进入国家医保、基药目录,力争进入基药目录的独家品种从目前的8个增至20个以上,到2017年增至40个以上。
药材种植范文3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19-02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甘肃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植物类中药材资源2 000余种,藏药材500余种,可资开发的资源蕴藏量约27万吨,在国家确定的382个中药材重点保护的品种中,甘肃省就占了276种。中药材种植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200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已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大规模种植的品种有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甘草、板蓝根、柴胡、半夏、杜仲等十余种,其中当归、甘草、党参、大黄、黄(红)芪五种大宗药材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75%、60%、60%、50%,道地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据调研材料显示,① 在陇南和定西等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种植年平均纯收益可达1 200~1 500元/亩,是同类地域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2~3倍以上。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效益并未显现出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甘肃省中药材单位产出比云南省低6.33%;② 这说明,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出效益相对较低。
二、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来分析,造成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滞后
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虽已将中药材生产作为当地重要支柱性产业,而且主要品种如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白条党参等名品的种植已形成较大规模。然而,就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来看仍然偏低,虽有数量众多的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和种植户自发成立的农业合作组织及各类专业协会,但大多流于形式,实际上仍以家庭分散种植和销售为主,这使得中药材主产区经常出现 “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交替的局面。除组织化程度偏低以外,中药材种植环节上的管理滞后也是造成种植效益偏低的原因之一。这种管理滞后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各级政府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没有统一的专职管理机构,中药材种植被当做普通农产品仍属农业部门管理;二是没有全省统一的中药材种植规划和计划,主产区的中药材种植规划与计划仍然是各自为政,产品结构高度雷同;三是市场管理滞后,各类市场参差不齐,既无统一的管理规范,各市场之间也未形成有机的协调。上述问题导致中药材种植长期处于盲目种植和无序竞争状态。同时,片面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提高,导致中药材生产过剩和市场价格不稳定,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2.中药材的GAP实施程度低
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对中药材品种、产地、种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范与管理的国家级法规,它不仅是中药材生产的总指导原则,而且使中药材的种植具有适地性和可控性。但由于甘肃省约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地分布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山区,不仅单片种植规模小,而且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滞后,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从而导致GAP的实施程度偏低,品质下降,农药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
3.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种植过程缺乏专业化指导
就目前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而言,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雏形,而产业化的运作必须以良好的管理和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甘肃省目前尚没有一家专业技术机构和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对中药材种植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中药材的规范种植、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药的使用和初加工较为混乱。专业化指导的缺乏不仅使已有的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益难以体现,而且限制了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探讨
综上所述,组织化程度低、GAP实施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滞后是导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不合理,规模大产出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效益,促进甘肃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中药材种植模式进行优化。
1.尽快建立和健全管理体系与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产品,其药用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同时,就农产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而言,也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专业化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其产出效益。从整个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考虑,甘肃省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市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有关中药材种植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对中药材种植从品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标准、质量检测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和严格管理,使中药材种植真正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
2.进一步加大GAP的实施力度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GAP实施程度偏低。从调研情况来看,定西市GAP基地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9%;同时,由于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繁荣,导致农民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在中药材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中药材品质不断退化;在初加工中采用硫磺熏蒸药材,使砷、汞等有害重金属成分超标,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有效成分不稳定,这些因素造成中药材加工销售乃至中成药生产方面的诸多困难。因此,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 GAP亟待加强。在实施GAP方面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根据GAP的要求具体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全过程的技术规范,所有的中药材种植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其次,尽快组建专业机构对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的专业技术指导与监督;最后,尽快制定中药材质量检验标准,对中药材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合格的中药材颁发质量检验证书,凡未取得质量检验证书的中药材一律不得上市交易。
3.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计划主要是种植农户根据上年市场行情安排来年种植。虽然地方政府和各类协会组织在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一部分中药生产企业也在主产区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但家庭分散式的种植模式仍然主导着中药材的种植。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对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不利,而且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一是通过财政、金融的手段,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和各类投资者在地道药材产区建设种植基地,并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方式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各类中介服务体系,如各类专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向种植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有关市场信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
4.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大专业人才吸引力度
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种植模式需要高效的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模式,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专业人才的工作。为了促进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乃至中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以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通过设立专业和扩大招生等方式,加快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的管理、生产规范及市场交易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刚,曹方,方伟,王志扬,陈垣.甘肃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2,(1).
[2]黄璐琦,姚乃礼.如何促进西部的中药产业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S1).
[3]蔺海明,安文芝.甘肃省中药产业现状分析[J].西部论丛,2005,(2).
[4]魏永红,胡建萍,杨清.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求――岷县当归生产经营现状、前景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4,(12).
[5]魏进堂,沈剑虹.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J].甘肃农业,2003,(10) .
[6]钱卫,元四辉,吴忠.论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J].中药材,2001,(7).
药材种植范文4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四川省***县***乡位于县城东南。乡人民政府驻平安场,距县城46公里。清光绪中于此置平安桥场,因架有一座平石桥而得名,俗名***。民国24年(1935),置平安乡联保。民国29年,建置为平安乡。后与丰盛乡合并为平丰乡。民国31年分置平安、丰盛二乡。解放后仍为平安乡。1954年冬,撤销丰盛乡以其半境划入本乡。1958年10月,改置为平安人民公社。1984年3月,复名平安乡;同年11月,更名为***乡。乡域东与新华乡、南与简阳县新星乡和同合乡、西与清明乡、北与玉河乡和石龙乡相邻。1990年底,辖12个行政村,141个组。地势东高西低,属浅丘。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棉花、柑橘、油料,为***蚕桑生产基地,兴办有平安绸厂。乡境有公路南通简阳县,北接金乐公路。
具体自然条件如下:
(1)气温:属于四川盆地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17℃。
(2)光照: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1196.3小时,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96天。
(3)降水: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夏秋之交的7月上旬至8月初,夏旱1个月。
(4)土质分析(结合当地现有生长植物和土质实物标本综合分析如下)
注:此报告只反映当次土质样品分析结果
样本及取土地点
检验结果
分析结果
推荐种植药材品种
***乡
取土两处
代号:AB
A、1号
B、2号
代号AB处土:
基本属于微酸偏中性黄泥夹砂土
1.A、PH值6.6-7.0
B、PH值6.4-7.1
该土壤疏松,透水、保水保肥、供水供肥以及耕作性能都较好。最适宜种植大多数药用植物,尤其是根和地下茎类中药材。要多用农家肥,预防土壤粘结,种植时一定要深耕细翻,雨季要适当排水。
桔梗、白术、金银花、连翘、酸枣、鸡冠花、黄芩、藿香、
31号黄柴胡、黄花、白芷、
当归、北柴胡、柴油树、栝楼、大黄、半夏、北沙参、板蓝根、
综上所诉:
药材种植范文5
1资本市场建设是推动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由专业化利益及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决定的规模经济规律在包括中药材种植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生产领域都适用,而资本经营机制则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严重的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后遗症,以及种植业的弱质性影响,使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甚至是绝对效益都十分低下,不可能依靠原始积累方式实现产业扩张。通过资本经营机制的作用来提高其自身的增值能力,利用“有效资本”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中药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多元化开发,拉长产业链,可以裂变出更多更大的资本扩张型龙头企业,使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由单一的产品经营模式转变为以产品经营为基础的资本经营模式,改善其资本结构,进行优质资产的重组,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率,加速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最终实现陕南中药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的扩张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能引入资本经营机制,实施兼并重组,减少生产经营活动的交易费用。在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领域,中药材生产中较强的地理区位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原材料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产品销售专用性特点,决定了其资产专用性的总体水平较高。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引进资本经营机制,推进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横向扩张和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是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可增强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风险的存在是削减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则面临自然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双层风险。通过合同或契约的方式,将贸工农各方组成松散型的一体化经营组织,可以相对降低贸工农各方在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使风险相对降低。但合同交易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通过资产联接方式将贸工农各方组成紧密型一体化经营组织,不仅可以降低交易各方市场交易的不确定因素,还可以进一步消除合同交易的不确定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让种植户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经营中来,并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建立相互持股、参股、控股关系,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关联机制,将中药生产、加工、销售联结在一起,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使第二、三产业利润向中药种植业生产适当转移,使药农真正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这样不仅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分散了中药材种植业产业系统风险,而且由于共同利益的驱使,使第二、三产业对中药材种植业提供科技及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使中药材种植业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的运作,强化了中药产业化经营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方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使中药材种植业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壮大了中药材种植业经济的整体势力。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将形成规模经济。
2陕南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融资瓶颈
从陕南的情况来看,中药产业是陕南经济发展的优势,中药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陕南在我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陕南中草药的生产数量还是中药的质量都在国内外举足重轻,也为陕南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是陕南实现中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而要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无疑需要强大的资金作后盾。因此,能否有效发挥金融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中的特殊作用,对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近几年来,陕南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药产业化,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信贷资金的大力助推下,陕南中药种植业产业化初具规模。截至目前,陕南人工种植中药材已达约266 666.67hm2,实规范化种植面积40 000hm2,销售收入14亿元。安康的黄姜、绞股蓝、葛根,汉中的天麻、杜仲、猪苓、西洋参,商洛的丹参、黄姜、山茱萸、柴胡等中药材已经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
现阶段,随着陕南省中药产业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中药产业化经营在对分散的中药材种植业资源进行工艺流程的整合和产业链条的延伸的同时, 对金融信贷的依赖性不断递增,现有金融体制和农村金融制度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需求与各银行功能缺位的矛盾;农贷资金需求大幅增长与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中药材种植业高风险、农民信用风险与金融服务手段单一的矛盾;农村信贷业务分散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的矛盾等等。金融支持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面临的种种矛盾,已成为影响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当务之急在于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构建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合理、高效的融资机制,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保证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以此推动陕南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农村资本市场以推动陕南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
3.1完善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联结机制
这种利益机制作为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有效运行的核心,其联结方式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合同契约型。即龙头企业与农户作为各自独立的经营者和利益主体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契约合同,以明确双方的经济关系。目前大多数“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是合同契约型;另一种是股份合作型。即药农以入股、参股的形式参与加工、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在这种类型中,企业与农民由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变为统一的利益主体,股权红利成为最主要的利益调节器。这是中药产业化的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组织形式。
目前药农自办合作社或实体有一部分是采用股份合作的方式,但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不多且规模较小。完善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健全利益机制,通过实行中药材收购保护价、承贷转贷、实行系列化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等多种联系形式,巩固企业和农民利益共同体。二是要推行合同化管理,凡是通过农民建立基地的企业,都必须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同时要完善合同内容,避免由于合同内容漏洞造成的当产品市场好时,农民违约卖高价,市场价格低时企业拒收拒购、抢收抢购、压级压价、拖欠贷款等现象的发生。三是逐??推行以股份合作制形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组织。股份合作制既能发挥股份制资本联合产权明晰的优点,又能保留合作制劳动联合的特点,使企业与农户的两个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挥,真正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济实体,是从根本上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机制的措施。
3.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兼并收购支持资本扩张
目前,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过低。目前,陕西从事中药材种植业的公司只有东盛科技一家上市公司。为此要积极探索通过发行股票、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等方式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通过采取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龙头企业的资本扩张。兼并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等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在中药产业企业采用资产重组方式扩大资本时,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也应给予资金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3.3 设立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专项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链条上急需融资的经营主体。设立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专项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国家投资的部分不足。同时,中药材种植业投资基金也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如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优惠、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等,这又可以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约束。设立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专项投资基金,通过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投资基金大量流向GAP基地项目、优质种苗繁殖基地项目、加工项目、区域性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将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3.4 启动民间资本,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民间投入,政府的任务就是要引导民间资本流动,活跃农村资金市场,壮大支农资金实力。首先要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其次要加强政策扶持。对投资开发中药材种植业基地建设的企业,在征地、贷款、技术、培训等方面,政府要大力扶持,对农户要典型示范,鼓励农户走规模化的道路;第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支农的层次性和完整性。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要按市场原则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适当增加基层行的授信额度和审批权限,改革和简化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程序,加大“支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结合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增大小额信贷发放范围,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化中的主力军作用。在陕南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功能,适当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以中药材种植业GAP基地建设等为支持重点,发挥政策性的示范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药材种植范文6
为广泛宣传中药材产业、扩大中药材知名度,树立县中药材独特品牌,不断增强县中药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变中药材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药材“药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举办中药材“药王”评选活动的意义
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古国时代。多年以来,在历届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引进、培育和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已由传统单一种植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羌活、半夏、天麻、甘草、生地、独活、草红花等品种比较全面、种植面比较广的多元化种植结构。根据省药检所检测,我县所产当归、大黄、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羌活、甘草、草红花、板蓝根药材均符合2000年版药典标准,称得上同类药材品种的上品。而中药材种植面积也以平均每年10.8%的增长率逐年增加,根据统计,年县中药材产值达到了2157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8.2%,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为767元。年药材面积已发展到34.65万亩。同时境内所产中药材也以药效独特、品质优良,深得市场青睐,所产当归、大黄、红芪、党参在八十年代还荣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但是在产业开发中,我们注重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缺少对药农的激励机制,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市场上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中药材“药王”评选活动,就是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中药材产业的开发中,按照国家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完善生产技术,使我县中药材以质量和品质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产生自己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评选范围、条件及评选办法、程序
(一)评选范围:在境内种植生长的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羌活、半夏、天麻、甘草、生地、独活、草红花等各类中药材。
(二)评选条件
1、参选的中药材产品应符合产地生产原则。
2、参选的中药材产品为大田生产。
3、参选的中药材产品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禁用农药和化肥,属无公害产品。
4、参选的中药材产品要求整洁、色泽鲜亮、无虫害、无病害、没霉斑、品质优良、性状稳定。
5、参选的中药材产品要为初加工规范的干燥品。
6、参选的中药材产品要个体特征明显、体积超群、单株产量或百粒重相对高、个体称“王”的产品。
(三)评选办法和程序
1、宣传摸底。各乡镇要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评选活动的意义,鼓励有关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踊跃报名。要配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内从事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详细摸底。
2、报名审核。由从事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申请,填写申请表。各乡镇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在调查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对符合评选条件的中药材产品形成图文并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核材料。初步审核结束后,由专人将材料报县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组织布展。县上统一布置展馆、展台。参展产品和材料筹备完成后,由各乡镇具体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参展产品统一收集、编号。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在指定区域布展接受评比。
4、初步评选。县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参选中药材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初评意见。并对入选产品编号汇总,出具书面材料,报县评审领导小组审定。
5、终评。县评审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深入实地察看,全面掌握和了解生产情况,审查各类资料。在此基础上,召开评审会,确定中药材“药王”产品。
6、命名奖励。县评审领导小组对入选“药王”产品进行命名。对评定的中药材“药王”产品,按照《县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给予“药王”产品的生产组织或农户一次性奖励1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组织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药王”产品评审工作,成立了以县上主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评选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高度重视,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评选工作的宣传和组织领导,保证评审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