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1

2013年,我局按照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组,落实机构和人员,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考核,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及时研究和总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保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年共专题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3次,开展未成年人慰问10人,慰问金额2000元。

二、存在问题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没有做到常抓常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宣传领域不广,方式方法过于简单。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投入力度不够,计生系统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度不够。

三、2014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强化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月、宣传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组织计生系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活动,切实营造有利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教育。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坚持公益性原则,推动关爱儿童活动,把文艺节目、科技活动、游艺娱乐等送到乡镇、村(社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带头“唱雷锋歌、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传雷锋箴言、树雷锋典型、当雷锋传人”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小区、人口文化大院和人口文化中心等载体、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以“张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争做计生新人”主题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和文明素质,推动良好社会风尚。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2012年培黎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体思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主题,发挥自身优势,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工作创新,充实工作队伍,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深化社区教育内容,拓展我社区教育范围,形成构建我社区成员终身教育的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二、明确任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和差异,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愿望,增强育人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常抓不懈。一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议事日程,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与社区整体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广泛动员和吸纳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打牢群众基础,推动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丰富活动内容

1、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未成年人,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各种重大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仪式,对辖区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2、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实施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定期对社区青少年开放图书借阅,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普及文明上网、预防艾滋、远离,青春自护、科普健康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科普、国防教育、公民道德、青春期教育讲座和娱乐活动,组织假期学生到辖区残疾人和孤残老人家中打扫卫生。

4、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加大服务力度。特别加大对辖区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及时掌握辖区内闲散的未成年人的情况,重点开展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安全法制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对这些孩子送温暖、献爱心,确保得到及时的照顾和服务。

5、利用辖区单位、幼儿园等所有利于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阵地,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未成年人法制道德意识。

6、开展亲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把预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同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普法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全社会共同提高预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培黎社区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相互配合不力,甚至断档脱节,这是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从总体上来讲,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端正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教育步入了一个误区:注重“育分”,忽视“育人”,盲目地追求分数,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这种以“育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呈现出知识不少而能力不够、文化成绩好而思想道德素质有缺陷的现象,不能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为此,要处理好以下两大关系:

1.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育分”中突围出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断改革和完善升学考试制度,开辟“多通道”,让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改变单纯以分取人的招生制度。

2.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紧扣教学工作,纠正“两张皮”的现象,使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教好书,而且可以育好人。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大力发挥“两课”(思想政治课和班会课)主渠道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创新教育方式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当前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成人化倾向,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只能扼杀其“天性”,最终将教育拖进“死胡同”。“玩”是未成年人的本质需求,对未成年人而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游戏”中体会人生,在“吵闹”中认识朋友,在“互动”中学会行动。为此,要从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和新方法。比如,游戏、动漫画是未成年人最为喜闻乐见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大力开拓游戏、动漫画产业,用内容健康、形象生动的文化产品去吸引未成年人,让其在艺术享受中得到生活启迪和人生教育。

(三)尊重认知规律

当前的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还没有完全顺应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德育的要求起点过高,脱离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被灌输:爱祖国、爱人民等,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未能摆脱“揠苗助长”的窠臼。对未成年人来讲,首先要教其学会怎样做人,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当前的德育教育就忽视了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忽略了一个人成长的客观进程。对于“祖国”、“人民”,小学生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其结果往往是,多少年的学校教育,一旦面对社会现实,就起不了引导、抵御的作用,显得很苍白无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

道德的形成需要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基本过程,也就是说,完整的道德品质应该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教育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任何道德选择、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模式都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和巩固下来的。因此,今后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增强家庭教育的影响性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首要的责任,因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但目前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还不相匹配。

(一)强化“亲子教育”

目前,许多学生家长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从而形成“隔代教育”和“保姆教育”的现象。由于上代人和保姆教育孩子的能力有限,往往只注意对孩子的服务和物质满足,很少顾及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

(二)规范言行举止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言谈举止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接受再教育,时时、处处规范自身的言行,用自身的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社会环境的熏陶性

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赖以形成的场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还相差较远。

(一)净化社会环境

要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坚决阻断成年人群中的不良观念和行为对未成年人群的负面影响。要努力营造文明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包括烟酒经营限龄制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以有效的“防护网”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促进文化育人

未成年人实现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是模仿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和自我强化。因此,社会向未成年人提供什么样的道德榜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道德学习的方向和行为规范的性质。未成年人由于识别事物的能力有限,加上自控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引诱和误导,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文化部门有责任为其提供为他们所认同的、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道德感召力和影响力,发挥公共文化活动和设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化、熏陶作用。

四、强化德育教育的联动性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教师:

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2014年度新学期的大幕已经拉开,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序曲已经奏响。首先我衷心希望各位教职员工在新的学期里“幸福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下面,我就安全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大家知道,学校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就我校而言,确保近3500名学生的平安,直接关系到近3500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开发区社会的稳定。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接二连三,频发文件,安排部署、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从寒假前至今市区教育局直接下发或转发省安监局、应急办关于安全方面的各类红头文件11份之多,内容涉及安全检查、考核、承诺、培训、编制应急预案等8个方面。因为时间关系,虽不能把这些文件的内容一一传达,但是,在此,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求全校教职工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根据“一岗双责”的原则,认真践行“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不逃避、不推诿,为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园内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其次,按照上级要求,本学期开学后,安全办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与学校层层签订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5

关键词:基础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04-01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走进今天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学习领域,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诸多问题。因此,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在中国的人口现状是农村胜于城市,农村未成年人数量庞大,覆盖面广。而农村人口的素质偏低,思想比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或一点不重视,至使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出现了偏轨。因此,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

1、家庭障碍——对未成年人监护无力

家庭是制造孩子性格的工厂。也是锻造孩子品质的熔炉。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落后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十分无力,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无人监护或监护无力

近几年农民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在农村干活不管你怎么努力,始终不如在外打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来得实在、快捷。加上周围邻居、城乡经济差距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走出山村,在较宽松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大批的农民大军随应时代潮流,纷纷涌向城市“淘金”,老人和孩子则留在了家园。

(2)父母农务繁忙,对孩子疏于或懒于管教

有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务,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问题极少关心或不问津,遇到问题就粗暴地责打孩子,从不与孩子或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孩子毫无管束,为所欲为,养成任性、粗野狂暴的性格。这些孩子往往受不了学校的约束而辍学,成为流落社会的问题少年,同时也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父母重成长,忽视心理沟通。

从本村的调查看,结果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了,就是好孩子。有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从不过问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孩子犯了错后,知道后臭骂或毒打,而不与孩子沟通,寻求原因。逐渐孩子从父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和帮助,变得不信任父母,孤独的心理倾向,轻生的念头由然而生。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有的很少打电话关爱子女,或者不打电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在孩子的眼里就根本没有父母,没有爱,也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的性格曲向。

2、学校障碍——重教学,忽视教育

(1)“教育功能天平称”失去平衡。我国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及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应该是同步提高,科学协调地发展。然而,在农村小学中,重教学轻教育的失衡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种局面下,智育至高无上,德育屈居于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对教学成绩意义较少”的尴尬境地。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包重了,学习时间充分了,成绩提升了,道德滑坡了。教师们常发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脓包较多,一代不如一代了!”但又不能不屈服于“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教学观!德智失去平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何以推行,小学德育的首要地位无形中彰显。

(2)“优质教育”造成学生逆反,道德匮乏。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思路的转变,“培优转差”的教学新理念逐渐形成教育行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实施优异者,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由于广大教师追求教学成绩,片面地理解教学新观念,对优生“快马加鞭”,差生“走马观花”。优生的成绩上去了,道德水平却出现了滑坡;差生在教师的轻视下逐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已经被教师放弃了,没有希望了,自暴自弃的性格日趋凸显。

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家校的沟通桥梁,加强家庭监管力度

(1)沟通是学校教育进步的动力。学校要利用全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发展近况。家长也要了解子女的动态,跟进教育。(2)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生命的港湾。作为家长应肩护起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发展家庭经济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挣钱而荒废了孩子的一生,实际是得不偿失。建议外出打工的父母,至少要留一方在家,担当起监护子女的义务。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卡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时刻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摆正学校德育教育的位置,提升德育的地位

农村孩子的教育很大是来自于学校。学校要把教学和教育摆在同一发展位置上,主抓教学的同时,狠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人师”,做心理健康之师。

(1)转变教育教学观。在精神的层面上,教师应该改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旧教育观。把教育教学看作是充满乐趣、快乐与幸福的过程,用积极乐观、向上、健康的心态与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面对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解放。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范文6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查、测、考”工作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长远、利在千秋的工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了四个市级领导为主任的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人均0.2元的标准落实了工作经费,增设机构和人员,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核及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体系中,同步推进落实。完善“查、测、考”工作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一是月查。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定每月的督导检查内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工作中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二是季测。按照中央文明办《测评体系》的要求,加大测评考核力度,组织专门人员按照“国检”标准在全市开展季度测评。坚持以测促建,充分发挥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提高区县(市)主要领导对未成年人工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作用的认识。三是年考。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相关单位和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以此区分优劣、兑现奖惩,增强对未成年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围绕立德树人,打造“唱、学、进”活动品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遵循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高深抽象向简单易懂转变,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一是唱童谣。牢牢把握童谣创作、传唱的主题和时代的主旋律,定期组织开展“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唱健康童谣,过快乐假期”、“优秀童谣创作评比”、“优秀原创童谣展演”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传唱健康向上、朗朗上口、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心童趣的优秀童谣中健康快乐成长。总结推广了香坊区数十年坚持原创、传唱优秀童谣的经验,得到了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学典型。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真实和最鲜活的体现。大力开展了“美德阳光建设工程”先进典型的评选,将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其中蕴含的道德闪光点和积极人生态度,在各类媒体和校园中广泛宣传报道。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向英模人物学习,弘扬哈尔滨风尚”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养成能力,树立未成年人“哈尔滨风尚”形象,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三是进校园。发挥我市丰厚的音乐资源和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十精神”进校园、“经典音乐”进校园、“优秀儿童剧”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党史知识”进校园、“道德讲堂”进校园、“优秀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等“七进”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培育高尚品质,树立远大志向。目前,共组织各类演出活动110场次,组织编印了《哈尔滨市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哈尔滨市未明礼仪小常识》等10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丛书,免费发放到全市各中小学校。

三、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争、当、设”主题实践活动

发挥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辅助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把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元素,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一是争做美德阳光少年。以大中小学“认星争星”网络教育为试点,在全市广泛开展“认星争优”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做到“五个学会”(学会快乐、欣赏、感恩、合作、承担),不断深化和拓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在全市建立了2个国家级、21个省级和104个市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日行一善”、“洒扫应对”“创编节日小报”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争做美德阳光少年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追求和时尚,从而树立了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的良好风尚。哈四中“四责”教育已成为拉动和提升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力量。全市涌现出了以“爱心哥哥”张家赫、优秀志愿者孙慧熙、三次入水抢救溺水男子的常伟豪为代表的市级美德少年。张家赫、王之雨荣登中国美德少年榜。二是当小小志愿者。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月5日开学第一天,全市中小学校统一时间举行了“学雷锋、争当美德少年,让雷锋的旗帜更鲜艳”主题升旗仪式。开展“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伸伸手、弯弯腰,文明跟着走”“五小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举办了“我和雷锋比童年”、“志愿助残、放飞梦想”青少年演讲、故事会等各种宣传教育活动2 000余场,利用课余时间到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家中开展“五个一”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三是开设冰城文明小博客。巧妙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到“冰城文明小博客”之中,为学生写博提供素材。在全市开展了优秀博文评选和文明小博客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传承文明的使命感。平台开通以来,来自哈市注册登记的中小学生数为15 000余人,参与互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四、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整、建、搭”教育网络

良好的社会、文化、校园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市不断拓宽教育渠道,积极构建教育平台,逐步形成了城乡联动、媒体牵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直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实践、社区文化“四大基地”建设,切实抓好网络、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会同文化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生告别网吧”、“文化管理校园”等活动;联合教育、执法等部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行动,学生和家长对校园周边环境满意度逐年提升分别达到97.8%和95.1%。二是建立活动阵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8个城区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并逐步向街道和社区延伸,在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辅导室,形成教育网络,我市的做法在全国第二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班上做了经验介绍。按照“四站八室”建设标准规范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2013年我市181个乡镇将全部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一批以新桥小学为代表的城市学校少年宫典型。大力完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设施、场所。全市80%以上的社区开辟了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全市共建立了487所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二是搭建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与舆论监督作用,在市属主要新闻媒体、都市类媒体和相关部门的网络媒体的重要版面、时段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题、专栏(或网页),加大有利于未成年人教育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制作宣传海报2万余张、宣传手册40万册,利用户外电子屏、宣传栏、宣传板、张贴画、宣传条幅等,积极宣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标语口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