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成语范文1
小贴士
同学们,与动物相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呢,一起走进动物成语王国去学习吧!注意: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成语,一定要向成语词典求助,弄清楚它的真实意思哟!
千军万马对牛弹琴亡羊补牢鸡鸣狗盗爱屋及乌
泥牛入海声名狼藉狗急跳墙黔驴技穷鱼目混珠
叶公好龙杯弓蛇影如鱼得水鹏程万里骑虎难下
一箭双雕鸡毛蒜皮惊弓之鸟
守株待兔噤若寒蝉
指鹿为马画龙点睛
动物成语范文2
马是在成语中出现最频繁的角色,其它的都不能和它相提并论。你看“人困马乏”“人仰马翻”,马和人几乎一模一样;而遇“兵荒”则必有“马乱”;有“盲人”则必有“瞎马”,简直到了将人、马并列的地步。更有甚者,人死了则必以“马革裹尸”为壮烈,这说明马也没活下来。但人委实也对马不错,不仅“悬崖勒马”,而且要“死马当作活马医”,这比救人还负责。人们对马的重视也表现在成语中,而对于牛和马的叙述却显然不同。同是一个“老”字,对牛是“老牛破车”,对马却是“老马识途”。这边是“对牛弹琴”,那边却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褒谁贬谁,一目了然。马是应当信任的,你看每次战役前,先是“厉兵秣(mò)马”,接着是“马不停蹄”地赶路,然后指挥官“一马当先”,似“脱缰之马”,后面是“金戈铁马”“万马奔腾”,最后杀过来“千军万马”,终于“马到成功”。
龙与虎,在成语里往往寸步不离,先是“龙潭虎穴”“藏龙卧虎”“生龙活虎”“龙盘虎踞”,然后是“龙吟虎啸”“龙行虎步”“龙腾虎跃”“龙争虎斗”,最后是“降龙伏虎”。
这样的结伴者还有一对——鸡和狗,不过它们的形象就不光彩了。一上来就是“鸡鸣狗盗”,竟一同作案,因此小偷对它们也一样对待,来个“偷鸡摸狗”,直弄得“鸡犬不宁”,最后是“鸡犬不留”,但结局还很“浪漫”——“鸡犬升天”。
还有一类动物,它们虽然也屡屡出现,但恐怕总是胆战心惊。像鱼吧,人们对它只有一个字“吃”,吃人的人,叫“鱼肉乡里”。想吃鱼时使用各种方法捕获,有的“缘木求鱼”,高明的“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结果是“鱼游釜中”。鱼能说什么呢?“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嘛,理所当然。
扮演这样悲惨角色的还有两位:麻雀和鹿。你看“为丛驱雀”“门可罗雀”。比起麻雀,鹿的处境更为不妙,麻雀虽然终日惶惶,但毕竟不会有性命危险,而鹿呢?从“逐鹿中原”到“鹿死谁手”,于是乎“鹿死不择音”。
还有一类动物虽只出场一次,但却留下了很尴尬的形象。你看驴,一出场便“黔驴技穷”,远不像狮子出场“河东狮吼”那样威严彪悍。再看蚂蚁,一出场就是“蚂蚁啃骨头”,受到了表扬;但得意忘形,使“蚁穴溃(kuì)堤”,成了罪魁祸首,不像“蜻蜓点水”那样活泼、美丽,惹人喜爱。
动物成语范文3
关键词:动物;成语;英语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305-02
一、与“龙”有关的
龙飞凤舞 lively and vigorous flourishes in calligraphy
龙盘虎踞 a forbidding strategic point
龙凤呈祥 excellent good fortune
龙蛇混杂 good and bad people mixed up
龙潭虎穴 a danger spot
龙腾虎跃 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
龙争虎斗 a fierce struggle between well-matched opponents
龙行虎步 majestic gait; imposing air
龙吟虎啸 dragons singing and tigers roaring
生龙活虎 full of vim and vigor
二、与“狗”有关的
狗胆包天 monstrous audacity
狗急跳墙 a corne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 desperate
狗屁不通 unreadable rubbish
狗咬吕洞宾 to mistake a good man as a bad man
狗眼看人低 to be damned snobbish; to act as a snob
狗头军师 villainous adviser
狗皮膏药 quack medicine
狐群狗党 a pack of rogues
狗屁不如 worse than a cur or a swine
狗拿耗子 to 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
三、与“虎”有关的
虎背熊腰 tough and stocky
虎口拔牙 dare the greatest danger
虎口余生 be snatched from the jaws of death
虎里虎气 (of a young man ) strong and vigorous
虎视眈眈 eye covetously or menacingly
虎头虎脑 (of a boy) looking strong and good-natured
虎头蛇尾 a fine start and a poor finish
虎尾春冰 in a precarious position
如虎添翼 with might redoubled
谈虎色变 turn pale at the mere mention of something terrifying
四、与“鸡”有关的
鸡飞蛋打 all is lost
鸡毛蒜皮 trifles; trivialities
鸡鸣狗盗 get up to mean or petty tricks
鸡鸣犬吠 country sounds
鸡皮鹤发 advanced in age
鸡犬不宁 general turmoil
鸡犬不留 ruthless mass slaughter
闻鸡起舞 diligent and self-disciplined
鼠肚鸡肠 petty; narrow-minded
偷鸡摸狗 pilfer; (of a man ) always having affairs with women
五、与“马”有关的
马不停蹄 without a stop; nonstop
马齿徒增 grow old with nothing accomplished
马到成功 win success immediately upon arrival
马革裹尸 die on the battlefield
马路新闻 street-gossip; hearsay
马马虎虎 careless; not very good
马首是瞻 follow sb.s lead
人仰马翻 badly battered; thrown into confusion
老马识途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千军万马 a powerful army; a mighty force
六、与“牛”有关的
牛头不对马嘴 incongruous; irrelevant
牛刀小试 a master hands first small display
牛年马月 a time that will never come
九牛二虎 tremendous effort
动物成语范文4
关键词:成语 中英文差异 翻译一、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相同动物名称
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大致相同,从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也就会赋予动物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用“鹦鹉学舌”来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这么说。也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在英语中也正好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此类人,表达为“repeat the words of others like a parrot”;又如“狼子野心”在英语中也是相同表达,可表达为“as cruel as a wolf”。再如“浑水摸鱼”可表达为“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的人们对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认识存在着相同的看法,因此,用动物组成的成语来表达人们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相同的态度。
二、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不同动物名称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下的人们存在着相同的看法,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看法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同一喻意在中英文中所用动物名称就完全不同。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1)传统文化差异使人们用不同的动物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牛从中国古代社会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人们的感觉总是很好的,因此人们赋予了它很多好的成语来比喻人类,比如“身壮如牛”的说法。而在西方早期农耕中,却是用马作生产工具,所以在表达“身壮如牛”这一成语时,英语中用的是“as strong as a horse”。但牛也存在不好的一面,如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是白费口舌,而在西方家他们认为猪是很蠢的,英语中比喻这类人就用“cast peals before swine”来表达。这就是每个国家和地方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对同一个意思所用的表达对象不一样。从“牛”到“swine”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2)审美价值取向不同赋予同一种动物不同的感彩
对同一种动物由于每个人的审视点不一样,因此,给予该动物的评价也就是不同的。如“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狐群狗党”。中国人提到狗多半是厌恶的态度,而在英国人眼中却刚好相反,英国人把狗看作人的伴侣和爱物。英语的这类例子有:top dog 重要的人 ,lucky dog 幸运儿,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三、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对应动物名称
(1)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有类似喻义的表达
汉语成语“画蛇添足”在英语中的表达不对应任何动物名称,而是英语中刚好有一喻义相近的既定表达“paint the lily”。“一丘之貉”的表达为“birds of a feather”。“挂羊头卖狗肉”的表达为“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2)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类似喻义的表达
动物成语范文5
【关键词】对外教学;动物成语;教学
成语是传承我们国家灿烂语言文化的重要工具,具有结构稳定、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等特点。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成语教学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教学水平是有利且必要的。有鉴于此,深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掌握正确的成语教学规律,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的教学水平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动物成语在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成语的普遍特点。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成语中动物成语教学的部分。
一、动物成语使用的偏误
通过调查得知,留学生在使用动物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偏误
1.不理解动物成语的语义造成的偏误
有些动物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同,留学生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成语非常自如。但是有很多动物成语的字面义与实际意义不一样,这样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学生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成语“守株待兔”,学过此成语的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就想获得成功”,而没有学过此成语的学生则从字面义理解为“坐在树边等兔子”。
2.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
由于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很多,例如:①珍妮非常喜欢收集邮票,就像叶公好龙一样。②战士们都很年轻,各个如狼似虎,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①中的“叶公好龙”是形容只是口头上的爱好,而不是真正的爱好,表贬义。在这句话中,珍妮是真正将收集邮票作为爱好,所以这个成语与句意不符。②中的“如狼似虎”也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像虎狼一样凶残,这里应该用“生龙活虎”。
二、教学策略
成语来源复杂,用法多样,教学策略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成语的语义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成语的具体语义和用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使用好成语。
1.判断动物成语的感彩
教授动物成语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判断这个动物成语的感彩,是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表示贬义的动物成语,如“胆小如鼠”、“画虎类犬”、“虾兵蟹将”等;表褒义的动物成语如,“一马当先”、“鹤立鸡群”、“沉鱼落雁”等。
2.将动物成语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动物成语细致分类,使学生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准确。
(1)按照成语表达的意思分类,可以分为情状类,“狼狈不堪”、“胆小如鼠”、“多如牛毛”等;品行类,如“攀龙附凤”、“狼狈为奸”、“鸡鸣狗盗”等;状貌类,“沉鱼落雁”、“牛头马面”、“尖嘴猴腮”等;行为类,如“鞍前马后”、“雁过拔毛”、“杀鸡取卵”、“顺手牵羊”等;处境类,如“虎落平阳”、“羊入虎口”、“釜中游鱼”等等许多类别。
(2)按照不同的动物形象分类,如含有马的成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含有狗的成语“狗仗人势”、“鸡犬升天”、“狗尾续貂”等;含有虎的成语“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调虎离山”;含有蛇的成语“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不同的动物形象在汉语中体现不同的文化含义,古代中国崇尚龙,所以含有龙的成语大多表达褒义,含有狐狸、猪、狗、鼠、蛇、狼等动物形象的成语多数表达贬义。通过对动物种类及其形象所蕴含的不同文化意义的研究,可以推出动物成语的语义色彩。
出于分类的习惯和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成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初级的学生,进行联想教学,采用以旧带新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新学的成语;而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注意教授类似成语的细微区别,运用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将成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动物成语的效果。
(3)讲授动物成语的教学方法。成语是文化的载体,语义丰富。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语,结构简单、语义直接的成语可以用直接法讲解,直接讲清楚成语的语义,学生就能够理解。对于格式固定的成语可以采用认知法进行讲授,如“倚马可待”,通过语素分析法可以知道,这个成语表达的是靠着战马,立刻写完书稿,形容一个人文章写得快。留学生学习成语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自如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或交流,语境法正好为留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成语蕴含的不同文化涵义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将成语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并对成语的出处、语体色彩、感彩、意义、搭配、功能等详细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参考文献:
[1]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8
动物成语范文6
1.春始秋成说。此说源自明代张叔行。其《雅俗稽言》卷十三曰:“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后来清人顾雪亭有东作西成说,实为此说的翻版。
2.南火北水说。此说源自明代周延儒。《通俗编》卷二十六曰:“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大意是南代表火,北代表水,若在黄昏做晚饭的时候向别人借水借火,没有不给的,这“给”不能叫交易,因此交易物只能叫东西了。此说的变式为东木西金说,见于逸闻野史。即东代表木,西代表金。木、金可以放在篮子里,而火、水不能用篮子装。所以物称东西,不称南北。
3.东京西京说。此说源自清人龚炜。其《巢林笔谈续编》曰:“愚以此语定起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东、西两京。俗语买东买西,言及卖买者非东即西,沿习日久,遂以东西为货物潜身。”意为东汉时期,人们要货物总是去东京(洛阳)或西京(长安),久而久之,“东西”二字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4.四方约言说。此说源自清人梁章矩。其《(浪迹丛谈)续谈》卷七“东西”条曰:“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言春秋耳。”
5.东洋西洋说。见于陈江《“买东西”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大意是“东西”本为明嘉、万年间地区(东南沿海)、行业(海外贸易)方言,与东、西洋舶来品有关,后经过发展,融入汉民族语言文字系统,遂成为日用语。
6.地方代物产说。见于徐时仪《〈“买东西”考〉献疑》(《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徐时仪认为,“‘买东西’一词由指买卖于东市西市,而泛指买卖于四方,进而又指买卖四方的物产。‘东西’一词则由买卖四方物产的专称,而泛指一般的物品,进而又成为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之通称”。
7.东市西市说。见于任筱萌《“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汉字文化》1999年第1期)。任筱萌认为,“‘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世间万物应起始于唐,来源于唐代都城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8.字形分析说。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西”字在小篆里左下方是个鸟巢,巢里卧着一只鸟,是“栖”的本字,本义是鸟儿栖息在巢里。因为鸟儿归巢在太阳西落之时,“西”就被借去表示日落的方位,“东”“西”本有指称“物”的含义,与《说文》迥然有别。
9.古人生活习惯说。张舜徽先生在《清人笔记条辨》六卷说:“谓物为东西,其来已远,实与古代建造房屋之向背有关。古人造屋皆南向”,“极南临海,则转而向北矣”,“户既南向,则田园悉在其前”,“人若出门,则惟东西行耳。日用之物,苟有求于外,非往东则往西,谓之买东西,犹云东西买也。遂相率以‘东西’二字为物之代称,至今用之”。
上述种种说法表现了人们对“东西”一词得义之由的兴趣,由于各种因素,有些联想难免牵强附会,这是不能责之过苛的,毕竟它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社会风俗和生活。在他们对“东西”的俗语源探讨中,这样两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东西”更多是使用在口语中。这在明代就已被人指出。明・苏《旃言》曰:“世称钱物曰东西,称男子曰南北。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辄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
第二,“东西”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公羊传・襄公十六年》有“君若赘旒然”之说。汉・何休注曰:“旒旗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婿为赘婿矣。以旒喻者,为下所执持东西。”疏云:“就婿为赘婿,‘亦是妻所持挈,故名之云尔’。”此“东西”显然是物之意。
从俗语源的角度来探讨“物称东西”的由来,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带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说法。那就是来源于西汉时的“私东”一词。《史记》、《汉书》都有“私东”,有时也作“西东”。《索隐》云:“《汉书》亦有‘私东’。应邵曰:仕诸侯为‘私’。时天子居长安,诸王悉在关东,小人怵然内迫私家,乐仕诸侯,故云怵迫‘私东’。李奇曰:‘私’多作‘西’者,言东西趋利也。”(《二十五史・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意为汉时,人们为了追逐物质利益都乐于去给诸侯做事,这在当时叫“私”,由于诸侯都位于天子所在都城的东方,因此称做“私东”,“私”和“西”音同,方位又巧合,“私东”就成为“西东”,有从东西方追逐利益的意思。又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西东”习惯上就说成“东西”。所以《文选・贾谊鹏鸟赋》有的版本中作“怵迫之徒兮,或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