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范仲淹苦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范仲淹苦读范文1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刻苦读书,专心致志的精神震撼了我。
文章开始介绍了范仲淹的历史、家庭状况以及刻苦读书,专心致志的事迹。文中写道,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为了寻求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他曾经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用冷水洗脸,饿了用稀粥充饥。在应天书院求学时,生活更是艰苦,每天划粥割齑,他全然不顾,仍然坚持鸡鸣即起,夜半而眠,发愤苦读,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相。读到这里我更加佩服范仲淹了,他身处逆境,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仍能发愤实在令我钦佩。联想到自己,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不能发愤,真是羞愧难当啊!
还有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轰动,人们都争先恐后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也都去了,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埋头苦读。最后终于在殿试的时候见到了皇帝,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做法,我每天几乎都读书,但读书时老是不能专心致志,总是心不在焉,只要外面有一丁点动静,就会去看,这就是爸爸常说的“哪有事哪到”可是自从读了此文后,我深深被范仲淹的专心致志的精神所感动,渐渐改掉了读书不专心的毛病,每次读书写作业都心无旁骛,这样读书的效率也上来了,从书中掌握了不少知识。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后,我不仅改掉了不专心的毛病,更重要的是悟出了一个道理:面对当今社会,不读书是不行的,读书浅尝辄止不行,必须发愤苦读,专心致志才能成就某种事业。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知识改变我们的容颜,让知识温暖我们的命运吧!
范仲淹苦读范文2
这本书讲的都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就像孔丘,从小就学而不倦。
孔丘学习一点都不烦躁,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还在勤奋学习。这种学而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还有范仲淹,他发奋苦读,我们该向他学习。范仲淹没钱上学,白天帮人干活,夜里读书,有时甚至不吃饭都要读书。为了节省柴火和粮食,范仲淹想了一个办法,早上煮一锅粥,把稀饭盛到盘子里冻成块,一天吃两次,就着咸菜吃。范仲淹还给它起了个美名,叫“白云糕”。他经常读一夜书,等人们起床了他才稍稍休息一会儿。最后他成了一个博学家。
我们还要跟张居正学习。张居正从小学习很刻苦,可是到十三岁的时候考试还没成功,但张居正不放弃,继续努力,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考试终于成功了,后来成了政治家。张居正虽然受到挫折,但还一直坚持下去,这表明张居正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做很对。因为不能受到挫折或困难就放弃了,只要坚持到底,胜利会向你招手!张居正好像在对我们说: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成功!还要学习詹天佑,因为他从小立志,长大报国。他看见人家国外有火车和轮船,当时他才十几岁,就立志修铁路。詹天佑发奋读书,长大后为我们国家修了第一条铁路。
《和好孩子交朋友》这本书里的人物告诉我们,从小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有志向,长大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北京海淀二里沟中心小学一年级:茫茫
范仲淹苦读范文3
我们选取了范仲淹、安徒生、岳飞、叶利钦小时候的故事,他们四个人的童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里异常贫穷,是什么力量催他们奋进,又是什么样的精神使他们走向成功呢?
范仲淹划粥苦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把天下人的疾苦放在前面,把个人的享乐放在后面的千古名言,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传颂,成为鞭策人们的动力。
这句话就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带他改嫁到朱家。范仲淹自小酷爱读书。后来,他听说母亲改嫁的事情,又加上朱家原有的孩子歧视他,就愤然离开朱家,到长山醴泉寺的僧院里收拾杂活外,每天熬一锅粥,待稀粥冷凝后划个十字痕,分成四块,早晚两餐各食两块,也谈不上什么好菜,只是切几块腌咸菜,这就是范仲淹断齑(jī)划粥的故事。
范仲淹在十三岁的时候,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千里迢迢地来到南都,也就是现在河南商丘一带投师访贤,并且进了当时著名的南都学舍,并且仍然像在醴泉寺那样食粥苦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官宦子弟,生活比较富裕,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贫苦,就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听后很受感动,就让儿子给范仲淹带了一些肉饭去。范仲淹表示非常感谢,就把肉饭放在身边,又继续读书。
几天后,那个同学去看望范仲淹,奇怪,他送去的肉饭还原封不动地放在范仲淹的身旁,于是就说:“君子不吃别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怕玷污了你的品德?”范仲淹回答说:“不是,我是吃粥吃惯了,怕今天吃了你送来的好饭,以后就吃不下粥了。”同学听了深受感动。这样勤学了五年,范仲淹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后来在《岳阳楼记》里写下的名言,看来他在童年时期就定下了为国为民的志向。
我来思考
1.范仲淹为什么宁肯吃粥,也不吃肉饭?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
2.你知道范仲淹的哪些诗词呢?读一读,背一背。
“下流人”的
儿子当作家
不少人的人都读过《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可是,你知道吗,创作这些闻名世界的不朽作品的丹麦作家安徒生,却是在极度困窘的逆境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涯。
安徒生出生的时候,家里连一张床也没有,全家人就睡在一个放棺材的木架子上。他父亲是个穷匠人,常常失业,生活上常常靠勤劳苦命的妈妈在河边不停地替人家洗衣服来维持。由于贫穷,安徒生被那些有钱人称为“下流人”的儿子。
安徒生10岁那年,流浪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个衣衫又烂又破的穷孩子,到一个大城市寻求出路。靠什么呢?他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能够努力学习知识,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将来才能做一些事情。于是他东奔西走地极力求情,才靠一个好心人的介绍,到一所歌唱学校学习几个月,然后看看能否成为一个供老板赚钱的实习演员。
在歌唱学校里,他有机会接触到书籍,他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拼命地吞食知识。有一次,他到朋友惠斯家里,看到他有整架整架的丰富的藏书,又惊又喜,就像见到了宝库一样。他像朋友借了还,还了借,贪婪地阅读着、咀嚼着。学习,丰富了他的知识;知识,敲开了理想的心扉,他心中燃起了创作的激情。他想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于是他开始写诗,写戏剧。可是他的作品同他自己一样,被斥为“没有教养的人写的作品”,根本得不到发表、上演的机会。
但是,就是这个“下流人”的儿子的安徒生,后来在一个旧房子的破楼顶上,以坚毅的力量夜以继日地写作,创作了久传不朽的伟大作品,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
我来思考
1.安徒生的童话伴随着一代代儿童的成长,你最喜欢他笔下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快写下来告诉我们吧!
2.除了安徒生外,你还知道哪些童话大师呢?了解他们的哪些作品呢?
岳飞沙中练字
深为人们敬仰和传颂的宋代抗金英雄岳飞,不但武艺高强,能够带兵杀敌,而且文才很深,熟知兵法,并且写得一手好字。
岳飞小的时候,因为家乡河南汤阴县发了大水,随母亲到河北大名县避难,靠母亲给人家缝缝补补,纺纱织布度日。在母亲的教诲下,岳飞白天上山拾柴,空余时间就抓紧读书。晚上没有灯油,他就点起白天拾来的柴草,让火光来照明。那时候,由于造纸技术还比较落后,纸的价格还很贵,岳飞家里平时就难以糊口,更无钱买许多纸来练习书写。于是,岳飞就用小袋子把路边的细沙土装回家来,铺在平坦的地上当纸,用一根细树枝当笔,在沙上一笔一画地练起字来,写满一地,然后用手抹平再写,写了一遍又一遍,从不感到厌倦。他觉得这种“纸”和“笔”甚至比买的纸和笔都好。
岳飞很聪明,又非常用功,母亲非常喜欢,就决心省吃俭用,送儿子到私塾里学习。岳飞有了学习的机会,更加刻苦努力。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岳飞被迫到地主家干活,并且经常偷听地主家的先生讲课。这个“旁听”的学生,成绩比先生教的学生成绩还好。一次先生出了作文题,地主的孩子抓耳挠腮,而岳飞一会儿工夫就写出了三篇文章。
岳飞从小一边读书,一边练武,不仅练就一手好枪法,而且精通兵法,还练就一手好字,尤其擅于行书和草书。
我来思考
1.岳母为岳飞做的一件事流芳后世,这就是
。围绕这个故事,还有一首很有气势的歌曲,它就是
。你知道歌词吗?写写看,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知道岳飞的经典名作《满江红》吗?找出来读一读,并查找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联系上文,说说岳飞之所以名垂千古的原因有哪些?
不因轻视而卑微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一个早春二月,在当时苏联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所以男孩一出生,他艰辛的童年也就开始了。
男孩上学了,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成绩也非常优异,而且同学们也都非常喜欢和拥护他,所以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
那年学校的毕业考试结束了,男孩的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都非常优异。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那天,男孩走到台上,他说自己有话要说,希望能得到主持典礼的老师的同意。主持典礼的老师感到很新奇,他想听听这个男孩究竟要说些什么,就同意了男孩要发言的请求,台下的同学也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发言。于是,男孩在开始说话了,他先是对那些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帮助过自己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接着,男孩开始评论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并尖锐地指出了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他指出,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得当。他的话语让当时在台上端坐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又气又急,非常尴尬,也非常恼火。
毕业典礼结束之后,男孩去拿自己的毕业证书,学校却告诉男孩,他不能得到自己的毕业证书,学校只能发给他一张肄业证书。男孩对学校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优异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自己是有资格拿到毕业证书的,学校拒绝发给他毕业证书是一种极其无理的行为,学校这样的行为侵犯了他的权利。于是,男孩开始在学校以及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来回奔走,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而大声疾呼。经过男孩的不懈努力,上级主管教育的机构专门成立了一个检查班主任行为的工作委员会,最终,那位被男孩评价为教育方式非常不得当的班主任老师受到了处理。男孩以自己无畏的勇敢精神而站出来大声地说话,他最终得到了那张应该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
这个男孩没有因为自己出身贫困而看不起自己,他战胜了自卑,在那些和大家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该说话的时候,他敢于站出来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去争取公平和公正。这个男孩就是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
我来思考
范仲淹苦读范文4
从三教洞下来,我们继续往里走。很快便到了河谷的最里面,一路寻找,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能指明彭泽读书处的准确位置。也曾经询问了当地的朋友,人们都说不清楚。或许是年代久远了,或许是人们所知不多。
哪里才是这位名臣的读书之地,他留下的足迹在何处呢?
在彭泽众多友人中,冯禧是比较重要的一位。冯禧,字景福,是明中期靖虏卫人,少年时期就很出名,后来他跟随陈孟佐学习,曾经游学于甘州、凤翔等地,在靖虏卫深孚众望。
有人说,冯禧是彭泽在法泉寺读书时的同窗好友。也有人说,他在法泉寺读书时两人并不认识,而是成化年间在西安参加考试时认识的。后来,彭泽再次路过靖虏卫时,患病病倒在半路上,冯禧听闻后,赶去救助,四处求医治病,前后照顾了一个多月,彭泽的病才彻底好。可以说,冯禧对彭泽有救命之恩。
寻找无果,我们找到了寺里的一位管理人员,他告诉我们,彭泽读书处在最里面。我们顺路直行,来到了谷底。这里的地势呈弧形。几座洞窟依次分布,法泉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北魏石窟就在此地,外面是木质结构的大殿,大殿中央则是一个方形洞口,里面为一个中心塔柱形制的洞窟,众多小佛像依次分布在洞窟四面。
显然,这里并不是彭泽读书处。彭泽读书之处在北魏石窟的斜对面。穿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农家院落,人们说这里就是彭泽曾经读书的地方了。小院极其幽静,这里很少有人来,的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数百年前,一代名臣曾在这里留下他的足迹。
据说,彭泽在这里读书时曾将蜡烛放到了黑鬼头上,从而使人们认为这个读书人今后肯定不同寻常。不论彭泽几次来此读书,但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有《东山八景》、《仙堤赋》等,如他的《独步桥》诗:“溪声入户杂书声,独木为桥岁月更;直是深山人不到,风清月白自家行。”
除了同冯禧有往来,他还与当地士人多有往来。后来,他还给靖虏卫房家写过几块墓志,有些墓志是2011年10月才从当地出土的。可见彭泽和当地人士有着极其深厚的交往。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一代名臣在此地读书并非妄言。
范仲淹苦读范文5
在无助中拼搏,在寂寞中死亡,在孤独中重生!凤凰涅???非也,作业多罢了。 ——题记 序
夜空,黑得无边,吞噬了所有的光明后,肆虐在大地上。
我的眼神游离着,水笔在卷子上写上或浓或淡的涂涂写写,眼前的景物放大,缩小,再放大,再缩小……接着,眼前一片模糊,仿佛是一切都消失了,我企图让思想凝固,于是,便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皮合上……
不被理解的伤痛
曾几何时,我是那么天真的认为作业是如此得简单,学习是如此得快乐,然而,谁知道,这一切所谓的快乐和简单之后,却是地狱一般残酷的试炼。
Yeah!就是试炼,红色的笔在日历上留下一个个红色的叉,收割成果的日子就快到了,或许可能大概差不多黎明前最后的,也是最黑暗的黑暗,来临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一幕幕重演,每个老师有着自己充足的理由,每个老师都有办法折磨得你死去活来,每个老师仿佛是一个侩子手,恶魔,恶魔手中的叉子,则是那堆积成山的作业。猜测不错的话,珠穆朗玛峰最早可能就是由作业堆积起来才形成今天如此壮丽的景象。
“快会考了,我们今天要加深一下印象,以免大脑皮层遗忘了……把这两张生物的模拟卷做一下!”生物老师平淡无味的声音响起,两张八面的模拟卷悄然而至。
“据说记忆遗忘曲线是呈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过越久就遗忘越多,来,这份数学报纸能够帮助你……”什么乱七八糟的分式函数的卷子两张再度光临。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讲,马上会考了,这三张地理复习卷很不错,是我……”三张?三张还好了,三张每一张都是八面的。
“文言文是这次考试的重点,我精心准备了文言文的复习材料……”老天,这是什么东东?三份文言文作业?
“英语在于多做,多练……”My god!一张巨难的四面英语报纸和一张字被缩小得够可以的六面英语卷,上帝啊……
“物理的题目……”老师,有没搞错,什么机械能什么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什么微观宏观的作业放一起做,您老的想象力真够丰富。
……
同学,别惊讶,对于这些作业,我丝毫没有夸张,可是……何为减负?是“减负”还是“减副”? 千古叹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嗨,范仲淹爷爷在多少年前就老高阶我们这些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忧……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来替我们写写作业……
反比例函数啥玩意?分式啥玩意?机械能啥玩意?动力臂阻力臂啥玩意?How are you啥玩意?条件反射非特异性免疫啥玩意?国际日期变更线啥玩意?……恐怕,古仁人看了也头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正确,相当正确,可是语文的东西放到数学上就不正确了。
怎么说呢?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证明出了老师出的题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小学学过嘛,可是老师说错,哈?错哪里了?我当时就懵了……
只见数学老师慢条斯理的说:“小学所学的知识,初中不能用了……”我靠,什么和什么,这是什么逻辑?按照孔子的说法,我都可以做你老师了!
无奈,难道是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看法吗?难道我们小学六年白上了吗?非也。
十年寒窗苦读,古代的时候就为了考进士,好像说哪本书里有个叫范进(似乎是这个名字)的人读了几十年书才考上进士,接过……疯了,乐疯了。
想想看,古代的时候十年寒窗苦读,苦读圣贤书,思想已经被老旧的观念死锁住了,再加上一级一级的考上去,估计当上朝廷重官也都七老八十了,年轻人所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已经被沧桑的岁月冲刷干净了,中央一直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何来昌盛?有的也只是一时的昌盛罢了。
既然如此,应试教育不可取,为何现在还如此看重分数呢?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只能在此这么评论一番罢了。 涅??之歌
适时务者为俊杰,我们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就必须遵循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时代不允许我们偏科,时代不允许我们落后。
范仲淹苦读范文6
一、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知与行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知不行。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第二,知而不行。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傻子”。第三,知而不完全行。场合不同,角色也就不同。在家与在学校,在老师与家长面前不一样。第四,知而自己不行,要求他人行。即“宽以待己,严于他人”。这些严重的现象导致了当代青少年虚伪、自私、懒散、霸道等不良品德。
2.责任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不愿关心他人,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难办的事情推给别人干。社会公德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财物、注意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得不到位。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有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满脑子的个人主义、哥们义气、拜金主义等。这些对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导致他们有的人脱离了实际,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不顾道德要求;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
把丑的看成美的,把恶的看成善的,把所谓的哥们义气看成友谊,极力崇拜影视作品中的一些负面人物。这些都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5.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丢失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讲究吃穿享受,把正直、见义勇为看成傻瓜,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愿团结同学等。
二、如何利用寓言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结合寓言实例可以更好让懂得寓言所阐述的寓意或真理。本文主要结合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道德品质方面
注重加强青少年的寓言修养,通过生动传神的事例,让他们明白浅显易懂的道理。寓言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想象新奇、设喻巧妙,故事曲折生动。我们在向青少年朋友讲述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将寓言演变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就可以讲解清楚。例如:
《公冶长和鹞鹰》是一则构思巧妙、颇有讽刺喜剧意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有名的孔门弟子公冶长的故事。寓言一开始写道,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盖当日一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长往,果得獐,乃无意饲鸱肠也,鸱怨之。但公冶长不听老师的教诲,得了肥獐之后竟无意把肠分给殷勤送信的鹞鹰。面对背信弃义的贪鄙小人,聪明的鹞鹰决心给这个人一个小小地惩罚。鹞鹰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也,遥呼曰:“我击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众遂逮长见邑宰。可以想到,公冶长因“谋杀”罪被众人押送到官府,必定因为此事而吃一番苦头,费一番周折。这也算是无行小人应受的惩罚。言必有信,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告诫自己的学生要“谨而信”,与朋友要“言而有信”。《公冶长和鹞鹰》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贪婪自私、言而无信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通过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一定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但是,切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忽视了道德准则,只注重哥们义气。
2.传统美德方面
寓言《食粥心安》记述了青年范仲淹不慕奢华、自甘清贫的故事。谁都知道佳肴美味好吃,粗茶淡饭难咽。但青年范仲淹却放着别人馈赠的美味佳肴不吃,心甘情愿地每天吃冷粥、嚼咸菜。人怪而问之,则答曰:“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原来他是故意用艰苦生活磨砺自己。看到这则故事,不由得联想起倍受孔子赞叹的颜回:“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范仲淹的例子给了我们青少年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青年人决不能贪恋舒适,沉迷享乐,必须刻苦磨砺,才能立业成才。不像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贪图享乐,物质第一,吃不得半点苦头,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公主”。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范仲淹千万不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失掉。
3.学习态度和求知方面
《芝麻通鉴》见于明人郑王宣的《昨非庵日纂》。这是一则构思十分精妙的小故事。一个常用芝麻点茶的吴人在购买芝麻时发现包装纸是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于是他熟读这几张纸,记下了纸上所载的那几则缺头少尾的故事,自以为学识渊博,逢人便大讲特讲,到处卖弄。不料有人偏爱刨根问底,不断追询故事的头尾,吴人无以回答,则曰:“芝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寓言十分辛辣地嘲讽了略有所知便得意忘形、炫耀卖弄的愚蠢行为。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无穷尽的知识,即使人们一辈子足不出户地苦读苦学,所掌握的也不过是无穷尽的知识中的一小部分,更何况是读书不多而仅仅是只读过“芝麻通鉴”的人呢?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任何人在学问面前都要踏踏实实,学而不厌,切忌骄傲自满。知识是无穷尽的,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取,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磨练,并不是投机取巧、粗枝大叶就能有所成就的。想要达到高深的造诣,就应该作一辈子的努力。
此外,根据的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一定要避免枯燥、单调式的灌输。以免导致他们产生厌倦心里。
寓言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创作寓言的目的,就是一句道德教训。寓言的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密切注视着社会生活,从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通过形形的虚构故事赞扬美德和优良的品行,并在诙谐嘲讽中对丑、恶痛加鞭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明而深刻的道德教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并没有图解式地反映生活,说教般地表达观念,而是通过具体形象构成生动鲜明的境界,把思想和见解渗透在一定的情节、场面和人物的叙述描写之中,并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寓言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应该利用它所传递的真理、道义结合时机,适时恰当的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著,陆有铨,傅统先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向阳著: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杜时忠著:德育十论[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陆有铨著: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