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1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最近发展区 自主学习 概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应用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获得知识的建构。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自主探究以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笔者以“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做好学情分析,使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能最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学习内容而言,学生知道蝌蚪是蛙的幼体,可以说出蝌蚪与成蛙之间体表特征上的一些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蛙的发育过程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两栖动物的了解也是粗浅的。教师通过视频介绍与小组资料交流,学生对蛙的生殖与发育,乃至对两栖动物的概念有了更科学的认知,结合阅读教材,构建并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是可以实现的。
在课前,教师通过学生对预习学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哪些困惑。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能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小组交流蛙在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尝试归纳蛙的生殖发育特征。
(3)通过学习与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栖动物的特征,并建构变态发育的概念。
2 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切合实际的任务
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思维的先导,也是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并根据学习进程推出层次不同的任务,不断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困惑”或是“疑问”,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2.1 情境创设,引出任务
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本节课笔者利用学生幼时就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身边的生物学”、“生活中的生物学”,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原本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2 任务的设定要有层次
设计任务时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师提出总体要求,探究方案与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安排和组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考虑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有差异,任务最好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完成的。教师要将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避免由于任务设置过难而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教学效果。
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理性到感性的过渡。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
新课开始时,通过组长对学案的预习情况汇报,教师在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第一层次任务:
(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听到蛙的鸣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青蛙生殖过程的视频,进一步关注:
(1)什么是青蛙的抱对?抱对有什么意义?
(2)青蛙采用的是什么受精方式?是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
观看结束后,展示提高性任务:
(1)蝌蚪是怎么产生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你能说说蝌蚪与青蛙的区别吗?
(4)通过视频介绍,与同学间的交流后,你能尝试总结出青蛙的生殖过程与特点吗?
通过直观的视频观察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提升概括,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接着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小资料(对两栖动物的了解),并观看教师准备的其他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的视频,展示第三层次的任务,展开讨论:
(1)请你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两栖动物种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你可以给两栖动物下个定义吗?
(2)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吗?
(3)请用科学的方式描述青蛙发育的过程。
(4)还记得前面所学的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吗?请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总结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思考进行抽象思维,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陈述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理信息以及总结归纳、表达的能力。
2.3 任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任务必须涵盖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实现学习目标,但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成果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任务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学生了解了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拓展,提出小组讨论的任务:
(1)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与昆虫的变态发育相比有什么不同?
(2)写下你要询问的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
,
(3)请你对捕捉青蛙上餐桌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对任务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行动方案
任务呈现后,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指导他们先对方案设计进行讨论,启发他们交流达成任务,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解决问题可以有哪些思路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清晰的思路,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案,自主完成任务,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率。
本节课是以小组议学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讨论重难点,提出疑问,在任务的驱动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与规律,并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变态发育概念的建构。请学生进一步总结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概念和昆虫的变态发育概念
间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梳理信息,将小组成员了解的共性特征与不同特征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寻求突破口,找出哪些是两栖类拥有的,哪些是昆虫独特的,怎样判断哪些才是最本质的特性。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采用列表等方式进行对比,这样归纳出来的结果,经过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主体验获得的,更容易被同化。
4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任务完成
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4.1 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独立完成任务,比较简单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绝大部分都能归纳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在小组的交流展示与表达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表述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失败,更重要地是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对所探究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4.2 协作学习
为了及时、有效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按座位或是能力分成小组,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就任务展开讨论,互相交流,确定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最后总结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每个人得到的最大收获,通过讨论交流,统一认识,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比如有关两栖类动物特征与变态发育概念的构建与表述需要小组间共同的协作,经过成员的修正补充,从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抽象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达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由于基础的参差不齐,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比如学生通过对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而两栖动物的定义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予描述,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才是两栖类动物与其他类动物不同的特征。这里涉及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相应学习活动的指导,特别要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重要环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不让他们成为被动的旁观者。教师的指导要“指”在关键处,“导”在疑难点,可以结合一些课堂练习题进行教学效果即时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5 进行多元化评价,审视学习效果
任务完成后,对结果优劣的分析是评价检测阶段。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也能为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的改进进行指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要引导学生形成“注重过程、学会欣赏、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观点。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指导评价等方式。如对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概括表述,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用简图,有的列成表格,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总结方法,开展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成就感将激励学生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去,同时也是一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6 抽象任务结论,构建概念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教师结合前面由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引出的不完全变态概念,并将两种发育方式进行列表比较,在“同”与“异”中,进一步明晰概念间的本质特征。
7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化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培养能力方面也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以下特别需要思考的内容。
由于传统的应试功利思想影响,学生习惯性地关注结果,如果教师不深入任务完成环节,注意引导,交流会演变成一种实质上是核对答案的低层次活动,思维的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要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与学生一起制定自我管理规则,关注过程性评价,以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上完成任务的时间规划与对教学的调控,需要教师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别外,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新知识的建构被分解到一系列任务中,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往往还是零散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需要加强。教师要关注课堂效益,对重难点与关键点要适当板书,引导归纳,深化思维,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及表述能力的局限,存在不少欠科学的表述,甚至会得出有歧义的结论,而生物科学的教学,需要严谨规范的科学表述,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对科学性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及时纠正学生认知与表述上的偏差;对典型性问题要组织全班交流,对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要进行必要的讲述,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堂反馈,确保概念建构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2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概念上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在课上讲授知识使得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达到认知与能力,过程与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综合协调发展的效果。通俗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在课业上有新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点最核心的一点是观察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由量变产生质变,从不会到接受再到贯通的过程。
二、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物主要学习生物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植物的组成部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花的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器官组成等。
三、农村生物课堂与城市课堂的区别及优势
根据上文提到的初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我们不免看出,生物的学习不同于陶冶情操的语文、要求计算和理解的数学,生物的学习是在贴近自然的基础上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做出概念的学科。越是贴近自然越是便于生物的学习。农村学生家庭大多以务农为主要收入,许多家庭还兼职养殖业,甚至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跟随家长到田间地头参加农业活动、在茶余饭后喂养鸡鸭猪鹅。这就使得农村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动物和植物,对于它们的形态、体貌、性状更加熟悉。这就大大有利于生物的学习。例如:当学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同学们就会很快想到很多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豌豆等诸多农作物都是被子植物,他们常年与这些植物打交道,就能够在老师讲述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后很快的将这些绿色开花植物与松柏等裸子植物区别开来。根据这些特征,教育工作者们应努力做好农村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问题,以提高学生生物成绩。
四、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举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水、光、温度和空气;非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等。在设计该章节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列举影响农作物生存的因素。我想大多数接触过农业生产的学生都会列举出水、肥料、病虫害、光照、天气状况、土壤状况等常见原因。在提问多个同学听取不同意见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总结。水、肥料、天气状况和土壤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非生物因素”,总结为“水、光、温度”在为学生补充上空气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而病虫害的发生则归结为“生物因素”这是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由于害虫对农作物有捕食关系,所以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再有同学们都知道大树下种植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这便是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大豆和根瘤菌则是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有脊椎骨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就是无脊椎骨的动物。农村孩子接触大量的动物,一说到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举例大家就会踊跃发言。猪、鸡鸭鹅、青蛙、老鼠、蛇等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蚯蚓、蟑螂、蚊子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再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举例进行归类可以得出——昆虫类基本属于无脊椎动物类,而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大多都是脊椎动物,这样不仅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还复习了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
五、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3
一、由猜谜语引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出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由实验引入
通过做实验引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时,让学生做完膝跳反射的实验后,有同学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四、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行象生动、趣味无穷。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想象这节课的效果。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4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__物镜的放大倍数。
2.当视野较暗时,可使用反光镜的________和遮光器的__________。
3.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p”,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
5.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想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往________方移。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______,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视野越______。
7.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盖盖玻片时,使其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是为了防止出现________。染色时使用的染液是________。
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质、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__________;能量转换器有__________(植物特有)和__________。
10.多莉羊的诞生,说明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等)的身体虽然只由______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___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变化最为明显。新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
13.细胞________使细胞的种类增加。
14.骨骼肌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血液属于________组织。
15.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________、________;生殖器官是花、果实、________。
16.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
17.高等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体或人体。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生物都有遗传和________的特性;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除外)。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因素(如______、空气、水等)和________因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如鹰和兔子)、________(如水稻和杂草)、________(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等。
4.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并________(如蚯蚓能疏松土壤)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__、消费者和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
6.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由________者制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称为__________。
8.食物链以__________为起点,不包括__________。
9.某些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沿着__________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______。
10.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________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该能力越______。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若外界干扰太强,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1.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种皮和________。
2.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由________、________、胚轴和________组成。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________;已度过休眠期;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
膨胀种皮变软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
\o(――首先发育)――发育)――发育))
5.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
6.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7.芽在发育时,________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______。
8.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内含________;后者下部的子房中有胚珠,内含__________。
9.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要经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a\vs4\al\co1(子房壁
\a\vs4\al\co1(\b\lc\
\rc\}(\a\vs4\al\co1(珠被种皮受精卵
))种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化肥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
1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的、含________的和含________的无机盐。
13.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14.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15.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和叶肉组成。
16.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__表皮。
17.蒸腾作用可拉动________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8.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原料有水和____________;产物有有机物和________。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19.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有:合理密植、增加大棚中的____________浓度或__________强度等。
20.____________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1.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原料有有机物和________;产物有水和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2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水等。
(2)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果蔬的低温保鲜;储存粮食时,晒干、真空包装等。
23.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__(也可提供能量)。
2.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人体缺________易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缺________易患佝偻病,补钙的同时,有时还应适量补充__________。
4.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______;缺少维生素C易患__________。
消化和吸收
5.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消化道依次为________、咽、食道、______、________、大肠、等。消化腺有唾液腺、__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分泌胰液)等。
6.淀粉在________开始消化,蛋白质在______开始消化,脂肪在________开始消化。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___。
7.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8.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而均衡的营养。
9.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日摄入量最多的食物种类应该是____________类。
10.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________图标;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是否有添加剂等。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1.血液是由________(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等)和__________组成的。
12.红细胞富含____________,主要功能是运输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细胞核。
13.白细胞的体积最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当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________。
14.__________是最小的血细胞,________细胞核,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5.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________,它的血流速度最______,管壁最厚;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________,有些里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_;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通过。
16.血液流经三种血管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__;中医上“切脉”时所摸的血管为________。
18.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__。
19.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___,心室和动脉之间有__________,它们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0.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__________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___。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1.肺循环的途径:__________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__________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2.肺动脉内流________血,肺静脉内流________血。
23.ABO血型分为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O型。
24.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血。
人体的呼吸
25.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6.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途径:外界鼻________喉________支气管肺。
27.呼吸道能使到达肺的气体________、湿润、________。
28.痰是在________产生的。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9.吸气时,膈肌________,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________,肺容积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
30.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________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3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2.氧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中被利用,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并释放能量。
33.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4.排泄是指人体将代谢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35.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有排汗、呼气和________。
36.人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和尿道组成。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37.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8.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和大分子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进入__________中,形成________。
(2)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无机盐、________等就形成了________。
39.尿液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________,暂时贮存起来,当贮存到一定量时,由________排出体外。
40.若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或蛋白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若在某非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1.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__,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2.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____________;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功能的是________;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是________。
4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4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分为________反射(生来就有,如眨眼反射)和________反射(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
45.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若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
47.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反射,如谈虎色变。
48.眼球中,能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
49.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__________________玻璃体__________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0.近视是指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的______方,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51.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________听小骨________(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2.内分泌腺没有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53.生长激素由________分泌,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分泌过多会患__________。
54.甲状腺能分泌______________,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55.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的是________,它的内分泌部分是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可调节血糖浓度,分泌不足会患__________。
5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骨骼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3.关节由关节面、__________、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其表面覆盖____________,可以减缓冲击,减少摩擦。__________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运动的产生:__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___运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5.在运动中,骨起________作用,关节起________作用,骨骼肌起________作用。
6.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伸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
7.运动的协调:运动系统在_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动物的行为
8.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
10.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形成一定的__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________。
1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和_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
2.生殖过程
(1)受精:卵细胞在__________内与结合,形成受精卵。
(2)着床: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后,植入____________的过程。
(3)胚胎发育: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形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初具人形)。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4)胎儿的发育及分娩: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其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_;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显著特点:____________。
(2)男女生体形发生变化,区别越来越明显,出现____________。
(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__________。
(4)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________,女孩会来________。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昆虫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5.昆虫的发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幼虫________成虫,如家蚕、蜜蜂、蚊子等;一种是__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________成虫,如蝗虫、蟋蟀、蝉等。
6.若某种害虫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则其在________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7.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________受精。
8.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以青蛙为例):__________蝌蚪幼蛙成蛙。发育方式是________发育。
9.雌雄蛙抱对,可提高__________。
10.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________中进行。
11.鸟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12.鸟卵中相当于一个卵细胞的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________里面含有__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14.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________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15.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筑巢、________、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植物的生殖
16.有性生殖:由两性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__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繁殖。
17.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_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特性。
18.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嫁接获得的新品种所结果实的特性与________相同,如将柿子树嫁接到枣树上,获得的新植物体所结的果实是________。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9.________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________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0.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________。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
2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有时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
22.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存在于__________中。
DNA:主要的____________,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23.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_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______个基因。如一般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条,包含______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
24.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___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2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6.在形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要________,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故染色体在和卵细胞中是________存在的。受精时,来自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中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
27.相对性状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
28.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只有______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有______或______两种。(相关基因用D、d表示)
29.基因组成为Dd的个体,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______遗传下去。
30.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31.男性产生的两种的比例为________;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两种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故生男生女机会________,概率都是________。
32.遗传病是由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3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大大提高了________遗传病的发病率。
34.可遗传变异由____________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仅由________因素的变化引起,没有____________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是______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无________________,属于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此外,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或________;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________。
2.单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等,多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____,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________引起手癣、足癣、小麦叶锈病等;与动植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__________与豆科植物共生等。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__________,酸奶、泡菜——__________,制醋——__________,制酱——________;疾病防治,如青霉菌可产生杀死________的青霉素;生成清洁能源等。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活细胞内。
植物类群
8.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______植物。
9.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______根、茎、叶的分化。
10.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和叶中______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11.蕨类植物________根、茎、叶的分化;________输导组织。
1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都是________生殖。
13.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表面有无________包被。
动物类群
14.无脊椎动物类群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2)扁形动物:身体呈________对称;有口无。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组成;靠________或疣足运动。蚯蚓靠______________呼吸,身体前端有________。
(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________。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
15.脊椎动物类群
(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覆盖________;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用________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可在陆地生活,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__;用______呼吸;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鸟适应飞行的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______;骨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胸骨上有高耸的__________,增大了胸肌的附着面积;________发达,提供牵动两翼飞行的主要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可辅助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食量大,排便快。
(5)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___;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6.恒温动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生物的分类
17.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门、纲、目、科、属、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
18.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________植物。
19.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________、两栖类、爬行类、________和哺乳类。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生物多样性的内涵:___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的多样性。
2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2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在成分上的明显区别是: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
25.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
26.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
27.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__。
28.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________到________。
2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是由猿到人的最关键一步。
31.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__不断进化。
32.变异具有__________性,而____________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主题八 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________(消除杂菌)接种(含活的菌种)________发酵。
2.酿酒及制作馒头、面包时需用到__________,其在________条件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酒精。
3.__________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将牛奶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
4.食品腐败的原因:________和________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5.食品保存的方法: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__________(晒制、腌制等);____________——冷藏法、冷冻法;____________——巴氏消毒法。
现代生物技术
6.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生物的________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通过导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的技术。
7.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__________,用于治疗糖尿病。
8.克隆技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的后代的过程。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由__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防线:________和________,有阻挡、杀灭、清扫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溶解和________作用。
(3)第三道防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抵抗________。
5.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对______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
6.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不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7.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________。
8.抗原侵入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__________,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0.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1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HIV。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________传播和________传播。
用药与急救
12.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13.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______________、药品规格、不良反应、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4.心肺复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静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
健康的生活方式
16.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__________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17.____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8.被称为“生活方式病”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9.吸烟的危害:能诱发多种________系统疾病,可能诱发肺癌;酗酒的危害:导致____________疾病和肝脏疾病等;吸毒的危害:损害人的________系统,并使心肺受损等。
20.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①目镜 ②物镜 ③反光镜 ④粗准焦螺旋 ⑤细准焦螺旋
(1)大光圈 凹面镜 (2)细准焦螺旋 (3)物镜 (4)p (5)左上
2.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生理盐水 ④重叠 ⑤一侧 ⑥气泡
⑦碘液
3.①细胞核 ②细胞壁 ③叶绿体 ④液泡
(1)乙 (2)细胞膜 (3)① (4)线粒体 叶绿体
4.①分裂 ②分化 ③细胞 ④组织 ⑤器官 ⑥植物体
(1)分裂 相同 (2)保护 (3)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生物 非生物 (2)A (3)F B、C、D、E G (4)2 FED
(5)捕食 (6)F (7)D (8)增多 自动调节 一定有限的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①胚芽 ②胚根 ③子叶 ④胚 ⑤胚乳 ⑥子叶 ⑦胚芽 ⑧胚根 ⑨胚
(1)胚 胚 (2)胚乳 子叶 (3)胚乳 (4)水分 (5)根 胚芽
2.①成熟区 ②无机盐 ③分生区
3.①子房 ②胚珠 ③果实 ④种子
(1)雌蕊 雄蕊 (2)传粉 (3)胚珠 受精卵 受精 (4)胚珠
4.①叶脉 ②光合 ③气孔 ④蒸腾作用
5.①不变蓝 ②变蓝 ③碘液 (1)淀粉 (2)对照 (3)光
6.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能量
7.①二氧化碳 ②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 A光合 B蒸腾 C呼吸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①口腔 ②肝脏 ③胃 ④小肠 (1)消化腺 消化道 (2)淀粉
(3)蛋白质 (4)胰液 胰岛素 (5)胆汁 脂肪 (6)小肠
2.(1)① (2)①和② (3)①和③
3.(1)胃 小肠 (2)淀粉 脂肪 蛋白质 (3)葡萄糖
4.(1)Ⅰ 糖类 (2)坏血 (3)蛋白质 (4)钙
5.①血浆 ②白细胞 血小板 ③红细胞 ④红细胞 ⑤白细胞
⑥血小板
6.(1)动脉 静脉 毛细 (2)甲丙乙 (3)甲 丙
7.①右心房 ②右心室 ③主动脉 ④左心房 ⑤左心室
(1)⑤ (2)主动脉 动脉 肺动脉 静脉
(3)房室瓣 动脉瓣 心房 动脉
8.(1)主动脉 (2)动脉 (3)②ABD③ (4)①
(5)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6)减少
9.①肺 ②膈肌 (1)舒张 呼出 (2)扩大 小于
10.①肾小管 ②肾小囊 ③肾小球 ④尿素 ⑤原尿
⑥葡萄糖 ⑦肾小管 ⑧尿液
1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1)反射 (2)①②③④⑤ (3)有 无 (4)简单
(5)视网膜
12.①晶状体 ②视网膜
(1)放大 (2)视网膜 视觉中枢 (3)甲 丙
13.①鼓膜 ②耳蜗 (1)耳蜗 (2)鼓膜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①关节囊 ②关节腔 ③骨 ④关节
(1)关节囊 (2)不同 两 (3)骨 关节
2.①收缩 ②舒张 ③舒张 ④收缩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①卵巢 ②卵细胞 ③雌性激素 ④子宫 ⑤输卵管
(1)输卵管 (2)受精卵 (3)子宫 (4)胎盘
2.①蛹 ②幼虫 ③若虫 (1)完全变态 (2)成虫
3.①胚盘 ②卵黄 ③卵细胞 (1)① (2)卵黄 卵白
4.①染色体 ②DNA ③蛋白质 ④染色体 ⑤DNA ⑥性状
5.(1)显性 (2)Dd DD或Dd (3)3∶1
6.①XY ②22条+Y ③22条+X ④XX ⑤XY ⑥女 ⑦男
(1)母亲 父亲 母亲 (2)1∶1 50%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1)根、茎、叶 无 (2)根 无 (3)有 有 (4)孢子
2.①DNA ②细胞壁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蛋白质外壳
⑥遗传物质 (1)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 活细胞 (3)芽孢
(4)分裂 孢子
3.(1)氧气 (2)氨基酸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①受精卵 ②大鼠 2.(1)B 细胞核 (2)无性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①溶菌酶 ②吞噬细胞 (1)一 二 (2)非特异性
要点必默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凹面 大光圈 3.物镜 4.d 5.左上 6.大 少 暗
7.清水 生理盐水 气泡 碘液
8.细胞膜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9.细胞膜 叶绿体 线粒体 10.细胞核 11.一
12.两 染色体 相同 13.分化 14.肌肉 结缔
15.茎 叶 种子 16.组织 器官 17.组织 器官 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反应 繁殖 变异 病毒 2.非生物 光 生物
3.捕食 竞争 共生 4.影响 5.非生物 生产者 分解者
6.生产 太阳能 7.吃与被吃 食物网 8.生产者 分解者
9.食物链 多 10.森林 湿地 11.强 有限度 12.生物圈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子叶 胚乳 胚 2.胚 胚根 胚芽 子叶 3.温度 水分 胚
4.吸水 胚根 胚轴 茎和叶 5.成熟区 6.分生 伸长
7.幼叶 芽 8.雄蕊 雌蕊 卵细胞 9.传粉 受精
10.果皮 胚 果实 11.水 无机盐 无机盐 12.氮 磷 钾
13.导管 14.叶片 15.表皮 叶脉 16.气孔 下 17.水 湿度
18.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 氧气 合成 储存 19.二氧化碳 光照
20.二氧化碳 21.线粒体 氧气 二氧化碳 分解 释放
22.促进 抑制 23.生产者 24.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糖类 脂肪 蛋白质 2.维生素 3.铁 钙 维生素D
4.A 坏血病 5.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胃 小肠 肝脏 胰腺
6.口腔 胃 小肠 葡萄糖 7.小肠 8.全面 9.五谷杂粮
10.QS 保质期 11.血浆 血细胞 12.血红蛋白 氧气 没有
13.大 有 增加 14.血小板 无
15.动脉 快 静脉 静脉瓣 单行 16.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7.静脉 动脉 18.肌肉 左心室 19.房室瓣 动脉瓣
20.主动脉 右心房 动脉 静脉 21.右心室 肺静脉 静脉 动脉
22.静脉 动脉 23.A B AB 24.同型 25.呼吸道 肺 肺
26.咽 气管 27.温暖 清洁 28.气管 会厌软骨
29.收缩 扩大 扩大 降低 30.氧气 二氧化碳 31.一
32.线粒体 33.变浑浊 二氧化碳 34.二氧化碳 尿素 35.排尿
36.肾脏 膀胱 肾脏 37.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8.过滤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肾小囊 原尿
重吸收 葡萄糖 尿素 尿液
39.膀胱 尿道 40.肾小球 肾小管 41.脑 脊髓
42.大脑皮层 小脑 脑干 43.神经元 44.反射 简单 复杂
45.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6.无 无 有 无 47.语言文字 48.视网膜
49.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50.前 凹 51.鼓膜 耳蜗
52.导管 激素 53.垂体 侏儒症 巨人症
54.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55.胰腺 胰岛 胰岛素 糖尿病
56.激素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骨 关节 肌肉 2.肌腱 肌腹 3.关节囊 关节软骨 关节腔
4.骨骼肌 关节 5.杠杆 支点 动力 6.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7.神经 8.遗传物质 学习 9.强 少 10.组织 分工 等级
11.气味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 雄性 卵巢 卵细胞 雌性
2.输卵管 子宫内膜 子宫 胎盘
3.身高突增 第二性征 增强 遗精 月经
4.有性 5.完全变态 蛹 不完全变态 若虫 6.幼虫
7.有性 体外 8.受精卵 变态 9.受精率 10.水 11.有性
12.卵黄 卵黄膜 胚盘 13.胚盘 细胞核 14.卵黄 卵白
15.产卵 16.生殖细胞 受精卵 17.母体 母体
18.形成层 接穗 柿子 19.遗传 变异 20.性状 相对性状
21.基因 环境 22.DNA 蛋白质 细胞核 遗传物质 DNA
23.一 多 46 46 24.成对 成对 25. 卵细胞
26.减半 成单 父亲 母亲 27.显性 隐性 显性 隐性
28.dd DD Dd 29.会
30.22对+XY 22条+X 22条+Y 22对+XX 22条+X
31.1∶1 均等 50% 32.遗传物质 33.隐性
34.遗传物质 环境 遗传物质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单 细胞壁 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荚膜 芽孢
2.酵母菌 霉菌 蘑菇 3.细胞核 4.分解者 真菌 根瘤菌
5.酵母菌 乳酸菌 醋酸菌 霉菌 细菌 6.蛋白质 遗传物质
7.寄生 8.蕨类 9.无 10.无 11.有 有 12.孢子
13.裸子 被子 果皮
14.刺细胞 无 两侧 角质层 有 体节 刚毛 湿润的体壁
环带 外套膜 足 外骨骼 分节 气管
15.鳞片 鳍 鳃 鳃 肺 鳞片或甲 肺 翼 龙骨突 胸肌
气囊 肺 胎生、哺乳 成活率
16.鸟 哺乳动物 17.界 种 种 少 多 近 18.种子
19.脊柱 鱼类 鸟类 20.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21.基因
22.银杉 水杉 大熊猫 23.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24.氧气 25.有机物 26.原始海洋 27.化石 28.水生 陆生
29.森林古猿 30.直立行走 31.自然选择 32.不定向 自然选择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灭菌 密封 2.酵母菌 无氧 3.乳酸菌 4.细菌 真菌
5.脱水法 低温抑菌 高温灭菌 6.基因 性状 7.胰岛素
8.无性生殖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1.病原体 2.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吞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抗体 抗原
5.没有 多 一、二 6.有 三 7.抗原 8.抗体 9.特异性
10.病原体 抗原 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 母婴
12.非处方药 OTC 13.用法与用量 有效期
14.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15.暗红 远 鲜红 近 16.心理上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5
1. 猜谜导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2. 实验导入。
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3. 悬念导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4. 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
再比如,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5. 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6. 对比导入。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教“植物的结构层次”,可通过“动物的结构层次”导入
7. 释题导入。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材内容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可用此法。
8. 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水能往高处流吗?有谁见过?学生各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谈到植物的蒸腾作用。
9. 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6
关键字:生物课堂;多媒体;故事;实验;诗词谚语;猜谜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327-01
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
一、从熟悉的身边生活导入,增添生活气息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包含大学问,如果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二、从课本中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于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运用实验来导入学习新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课的开始,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可以这样来导入: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放一段视频,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再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视频《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大家看了视频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引入新课。
四、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行象生动、趣味无穷。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了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对遗传的形象表述;“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载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想象这节课的效果。
六、由猜谜语导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