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技术范文1
【关键字】蒲公英;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采后管理;病虫害防治
1 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地块;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 栽培技术要求
2.1 露地栽培技术
2.1.1 种子采摘
2.1.1.1采摘时间
2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开花后13~15d种子成熟。当花盘外壳由绿变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
2.1.1.2千粒重
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g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粒重为0.8~1.2g。
2.1.1.3采种
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存放于室内后熟1d,花盘全部散开后,阴干1~2d至种子半干,搓掉尖端茸毛,晒干。
2.1.2播种
2.1.2.1发芽期
成熟的种子没有休眠期,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一般以25℃左右为宜。
2.1.2.2土壤处理
播种前翻耕土壤,施腐熟农家肥6.7~7.5kg/做基肥,整细耙平,做畦。畦宽120~150cm,畦内开沟,沟距12~15cm,沟宽10cm,踩实,浇透水。
2.1.2.3播种方法
将种子与细沙拌均匀,条播于沟内,覆土1~2cm,浇水保湿,中皮转绿后即可发芽。
2.1.2.4播种量
每平方米3~4g,可保苗700~1100株。
2.1.2.5覆膜
春季覆盖地膜,4~5d即可出苗,出率达70%时,取下地膜。夏季雨量充沛可不覆盖。
2.1.2.6播种技巧
温水浸烫催芽,水温在50~55℃的温水中最佳,放入种子后搅动,直到水温变凉,浸泡8 h捞出,用湿布将种子包起,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中,覆盖湿布,早晚用50℃左右的温水浇1次,3~4d后种子就会萌芽,可以播种。
2.1.3水肥管理
2.1.3.1出苗前
如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上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洒水保持土壤湿润。待幼苗出齐后,扒去盖草,以保全苗。
2.1.3.2出苗后
蒲公英出苗后需要大量水分,需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使幼苗茁壮生长,但要防止徒长和倒伏。
2.1.3.3蒲公英收割后,根系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
2.1.3.4秋末冬初浇1次透水,确保翌春较早萌发收获。
2.1.3.5追肥
在生长季节追肥1~2次,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g、磷酸二氢钾7~8g。
2.1.3.6田间及时除草,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收。
2.1.3.7为提早上市,于春季化冻前20~30d初建小拱棚,采取地膜覆盖等措施。
2.2 保护地栽培技术
2.2.1育苗和分苗
2.2.1.1 营养土
用30%腐熟有机肥、60%农田土、10%腐熟人粪尿配成营养土。
2.2.1.2 播种
营养土放在育苗盘里,喷水点种,种间距离1.2cm,覆盖细土厚度以种子不外露为准,并覆盖地膜。出苗率达80%时取下地膜。
2.2.1.3 分苗
幼苗3~5片叶时分苗,行距8cm~10cm,株距5cm~7cm,一穴双株,边栽边浇水。
2.2.2 整地施肥
2.2.2.1 整地
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应深翻土壤30~35cm。
2.2.2.2 施肥
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kg/、磷酸二铵30g/做基肥。
2.2.2.3 做畦
做成宽1.2~1.5m、长10m的畦。
2.2.3 定植
2.2.3.1 苗床定植时间、方法
土壤冻结前10~15d进行。定植前一天浇透水。定植行距10~15cm,株距5~8cm,1穴双株。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
2.2.3.2 露天定植时间、方法
如采挖野生母株定植,应于9月上旬采挖野生蒲公英母株。选叶片肥大、根系粗壮者,保留主根与顶芽。畦内开沟定植,沟深7~8cm,行距20~25cm,株距10~12cm。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
2.2.4 田间管理
2.2.4.1进入莲座期后一段时间不浇水,直到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田间管理除清除杂草外,主要是水分管理,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2.4.2 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追施有机肥。
2.2.4.3 播种当年不采叶,促肉质根粗大,以利来年早春生产出优质芽菜。
2.2.4.4 入冬后室温保持10℃以上,植株即可正常生长。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3 软化栽培
2.3.1 作用
可使苦味降低,纤维减少,脆嫩质优,质量大大提高。
2.3.2 沙培
在保护地栽培中,蒲公英萌发后,进行沙培铺1cm厚的细沙,待叶片露出地面1cm后再进行1次,共进行4~5次。
3 收获
3.1叶片收获
3.1.1收获时间
叶片长到10~15cm长即可采收上市,可根据植株长势控温控水,在元旦春节供应市场。
3.1.2 收获方法
沿地表下1~2cm处平行下刀收割,洗净、掉根须,绑成小捆上市。平均产量0.8~1.0 kg/。产品质量应达到绿色食品山野菜的规定标准。
3.2 肉质根的收获与贮藏
3.2.1 收割时注意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割大株,留中、小株。头茬收后,加强管理再收1~2茬。
3.2.2 肉质根的收获最迟应于上冻前完成整理挖出的根株,摘掉老叶,保留完整的根系和顶芽。选背荫地块挖宽1~1.2m、深1.5m(东西延长)的贮藏窖,放入肉质根码好,高不超过50cm。贮藏前期要防止温度过高引起肉质根腐烂或发芽,后期要防冻。该技术高产的关键是培育粗大、肥壮和充实的肉质根,并且冬季贮藏合理,营养消耗少。
4 采后管理
(1)采收后2~3d不宜浇水,以防腐烂。
(2)秋播播种当年不采收叶片,以促进繁茂生长,利于第二年早春收获植株粗壮,获得品质优良的蔬菜。
(3)播种的植株当年不采收。入冬后,在床上撒施有机肥3kg/,最好是腐熟的马粪。这样既起到施肥作用,又保护根系安全越冬。不提倡施化肥,施化肥虽然嫩株和叶片色黑徒长,但失去绿色植物的内涵和蒲公英的野味风格。
(4)扣膜
霜冻来临前,扣好塑料薄膜。
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45
1 蔬菜安全生产对于生产环境的要求
蔬菜安全生产对于基地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满足其安全生产的条件,生产出来的蔬菜就无法达到安全标准。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基地必须远离可能会其造成污染的源头,主要包括工矿企业、垃圾场、医院等。蔬菜生产基地不能紧邻公路主干道,如果一定要在公路周边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可以距离主干公路40米以外建立;二是蔬菜安全生产对于土壤和水源都有一定的要求,重金属土壤严禁开展蔬菜安全生产工作。水源有污染的地方更要杜绝蔬菜生产。同时要注意蔬菜灌溉水的水源问题,必须符合标准,严禁废水、污水等流入蔬菜园区;三是要做好蔬菜基地清洁卫生工作,发现带病菜叶及病株,及时带离田间。做好蔬菜排灌工作,做到排灌分渠。
2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
蔬菜在其安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务必谨慎,使用不当就会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容易对蔬菜产生药害,还容易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即使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混配剂也不允许,必须严格按照《蔬菜生产禁用农药》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开展蔬菜农药使用,保证蔬菜安全生产。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规定。其他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必须按照《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规定执行;二是要想保证蔬菜的安全生产,施药方式很关键,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提倡在苗期生长前期和中期施用农药,到了生长后期建议控制施用或者不施用。使用农药后,要达到一定的安全间隔时间才可以进行采收和销售工作,保证食用安全;三是加大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和使用,促进蔬菜安全生产。
3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在肥料选择上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微肥合理使用。在蔬菜生长的中后期,建议使用无公害复合肥,其中以蔬菜专用复合肥为主,配合使用多元复合肥。蔬菜肥料使用经常出现偏施氮肥的情况,要引起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氮肥;二是很多农户在使用垃圾肥和粪肥栽培蔬菜时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这是不科学也不可取的,无论是垃圾肥还是粪肥都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正常使用;三是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复合肥,这些肥料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环境还可以增加地力,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4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4.1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
很多农户发现一种农药好用后,就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其实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病虫害就会产生抗药性,甚至变得更加顽强,造成恶性循环,为此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
建议根据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交叉用药,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问题。
4.2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很多菜农缺乏安全意识,意识不到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错误地认为毒性越高,效果就越好。对高效低毒农药缺乏认识,不按照农药使用标准使用农药,把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蔬菜生产上,容易导致人畜中毒。
建议普及蔬菜安全生产农药使用常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4.3随意混用农药,不讲究科学用药
把两种或芍忠陨系呐┮旌鲜褂茫错误地认为任何农药都能混用,混合种类越多越好,不讲科学用药,不但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且降低了药效,引起作物药害和毒性增强。
建议有关部门普及农药使用常识,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讲座。
4.4随意加大农药剂量
农户为了追求更好的防治效果,盲目认为在农药配制上,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增加用药浓度,就可以发挥更好的防治效果。结果不仅产生严重的农药浪费,而且会使作物发生药害,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建议引导农户必须按照说明书使用农药,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农业部门。
4.5不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蔬菜最后一次喷洒农药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采收和食用,有的农户见虫就治,用药后不久便采收,这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严重者可造成中毒或死亡。
建议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把好关,引导和监督农户开展蔬菜安全生产。
5结语
蔬菜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积极开展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普及蔬菜安全生产知识,保障人们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和连,张百俊.我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5).
生产技术范文3
【关键词】乳化沥青;生产;技术
1、乳化沥青的特点和用途
乳化沥青是将沥青微粒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所得到的稳定的沥青乳液。有快裂、中裂、慢裂三种类型,分为阳离子乳化沥青、阴离子乳化沥青和非离子乳化沥青。
按基质沥青分为:改性乳化沥青和普通乳化沥青。
按用途分为:粘层乳化沥青、透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乳化沥青、灌封胶类乳化沥青、雾封层用乳化沥青、冷再生乳化沥青等。
1.1乳化沥青的特点
乳化沥青粘度很低、流动性很好,可以常温使用,且可以和冷的、潮湿的石料一起使用,当乳化沥青破乳凝固时还原为连续的沥青并且水分完全排除掉,形成材料以及结构的强度。因乳化沥青避免了高温操作、加热和有害排放,提供了一种比热沥青更为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施工工艺,故它在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乳化沥青的用途
1.2.1在路面工程中,可当作透层油、粘层油使用,且容易撒布均匀,渗透和粘附性良好。
1.2.2在路面表面层,用于稀浆封层、微表处、雾封层、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磨耗层。
1.2.3可作为冷补材料修补路面坑槽。
1.2.4可作为填补材料填补路面裂缝。
1.2.5可作为沥青乳液养护稳定基层。
G6刘白高速公路k1423+000~k1557+000于2005年建成通车,全线长134公里,该段路段交通量较大,超载超限车辆多,经过5年多的运行,全线路面产生了10~15mm不同程度的车辙,为消除路面车辙,提高行车的舒适性,白银公路总段运用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处治了全线路面,消除了路面车辙,并增强了路面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极大地改善了路面状况。现就对乳化沥青生产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2、乳化沥青生产技术
2.1生产设备准备
采用ENH间歇式乳化沥青设备,设立固定式乳化沥青生产车间,安装核心设备乳化沥青胶体磨,胶体磨的主要性能参数为功率、转速、流量、间隙、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来选择安装胶体磨。
安装其他主要设备:皂液配置罐、基质沥青加热罐、水加热罐、换热器、乳化沥青储存罐、仪表、控制电柜等。
2.2材料准备
2.2.1水
水是制备乳化沥青的介质,水的硬度和离子性对乳化沥青生产有较大影响,应选用纯净无污染的水,一般饮用水即可。
2.2.2乳化剂
采用MQK—1D、AA—63D、S—101等乳化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改性乳化沥青就是添加了特殊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的沥青乳液。
2.2.3添加剂
稳定剂:cl—12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氯化铵、氯化钙等无机材料;盐酸:调整pH值,也是影响乳化沥青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用于稀浆封层、微表处的慢裂快凝乳化沥青。
2.2.4基质沥青
选用韩国skAH—90#沥青作为制备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要求。
2.3生产流程
乳化沥青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沥青的准备、皂液配制、沥青乳化、乳液储存。
2.3.1沥青的准备
沥青的准备过程主要是将沥青加热并坚持在适宜温度。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如果沥青温度过低,会造成沥青粘度大、流动困难、从而乳化困难;如果沥青温度过高,一方面会造成沥青老化,同时也会使乳化沥青的出口温度过高,影响乳化剂的稳定性和乳化沥青质量。普通沥青在进入乳化设备时的温度一般在135℃—140℃。
2.3.2皂液配置
将皂液罐中注入欲配置皂液数量1/3数量的水,打开导热油阀门开始加热至20—30度。在配置皂液的地罐中注入已加热至20—30度的水,开启搅拌器,将一定量的稳定剂CL—12缓慢的均匀的掺入水中,待搅拌均匀且彻底溶解后,在其中加入定量的乳化剂MQK—1D搅拌至均匀后打回皂液罐继续搅拌,并将皂液温度加热至55度,在加热过程中,在皂液罐中加入定量的胶乳INPULIN1468。搅拌均匀且使其温度达到55度时,开始在皂液中加入盐酸,加酸时先一次性加入一部分,再逐次称量加入,每加一次都要用酸度计检测其PH值,最终使其PH值为2。
2.3.3沥青的乳化
将合理配比的沥青和皂液一起进入乳化机,经过增压、剪切、研磨等机械作用,使沥青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稳定均匀地分散在皂液中,形成水包油的沥青乳状液。乳化沥青出口温度应在85℃左右。
2.3.4乳化沥青的储存
乳化沥青从乳化机中出来,经过冷却进入配置搅拌装置、干净的储存罐,即有利于喷洒使用,又可以减缓乳化沥青的离析。
2.3.5质量要求
以第一批固含量63%的乳化沥青为例,基质沥青63%,皂液37%,乳化剂MQK—1D2.2%,胶乳(INPULIN1468)3.97%,稳定剂CL—120.065,水30.765%,要求皂液PH为2,等成品乳化沥青放置24小时后,进行各项试验检测。
2.4结束语
实践证明乳化沥青是一种节约、安全、环保、有效且通用的道路材料,不论是在新建的公路工程,还是在公路的日常养护,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是单一的乳化沥青存在粘结度低、柔韧性差、早期强度低等缺点,路用性能很难与热拌混合料相比,因此只能用于沥青路面的修补、低交通量路面、中重交通量路面的下面层、封层和基层。如何改善乳化沥青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粘结力、高温稳定性、优越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较高的抗压、抗变形能力等,以满足在高等级沥青路面使用要求,尚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生产技术范文4
关键词:丁二烯 生产 工艺
丁二烯全称1,3-丁二烯,无色有特殊气味气体。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液化。对人体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与麻醉性,遇空气有混合易爆炸。是C4蒸馏成分中的最主要成分,工业领域的地位仅次于乙烯与丙烯,是三大石油化工烯烃材料之一,是制造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它的制造工艺简单,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合成橡胶,人工树脂。树脂粘结剂,汽油添加剂等,全世界丁二烯产量的八成用于制造人工合成橡胶。丁二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丁二烯、炔烃中间产物,基本都是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同时在原料加工,生产抽提,产品保存等环节都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所以在丁二烯的生产加工中,安全是一切的前提。近年来,国际上对丁二烯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的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也在逐年增加,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技术的不断革新改良是巩固我国化工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
一、丁二烯抽提精馏工艺的现状与改进
裂解碳四馏分中,除含有丁二烯外,还含有丁烯、丁烷、丁炔、丙炔、乙烯基乙炔等多种烃类化合物。这些组分的沸点相近,易形成共沸物,重要成分之间相对挥发点接近,用传统精馏方法分离出高纯度丁二烯比较困难。为此,在碳四馏分中添加沸点远高于碳四的萃取精馏溶剂,从而可提高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通过萃取精馏和普通精馏组合工艺分离出高纯度丁二烯,已实现工业化的技术有:一甲基吡咯烷酮抽提工艺,乙腈抽提工艺,二甲基甲酰胺抽提工艺。二甲基乙酰胺抽提工艺,糠醛抽提工艺。
国际上对传统的丁二烯抽提工艺进行了改良,第一萃取精馏塔采用隔壁精馏塔,首段萃部分采用隔壁塔与萃取洗涤塔、溶剂脱气塔组合的新工艺 ,萃取溶剂采用含水的溶液 ,分离可得到低纯度1,3-丁二烯。C馏分换热后进入隔壁塔第一分区的中部,来自萃取洗涤塔 的底部物流循环进入第1分区的上部 ,来自溶剂脱气塔的一股溶剂进入第2分区的上部 ,第2分区的塔顶抽出粗1,3-丁二烯产品,从隔壁塔的下部通用塔区域抽出含C炔烃化合物的溶剂 ,这股物流进入溶剂脱气塔进行溶剂再生 ,脱气塔塔釜物流实现循环 。来自隔壁精馏塔第1分区的顶部物流加入到萃取洗涤塔的下部 ,通过在萃取洗涤塔的上部 区域加入一股溶剂进行逆流萃取 ,从萃取洗涤塔的顶部抽出抽余液。丁二烯抽提的第一萃取精馏在隔壁萃取精馏塔内进行 ,可以脱离压缩机运行 ,并且充分考虑了高温循环溶剂的热量综合利用,工艺能耗较低。
二、阻聚剂工艺的改良
丁二烯生产过程中聚合物的产生是自由基反应而实现的 ,该自由基反应通过过氧化物和氧化铁的自由基引发 ,并通过存在于制备过程中的氧 、氧化铁而被促进 ,从而产生米状聚合物。为避免米状聚合物的出现 ,在1,3-丁二烯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多种阻聚剂,主要由一叔丁基邻苯二酚、丁基羟基甲苯、羟基醌和N,N一二 乙基羟胺以及稳定的自由基等。如果气态时抑制聚合的效果不明显,可以继续将固态的羟基醌溶解于10%的水并使用,而水将促进 自由基反应。在单独使用的模式下 ,在气态时能够除去过程中的微量氧 ,并具备较强抑制聚合反应的能力,同时液体或气一液过程中使用时作用非常微弱。可单独使用作为极性反应终 止剂 ,与TBC、BHT和羟基醌相 比,其在液态 中显示 出较好 的作用 ,但气态SFR不具有防止米花状 聚合物产 生的作用 ,且价格昂贵 ,最新研发了的单组成型阻聚剂 ,包含 2个羟基的基于烷基酚的阻聚剂或基于胺的阻聚剂 ,与有机溶剂相混合制备而成。该阻聚剂在从气相到液相的宽温度范围内可除去自由过氧化物、液态氧 ,抑制丁二烯聚合反应 ,从而避免聚合物的产生 。
三、生产与贮存过程的安全措施
丁二烯过氧化聚合物是浅黄色糖浆状粘稠性液体“相对密度比丁二烯大”在丁二烯中几乎不溶解而沉积在容器的底部,但可溶于苯和苯二烯中。丁二烯过氧化聚合物的量累计增加具有潜在的危险,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2000。丁二烯过氧化聚合物极不稳定,受热摩擦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爆炸,其爆炸能力估计相当于TVT的二倍多。无论氧化还是分解都是放热反应,进一步的分解还会放出更多的热量,在足够大体积的过氧化聚合物或在米花状聚合物中氧化导致升温,升温速度为1. 6 C /min ,温度达到80-105摄氏度极易发生爆炸分解,尤其是事前丁二烯吸收多于0.600^'0.8%的氧时,爆炸威力更大,10千克一下的过氧化聚合物就能导致一场破坏性爆炸。
为了防止丁二烯过氧化聚合物的生成,最有效的办法是彻底除净与丁二烯接触的氧。一般丁二烯工厂在储存系统中控制氧含量在0. 1,这对于防止聚合过氧化物的生成是不够的,如要求控制更低的氧含量是困难的,借助于某些抗氧剂可以做到这点。但是一旦过量的TBC;被耗尽,氧化过程还要按正常的速度进行。所以要定期升高液面或采用喷入的力一式抑制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20%的水溶液能与各种类型的过氧化物反应或使之破坏,5%的稀溶液也可以破坏过氧化物,但对大面积的聚合过氧化物无效。反应温度大于49 摄氏度能使过氧化物全部反应,如果在碱溶液溶液中再加入自由基;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丁二烯制造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丁二烯生产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在这纯度低,高能耗,商品保持条件差,事故多发。对市场变化应对之后等问题,总是新技术新工艺到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也比较弱,还需要业内人士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崔小明.我国丁二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化工技术经济.2004 22,33-35.
生产技术范文5
【关键词】井下采煤;技术
随着煤炭行业的日益兴盛,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了出来,首先是资源储量不足,其次是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井下采煤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用最优的方法实现利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本文将对我们现有的井下采煤技术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
1.现在普遍应用的井下采煤技术
1.1综采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集工艺(简称综采工艺)是指在整个采煤的过程中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流程作业的采煤工艺系统,此方法实现了大规模的连续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这是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煤技术,采煤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1.1.1割煤
割煤的工序包括破煤和装煤,其中用于破煤的装置有滚筒式采煤机和刨煤式采煤机两种类型,滚筒式采煤机又分为单滚筒式采煤机和双滚筒式采煤机,采煤工业上一般使用的是双滚筒式采煤机,其工作方法是上滚筒和下滚筒一起工作,上滚筒从上面割,下滚筒从下面割,切出大小规则的煤块通过滚筒的抛掷作用将切割好的煤块直接送入传送装置中。刨煤机与采煤机相比具有产品造价低、结构简单、维修和管理更加容易、易于实现自主操作和无人控制的特点,在薄煤层的开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2运煤
运煤是指采煤机割下的煤被送入刮板输送机中,使用类似与传送带但比传送带更加高级的可伸缩带式运输机运送出工作平台,输送机的工作能力必须要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才能达到生产和输送的合作最优化。
1.2普采工艺
普通机械化采集工艺(简称普采工艺),是指采用机械采煤同时完成落煤和装煤工序,而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则与炮采的工艺基本上相同。普通机械化采集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集工艺基本上相同与综合机械化采集工艺相似的是,普通机械化采集工艺也使用单滚筒式采煤机和双滚筒式采煤机两种采煤机,这也是普通机械化采集工艺的两种主要的工作方式,但滚筒采煤机的滚筒位于工作面的下端,这样就缩短了工作面下端缺口的长度,从而提高了装煤的效率。双滚筒采煤机则是在工作面的两头做缺口,一次切可以达到平时两倍的工作量,使得工作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作业。采煤机有单面和双面两种切割方式,两者各有利弊也各有各的工作领域,双向割煤,往返各两刀,中厚煤层常常使用的是单向割煤,往返进一刀,使得力度更大,更能精准的切割,它适合于采高在1.5米以下的薄煤层,滚筒直径接近采高,顶板较稳定,煤层粘性不高的煤层的切割工作。
1.3炮采工艺
通过爆破手段度矿区实施爆破从而获得煤炭的采煤工艺被称为炮采工艺,它是指用爆破的手段采煤,用人工装煤,用机械运煤,这是一种传统并且沿袭已久被大多数人使用的采煤工艺。大多是使用炸药或者是雷管使得煤层爆炸产生碎片。经过改造的反防炮崩单体液压支柱已经设计完全并应用于炮采的实际工作当中去,这一创新有效地节省了空间并且大大提升了工作的安全系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为了减轻装煤工作人员的负担,在工作面的输送机上安装了铲煤板和挡煤板,使得工作人员工作轻松了许多。与机械采煤方法不同的是,炮采工艺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经常可以听到新闻上的报道说煤矿发生了爆炸或是坍塌,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提高炮采工艺的安全性是改进炮采工艺的最关键因素。
1.4连采工艺
连续采煤工艺简称连采工艺,即破煤、装煤、运煤等采煤过程全部由机械化作业一次性完成。连采工艺是对综合性机械化采集工艺的改良,这种改良获得了相当好的反响和市场效果,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连采工艺是在众多的煤矿科研人员的辛苦钻研下得到的最新成果,创新的使用了掘采合一的连续采煤形式,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成本也节约了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工厂的负担。连采工艺具体分为在煤房中掘进和回收煤柱两个步骤,当煤房中掘进的步骤完成之后采煤机就会获得回收煤柱的指令迅速回收煤柱,根据煤柱的大小和形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回收。连采工艺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2.井下采煤方法的选择
上文介绍了现在使用最多的四种煤炭采集工艺,面对众多的选择,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节省更多的生产成本、同时获得最大的煤炭产量,就必须权衡种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生产方法。下面介绍一下选择采煤方法时应该考虑的条件,以供借鉴。
2.1开采深度
经过许许多多次的生产实践和理论分析,我们意识到开采深度是煤矿生产行业最应该优先考虑的因素。开采深度会影响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如果深度过于大会时导致煤矿矿顶的坍塌,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到生产效益和生产效率。通过理论计算可以计算出矿顶可以承受的最大力,当超过深度的理论值时就要加倍小心并停止继续深入开采。通常情况下深度超过400米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并且高度注意,这时候的煤顶非常的脆弱,极容易脱落。
2.2煤层强度
根据实践和理论的经验得出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煤层的强度对煤矿开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层的强度决定了要使用怎样的开采方法、怎样的收集方法、怎样的开采深度等等。煤层的强度与煤层的抗压强度有关,也与煤层的纹理、结构、内外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要考虑的是多方面的。煤层的整体强度是和地质构造、产生年代、当地气候和开采时间等种种原因决定的。如果错误的判断了煤层强度就会导致选择了错误的开采方式,结果是开采的周期被拉长,工作强度增加和成本的提高,这些都是生产企业不想看到的也不想的发生的事情。所以煤层强度需要谨慎考虑,小心决断。
2.3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是指要开采的煤矿矿体本身的厚度。如果煤层厚度过大,会导致采煤机不能够充分破坏煤层,无法完整而彻底的采集煤矿资源。如果煤层的厚度过小,则易超前冒顶,发生危险,而且生产出的煤矿品质不高。如果煤层与岩石层的结合过于严密,煤层强度过大使得煤层不易脱落,可采用使用工具或者化学方法弱化煤层,使得开采更加便利而快捷,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减少机械的磨损程度,降低成本。
2.4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可以影响煤矿采集的多个方面,潮湿的雨季就是不适宜开采的,相反,干燥的气候可以是煤矿强度降低,周围的土质更加疏松,所以适合开采。不同的气候会导致空气中酸碱性的变化,从而影响煤矿的强度,进而影响开采深度。
3.结语
经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煤矿开采的各种方法和影响煤矿开采的的种种因素,分析了各种开采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利和弊。对井下采煤的技术有了一个系统而直观的认识,对开采方式的选择也有了一个清晰明了的界限。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先决条件,也是获得最大生产效益的最直接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一定还会对井下采煤的技术有更多的改进和提高,到那时候,还会有更加节约成本、更加节省人力,更能获得效益的方法产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刘陶.乡镇煤矿采煤方法浅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生产技术范文6
一、种子采储
9~10月油松球果由深绿色变成淡褐色或黄褐色,下部种鳞微微裂开时采收种子。将采集的油松球果翻晒数日,果鳞开裂后,收集散落的种子,搓去种翅,晾干后低温密封干燥储藏。
二、苗圃地准备
油松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不耐盐碱。为提高油松圃地的出苗率,应选土层深厚肥沃、浇灌便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作苗圃地,不能选重黏土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育苗。由于油松的根系常与菌根共生,所以对选定的苗圃地接种菌根菌,可帮助油松幼苗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类养分,提高苗木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油松适宜连作,其前作可是落叶松、板栗、芝麻等,但不能是刺槐、榆树、马铃薯等。做苗床前,在施用基肥的同时可喷洒2%~3%硫酸亚铁溶液9公斤/平方米,喷后耙平苗床,床宽100~150厘米,1周后播种。
三、播种
1.播种时间 油松可秋季播种,但以春播为主,且春播时间宜早。播种前应浇足底水。
2.播种 播前选种,按种子大小分级后进行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12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5~70℃温水浸种至自然冷却,后用清水继续浸种24小时,捞出置于15~20℃温度条件下催芽2~3天。注意每天需用水冲洗1次,待1/3种子露白时播种。种子播前l个月,也可用湿润河沙进行层积催芽或混雪催芽。油松的苗床播种方式常为条播,条沟距15~20厘米,播幅3~5厘米,播种量每亩12.5~15公斤。容器育苗时,每个器皿可播种5~7粒种子。
3.播后管理 油松种子较小,播后覆土宜薄,厚度为1~1.5厘米,在春季气温回升慢的地区,为提高表土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种子播后可覆盖稻草、薄膜等物,也可喷洒8倍液的土面增温剂,可促使幼苗出土整齐,且提早出苗2~4天。
四、苗期管理
苗期要及时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净”,油松幼苗可用除草醚除草。为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要及时松土,松土过程中注意不要碰伤苗木。出土后至幼苗期是油松发生猝倒病的关键时期,可喷2%~3%的硫酸亚铁预防,发生猝倒病后可用多菌灵和硫酸亚铁交替防治。油松播种后5~7天即可出土,幼苗喜庇荫、丛生,可不间苗,如需间苗,可在6月中下旬结合除草松土进行,并按每行每平方米100~120株定苗。容器育苗时,可按每器皿2~5株的标准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分2~3次间完。
五、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