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商务谈判主线 课堂教学 教学难点 实例应用

商务谈判是一门系统的研究人与人沟通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但经营者在处理问题时,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面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可以说经济活动乃至扩大到所有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沟通这个主题,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和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这种职能和手段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形的,有的是有意而为之、有的是无意而为之。虽然在表象和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一样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商务谈判课程可以看做是一门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可以通过商务谈判这样一个谈判科学的分支学科掌握人与人沟通的原理、技巧及原则。但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还存在明显问题。

1.现有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材方面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商务谈判教材大体分为两种:(1)我国专业人才编写的教材;(2)翻译西方的教材。因为文化传统、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西方的教材往往并不适合中国的学生使用,其中的案例在我国社会环境当中并不具备代表性,加上西方教材编写者在编订教材时的习惯与我们不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不适合。而我国专业人员编写的教材,由于受西方谈判理论及现有社会情况的影响,导致学生失去对教材的信任感。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教材仅仅是教学参考书中最重要的一本,但学生从小养成的受教育习惯还是对教材的权威性有很大的依赖。

其次,教学手段的不足。目前的商务谈判课程大多是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多媒体的资料虽然比较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但是由于对实例分析的深度不够,往往将实例分析成了童话一般的结果。这一点在很多教材及公开课的视频资料当中有所体现。在课堂上也会有一些模拟的谈判过程,但是事前组织过于严密,让谈判桌变成辩论台或者是演讲台,在提高谈判技巧的同时固化了谈判技巧,提高了进入谈判领域的门槛,这又违背了谈判课程的初衷。

最后,教学考核手段的不足。在考核方面仍采取试卷评分的方式,事实上谈判课程或者说谈判问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很难说哪个方法是正确的,哪个方法是标准的。这就要求考核人员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发散性思维。不过在教学考核环节当中,由于种种局限,采用试卷评分为主要考核手段仍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2.设置谈判路线应贯穿整个商务谈判课程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课程之初模拟一个具体的商务谈判实例贯穿整个谈判课程,从而将商务谈判课程连贯成一个整体,随着课程不断深入,也就是按照谈判路线设定好的环节进行商务谈判课程的讲解。关于谈判路线,到现在并没有明确定义,根据我们的习惯,在介绍一个概念的时候总会是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但由于谈判本身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说每个人对谈判路线的理解都不同,也就无法对其下准确明了的定义。简单来说,谈判路线就是指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对于谈判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分析,对于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事前的评估及应对预案,并通过每个环节的衔接将谈判进行下去,达到最终的目的。

举例说明:一个有经验的地产中介在向客户推介自己想要推出的地产时,一定要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首先,他要确定面对的客户有多大的成交预期。在这个环节,他会用最客气礼貌的语言和行为拉近与自己与客户的距离,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需求及可能承担的价格;其次,通过对市场的相对专业的知识,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毕竟绝大多数客户在专业信息方面是没有中介人员丰富的。但在这个环节,他不会对客户的想法做出强制性支配,而仅仅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或者说表面上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继续拉近双方的距离,借以将自己的想法渗透进客户的心里;之后借用市场走向的分析,潜移默化地让客户产生危机感或是紧迫感,从被动变为主动;接下来通过种种手段让客户自己抓紧时间谈成这笔生意,并且会让客户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比方说在价格上、付款条件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让步。从以上所说的简单的案例中,实际上可以看到整个谈判环节的路线。

在本文中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在谈判课程之初就设定好一个案例,将教材当中的每个环节融入案例当中。实际上我们常用的教材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这也是我们的教材相对于很多西方教材的一个优点,但是我们缺少一个能够从开始到结束的具体案例。每一章节都有若干案例存在。它们的存在价值在于能够充分地满足案例数量上的需求,但是在深度上还有不足,因为并没与将案例背后隐藏的问题表露出来,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谈判的问题往往就是隐藏在案例背后的人与人沟通当中的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相对复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形成整体感。对于谈判的每个环节从目标的模糊制定到事前的调查、方案的制订、团队的组成、清晰目标的制定、备选方案的制订、谈判回合的确定、让步的条件,等等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整个商务谈判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谈判路线环节的深入进行模拟的实际随机的谈判演练,不必要做事前的大量准备,真正地达到课堂互动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在考核环节添加主体案例的内容,方便学生将商务谈判课程真正系统化与整体化。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为此,教师需要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1.1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解读教材是专业基本功,解读教材时必须对教材本身有明确地理解及读懂教材讲什么,教学要求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什么。我在教学《斑羚飞渡》、《珍珠鸟》这一类文章时,有忽略老斑羚的牺牲精神以及人和动物和平相处却一味强调“环保”问题。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主题,以免偏离方向。教师只有在领会教材意图,掌握教学思想,抓住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2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导航系统。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各种教学活动设计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经验,不少时候教学目标是迷失的,如,在教学活动课“戏剧大舞台”时,课堂从头到尾唱京剧、黄梅戏、扬剧以及表演,这样的课堂活也活了,乐也乐了,但学生最后并没有掌握戏剧的知识,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定位正确了,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1.3设计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训练设计的简单化。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是合作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各种探究活动。我在教授“戏剧大舞台”活动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几种戏曲,提出第一问“这是哪几种戏曲剧种?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剧种?”正当同学们讨论兴奋时接着提出第二问“能说出几个著名的戏曲故事吗?”此时学生兴致极高,课堂气氛活跃。于是又提出第三问“这些故事中人物有怎样的性格?常用些什么样的脸谱表达出来?”。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围绕仲永“泯然众人”这一结果,原因是什么?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再延伸:仲永自己有没有责任呢?你如果是仲永,你会怎么做?最后指导讨论:“谈谈成才的因素”“你将如何面对学习”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在探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得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由此可见,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把课堂教学推向。

2.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实施

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实施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是策划者又是指导者,紧紧抓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有效地实施教学。

2.1有效讲授;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只能“少讲”甚至不讲,其实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授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讲的内容、方法。讲亦有道。一是讲授内容是必要的,二是讲授方法是清晰到位有效的,三是讲授必须是适时的。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发生的讲授是最有效的。

比如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我这样讲授:“我们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而文题是‘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涵着伟大呢?文是“悲”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们又伟大在何处?”我抓住文眼——“悲”和“伟大”,以“悲剧故事为什么蕴涵着伟大”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作为分析内容,成功讲授本文的主题。

2.2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发端。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把握空间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如,在教授《行道树》一文时,我提示学生用抓文眼法、寻找关键词句法等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我让他们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①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②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随了哪些痛苦?③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对于这几个小问题学生容易解答。再把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注意提问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

2.3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真实含义是“有效的关注”。因为这里的倾听不仅指用耳朵,同时注重用眼睛。有效倾听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况,心中有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首先要求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把课堂的中心工作从关注教案转移到关注“学况”上来;第二要善于发现,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回答及作业中的问题,善于发现这些问题的课程价值,生成珍贵的教育资源。

2.4有效反馈;有效的教学依托于有效的反馈。首先反馈宜适时,这时的反馈有利于学业的提高,同时反馈宜“积极”。所谓“积极”的反馈是指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反馈,而不是通过反馈挫伤学生,力求在积极的反馈中交流情感,实现精彩的互动。学生对学习越是投入课堂反馈越是积极。因此,有效反馈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举足轻重。

有效实施还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有效活动以及有效管理来达到综合的有效教学的效果。

3.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是通过有效反思来实现的。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3

一、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分析

语文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强化语感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方式,常规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负责讲解与提问,学生在独立完成阅读之后可以与他人探讨,从而把握住文章的重心,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在效率及实用性方面更加明显。通过合理的批注,学生可以很好地对全文进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个人的观点,可以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同时,这些批注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通过细致、缜密的文章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下,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想象力将文章中的内容填补起来,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批注式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准备阶段,此时,教师需要对所在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即将用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文章进行分析,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出文章的重点与核心。就学习经验来讲,师生之间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内在深入的文章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压力较大,因此需要教师从旁引导,通过教师前期的批注实践可以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便利。在中级阶段,教师需将学生视为主体,科学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进行批注式阅读,将自己理解的重点及难点标注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批注式阅读的趣味性。在高级阶段,学生与教师需要做的是探讨,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见解,在分享中得出文章的真正寓意,学会灵活地将文中的表现形式运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学以致用。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

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批注式阅读也是如此。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制定阅读目标,按照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方法。同时,注重提问的技巧,按照文章的写作脉络进行提问,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伤仲永》一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围绕标题做文章,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伤”?怎么“伤”?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趣味性、好奇心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热情会极大地增加。

2. 适时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资源

与现代文阅读不同,古诗词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大量的生僻词汇与用语会给学生增加较大的压力,但是,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特别是对古诗文的注释非常详细,这些对于文章阅读十分有利。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注释的重要性,学会灵活运用。实践表明,注释可以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典故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更好地融入到阅读氛围中。

3. 科学引导,做好沟通与分析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几段文字进行分析,而不是将重视放在通篇文章大意的理解上,教师可以按照文章的不同进行科学的引导与选择。鼓励学生对这些语句段落进行探讨,提出个人的见解,在自由、随性的言论发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锻炼。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个人的观点,允许和尊重学生提出的多元化观点,帮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及分享的好习惯。

4. 交流批注,点拨深化

首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指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其次,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对重难点的理解各抒己见,没有交叉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没有时间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

5. 学会利用朗读技巧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开展阅读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开展心理批注,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一些阅读知识融会到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哪里重要。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激活 捷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26-01

爱因斯坦担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有兴趣,就会热情地去做,做事的效率就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学生毕竟是孩子,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对哪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这门学科一定会学得更好,他也一定会更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语文教学长时间以来拘泥于老师对课文的剖析,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语文考试的训练,致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最终导致学生享受文学艺术的语文变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这实在是语文学科的悲哀,也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语文活动是激活语文课堂的灵丹妙药,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捷径。

一、让比赛走进语文课堂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人都有要强心理,人人都有好胜思想,利用这种心理,往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人的斗志。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将学生带进比赛中,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朗诵课文。可以组织朗诵擂台赛,看谁朗诵得好;又比如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设计、提出问题,看谁问题提得多;再比如复述课文故事,可以比赛看谁复述得完整、感人等等,这些活动都能调动学生激情,活跃语文课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多开展比赛性活动,多说些激励性话语,对改善教学效果,激活语文课堂是大有裨益的。

二、让歌唱走进语文课堂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它和谐悦耳,感人肺腑。语文课堂有了歌声,还会死气沉沉,让学生昏昏欲睡吗?其效果不言而喻。比如教学《黄河颂》,让学生听歌曲《黄河颂》一定比听朗诵录音效果好得多,学完这首诗后,再让学生学唱《黄河颂》一定比直接背诵效果好得多。再比如教学《愚公移山》,学习课文前先播放歌曲《寓公移山》,立即就能将学生带入课文。领悟了愚公移山精神后,再让学生学唱歌曲《愚公移山》,更能使学生深受愚公移山精神的感染。不仅学生可以听歌、唱歌,我们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演唱歌曲,也会让课堂增色不少。

三、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

绘画是形象的艺术,它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如果语文教学中引入绘画,不仅可以使课文可触可感,生动易懂,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教学《中国石拱桥》,可以让学生依据文中的介绍,画出不同类型的石拱桥,一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各种石拱桥的特点,也能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准确说明。再比如教学《孔乙已》,如果让学生依据文中描写画出不同时期孔乙已走路的形象,一定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孔乙已所受到的严重迫害,促进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让舞蹈走进语文课堂

舞蹈让人享受流动的艺术,让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如课语文课堂中有了舞蹈,那语文课堂一定是多姿多彩的,该有多么的生动活泼。比如教学《安塞腰鼓》、《观舞记》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学学安腰鼓舞、印度舞蹈,在课堂上表演后再学习课文,就更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两种舞蹈的美丽特点,感受课文描写的准确、生动、动情。

五、让相声小品走进语文课堂

相声是幽默的艺术,它能制造笑声,给人带来快乐。如果语文课堂能恰到好处地开展相声或小品表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学习领会。比如教学《口技》,让两位以上的同学以相声的形式表现各种口技,一定能让同学们快乐不已,也能让他们切身感受我国传统口技艺术的精妙。再比如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我在活动中就安排几位学生编排并表演潘长江的小品《钱,哪儿去了》,成为这次活动的亮点,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六、让辩论走进语文课堂

辩论是斗智斗勇的艺术,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都有必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搜索资料,分析问题,论证事理,这种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热烈。比如教学《伤仲永》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哲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成才的关键”为论题的辩论活动,正、反两方的同学各自阐述观点,并引终据典进行论证。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教育。

七、让游戏走进语文课堂

游戏是有趣而又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适时地引进游戏。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也让语文教学浅显易懂,事半功倍。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雪地捕鸟的片断写得很精彩,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仿写训练,首先让几组同学做了吹泡泡,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再让学生描写某个游戏情景,不少学生写得很生动。

八、让影视走进评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