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漫谈人生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1
关键词:书籍;情趣;生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7-01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们一路走来,携手相伴。无论,我见与不见你,你,静立在那里,不悲不喜,不舍不弃;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让你来我的怀里,让我进你的心里。从此,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一定是特别的缘分,移步回眸间,让我听到了你的笑,看到了你一树一树的花开,领略了人间的四月天。
若要问我,你是谁,我要大声呼喊你的名字――书籍。
一、初相识
还记得求学路上与你的初相识,是你陪我度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生第一境。
在完成生命成长的路上,我们毫无例外,是被书籍牵手走进了知识的海洋。那时我并不懂你,但是,是你炫目的先秦繁星,和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和高山流水的琴瑟,让我感受你的博大,从此我便爱上你;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和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和曹雪芹的梦中泪,让我看到了你的严谨与美妙,从此我便痴恋你;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和孔子的仁义礼智,是魏王的老骥之志,和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让我领略你的胆识,从此我便信赖你。
是你,书籍,让我的童年记忆里,不仅有爷爷亲手制作的大风车,还有勇敢的小红帽和智慧风趣的阿凡提;是你,书籍,让我的少年时光里,不仅有敏感躁动的叛逆,还有朱自清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和梁启超昂扬的少年中国说;是你,书籍,让我的青春岁月里,不仅有高强的升学压力,还有自强不息的保尔和永不放弃的牛虻。
是你培养了我爱生命、爱祖国、爱山川的情怀,是你促进了我生命的成长。当我感受到“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的迷茫与苦痛时,是你的出现,让我笃定信心,坚持下去。
二、重相见
与你的重相见是在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我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来实现我的价值。
当入职的热情被学生的惰性消磨殆尽,所有对自己强大能量的最初设想也随之破灭。谁能帮助我?还是你――书籍,我的老朋友。我读孔子的“有教无类”,老庄的“无为而治”,也读的“兼容并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它们告诉我,教育是一门艺术,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做人之后是做学问。我对教育有了虔诚的信仰,也为自己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时光荏苒,催促我们前行。工作两年后,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让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这时候魏书生老师带着他的《教学工作漫谈》来了,李镇西老师带着他的《做最好的老师》来了。李老师告诉我,没有什么是最好,不要苛求自己,只求保持一颗永远进取的心。魏老师说:“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恶魔,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从此,我转变角度观察学生,也学着发现快乐,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快乐的跳舞。
人都说:“人生有的路注定只能一个人走,那条路便是心路”,但我要说:“再崎岖的路有了指引,便有了方向!”。是书籍照亮我的心灵之路。是你告诉我这一路上,衣带渐宽不能悔,人若憔悴也值得。最终,让我领略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充盈与豁达。
三、永不弃
初相识,是你帮助我完成生命的成长;重相见,是你让我懂得如何生存;于是,我坚信,若要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我要与你永不弃。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2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社会上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中不讲信用、不守诺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求职这三个方面。
(一)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业诚信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它存在于各类高校、各级考试当中,作弊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的形式和手段也与时俱进,越来越高明。二是学术掺假。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应付老师,作业抄袭、论文剽窃、随意编造实验数据,甚至一些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随意拼凑而成。
(二)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等。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贷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有的大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但不及时还贷,甚至隐瞒工作单位,不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归还贷款。更有少数学生用父母给的学费买电脑、换手机、谈恋爱、炒股甚至赌博,恶意拖欠学费。
(三) 求职方面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失信、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现象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假包装,“美化”求职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把自身的诚信品质置之脑后,过分“美化”求职材料,更有甚者伪造虚假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以此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二是不履合约,随意违背。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职业定位的认真思考,往往一份简历多处投放,并且当接到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后,他们便会轻易地与其签订就业协议,然而一旦遇到更好的企业或单位,就会不假思索的更换。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一个普遍诚信的社会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滋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它对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要承担起主导作用,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完善诚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培养和提高公民诚信的道德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扎根社会。二是要建立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尽快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机制的形成。
(二)完善学校的诚信教育建设
1.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
校园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园环境、舆论氛围等方面都要彰显诚信内涵,加强校园诚信氛围营建,把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使诚信理念贯穿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榜样,批判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以此来鼓舞和警示大学生,促进诚实守信的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从新生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各学科教学,都要加强或渗透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西方法理诚信的合理成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心理年龄的实际情况,让诚信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教学中,将道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把培养大学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放在重要位置,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心。
3.加强诚信实践教育
要从新生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抓好诚信道德教育,注重培养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真正把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能培养出更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治学严谨的优秀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邀请一些诚信道德方面的典型来现身说法,感受诚信对个人成长、事业成功带来的积极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诚信心理品质
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等内在因素是诚信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是社会、学校、家庭这些外部环境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增强诚信意识,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诚信思维,养成“以诚对人、以信处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日常行为实践。只要始终以诚信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不懈,通过诚信道德实践的长期积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诚信品质,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刚.信用漫谈: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J].经济学家茶座,2001(5):19.
[2]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9):134.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3
一、用“心”交流――做学生的“亲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我认为最好的班主任就是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们用“心”去交流,因为没有什么比把学生的心和老师融在一起更幸福了。当了班主任,让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更加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机会成为他们的“亲人”。我常常告诉学生,学校就是你们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你们的亲人,和亲人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谈的,这样,学生更愿意把内心的问题“释放”出来,和老师用“心”去沟通。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无论我的学生犯有多大的错误,我都会和他们耐心地促膝而谈,“先跟后带”,更多的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和关爱学生,用心交流,教育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二、平等爱之――使学生和家长更放心
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老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在学校面对的是普通的孩子,可他们背后却是一个家庭、一片天。每位家长都希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自己孩子多关注一点,这是家长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和敬意,所以,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平等的去爱每一个孩子,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去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中等生不冷漠,对差生更不偏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爱、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位家长都放心。因为我深知:班主任老师神圣的地方就是平等、用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负责任!
三、赏识教育――让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更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在操场上,他发现一个男孩儿用泥块砸向另一名同学,他及时上前制止了,并要求这个男孩儿放学后到他办公室去。放学后,这个同学早已等在校长办公室门前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给他,并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这个学生诧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学生更觉得不可思议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孩儿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勇气和不良现象作斗争。”这个男孩儿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错了,我用泥块砸同学是不对的。”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艺术堪称典范,他对学生的感化教育,别出心裁,富有智慧,非常值得青年教师学习。记得,班里有一位女生,平时在教室里很活跃,喜欢热闹,把班级搞得沸沸扬扬,但是我发现她很有组织管理能力,在同学中威信比较高。有一次我和她谈话,并告诉她:“老师发现你在班里人缘很好,也很有才能,打算让你当副班长,协助老师和班长管理全班。”这位女生点点头并默默地笑了,我又说:“副班长是班里的‘二号人物’,你的言行举止代表整个班级形象,所以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去管理别人。”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观察和引导,这位同学在学习和纪律以及为人处世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用她家长的话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一次课间,我和她聊天,说打算推荐她为优秀班干部,现在的她更是“干劲十足”,是我们班非常称职的副班长。因此,在我看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往往比批评教育更有力,我们需要的就是多一份耐心,爱心和宽容之心,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最近发展区”,不断鼓励他们进步和成长。
四、收获感恩――个人成长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4
谈心谈话是大学辅导员的必备技能之一,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95后学生的特点,就谈心谈话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则和提高谈心谈话的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从而与时俱进地提升学工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水平。
关键词:95后;谈心谈话;辅导员;职业化
目前,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已经从80后转向了“95后”大学生,“95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发达、文化多元的信息时代,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与“80后”乃至出生于九十年代初期的大学生相比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个性色彩更加多元化,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但网络依赖症严重也缺乏辨识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但持久性和抗挫力均不强。
1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谈心谈话存在滞后性
根据谈心谈话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两种类型:了解接近型和问题解决型。前者指辅导员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家庭乃至成长史等方面的情况,以提高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若发现问题,则设法及时解决,加深相互间的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一般是救火式,又称为“问题解决”型谈话,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其一,针对学生主动反映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其二,单个学生或学生群体已经出现错误行为或错误思想,辅导员不得不找其谈话,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这是辅导员谈话工作的一贯做法,但是容易忽略中间灰色地带的学生,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给工作带来被动。
1.2 谈心谈话模式单一性
95后的大学生成长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自尊心强、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也造成思想意识复杂多变,喜用叛逆标榜自己的独树一帜等特点。传统的选择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谈心因其办公室地点开放,不够保护隐私,辅导员谈话时过于严肃,缺乏活泼性;一味灌输,缺乏互动性;单一说教,缺乏生动性而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1.3 谈心谈话方法随意性
谈心谈话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在辅导员在谈话之前对学生的个人信息、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并没有做事先准备,而是想当然地凭主观印象和个人臆想,对学生夸夸其谈。然而对于自我意识突出、不喜说教的95后大学生,这种没有针对性的谈话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导致其对辅导员失去信任;二是缺乏规范的谈心谈话工作流程。谈话后学生离去等于谈话结束,既不做好文字记录与反馈又不关心学生反映的问题,思考如何跟进工作,这严重影响了谈心谈话工作效果,不利于谈心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2 谈心谈话的原则
2.1“开锁原则”
与学生谈心谈话,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问题的具体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谈心方法;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阶段也要选择不同的解决时机、解决媒介和谈心地点。在性格方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直接提问的方法,鼓励引导谈话。但需要采取曲线式委婉含蓄的方式向内向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性格外向、乐观健谈的学生采取漫谈和闲聊的方法,通过他多方位了解班级情况。但要围绕自己的谈话目的,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向其提意见。而在选择谈心的时机方面,哪些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给学生一段冷却的反思时间,也是值得考虑的。谈心谈话的媒介的选取也要因人因问题而异。对于学生主动寻求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电话和QQ中解决,省时省力。但是如果涉及到思想问题,一定要面对面聊天。
2.2“拇指原则”
拇指原则就是表扬和鼓励原则。学生辅导员在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在指出他们的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和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与学生结成情感共同体,使辅导员的话真正地能入心、入耳、入脑。
2.3“天窗原则”
“天窗原则”即打开天窗说亮话,立足实话实说,要注意说话方式,但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由于95后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对事情的分析缺乏准确而全面的思考判断能力。在当今95后大学生身上大多存在着人生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心理抗挫力差、执行力弱、眼高手低的问题,因而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辅导员特别对学生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在沟通前,要明确沟通目的;沟通时,要学会自己主导话题,学会有逻辑性地引导学话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错误,而不是如坐云雾,不知所以然。
3、提高谈心效果的方法
3.1建立学生微档案,谈话工作全覆盖谈心谈话教育应该是一种重在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形式。辅导员日常的谈心谈话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制定并记录学生的谈话档案,从被动地问题解决型转移到主动的了解接近型,从而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后果提前预防,做好相应的心理沟通工作,使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
3.2善于运用新媒体,更新传统谈话观念
95后大学生是伴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据调查,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是自媒体平台,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少辅导员对新媒体敬而远之,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大,无法迅速熟悉新媒体的技术操作,另一方面是担心大学生自制力不够,使用多媒体变相地加深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症。但辅导员不必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不如主动占据网络宣传阵地,增加线上沟通渠道,实现沟通方式多样化。辅导员可以通过注册微信、QQ、微博与学生进行网络谈心,既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可以倾听到一些面对面时学生所不愿意流露的内心话语,又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集中处理同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3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谈心谈话看似简单,然而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极高。辅导员除了需要掌握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能掌握心理学的内容,特别是心理咨询技能方面的内容,如心理咨询中鼓励与重复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等;还要成为“杂家”,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流行文化、科技成就都要能侃侃而谈,既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辅导员更要不断加强自己自身学习,注重自身道德培养,形成个人独特魅力,同时还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强大的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熠,林正大.浅议与大学生谈心[J].上海高教研究,1992,03:94-95+93.
[2]张超锋.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谈心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3,02:177-178.
[3]宋家胤,张勇哲.谈心活动的作用机理探微[J].政工学刊,2013,10:50-51.
[4]张春伟.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研究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684-686.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5
关键词:怀旧;爱情;青春;叛逆
康德说,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1]青春时的迷惘、困惑、忧伤、初恋与叛逆,这些都是人类一种永恒的感情。而人到中年时,表达对这些事情的一种感慨,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这些也是电影当中表现的一种主要题材。一般表现这种情绪的,我们通常称之为电影中的文艺片。这部片子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可能复制到每个人的身上都成立。我们从学生时代走过来,都经过朦朦胧胧的那段青春期,本能的对异性有好感。但是碍于周围的环境,不方便表达;偶尔展露出来,成为我们那个时代最为羞涩的记忆,最为隐秘的心跳。
怀旧文化
从不同学科、不同视阈审视怀旧,不难看出,在意识层面上,怀旧日益演变为一种个人对过去和现在的心理真实,并趋向于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从本质上讲,怀旧既是对过去理想化的一种重构,又是人们对过去渴望的心理满足。 [2]
为什么这部片子,能获得那么多人的追捧?它的投资很少,在台湾当地,就把整个的投入都收回来了,到香港竟然获得两千万的票房。这个令很多片商都没有想到;因为我们觉得,好像香港这个地方经过多年的殖民地文化,包括英国的文化、还有海外文化的熏陶,好像这个地方早就已经熟透了,好像这个地方早早的就脱离了蒙昧时代和封闭时代;似乎这个地方的青年男女,已经很早就成熟开放,就像西方的发达国家一样。在这样一个地方,还会有那么多人留恋一些纯真、淳朴、简单的感情么?但是,人类的这些感情不会因为这个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观念开放程度而有所消失或退减。比如初恋,这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往往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而这种感情,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变化而消失掉。所以,此部影片它其实就是在怀念我们青春期时候那种最早的冲动。正如九把刀在《那些年》的《电影创作书》封面上写到的那样:“当你学会世故,当你习惯被现实的社会驯养,当你终于承认成熟才是面对这世界最好的语言,那么,这部电影会让你再一次想起,在青春的潮水里,我们曾如此的幼稚,如此的,毫无畏惧!” [3]
为何怀旧
这里说的“怀旧”(nostalgia),指的是现代人的一种无家可归的主观体验,一种在精神上重返家园(自然、自由、童年、过去、故乡等)的感受。 [4]时过境迁、人面桃花、人去楼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说的其实都是这一感受。 [5]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怀旧总被想象成一种不言而喻的感觉,它是某种朦胧暧昧的、有关过去和家园的审美情愫,不仅象征了人类对那些美好的、但却一去不复返的过往的珍视和留恋,还暗含了人类的某种情感需求和精神冲动。人们习惯于在日常经验的层面上描述怀旧,注重那些触发我们怀旧情思的生活细节,沉迷于那种略带惆怅的“甜蜜的忧伤感”,比如一张古旧的唱片,一朵干枯了的玫瑰花,一间挂满了老照片的咖啡厅,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个仿佛属于过去的人等等。 [6]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希望回到孩提时代呢?就是不成熟的时代,那种纯真透明,人处在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所以有时候的初恋,人们怀念的是什么呢?有人说初恋最刻骨铭心;刻骨铭心的是什么,不是刻骨铭心的爱着那个人,而是自己对自己那种纯真状态的刻骨铭心,对那种状态的追忆;甚至有时候经过多年以后,当初自己初恋的对象、喜欢的那个男孩或者女孩,在记忆当中都已经模糊了。他/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如果后来你再跟他/她往来的话,你甚至都觉得可笑,会想当初怎么认为他是那样一个人呢?结果完全不是。但是这些不影响我们对初恋的追忆和刻骨铭心。因为我们初恋恋爱的那个对象,不是那个男孩或者女孩,其实是我们自己;是自己在跟非常纯真透明的自己谈恋爱,而这些和另外的那个异性并没有关系。就如影片中1999年台湾地震时,柯景腾对沈佳宜说的那句话“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
成长启示
在这部片子里面还能感悟到,我们在回顾自己的青春的时候,初恋给我们带来的记忆,有好多是我们一点点总结到的成长的规律。其实初恋,不仅仅是爱情的世界,它还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生认识的这种成熟。人们经常说,在大学里面,如果没有谈过恋爱,是件挺遗憾的事。为什么呢?我们想像一下,还有什么比恋爱这种方式能更好的近距离了解异性呢?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了解两种人:一种是异性,一种是同性。在了解这两种的过程当中,同性是交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同性是什么想法;那么谈恋爱就是最好的了解异性的方式。这种了解,往往带给我们的是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我们随之的也成熟起来。那么此片带给我们哪些成长的认识,以至于更多的人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唏嘘叹惋,觉得仿佛就是自己过去时代一种真实的写照。影片中,有几个经典的场景:高中毕业后,原本都争争吵吵快要在一起的柯景腾与沈佳宜,可是后来为什么分手了呢?就是柯景腾做出了一些不成熟的举动。例如柯景腾认为男生要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最强的一面,于是举办了一场“自由格斗赛”。柯景腾觉得两个男人分出胜负觉得超炫,但是沈佳宜怪柯景腾,不能理解柯景腾为何要办这种比赛把自己弄伤,认为这些举动不仅不能保护自己,反倒伤害了自己;而柯景腾认为,沈佳宜不能理解他想在她前面表现勇敢的一面,为此两人大吵一架。在大雨中,柯景腾痛苦的放弃追求沈佳宜,遗憾未能成为恋人。这一点是我们青春记忆当中几乎是每个人身上都会碰到的,男孩女孩是初恋状态,这一点往往都是同学关系,年龄也相差无几。可是我们发现,差不多的男孩和女孩,女孩的心理成熟程度,要比男孩起码早两年;也就是同龄的男孩女孩相比,女孩要比男孩成熟。而这种成熟在恋爱的时候往往看不出来,往往要到分手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分手的时候,不仅仅是两个人说感情不行了,它还包含着一种功利的判断,比如说女孩觉得男孩不务正业,将来没有依靠的人。毕竟传统的因素,对人都有影响,这里就有功利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女孩比男孩启蒙要早的多。我们所说的女孩比男孩成熟的多,主要是指对人生价值判断,这种成熟上女孩比男孩要早两年。这个规律,造成了很多人跟自己的初恋,处着处着到最后分手了,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现在所说的初恋,大家经常说初中高中之类的;在过去更早一点的时候,由于时代的封闭、文化上的不开放,经常20岁出头才开始初恋,常有这样的事情,而且这种过程交往的时候也会发现,最后分手也常常是因为同龄人交往过程当中女孩比男孩要成熟。女性对于伴侣的偏好,较之任何其它物种中任何性别的择偶偏好,都较为复杂和神秘。她们喜欢具有特定属性的男性,这些属性能够确保女性的收益。 [7]当女孩出现了一些价值判断的时候,觉得男孩不符合她的价值,很可能两人就会散。就像柯景腾在影片中感叹的那样: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就是这种成熟,让男孩招架不住。这部电影通过即将在一起的恋人最终又分手这样一个结局,也给我们再现了女孩的成熟是如何使初恋的美梦回到现实的土地上,这是第一点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启示。
第二点成长的启示,从影片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初恋过程会发现那句传统的话很有道理,那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坏”很多人解释为“坏心眼”,其实“男人不坏”这个“坏”指的是男人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一定要冲破时代的束缚,不循规蹈矩,能够标新立异,甚至哗众取宠。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男女生产生了喜欢相互接近的需要。女生对男生有好感,表现为以倾慕的心情注意男生说话、表情和动作。男生对女生有好感,他们常常以好强、逞能等各种举动来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而引起女生对他们的注意和好感。 [8]男孩女孩在青春萌动期的时候都具备一定的叛逆性,都不想循规蹈矩走前人的路,所以会本能的对打破常规的事情、新鲜的事情、刺激的事情比较向往。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想吸引异性,恐怕就要做出一点出格的举动来。
我们女孩喜欢的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坏”是指行为上的出格,是指更洒脱、更自由、更不受规矩的约束。在一定程度来讲,成年女人不怎么会欣赏这样的人,因为觉得不踏实。但“少女情怀总是诗”,小女孩希望在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卓尔不群的这样一个男性,就像《大话西游》里面紫霞仙子说的,有朝一日自己的恋人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她。驾云这怎么可能呢?就是少女的情怀里边,对男人本能的要求带有一种英雄情结,往往把这种反潮流,当做一种英雄的体现。
青春的叛逆和对原有教育制度框架的叛逆
影片中体现的不仅仅是恋爱,还有成长过程中,青春的叛逆和对原有教育制度框架的叛逆。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的场面:在班级里班费丢了,不知道是谁偷的,这个时候教官就让学生在随堂测验纸上写他们认为可能是小偷人的名字,投票结果前三名的要把书包倒在讲台上,让教官检查。这主意一出,班里的同学不同意,曹国胜第一个站起来反驳教官,柯静腾第二个站起反驳,接着好学生的代表沈佳宜站起来说,“报告教官,你不可以这样。不可以叫我们投这种票,不可以叫我们怀疑自己的同学。大不了大家再把钱缴一次就好了,这也没什么”。然后同学们的书包集体丢向了教官。如果说曹国胜和柯静腾的对旧的教育制度的叛逆是因为成绩差、不知天高地厚,那么好学生的代表沈佳宜的反抗则有力的说明了80后青春的叛逆和对原有教育制度框架的叛逆。把书包丢给教官这一行为,正是对原有教育制度框架持反对态度的淋漓尽致的表现。
比80后早的那些人,对于旧有的制度,好的东西吸收了,不好的东西也完整的继承了;80后则进入了一个选择的时代,不好的不要;片中班费丢了让写纸条选前三名,其实这是另类形式的告密,也是另一种的民主形式里的弊端,即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好多反抗过去的教育制度的记忆。作为长辈来讲,应该好好考虑怎么去教育下一代,怎么去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影片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维的渗透,身边的那些不良的教育现象,其实大多反映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在青春期表现的种种现象,既是和我们自己的人性、和我们成长的青春在做斗争,也是在和一些合理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在做斗争。所以在青春时期,回顾这样的文艺片,值得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关注它。往往就是这种比较慢的节奏,我们更能品味到这里对于社会、对于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结语
“所有影片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9]如同这样一部简单而不平凡的电影,让每个人都找到了年轻时青涩的自己。“青春像一场大雨,虽然我们都曾被淋湿而感冒,但我们都想再来一次。” [10](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彩图版[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10页
[2] [10].《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怀旧文化解析[J].电影文学,2013,第10期:71页
[3] 九把刀.《再一次相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2
[4] 赵静蓉.《怀旧:一种永远的文化乡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胡疆锋.《近年来华语怀旧电影探析以和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6期:48页
[6] 赵静蓉.《怀旧文化事件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5,3:183
[7] 蒙英男、薛黎明.《浅析人类择偶行为偏好》.科教导刊社科学论[D].2013年5月(中),第164页
漫谈人生价值范文6
关键词:匾联;百匾堂;收藏;赏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和历史见证,是巨大的实物性文化资源。在陕南安康民间收藏家程时银的“百匾堂”中,陈列着搜寻自安康民间的从清乾隆五十七年到民国期间的近百幅匾额,它不仅填补了安康文化历史收藏的空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陕南安康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佐证。这一方方匾联就是挖掘不尽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其丰富而厚重文化内涵,启发我们联想出更多关于匾额及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提示我们对民间收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定位和立场进行新的思考,启示我们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在“收藏 保护 研究 传承”的主导思想下,主编李焕龙等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人士将百匾堂”中陈列的百幅藏品拍成照片,进而组织专家学者对匾文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编撰《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作为一部建立在文物收藏基础上的地方文化专著,该书《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对“百匾堂”堂主程时银先生的文化收藏行为的记录;其二是对“百匾堂”藏品的形象呈现和含义诠释;其三是对“百匾堂”匾文的文化研究。
收藏是一项需要耐心、耐力甚至赤诚的工作。在本书后记中,主编李焕龙先生写道:“十多年前,安康商人程时银在山区施工时,偶尔发现有人将祖宗遗存的巨匾当做厨房的‘案板’、当成睡觉的‘床板’,甚至用作茅厕的房盖时,当下萌生了为保护而收藏的念头。于是,便有了随其足迹的延伸所收来的一块又一块匾额,便有了随其号召力的增强所追随的一个又一个藏友,便有了建设‘安康百匾堂’的梦想,便有了安康匾文化的传播。”解先生的《程时银的百匾堂之梦》、李焕龙先生的《聚集文气 传承文脉》详细而深情地记述了程先生的匾额收藏历程和保护文化的心路历程,记录了百匾堂匾额的搜集、收藏和陈列乃至本书的出版等一系列行为,并呈现了其中所包孕的程先生对安康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作为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图”当仁不让地在全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的主体之一是百匾堂藏品赏析,匾额照片的拍摄便成为真实而且艺术地呈现藏品的关键环节。文物摄影不同于普通的静物摄影,它是要把文物拍摄下来再现给人们去欣赏、研究,这一目的决定了百匾堂的匾额摄影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以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之需, 同时还要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以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为此,摄影师王晓群先生在拍摄角度和光线处理上经过了精心的艺术构思,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这部书收录的一百多幅匾额照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方方匾额以及书写其上的文字,更看到了画面中所透出的历史的时代感和厚重感。摄影师王晓群先生一方面根据匾额的大小、木质、底色、完整程度、纹饰、色彩以及雕刻技法等特征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以一个最佳角度真实再现匾额;一方面通过光线的照明, 运用摄影的手段, 把匾额的轮廓、形状、质地、纹饰、色泽,乃至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风蚀剥落的痕迹以及匾文书法和雕刻的刀笔走势、力度、阴刻线条凹凿和阳刻底部肌理都立体地反映在画面上, 全面、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匾额的面貌,为欣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真实具体的视觉感受和感性资料。
从匾额的表意信息——匾文来看,百匾堂的匾文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文字对称、体制短小、结构灵活,深藏哲理,耐人回味。准确地解释语义成为本书编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郑继猛副教授本着信、雅、达的原则,对大部分匾文进行了语义解释,并对所涉典故做了较为详细的注解,以期为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提供较为便捷的赏读途径。同时,在其他学者的部分论文中,也渗透了对匾文的语意分析和赏析。
对百匾堂藏品的匾文化研究是一项基于匾文赏析的安康地方文化研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及其成果,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而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面非常广。本书所论的匾文化是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之下、基于百匾堂匾联的匾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它几乎关涉语言、艺术、哲学、宗教、民俗风情等各种文化形态。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它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固然重要,专家学者对文化成果本身的文化价值的宣传、研究和挖掘同样重要。《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即是在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百匾堂藏品的文化价值的发掘和研究这一目的驱动下的成果。本书编撰出版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程时银、李焕龙先生是多年来致力于安康地方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文化人士;其撰文者既有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和安康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有执著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同时还有书法研究者和摄影艺术家。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产物,它既是融道德教化、历史佐证、学术研究、装饰实用、商贸广告、艺术鉴赏多重价值于一体的珍贵文物,又是集语言、书法、建筑、雕刻之美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安康的历史文化一方面从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又具有安康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搜集自安康本土的百匾堂匾联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凝结和表现了安康文化在物质、精神方面某些特征。匾额多功能的文化载体性质,使得安康百匾堂的藏品具有了超出一般藏品的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和研究价值。
“百匾堂”的匾额大致可分为贺匾(包括祈福、祝寿、旌表、祝贺等)、德行匾(包德行、德政、褒扬、奖励、教育)、功名匾、祝颂匾(祝颂、颂祖、颂神)、堂匾等几大类,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孙鸿女士在《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所言:“从这些以简洁的文字、诗化的辞藻和深远的寓意,或藻饰升平,或褒奖德行,或祈求祥瑞,或褒扬功德的匾联中,推想出建筑的精气神,体味其深邃的文化意蕴和生动的文化生命。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安康历史的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在通览并研读百匾堂的百方匾额后,本书的作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百匾堂藏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郑继猛先生的《匾额中的文化》从匾文的内容、赠匾制度入手,探究了匾额中蕴含的制度文化、职官文化、民俗文化。罗焕玉副先生的《漫谈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着重论述了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并探究了其彰表称颂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密切关联。李婷女士的《试论“百匾堂”德行匾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深意》从德行匾对“为行以德”的儒家行为规范、“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思想以及“为教以德”的儒家教育理念的体现等方面探究其文化意义及其对安康本土文化的影响。 曹刚先生的《浅谈“百匾堂”寿匾中蕴含的福寿文化》以百匾堂匾文的所体现的福寿文化为切入点,探讨道家思想在安康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及其对安康文化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此较为广泛和深层次的匾文化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挖掘和研究,对于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匾文化研究都将具有一定意义。
从匾额的物质载体——匾牌来看,匾文是书家真迹, 经过工匠刻、雕、绘、喷等工艺制成,具有书法和工艺美术价值。百匾堂的藏品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被收藏之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匾牌大多油漆斑驳脱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难从匾额的物质呈现形式本身领略它的风采。百匾堂的匾额以质地论多为木制;以色彩论有木质本色、黑字、红色、黑漆金字、黑漆红字、红漆金字、红漆黑字等,象征金银富贵的金色、传达热烈喜庆的红色、呈现厚重沉稳的黑色与匾额的匾文和书法构成了完美的组合;以制作方法论有刻、雕、喷等工艺;以雕刻技法论有阴刻阳刻,其对阳刻底部肌理和对阴刻线条凹凿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匠人们以刀,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我们不妨设想,这些工匠或书者中,一定有能书会刻,融刀与笔之功力为一炉,合书法家与能工巧匠为一体者,倘或如此,匾文书法与雕刻工艺的美便有了更高层次的水乳般的交融结合。尽管这些匾额即将褪尽从前的色彩,尽管它们的木质正在风化,但是相信读者凭着对中国匾额的了解,再借助本书所呈现的百余幅藏品图片,定能想象并还原那一方方匾额的美,从而领略其中所透出的大气、厚重的美学风格。
作为匾额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书法一方面体现了某一时代或一地域的书法审美崇尚及风格,另一方面体现了书法与匾文之间意与境的结合。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是语言书面形式的一种升华。百匾堂匾文的书法字体以正楷、行楷为主。正楷和行楷易懂、易辩、易写、易于制作,因而成为匾额书法的首选字体。正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规范,在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当、结体紧凑;行楷笔道流畅、潇洒多姿、运笔巧妙。百匾堂匾文书法风格或朴拙厚重或洒脱秀逸,或浑厚饱满或平和典雅。它们不仅以笔韵生动的书法为载体传达文字的内容,而且具有画龙点睛的装饰功能,匾联与环境、建筑之美融为一体的美学效果可想而知。李增宝先生的《安康百匾堂匾额书法艺术漫议》从赏析角度,对百匾堂藏品的字体、书写风格及书家修养进行了介绍,指出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运用汉字记事,表达思想,抒感的同时,充分发挥提、按、行、顿,在墨和纸的使用中,显现出线条的浓、淡、干、湿、焦,使墨分出五色,从而使汉字升华到艺术的领域。当这些充满书法艺术的字落墨于牌匾,就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品味”,认为百匾堂匾额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个缩影。该文为欣赏者体味这些匾额的书法艺术之美进行了导引。
从赠匾制度或习俗来看,赠匾、受匾的仪式本身传递着人情、亲情、友情,渗透着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习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制度文化、官职文化、风俗文化。“似续永年”匾的上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赠匾制度或习俗以及匾文化的重要资料:
“……往往于筑室落成及称觞介寿之际,裒集嘉宾,相与宴饮、吟咏歌之,顾绎其文辞,要皆歌功颂德已耳。……姻翁顾三先生乐善君子也。好行其德,绰有父风,不惮勤劳,修和功叙……恒见称于宗族乡党焉。近年来交游益广,生当日荣,先生乃增修正簉堂室,凡数十间,为贻厥孙谋,一劳永逸之计。非夸美也。兹值告厥成功,适逢先生六旬晋六荣筵,戚族宾朋,少长咸集,群称庆于先生之堂。时余亦在座……众宾复谓余曰:‘今日之宴,介寿而兼落成,盛事也。不可弗志焉,乞综括厥文而为之字,大书特书,命匠氏镌诸扁额以志喜,而彰无穷之闻,先生以为何如?’余应之曰:‘可。’盖余性素疏狂,乐道行善者也。况与先生交最久谊,曷容辞?故言虽不文,燕殿计焉,遂直序其事,书以赠之。”
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如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社会实践和意识中长期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如文学、艺术、哲学、道德、宗教),官方彰表和民众崇尚的社会需求构成的社会功能层(如伦理道德观念宣传、人际关系协调)等等多重功能和内涵,均包含于赐匾、挂匾、赠匾、受匾一系列制度或习俗中。
值得一提的是辑者在目录中简化为“德修寿永”的序体匾文:
“今观余姑丈姚公兴、姑母雷老孺人周甲增禄,算亥添寿,益信德修者寿必永,理得者数自符也。……(姑父)持家则性好俭约,衣不需帛,食不求珍,而乡里有嫁娶难完、丧葬无资者,则慷慨仗义,不惜解囊以赠其后。名登国学,为乡邻排难解纷。……邑中兵燹后,逃避军民日盈于门。姑母时年逾七旬,而增灶煮食以赡。逆族亲督其事者年余,非惟不吝资财,抑且不惮劳苦。……宜其五男挺生入黄宫而膺国典,诸孙林立,光祖烈而继前征。凡若此者,孰非姑丈之善教以致之,姑母之佐理以致之,又孰非姑丈舆姑母之能修其德以致之乎?是以九如五福惟二老之克全,介寿扬言非一人之阿好。余谊属葭莩,又系西席,闻见颇真,爰质言之,以表其懿行之大略云。是为叙。”
此匾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颂赞受匾者的德修寿永、理得数符,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趋尚,更重要的是它生动、详细记载并再现了安康民间慈善义举和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研究安康古代慈善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的地域性包括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以及人的语言风格、生活方式、气质个性禀赋等各个方面的地方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百匾堂的匾额中,是其匾文从内容到书法及工艺美术风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在具有中国匾文化共性的同时,都会打上特定的安康自然环境的烙印和地域文化的烙印。百匾堂的藏品对于安康地方文化而言,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批宝贵的文物艺术珍品。我们在品读、鉴赏这些匾额时,不仅可以从多角度获得怡情审美的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它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根脉,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李焕龙先生的《“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在分析了匾额本身的记史、教化、励志的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
“首先,是观赏功能。凡来参观者,都可按其兴趣或文化指向而尽情赏析,从中认识历史,了解风俗,判断价值,得到教育。善民俗者,可了解社会;善人文者,可了解历史;善书法者,可仿习书艺;善思考者,可丰实思想。不同的需求,均有所得。
其次,是研究功能。一块匾额,有无数的研究路径,其间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仅从文化角度出发,就涉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甚至还涉及而当下热门的地域文化、旅游文化……所以,匾联的传播功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也正因为此,这些匾联仅有馆藏是不够的,我们应从影像、书画、文本等方面施以现代传播手段,使之在大众传播、社会传播的广阔途径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效应。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在孙鸿女士的《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对百匾堂匾额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是阐释:“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其安康历史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这两篇文章立足于宏观的视角,对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之一的百匾堂匾额的文化收藏价值和意义,及其文化传播与保护传承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以期启发读者在欣赏其匾文、书法的同时,认识到它的政治教化和历史佐证功能、树立楷模并育人自勉的教育功能、观光助兴及增长知识等诸种功能,从而深刻体会其与建筑、书法、民俗、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而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上促进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书对百匾堂匾额的匾文赏析以及匾文化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这些匾额的政治教化和历史佐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装饰实用价值、艺术鉴赏价值,同时为安康地方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梳理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它提示我们:所谓地方文化的传承,就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要传承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的一切美德、思想、精神, 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宽厚平和、注重和谐、爱国统一、勤劳勇敢、诚信友爱等都记载在民间文化里;我们要传承的是学术资源,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信息和资料;我们要传承的是知识系统,因为地方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民众的生产的技艺、生活的智慧与经验都蕴含其中;我们要传承的是情感宝库,因为中华民族重情重义, 珍视人情、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情都完好地保存在民间文化之中;我们要传承的是道德资源,因为中华文化的许多道德资源,如忠、孝、节、义, 团结、勤劳、真诚、守信之类的道德资源既蕴藏于上层文化之中, 更蕴藏于民间文化之中,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