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无争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与世无争的诗句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1

词源要旨 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叠词成为他们最常用的词汇。但网络语言的低龄化叠词和标准的现代汉语的叠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现代汉语中,AA式叠词往往是形容词词组或量词词组,如“静静”、“天天”;AA式名词叠词如“星星”、“爸爸”也并不具有特殊的情态含义。网络语言的低龄化AA式叠词往往是把一个单音节词变成叠词,或者把双音节词叠词化,前者如“饭饭”,后者如“东东”(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三音节叠词大部分是ABB式,如绿油油、笑眯眯;而网络语言的叠词大部分是AAB式,且大部分是“××哒”的形式。

用法提示 低龄化叠词流传最广的非“么么哒”与“萌萌哒”莫属。这两个同根词语,显示着网络语言最粗暴的卖萌本质。它们如此流行,以至于像韩语中的思密达一样,成为一种语气助词。生日快乐么么哒,吐血降价萌萌哒,无论什么话题,加上这样的后缀,再添上几个调皮的表情或颜文字,立马萌出一脸血来。

词源要旨 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语音时,声母较韵母更难掌握,发音时通常会出现发音含混、省略等现象。例如,学前儿童容易将zh、ch、sh、r与z、c、s、l的发音相混,h、f混淆,n、l不分。于是炒油菜花(超有才华)的先森(先生)和菇凉(姑娘)们借题发挥,创造了大量的变音词汇;其灰煮牛(非主流)的欢神(Fashion)让人顿时内牛满面(泪流满面)。

用法提示 变音词汇的发明和应用,让幼儿说话的情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同时召唤着人们脑补,达到见其字如闻其声的效果。每一个变音词汇背后,似乎都站着一个一脸无辜、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等待你抚摸的萌物。哎呀,想想都受不鸟啊。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2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徒。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志》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第一节,英雄

20多个青铜武士身着盔甲,手持盾牌,威武雄浑的群舞。跺脚,举放盾牌,吼声阵阵,英雄群舞体现东方魂魄。董卓出现,踏在武士的身上,吕布出现,手持银色的方天画戟。

第二节:美女

貂婵月中拜月,画面诗化。吕布方天画戟挑月,貂婵现身,踏着武士盾牌构成的台阶自月而降,手腕上悬一个金色马鞭。面对貂婵,吕布略显羞涩,而董卓却当仁不让,主动出击,武士布满全台,形成“武士林”,三人在“武士林”中追逐出没。

第三节:阴谋

被武士方阵阻挡的吕布,孤独地与难以逾越的方阵对峙、对抗。

貂婵挥动着金色的马鞭骑坐在趴伏在地上的董卓身上绕场转圈,董卓对貂婵的宠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貂婵肆意吕布,吕布被激怒,决心杀董卓。貂婵轻挥马鞭指挥武士方阵东挡西杀,冲撞、挤压吕布。被挤压到台边的吕布用方天画戟刺向武士雕像,雕像分裂,董卓和貂婵跌落在地。董、貂二人消失……被武士方阵逼迫的吕布,退无可退,仰摔跌落……

第四节,红颜

美丽的貂婵们突然充满全台,展开优美的舞蹈,武士退下,众貂婵颂歌式的群舞,舞到定住,裙带飘飘,而后,30多个貂婵鱼贯而行逐一奔月,蒸发消失。

羞花・杨玉环:兵变的战利品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郾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杨玉环(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61,贵妃年27)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竞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第一节,盛世

此时的长安繁荣盛世,欢歌笑语,歌舞升平。远景是连绵到天际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陛台,一条红地毯从宫殿一直铺到前台。各国来宾正冠、整衣,或肃立或躬身安静地等候着,唐明皇踏着红地毯,潇洒出场。杨贵妃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第二节,兵变

瞬间天摇地动,大厦倾倒,陛台断裂,宫殿土崩瓦解,人们仿佛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全场黑色,只剩杨贵妃和唐明皇两个金黄色的点,还在黑色的洪流中不断挣扎、沉浮、时现时消。天幕上开始掉下白绫,白绫越掉越多,黑色的洪流彻底淹没杨贵妃和唐明皇。最后,白绫倾泻,全面遮掩了黑色,全场一片惨白……突然,所有人从中心向四周爆炸式散开,只留一束强烈的白光,台中心是木乃伊一样白绫缠身的“死去”的杨贵妃。

第三节,长恨歌

雪花飘落,唐明皇们一个一个地从乐池方向走向后区的四季,消失,每出一个,衣服破旧和人物形象衰老十年。鹅毛大雪,瀑布撕开,露出远处的雪中覆盖的长安街景。唐明皇突然转身,扑向观众,开始雪中狂舞。杨贵妃生前的形象三三两两地出现,一群杨贵妃出现,在杨贵妃们的群舞中,唐明皇独舞穿插其间,群舞至,舞台中只留下孤零的、垂暮之年的唐明皇……

落雁・王昭君:安抚的慰问品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位期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官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 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遂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干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久居塞外,身披大红斗篷,一头白发,老年慈祥的王昭君,她已适应了这种无任何恩怨、无任何争斗的甜蜜生活。忽然,大漠的风带来阵汉族风格的琵琶弹奏声。王昭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二八”妙龄的王昭君叠影在月中。老年的王昭君思乡独舞,用已经习惯了的蒙古语言,抒发着积压几十年的思乡之情……

沉鱼・西施:战争的交换品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唱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西施立下很大功劳。

第一节:吴越春秋

地平线上出现吴国兵将,吴王夫差带领着强大阵容的兵将向舞台前推进。乐池平台升起,平台上越王勾践率众官兵面向吴王跪伏在地。吴王高举宝剑,表示得胜。

第二节:浣纱西施

天生丽质,天然去雕琢的西施出现,浣纱,旁若无人的独舞。全场静止,所有人被西施的美艳惊呆了。范蠡从失败者阵容中冲出,连滚带爬地追逐西施,西施不为所动,依旧独舞。范蠡凑过去与之双人舞,吴王夫差从胜利者阵容中冲出,追向西施。

第三节:切换

火光照映下的乐池,勾践忍辱负重的跪姿的舞蹈与围绕着西施的歌舞升平切换。

第四节:战

勾践成为主角,率众奋战,众志成城,收复故国。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 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地区的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1.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必须关照人口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的数量也较三年前减少了9万多所。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学龄人口的减少,初中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也在发生变化。2005年全国初中学校比上年减少1271所,在校学生也比上年减少312万人。

2.农村税费改革的自然选择

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财政拨款(县乡财政)。由于国家投入甚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附加税及农村集资等的废除,县乡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义务教育责任上收至县,但是在各级政府间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面对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县及县以上政府均希望通过压缩校点,扩大学校规模,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

3.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含县级市)出现了所占比重比以往大得多的小城镇。由于小城镇的大量涌现,加速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加快。由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加快,城镇化过程中乡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集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等都出现了与以往明显的差异,农村教育历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布局方式已陈旧过时,“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自然村)”的布局方式早已被淘汰,就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也受到了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人口减少的;中击。如今有大部分行政村年出生人口已不足以办起一座完整的小学。在这种情况下打破按行政建制设点布校的旧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格局,在乡镇或交通便利、集贸发达的行政村办小学。在中心镇重点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设置与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即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

所谓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就是指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具体实施那种方式来达到布局调整的目的。按照布局调整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分为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四种主要模式。

1.完全合并式

完全合并式是指在学龄人口普遍减少,班额不足的情况下将两所或多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学生按年级整体上加以合并和重新编班。校产和师资集中在一起。完全合并式的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和质量提高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因此也是各地在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2.集中分散式

集中分散式是在中心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设置一个或几个教学点的形式。其具体做法是在人口相对集中、办学条件比较好的村镇设立一所完全小学为中心学校,就近辐射多个村,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村小学设立教学点,教学点由中心校统一管理。高年级学生可到中心学校上学,低年级学生仍在原村小上学。学生较少的教学点则进行复式教学。对于教学点师资无法承担的课程,如美术、音乐等,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安排教师巡回授课。

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的角度而言,集中分散式不符合规模效益的原则,因而是不彻底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校点分散也不利于统一管理;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讲,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中心学校相提并论,因而也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但是这种模式既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点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矛盾相对突出的地方尤为适合采用这种模式。

3.兼并式

兼并式就是由一所社会声誉和教学质量都比较高的学校去兼并另外一所或几所相对薄弱学校,将校产、师资集中,学校规模扩大,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目的。

兼并式由于是一所优势学校兼并另一所或几所相对弱势的学校,因而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这种模式经常与政府布局调整所采用“示范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兼并式”就是地方政府在推行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示范方式”良好效果的一种反映。兼并式主要不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是出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模式,因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选用比例较高的布局调整模式。

4.交叉式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4

宋朝人魏野隐居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东郊,日对云山,夜观星月,不求闻达。他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年纪轻轻就著作等身,常常有文学爱好者和士大夫们追随,陪着他吟咏终日,乐不知返。魏野学习唐代姚合、贾岛,力求独特,给宋初的诗坛吹来一缕清新之风。比如《题普济院》中“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晨兴》中“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等,均是人见人爱的诗句。魏野也因此诗名大振。魏野不仅在当时的中原有名,他的《草堂集》还传到了辽国,被契丹人争相追捧。当时,辽国只能找到《草堂集》上半部,大中祥符(1008~1016年)初,辽国皇帝特意派使者赶到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向宋真宗求取《草堂集》下半部,让宋真宗脸上大感荣光。

宋真宗是爱才求贤之君,魏野凭借卓越的诗才进入了当朝皇帝的视野,成了皇帝关注的对象。不久,宋真宗下诏,召魏野到京城,要封他官职。别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才能得一小官,魏野仅凭一部诗集就得到了皇帝的青睐。只要魏野把握住机遇,立马就能鱼跃龙门、青云直上。诗能改变命运,这在当时并不奇怪。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别人是稍有小才,往往会“一知充十用”,放肆吹嘘、自我炒作,希望博得提拔。而魏野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但不“顺杆爬”,反而上书宋真宗说:“我实愚憨,天资笨拙,加上喜欢自由,疏于礼节,请让我守候田园草庐,继续当一介与世无争的农夫吧。”魏野就这样委婉地拒绝了皇帝,把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给白白“糟蹋”了。

魏野的诗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他人的命运。据同时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大中祥符年间,陕州司法参军刘偁因故罢官,由于他平时特别廉洁,又无积蓄,回去时竟然连盘缠都没法凑足,只好把自己的马卖了,换成一头瘦驴才回到老家。刘偁是魏野的好朋友,魏野在同情之余,写了《送刘法曹东归》一诗送给刘偁,诗曰:“上官多是叹穷途,得替行装尽有余。谁似甘棠刘法掾,来时乘马去骑驴。”后来,当宋真宗读到这首诗时,不由得当着宰相的面大发感慨说:“有廉洁到如此程度的人,真是江山有幸啊!”立刻把刘偁提拔到京城做官。几年间,刘偁就由小小的幕僚提拔为正六品郎官,连升数级,步步登高。自己的诗能改变他人的命运,这恐怕是魏野当初写诗时未曾预料到的。

宰相寇准被贬,当了4年贬官后,宋真宗召他入京,重新启用。魏野不失时机地送了他一首诗,用“好去上天辞富贵,却来平地作神仙”的句子,建议他不要过于贪权恋位。寇准读罢此诗,很不高兴,不但没有隐退的打算,反而高调复出,结果两年后又被贬。仕途不顺,坎坷一生。后来,当他终于醒悟之时,便把魏野的诗题写在窗前,朝夕吟诵,自我解嘲。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5

市人大常委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财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现将市财政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实效、抓投入

为保护我市生态河湖水环境质量,市财政将水污染防治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一)支持开展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全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中心城区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积极响应市人大动议,*年起,市财政每年筹集 万元,设立大方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胡紫县、云图县大方水库水源保护区关停企业和退果还林评估补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拨付市大方水库管理局 万用于大方水库水面清污保洁费及管理费;2019年拨付市生态环境局大方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技术报告编制工作 万元,促进规划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2、积极向上争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据统计,2018年市财政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向上级争取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万元,其中:下达初密县珠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支持初密县珠湖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工作。

(二)推进市本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运行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 万元污水处理费用于市本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强化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治理的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有效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

(三)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2018年以来,市财政安排 万元,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 万元、垃圾中转站建设 万元、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 万元、垃圾压缩设备更新 万元)。改善河岔口断面水环境质量,做到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率应收尽收,从源头控制黑臭水体的产生。

(四)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 万元,支持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丰溪小区黑臭水体治理及景观改造工程项目 万元,市解放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 万元)。逐步推进城市生态河道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生态河道,改善中心城区水体环境。

(五)支持城市污水网管工程

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 万元,支持城市污水网管工程(市滨江路截污干管东延工程 万元、市中心城区沿槠溪河污水干管工程 万元、市中心城区沿槠溪河污水干管工程 万元,广信大道及清虚大道局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万元)。污水网管工程将为城市创造更多的水资源,方便市民的生活,真正使城市青山绿水。

二、重机制,促发展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建立健全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依据受益区域人口、用水量和财政收入等综合指标核定筹集基准,市财政局印发《大发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本级和大发水库饮用水受益县、区共同筹集,对胡紫县、云图县大发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形成了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市财政严格强化预算管理,按照项目实施管理程序拨付项目资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环保资金投入成效的显现,城乡各领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行环保资金在投入、配套、实施、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环保事业发展与市级财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市财政局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推进水污染治理的任务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增长性缓慢的态势。在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出压力逐年增大。

2、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有待提高。部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检查中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专项资金未专账管理而是直接在经费账中支付,部分乡镇财务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项目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等情况。

与世无争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信息服务 外包 模式选择

[分类号]G35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种类、数量、形式和质量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推行政府信息服务外包,是开发政府信息资源、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高政府效能、开创信息时代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1、政府信息服务外包的理论依据

“外包”一词译于Outsourcing,本是商业领域的用语,特指组织将某些业务委托给组织外部专业机构,以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经营活动。将“外包”用于公共服务部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改革运动。政府信息服务,是指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将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的信息资源和开发的信息产品通过某种平台提供给社会,以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服务相比,政府信息服务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和公共性等基本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服务。因此,探讨政府信息服务外包的理论依据,就应该将其置于公共服务外包的理论背景下。

1.1 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信息服务改革指明方向

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应当居于主导地位,这已经得到共识。但对于政府应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如何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在理论上会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传统观念认为,公共服务供给属于政府这一“权威制度”的独有领域,“政府官僚部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品的非市场性质,公共服务是一种非市场产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政府集信息生产、开发、提供服务于一身,政府具有绝对的信息服务垄断地位。这种体制必然使公共服务数量少、质量差、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并由此导致政府信息服务内容单一、个性化信息服务缺失、政府信息服务主体单一、监督乏力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将经济领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对政府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并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关心个人利益的,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追逐者。基于此,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政府组织的行为,认为政府组织并不像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充满公益心的,他们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纪人,追逐自己的私利;他们没有控制政府成本的激励,因此他们拼命的去扩大自己的预算;他们首先追求个人利益和机构利益,然后才会照顾公众的利益。基于此,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将政府的一些服务职能释放给市场和社会,建立公私之间的竞争,通过外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组来改革政府。可以说,公共选择理论所强调的市场价值,为政府信息服务供给模式的改革确立了方向――即服务外包。

1.2 治理理论为政府信息服务外包奠定理论基础

治理(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认为,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治理理论研究权威格里・斯托克归纳了治理理论的五个主要观点:①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②治理是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③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权力依赖;④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治理;⑤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限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引导,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J。依据治理理论,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非划桨,即政府需要创造有利于信息服务的环境、而并非需要政府直接提供信息服务;政府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来自于政府机构以外的社会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私人企业等均可以参与提供政府的信息服务;治理以顾客为导向,要求政府的信息服务必须围绕公众的需求;把竞争机制引入治理过程,意味着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的共同参与,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的需求。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政府信息服务外包提供思路

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Nic Management)的倡导者之一胡德,将新公共管理概括为7个要点: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格外重视产出控制、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可见,它对政府信息服务外包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规模宁小勿大、宁要私人企业或独立企业而不是官僚体制提供信息服务工具、宁要多元结构提供信息服务而不要无所不包的一元化结构等。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提供公共利益和服务时,除了拓宽和完善官僚机构之外,其他机构也可以提供所有这些职能”,究竟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哪个途径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公众对公益物品的需求(或者说哪种途径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

此外,委托理论、公共服务的安排与生产理论等都对政府信息服务外包产生重要影响。委托理论认为选民的利益是分散的,难以整合成统一的利益要求,给政府带来了机会主义,容易出现政府对选民的利益无动于衷、忽视选民的利益。根据该理论,可增加政府信息服务供给的人,将政府信息服务通过对外签订合同的形式转化成为政府以外的机构,以促进信息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公共服务的安排与生产理论认为,传统政府忽视了公共服务安排或提供与生产之间的区别,认为如果政府放弃了公共服务的生产功能,也就放弃了公共服务安排或提供者的角色。实际上,“当安排者与生产者合一时,官僚制的成本就产生了,即维持和管理层级系统的成本,而当安排者与生产者不同时,又产生了交易成本,即聘用和管理独立生产者的成本,两种成本的相对值决定了安排和生产功能分开是否值得”。根据该理论,政府信息服务的生产者与供给者可以分离,政府只需扮演好信息服务供给者的角色、要确保有足够的信息服务供公众享用,而信息服务的生产则可由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完成。

2、政府信息服务的经济特性

政府信息服务的外包模式决定于政府信息服务的经济特性,探索政府信息服务外包的模式选择,就必须从分析政府信息服务的经济特性开始。

政府信息服务的经济特性,源于公共服务的公共物品性。按照一般的理解,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是相对而言的。即公共物品是政府的有形产出形式,其生产和消费可以在时间与空间分离;而公共服务为政府的无形产出形式,其生产与消费则是时空一体的。但是,根据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的阐释,公共物品并不是因其产出的实物形式而同公共服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是因其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比如国防、政务公开、法治、气象信息、医疗信息、环境以及科研与教育等。因此,公共服务应该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政府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服务,显然属于公共物品且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性;同时,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它的经济特性与公共物品又略有不同。

2.1 政府信息服务的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ve),萨缪尔森称之为“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即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政府信息服务是否具有非竞争性,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情况是具有纯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每一个人对该信息服务的消费不会妨碍另一个人对该信息服务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消费该信息服务的质量或数量。换句话说,消费者在消费政府信息服务时是互不干扰的,每个人都能享受整个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该信息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增加消费者消费该服务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服务边际成本为零。该类政府信息服务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如公布在政府网站上的政府信息资源,每一个浏览该网站的网民都可以享用该信息,而又不影响其他网民对该信息的享用;享用该信息的网民的增减,也不会引起政府公布该信息的成本增减。另一种情况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这类信息服务不会因为其被他人享用而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但却因为他人享用而使其原所有者或供给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信息服务对于其所有者的贬值,信息服务消费者越多,信息服务供给者利益受损越严重。该类政府信息服务具有不完全的竞争性。比如,享受某就业信息的消费者越多,该信息的价值就越低。

2.2 政府信息服务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弗里德曼称之为“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即生产者不能排除任何消费者的消费。政府信息服务是否具有非排他性,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情况是具有纯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要从技术上排除一部分人消费该信息服务比较困难,即使可行,所需的成本也相当高;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服务对象却能带来信息服务整体效益的增加,这体现的是完全非排他性的特点。比如,将政府招标采购的信息在网站上,只要浏览该网站,任何企业都可以了解该信息,而且浏览该信息的企业越多,能选到最合适的企业参与投标的机会就越大。另一种情况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可从技术上排除一部分人消费该信息服务,以维护该类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利益,这体现的是不完全的排他性特点。如专利的使用需支付一定费用,不付费的用户则被排斥在外。

2.3 政府信息服务的外部性

外部性(Extemality),曼昆称之为“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即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外部性有正、负外部性之分,这里所分析的是正外部性。政府信息服务具有外部性,但会因信息服务类别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于主要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信息服务,因其可直接提高个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其外部性相对较小,比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而对于满足社会共同信息需求的信息服务,其外部性则较为明显,如政府宣传艾滋病预防信息,降低感染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国民的身体素质,再如政府部门免费向外资提供本地区优惠政策信息,盘活本地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税收的增加。

3、政府信息服务外包的模式选择

根据政府信息服务在竞争性、排他性和外部性方面的不同特点,政府信息服务的外包可采用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模式。

3.1 合同外包模式

合同外包(Comracting Out),又称合同出租或合同承包,主要适合具有完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及外部性较明显的纯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首先由政府界定某种信息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并对外向私营部门、非盈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生产服务;然后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承包商生产的信息服务,并无偿的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在合同订立以前,政府信息服务的界定是一个行政过程,行政机制起主导作用;合同订立后,政府信息服务的生产则进入经济过程,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合同外包模式,既扩大了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财源和技术力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又使承包商在合同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资源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比如,商务部公共商务信息服务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将40多项信息管理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或择优委托方式交由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承包,建设了大量的数据库和子网,实现了信息传播载体的良好运行,从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

3.2 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Franchise),来源于德姆塞茨曾提出的特许投标(franchise bidding)理论,主要适合具有非竞争性、一定的排他性及外部性较小的准公共物品性的政府信息服务。在该模式中,政府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享有某项政府信息服务的经营权利,即特许经营权,准许该企业通过向信息服务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或出售信息以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香港政府于1999年11月与ESD Serv-ices Limited签订“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合约,由ESDServices Limited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拓展、推广和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特许经营模式。对政府而言,可减少投资和风险,借用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优势、市场营销经验,为公众提供更好信息服务;对公司而言,可以从与政府的交易中、从商业服务和广告中获益,且拥有难得的商业机会;对大众而言,可享受更好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当然,采用该模式,需加强对政府提供的特许经营权行业准入及价格、投资等方面的规制,防止高价低质等危害信息消费者行为的出现。可见,特许经营与合同承包不同之处在于,合同承包模式是政府向企业付费;而特许经营模式是消费者直接向企业付费。

上一篇我们小时候

下一篇玉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