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1

首先,我查找资料,初步认识鼠妇。鼠妇在我们这里称为“潮虫”,有些地方也叫“西瓜虫”。鼠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潮虫科,身体为长椭圆形略呈扁平,灰褐色或黑色,生活在陆地上潮湿、阴暗的地方,以腐烂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根据鼠妇的生活习性,我在花盆下以及石块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找到鼠妇,用硬纸板将其装入小瓶中,再将小瓶里放一些树叶、湿土等物质,放在阴暗处备用。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我认真地设计了实验过程,记录好数据和现象,来认识鼠妇的生活环境。

我提出的问题是: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作出的假设是: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而实验过程的设计对我们这些初学着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绞尽脑汁,设计了多个实验方案,从中选出了几个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的方案。其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1)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用深色的纸张把培养皿遮住一半,等鼠妇爬入遮住部分的时候,再快速转动培养皿,发现鼠妇又很快爬入遮住部分。

(2)探究温度的影响时,先将一根未点燃的蚊香靠近鼠妇,但是不能接触,发现鼠妇没有明显的反应,在再将蚊香点燃靠近鼠妇,发现鼠妇会很快避开。

(3)探究水的影响时,用一较为平整的白布剪成和培养皿底部大小一样的圆,对折后从直径处剪开,然后把两个半圆用胶带纸粘起来,中间留一小缝隙,铺在培养皿底部,使其一半湿润,然后放入20只鼠妇,5分钟后有19只鼠妇在潮湿的白布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2

一、探究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形成的土壤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课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这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多侧重于常规性或再现性,而对创新思维的训练表现不足。我校现有学生700多人,在学生学习中开展了探究性实践活动,并作为我校科普教育的一个课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新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思维的萌发土壤。

2011年我校开展探究活动的主题:“关爱巴拉河,争做护河小卫士”。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共同商讨,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水――生命的源泉,二是我是河流小医生,三是争做河流小卫士,四是河流畅想作文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活动情绪高涨,纷纷到图书室查阅资料,参观工厂并了解治防流程,到巴拉河实地考察,动脑想怎样才能使水变得更清,不受污染,如何利用水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发展经济,如何节约用水,如何灌溉等。通探究活动思考上述问题,学生的思维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机械重复的课本知识。呈现的是一种拓展思维。经过活动,学生对河流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灌溉,而扩展到对土壤、经济、人类生活等影响,活动使学生对人为的事件与课本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获取感性知识。在活动中观察水,感受水,发现水受污染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措施,从而达到知山知水爱山爱水以至爱护环境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的转变和升华过程,体现了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只停留在文字上,最终不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我们开展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积极思考的目的,为学生拓展了思维创新空间,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开辟一个新的活动空间。

例如学生红做“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中发现,不仅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温度湿度对鼠妇的生活也产生影响。在一一论证的过程中,我设置了湿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悬仿:因为让学生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时,都是在阳光下进行的,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很偶然的机会,一位学生把实验用的材料用水淋湿;结果鼠妇就安静下来,而干燥的一组则狂躁不安,从中发现湿度也是影响鼠妇生活的原因之一。“发现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创新”在探究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分析问题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使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发现问题所引起的创新思维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产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创新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巩固和发展。

在探究活动中,始终把树立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到商店、养殖场,森林去,让他们走到社会中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通过举办主题讲座、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中进行比较。除旧布新。在学校举办的野生生物知多少的主题讲座上,学生由于课前做了大量准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讲台上,个个口若悬河,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教师感到吃惊,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这充分证明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意义。

三、探究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3

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多领域多方面的,有许多学习成就是无法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来正确评价的。实作评价是在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下,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生物探究性实验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注重的是实验的表现过程以及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作评价。那么,在探究实验中如何进行实作评价呢?

一、确立探究实验实作评价的目标

实作评价首先需要教师确定期望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实际表现成果,明确地列出细节的表现行为。教师挑选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例如,七年级上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而不是要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老师在实验操作之前就可以把探究实验的步骤列出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如: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教师可列几套计划,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最合适的计划进行实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教师明确自己所期望学生达到的表现成果后,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目的制定合理的评价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重点进行教学指导,实验中根据这些目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即时性的指导与矫正,给予公正、客观且合理的评分。

二、确认探究实验实作评价的标准

在确立好探究实验实作评价的目标后,要详细说明细节行为的项目,以及教师所期望学生达到的表现标准,评价的重点是要放在过程上还是放在结果上,或两者都有。

一般而言,在下列情形下,探究实验实作评价应放在过程评价上:(1)实验过程能排序,且可以直接进行观察。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2)实验过程步骤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实验效果。(3)正确的过程对最后实验有重大作用,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4)没有实验结果可以产生,或实验结果评价不可行;

而下列情形,探究实验实作评价重点应放在成果的评价上:(1)无法提供谈及实验过程的观察资料,如:布置学生课外进行的探究实验;(2)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步骤已经很清楚;(3)不同的探究实验过程可以导致相同的实验结果;(4)探究实验结果具有可被判断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实验实作评价的方法

探究实验注重实验过程,因而实作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当然在不同的阶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探究实验准备阶段的评价

怎样促进学生提出探究实验的问题,以及如何作出假设。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学生的准备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寻找鼠妇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学生寻找鼠妇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但是,教师无法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寻找过程。因此可运用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价。比如:(1)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我是在花盆下(石头下、拖把下、下水道处等)找到鼠妇的;(2)当你拿起花盆或搬开石头时,你发现什么现象呢?(发现问题);当我拿起花盆,鼠妇四处乱窜,马上跑掉了;(3)鼠妇为什么会这样呢?(提出问题);它可能是受了惊吓(或是怕光…)(作出假设);(4)那我们如何来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通过实验来证明;(5)你打算如何实施这个实验呢?(制定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提问可以知道学生实验前的准备情况,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准备工作,包括在准备过程的专注情况和细心情况。然后适当的给予加分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实施实验过程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可采用检核表来评价,只要依次列出实验过程表现的测量维度,然后小组长可逐一观察核对小组成员的表现是否发生或出现即可。若该表现行为已出现或发生时,则小组长只要在表前的适当空格中打个(+)号,做个评核记录即可;若该表现行为未曾发现或出现,则小组长不需要留下任何记号,直接跳至下一个观察项目,继续评核即可。如表1:

本检核表的使用说明:(1)评价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评价的目标:能控制变量,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检验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能由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3)评价的项目:评价的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设计和过程,二是观察与记录。(4)实施步骤方法:操作过程检核是由各小组的学生依次序操作,由小组长检核。教师在检核前对小组长进行训练并说明检核标准与注意事项。作品的评价由教师评价。(5)评价标准:各组学生在实作过程出现(或完成)该检核项目的动作,则在评价检核中“通过”下面的该项内打“+”。如果未出现(或完成)该检核项目的动作,则在评价检核中“通过”下面的该项内打“-”。(6)记分方式:探究实验的过程检核占50分(基本分30分,结果作品的评价占20分)。过程检核两部分共十项,每项通过者得5分,未通过者得0分。

(三)探究实验结果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资料完成测评表,得出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的分数,并及时向他们反馈。这一阶段的评价可采取作品量表,其内容包括一系列足以反映出各种不同品质程度的实验结果。例如:在学生制作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挑选五份品质在优秀――低劣的连续量尺上大约等距的作品标本,然后依次给予每份作品样本标上的数值(如:5、4、3、2、1),将每位学生的作品依次与这五种样本作对照,看看每位学生的作品符合哪一样本,即得该样本代号所应得分数,该分数即用来表示作品的品质值。例如:某生的作品按近5号样本,他的得分即为结果作品的最高25分;若该生的作品接近3号样本,他的得分即为15分。这样评价是对实验结果作品的评价,探究实验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它占整体分值的比例应较小。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4

一、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在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教师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可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科学的态度。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学生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在实验中,学生往往重视操作,而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因此要调好光圈,且光线强弱要适当,才能达到观察目的。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动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俗称潮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提出这样的假设:鼠妇适宜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探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原先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务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让学生被动无条件的接受,而应关注学生如何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经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知识,使新知识成为构建或获取知识的平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W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发现史,虽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家们发现科学真知的过程,但故事当中,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于探索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也就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兴趣。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愿意去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体验生物科学概念,生物原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也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机会。教育家布鲁诺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也就产生了探究的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设计出探究实验的方案,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真正由被动接受者上升为主动探究者。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来探究,有的实验的确不适合学生探究,我首先立足教材,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本地区能够找到的实验材料,而且是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实验让学生来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时,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了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实验前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用来做探究实验的鼠妇(既我们当地叫的“西瓜虫”),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会在校园的花坛中找到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底下,翻开那些杂物时,它们会很快爬走。通过这个亲身体验,“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结论其实在寻找鼠妇的过程中学生稍加动脑已经可以得知了。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他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这也就为后面的实验提出问题埋下了伏笔,更为设计实验方案打下了基础,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其他实验材料,并根据自己选的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做出结论,解析实验事实等,所有这一切尽量由学生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单单在做实验,也不单单在学习理论,而是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性强,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又经历了对科学形成过程的了解,进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对要探究的实验提出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大胆做出假设,正确指导实验设计和计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36-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其基本思想就是“对照”。新教材及时贯彻了“重视能力培养”的教改精神。针对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编写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数先从实验入手,由此引出问题(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再探索更好,更多的思维方法。作为老师,应从科学的认识方法论的角度,设计并安排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亦即设计实验的科学性,组合性,巧妙性。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就是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验设计中,通过设置对照组,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

一、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例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个试管都有等量的浆糊,一个试管放唾液,另外一个试管放清水,那放清水的试管就是一个空白对照。

二、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当进这个实验之前,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课的前一天采集一些鼠妇,而且对学生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帮助。而学生也观察到一种现象,当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鼠妇)上进行,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实验的对象是同一批鼠妇,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

最后,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三、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例如,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在做实验之前,首先,要求同学们观察草履虫,确定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然后作出假设,既然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那么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能作出怎样的反应?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想一想什么是有利刺激,什么是有害刺激。一般来讲,食物之类的是有利刺激,而外界环境的变化(酸碱度的变化,溶液浓度的变化)是有害刺激。

实验的步骤是分别在两块载玻片上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一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块肉片,另一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颗食盐。观察两个实验组不同处理所出现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四、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首先要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环境下才能萌发?然后从日常生活中做出假设,种子萌发是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但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就作出假设,假如这些条件缺少一样,种子能够发芽吗?

根据假设,我们就设计这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四个培养皿。都放有能吸水的布,和30颗种子。这些条件都相同了。不同的是第一个培养皿不放水,第二个和第三个培养皿放适量的水,使里面的布潮湿就可以,第三个放进冰箱,第四个培养皿就灌满水。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实验组里互相比较得出三个条件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认识和了解生物的对照实验,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设立对照组,是生物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新教材的实验以探究为主,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设计实验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四种能力之一,而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既是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能力的最高层次,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而大多数生物实验以对照性原则进行设计的。

上一篇寒露谚语

下一篇放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