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杨桃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杨桃教案范文1
支老师是一个传奇。他40岁才从体育转教语文,短短几年时间,就蜚声全国,在小语界几乎无人不知。在没有网络的上世纪80年代,用“奇迹”“不可思议”来形容毫不为过。他的课堂举重若轻,亦庄亦谐,听时轻松愉悦,细品博大精深,影响了几代语文教师。
支老师的课是悬疑片
直到现在,他也是小语界名师中课例最多的,仅公开教学就有近200个课例。2001年,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他一共在全国各地讲了21个新课例,这又是一个难以打破的纪录。不仅课多,关键是课课不同,多姿多彩。支老师一直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所以他的课一直在创新发展。他被誉为“活语文”。他的课堂就像是悬疑片――课堂上,你永远不知道他哪一课怎样教,也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精妙的设计让你置身其中而浑然不觉。最后想想,他的教学设计既大胆、奇妙,又实用、高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教《画杨桃》,谁会想到真正让学生经历一次“画杨桃”的历程?教《只有一个地球》,谁敢最后来一个“实话实说”的现场采访?很多课例,让人叹为观止,甚至让很多语文老师看了很“绝望”,“死”了当名师的心。
支老师的课是即兴片
外出讲课,面对陌生的学生,临阵换课恐怕是大忌。支老师就有几次“惊险的经历”。这其中,有形势所迫的,更有“自找麻烦”的。1989年,全国小语会第一次举行大型赛课活动(建国以来首次),组委会请支老师为年轻教师做示范教学。支老师本来准备的是上《草原》一课,可到现场一看,好几个年轻参赛教师准备的都是《草原》一课。他先上了,人家怎么上啊,于是临时改上《第一场雪》。这堂课开了“以读代讲”之风,这场“雪”随后也“下遍了”全国。去某地讲课,课前突然看到报纸上一个栏目讨论“学生该不该穿校服”,于是他突发灵感,上了一节作文课《创意校服》。结果,学生课堂的创意和发言精彩纷呈,令学校校长激动不已,连连致谢。去义乌讲课,头一天看了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他感慨颇多,第二天便换了一节课《夸夸咱义乌的小商品》,课堂上又“玩”得嗨了……突发奇想,随即上课,收放自如,效果极佳――恐怕在语文界还没有人这样玩过。这背后支撑的,是创意,是胆识,是教学艺术,更是自身深厚的教学素养。支老师备新课,从不写详细教案,只在纸片上写个思路即可。更不会反反复复试教很多遍才拿出手,他都是“新鲜出炉”,即兴就上,从不失手。支老师的课千锤百炼、匠心独运、炉火纯青,却又好似信手拈来、随手涂鸦,结果是出神入化。这种大智慧、大手笔,令人叹服。
支老师的课是科普片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对很多教师来说,支老师的课堂就是诸多教学理念的汇集,是“以例说法”,是把“静”的教学理念“动”化,是把“死”的教学理念“活”化,是用“活生生”的教学现场来阐释教学理念。怎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上了《太阳》一课。课堂上,支老师一个问题都没有提,学生却踊跃学习,层层深入,每个学生都发言至少2~3次。支老师牵牵引引,穿针引线,学生就全部学好了。怎样落实“以读为本”?他上了朱自清的《匆匆》。支老师只设计了“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这两个阅读内化和综合表达的环节,学生在涵泳中领悟,在表达中提升。很多名师说,读支老师的课例,只要读懂了课堂背后的东西,自己的教学就会实现飞跃。
支老师的课还是垦荒片
支老师创造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朗读中用“轻重缓急,虚实浓淡”来表达感情;比如,学生提问用“位置坐标”来记住学生,最后一一对应,“物归原主”;比如,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说话、绘画、动作等)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周一贯先生说,支老师的教学还是一个没有解密的“黑箱”。这是说小语界对支老师教学艺术的研究还太少,不够深入。庆幸的是,吴忠豪教授编了一套丛书,其中有一册是福建施茂枝老师写的《支玉恒语文教学艺术研究》,高屋建瓴,精辟深入,也算是对师父的教学做了初步的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